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結于心出自哪里(郁結于胸下一句)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郁結于心出自哪里,以及郁結于胸下一句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自送別,心難舍,一點相思幾時絕。運用了什么表達方式
運用了抒情的表達方式。
作者以主人公——一名與愛人分離的女子口吻寫來,直抒其纏綿的相思、真摯的愛情。“難舍”二字情意綿綿,刻畫了女子依依不舍的心理,寫出一個感情豐富且多情的女性。雖只有“一點”相思,但它沉重地壓在心頭,“幾時絕”以女主人公自己的設問,道出她相思的無窮無盡。
“一點相思幾時絕”是全篇的中心,它強調了別情的纏綿,使之成為全篇描寫和抒情的基調,也使前三句顯得十分形象。
出自元代關漢卿的《四塊玉·別情》。
原文:
自送別,心難舍,一點相思幾時絕?憑闌袖拂楊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譯文:
自從那天送你遠去,我心里總是對你難分難舍,一點相思情在心中縈繞不絕。記得送別時我斜倚著欄桿目送你遠行。我用衣袖拂去如雪的楊花,以免妨礙視線。然而你的身影已看不見了,只見彎彎曲曲的小溪向東流去,重重的山巒遮住了你遠行的道路,我才意識到心上的人,真的走遠了。
擴展資料
詩詞賞析
《四塊玉·別情》這首小令描寫離別情緒,表現了多情女主人公送別情人憑欄望遠、依依不舍的相思之情。送別后,情人在女主人公心中仍駐留難忘,令人痛苦欲絕。想登高眺望他離去的背影,但終被關山阻隔,這更使她肝腸寸斷。
在藝術手法上通過層層設障委婉細膩的抒寫了女子心中哀婉凄絕、纏綿悱惻的離情別緒,用準確、凝練的文字寫已別、剛別的相思之情,入木三分地寫出一位深情女子送別心上人時的情態和意緒,給人以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感受。
作者簡介
關漢卿,元代戲劇家,號已齋叟,約生于金末,卒于元代,與馬致遠、鄭光祖、白樸并稱為“元曲四大家”,關漢卿居首。
據各種文獻資料記載,關漢卿編有雜劇60多種,現存18種,其中《竇娥冤》《救風塵》《望江亭》《拜月亭》《魯齋郎》《單刀會》《調風月》等,是他的代表作。
所作散曲今存套曲10多套、小令50多首,內容主要包括三個方面:描繪都市繁華與藝人生活,羈旅行役與離愁別緒,以及自抒抱負的述志遣興。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四塊玉·別情
愁懷難遣,郁結于心,有口難開,訴諸無門,聽者眾知者寥寥,什么意思
結:打成的疙瘩。諸:之于。廖廖:非常少。
意譯:心中的憂愁無法排解,象結成的疙瘩抑郁在心中,??嘴無法說出來,想傾訴的地方沒有,(即便是傾訴)聽得到的人多而聽明白的人卻很少很少。
憤,(形聲。從心,賁( bēn)聲。從“心”,表示與心情等有關。本義:郁結于心;憋悶),
這是形聲字,是“六書”(PS:造字法)的一種,許慎《說文解字》里的,具體追根溯源可去查“六書”:;也可以百度“形聲字”。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