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九十羊城景是哪里 九十春光的意思
很多朋友對于春光九十羊城景是哪里和九十春光的意思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含春光的詩句
1
[唐]
韋莊
洛陽城里春光好
《菩薩蠻·洛陽城里春光好》
太皞春光簇馬歸
《放榜日作》
2
[宋]
李清照
淡蕩春光寒食天
《浣溪沙》
3
[宋]
歐陽修
江南三月春光老
《玉樓春》
春光歸去可饒人
《定風波·對酒追歡莫負春》
風晴秀野春光變
《送高君先輩還家》
4
[宋]
蘇軾
料想春光先到處
《浪淘沙·昨日出東城》
料想春光先到處
《浪淘沙·昨日出東城》
春光回照雪霜羞
《和述古冬日牡丹四首》
漏泄春光私一物
《和述古冬日牡丹四首》
更盡春光一再眠
《次韻王定國會飲清虛堂》
自賞春光攜桂酒
《雅安人日次舊韻二首》
惆悵春光又一年
《夢中絕句》
5
[宋]
張元干
風流勾引破春光
《浣溪沙》
春光已向梅梢住
《漁家傲·樓外天寒山欲暮》
南枝占得春光住
《漁家傲·寒日西郊湖畔路》
留取春光向朱戶
《青玉案·月華冷沁花梢露》
此花到眼春光催
《信中居仁叔正皆有詩訪梅於城西而獨未暇載酒》
6
[宋]
黃庭堅
莫是春光廝料理
《定風波·準擬階前摘荔枝》
莫是春光廝料理
《定風波·準擬階前摘荔枝》
慚愧春光又一年
《書王氏夢錫扇》
7
[宋]
晏幾道
歲歲春光常有限
《玉樓春》
歲歲春光常有限
《玉樓春》
8
[宋]
晏殊
春光一去如流電
《踏莎行·綠樹歸鶯》
9
[宋]
向子諲
莫放春光造次歸
《減字木蘭花·斜紅翠疊》
誰教芍藥殿春光
《西江月·紅退小園桃杏》
10
[宋]
趙彥端
春光九十羊城景
《鷓鴣天·月□金□□□□》
11
[宋]
辛棄疾
風前欲勸春光住
《玉樓春》
莫殢春光花下游
《鷓鴣天·莫殢春光花下游》
翠園特地春光暖
《蝶戀花·燕語鶯啼人乍遠》
正值春光二三月
《賀新郎·世路風波惡》
風前欲勸春光住
《玉樓春》
風前欲勸春光住
《玉樓春》
南園花樹春光暖
《醉太平 春晚》
誰共春光管日華
《鷓鴣天 和子似山行韻》
先自春光留不住
《添字浣溪沙/山花子》
12
[元]
元好問
一日春光一日深
《鷓鴣天·一日春光一日深》
13
[宋]
葛勝仲
雨后春光濃似醉
《蝶戀花·雨後春光濃似醉》
14
[宋]
孫光憲
越禽聲里春光曉
《菩薩蠻·月華如水籠香砌》
15
[唐]
李煜
春光鎮在人空老
《臨江仙·庭空客散人歸后》
16
[宋]
陳三聘
春光不似人情薄
《菩薩蠻·楊花滿院飛紅索》
17
[宋]
趙長卿
娉婷枝上殢春光
《鷓鴣天·鏤玉裁瓊莫比香》
平林新綠春光老
《菩薩蠻·隔江一帶春山好》
還是春光驚已暮
《臨江仙·憶昔去年花下飲》
18
[宋]
釋紹曇
野橋漏泄春光處
《偈頌一百零二首》
19
[宋]
蔡伸
春光已作堂堂去
《菩薩蠻·朝來一陳狂風雨》
20
[宋]
管鑒
夜堂歌暖借春光
《浣溪沙》
羊城八景是哪些?知道的回答
宋代羊城八景
扶胥浴日、石門返照、海山曉霽、珠江秋月(色)、菊湖云影、蒲間濂泉、光孝菩提、大通煙雨。
元代羊城八景
扶胥浴日、石門返照、大通煙雨、蒲間濂泉、粵臺秋月、景泰僧歸、白云晚望、靈洲鰲負。
明代羊城八景
(越秀)粵秀松濤、穗石洞天、番山云氣、藥洲春曉、琪林蘇井、珠江靜瀾、象山樵歌、荔灣漁唱。
清代羊城八景
粵秀(越秀)連峰、琶洲砥柱、五仙霞洞、孤兀禺山、鎮海層樓、浮丘丹井、兩樵云瀑、東海漁珠。
1963年版羊城八景
白云松濤、羅崗香雪、越秀遠眺、珠海丹心、紅陵旭日、雙橋煙雨、鵝潭夜月、東湖春曉。
1986年版羊城八景
紅陵旭日、黃埔云檣、云山錦繡、珠海睛波、黃花浩氣、越秀層樓、流花玉宇、龍洞琪林。
2002年版羊城八景
白云山景名“云山疊翠” 珠江景名“珠水夜韻” 越秀山景名“越秀新暉” 天河火車東站水景廣場景名“天河飄絹” 陳家祠景名“古祠流芳” 黃花崗景名“黃花皓月” 廣東奧林匹克中心景名“五環晨曦” 番禺蓮花山景名“蓮峰觀海”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廣州的山水之美,為歷來人們所向往,所贊譽,自宋代開始就有評選羊城八景,歷代相延,共評出48處景。這些八景為歷代人民所贊頌,本人粗略統計,僅詩詞就有約300首。
編輯本段新世紀羊城八景
簡介
新世紀羊城八景從2001年8月23日開始,經來自廣州地區市政、規劃、園林、建筑、旅游、文化、文博等各方面20多位專家評審,62萬市民參與推薦投票,從30個候選景點(白云山、珠江、黃花崗、越秀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新城市中軸線、陳家祠、華南植物園、香江野生動物園、黃埔軍校、中山紀念堂、蓮花山風景區、余蔭山房、廣州藝術博覽院、南沙、二沙島、沙面、西關、寶墨園、芙蓉嶂風景區、蘭圃、芳村塞壩涌、大沙田、北京路、內環路、廣州地鐵、麓湖公園、南越王墓、廣州雕塑公園)中,精中選精,最后經歷時一年的多次反復論證,終于使優中更優者脫穎而出。 廣州市委、市政府領導自始自終對評選工作十分重視,并親臨指導。2002年7月26日上午8時50分,隨著黃華華、林樹森、王德業、李卓彬等8位市領導在廣州火車東站水景瀑布前揭幕,宣布了“新世紀羊城八景”的誕生。 廣東省委副書記、廣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黃華華指出,近年來廣州城市建設變化很大,時隔15年后重新評選羊城八景就是要反映出廣州在新世紀的新面貌。通過“八景”的評選,將進一步振奮全體市民的精神,更積極地投入到建設美麗家園之中。同時新“八景”對于促進廣州旅游等事業的發展,將起到積極的作用。市長林樹森宣布了“新世紀羊城八景”的景點和景名。市委副書記王德業在命名儀式上指出,這次“新世紀羊城八景”中評選出來的景觀,具有鮮明的嶺南地方特色、歷史文化底蘊和時代精神,可觀賞性和公眾休閑性強,反映了廣州“兩個文明”建設的突出成就,凸現了廣州城市的新形象。 新世紀羊城八景分別是:云山疊翠、珠水夜韻、越秀新暉、天河飄絹、古祠留芳、五環晨曦、黃花皓月、蓮峰觀海。
云山疊翠
云山疊翠是指白云山風景區。白云山在廣州城北15公里,由30多座山峰組成,面積28 云山疊翠
平方公里。白云山是五嶺中之大庾嶺的余脈,屹立于珠江三角洲,素稱“嶺南第一名山”、“羊城第一秀”。最高峰摩星嶺,海拔382米,號稱“天南第一峰”。白云山擋住潮濕的海風,因而常有白云蓊郁而起,“白云山上白云飛,白云山下白云圍”,白云山因此而得名。 自古以來,白云山都是廣州著名風景名勝,歷來均評為羊城八景,諸如:蒲澗濂泉、白云晚望、景泰僧歸、白云松濤、云山錦繡等等。不僅廣州人、廣東人、甚至海外來賓都把白云山作為來穗必臨之地。九龍泉、蒲澗、滴水巖、能仁寺、云臺花園、北山公園、鳴春谷等數十個景點,遍布全山;漫山遍野樹木蔥蘢,所到之處,映入眼中的是無所不在的“翠”和“綠”。全景區30平方公里,綠化覆蓋率95%以上,處處古樹參天,泉水汩汩,綠水青山,鳥語花香,空氣清新。不愧是廣州的“市肺”,“云山疊翠”實至名歸。
珠水夜韻
珠水夜韻是指珠江夜景。珠江,是流經廣州的一條大江。廣義的珠江是指西江、北江和東江三條河流的總稱;狹義的珠江是指從廣州市區北面的名門(流溪河)到東面的黃埔港這一段流經市區的河道,全長約70公里。珠江是廣州的母親河。自宋代至今歷代“羊城八景”都少不了珠江的景致。如“珠江秋色 珠水夜韻
”、“鵝潭夜月”、“珠江晴瀾”、“珠水晴波”等。 云山珠水被稱為廣州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景觀。從1993年開始,廣州市政府將珠江規劃為風景游覽河段,經過多年整理,減污截污、挖深河道、整飾兩岸、規劃景觀等工程建設,珠江23公里的景觀長廊逐漸形成,江水日益清澈。兩岸瓊樓玉宇林立,高樓大廈鱗次櫛比,并逐步建成“珠江彩虹”工程。北岸為燈飾觀賞區,臨江8層以上高樓飾以彩燈和射燈,于人行道樹木間建180個雙面透光、整齊劃一的廣告牌,中間間以木棉花造型的燈飾。入夜,華燈初上,珠江兩岸萬家燈火,流光溢彩,華麗輝煌,各式各樣五光十色的霓紅燈飾絢麗奪目,一派新時代嶺南文化的風采,表露得淋漓盡致。 令人驚嘆的是人民橋、解放橋、海珠橋、江灣橋、海印橋五座跨江大橋在燈光照耀下,如五道光芒奪目的彩虹飛落人間,配合著兩岸十里華燈,點綴著華光閃爍的游船,這等良辰美景,世界著名的法國巴黎塞納河夜景也不過如此! 珠江夜游是由來已久,極具特色的游樂項目,“花城明珠”號豪華游輪已正式啟航,該船長38米,寬11米,3層高。首層內設高級咖啡廳和舞池;上層為觀光和餐飲大廳,可同時容納200人就餐;三層為全敞開式觀光平臺,可容納250名游客,船上安裝了兩個“空中玫瑰”激光探照燈,加上游船上的璀璨燈飾,使之成為名副其實的水上明珠,不僅為珠江增色,而且令游客盡情觀賞上邊所敘述的美麗夜景,領略“珠水夜韻”的真實韻味。
越秀新暉
越秀新暉指越秀山或越秀公園。 越秀山又稱粵秀山,為白云山之余脈,因有越王臺遺址而得名。面積92.8萬平方米,平均海拔約65米。越秀公園 越秀新暉
除越秀山外,還包括周圍6個小山崗及東秀湖、南秀湖、北秀湖,與山麓湖畔一些文體娛樂設施合為一體。越秀山歷來是廣州重要的游覽勝地,擁有五羊雕像和鎮海樓兩座廣州標志性建筑,更以湖光山色,鬧中取靜聞名。 越秀公園名勝古跡和自然景觀甚多。其中南部除鎮海樓和五羊雕像外,主要有明城墻、中山紀念碑、百步梯、古之楚庭石牌坊、海員亭、光復紀念亭、越秀山體育場、廣州美術館等。北部主要景點包括北秀湖、泳游場、西游記宮、金印游樂場、聽雨軒酒家、廣州電視塔等。 人道是,滄桑閱枯榮,不老越秀山。不錯,越秀山是不老的,永遠年青的。廣州建城2000多年, 不但地理方位未有任何遷移,歷史也未被深藏地下。從近年在廣州老城區越秀區,特別是中軸線北京路的考古發掘中發現:原來宋元明清歷代路面,離今天路面僅一米多深!追溯歷代羊城八景更是缺不了越秀山,例如海山曉霽、粵臺秋月、粵秀松濤、粵秀連峰、鎮海層樓、越秀遠眺、越秀層樓等等。越秀山是廣州建城之所在,又像歷史老人,是這座古老而又年輕的城市枯榮興衰的見證。今天評選的新八景之一“越秀新暉”,正反映了古老羊城面貌的日新月異。
天河飄絹
天河飄絹是指中信廣場和車站瀑布這兩個景點。 廣州新城市中軸線在哪里?是在從瘦狗嶺、火車東站、中信廣場、天河體育中心、珠江新城 天河飄絹
中央大道、海心沙島一直延伸到珠江南岸的赤崗。就目前而言,中軸線上最美的一處地方,無疑就是它的第二段火車東站綠化廣場之水景瀑布飛流直下以及瓊樓玉宇中信廣場。尤其是被稱為“廣州黃果樹”的東站水景瀑布,被廣州市民情有獨鐘選入“新世紀羊城八景”之一“天河飄絹”。 緊鄰瀑布的南面是當今國內名列第三的城市綠化廣場。它占地約10萬平方米,綠化面積4.7公頃。其中有古色古香的南越王墓制式花壇,種植嶺南地區的名花異卉。其實,廣州新城市中軸線綿長,瀑布與中信廣場只是其中的第二節點,恰似一段緞帶。待將來整條中軸線建成,目前這段“天河飄絹”將不斷延伸,與之聯結的還將有“新城飄絹”、“赤崗飄絹”或別的什么“飄絹”,從而聯成更長、更美的飄絹。 中信廣場是廣州第一高樓,是廣州標志性建筑之一。廣場由一座高80層的主樓和左右兩座各高38層的副樓,以及高5層的中信購物城裙樓組成,占地2.3萬平方米。主樓高391米,比白云山主峰摩星嶺還高出20米,不愧是華南第一高樓,也是世界上最高的混凝土大廈。 中信廣場是廣州市民和游客心目中鳥瞰大都市廣州風光的最佳首選地點。
古祠留芳
“古祠留芳”是指陳家祠。 陳家祠又名陳氏書院,位于中山七路。顧名思義,它是當時廣東省72縣陳姓的族祠和書院,該祠籌建于光緒 古祠留芳
十四年(1888年),落成于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 古祠占地1.5萬平方米,坐北朝南,大門前有頗大的廣場,門內有前、后、東、西四院。主體建筑寬80米、深80米,布局為三進三路兩廂杪,穿插六院八廊,規模宏大,廳堂軒昂,庭院幽雅。整座建筑的門、窗、屏、墻、欄、梁架、屋脊均配以精美絕侖的各式木雕、石雕、磚雕、灰塑、泥塑、陶塑以及銅鐵鑄等藝術精品,與雄偉的廳堂相輝映,渾然一體。 值得一提的是,歷代羊城八景中,從不見陳家祠的蹤影!在廣州眾多的古廟、古寺中我們只見諸如“光孝菩提”、“景泰僧歸”、“五仙霞洞”等,陳家祠一直無緣“羊城八景”。它在廣州眾多古跡中崛起,是近些年,特別是廣州三年一中變以后的事情。陳家祠具有極其濃郁的嶺南地方特色,尤其是它的“三雕”、“兩塑”是舉世無雙的藝術珍品,因而近年來到廣州的外國游客,參觀最多的一個景點就是陳家祠了。它被選入“新世紀羊城八景”當之無愧,理所當然。
五環晨曦
“五環晨曦”是指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 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位于天河區東圃鎮黃村,是廣東省政府為承辦第九屆全國運動會而興建的一座現代化 五環晨曦
體育場館。中心占地面積101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32.8萬平方米。設計上采用了飄帶造型的獨特設計,新穎、浪漫,形如飄帶。屋頂自由飄逸的“緞帶”造型又像中國巨龍翱翔半空,寓意著廣東在新世紀的騰飛。 中心南部是奧林匹克體育場,占地面積14.56萬平方米,可容納8萬觀眾。該體育場于1998年12月動工,2001年9月竣工,是在國內同類場館中建設速度最快、規模最大、最早采用飄帶式屋頂設計,技術含量最高的,而且電子顯示屏效果名列全國第一,舞臺規模最大。 體育場內設21個色彩各異的看臺小區,猶如萬片色彩斑斕的花瓣,匯合成廣州市的市花木棉花,蔚為壯觀。整座建筑富于動感和象征意義。無論觀眾座在哪個位置,場內的所有景象均一覽無余,歷歷在目,享受觀看競技的歡樂與激情。 體育中心已建成各種體育競賽設施和輔助設施,如足球場、田徑場、馬術場、射箭場、棒球場、壘球場、曲棍球場,以及體育科技中心、新聞會議中心、藥檢中心、體育俱樂部、會所、商場、賓館及其他大型休閑、娛樂、康復設施等。這些設施構成集競技體育 、群眾體育、旅游觀光、休閑娛樂、醫療康復于一體的大型綜合體育文化中心。 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已經光榮地完成了承辦第九屆全運會的歷史使命,今后將繼續為廣州承辦更多的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賽事作出貢獻。
黃花皓月
“黃花皓月”是指黃花崗公園或稱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 黃花崗位于廣州先烈中路,是為紀念在1911年4月27日由孫中山領導的廣州起 黃花皓月
義中犧牲的革命烈士而建的。 起義當日黃興率領革命黨先鋒隊160多人起義,與清軍激戰一晝夜,寡不敵眾,彈盡糧絕而慘遭失敗,傷亡慘重,后來查清姓名的烈士共86人,事后革命黨人潘達微冒死收殮烈士骸骨72具,合葬于紅花崗,并以《咨議局前新鬼錄,黃花崗上黨人碑》為題,將安葬情況在報紙上報道,紅花崗因而易名黃花崗,起義稱為黃花崗起義,被孫中山先生稱之為“驚天地,泣鬼神”的起義。這次起義雖然失敗了,但卻極大地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斗志,各地起義風起云涌,此起彼伏,半年之后武昌起義成功,終于推翻了清朝,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統治。 1912年廣東軍政府撥款在原地修建烈士陵墓,孫中山親手栽植青松。1918年滇軍師長方聲濤(烈士方聲洞之兄)募款修建而初具規模。后經多次修建,至1935年基本建成現有規模,并辟為黃花崗公園。 陵園坐北向南,規模宏大,氣魄雄偉,占地13萬平方米。正門寬32.5米,為三拱仿凱旋門式建筑,門額上刻孫中山題寫的“浩氣長存”四個金色大字。進門為長230米的寬闊墓道,其中段有泮池、石拱橋,盡頭為七十二烈士陵墓。陵墓呈正方形,每邊長17 .5米,石砌圍欄四周有鐵欄桿。墓中央建 有一墓亭,亭內立“七十二烈士之墓”墓碑,亭頂如懸鐘,寓爭取自由警鐘之意。墓前右側碑亭內立有“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碑”,刻有72位烈士姓名,旁側還有后來尋獲而補刻的14名烈士姓名的墓碑。墓后是章炳麟題書的“締結民國七十二烈士紀功坊”。坊頂層中間用72塊長方形石頭橫列堆切成崇山形獻石堆,象征72位烈士,頂端佇立一高舉火炬的石雕自由女神像。此外四周還建有許多紀念性建筑物。沿中軸線排列著廣場、牌坊、墓道、月池、祭臺、墓冢、紀功坊,連同墓道,構成墓園的整體。園內遍植各種開放黃花的植物,如黃素馨、黃穗冠、黃芍藥、黃梅、桂花以及黃花夾竹桃等,四時黃花常開,象征烈士精神永垂不朽。 黃花崗是中國革命史上一個重要紀念勝地,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以“黃花浩氣”被評為“羊城八景”之一。 當您踏上石階,仰望“浩氣長存”的金色大字,漫步于蒼松、翠柏、黃花簇擁的寬闊墓道,遙望那高聳屹立的七十二烈士墓碑的時候,會倍感這里是何等的莊嚴肅穆,正氣凜然,一種對先烈無限崇敬和緬懷之情油然而生。
蓮峰觀海
“蓮峰觀海”是指番禺蓮花山風景區。 蓮花山風景區座落于番禺區東部。蓮花山主峰海拔105米,由40個小山崗組成,因山上婷婷玉立美麗的蓮花石而得 蓮峰觀海
名。素有“蓮花勝境”之美譽。 蓮花山上有古采石場遺址,歷史可追溯至西漢,開采面積達500多畝。當年南越王墓所用的12種石料中有8種是這里開采的。這個“人工無意奪天工”的古石場遺址,奇峰異洞林立,懸崖峭壁嵯峨,千姿百態,奇麗壯觀,形成蓮花巖、象鼻山、神鏡、天池、南天門、云梯、金魚池、蓮花洞天、濺玉、觀音巖、飛鷹巖等勝境。 北山主峰頂上,矗立著高達50米秀麗的蓮花塔。它與琶洲塔、赤崗塔鼎足而立,雄踞珠江口,有“省會華表”之稱。此塔始建于明萬歷十四年(1612年),1981年由港澳同胞何賢、何添兄弟捐資重修。現塔為樓閣式磚塔,平面呈八角形,外觀9層,內為11層,塔內有梯級可直上頂層。在塔頂舉目遠眺,虎門水道煙波浩渺、羊城瓊樓玉宇直插藍天,黃埔新港云檣林立以及珠江風物盡收眼底。 蓮花山第二峰頂上有扼粵穗咽喉的蓮花古城,此城建 于清康熙三年(1664年),是為防范明末遺臣鄭成功進攻東南沿海作哨所之用,鴉片戰爭時林則徐曾在此設防。 近年蓮花山上還修建了高達40多米的望海觀音,據說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箔金觀音立像。她手持玉凈瓶,慈眉善目,腑視南海,仿佛在為人們祝愿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蓮花山是自宋代開始評選“羊城八景”以來,首獲稱號的番禺景觀。它不僅使番禺成為廣州城區的體現,更是突破山水城市,邁向“山城海田”大格局發展的標志。蓮峰觀海,意味著廣州市終于站到了海邊。
描寫羊城的詩句
1、羊城八景?其一 石門返照(明·區大相)
石門江嶂斷,來往思無窮。萬水浮天外,千帆落照中。
釋義:石門江被像屏風一般的山峰阻斷了,來來往往的思緒沒有盡頭。水流漂浮在極遠的地方,帆船落在光線照射的地方。
2、羊城八景?其二 蒲澗簾泉(明·區大相)
一道香蒲水,奔流下翠微。醉起弄珠箔,回風卷雪飛。
釋義:蒲澗寺旁的一條河流,水流湍急,流向青翠掩映的山腰幽深處。喝醉了,起來撥弄著珠簾,回旋的風卷起雪花飛舞。
3、羊城八景?其三 靈洲鰲負(明·區大相)
花宮環碧水,百尺駕春濤。縹緲金銀闕,云門控巨鰲。
釋義:開滿鮮花的宮殿環繞著綠水,百尺的鮮花好像駕馭著波浪。隱隱約約的看到了用金銀搭建的宮殿,云朵做的門正駕馭著一頭巨大的鰲。
4、羊城八景?其四?景泰僧歸(明·區大相)
松門送客返,棲鶴滿珠林。昏黑藤蘿外,鐘鳴山翠深。
釋義:在松樹送別了客人,在返回的路上看到了整個樹林中棲息滿了仙鶴。昏黑暗淡的紫藤蘿外,翠綠的深山中傳來了鐘鳴聲。
5、羊城八景?其五 大通煙雨(明·區大相)
江上日煙雨,禪林渺何許。磬聲時一聞,不見僧行處。
釋義:晨熹初散,江面上起了像煙霧那樣的細雨,看不清楚寺院在哪里。擊磬的聲音時而能夠聽到,卻看不到僧人行走的地方。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