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真州表達了詩人哪些思想感情 過全州這首詩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過真州表達了詩人哪些思想感情,以及過全州這首詩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真州絕句 王士禎 這首詩融情于景,蘊含著詩人怎么樣的情感
江干多是釣人居,
柳陌菱塘一帶疏。
好是日斜風定后,
半江紅樹賣鱸魚。
【注釋】
王士禎是清初詩壇的領袖,論詩提倡神韻說,要求詩的意境自然淡遠,有味外之味。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他任揚州推官,路過真州(今江蘇省信征縣),寫下《真州絕句》組詩五首,這里選其中的第四、第五首。兩首詩描寫在真州所見所感,體現了他論詩的主張和風格。
【作者介紹】
王士禎(1634~1711),清代詩人。字貽上,號阮亭,又號漁洋山人。新城(今山東桓臺)人。順治十五年(1658)進士,出任揚州推官,后升禮部主事,官至刑部尚書??滴跛氖?1704)罷官歸里。
王士禎著作,有《漁洋詩集》22卷,《續集》16卷,《漁洋文略》14卷,《蠶尾集》10卷,《續集》2卷,《后集》2卷,《南海集》2卷,《雍益集》1卷,合刻為《帶經堂集》。詩選有《漁洋精華錄》。詩話有《漁洋詩話》、筆記有《池北偶談》、《古夫于亭雜錄》、《香祖筆記》等,張宗□據以分類集纂,成《帶經堂詩話》。
【賞析】
這兩首詩描寫真州景物風情,表現了真州景物的美麗、真州風俗人情的淳樸。
清新自然是這兩首詩的特點。詩中景物淡遠幽雅,特別是前一首寫漁村的景物,為前人之詩所少見,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而這些景物都好似是詩人觸目所見,信手拈來,十分自然。而所表現的詩情畫意也是十分自然,宛如一幅天然的漁家生活圖畫。
其次是含蓄而有意味。作者雖在描寫景物風情,實際上是把自己對現實生活的評價含而不露地隱藏其中。前一首描寫漁村景物和漁人生活,含而不露地表現了作者對漁村美麗景物和漁人自食其力生活的贊賞。后一首描寫真州農村的耕作和習俗,也含而不露地表現了作者對真州農民勤勞和淳樸人情的喜愛。含蓄的寫法,使兩首詩情外有味,讀者若不細心思考品嚼,很難理解作者實際情感,自然也難于見得其詩之妙了。
真州絕句
王士禛
江干多是釣人居,柳陌菱塘一帶疏。
好是日斜風定后,半江紅樹賣鱸魚。
清人評曰:“第四句乃此詩精彩佳妙所在,為一篇之主,前三句湊泊成趣,為一篇之客,此詩請客之法也。但主客須要照應相配。四句色色俱精,一氣呵成,如天造地設,所謂運斤成風,欲求斧鑿之痕,了不可得?!?/p>
【試題】
1.詩歌的第四句描寫了怎樣的景象?
2.這首詩融情于景,蘊含著詩人怎樣的情感?
3.清人稱道這首詩主客“照應相配”。結合全詩,談談你對此說的理解。
【參考答案】
1.詩歌的第四句描寫了漁家在夕陽染紅的江水邊柳樹下賣魚的景象。
2.詩人描寫自然美景和江村風情,抒發了安寧悠閑和舒暢愉悅之。
3.主句中“樹”與前面的“柳”照應, “紅”(或“半江紅樹”)與前面的“日斜”照應, “賣鱸魚”與“釣人居”照應。 這些都說明此詩主客照應相配,自然契合
( 2010年上海市春季高考語文試題)
【注釋】
①真州——現在的江蘇省儀征縣,緊靠長江北岸。②江干——江邊。③釣人——漁人。④柳陌——兩邊長滿柳樹的道路。⑤紅樹——楓樹,樹葉經霜變紅。⑥鱸魚——一種淡水魚,口在鱗細,味道鮮美,長江下游出產最多。
真州絕句(其三)
清·王士禎
晚上江樓最上層,去帆婀娜意難勝。
白沙亭下潮千尺,直送離心到秣陵。
【注釋】⑴江樓:真州江邊的高樓。⑵婀(ē)娜(nuó):體態輕盈,詩中形容江船白帆順風而去的輕巧。⑶難勝(shèng):禁受不住。⑷白沙亭:在儀征白沙洲上。⑸離心:離情。⑹秣(mò)陵:今南京市。
【提示】王士禎,字子真,號阮亭,新城(今山東省桓臺縣)人。《真州絕句》是作者在揚州做官時來到真州時所寫的一組詩,共五首。這首詩寫作者登樓遠眺,目送輕盈飄蕩的帆船開赴秣陵,勾起心中的離情別緒,不禁黯然魂銷。
殘月曉風仙掌路,何人為吊柳屯田?
【出處】 清·王士禎《真州絕句·吊柳永墓》
【鑒賞】 那位以寫“楊柳岸,曉風殘月”而聞名的柳永,他的墓就在這條仙掌路上;如今,有誰會來這里拜祭這位一代詞人呢?這兩句詩是后人追念柳永的名句。一代名人,如今已成一堆黃土,連個拜祭的人都沒有,古來文人,真是何等寂寞!真州:在今江蘇省儀征縣。這首詩是追念宋代詞人柳永的。柳永曾任屯田員外郎,因此被稱為柳屯田。
【原詩】 江鄉春事最堪憐,寒食清明欲禁煙。殘月曉風仙掌路,何人為吊柳屯田?
過真州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在外漂泊之苦及淡淡的壯志難酬之情 屯田墓意指柳永,曉風殘月即指在外與人離散后的離思
真州絕句譯文 | 注釋 | 賞析
真州絕句 [清代] 王士禎
江干多是釣人居,柳陌菱塘一帶疏。好是日斜風定后,半江紅樹賣鱸魚。
地名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江邊上居住的大部分是以捕魚為生的人,在楊柳依依的路邊和菱角飄香的塘堤上房屋稀稀疏疏的分布著。夕陽西下、微風習習的傍晚美不勝收,江邊紅楓樹下大半都在叫賣鱸魚。
注釋 江干:江邊。釣人:漁人。柳陌:兩邊長滿柳樹的道路。
創作背景
王士禎是清初詩壇的領袖,論詩提倡神韻說,要求詩的意境自然淡遠,有味外之味。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他任揚州推官,路過真州(今江蘇省儀征市),寫下《真州絕句》組詩五首,這里選其中的第四、第五首。
鑒賞
這首詩描 *** 州景物風情,表現了真州景物的美麗、真州風俗人情的淳樸。
清新自然是這兩首詩的特點。詩中景物淡遠幽雅,特別是前一首寫漁村的景物,為前人之詩所少見,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而這些景物都好似是詩人觸目所見,信手拈來,十分自然。而所表現的詩情畫意也是十分自然,宛如一幅天然的漁家生活圖畫。
其次是含蓄而有意味。作者雖在描寫景物風情,實際上是把自己對現實生活的評價含而不露地隱藏其中。前一句描寫漁村景物和漁人生活,含而不露地表現了作者對漁村美麗景物和漁人自食其力生活的贊賞。后一句描 *** 州農村的耕作和習俗,也含而不露地表現了作者對真州農民勤勞和淳樸人情的喜愛。含蓄的寫法,使兩首詩情外有味,讀者若不細心思考品嚼,很難理解作者實際情感,自然也難于見得其詩之妙了。
真州絕句五首(其四)呈現出怎樣的氛圍?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王士禎是清初詩壇的領袖,論詩提倡神韻說,要求詩的意境自然淡遠,有味外之味。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他任揚州推官,路過真州(今江蘇省信征縣),寫下《真州絕句》組詩五首,這里選其中的第四、第五首。兩首詩描寫在真州所見所感,體現了他論詩的主張和風格。
前一首描繪真州江岸的景物和漁家的生活。一、二兩句寫真州江邊多半是漁人的住家,疏疏落落地分布在長著柳樹的路旁和種植菱藕的池塘一帶的地方。這兩句寫真州江邊景物的美麗,襯出漁人居住環境的秀美。三、四句寫真州江邊最美好的景觀是夕陽西下時,江風平息之后,江的一側岸上被夕陽映紅的樹叢下,漁民在賣鱸魚。這兩句寫出傍晚時江岸的美景,表現了漁民生活:他們以捕魚為生,到傍晚時分,便把一天所捕到的魚,拿到江邊的樹下叫賣。作者贊賞漁人以漁為生、自食其力。
后一首描寫真州的風俗和人情。一、二兩句寫真州的江鄉最可愛的是春耕時節,人人忙著春耕,但到了寒食清明仍然按照傳統習俗禁止煙火。那曉風殘月的仙掌路,曾經唱過“曉風殘月”名句的柳屯田就埋葬在此,可是并沒有人去憑吊他。這兩句意思說,這里江鄉雖忙,人們仍然按照傳統習俗禁火紀念有功不受祿的介之推,卻無人吊念那個專寫閑情凄調的柳屯田?!昂场?,舊節名,在農歷清明前二天,相傳春秋時介之推跟隨晉公子重耳流亡國外,重耳回國后繼王位(晉文公),對隨從諸臣均有賞賜,介之推卻到綿山(今山西省介休縣南)隱居,重耳希望他出來,他不出來,于是用燒山辦法逼他出來,不料他堅持不出,被燒死。后人為紀念他,這一天禁火寒食?!皻堅隆本洌彼卧~人柳永寫有《雨霖鈴·寒暗凄切》一詞,詞中有“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之句。仙掌路,地名,在儀征縣西,柳永之墓就在此處?!傲吞铩?,即柳永,曾官屯田員外郎,故世稱柳屯田。
這兩首詩描寫真州景物風情,表現了真州景物的美麗、真州風俗人情的淳樸。
清新自然是這兩首詩的特點。詩中景物淡遠幽雅,特別是前一首寫漁村的景物,為前人之詩所少見,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而這些景物都好似是詩人觸目所見,信手拈來,十分自然。而所表現的詩情畫意也是十分自然,宛如一幅天然的漁家生活圖畫。
其次是含蓄而有意味。作者雖在描寫景物風情,實際上是把自己對現實生活的評價含而不露地隱藏其中。前一首描寫漁村景物和漁人生活,含而不露地表現了作者對漁村美麗景物和漁人自食其力生活的贊賞。后一首描寫真州農村的耕作和習俗,也含而不露地表現了作者對真州農民勤勞和淳樸人情的喜愛。含蓄的寫法,使兩首詩情外有味,讀者若不細心思考品嚼,很難理解作者實際情感,自然也難于見得其詩之妙了。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