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詩詞怎么樣(乾隆寫的詩怎么樣)
很多朋友對于乾隆詩詞怎么樣和乾隆寫的詩怎么樣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乾隆寫詩真的極好,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嗎?
乾隆是歷史上有名的風流皇帝,長相好、活得久,他25歲登基,在位六十年,又當了三年多的太上皇,他平定邊疆,擴展國土,把新疆納入中國版圖,招引17萬土爾扈特人回國,編纂《四庫全書》,取得了不錯的“人生業績”,達到了“康乾盛世”的最高峰。但是人生后半段,好大喜功、大興土木,耗費了巨大的人力財力,又興“文字獄”,重用貪官和坤,埋下清朝由盛轉衰的隱患。
話歸正題,作為“才子型”皇帝(有點自夸),乾隆一生寫詩43630首,而《全唐詩》也只有48900多首,終其一生一天要寫詩1首半。清朝皇帝的勤奮是出了名的,乾隆在寫詩方面也繼承了這個優良的傳統,并開創了先河。實踐證明:數量不等于質量,愛寫詩和寫好詩是兩碼事,王勃寫詩僅80多首,但憑借《滕王閣序》便名傳千古。乾隆呢,沒有一首讓人記住的,近年來有一篇《飛雪》入選了一年級課本,聽說還是抄鄭板橋的。
乾隆寫這么多詩,和他的性格有關:名利心太重,好大喜功。什么都要爭第一,都要青史流名,無論是千叟宴,還是自稱“十全老人”,都體現了他好面子、講排場的心理,而且竟然把寫詩的多少也作為自己的功業,實在有點可笑。大家知道,乾隆喜歡以才子自居,又趕上了國庫充盈、百姓樂業的好時候,曾經六下江南,在民間留下了諸多傳奇故事,電視劇《戲說乾隆》把他的風流瀟灑刻畫的淋漓盡致。
乾隆寫詩任性揮灑,不擇對象,范圍很雜。乾隆從10歲就開始寫詩,量大的出奇,他寫詩如同現在人寫微博,張口就來,點點滴滴,貫穿工作生活各個方面,有讀書詩、游覽詩、悼念詩、懷舊詩、賞玩詩,還給黃瓜、菜花等寫了詩,簡直到了看見什么寫什么的地步。總的來看,文學價值較低,沒有文采,讀起來枯燥無物,這也是乾詩最大的硬傷。
乾隆寫不出好詩的背后原因。好的詩詞要突出幾點:一是格律、二是文采、三是意境,最最重要的是要有真情實感。按說,清朝的皇帝十分注重對皇子皇孫的文化教育,聘請學問高、德行好的漢族文人當教師。乾隆從小聰慧,加上接受的高規格的宮中教育,知識水平應該是很高的,那為什么寫不出好詩來?
乾隆是一國之君,并不是個文人(李煜除外),他的工作屬性是政治家,處理政務是本職工作。他寫的詩跟自己的工作有關的占比很大,即“政治詩”,比如 《山東上年被災州縣頗多》 《過淮安府》 《河南巡撫雅爾圖奏進谷穗盈尺》等等,“指示”“指導”多、不接地氣,有的詩簡直就是講話嘛。
旁邊大臣的溜須拍馬,導致他對自己這方面的錯誤肯定,有點“皇帝的新衣”的意思。乾隆對自己的詩詞水平很為得意:“余以望九之年,所積篇什幾與全唐一代詩人篇什相埒,可不謂藝林佳話乎?”自夸得實在過分,以一人比全唐一代,簡直“蓋了帽”了!如此的給自己“打高光”,全然因為,他是皇帝!
錢鐘書對乾隆皇帝的詩厭煩到了一定程度,在《談藝錄》中評價:以文為詩,語助拖沓,令人作嘔……兼酸與腐,極以文為詩之丑態者,為清高宗之六集。”這個評價極低了,把乾隆的詩說成宋丹丹的《月子2》,村頭廁所沒紙了,可以用用。要是乾隆能夠聽到,不知作何感想!
乾隆一生寫詩4萬首,他的寫詩水平如何?
乾隆皇帝在清朝是一個知名度比較高的皇帝,可以說是家喻戶曉。而他之所以傳送都這么高,也是因為現在的很多電視劇和小說都和乾隆皇帝有關。乾隆皇帝是一個非常長壽的皇帝,而且一生中也有很多有趣的事情,例如他非常喜歡研究別人的字畫,但是研究完了之后,特別喜歡在上面蓋上自己的印章。而且他還特別喜歡寫詩,一生中寫的詩加起來有4萬多首,但是幾乎沒有幾首能用的。就連專門研究清朝歷史的專家,估計也背不出來幾首。
乾隆皇帝一共活了88歲,但是留下了44,028首詩,甚至還有的資料說乾隆皇帝一共寫了10多萬首詩。如果按照88歲的壽命來算的話,乾隆皇帝大概每天都要寫一兩首詩。但是作為一個皇帝,每天都要處理很多的朝政,根本就沒有那么多的時間去寫詩,而且乾隆皇帝在位時期還曾經多次下江南,所以也不太可能每天都寫詩,因此有的專家覺得乾隆皇帝的詩有一部分是別人代筆的。
可能很多人不太了解,4萬多首詩是個什么概念,在清朝的康熙年間曾經整理了一下所有的唐詩,里面一共記載了唐朝的2200多位詩人一共的詩,大概是48,900多首。所以乾隆皇帝一個人寫的詩,基本上就能夠比得上唐朝2000多位詩人的作品了,可見數量非常多,而且乾隆皇帝對于自己的詩也是非常自豪的。
乾隆皇帝寫的詩,雖然這個數量沒人能比得上,但是質量確實讓人不敢恭維。乾隆的詩創作水平實在非常低,人們根本就不屑于去被這樣的事,甚至著名的作家錢鐘書評價乾隆的詩“令人作嘔”。乾隆皇帝在寫詩的時候也學習了很多著名詩人的作品,模仿了數10年,但是自己的資質實在太差,所以最終也沒能夠創作出幾個好的作品。
乾隆一生寫了4萬首詩,乾隆的詩究竟是何水平?
乾隆皇帝寫詩的水平并不高。
話說乾隆皇帝酷愛寫詩,在他89年的人生里,他一共寫了43584首詩,這是什么概念?就算是《全唐詩》,里面也才有49403首詩,也就是說,乾隆皇帝一人就寫出了一部《全唐詩》,可以說是相當的厲害。乾隆皇帝要寫出這么多首詩,幾乎是兩天就要寫三首詩,這樣恐怖的寫詩速度,可謂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恐怕歷代皇帝僅此一人。
那么,乾隆皇帝是如何評價自己的寫詩水平的?話說在1977年,乾隆皇帝曾對人談起自己的創作生涯,他這樣說道:“余以望九之年,所積篇什幾與全唐一代詩人篇什相埒,可不謂藝林佳話乎?”什么意思?就是說乾隆皇帝認為自己一生所寫的詩堪比全唐詩,乃是一則“藝林佳話”。
不過,在今人看來,乾隆皇帝的詩作水平,并非是所謂的“藝林佳話”,而是一種“笑話”。值得一提的是,著名作家錢鐘書曾這樣評價乾隆皇帝的詩,他說:“清高宗(乾隆皇帝)亦以文為詩,語助拖沓,令人作嘔……兼酸與腐,極以文為詩之丑態者,為清高宗之六集。”什么意思?就是說乾隆皇帝寫的詩非常酸腐,實在是“令人作嘔”。如此激烈的字眼,可見錢鐘書對乾隆詩作的厭惡。
那么,乾隆皇帝的詩有什么問題?
其一是太過直白。乾隆的詩寫得過于直白,就像是白開水一樣,簡單地說,就是打油詩。
其二是生僻字用的太多。乾隆皇帝為了掩飾自己沒有文化,非常喜歡用生僻字。比如在《免除宿遷縣等地部分正賦》里,乾隆皇帝在此詩之中就用了“恫瘝”、“茆檐”之類的生僻字。
總而言之,乾隆的詩實在是登不上大雅之堂。
乾隆一生寫詩4萬余首,他寫詩的水平很高嗎?
乾隆一生寫詩4萬余首,他寫詩的水平很高嗎?
乾隆皇帝可能是歷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之一。毫不夸張地說他是家喻戶曉的名字,婦孺皆知。他的走紅和走紅促成了影視劇和小說的產生。
乾隆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長壽的皇帝。在他88歲的一生中,他寫了44028首詩,甚至有10多萬首。
乾隆皇帝一生寫詩四萬多首,堪比整個唐詩。
乾隆詩集包括:《樂善堂全集》詩40卷,22卷,1388首;《第一帝王詩集》共44卷,共4166首;第二集共90卷,共8463首歌曲;《三集》100卷11629首。《四集》100卷9902首。《五集》100卷7729首,《剩余集》20卷750首,共計44028首。
四萬多首詩是什么概念?
按照乾隆88年的壽命,如果8歲開始寫詩,寫80年,也就是29200天,如果閏年每四年一次,可以增加20多天。
在29220天里,寫了41836首詩。如果這樣算的話,乾隆皇帝平均每天至少寫1.5首左右。作為一個每天忙忙碌碌,喜歡江南乾隆的皇帝,似乎不大可能每天都有空寫作。因此,有些學者認為他的詩有相當一部分應該是為別人寫的。
再來縱向對比一下對4萬首歌的理解,會更深刻:
清代康熙年間,有《全唐詩》一書,收錄了唐代2200多位詩人的詩48900多首。
光是甘龍寫的詩,就幾乎相當于唐代2000多位傳世詩人的數量。可見,在幾千年的漫長歷史中,詩多到無人能比!
乾隆皇帝也以此為榮。晚年,他自豪地宣稱:“展望九年,積累的文章與整個唐朝詩人的文章是和諧的。不能說譯林是個好故事嗎?”
乾隆詩詞的數量雖然無人能比,但質量不能恭維!
請問此刻看了這篇文章的讀者,誰能不查資料,馬上背一首乾隆皇帝的詩?
沒有吧?肯定不是!
連學清詩的文人都不會被乾隆的詩!
究其原因,并不是人們對景山峪一無所知,一無所知,而是乾隆詩詞水平太低,人們根本不屑于背誦!
從乾隆四萬首詩中隨機選取幾首,層次一目了然:
乾隆皇帝不是閉門造車,而是學了很多古人,比如李白、杜甫、白居易、韓愈、蘇軾等。他還模仿楚辭和《詩經》。其中杜甫、韓愈、蘇軾是乾隆最推崇的古人。
乾隆皇帝雖然苦心鉆研模仿圣賢數十年,無奈資質差,最后落得個可悲的結果。
今天的乾隆詩詞,對我們來說毫無價值,但,是清代尤其是乾隆時期的奇葩。
每當乾隆皇帝大手一揮,馬上就有人站起來贊道:“他的是歷代偉大的文采!
乾隆聽了許多喝彩聲,難免會覺得飄飄然,把他的詩收集成冊。幻想可以成為后世的“譯林故事”!
然而,歷史給了甘龍一記耳光,他自稱的《藝術與森林的故事》的局面不僅沒有出現,反而成了后人的笑柄。如果甘龍之春下有知識,我不知道他會有什么感受。
當然,乾隆皇帝也不是一無是處。他從不假裝自己是詩人。可見他還是有些自知之明的!
乾隆非常愛寫詩,他寫的詩究竟是什么水平?
如果從數量上來看,乾隆一生作的詩歌算得上一最,他絕對是大師級別的一類。但如果從質量上來看的話,乾隆帝只有一首詩歌被后人傳世。整體上來說,乾隆寫的詩大多都是戲作,略讀即可,不能細品。
乾隆帝是清帝國最長壽的帝王,他一生好大喜功,自詡十全老人,就是吹捧自己十全十美。要說政績與能力,他確實擔得起一個明主的頭銜,可要說這文學造詣,可能就大大遜色了。乾隆帝一生酷愛寫詩歌,他一共寫了四萬多首詩歌。四萬多首什么概念呢?就是把清朝所有文人寫得詩都加上一起,估計差不過能有乾隆帝一個人寫的數量,也就是說乾隆帝靠著自己的辛勤勞作,愣是撐起了清朝詩歌的一片天,至少在數量上,清朝可以傲嬌地跟唐朝與宋朝PK下。所以要是世界吉尼斯大賽上有中國古代詩人比數量的話,乾隆帝絕對是能夠進入前三的那種,這個咖位,說他是詩人中的頂級大師也不為過,當然是指數量。
不過乾隆帝雖然寫了這么多詩歌,其實后人能夠知道的,只有一篇寫雪的詩。“一片一片又一片,三片四片五六片,七片八片九十片,飛入梅花都不見 。”就是這首詩,據說最后一句還是劉墉給乾隆帝補上的,也就是說要是沒有劉墉這點睛之筆,這首詩也就適合孩童學數數。換句話說乾隆帝唯一一首成名之作,他還得署名的時候,帶上劉墉,不然他就是盜用劉墉版權。不管怎樣,至少乾隆帝四萬首詩歌中也有一個名作,比起古往今來這么多學子默默無聞的詩作相比,乾隆帝好歹也是有代表作的。從才華上說,乾隆帝還是有點那些才思的,當然乾隆帝的才思還得有人點睛,不然很難成佳作。
也就是說詩人的才華與創作力,乾隆帝還是有的。只不過他還得提升,這樣才會有好的作品,符合高質高量文人的要求。
乾隆御制詩十萬余,他作詩的水平如何?
乾隆皇帝是歷史上做詩最多的皇帝,御制詩篇有十萬余首,而全唐詩存世的不過四萬八千九百余首,作者二千二百余,乾隆一個人做的詩比二千多人做的詩還多一倍,是天才還是湊數,乾隆游西湖做的一首詩給出了答案。
據《西湖古今佳話》記載,乾隆皇帝曾六次下江南,每次必游西湖。乾隆皇帝第四次下江南游西湖時正值臘月隆冬,禮部侍郎沈德潛帶著一幫文人侍駕同游。乾隆這么一個愛吟詩題字賣弄風雅的皇帝到了這文人騷客云集的西湖邊上,又難得遇上大雪紛飛、漫天潔白的雪湖景色,當然要寫一首應景的詠雪詩了。
前人吟雪詩句多得很,乾隆皇帝心想:寫得不好就容易落俗套,必須寫出新意壓倒前人,否則就會被他們笑話。他想了半天也沒有想出個眉目來,一時著急,就對著滿天飛雪信口詠道:
一片一片又一片,
兩片三片四五片,
六片七片八九片,
原想自詡風雅,不料念了三句后再無下文,一幫下屬和文人還在一邊等著呢。乾隆皇帝尷尬得滿臉通紅。沈德潛聽了皇帝的詩,在心中暗笑說:這也叫詩?幾歲的孩子都做得比他強,虧得他還搖頭晃腦,裝模作樣。但是皇帝丟了面子,他們這些隨行伺候的也別想好過,于是他趕忙跪下,對皇帝說:“這第四句,請皇上賞與臣續上吧!”
乾隆皇帝正為難,沈德潛給他一個臺階,他趕緊順著下來,說:“好,賞愛卿續上一句。”
沈德潛叩頭謝恩,然后隨口吟道:飛入梅花都不見。
乾隆皇帝的那幾句詩原來狗屁不通,有了沈德潛這一句壓軸,竟也成了首好詩。乾隆皇帝很高興,當即解下身上的玉佩賞賜給沈德潛。
當初很多人聽說乾隆皇帝的御制詩篇有十萬余首,很是驚訝佩服。作為一國之君,日理萬機,居然還有如此精力才華。如今看了皇帝這“一片一片又一片”的西湖吟雪詩,十萬首就太不足為奇了。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