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竟如何從吾拙翻譯(用拙存吾道的翻譯)
大家好,關于萬事竟如何從吾拙翻譯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用拙存吾道的翻譯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馬致遠全文翻譯
一、譯文:
【夜行船】人的一生不過百歲,就像莊周夢蝶。再回頭想想往事實在令人慨嘆。昨天春天才來,今天早上春花就謝了。趕緊地行令勸酒,夜還是很快來臨,燈就要滅了!
【喬木查】想一想那些秦朝的宮殿和漢朝的城闕,現在無影無蹤,只是生滿了雜草,變成了放牧牛羊的荒野。不是如此的話,漁翁和樵夫倒沒有聊天的話題了。那些斷碑橫七豎八地倒在荒墳堆上,原來上面龍飛鳳舞般的文字也面目全非,分辨不清楚了。
【慶宣和】最終成了狐貍出沒的地方和兔子的洞穴,多少英雄豪杰的墳地都是如此。三國鼎立中途便夭折,最后勝利的是魏呢,還是晉呢?
【落梅風】即便是上天讓你富足,你也不要過于奢侈,并沒有多少好日子良夜美時。看錢奴心腸硬得像鐵,白白地辜負了華美的堂舍和那無邊的風月。
【風入松】眼前的紅日,又要快速西沉了,快得像是急速滾落的下坡車。早上對著鏡子發現頭發又添了許多白色的,晚上一上床說不定就是和鞋襪永別,第二天就不用再穿它了。別嘲笑鳩鳥自己笨不會搭窩,哪里知道它其實稀里糊涂從來是裝傻。
【撥不斷】不追求名利,也就沒有是非纏身了。紅塵中的煩心事也不會到自家門前,只要把綠樹栽在屋角讓它遮陰擋涼;院墻破損了,就讓青山補上缺損之處吧,再加上竹子編插的籬墻,茅草鋪頂的屋舍。
【離亭宴煞】靜靜的夜里聽到蛐蛐兒的叫聲,這時睡覺才覺得踏實寧帖;待到五更雞鳴時,亂七八糟的事就又紛至沓來,沒有時間休息。這人間爭名奪利的事,何年是個了結呢!密密麻麻的螞蟻,又在排兵布陣了,亂紛紛的蜜蜂又在釀蜜了,鬧鬧嚷嚷的蒼蠅又要去爭搶污血了。裴度飲酒論詩的綠野堂,陶淵明雅聚的白蓮社。
我喜歡的是這些,到秋天時,帶著露水采摘菊花,帶著白霜烹煮紫蟹,用紅色的楓葉煮酒。人的一生只有那有限的幾杯酒,還能過幾個重陽登高節!我告訴孩子們哪,聽好記住了:就是好客的孔北海來探望我,我也不見,你們就告訴他說,我馬東籬喝醉了!
二、原文 :
夜行船·秋思
【夜行船】百歲光陰如夢蝶,重回首往事堪嗟。今日春來,明朝花謝。急罰盞夜闌燈滅。
【喬木查】想秦宮漢闕,都做了蓑草牛羊野。不恁么漁樵無話說。縱荒墳橫斷碑,不辨龍蛇。
【慶宣和】投至狐蹤與兔穴,多少豪杰。鼎足三分半腰折,魏耶,晉耶?
【落梅風】天教你富,莫太奢。無多時好天良夜。看錢兒硬將心似鐵,空辜負錦堂風月。
【風入松】眼前紅日又西斜,疾似下坡車。曉來清鏡添白雪,上床與鞋履相別。休笑鳩巢計拙,葫蘆提一向裝呆。
【撥不斷】名利竭,是非絕。紅塵不向門前惹,綠樹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補墻頭缺,更那堪竹籬茅舍。
【離亭宴煞】蛩吟罷一覺才寧貼,雞鳴時萬事無休歇。爭名利何年是徹?看密匝匝蟻排兵,亂紛紛蜂釀蜜,鬧攘攘蠅爭血。裴公綠野堂,陶令白蓮社。愛秋來時那些:和露摘黃花,帶霜烹紫蟹,煮酒燒紅葉,想人生有限杯,渾幾個重陽節?人問我頑童記者:便北海探吾來,道東籬醉了也。
擴展資料
一、創作背景
對于人生意義的探索,可說是文人詠懷的一個永恒的主題。從先秦到兩宋,凡是進步的文人,即使處在最黑暗的時代和最坎坷的境遇中,無論怎樣昏酣遺世,在內心深處總還多少保留著一點立功立德的理想。但是,任何一個時代都不曾像元代那樣善惡顛倒、是非不分,把文人打入社會的最底層。因而元代文人對現實大多是徹底絕望的。
馬致遠的《夜行船·秋思》正是將這種看穿一切的普遍情緒提到歷史的高度來認識,更集中更凝練地反映了元代憤世嫉俗者的共同心理狀態。根據曲意可知,這套曲子當為作者晚年所作。
二、賞析
秋思本是中國古典詩詞的傳統題目之一。長期以來,人們由這一題目生出的無數感慨,已使秋思的詞義本身便凝聚著思索自然之秋和人生之秋的豐富內涵。而馬致遠《夜行船·秋思》更是包孕弘深、獨具一格。
這一套曲將參透名利、離絕是非的處世哲學寄托在嘆古諷今、嘲風弄月的牢騷里,濃縮了他在《陳摶高臥》《黃粱夢》等劇目和其他散曲中反復宣泄的內心苦悶,表現了他因半世蹉跎、飽諳世情而形成的縱酒肆志、超然塵外的人生態度。
解釋歐陽修詩:試筆
歐陽修 試筆
歐陽修(1007年—1072年),北宋文學家、史學家。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廬陵(今屬江西)人。天圣進士,曾任摳密副使,參知政事。謚文忠。政治觀點上對王安石新法有所不滿。文化上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領袖,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試筆》摘自《歐陽文忠集》,包括《學書為樂》、《學書消日》、《學書作故事》等幾則小品,大約是平時信手記下的學書體會。
試筆
學書為樂
蘇子美嘗言:明窗凈幾,筆硯紙墨,皆極精良,亦自是人生一樂。然能得此樂者甚稀,其不為外物移其好者,又特稀也。余晚知此趣,恨字體不工,不能到古人佳處,若以為樂,則自是有余。
學書消日
自少所喜事多矣。中年以來,漸已廢去,或厭而不為,或好之來厭,力有不能而止者。其愈久益深而尤不厭者,書也。至于學字,為于不惜時,往往可以消日。乃知昔賢留意于此,不為無意也。
學書作故事
學書勿浪書,事有可記者,他時便為故事。
學真草書
自此已后,單日學草書,雙日學真書。真書兼行,草書兼楷,十年不倦當得名。然虛名已得,而真氣耗矣,萬事莫不皆然。有以寓其意,不知身之為勞也。有以樂其心,不知物之為累也。然則自古無不累心之物,而有為物所樂之心。
學書工拙
每書字,嘗自嫌其不佳,而見者或稱其可取。嘗有初不自喜,隔數日視之,頗若有可愛者。然此初欲寓其心以消日,何用較其工拙,而區區于,遂成一役之勞,豈非人心蔽于好勝邪?
作字要熟
作字要熟,熟則神氣完實而有余,于靜坐中,自是一樂事。然患少暇,豈其于樂處常不足邪。
用筆之法
蘇子美嘗言用筆之法,此乃柳公權之法也。亦嘗較之斜正之間,便分工拙。能知此及虛腕則羲獻之書可以意得也。因知萬事有法,揚子云:斷木為棋,刓革為鞠,亦皆有法,豈正得此也。
蘇子美論書
蘇子美喜論用筆而書字不迨。其所論豈其力不剛其心邪?然萬事以心為本,未有心至而力不能者。余獨以為不然。此所謂非知之難而行之難者也。古之
人不虛勞其心力,故其學精而無不至。蓋方其幼也。未有所為時,專其力于學書,及其漸長則其所學漸近于用。今人不然,多學書于晚年,所以與古不同也。
信筆學書
秋霖不止,文書頗稀。藂竹蕭蕭,似聽愁滴。見案上故紙,信筆學書樞密院東廳。
蘇子美蔡君謨書
自蘇子美死后,遂覺筆法中絕。近年君謨獨步當世。
試筆
然謙讓不肯主盟,往年予嘗戲謂君謨學書如溯急流,用盡氣力不離故處。君謨頗笑,以為能取譬今思。此語已二十余年,竟如何哉?
李邕書
余始得李邕書,不甚好之。然疑邕以書自名,必有深趣。及看之久,遂為他書少及者,得之最晚,好之尤篤。譬猶結交,其始也難,則其合也必久。余雖因邕書得筆法,然為字絕不相類,豈得其意而忘其形者邪?因見邕書,追求鐘、王以來字法,皆可以通,然邕書來必獨然。凡學書者得其一,可以通其余,余偶從邕書而得之耳。
不省吾身,不知吾拙 什么意思?
不省吾身,不知吾拙 意思是不反省自己,不知道自己那些地方做的不足,就不會進步和改善。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
此章甚有韻味。
1、兩個“吾”字是此章的金剛眼。
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真心反省還是要從己身下功夫。
曾子說“省吾身”,曾子求諸己也。
故曾子此句說的是曾子自己所省,非他人所省,亦非曾子讓所有人都有如此之省。
2、“日”字亦很重要。
君子無終食之間不省;
省不已也。
3、“三”者,
即可說多次,
亦可說所省者三。
“吾日三省吾身”,無論何門何派,此語放之四海而皆準。
4、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分別體現出“忠”、“信”、“恕”,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5、 從曾子具體所省的內容上可以看出
曾子所省是行“夫子之道”,是修身求仁的君子之省。
“夫萬物萬事之理不外于吾心”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每個人認識的世界,就是心靈體驗的一切,“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心感知的范圍就是我們存在的世界。
出處:《傳習錄·卷中·答顧東橋書》——明代·王守仁
原文:
“夫萬事萬物之理不外于吾心,而必曰窮天下之理,是殆以吾心之良知為未足,而必外求于天下之廣,以裨補增益之。”
譯文:
既然萬事萬物的道理不存在于我們的心外,而又一定要說窮盡天下的事理,這大概是因為我們心中還沒有足夠的良知,而必須向外尋求天下眾多事物的道理,用以彌補增加我們心中的良知。
擴展資料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漢族,幼名云,字伯安,別號陽明。浙江紹興府余姚縣(今屬寧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會稽山陽明洞,自號陽明子,學者稱之為陽明先生,亦稱王陽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弘治十二年(1499年)進士,歷任刑部主事、貴州龍場驛丞、廬陵知縣、右僉都御史、南贛巡撫、兩廣總督等職,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亂而被封為新建伯,隆慶年間追贈新建侯。謚文成,故后人又稱王文成公。
王守仁(心學集大成者)與孔子(儒學創始人)、孟子(儒學集大成者)、朱熹(理學集大成者)并稱為孔、孟、朱、王。
王守仁的學說思想王學(陽明學),是明代影響最大的哲學思想。其學術思想傳至中國、日本、朝鮮半島以及東南亞,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絕有明一代。弟子極眾,世稱姚江學派。其文章博大昌達,行墨間有俊爽之氣。有《王文成公全書》。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答顧東橋書
求逍遙游的古文翻譯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條魚,它的名字叫做鯤。鯤的體積,真不知道大到幾千里;變化成為鳥,它的名字就叫鵬。鵬的脊背,真不知道長到幾千里;當它奮起而飛的時候,那展開的雙翅就像天邊的云。這只鵬鳥呀,隨著海上洶涌的波濤遷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個天然的大池。《齊諧》是一部專門記載怪異事情的書,這本書上記載說:“鵬鳥遷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擊水面激起水花,高達三千里,然后拍擊大翼,憑借旋風直上高空九萬里。它是乘著六月的大風而飛去的。野馬似的空中霧氣也好,飛揚的塵埃也好,凡空中帶有生氣之物,都是靠著風力的吹動而飄揚的。天色深青,難道這就是它真正的顏色嗎?它是高曠遼遠而沒有邊際嗎?鵬鳥在高空往下看,也就是這個樣子而已。
再說水匯積不深,它浮載大船就沒有力量。倒杯水在庭堂的低洼處,那么小小的芥草浮在上面就成為一只小船;而擱置杯子就粘住不動了,因為水太淺而船太大了。風聚積的力量不雄厚,它托負巨大的翅膀便力量不夠。所以,鵬鳥高飛九萬里,狂風就在它的身下托著它,然后它才能憑借風力飛行,背負青天而沒有什么力量能夠阻遏它了,然后才像準備飛到南方去。
寒蟬與小灰雀譏笑它說:“我從地面急速起飛,突過榆樹和檀樹的樹枝,有時飛不到樹上去,就落在地上,為什么要飛九萬里的高那么費勁地去南海呢?”到近郊野林去,帶上三餐就可以往返,肚子還是飽飽的;到百里之外去,要用一整夜時間搗米準備干糧;到千里之外去,三個月以前就要準備糧食。寒蟬和灰雀這兩個小東西懂得什么!
小聰明趕不上大智慧,壽命短的小年比不上壽命長的大年。怎么知道是這樣的呢?清晨的菌類不會懂得什么是晦朔,寒蟬也不會懂得什么是一年的時光,這就是小年。楚國南邊有叫冥靈的大樹,它把五百年當作春,把五百年當作秋;上古有叫大椿的古樹,它把八千年當作春,把八千年當作秋,這就是大年。只活了800歲的彭祖現在卻因長壽而特別聞名于世,大家都把他同冥靈、椿樹相比,豈不可悲可嘆嗎?
商湯詢問名叫棘的大夫,也有這樣的話:“在那草木不生的北方荒原之地,有一個很深的大海,那就是‘天池’。那里有一種魚,它的脊背有好幾千里,沒有人能夠知道它有多長,它的名字叫做鯤,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鵬,它的脊背像座大山,展開雙翅就像天邊的云。鵬鳥奮起而飛,翅膀拍擊急速旋轉向上的氣流直沖九萬里高空,穿過云氣,背負青天,這才向南飛去,打算飛到南方的大海。斥鴳譏笑它說:‘它打算飛到哪兒去?我奮力跳起來往上飛,不過幾丈高就落了下來,盤旋于蓬蒿叢中,這也算是飛翔的極限了。而它打算飛到什么地方去呢?’”這就是小與大的不同了。
所以,有的人才智只能擔任一官之職有的人行事只能庇護一鄉之地,有的人德性只能迎合一國之君的心意,有的人只能取得一國人的信任,這些人自鳴得意,也就如同斥鷃小雀一樣。而宋榮子卻譏笑他們。而且宋榮子能夠做到世上的人們都贊譽他,他不會因此越發努力,世上的人們都非難他,他也不會因此而更加沮喪。他清楚地劃定自身與物外的區別,辨別榮譽與恥辱的界限,不過如此而已呀!宋榮子他對于整個社會,從來不急急忙忙地去追求什么。雖然如此,他還是未能達到最高的境界。列子能駕風行走,那樣子實在輕盈美好,而且十五天后方才返回。列子對于尋求幸福,從來沒有急急忙忙的樣子。他這樣做雖然免除了行走的勞苦,可還是有所依憑呀。如果能夠遵循宇宙萬物的規律,順應自然界的意外變化,遨游于無窮無盡的境域,那有何必要有什么憑借呢?因此說,道德修養高尚的“至人”能夠達到忘我的境界,精神世界完全超脫物外的“神人”心目中沒有功名和事業,思想修養臻于完美的“圣人”從不去追求名譽和地位。
寒山拾得忍耐歌,翻譯全文
翻譯:
寒山拾得忍耐歌 稽首文殊,寒山之士;南無普賢,拾得定是。昔日寒山問拾得曰: 拾得云: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拾得云:我曾看過彌勒菩薩偈,你且聽我念偈曰: 老拙穿衲襖,淡飯腹中飽,補破郝遮寒,萬事隨緣了。
有人罵老拙, 老拙只說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在面上,隨他自乾了, 我也省力氣,他也無煩惱,這樣波羅蜜,便是妙中寶。若知這消息,何愁道不了。
人弱心不弱,人貧道不貧,一心要修行,常在道中辦, 世人愛榮華,我卻不待見,名利總成空,我心無足厭,堆金積如山,難買無常限。子貢他能言,周公有神算,孔明大智謀,樊噲救主難, 韓信功勞大,臨死只一劍,古今多少人,那個活幾千。
這個逞英雄,那個做好漢,看看兩鬢白,年年容顏變,日月穿梭織,光陰如射劍, 不久病來侵,低頭暗嗟嘆,自想年少時,不把修行辦,得病想回頭,閻王無轉限,三寸氣斷了,拿只那個辦。
也不論是非,也不把家辦, 也不爭人我,也不做好漢,罵著也不言,問著如啞漢,打著也不理,推著渾身轉,也不怕人笑,也不做臉面,兒女哭啼啼,再也不得見, 好個爭名利,須把荒郊伴。
我看世上人,都是精扯談,勸君即回頭,單把修行干,做個大丈夫,一刀截兩斷,跳出紅火坑,做個清涼漢。
寒山拾得詩集:
1、諸佛留藏經,只為人難化。不唯賢與愚,個個心構架。造業大如山,豈解懷憂怕。那肯細尋思,日夜懷奸詐。
2、嗟見世間人,個個愛吃肉。碗楪不曾干,長時道不足。昨日設個齋,今朝宰六畜。都緣業使牽,非干情所欲。一度造天堂,百度造地獄。閻羅使來追,合家盡啼哭。爐子邊向火,鑊子里澡浴。更得出頭時,換卻汝衣服。
3、出家要清閑,清閑即為貴。如何塵外人,卻入塵埃里。一向迷本心,終朝役名利。名利得到身,形容已顦顇。況復不遂者,虛用平生志。可憐無事人,未能笑得爾。
4、養兒與取妻,養女求媒娉。重重皆是業,更殺眾生命。聚集會親情,總來看盤饤。目下雖稱心,罪簿先注定。
5、得此分段身,可笑好形質。面貌似銀盤,心中黑如漆。烹豬又宰羊,夸道甜如蜜。死后受波吒,更莫稱冤屈。
6、佛哀三界子,總是親男女。恐沉黑暗坑,示儀垂化度。盡登無上道,俱證菩提路。教汝癡眾生,慧心勤覺悟。
7、佛舍尊榮樂,為愍諸癡子。早愿悟無生,辦集無上事。后來出家者,多緣無業次。不能得衣食,頭鉆入于寺。
8、嗟見世間人,永劫在迷津。不省這個意,修行徒苦辛。
9、我詩也是詩,有人喚作偈。詩偈總一般,讀時須子細。緩緩細披尋,不得生容易。依此學修行,大有可笑事。
10、有偈有千萬,卒急述應難。若要相知者,但入天臺山。巖中深處坐,說理及談玄。共我不相見,對面似千山。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