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張九齡都寫過哪些有名的詩 張九齡著名的詩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唐代的張九齡都寫過哪些有名的詩,以及張九齡著名的詩有哪些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張九齡千古傳唱的詩:張九齡的代表作有哪些?
張九齡的詩
《舊唐書》說:九齡文學政事,咸有所稱,一時之選也。也就是說,張九齡這個人在政治上和文學上的造詣,在當時都有一席之地。實際上,縱觀中國歷史,能達到像張九齡這樣,文政齊發的人,猶如鳳毛麟角,少之又少。他不僅在政治上有杰出的地位,在文壇上,也有其不可動搖的影響力。
海上生明月
張九齡(678年—740年)字子壽,一名博物,謚文獻。是唐代開元年間的宰相,其風度被當時的皇帝唐玄宗津津樂道,即使在他罷相后,每當任命宰相時,唐玄宗總是要和張九齡比較一番。
張九齡比較著名的詩作有:《晚霽登王六東閣》、《感遇十二首》、《望月懷遠》、《湖口望廬山瀑布泉》、《詠燕》、《賦得自君之出矣》等,尤其是在他遭貶之后所做的《望月懷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成了千古絕唱。
張九齡詩作的風格,以清澹為主,被成為中國唐代山水詩的開山鼻祖。和他同時代的,他的恩師兼好友張說曾評價他說:如輕縑素練,實濟時用,而窘邊幅。在他的詩作中,沒有濃墨重彩的色調,有的是簡單、清雅之風。他崇尚自然,借物寓情,手法獨特,《詩藪·內編》卷二稱他為:唐初承襲梁、陳,陳子昂獨開古雅之源。張子壽首創清澹之派。而張九齡詩風的清澹派,也由此定論。
張九齡詩篇的格調,基本上都是清新、積極、向上的,即使在他被貶謫時所作的詩篇,也絲毫看不出有消極、悲觀的色調。
張九齡的詩作,即使在被貶時,字里行間也不見他消極的感情,相反的,他總是以一種灑脫、自然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心境,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觀。
張九齡 感遇
詩作《感遇》共有十二首,是唐代的宰相、大詩人張九齡在唐玄宗開元二十五年時,被奸臣李林甫陷害后遭貶荊州時所作,在同一時期,作者還寫有另一篇佳作《望月懷遠》。感遇和望月懷遠一樣,成了后人爭相傳唱的佳作。感遇是唐代五言古詩的典范,也是作者五言詩的代表作。十二首詩表達了基本上同一個主題:借物寓意,抒發了對自己身世的感慨,表現了作者高尚的節操和遠大的政治理想抱負,收錄于《全唐詩》。
張九齡的雕像
在魏晉南北時期,中國的整體詩風偏向于浮華空洞,而張九齡的詩文對扭轉這種風格起到了積極作用。明代的高在《唐詩品匯》中提到:張曲江公《感遇》等作,雅正沖淡,體合 *** ,VV乎盛唐矣。
以《感遇》其一為例,前兩句作者以蘭桂為中心,表面上看似描寫景物,不寫人。假借蘭桂的生意盎然和欣欣向榮,來表達自己的品行,突出作者自身的不外求,不求人知修養。到了第三句,筆鋒急轉,以林棲者引出居住在深山之中的隱居者,由于出于對蘭桂芳香的向往,她迎著帶滿了花香的清風而坐,十分喜悅。
而到了第四句,是全詩的點題之句。草木有心,不想被美人折取的結果。作者借此來比喻自身潔身自好,進德修業的君子品質。他不求人知,不求人折,表現了其作為古代士大夫的優秀品德。全詩表現了作者遭貶后樂觀的生活態度,以及潔身自好的高尚品行。
張九齡詩詞代表作
張九齡詩詞代表作有《望月懷遠》、《西江夜行》和《春江晚景》。
1、《望月懷遠》
(唐)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2、《西江夜行》
(唐)張九齡
遙夜人何在,澄潭月里行。悠悠天宇曠,切切故鄉情。
外物寂無擾,中流澹自清。念歸林葉換,愁坐露華生。
猶有汀州鶴,宵分乍一鳴。
3、《春江晚景》
(唐)張九齡
江林多秀發,云日復相鮮。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
興來只自得,佳處莫能傳。薄暮津亭下,馀花滿客船。
民間傳說
民間還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相傳張九齡母親盧氏在始興已懷孕滿十月仍未分娩。其父見妻身體粗大面黃體弱,疑是得了黃腫病。一日遇見一個看病兼算命的老先生,經診斷后,老先生告訴張九齡之父,“腹中胎兒乃非凡人物,因這個地方太小,容其不下,恐須到大地方出生。”
聽罷先生一言,張家只好遷到韶州。而張九齡據說就是在那里出生的。但張九齡出生后也曾返回始興故里。始興縣民間流傳的“捉鼠解朝廷”的故事就是來自張九齡年幼時在石頭塘讀書的經歷。
張九齡最著名的詩
望月懷古
唐代?·?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望月懷遠》是一首月夜懷念遠人的詩,是作者在離鄉時,望月而思念遠方親人而寫的。
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渾闊大,是千古佳句。它和謝靈運的“池塘生春草”,謝靈運的“明月照積雪”,謝朓的“大江流日夜”以及作者自己的“孤鴻海上來”等名句一樣,看起來平淡無奇,沒有一個奇特的字眼,沒有一分點染的色彩,脫口而出,卻自然具有一種高華渾融的氣象。這一句完全是景,點明題中的“望月”。
第二句“天涯共此時”,即由景入情,轉入“懷遠”。前乎此的有謝莊《月賦》中的“隔千里兮共明月”,后乎此的有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詞中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都是寫月的名句,其旨意也大抵相同,但由于各人以不同的表現方法,表現在不同的體裁中,謝莊是賦,蘇軾是詞,張九齡是詩,相體裁衣,各極其妙。這兩句把詩題的情景,一起就全部收攝,卻又毫不費力,仍是張九齡作古詩時渾成自然的風格。
頷聯“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直抒對遠方友人的思念之情。“情人”,多情的人,有懷遠之情的人。這里指詩人自己。“遙夜”,長夜。“竟夕”,通宵。詩人思念遠方的友人,以至于徹夜難眠,埋怨長夜漫漫。
頸聯“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承接頷聯,具體描繪了徹夜難眠的情境。“憐”,愛憐。“滋”,沾濕。上句寫詩人徘徊于室內。吹滅蠟燭,更加愛憐灑滿一地的銀色月光。下句寫流連于庭院中。夜色已深,更感到露水也沾濕了身上的衣裳。這就把徹夜難眠的形象傳神的描繪出來。
尾聯“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這月光飽含我滿腔的心意,可是又怎么贈送給你呢?還是睡罷!睡了也許能在夢中與你歡聚。”“不堪”兩句,構思奇妙,意境幽清,沒有深摯情感和切身體會,恐怕是寫不出來的。這里詩人暗用晉陸機“照之有余輝,攬之不盈手”兩句詩意,翻古為新,悠悠托出不盡情思。詩至此戛然而止,只覺余韻裊裊,令人回味不已。
張九齡的經典古詩有哪些?
《感遇》
年代:?唐?作者:?張九齡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賦得自君之出矣》
年代:?唐?作者:?張九齡
自君之出矣,不復理殘機。
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
《湖口望廬山瀑布水》
年代:?唐?作者:?張九齡
萬丈紅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雜樹,灑落出云天。
日照虹霓似,天清風雨聞。
靈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氳。
《巫山高》
年代:?唐?作者:?張九齡
巫山與天近,煙景長青熒。此中楚王夢,夢得神女靈。
神女去已久,云雨空冥冥。唯有巴猿嘯,哀音不可聽。
《九月九日登龍山》
年代:?唐?作者:?張九齡
郡庭常窘束,涼野求昭曠。楚客凜秋時,桓公舊臺上。
清明風日好,歷落江山望。極遠何蕭條,中留坐惆悵。
東彌夏首闊,西拒荊門壯。夷險雖異時,古今豈殊狀。
先賢杳不接,故老猶可訪。投吊傷昔人,揮斤感前匠。
自為本疏散,未始忘幽尚。際會非有欲,往來是無妄。
為邦復多幸,去國殊遷放。且泛籬下菊,還聆郢中唱。
灌園亦何為,於陵乃逃相。
《詠史》
年代:?唐?作者:?張九齡
大德始無頗,中智是所是。居然已不一,況乃務相詭。
小道致泥難,巧言因萋毀。穰侯或見遲,蘇生得陰揣。
輕既長沙傅,重亦邊郡徙。勢傾不幸然,跡在胡寧爾。
滄溟所為大,江漢日來委。灃水雖復清,魚鱉豈游此。
賢哉有小白,仇中有管氏。若人不世生,悠悠多如彼。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