李坤的詩都有哪些 播放李坤的歌曲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李坤的詩都有哪些,以及播放李坤的歌曲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唐朝詩人李坤的詩句
【詩人簡介】
李坤:772-846,字公垂,排行二十,無錫(今屬江蘇)人。元和元年(806)進士?!∧伦跁r為左拾遺,徙江西觀察使。武宗時拜相,出為淮南節
度使。早歲以歌行自負,作《新題樂府》二十首,元稹、白居易和而廣之,惜已失傳。《全唐詩》存《追昔游詩》三卷、《雜詩》一卷。
【主要詩作】
憫農二首·其一
憫農二首·其二
憫農二首·其一
李坤
春種一粒粟,
秋收萬顆子。①
四海無閑田,
農夫猶餓死。
【注釋】
①子:指糧食顆粒。
【評析】
農夫春種、秋收,種一粒種,收萬顆子,夸張地表現了收成的豐碩,也歌頌了農失的辛勤勞動。如果耕種面積不廣,那么即使豐收,也所獲有限??墒恰八暮o閑
田”,所有能開墾、能耕種的土地都種了糧食,又都獲得了好收成。這就進一步歌頌農夫用自已的辛勤勞動創造了巨大財富。前三句層層鋪墊,第四句突然么跌:
“農夫猶餓死!”那么,農夫提供的那么多糧食到哪里去了?
憫農二首·其二
李坤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飧,①
粒粒皆辛苦?
【注釋】
①飧(音孫):熟食的通稱。飧。一作餐。
【評析】
前兩句既是對第一首的補充描寫,表明那廣種、豐收,都灑滿農夫的汗水;又以“汗滴”與米粒相似為契機,引出后兩句:“盤中”的“粒粒”米,來自農夫的滴滴汗,可是又有誰知道呢?
這兩首詩一作《古風二首》?!短圃娂o事》卷三九載李紳曾以此詩謁呂溫,
溫讀之,預言必為卿相。據此推測,此詩當作于早年。李锳《詩法易簡錄》稱“此種詩純以意勝,不在言語之工。”其實不僅命意高卓,而且筆力簡勁,構思新
穎,表現有力。第一首用前三句渲染廣種、豐收,滿眼富足景象,第四句突然反跌,令人驚心動魄。第二首以“盤中”映照“田間”,以粒粒飯映照滴滴汗,“誰
知”一問,悲憤欲絕。用寥寥四十字概括了封建社會的主要矛盾,而形象鮮明,激情噴涌,因而千百年來,傳誦不衰。
李坤的詩句有哪些
1、《憫農》
唐·李紳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2、《憫農》
唐·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3、《憶春日太液池亭候對》
唐·李紳
宮鶯報曉瑞煙開,三島靈禽拂水回。橋轉彩虹當綺殿,艦浮花鹢近蓬萊。...
4、《南梁行》
唐·李紳
江城郁郁春草長,悠悠漢水浮青光。雜英飛盡空晝景,綠楊重陰官舍靜。...
5、《趨翰苑遭誣構四十六韻》
唐·李紳
九五當乾德,三千應瑞符。纂堯昌圣歷,宗禹盛丕圖。畫象垂新令,消兵...
6、《憶夜直金鑾殿承旨》
唐·李紳
月當銀漢玉繩低,深聽簫韶碧落齊。門壓紫垣高綺樹,閣連青瑣近丹梯。...
7、《過荊門》
唐·李紳
荊江水闊煙波轉,荊門路繞山蔥蒨。帆勢侵云滅又明,山程背日昏還見。...
8、《涉沅瀟》
唐·李紳
屈原死處瀟湘陰,滄浪淼淼云沉沉。蛟龍長怒虎長嘯,山木翛翛波浪深。...
9、《移九江》
唐·李紳
秋波入白水,帆去侵空小。五兩劇奔星,檣烏疾飛鳥。盆城依落日,盆浦...
10、《泛五湖》
唐·李紳
范子蛻冠履,扁舟逸霄漢。嗟予抱險艱,怵惕驚彌漫。窮通泛濫勞,趣適...
11、《過鐘陵》
唐·李紳
龍沙江尾抱鐘陵,水郭村橋晚景澄。江對楚山千里月,郭連漁浦萬家燈。...
12、《溯西江》
唐·李紳
江風不定半晴陰,愁對花時盡日吟。孤棹自遲從蹭蹬,亂帆爭疾競浮沉。...
13、《早發》
唐·李紳
沙洲月落宿禽驚,潮起風微曉霧生。黃鶴浪明知上信,黑龍山暗避前程。...
14、《悲善才》
唐·李紳
穆王夜幸蓬池曲,金鑾殿開高秉燭。東頭弟子曹善才,琵琶請進新翻曲。...
李紳的詩詞全集、詩集(127首全)[]
唐代詩人李坤的資料?
是李紳吧。
李紳(772年—846年),字公垂,亳州譙縣古城人(今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古城鎮)人。唐朝宰相、詩人,中書令李敬玄曾孫。生平卷入牛李黨爭,為李(德裕)黨重要人物。
出身趙郡李氏南祖。李紳六歲喪父,隨母遷無錫(今江蘇無錫)。唐和元年(806年),進士及第,補國子助教,歷任江、滁、壽、汴等州刺史及宣武軍節度使、宋亳汴穎觀察使,入朝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擢尚書右仆射,改門下侍郎,封趙國公,為相四年。出為淮南節度使。唐會昌六年(846年),病逝于揚州,追贈太尉,謚號“文肅”。
李紳,字公垂,亳州譙縣古城人。六歲喪父,隨母遷居無錫(今屬江蘇?。?。唐憲宗元和元年(806年)中進士第,補國子助教,歷任江州刺史、滁州刺史、壽州刺史、汴州刺史、宣武軍節度使、宋亳汴穎觀察使、淮南節度使、中書侍郎、右仆射、門下侍郎、司空公等職,冊封趙國公。為李(德裕)黨重要人物。唐會昌六年(846年)病逝于揚州,追贈太尉,謚號“文肅”。
李紳與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為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和參與者。有《樂府新題》二十首,已佚。青年時目睹農民終日勞作而不得溫飽,以同情和憤慨的心情,寫出《憫農二首》,流傳甚廣,千古傳誦,被譽為憫農詩人?!度圃姟蜂浧洹蹲肺粲卧姟啡怼ⅰ峨s詩》一卷,今編為四卷。另有《鶯鶯歌》,保存在《西廂記諸宮調》中。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