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夫人廟在哪里 桃花夫人是誰的紅顏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桃花夫人廟在哪里,以及桃花夫人是誰的紅顏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nèi)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桃花娘娘歷史
她是掌管男女愛情、婚姻和婦女生育的女子。
息國亡國后,息侯被俘后成了楚國都城的守門小吏,息夫人在楚宮中備受寵愛,三年的時光一晃就過去了,息夫人為楚文王生下兩個兒子,但卻始終不發(fā)一言,楚文王十分納悶,一定要息夫人說出道理來,息夫人萬般無奈,才淚流滿面地說道:“吾一婦人而事二夫,不能守節(jié)而死,又有何面目向人言語呢!”
轉(zhuǎn)瞬秋風送爽,桂子飄香,楚文王興高采烈地出城打獵,預計兩三天后才能回宮。息夫人趁此機會,悄悄地跑到城門處私會自己的丈夫,兩人見面,恍同隔世,息夫人邊哭邊說:“妾在楚宮,忍辱偷生,初則為保全大王性命,繼則為想見大王一面,如今心愿已了,死也瞑目。”
息侯心碎腸斷,安慰息夫人:“蒼天見憐,必有重聚之日,我甘任守城小吏,還不是等待團圓的機會么!”
息夫人認為與其痛苦地偷生茍活,不如慷慨地一了百了,于是奮力朝城墻撞去,息侯阻攔不及,眼看自己的妻子香消玉殞。息侯大慟,頓時萬念俱灰,為報答息夫人的深情,也撞死在城下。
楚文王打獵回來,聽說此事,黯然神傷,有感于二人的純情,竟也以諸侯之禮將息侯與息夫人合葬在漢陽城外的桃花山上。后人在山麓建祠,四時奉祀,稱為“桃花夫人廟”,又稱桃花廟。至今仍為漢陽府(今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qū))的名勝之一。唐代詩人杜牧途經(jīng)漢陽時,曾到廟中憑吊,題詩道:“細腰宮里露桃新,脈脈無言度幾春;畢竟息亡緣底事,可憐金谷墜樓人;息亡身入楚王家,回看春風一面花;感舊不言常掩淚,只應翻恨有榮華。”這首詩溫柔敦厚地道出了千古艱難唯一死的況味。一個嬌弱的女子,要保全自己丈夫的性命,就只有含垢忍辱地面對殘酷的現(xiàn)實。而三年不言不語,就是對眼前的一切做了堅忍果敢的挑戰(zhàn)與抗爭。
史承謙《一萼紅·桃花夫人廟》懷古諷今詞作
一萼紅 史承謙
桃花夫人廟
楚江邊,舊苔痕玉座,靈跡是何年?
香冷虛壇,塵生寶靨,千秋難釋煩冤。
指芳叢、飄殘紅淚,為一生、顏色誤嬋娟。
恩怨前期,興亡閑夢,回首凄然。
似此傷心能幾?嘆詩人一例,輕薄流傳。
雨颯云昏,無言有恨,憑闌罷鼓神弦。
更休題,章臺何處,伴湘波、花木暗啼鵑。
怊悵明珰翠羽,斷礎荒煙。
桃花夫人廟位于湖北黃陂縣東。桃花夫人即春秋時息國國君的夫人息媯,據(jù)《左傳·莊公十四年》記載,因蔡哀侯向楚文王稱贊了息夫人的美貌,楚文王便滅息國并擄息夫人進了楚宮,后來息夫人雖在楚國生育二子,但始終未開口講話。楚王追問其故,答曰:“吾一婦人而事二夫,縱弗能死,其又奚言?”這一凄苦哀婉的故事,歷來有許多文人騷客以各種心態(tài)談論評議過,到了史承謙的時代,早已不是什么新鮮的話題,然而詞人以自身獨特的生活經(jīng)歷和人生感受重新品味息夫人的“無言有恨”也就有了一份特有的動人心弦處。
詞的上片從寫景切入,“楚江邊,舊苔痕玉座,靈跡是何年”,寫出詞人所面對的桃花夫人廟已經(jīng)歷了多年的清冷,“舊苔痕”如此刺眼,早已遮蔽了“玉座”的靈光,以至于讓人難辨年月。“春冷虛壇,塵生寶靨”遞進一層,渲染桃花夫人廟為世人所淡忘的凄涼現(xiàn)實。“玉”、“寶”二字把詞人對桃花夫人的深切同情甚至有點傾慕的情懷淡淡表出,于是便不難理解“千秋難釋煩冤”的不僅僅是桃花夫人,更有許多和史承謙相類的人物與桃花夫人同病相憐,難釋一生煩冤。“指芳叢、飄殘紅淚,為一生、顏色誤嬋娟”,由景及情,順著桃花夫人塑像的手指,看到花叢中落紅無數(shù),料想那便是桃花夫人飄落的血淚,而所以落淚的原因,正是因美色而誤了一生的凄慘命運。恩怨仿佛前期,興亡猶如閑夢,回首這不堪回首的一切,怎不教人凄然淚垂呢?寫到這里,好像該說的都已說完,詠史寄懷兼具,何以繼之?
“似此傷心能幾?”一個反問句引出詞的下片,把詞人強烈的抒 *** 感的欲望顯露無遺。這個反問句同時表明的是:千百年來,吟詠桃花夫人之事的好事者很多,而真正體味出桃花夫人傷心程度的人卻很少。“嘆詩人一例,輕薄流傳”,這是對前一句的闡釋,“輕薄”二字態(tài)度鮮明,對歷來以貞節(jié)為藉口譏諷桃花夫人的輕率做法大不以為然。可似詞人這般態(tài)度者又有幾人?于是“雨颯云昏”的日子里桃花夫人自然只能“其又奚言”!“無言有恨”是詞眼所在,既為詠史,也是寄懷,蘊藉深厚,正是讀者須細察處。領(lǐng)會了這一點,“憑闌罷鼓神弦”幾句的出現(xiàn)便不突兀。“憑闌”者只有詞人,以下幾句便由情入景,景中含情。“憑闌”所見已是“罷鼓神弦”,沒有拜謁者也沒有禮祭者,更不要問昔日輝煌的“章臺”今在何處了。“神弦”,即《神弦歌》,古樂府《清商曲》之一部,為南朝時祭祀民間雜神的樂曲。“章臺”即章華臺,春秋時楚靈王所造,此處借指楚王宮室。“伴湘波、花木暗啼鵑”,用杜鵑啼血這一典故狀桃花夫人的煩冤之深。結(jié)拍“怊悵明珰翠羽,斷礎荒煙”,以歷史人物“明珰(珠玉串成的耳飾)”、“翠羽(翠鳥羽毛做的飾物)”的華美服飾,反襯神廟如今礎柱斷殘、荒煙掩映的不堪景象,對桃花夫人的凄慘遭際和千百年不為世人同情的境況寄予無限哀嘆。
其實,詞中所體現(xiàn)的對桃花夫人的無限同情,也是詞人對自身境遇的深切感喟。史承謙雖然生活在所謂乾隆盛世,但一生高才不遇,命運坎坷,同時又領(lǐng)略了清統(tǒng)治者為鉗制思想而大興極為酷烈的文字獄所帶來的種種慘劇,正是基于這一點,他對桃花夫人在強大的政治壓力面前“無言有恨”的行為才會感同身受,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才能夠理解詞人不能接受杜牧“至竟息亡緣底事?可憐金谷墜樓人”(《題桃花夫人廟》)那樣“輕薄”議論的原因。
哪些古詩詞里提到息夫人?
描寫息夫人的詩詞如下:
1、息夫人
可憐楚破息,腸斷息夫人。仍為泉下骨,不作楚王嬪。
楚王寵莫盛,息君情更親。情親怨生別,一朝俱殺身。
2、息夫人(時年二十)
莫以今時寵,難忘舊日恩。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
3、過桃花夫人廟(即息夫人)
寂寞應千歲,桃花想一枝。路人看古木,江月向空祠。
云雨飛何處,山川是舊時。獨憐春草色,猶似憶佳期。
4、題桃花夫人(即息夫人)廟
細腰宮里露桃新,脈脈無言度幾春。
至竟息亡緣底事,可憐金谷墜樓人。
息夫人, 春秋時期息國國君的夫人,出生于陳國(今河南淮陽縣)的媯姓世家,又名息媯,因容顏絕代又稱為"桃花夫人"。
前人有詩云:"桃花夫人好顏色/月中飛出云中得/新感恩仍舊感恩/1傾城矣再傾國/"息夫人初到息國時,息國的國力已是衰弱不振。見君候整日沉湎于酒色,疏于政事,她憂國憂民之心寤寐不忘,就變著法兒規(guī)勸息侯勤于朝政,親賢士,遠群小,獎耕戰(zhàn),興農(nóng)商。
息侯聽了夫人的勸導,使息國慢慢地走上了自強的道路。 公元前六八四年,息夫人回陳國探親,路過蔡國,順便去探望為蔡侯夫人的姐姐,誰知蔡侯竟在接風的宴席上調(diào)戲息夫人。
息夫人盛怒之下回到了息國,將此事告訴了息侯。息侯與楚文王密謀圖蔡,楚國出兵俘虜了蔡侯。
蔡侯則設計報復息侯。他極力向楚王稱贊息夫人的美貌,好色的楚王以武力將息夫人搶去作為夫人,息侯被楚王安置在汝水,封其食10家之邑,使守息祀。
息侯岔郁而死,息國自此滅亡。息夫人終日懷念故國,牽掛息侯,雖為楚王生了兩個兒子,但3年不語,最終自盡而死。后人為紀念她,在漢陽城外桃花洞上修建了1座桃花夫人廟。王維 《息夫人》 莫以今時寵,能忘舊日恩。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王維寫這首詩,并不單純是歌詠歷史。
息夫人陳氏一生經(jīng)歷過什么?她的結(jié)局如何?
故事的女主角有一個美麗的稱號:桃花夫人。 關(guān)于這個稱號的由來有兩種說法。 有一種說法,她出生的時候,還沒到桃花盛開的季節(jié),各地的桃花都開了。
說她像桃花一樣美麗動人。 但無論前者還是后者,她的一生都與桃花密切相關(guān)。
諸侯家出身的女人,婚姻往往是政治婚姻,媳婦和姐姐也不例外。 陳國君把長女許配給蔡國君,二女許配給息國國君。 桃花夫人一生的悲劇可能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
桃花夫人與息國君主結(jié)婚需要途經(jīng)蔡國,她去看望與蔡哀侯結(jié)婚的姐姐。 我不知道她被姐夫輕薄了。 男人都有色鬼的心。
蔡侯看到桃花太太看起來像神仙,在宴請時對她無禮。 這件事很快就被息侯知道了,在息侯看來,堂堂一國君主的妻子被人戲弄,如果不給蔡侯一點教訓,自己的臉會去哪里?
在中國漫長的歷史進程中,許多朝代的更迭都為婦女亡國。 比如導致夏亡的妹喜、狐貍精的代表、商紂王的寵妃妲己、西周末烽火戲諸侯的褒姒等,他們都有美麗、亡國之君的寵妃的共同特點。
文王死后,全面輔佐太子熊惲,除反安邦外,重外交、選賢才、赦天下、薦農(nóng)桑、大膽改革,最后交給你政治,為楚成王和后世楚王稱霸中原奠定了基礎。
兒子、夫人具有拒絕為人服務、倡導女性自立的鮮明個性,促進中原與滇地兩地文化交流。 她與蔡侯、息侯、楚王有著虛實相提并論的三種感情,她建立了赴難、勸農(nóng)桑、推行新政、輔助稱霸幼若的四大功績。
息夫人的臉是絕世絕世,眼睛像秋水,臉像桃花,也叫“桃花夫人”。 死后埋葬在桃花夫人廟,也叫桃花廟。 至今河南信陽息縣仍有桃花廟。
END,本文到此結(jié)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guān)注本站哦!
版權(quán)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guān)內(nèi)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相關(guān)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