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燮寫的題畫竹有哪些 鄭燮畫竹題記文言文翻譯
很多朋友對于鄭燮寫的題畫竹有哪些和鄭燮畫竹題記文言文翻譯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鄭板橋的畫竹詩
清
鄭板橋題畫竹之一
且讓青山出一頭,疏枝瘦干未能道。
明年百尺龍孫發,多恐青山遜一籌。
清
鄭板橋題畫竹之二
四十年來來竹枝,日間揮寫夜間思。
冗繁削盡留清瘦,畫到生時是熟時。
清
鄭板橋題畫竹之三
一枝高竹獨當風,小竹依因籠蓋中。
畫出人間真具慶,諸孫羅抱阿家翁。
清
鄭板橋題畫竹之四
揮毫已寫竹三竿,竹下還添幾筆蘭。
總為本源同七穆,欲修舊譜與君看。
清
鄭板橋題畫竹之五
畫松亦是真松樹,待我尋思記得無?
曾在天臺山上見,石橋南畔有三株。
鄭板橋寫“竹子”詩詞有哪些?
1、《題畫竹》
清:鄭板橋
秋風昨夜渡瀟湘,觸石穿林慣作狂。
惟有竹枝渾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場。
2、《竹》
清:鄭板橋
一節復一節,千枝攢萬葉.
我自不開花,免撩蜂與蝶.
3、《竹石》
清:鄭板橋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4、《籬竹》
清:鄭板橋
一片綠陰如洗,護竹何勞荊杞?
仍將竹作芭籬,求人不如求已.
5、《竹》
清:鄭板橋
舉世愛栽花,老夫只栽竹,
霜雪滿庭除,灑然照新綠.
幽篁一夜雪,疏影失青綠,
莫被風吹散,玲瓏碎空玉.
【竹子的象征意義】
竹:彰顯氣節,雖不粗壯,但卻正直,堅韌挺拔;不懼嚴寒酷暑,萬古長青。竹是君子的化身,是“四君子”中的君子?!?竹之七德 竹身形挺直,寧折不彎;是曰正直。竹雖有竹節,卻不止步;是曰奮進。竹外直中空,襟懷若谷;是曰虛懷。竹有花不開,素面朝天;是曰質樸。竹超然獨立,頂天立地;是曰卓爾。竹雖曰卓爾,卻不似松;是曰善群。 竹載文傳世,任勞任怨;是曰擔當。”竹子空心代表虛懷若谷的品格;其枝彎而不折,是柔中有剛的做人原則;生而有節、竹節必露則是高風亮節的象征。竹的挺拔灑脫、正直清高、清秀俊逸也是中國文人的人格追求。
鄭燮的經典畫竹
鯢影萍蹤收藏
(2019年元月13日)
鄭板橋(1693-1765),原名鄭燮,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江蘇興化人,祖籍蘇州??滴跣悴?,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進士。官山東范縣、濰縣縣令,政績顯著,后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為“揚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竹石》
鄭板橋(清)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蘭竹菊》
鄭板橋一生所畫多以蘭、竹、石為主,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其中以體貌疏朗、風格勁鍵的蘭竹為著稱,尤精墨竹,繼文與可之后又一著名的墨竹大家。
《墨竹圖》
鄭板橋在畫竹創作的實踐中,提煉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理論。從文與可的“胸有成竹”到板橋的“胸無成竹”的藝術思想的升華,他把主觀與客觀、現象與想象、真實與藝術有機地融為一體,創造了師承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境界,將墨竹提高到一個嶄新的藝術高度。
喜竹愛竹
物我合一
《晴竹圖》
鄭板橋的竹風韻超然,首先得之于喜竹愛竹。他認為竹子堅強:不管風吹雨打還是嚴寒烈日,都是身板挺直,青青郁郁;竹子“虛心”:不論山野巨竹還是房前青枝,都是空心如一,從不妄自尊大;竹子有“節”:經得起磨難不“變節”。竹子的風格與鄭板橋的脾性契合,物我交融。
賞竹嗅竹
靜觀默察
《墨竹圖》
鄭板橋曾說:“凡吾畫竹,無所師承,多得于紙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是的,他一生以竹為伴,他在自家門口種了許多竹子。夏天,他在竹林中放一小床。躺著看書、賞竹、嗅竹。秋冬,他將竹竿截成小段,做成窗欞,再糊上白紙。風和日暖時,一片片竹影映在窗紙上,宛如一幅天然竹畫。
胸有成竹
反復醞釀
《修竹圖》
鄭板橋曾自述畫竹的情景:“江館清秋,晨起看竹,煙光、日影、露氣,皆浮動于疏枝密葉之間。胸中勃勃,遂有畫意。其實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紙、落筆,倏作變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他的這段道出了繪畫創作的規律: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即看竹、思竹至畫竹。
形神畢肖
以物喻人
《竹子石筍圖》
鄭板橋在《鄭橋橋集·題畫竹》中說:“蓋竹之體,瘦孤高,枝枝傲雪,節節千霄,有似君子豪氣凌云,不為俗屈。故板橋畫竹,不特為竹寫神,亦為竹寫生。瘦勁孤高,是其神也;豪邁凌云,是(其)生也?!边@里的“生”,指竹的外部形象;這里的“神”,則是內在氣質。形神畢肖,移情予物,托物寓意,能增強藝術感染力。
鄭板橋還擅長以詩入畫,展現了“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意境。
紙本墨筆,縱240.3厘米,橫120厘米,現藏于上海博物館
此幅《蘭竹石圖》為鄭板橋著力之作。畫面左側畫幾方山石,以中鋒運筆,淡墨勾勒,少許橫皴或淡擦,而神韻具足。新竹成竹穿插得勢,用筆遒勁峻拔,或長或短,或疏或密,或濃或淡。做到長短有殊,疏密有致,濃淡相映,妙趣橫生,顧盼生情中隱約透漏著倔強文人的性格。
作者于畫面右側大片空白處題有題畫詩一首。全圖左畫右書,構圖清馨疏朗,氣勢俊邁,風神肅散。在詩與書、書與畫,畫與詩的交相輝映中,沁透著作者的人格品質,凝結成的精神的韻律流淌于蘭、竹、石之間,將“詩書畫”完美結合為一體。
《竹石圖》
他晚年時曾在一幅《竹石圖》中題詩:
四十年來畫竹枝,日間揮筆夜間思。
冗繁削盡留清瘦,畫到生時是熟時。
鄭板橋畫了40年竹子,終于悟出繪畫須去掉繁雜提煉精髓的道理。
墨竹圖 紙本墨筆,縱179厘米,橫95厘米,現藏于上海博物館
鄭板橋一生寫竹、畫竹,更酷愛詠竹。他以蘭竹自擬,親書“蘭有嘲芳、竹有勁節”八字自勵,體現了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的高潔品格。
《蘭竹荊棘圖》
一首“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技一葉總關情”,流露了悲天憫人的情懷,用現在的話講叫“人文關懷”。一首詠竹詩“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凸顯了人竹相輝,肝膽相照的氣節。如此再來,欣賞鄭板橋的竹畫作品,不免生出感動和思考。
《十笏茅齋竹石圖》
題識:十笏茅齋,一方天井,修竹數竿,石筍數尺,其地無多,其費亦無多。而風中雨中有聲,日中月中有影,詩中酒中有情,閑中悶中有伴,非唯我愛竹石,而竹石亦愛我也。彼千金萬金造園亭,或游宦四方,終其身不能歸享。而吾輩欲游名山大川,又一時不得即往,何如一室小景,有情有味,歷久彌新乎?籌此畫構此境何難?斂之則退藏于密,亦復放之可彌六合也。板橋老人鄭燮。
《墨竹圖》
款識:余家有茅屋二間,南面種竹。夏日新篁初放,綠陰照人。置一小榻,其間甚涼適也。秋冬之際,取圍屏骨子,斷去兩頭,橫安以為窗欞。用勻薄潔白之紙糊之。風和日暖,凍蠅觸窗,紙上冬冬作小鼓聲。于時一片竹光零亂,豈非天然圖畫乎。凡吾作畫,無所師承,多得于紙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乾隆戊寅秋八月,板橋鄭燮。
《竹石圖》
題識:石雖不言,愛此新竹。竹不能言,愛此山麓。老夫滿袖春風,為爾打成一局。板橋鄭燮,乾隆壬午秋七月。
《客舍新晴》
錄文:客舍新晴,晨起看竹,露浮葉上,日在梢頭,胸中勃勃,遂有畫意,其實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紙運筆,又是一格,其實手中之竹,又不是意中之竹也。步步變相,莫可端倪,其天機流露,有莫知其然而然者,獨畫云乎哉?
《三友圖》
署“乾隆癸酉(乾隆十八年1753)”?!跋辔棠陮W老長兄政”,“板橋弟鄭燮寫”。鈐“鄭燮”白文、“七品官耳”白文、“直心道坊”朱文、“鄭為東道主”白文等印。
《蘭竹圖》
釋文:文與可吳仲圭以墨竹擅名天下,未嘗以墨蘭稱也。吾家所南翁先生畫蘭信當時傳。后世陳古白繼之,云南白丁、江左石濤又繼之,墨蘭之盛,于斯為極。愚何敢妄擬古人,然竊好墨蘭墨竹,畫后輒題數句自娛,人或以為盡過于今人題,不愧古人,真背芒面熱也。
《清風疏竹圖》
款識:一兩三枝竹竿,四五六片竹葉。自然淡淡,何必重重疊疊。乾隆辛未九秋,板橋居士鄭燮。
《竹石圖》
款識:兩枝老干無多葉,讓爾新篁正展翎。鐵骨霜皮終有用,他時留取造柯亭。板橋鄭燮寫。乾隆甲申。
他一生畫蘭竹石
曰“竹石幽蘭合一家
乾坤正氣此間賒”
他辭官賣畫為生
曰“寫取一枝清瘦竹
烏紗擲去不為官”
鄭燮描寫竹子的詩
鄭燮描寫竹子的詩介紹如下:
1、《予告歸里,畫竹別濰縣紳士民》清代:鄭燮
烏紗擲去不為官,囊橐蕭蕭兩袖寒。
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江上作釣竿。
釋義:
我決定拋棄烏紗帽棄官而去,回家之時兩袖清風,一貧如洗。
我畫了一竿瘦竹,竹子能在(秋天)涼風習習的江邊當作漁竿。
2、《題畫竹》清代:鄭燮
秋風昨夜渡瀟湘,觸石穿林慣作狂。
惟有竹枝渾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場。
釋義:
吹落樹葉的秋風昨夜刮過瀟湘,它觸擊巖石,穿越森林,習慣性地發作起它那狂暴的惡勢來,只有竹枝全然不懼怕它,勇敢挺立地和惡風斗爭一千場,一萬場!
3、《清代:鄭燮》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
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釋義:
在衙門里休息的時候,聽見竹葉蕭蕭作響,仿佛聽見了百姓啼饑號寒的怨聲。
我們雖然只是州縣里的小官吏,但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在牽動著我們的感情。
4、《新竹》清代:鄭燮
新竹高于舊竹枝,全憑老干為扶持。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龍孫繞鳳池。(下年 一作:明年)
釋義:
新長的竹子要比舊竹子高,它們的生長全憑老的枝干扶持。
下年又有新長出來的,會長得更高。
5、《竹石》清代: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堅勁 一作:韌)
釋義:
竹子抓住青山一點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巖石縫中。
經歷成千上萬次的折磨和打擊,它依然那么堅強,不管是酷暑的東南風,還是嚴冬的西北風,它都能經受得住,還會依然堅韌挺拔。
關于鄭燮寫的題畫竹有哪些和鄭燮畫竹題記文言文翻譯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