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如弦死道邊出自哪里 直如弦死道邊曲如鉤反封侯出處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直如弦死道邊出自哪里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直如弦死道邊曲如鉤反封侯出處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直如弦的解釋
像弓弦一樣直。 形容 為人 正直。
成語出處: 《后漢書?五行志》:“順帝之末,京都童謠曰:‘直如弦,死道邊。曲如鉤,反封侯。’”
成語例句: 常知生似幻,維重
成語語法: 作謂語、定語;用于比喻句
直如弦死道邊曲如鉤反封侯 反映了當時什么樣的政治狀況
反映了社會腐敗的狀況
意思:性格如弓弦般正直的人,最后不免淪落天涯,曝尸路旁;而不正直的諂佞奸徒,趨炎附勢,阿世盜名,反倒封侯拜相,極盡榮華。
出自《后漢書》
作者?范曄
《后漢書》節選
順帝之末,京都童謠曰:「直如弦,死道邊。曲如鉤,反封侯。」案順帝即世,孝質短祚,大將軍梁冀貪樹疏幼,以為己功,專國號令,以贍其私。太尉李固以為清河王雅性聰明,敦詩悅禮,加又屬親,立長則順,置善則固
擴展資料
《后漢書》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東漢的漢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至漢獻帝建安二十五的史事。紀十卷和列傳八十卷的作者是范曄。
《后漢書》從體例上,與《史記》和《漢書》比,有改進。在本紀,不同于《漢書》的一帝一紀,是援引《史記·秦始皇本紀》附二世胡亥和秦王子嬰。
皇后方面,改變《史記》與《漢書》將皇后列入《外戚傳》的寫法,為皇后寫了本紀。改動符合史實。列傳,《后漢書》除了襲《史記》,《漢書》的列傳,新增黨錮、宦者、文苑、獨行、方術、逸民和列女七。
參考鏈接:百度百科——后漢書
夫人稟無常是哪首詩?
“夫人稟五常,士兼百行”出自文言文《直書》,其古詩原文如下:
【原文】
夫人稟五常,士兼百行,邪正有別,曲直不同。若邪曲者,人之所賤,而小人之道也;正直者,人之所貴,而君子之德也。然世多趨邪而棄正,不踐君子之跡,而行由小人者,何哉?語曰:“直如弦,死道邊;曲如鉤,反封侯。”故寧順從以保吉,不違忤以受害也。況史之為務,申以勸誡,樹之風聲。其有賊臣逆子,淫君亂主,茍直書其事,不掩其瑕,則穢跡彰于一朝,惡名被于千載。言之若是,吁可畏乎!
夫為于可為之時則從,為于不可為之時則兇。如董狐之書法不隱,趙盾之為法受屈,彼我無忤,行之不疑,然后能成其良直,擅名今古。至若齊史之書崔弒,馬遷之述漢非,韋昭仗正于吳朝,崔浩犯諱于魏國,或身膏斧鉞,取笑當時;或書填坑窖,無聞后代。夫世事如此,而責史臣不能申其強項之風,勵其匪躬之節,蓋亦難矣。是以張儼發憤,私存《嘿記》之文;孫盛不平,竊撰遼東之本。以茲避禍,幸獲兩全。足以驗世途之多隘,知實錄之難遇耳。
然則歷考前史,征諸直詞,雖古人糟粕,真偽相亂,而披沙揀金,有時獲寶。案金行在歷,史事尤多。當宣、景開基之始,曹、馬構紛之際,或列營渭曲,見屈武侯,或發仗云臺,取傷成濟。陳壽、王隱,咸杜口而無言,陸機、虞預,各棲毫而靡述。至習鑿齒,乃申以死葛走達之說,抽戈犯蹕之言。歷代厚誣,一朝始雪。考斯人之書事,蓋近古之遺直歟?次有宋孝王《風俗傳》、王劭《齊志》,其敘述當時,亦務在審實。案于時河朔王公,箕裘未隕;鄴城將相,薪構仍存。而二子書其所諱,曾無憚色。剛亦不吐,其斯人歟?
蓋烈士徇名,壯夫重氣,寧為蘭摧玉折,不作瓦礫長存。若南、董之仗氣直書,不避強御;韋、崔之肆情奮筆,無所阿容。雖周身之防有所不足,而遺芳余烈,人到于今稱之。與夫王沈《魏書》,假回邪以竊位,董統《燕史》,持諂媚以偷榮,貫三光而洞九泉,曾未足喻其高下也。
直如弦,死道邊,曲如鉤,反封候。的意思是?
意思是指東漢直臣李固被權臣梁冀害死后暴尸路邊,而權奸胡廣等反封侯爵。古指正直無私的人下場悲慘,邪曲之徒卻享盡富貴。
相關介紹:
“直如弦,死道邊;曲如鉤,反封侯。”出自后漢書:順帝之末,京都童謠曰:直如弦,死道邊。曲如鉤,反封侯。案順帝即世,孝質短祚,大將軍梁冀貪樹疏幼,以為己功,專國號令,以贍其私。
譯:
這是在東漢順帝時京都流行的一首童謠。順帝時,大將軍梁冀專權。太尉李固反對,被梁冀所殺,棄尸路邊。而當時附和梁冀的胡廣等人卻被封侯,大意是說,性格如弓弦般正直的人,最后不免淪落天涯,曝尸路旁;而不正直的諂佞奸徒,趨炎附勢,阿世盜名,反倒封侯拜相,極盡榮華。
擴展資料
《后漢書》是一部記載東漢歷史的紀傳體史書,由中國南朝宋時期的歷史學家范曄編撰。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
《后漢書》結構嚴謹,編排有序。如八十列傳,大體是按照時代的先后進行排列的。最初的三卷為兩漢之際的風云人物。其后的九卷是光武時代的宗室王侯和重要將領。
《后漢書》的進步性還體現在勇于暴露黑暗政治,同情和歌頌正義的行為方面,一方面揭露魚肉人民的權貴,另一方面又表彰那些剛強正直、不畏強暴的中下層人士。例如,在《王充王符仲長統傳》中,范曄詳細地收錄了八篇抨擊時政的論文。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直如弦,死道邊;曲如鉤,反封侯
漢順帝末年京都流傳一首童謠直如弦死道邊曲如鉤反封侯這首童謠反
漢順帝末年京都流傳一首童謠直如弦死道邊曲如鉤反封侯這首童謠反封侯。“直如弦,死道邊”可知,這反映的是正直的官員被排擠致死的內容,由材料“曲如鉤,反封侯”可知,這說明善于諂媚的官員得到重用,造成政治混亂的內容。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什么意思
意思是:如果對國家有利,我可以不顧生死。豈能因禍而逃避,見福就趨附呢?
出自清代林則徐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
原文:
出門一笑莫心哀,浩蕩襟懷到處開。
時事難從無過立,達官非自有生來。
風濤回首空三島,塵壤從頭數九垓。
休信兒童輕薄語,嗤他趙老送燈臺。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謫居正是君恩厚,養拙剛于戍卒宜。
戲與山妻談故事,試吟斷送老頭皮。
譯文:
我離家外出去遠行,無論到哪里,都會敞開寬闊的胸懷。我們要樂觀曠達,心里不要難受悲哀。
世上的大事、國家的大事,是很難從沒有過錯中成功的,就連高官達貴也不是天生得來。
回想廣東那轟轟烈烈的禁煙抗英,我蔑視英國侵略者。從今以后,我將游歷祖國大地,觀察形勢,數歷山川。
不要理會那般人幸災樂禍、冷嘲熱諷,鄙棄那些“趙老送燈臺”之類的混話。
我能力低微而肩負重任,早已感到精疲力盡。一再擔當重任,以我衰老之軀,平庸之才,是定然不能支撐了。
如果對國家有利,我可以不顧生死。豈能因禍而逃避,見福就趨附呢?
我被流放伊犁,正是君恩高厚。我還是退隱不仕,當一名戍卒適宜。
我開著玩笑,同老妻談起《東坡志林》所記宋真宗召對楊樸和蘇東坡赴詔獄的故事,說你不妨吟誦一下“這回斷送老頭皮”那首詩來為我送行。
作品介紹:
詩人因抗英禁煙被貶,遠戍伊犁,心中自有一股不平之氣。但臨行與家人告別,深恐家人擔憂,又需笑言相勸,故開首二句強作歡顏。然而這也的確體現出詩人襟懷坦蕩,四海為家的壯志豪情。詩人自信抗英禁煙有功無罪,歷史自會做出公正結論,面對貶謫問心無愧。“時事”二句便是對人生經驗的總結,人不能生而知之,要想辦成一件事,總要經過多次反復和波折,包括犯錯誤。這也是對家人子女的教誨。
“風濤”一聯以輕蔑口吻譏諷英帝國主義國中無人,外強中干;而自己正好借遠戍之機游遍全國,了解情況,尋求抗擊侵略者的方法,胸懷廣闊,氣勢豪邁。末二句針對朝中投降派幸災樂禍,說自己永無回鄉之日的讕言。表示自己一定會安全返回家鄉,返回首都,再與侵略者一決雌雄。“兒童輕薄語”五字生動刻劃了那些賣國小人的卑鄙行徑,表示出作者對他們的無比蔑視和嘲笑。全詩雖有眷戀故鄉之意,卻毫無小兒女悲戚之態,雄健豪勁,不失民族英雄本色。
直如弦死道邊出自哪里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直如弦死道邊曲如鉤反封侯出處、直如弦死道邊出自哪里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