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受,久久亚洲综合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免费,99热这里都是精品

當前位置:詩詞問答 > 歷史 > 正文內容

唐五代詞人有哪些 唐五代詞指的是哪五代

一縷陽光2023-04-02 23:30歷史105

很多朋友對于唐五代詞人有哪些和唐五代詞指的是哪五代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李煜和李叔寶是一個人么?歷史上有幾個李后主??都是因為著名的詞人而聞名么?

李煜(937――978)

簡介一、

五代十國時南唐國君,亦為五代時出色的詞人。字重光,初名從嘉,號鍾隱。徐州(今屬江蘇)人,一說湖州(今屬浙江)人。南唐元宗李景第六子,宋建隆二年(961年)繼位,史稱后主。開寶八年,國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為右千牛衛上將軍、違命侯。后為宋太宗毒死。李煜在政治上雖庸駑無能,但其藝術才華卻非凡。李煜工書法,善繪畫,精音律,詩和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詞現存約32首,內容主要可分作兩類:第一類為降宋之前所寫的,主要為反映宮廷生活和男女情愛,題材較窄;第二類為降宋后,李煜因亡國的深痛,對往事的追憶,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時期的作品成就遠遠超過前期。當中的杰作包括《虞美人》、《浪淘沙》、《烏夜啼》皆成于此時。此時期的詞作大都哀婉凄絕,主要抒寫了自己憑欄遠望、夢里重歸的情景,表達了對“故國”、“往事”的無限留戀。李煜在中國詞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對后世影響亦大。他繼承了晚唐以來花間派詞人的傳統,但又通過具體可感的個性形象,反映現實生活中具有一般意義的某種意境,由是將詞的創作向前推進了一大步,擴大了詞的表現領域。李煜文、詞及書、畫創作均豐。其詞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詞》中。在位時間(961-975)。

簡介二、

從中國詩史上看,象溫庭筠、韋莊、馮延巳等都可算是唐五代詞壇的佼佼者,他們的文學成就是有目共睹的。然而,作為詞的集大成者,則非悲劇帝王詞人李后主莫屬了。

后主李煜,字重光,初名從嘉,別號有:鐘隱、鐘山隱士、鐘峰隱居、鐘峰隱者、鐘峰白蓮居士等。是中主李璟的第六位兒子。他天資敏慧,容貌出眾,“豐額駢齒,一目重瞳子”,據說,帝舜是重瞳,因此,后人每以重瞳的人為帝王之象。后主酷好書畫文詞,精通音律,性情多愁善感。他出生的時代,正逢中國政治大混亂的局面,歷史上稱它為五代十國。在中原一帶承遞唐朝這一正統的是,梁、唐、晉、漢、周五代,環繞外圍是,則是十國。

當朱全忠篡唐稱帝,改國號為梁的時候,唐朝的淮南節度使楊行密也據揚州稱帝,國號吳。楊行密傳位次子楊渭,可是大權卻落到徐溫的手里。徐死,由養子徐知誥繼承,不外便篡吳自立,建都金陵,國號為唐,并改姓名為李升。李升就是后主的祖父。

后主的父親李璟是位“神采精粹”、“器宇高邁”的人,對政治本來沒有多大的興趣,他曾打算在廬山瀑布之下筑一書齋作隱士,卻沒想到事與愿違,在升元五年繼任皇位。在文學藝術上他是極有素養的君主,宮中藏有豐富的墨寶典籍。李后主生長在如此的環境里,潛移默化,終于塑造了多采多姿的藝術情調。

李煜在政治上雖庸駑無能,但其藝術才華卻非凡。李煜工書法,善繪畫,精音律,詩和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詞現存約32首,內容主要可分作兩類:第一類為降宋之前所寫的,主要為反映宮廷生活和男女情愛,題材較窄;第二類為降宋后,李煜因亡國的深痛,對往事的追憶,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時期的作品成就遠遠超過前期。當中的杰作包括《虞美人》、《浪淘沙》、《烏夜啼》皆成于此時。此時期的詞作大都哀婉凄絕,主要抒寫了自己憑欄遠望、夢里重歸的情景,表達了對“故國”、“往事”的無限留戀。李煜在中國詞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對后世影響亦大。他繼承了晚唐以來花間派詞人的傳統,但又通過具體可感的個性形象,反映現實生活中具有一般意義的某種意境,由是將詞的創作向前推進了一大步,擴大了詞的表現領域。李煜文、詞及書、畫創作均豐。其詞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詞》中。在位時間(961-975)。

卷8_5 【九月十日偶書】李煜

晚雨秋陰酒乍醒,感時心緒杳難平。黃花冷落不成艷,

紅葉颼飗競鼓聲。背世返能厭俗態,偶緣猶未忘多情。

自從雙鬢斑斑白,不學安仁卻自驚。

卷8_6 【秋鶯】李煜

殘鶯何事不知秋,橫過幽林尚獨游。老舌百般傾耳聽,

深黃一點入煙流。棲遲背世同悲魯,瀏亮如笙碎在緱。

莫更留連好歸去,露華凄冷蓼花愁。

卷8_7 【病起題山舍壁】李煜

山舍初成病乍輕,杖藜巾褐稱閑情。爐開小火深回暖,

溝引新流幾曲聲。暫約彭涓安朽質,終期宗遠問無生。

誰能役役塵中累,貪合魚龍構強名。

卷8_8 【送鄧王二十弟從益牧宣城】李煜

且維輕舸更遲遲,別酒重傾惜解攜。浩浪侵愁光蕩漾,

亂山凝恨色高低。君馳檜楫情何極,我憑闌干日向西。

咫尺煙江幾多地,不須懷抱重凄凄。

卷8_9 【渡中江望石城泣下】李煜

江南江北舊家鄉,三十年來夢一場。吳苑宮闈今冷落,

廣陵臺殿已荒涼。云籠遠岫愁千片,雨打歸舟淚萬行。

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閑坐細思量。

卷8_10 【挽辭】李煜

珠碎眼前珍,花凋世外春。未銷心里恨,又失掌中身。

玉笥猶殘藥,香奩已染塵。前哀將后感,無淚可沾巾。

艷質同芳樹,浮危道略同。正悲春落實,又苦雨傷叢。

秾麗今何在,飄零事已空。沉沉無問處,千載謝東風。

卷8_11 【悼詩】李煜

永念難消釋,孤懷痛自嗟。雨深秋寂莫,愁引病增加。

咽絕風前思,昏蒙眼上花??胀鯌钗遥F子正迷家。

卷8_12 【感懷】李煜

又見桐花發舊枝,一樓煙雨暮凄凄。

憑闌惆悵人誰會,不覺潸然淚眼低。

層城無復見嬌姿,佳節纏哀不自持。

空有當年舊煙月,芙蓉城上哭蛾眉。

卷8_13 【梅花】李煜

殷勤移植地,曲檻小欄邊。共約重芳日,還憂不盛妍。

阻風開步障,乘月溉寒泉。誰料花前后,蛾眉卻不全。

《全唐詩》是哪個時期的人編輯的?

你好親,很高興為您解答

《全唐詩》是清朝時期的人編輯的。《全唐詩》是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彭定求、沈三曾、楊中訥、汪士鋐、汪繹、俞梅、徐樹本、車鼎晉、潘從律、查嗣瑮等十人奉敕編校,“得詩四萬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共計900卷,目錄12卷。

曹寅奉旨刊刻《全唐詩》,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三月始編,次年十月,全書即編成奏上。全書架構在明代胡震亨《唐音統簽》和清代季振宜《唐詩》的基礎上,旁采殘碑、斷碣、稗史、雜書,拾遺補缺,巨細靡遺。

全書以《帝王》、《后妃》作品列首,《樂章》、《樂府》次之,又以年代為限﹐列出唐代詩人,附以作者小傳。接著是《聯句》、《逸句》、《名媛》、《僧》、《道士》、《仙》、《神》、《鬼》、《怪》、《夢》、《諧謔》、《判》、《歌》、《讖記》、《語》、《諺謎》、《謠》、《酒令》、《占辭》、《蒙求》,最后為〈補遺〉、〈詞綴〉。

中華書局編《全唐詩外編》,收集了日本人上毛河世寧(市河寬齋)的《全唐詩逸》3卷,王重民輯《補全唐詩》,收詩104首,孫望《全唐詩補逸》20卷、童養年《全唐詩續補遺》21卷等4種。另外,劉師培有《全唐詩發微》,岑仲勉有《讀全唐詩札記》。張忱石編《全唐詩作者索引》。

希望我的回復能夠幫助您。祝您生活愉快!

沈去矜曾說“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皆是當行本色......”

李煜是唐五代最后一位杰出詞人,也是中國詞史上最優秀的一位帝王詞人。李煜現存詞作可信者僅三十余首,數量雖少,卻以少勝多,篇篇精彩,首首傳誦,深受歷代讀者的喜愛。筆者據唐圭璋先生《詞話叢編》檢索統計,歷代詞話著作對李煜詞的品評多達203項次。又據抽樣統計,在歷代較為流行的詞集選本中,李煜詞作的入選率也位居唐五代詞人之前列。李煜作為五代十國時期一個偏安小國的亡國君主,為什么其詞作能穿越歷史的時空、受到歷代不同層次的讀者的接受和喜愛呢?為此,本文特從接受美學的視角,以歷代詞話、詞論等資料為依據,以歷代詞人和詞論家這一特定的讀者層為對象,考察和描述李煜詞在宋代至近代約千年的接受歷史,藉此觀照近千年來后人在對李煜詞接受的過程中所表現出的不同文化意識和審美趣味,進一步加深理解李煜詞的藝術生命和美學價值。

兩宋:“亡國之音”的體認

據現存資料,李煜及其詞最早進入詞學批評的視野,是從宋初的兩位統治者宋太祖、宋太宗開始的。

據宋葉夢得記載:“江南李煜既降,太祖嘗因曲燕問:‘聞卿在國中好作詩?’因使舉得意者一聯。煜沉吟久之,誦其詠扇云:‘揖讓月在手,動搖風滿懷?!显唬骸疂M懷之風,卻有多少?’他日復燕煜,顧近臣曰:‘好一個翰林學士!’”(注:葉夢得:《石林燕語》卷四,中華書局1984年版,第60頁。)又據宋胡仔記載:“南唐后主圍城中作長短句,未就而城破……藝祖曰:‘李煜若以作詩工夫治國事,豈為吾虜也!’”(注: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五九引《西清詩話》,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宋太祖對李煜及其詞作的態度是矛盾的。一方面,出身行伍的宋太祖對江南亡國之主李煜的文學才華不無嫉妒和嘲諷,但依然掩飾不住欣賞之意,故有“好一個翰林學士”的稱譽;另一方面,作為雄才大略的開國奠基者,宋太祖對李煜的為人為政則持貶斥態度,他將李后主的作詞與亡國聯系起來,儼然已將其詞視為與歷史上陳后主、隋煬帝同類的所謂“亡國之音”。

宋太宗也是這樣,作為李后主詞的接受者之一,他最先品出的也是亡國之音的凄惋意味?!昂笾髟谫n第,因七夕命故妓作樂,聲聞于外,太宗聞之大怒;又傳‘小樓昨夜又東風’及‘一江春水向東流’之句,并坐之,遂被禍云?!保ㄗⅲ和鮶hì@(12):《默記》卷上,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李后主《虞美人》(春花秋月)一詞,乃借傷春悲秋、離別相思的傳統題材,寄托撫今追昔的故國之思、喪國之痛。有著高度政治敏感性的宋太宗,自然品出了詞中眷念故國、心猶未泯的意味。這對于作為征服者的大宋皇帝來講,自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如果說宋太祖尚且還能夠寬容的話,那么宋太宗則已是忍無可忍,遂有賜牽機藥酒之事。宋太宗并非不懂欣賞詞藝,其賜殺李后主有其更深層的文化心理。清沈雄《古今詞話》云:“或問詞盛于宋,而宸翰無聞何也?余謂錢tì@①之‘金鳳欲飛遭掣搦’,為太祖所賞。李煜之‘一江春水向東流’,為太宗所忌。開創之主,非不知詞,不以詞見耳?!保ㄗⅲ荷蛐郏骸豆沤裨~話》,據唐圭璋先生《詞話叢編》本,中華書局1986年版,第759頁。)由此可知,宋太宗之所以毒殺李后主,乃心有所“忌”也。

此后,宋人對李后主詞的品評,也多著眼于對亡國之音的體味。蘇轍題后主《臨江仙》(櫻桃落盡)云:“凄涼怨慕,真亡國之聲也?!保ㄗⅲ宏慁]:《耆舊續聞》卷三引,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李清照評“江南李氏君臣”詞云:“語雖奇甚,所謂亡國之音哀以思也!“(注: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后集》卷三三引。)黃升評后主《烏夜啼》(無言獨上西樓)云:“此詞最凄惋,所謂亡國之音哀以思?!保ㄗⅲ狐S升:《花庵詞選·唐宋諸賢絕妙詞選》卷一,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23頁。)這些品評都共同體認出后主詞凄惋的特質。

宋人對后主凄惋的亡國之音的體認是受其詞學觀影響的。隨著文人作詞的廣泛化和詞體本身的不斷成熟,文人對詞體的認識也逐漸深入。蘇軾“以詩為詞”,用詞抒寫自己的性情、學問、人生經歷、胸襟抱負,將詞家“緣情”與詩人“言志”很好地結合起來,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于詩與詞的差異之爭、抒情與言志之別等問題,在詞壇上激起不小的波瀾。宋室南渡后,偏安一隅,茍延殘喘,有志之士振臂一呼,亡國之痛、家國之慨遂成為文壇主流。而李煜入宋后的詞作,洗凈宮體和倡風,以詞抒寫自身經歷和生活實感,多家國之慨,發哀婉之音,遂把詞引入了歌詠人生的正常途徑,這恰好開啟了宋詞抒情言志的先河,指明了唐宋詞發展的方向,因而其凄惋的亡國之音遂成為宋人品評的熱點,也成為他們接受李后主詞的一個契機。

總結有宋一代三百多年對李煜及其詞的品評和接受,可以看出:批評多于稱贊,貶抑甚于推崇;偏重于“亡國之音”的感性體認,缺少對其詞史地位的理性觀照。

元明:“詞之正宗”地位的確立

詞發展到元、明兩朝,創作進入低谷時期。但元、明時代的詞學思想卻自有特色,對唐宋詞的傳播和接受也做出了貢獻。元人對李煜詞的接受資料較少,而明人對李煜詞的接受則確立了李后主“詞之正宗”的歷史地位。

崇情主情是明代詞學批評的一個重要理論。如楊慎在談及韓琦和范仲淹兩位宋代名公的詞情致委婉的言情特征時,就借題發揮說:“大抵人自情中生,焉能無情?但不過甚而已……予友朱良矩嘗云:‘天之風月,地之花柳,與人之歌舞,無此不成三才?!m戲語,亦有理也?!保ㄗⅲ簵钌鳎骸对~品》卷三,《詞話叢編》本,第467頁。)楊慎立論的基點就是“人自情中生,焉能無情”,他理解的情和欲,主要是指人的生存和享樂欲望的滿足。在詞的功能上,楊慎顯然從以理節情向以欲激情邁出了有力的一步。但楊慎并未直接觸及詞的體性問題,明確地把言情視為詞體基本特質的是沈際飛。沈氏在《草堂詩馀序》中說:“文章殆莫備于是矣!非體備也,情至也。情生文,文生情,何文非情?而以參差不齊之句,寫郁勃難狀之情,則尤至也?!保ㄗⅲ荷螂H飛:《草堂詩馀序》,據施蟄存主編《詞籍序跋萃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版,第667頁。)他認為詞體形式特征最宜于把人內心的情感表現得委曲盡致,在這一點上詞勝于其他任何文體。由于對詞體言情特質的重視,明代詞論家便多以之作為論詞高下的標準。王世貞在《藝苑卮言》中高度評價李煜詞云:“‘歸來休放燭花紅,待踏馬蹄清夜月’,致語也;‘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情語也。后主直是詞手!”(注:王世貞:《藝苑卮言》,《詞話叢編》本,第407頁。)與言情說相表里,明人對詞之價值的認定在于感人而非教化,申明“不感人非詞也”(注:周遜:《詞品序》,據《詞籍序跋萃編》,第856頁。)。王世貞《藝苑卮言》主張詞的創作要達到“移情而奪嗜”的效果,也是強調和肯定詞的移情作用和審美價值。李后主詞中描愁寫恨的詞句凄婉動人,感人肺腑,因而成為明人品評賞玩的熱點。如《烏夜啼》(無言獨上西樓)一詞以抒寫“別是一番滋味”的“離愁”而著稱,沈際飛評云:“七情所至,淺嘗者說破,深嘗者說不破。破之淺,不破之深,‘別是’句妙。”(注:長湖外史輯、沈際飛評:《草堂詩馀續集》卷下,據史雙元編《唐五代詞紀事會評》,黃山書社1995年版,第685頁。)又如《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一詞,傳為后主的絕筆之詞,以含思凄惋而擅勝,李攀龍評云:“結句‘春去也’,悲悼萬狀?!保ㄗⅲ簠菑南容嫞骸恫萏迷娪嚯h》卷二,據史雙元編《唐五代詞紀事會評》,第680頁。)這種對“愁”、“恨”的細膩品評,表明明人對李后主詞感人價值的認同,也體現了明人細膩精巧的藝術感受力。

與崇情的詞學觀相聯系的,是明人趨向淺俗和香弱的詞體審美觀。如王世貞便鮮明地表示對艷詞的贊賞態度,其《藝苑卮言》云:“蓋六朝諸君臣,務裁艷語,默啟詞端,實為濫觴之始。故詞須宛轉綿麗,淺至儇俏,挾春月秋花于閨chān@②奏之,一語之艷,令人魂絕,一字之工,令人色飛,乃為貴耳。至于慷慨磊落,縱橫豪爽,抑亦其次,不可作耳。作則寧為大雅罪人,勿儒冠而胡服也?!保ㄗⅲ和跏镭懀骸端囋坟囱浴?,《詞話叢編》本,第385頁。)“寧為大雅罪人”,也不愿矯情偽飾,丟棄詞的本色。王世貞更明確地用“香弱”二字來揭示詞體本色?!端囋坟囱浴吩疲骸皽仫w卿作詞曰《金荃集》,唐人詞有集曰《蘭畹》,蓋取其香而弱也,然則雄壯者固次之矣?!保ㄗⅲ和跏镭懀骸端囋坟囱浴?,《詞話叢編》本,第386頁。)對王世貞的詞體“香弱”論,清沈曾植十分贊賞,其《菌閣瑣談》指出:“此yǎn@③州妙語,自明季國初諸公,瓣香《花間》者,人人意中擬似一境而莫能名之者矣,公以香弱二字攝之,可謂善于侔色揣稱者矣?!保ㄗⅲ和跏镭懀骸端囋坟囱浴罚对~話叢編》本,第3605頁。)的確,“香弱”二字堪稱是明人對詞體特征的獨特認識。

本著這種偏嗜香弱綺艷的詞學觀和審美觀,明人不再像宋人那樣注重后主凄惋的“亡國之音”,而是對其風流才華和艷詞情詞津津樂道,賞贊不迭。對于后主的為人,他們不像宋人從政治倫理道德標準出發,而是肯定后主的風流。沈際飛評曰:“后主、煬帝輩,除卻天子不為,使之作文士蕩子,前無古,后無今?!保ㄗⅲ荷螂H飛輯評:《草堂詩馀別集》卷二,明刻本。)又如徐士俊評曰:“天何不使后主現文士身而必予以天子位,不配才,殊為恨恨?!保ㄗⅲ好髯咳嗽隆豆沤裨~統》卷八引,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308頁。)這些品評的字里行間,充溢著惋惜之情。對于后主詞,尤其是早期艷情詞,品評較多,稱贊也特多。如對《菩薩蠻》(花明月暗)一詞,《古今詞統》卷五載徐士俊以“珠聲玉價”來評論,而潘游龍《古今詩馀醉》卷一○則贊賞“結語極俚極真”。對于《菩薩蠻》(銅簧韻脆)一詞,《古今詞統》卷五載徐士俊評語曰:“后主率意都妙,即如‘衷素’二字,出他人口便村。”又如《玉樓春》(晚妝初了)一詞,茅哄《詞的》卷二從中看出的是“風流帝子”的本色,李廷機于《草堂詩馀評林》卷三中亦以為“人主敘宮中之樂事自是親切,不與他詞同”。這些品評都體現了明人對李后主風流才華及其艷情詞的欣賞,對艷麗香弱詞風的認可。

區分正、變,辨別體、性,是明代詞學批評的又一重要特色,也顯示了中國詞學批評發展的一大趨勢。所謂“正”即正宗、正體;“變”即別格、變體。關于詞之正、變,張@④的提法最具理論意義。《詩余圖譜·凡例》“按語”云:“李氏、晏氏父子、耆卿、子野、美成、少游、易安至矣,詞之正宗也。溫、韋艷而促,黃九精而刻,長公麗而壯,幼安辯而奇,又其次也,詞之變體也。詞體大略有二,一體婉約,一體豪放。婉約者欲其詞調蘊藉,豪放者欲其氣象恢宏。然亦存乎其人,如秦少游之作,多是婉約。蘇子瞻之作,多是豪放。大約詞體以婉約為正。”(注:據清徐@(13)《詞苑叢談》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25頁。)張@④在此以一種客觀的態度,將詞體析為二格,并以婉約為正,將李煜納入“詞之正宗”的行列,但他沒有指出以婉約為正的根據,也沒有對兩者有很明顯的褒貶、軒輊。至明中葉,王世貞則進一步發揮了張氏的正變觀,并給唐宋詞人劃分了兩大陣營。其《藝苑卮言》云:“《花間》以小語致巧,世說靡也。《草堂》以麗字取妍,六朝@⑤也。即詞號稱詩馀,然而詩人不為也,何者?其婉孌而近情也,足以移情而奪嗜。其柔靡而近俗也,詩chǎn@⑥緩而就之,而不知其下也。之詩而詞,非詞也。之詞而詩,非詩也。言其業,李氏、晏氏父子、耆卿、子野、美成、少游、易安至矣,詞之正宗也。溫韋艷而促,黃九精而險,長公麗而壯,幼安辨而奇,又其次也,詞之變體也?!保ㄗⅲ和跏镭懀骸端囋坟囱浴?,《詞話叢編》本,第385頁。)通過詩與詞的比較,本著崇婉約抑豪放的觀點,以“婉孌而近情”、“柔靡而近俗”,推后主為“詞之正宗”。在明代,像王世貞這樣崇正抑變者還有很多,如何良俊、沈際飛、王驥德等,他們對婉約都特別鐘愛。何良俊提出“樂府以@⑦逕揚厲為工,詩馀以婉麗流暢為美”(注:何良俊:《草堂詩馀序》,據《詞籍序跋萃編》,第669頁。),代表了明人對詞之體性認識的主流。

總之,明人一反宋人重教化、崇雅正的詞學觀念,追求“近情”、“近俗”的審美理想,從而給李后主的才情及其詞的創作以極高的評價。由于時空的阻隔和心理距離的拉遠,明人已經不再像宋人那樣對李后主作為亡國之君的身份特別敏感了,因而也漸漸淡化了對“亡國之音”做政教倫理型的體認;同時也由于明代詞學理論的進一步發展,明人已更理性更宏觀地來接受和觀照李后主及其詞作,因而在整個明代詞學批評的視野中,李煜的詞史地位也就得到了有力的提升。

清及近代:正變之爭與境界之說

清代無論是詞的創作還是詞學批評,都呈現一種復興局面。在清代詞學批評的視野中,李煜及其詞被接受的情況又有了新的變化。如果說明人對李煜詞的接受主要以贊賞肯定為主流,那么清代對李煜詞的接受則更為豐富多彩。

崛起于明清易代之際的云間詞派,其努力的方向是接續明以來的“詞統”觀念。這一派理論的主要貢獻者陳子龍不滿明詞淫哇俚俗之風,力倡雅正,但他卻從“言情”的角度推崇李煜的詞作。其《幽蘭草詞序》云:“晚唐語多俊巧,而意解深至,比之于詩,猶齊梁對偶之開律也。自金陵二主,以至靖康,代有作者。或nóng@⑧纖婉麗,極哀艷之情;或流暢淡逸,窮倩盼之趣。然皆境由情生,辭隨意啟,天機偶發,元音自成,繁促之中,尚存高渾,斯為最盛也。”(注:陳子龍:《幽蘭草詞序》,據《詞籍序跋萃編》,第505頁。)由此可見,陳子龍論詞追求純情自然的“高渾”之格,因此他贊賞李煜詞“境由情生”、“元音自成”的特色,將李煜推尊為詞之“最盛”的代表作家。

明人對李后主“詞之正宗”地位的認識,在清代前期也得到了進一步深化。如王士zhēn@⑨繼承明代王世貞關于詞體正變之說的理論,而闡發得更為精細:“語其正,則南唐二主為之祖,至漱玉、淮海而極盛,高、史其嗣響也?!保ㄗⅲ和跏康澱撛~語,引自清田同之《西圃詞說》,《詞話叢編》本,第1451頁。)在“詞之正宗”內部重排座次,尊后主為正宗之祖。另外,他又極力推崇后主的詞情,其《花草蒙拾》云:“鐘隱入汴后,春花秋月諸詞,與‘此中日夕,只以眼淚洗面’一帖,同是千古情種,較長城公煞是可憐!”(注:王世貞:《藝苑卮言》,《詞話叢編》本,第677頁。)又如沈謙,也從“本色”、“當行”的角度高度評價李煜的創作。清王又華《古今詞論》引沈謙語曰:“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皆是當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稱詞家三李?!保ㄗⅲ和跏镭懀骸端囋坟囱浴?,《詞話叢編》本,第605頁。)沈謙《填詞雜說》又云:“‘紅杏枝頭春意鬧’、‘云破月來花弄影’,俱不及‘數點雨聲風約住,朦朧淡月云來去’。予嘗謂李后主拙于治國,在詞中猶不失為南面王,覺張郎中、宋尚書,直衙官耳。”(注:王世貞:《藝苑卮言》,《詞話叢編》本,第632頁。)可見,沈氏乃從風格、情調、語言、聲律等方面推許李煜詞“當行本色”,實際上也是對其“詞之正宗”地位的進一步認定。又如納蘭性德,其論詞作詞皆追求情致,故對李后主詞極為推崇和賞愛:“《花間》之詞如古玉器,貴重而不適用。宋詞適用而少貴重。李后主兼有其美,更饒煙水迷離之致?!保ㄗⅲ杭{蘭性德:《淥水亭雜識》卷四,據孫克強編《唐宋人詞話》引,河南文藝出版社1999年版,第104頁。)由于納蘭的氣質、才性十分接近李煜,故后世多稱其乃李煜之“后身”,贊其“飲水詞,哀感頑艷,得南唐二主之遺”(注:〔清〕馮金伯:《詞苑萃編》卷八引陳其年語,《詞話叢編》本,第1937頁。)。由此可見,納蘭性德在性情的真率深婉方面接近李后主,故在創作實踐方面也深受后主哀感頑艷詞風之影響,其在詞學批評和接受方面對后主詞給予高度評價也就不足為奇了。

清代后期,常州詞派主盟詞壇近百年之久。其創始人張惠言在詞學理論上以儒家的傳統詩教為基礎,重視詞的比興寄托?!稄埢菅哉撛~·詞選序》云:“五代之際,盂氏、李氏君臣為謔,競作新調,詞之雜流,由此起矣?!保ㄗⅲ和跏镭懀骸端囋坟囱浴罚对~話叢編》本,第1617頁。)斥后主詞為新調之變聲,詞之“雜流”。這是對明代以來視李后主為“詞之正宗”的詞史定位的一種否定。其《詞選》所錄李煜詞7首,均為南唐亡國以后的作品,而對其前期一些以直敘白描手法描寫的閨情詞和艷情詞一概摒棄,表現出重雅正求興寄的傾向。這說明張氏正變觀是建立在儒家政治教化論的基礎之上的。常州詞派后來的重要人物周濟,在理論上既承襲了明代以來的正、變觀,也秉持了張惠言的詞學思想。其《詞辨》以溫庭筠等17家為“正”,以李煜等15家為“變”,這種選詞標準與張氏無甚差別,其基本觀念仍是雅正派系統的。不過,在對待“變”的問題上,他比張氏通達多了,對李煜等人并不以“雜流”斥之,而是以“變體”、“別格”來加以區別對待。其《詞辨自序》明確指出:“南唐后主以下,雖駿快馳騖,豪宕感激稍漓矣,然猶皆委曲以致其情,未有亢厲剽悍之習,抑亦正聲之次也?!保ㄗⅲ宏愖育垼骸队奶m草詞序》,據《詞籍序跋萃編》,第782頁。)可見他不是從政治教化觀點來區分正變,而是著眼于藝術風格的流變,這種評價是公允的。他對李煜詞的評價極高,其《介存齋論詞雜著》云:“李后主詞,如生馬駒,不受控捉。毛嬙、西施,天下美婦人也,嚴妝佳,淡妝亦佳,粗服亂頭,不掩國色。飛卿,嚴妝也;端己,淡妝也,后主,則粗服亂頭也?!保ㄗⅲ和跏镭懀骸端囋坟囱浴?,《詞話叢編》本,第1633頁。)這些品評和見解,都顯示出周濟較張惠言的進步之處。

常州詞派理論在晚清至近代的詞學批評中得到不斷修正和發展。譚獻、馮煦、陳廷焯、況周頤等詞學家都曾努力修正論詞專主政治寄托的偏向,這也體現在對李煜詞的品評與接受方面。譚獻在“正變觀”上正好與周濟相反,其《詞辨跋》云:“予固心知周氏之意,而持論小異。大抵周氏所謂變,亦予所謂正也,而折衷柔厚則同?!保ㄗⅲ宏愖育垼骸队奶m草詞序》,據《詞籍序跋萃編》,第783頁。)可見譚氏又翻轉周氏之意,重推尊李煜詞為正聲。由此出發,他在《復堂詞話》中對李煜詞大加贊賞。馮煦也極為推崇李后主詞,其《蒿庵論詞》云:“詞至南唐,二主作于上,正中和于下,詣微造極,得未曾有。”(注:王世貞:《藝苑卮言》,《詞話叢編》本,第3585頁。)陳廷焯論詞主張“沉郁”,重視創作主體是否有真實的感受,是否深厚沉郁。在《白雨齋詞話》中,他一方面批評后主詞不夠沉郁深厚,“非詞中正聲”,另一方面又稱贊后主詞以情取勝:“李后主、晏叔原皆非詞中正聲,而其詞則無人不愛,以其情勝也。情不深而為詞,雖雅不韻,何足感人!”“后主詞思路凄婉,詞場本色,不及飛卿之厚,自勝牛松卿輩。”(注: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七、卷一,《詞話叢編》本,第3952、3779頁。)肯定中有否定,否定中有肯定,鑒賞品評之中已顯現出多元的視角,豐富的蘊含。況周頤的《蕙風詞話》是常州詞派在晚清近代之際出現的一部較系統的詞學著作,其論詞極重“性靈”,因而對“李重光之性靈”大加贊賞,推許為唐五代詞壇上之“錚錚佼佼者”(注:況周頤:《蕙風詞話》卷一,《詞話叢編》本,第4418頁。)。

清代后期至晚近時期的詞學論壇,除了常州詞派依然余韻裊裊不絕如縷之外,整個詞學批評的傳統格局正在悄然醞釀著新的變化。對李煜詞的接受和評價,也不再是僅僅囿于傳統的正、變之說加以簡單的推崇或貶抑了,而是把李煜的詞作為一個獨立的文本來對待,注重閱讀和鑒賞自身的美學發現及藝術價值的認定。因此,對李煜詞的品評和解讀,也就顯得豐富多彩、新意迭出了。如江順詒《詞學集成》卷一認為“南唐二主詞似唐之初”(注:王世貞:《藝苑卮言》,《詞話叢編》本,第3227頁。),以初唐詩比南唐二主詞,實際上是將李后主詞放置于詞史發展的歷史進程中來考察,肯定其開創奠定之功績。又如王kǎi@⑩運《湘綺樓評詞》評后主詞云:“高妙超脫,一往情深。”(注:王世貞:《藝苑卮言》,《詞話叢編》本,第4285頁。)對后主“高妙超脫”詞風的體認與揭示,也別具心得。又如陳銳《@(11)碧齋詞話》云:“‘簾外雨潺潺’,尋常白話耳,金、元人詞,亦說白話,能有此纏綿否?”(注:王世貞:《藝苑卮言》,《詞話叢編》本,第4201頁。)贊賞后主以尋常白話寫纏綿之情,也頗有新意。又如蔡嵩云《柯亭詞論》云:“唐五代小令,為詞之初期,故花間、后主、正中之詞,均自然多于人工?!保ㄗⅲ和跏镭懀骸端囋坟囱浴?,《詞話叢編》本,第4902頁。)肯定后主詞自然而工的本色,視為初期文人詞的基本風貌,見解也極為精辟。

20世紀初期出現的王國維的《人間詞話》,堪稱是傳統詞學批評終結與新變的標志。這個標志的核心就是王國維在詞學批評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境界”說,與此同時,從美學、藝術哲學的層次上對中國詞學進行了不同于傳統的詞學批評方法的探究?!度碎g詞話》一開始就提出其評詞標準:“詞以境界為最上?!庇衷唬骸熬撤仟氈^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保ㄗⅲ和跏镭懀骸端囋坟囱浴?,《詞話叢編》本,第4239~4240頁。)以“境界”說為理論核心,王國維對李煜詞的接受也達到了更新的理論高度和更高的審美層次。

首先,王國維對李煜詞情有獨鐘,《人間詞話附錄一》云:“予于詞,五代喜李后主、馮正中,而不喜花間?!保ㄗⅲ和跏镭懀骸端囋坟囱浴?,《詞話叢編》本,第4274頁。)其次,從主體觀察客體的傾向和主體的創作方式上,王國維將境界分為“造境”與“寫境”,并從“造境”角度稱贊后主性情之“真”?!度碎g詞話》云:“客觀之詩人,不可不多閱世。閱世愈深,則材料愈豐富,愈變化,《水滸傳》、《紅樓夢》之作者是也。主觀之詩人,不必多閱世。閱世愈淺,則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保ㄗⅲ和跏镭懀骸端囋坟囱浴罚对~話叢編》本,第4243頁。)其三,王國維又將境界分為“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從“有我之境”出發,他高度評價著我色彩極為強烈的李后主詞。《人間詞話》云:“詞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宮之中,長于婦人之手,是后主為人君所短處,亦即為詞人所長處?!庇衷疲骸澳岵芍^:‘一切文學,余愛以血書者?!笾髦~,真所謂以血書者。宋道君皇帝《燕山亭》詞亦略似之。然道君不過自道身世之戚,后主則儼有釋迦、基督,擔荷人類罪惡之意,其大小固不同也?!庇衷疲骸霸~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為士大夫之詞,周介存置諸溫韋之下,可謂顛倒黑白矣?!允侨松L恨水長東’,‘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金荃》、《浣花》,能有此氣象耶?”(注:王國維:《人間詞話》,《詞話叢編》本,第4242、4243、4242頁。)又《人間詞話刪稿》云:“唐五代之詞,有句而無篇。南宋名家之詞,有篇而無句。有篇有句,唯李后主降宋后之作,及永叔、子瞻、少游、美成、稼軒數人而已?!保ㄗⅲ和跏镭懀骸端囋坟囱浴罚对~話叢編》本,第4265頁。)后主詞著我色彩極為濃烈,堪稱“有我之境”的典范。其感情真摯熱烈,純任性靈,自然率直,毫無矯揉雕琢之習。他以純真任縱之感受直探人生核心,以一己之悲哀包容人類之悲哀,這種博大氣象開拓了詞境,開啟了一代詞風。王國維對李后主及其詞的個性特色和藝術成就的考察與揭示,可謂獨具慧眼,高人一籌,對李后主詞史地位的觀照與評價,也最為精準深辟,堪稱定論。從某種程度而言,王國維完成了把李煜從傳統詞學批評視野引向現代詞學批評視野的過渡工作。

唐五代詞的發展概述

唐五代北宋是詞的萌芽與成長的興起時期。從大量的民間創作,到文人的模仿學習“依曲拍為句”,一直到成為文壇的一種主要抒情詩創作形式,詞的發生、發展經歷了一個文雅化、精致化的成熟過程。以下分階段敘述。

1、敦煌曲子詞

詞,作為一種新興的詩體,它最初廣泛流傳于民間??梢钥隙?,當時流傳在民間的詞一定是很多的。遺憾的是,由于種種原因,民間詞絕大多數都已亡佚了。1900年,一個偶然的機會,在敦煌鳴沙山第288石窟(藏經洞)里發現了幾百首抄寫的民間詞,為研究詞曲的發展提供了極其珍貴的資料。敦煌曲子詞已整理成集者有:王重民的《敦煌曲子詞集》,輯詞164首;饒宗頤的《敦煌曲》,輯詞318首;任二北初編《敦煌曲校錄》,兼及《五更轉》等俗曲佛曲,擴大到545首;任二北后又編定《敦煌歌辭集》,擴大到凡入樂者概采錄,計1200余首。但一般論敦煌曲子詞者,仍以具有調名、合乎詞體的為主,即以王重民收集的曲子詞為研究對象,以便與樂府歌辭及其它俗曲歌辭區別開來。就現在發現的敦煌民間詞來看,其內容是相當廣闊的。其中“有邊客游子之呻吟,忠臣義士之壯語,隱君子之怡情悅志;少年學子之熱望與失望,以及佛子之贊頌,醫生之歌訣,莫不入調。其言閨情與花柳者,尚不及半?!保ㄒ娡踔孛瘛抖鼗颓釉~集·敘錄》)其中最突出的是歌頌愛國統一這一內容的作品。如《菩薩蠻》(“敦煌古往出神將”)、《獻忠心》(“生死大唐好”)等。這些詞表達了“安史之亂”以后邊地人民所遭受的苦難以及熱誠盼望國家強盛使大唐帝國再獲統一這一強烈愿望。此外,有的民間詞還反映了商人游子的旅況與艱辛,反映歌兒舞女的戀情生活及對幸福生活的渴望,有的詞還抒發了征夫思婦對不義之戰的厭倦情緒,等等?,F存的敦煌曲子詞,不僅題材廣闊,內容豐富,同時在藝術上也保留了民間作品那種質樸與清新的特點,風格也較為多樣。正是這種流傳在下層人民中間的民間詞哺育了文人,促進了文人詞的創作和發展。同時,在敦煌發現的曲子詞里,還保存下一些在現存唐代文人詞中很少見的長調。

值得注意的是,在敦煌曲子詞中寫得最好、最多的依然是言男女情愛的作品。配合公私宴飲等娛樂場所中流行之燕樂歌唱的曲子詞,必然會受到創作環境、氛圍的影響,表現出一個大概的創作傾向,即多言男女艷情以侑酒助樂??梢韵胂?,在花前月下酒宴歌舞的環境里,唱小曲勸酒助興的妙齡歌女突然高唱“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或者沉重端莊地緩歌“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是多么地與周圍的氣氛不協調,一定會大殺風景。這時,如果唱艷曲小調以助酒興,則與氣氛非常和諧。所以,在敦煌曲子詞中,言閨情花柳的雖不及半,但卻是被表現得最為頻繁的。如果將《敦煌曲子詞集》做一次分類歸納,就能發現言閨情花柳的作品占三分之一以上,所占比例最大。市民階層喜歡談論俗艷的話題,敦煌曲子詞從一開始就顯露出來的多言男女艷情相思的創作傾向,便迎合了他們的欣賞口味與審美習慣,這類作品也寫得最為生動活潑,藝術成就最高。試舉二首詞為例:

珠淚紛紛濕羅綺,少年公子負恩多。當初姊妹分明道,莫把真心過于他。子細思量著,淡薄知聞解好么?(《拋球樂》)

天上月,遙望似一團銀。夜久更闌風漸緊,為奴吹散月邊云,照見負心人。(《望江南》)

《拋球樂》是一篇青樓歌妓的“懺悔錄”,寫一女子被玩弄、被拋棄的遭遇以及因此帶來的內心痛苦與事后的追悔。她懊恨自己的真情付出,悔不該不聽從姊妹們當初好意的勸戒,沉摯深切,動人心扉。其感受之真、體味之切、語意之痛,惟有此中人才有這般訴說?!锻稀芬彩情|中怨歌,想起“負心人”,就抑制不住內心的苦恨?!岸嗲榕迂撔臐h”,是古代民間的一個常見性主題。這首詞構思的新穎別致,增加了抒情的藝術表現力,這就是民歌的風韻。

作為詞的初期形態,敦煌曲子詞也明顯不同于后來成型的歌詞。它的初期形態的特征,吳熊和先生《唐宋詞通論》歸納為六點:有襯字、字數不定、平仄不拘、葉韻不定、詠調名本意者多、曲體曲式豐富多樣。同時在藝術表現上,許多作品還過于俚俗粗糙,往往令人不堪卒讀。曲子詞這顆明珠,還掩埋在沙土之中,需要文人去挖掘、揩拭、磨光。

2、中唐文人詞

詞在民間流傳過程中,它活潑的形式,鮮明的節奏以及豐富多彩的音樂性,不僅為廣大下層人民所喜愛,同時,也必然會引起廣大文人的重視。文人倚聲填詞可能很早?,F存最早的文人詞,有人認為是李白的《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和《憶秦娥》(“簫聲咽”)。宋代黃升在《唐宋諸賢絕妙詞選》中認為這兩首詞是“百代詞曲之祖”。但多數人認為這兩首詞是偽作,迄今尚無定論。下這樣一個結論:初、盛唐時期,民間與文人都已經開始了“曲子詞”的創作,這是可以被學術界所接受的。

中唐時期,填詞的文人逐漸多了起來。其中著名的有張志和、韋應物、劉禹錫、白居易等。張志和的《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有較大影響。它詞語清麗,描寫生動,很有民歌風味。詞中漁父的形象和情趣,實際上是逃避齷齪官場的隱士,因此,這首詞很被文士所激賞。韋應物的《調笑》(“胡馬,胡馬,遠放燕支山下。跑沙跑雪獨嘶,東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邊草無窮日暮。”)寫西北草原風光,氣象開闊,雄渾如畫,風格遒勁,與當時一般詞風有所不同。白居易和劉禹錫是中唐時期填詞比較多的大詩人。白居易的《憶江南》(“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描繪江南美麗迷人的自然風光,表現了他對祖國河山的熱愛,風格清新明快,流傳甚廣。劉禹錫在洛陽時也以《憶江南》詞調相唱和,并自注云:“和樂天春詞,依《憶江南》曲拍為句。”“依曲拍為句”的提出,總結了唐代配樂填詞的經驗,把詞的寫作自覺地提高到倚聲填詞的新階段。晚唐五代詞的創作之所以有一個大發展也正是中唐時期詞創作經驗積累和“依曲拍為句”這一理論提出的必然結果。

這一時期文人詞的創作,都是向民歌學習的結果。所以,依然保持著民歌風韻天然、明白如話的特征。從初、盛唐到中唐,相對而言,“曲子詞”的創作局面仍然比較沉寂。中唐以來白居易、劉禹錫等人的“依曲拍為句”,響應者寥寥無幾。一方面,這時候唐詩的創作正走向鼎盛,在文壇上獨領風騷;另一方面,從初、盛唐以來盛行的文人士大夫積極用世之意志,與“曲子詞”婉孌低靡的格調還不太協調,一種適宜“曲子詞”生長的社會環境還沒有出現。

3、晚唐五代文人詞

晚唐五代是我國詞史上出現的第一個歌詞創作的高潮。林大椿編輯的《唐五代詞》,收詞1147首;張璋等先生編著的《全唐五代詞》,收錄作品2500余首;曾昭岷等先生編著的《全唐五代詞》,收錄作品2641首(正編1963首、副編678首),其中正編部分五代詞就有689首之多。可以說明唐末五代以來歌詞創作的興盛。

晚唐五代是社會大變亂時期,軍閥割據,戰亂頻仍,廣大中原地區陷于水深火熱之中。然而,另一方面,統治者又過著極其奢侈糜爛的生活。憲宗暴卒之后,帝王的廢立之權掌握在宦官的手中,穆、敬、文、武、宣、懿、僖、昭八帝,都是經宦官擁立而繼帝位的。宦官為了控制帝王和朝政,故意擁立平庸者繼承帝位,并且引導他們嬉戲游樂,縱情享受。唐穆宗就是因為與宦官擊馬球游戲,驚嚇得病去世。其子敬宗在位三年,同樣游戲無度,狎昵群小,最后,因與宦官劉克明、擊球將軍蘇佐明等飲酒,酒酣被弒。生活更加驕奢無度的是唐懿宗,史言“李氏之亡,于茲決矣。”懿宗喜歡音樂宴游,“殿前供奉樂工常近五百人,每月宴設不減十余,水陸皆備,聽樂觀優,不知厭倦,賜與動及千緡。”(《資治通鑒》卷二百五十)懿宗少子繼位,為僖宗,在宦官田令孜的引誘下,于音律、賭博無所不精,又好蹴鞠、斗雞、擊球,他甚至對優伶石野豬說:“朕若應擊球進士舉,須為狀元?!保ā顿Y治通鑒》卷二百五十三)

帝王和朝廷的自我放縱,誘導著社會風氣的轉移。從中央到地方,追逐聲色宴飲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行為。同時,隨著唐帝國的沒落,廣大知識分子政治理想幻滅,他們看不到仕途上的前景,這就進一步促使他們退縮到自我生活的狹小圈子中,及時行樂,自我陶醉,以醇酒美女消磨時光。晚唐詩風趨于秾麗凄艷,表現出與晚唐詞近似的藝術風格。與李商隱并稱的著名詩人溫庭筠同時又是香艷“花間詞”的開山鼻祖。這一系列具有時代特征性的審美現象,都與中晚唐以來的社會環境的變更密切相關。也就是說,中晚唐以來驕奢華靡的世風,為“曲子詞”的成熟提供了大好時機,并最終促使詞的委婉言情的文體特征的形成。

五代十國,“你方唱罷我登場”。在這亂哄哄的歷史鬧劇中,各個短命小朝廷的君主大都目光短淺,無政治遠見,在狠斗勇戰之余,只圖聲色感官享受,沉湎于歌舞酒色。后唐莊宗寵幸宮廷伶官,乃至粉墨登場,最后落得身敗名裂的結局。前蜀后主王衍與后蜀后主孟昶,都是歷史上有名的荒淫無恥、昏庸無能的帝王,王衍有《醉妝詞》津津夸耀自己酒色無度的生活,說:“者邊走,那邊走,只是尋花柳。那邊走,者邊走,莫厭金杯酒。”另外一位在詞的發展史上做出突出貢獻的十國小君主李煜,登基時南唐國勢已日趨衰微,風雨飄搖。李煜不思振作,日夜沉醉于醇酒美女的溫柔鄉中,以聲色自我麻痹。他的詞也透露出一股華麗糜爛的生活氣息,《浣溪沙》說:“紅日已高三丈透,金爐次第添香獸。紅錦地衣隨步皺。 佳人舞點金釵溜,酒惡時拈花蕊嗅。別殿遙聞簫鼓奏。”《玉樓春》說:“晚妝初了明肌雪,春殿嬪娥魚貫列。笙簫吹斷水云間,重按《霓裳》歌遍徹。 臨春誰更飄香屑?醉拍闌干情味切。歸時休放燭花紅,待踏馬蹄清夜月?!边@些醉生夢死的小帝王已經將他們的文學創作與縱欲生活緊密地連為一體。

五代十國時期世風的華靡浮艷繼續為詞的發展提供最為有利的環境。這個階段,由于地理上分割的原因,逐漸形成兩個詞人創作群體:西蜀花間詞人和南唐詞人。由于西蜀、南唐在當時保持著相對穩定的政治局面,經濟生活甚至還呈現出一時的繁榮,這就為詞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西蜀地勢險要,素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稱。與中原廣大地區相比較,局勢相對穩定,較少戰爭禍亂,一大批文人避難西蜀,形成創作群?!痘ㄩg集》是文學史上最早的詞的總集之一,它是后蜀趙崇祚編成的,成書于廣政三年(公元940),共收18家詞人的500首詞。歐陽炯(五代詞人,先事前蜀,為中書舍人,后事孟知祥,官至宰相,最后降宋)曾為《花間集》作序,曰:“鏤金雕瓊,擬化工而回巧;裁花剪葉,奪春艷以爭鮮。”“則有綺筵公子,繡幌佳人,遞葉葉之花箋,文抽麗錦;舉纖纖之玉指,拍按香檀。不無清絕之詞,用助嬌嬈之態。自南朝之宮體,扇北里之娼風,何止言之不文,所謂秀而不實?!边@兩段話充分說明《花間集》選錄作品的特點以及這些作品產生的過程??梢姟痘ㄩg集》中描寫戀情相思與男歡女愛的作品占有相當比重,絕非偶然。當然,集中也還有一些反映當時社會面貌的作品,如孫光憲的《定西番》(“雞祿山前游騎)、毛文錫的《甘州遍》(“秋風緊”)反映了邊塞生活;鹿虔扆的《臨江仙》(“金鎖重門荒苑靜”)反映了亡國的哀痛;李珣《巫山一段云》(“古廟依青嶂”)寫舟子行客的離愁;而《南鄉子》十首則描繪了南國風光,其中寫嶺南生活的作品尤有鮮明特色與獨到之處。

在“花間詞人”當中,影響最大的是溫庭筠和韋莊。

溫庭筠是晚唐著名的詩人和詞人,本不屬“花間”范圍,但卻被后人稱之為“花間”鼻祖。《花間集》選錄他的詞有66首之多。他是中國詞史上第一個大詞人,有獨特的藝術風格。他的詞含蓄委曲,言盡而意不盡。后代對他的詞評價也頗有分歧。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他的詞感情比較深隱,意境比較朦朧,不大好懂。如《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鬢云欲度香腮雪。懶起畫娥眉,弄妝梳洗遲。 照花前后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庇郑骸八Ш熇锊Aд?,暖香惹夢鴛鴦錦。江上柳如煙,雁飛殘月天。 藕絲秋色淺,人勝參差剪。雙鬢隔香紅,玉釵頭上風?!北憔哂羞@樣的特點,前人的解釋出入很大。溫詞之所以朦朧深隱,這是因為他的詞主要借助于標舉名物和客觀形象的臚列,如前首詞中的“小山”、“鬢云”、“香腮”、“娥眉”、“花鏡”“繡羅襦”“金鷓鴣”等等,而不是靠主觀感情的直接抒發。他的詞畫面密集,跳躍性很強,加之詞語華麗,這就構成了一種深婉隱曲與華美秾艷的藝術風格。當然,溫詞也并非都是朦朧隱曲之作,他也有一些清疏明朗的詞,如《夢江南》:“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萍洲?!钡?,代表溫詞風格與特點的卻不是后者,而是前面提到的那些詞。溫庭筠表現在詞中之感受都是感官的,表層次的,僅僅是其享樂生活的一種表現,但其羅列精美名物的做法與所抒寫的閨閣情思,“往往與中國古典詩歌中以女子為托喻之傳統有暗合之處”。這既為后人的多種理解提供了空間,又為詞的發展暗示出一條可供選擇的道路。溫庭筠在詞的發展史上有著不可磨滅的歷史功績。這主要表現在:一、通過他的創作,擴大了詞的影響,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使詞開始成為新的詩體形式之一;二、開拓了詞的創作道路,形成了婉約詞派,對后世有深遠影響。

韋莊生活于唐末與五代這一變亂時期,他59歲中進士,66歲入蜀,72歲時前蜀王建稱帝,他當了宰相,75歲就死了。韋莊不僅是晚唐著名的詩人,也是五代著名的詞人。在詞史上溫、韋并稱,有人還把他們歸為一派。其實,溫、韋二人的詞是有明顯不同的。韋莊詞的特點是以熱烈的主觀抒情見長,表現出一種率直勁切與清疏淡遠的風格。如《思帝鄉》(“春日游,杏花吹滿頭。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v被無情棄,不能羞?!保┖汀杜谧印罚ā八脑率?,正是去年今日,別君時。忍淚佯低面,含羞半斂眉?!保┑?。他著名的五首《菩薩蠻》也都具有率直顯露的特點,其二說:“人人盡說江南好, 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 爐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表f莊變溫庭筠代閨中女子婉轉言情而為直抒胸臆,與溫詞的朦朧深隱判然有別。韋莊詞對李煜、蘇軾、辛棄疾有較大影響。

五代詞除西蜀以外,另一創作中心便是南唐。南唐擁有35個州,在當時號稱大國。它憑借長江天險,與中原戰亂保持一段距離。在中原各小國相互征伐的戰亂時期,南唐沒有遭受過戰爭的過多破壞,經濟反而有所發展。在此環境中,君臣宴樂,各有創作,形成南唐詞人創作群。南唐詞人的作品,多數仍然是歌舞宴集環境中的產物。北宋陳世修為馮延巳《陽春集》作序,描述當時的創作環境說:“公以金陵盛時,內外無事,朋僚親舊,或當宴集,多運藻思為樂府新詞,俾歌者倚絲竹而歌之,所以娛賓而遣興也?!痹诰蒲缙陂g為“娛賓遣興”而創作的歌詞,內容一定是私人化的、享樂化的,格調一定是輕松的,如前面例舉的兩首李煜詞。但是,面對后周的強大,繼之又面對趙宋王朝的興起,南唐國勢傾危,君臣預感到國家必然滅亡的末日一天天臨近,卻又無力自振,心理上有擺脫不了的沉重沒落感。于是他們便在歌舞酒宴之中尋求精神的寄托和暫時的逃避,那種沉重的沒落感也滲透到詞的創作之中,明顯超出了“花間”的范圍。南唐與西蜀的情況有所不同,南唐無人把詞加以整理結集,因此保留下來的作品不多,有影響的只有李璟、馮延巳和李煜等少數幾個詞人。西蜀的詞人,多數是清客文人,而南唐詞的作者卻主要是皇帝和權臣,所以,南唐詞人也就更加關注國家的命運,那怕是潛意識的。

李璟是南唐中主,他在28歲時(943年)繼位登基,在位19年。初期,他還能承乃父余威,擴境拓土,將原來的28個州拓展到35個。但自大保十三年(955)后就不同了,他奉表稱臣于周;中興元年(958)又去帝號,以國為周之附庸。最后的六年,他的處境十分危苦。李璟多才藝,好讀書,身邊聚集著一批文學之臣。可惜他的作品流傳至今的太少,詞只有四首,尤以二首《攤破浣溪沙》著名。其二云:“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多少淚珠無限恨,倚闌干。”將秋日的蕭瑟凋零與閨中的思遠念別聯系起來,感慨無端,蘊涵深沉,王國維稱其“大有眾芳蕪穢、美人遲暮之感”(《人間詞話》)。

馮延巳曾經是一個身居相位的詞人,但他筆下的詞卻很少有歡樂的歌唱。他的作品往往抑制不住地流露出一種淡淡的哀愁甚至是深情的嘆惋。他善于以清麗的筆墨抒寫時代的悲涼,他應該已意識到國家必將滅亡但又無法擺脫覆亡的悲劇命運。從藝術上看,馮延巳詞既有溫庭筠那種色彩豐富的客觀形象的描繪,同時又有韋莊詞中那種內心情感的直接抒寫。不過,由于他所抒寫的已不僅僅是一己之情的戀歌,而是揉進了家國興亡的慨嘆,所以,他的詞具有更多的綜合性與概括性。如《鵲踏枝》:“誰道閑情拋擲久,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辭鏡里朱顏瘦。 河畔青蕪堤上柳,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后?!笨梢钥闯?,這樣的詞已與前面的溫庭筠、韋莊有所不同了。這標志著五代詞繼溫、韋之后在意境上和藝術手法上已大大向前跨進了一步,馮延巳對宋代的晏殊、歐陽修等詞人有較大影響。王國維說:“馮正中不失五代風格,而堂廡特大,開北宋一代風氣?!保ā度碎g詞話》)

李煜是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是南唐最后一個小皇帝。在李煜嗣位的前一年,趙匡胤已在中原建立了宋政權。李煜在位的15年中繼續執行其父李璟的政策,對宋納貢稱臣,妄圖維持茍安局面。當然,這是必然要破滅的殘夢。宋太祖開寶八年(公元975),宋滅南唐,李煜亡國被俘,在汴京過了三年囚徒生活,后被毒死。李煜早期的詞多描寫耽溺于享樂的宮廷生活,調子是香艷的。其中部分作品已經掩飾不住內心的悲涼與沉重,《清平樂》說:“別來春半,觸目愁腸斷。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這些詞的格調與馮延巳近似,帶有一種無可挽回的沒落感。亡國之后,由小皇帝淪為階下囚,安危不能自保,感情陷于極度悲痛之中,調子是悲苦沉痛的。在現實生活中,他要戴上面具應付外部世界,在藝術世界里,他卻是無比地真摯。生活巨變太大,內心的落差也就很大,所體會的痛苦也就極其深沉。當這種個人痛苦與國破家亡的經歷聯系在一起時,就別具一種動人心魄的藝術魅力。所以,李煜后期作品,意境闊大,感慨深沉,力量充沛,具有很強的感染力。舉二首詞為例: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ā队菝廊恕罚?/p>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闌,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浪淘沙》)

李煜的詞,風貌天然,能以常人的感情去體驗、觀察和反映他所感受到的生活,故而能引起廣大讀者的共鳴。他的詞,清詞麗句,錦心繡口,用語嫻熟,純凈凝煉,擅長白描手法,不雕琢,不粉飾,恰到好處地反映了詞人的本色。李煜在詞史上有很大影響。雖然,前人認為李煜詞不出婉約的藩籬,但是,他的詞的意境,他那坦率的抒情,他那俊逸神飛、任縱奔放的風格,卻又不是“婉約”二字所能局限得了的。他對后世的影響已不光是婉約詞人,連被稱為豪放詞人的作家,如蘇軾、辛棄疾也都程度不同地受到李煜的影響。

從溫庭筠到李煜,詞的創作從感情的深隱轉到直接抒寫亡國之痛,詞的內容豐富多彩了,手法也多姿多樣了,藝術上也臻于成熟了。所以,唐五代詞不僅為宋詞的發展創造了條件,做好了藝術上的準備,同時,也贏得了后世讀者的喜愛和高度評價。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鏈接:http://m.pinswag.com/ask/30530.html

分享給朋友:

“唐五代詞人有哪些 唐五代詞指的是哪五代” 的相關文章

望江南李煜多少恨朗誦視頻(望江南四首李煜)

望江南李煜多少恨朗誦視頻(望江南四首李煜)

大家好,關于望江南李煜多少恨朗誦視頻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望江南四首李煜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望江南·多少恨原文 望江南·多少恨作者:李煜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

往事知多少的古詩是什么(往事知多少知的意思)

往事知多少的古詩是什么(往事知多少知的意思)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往事知多少的古詩是什么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往事知多少知的意思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冤冤相報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整首詩? 原詩是五代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

李煜現存多少詞(李煜共有多少首詞)

李煜現存多少詞(李煜共有多少首詞)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李煜現存多少詞,以及李煜共有多少首詞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南唐后主李煜都寫了哪些詞?(現存) 李煜, 李煜,字重光,南唐君主,李璟第六子,繼李璟為君,世稱南唐后主或李后主。李煜在位15 年,茍安享樂,南通亡后被俘,宋封作違令侯,行動受人監視,失去自...

李煜的詩有哪些(李煜最出名的一首詩是什么)

李煜的詩有哪些(李煜最出名的一首詩是什么)

大家好,關于李煜的詩有哪些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李煜最出名的一首詩是什么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李煜的詩詞 李煜的詩詞包括《長相思·云一渦》、《漁父·浪花有意千里雪》(其中有名的一句是“一壺酒,一...

明朝最有名詩人有哪些(明朝最著名的詩人)

明朝最有名詩人有哪些(明朝最著名的詩人)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明朝最有名詩人有哪些,以及明朝最著名的詩人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明朝有哪些著名詩人 詩人,就一般意義來講,通常是指寫詩的人,以下是我收集的明朝的詩人,歡迎查看! 明朝有哪些著名詩人1 1.方孝孺 方孝孺(1357—1402年7月25日...

昨夜寥中多少恨(所剩寥寥什么意思)

昨夜寥中多少恨(所剩寥寥什么意思)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昨夜寥中多少恨,以及所剩寥寥什么意思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請寫出,李煜的《雨林霖》這首詞 蝶戀花遙夜亭皋閑信步,乍過清明,漸覺傷春暮;數點雨聲風約住,朦朧澹月云來去.桃李依依春暗度,誰在秋千,笑里輕輕...

憶江南多少恨李煜(憶江南多少恨李煜朗誦)

憶江南多少恨李煜(憶江南多少恨李煜朗誦)

很多朋友對于憶江南多少恨李煜和憶江南多少恨李煜朗誦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憶江南·多少恨 憶江南·多少恨 五代 · 李煜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ㄔ抡猴L。duō shǎo hèn , zuó yè mèng hún zh...

李煜望江南多少恨 李煜望江南多少恨兩首拼音版

李煜望江南多少恨 李煜望江南多少恨兩首拼音版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李煜望江南多少恨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李煜望江南多少恨兩首拼音版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望江南李煜中的“恨”指什么 還像以前我還是故國君主時,常在上苑游玩,車子如流水穿過,馬隊像長龍一樣川流不息。 正是...

李煜望江南多少恨拼音 望江南李煜注音

李煜望江南多少恨拼音 望江南李煜注音

很多朋友對于李煜望江南多少恨拼音和望江南李煜注音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望江南李煜多少恨 《望江南多少恨》 ? ? [唐]?李煜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ㄔ抡猴L。原文是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

五代十國有哪些詩詞大家 五代十國有哪些詩詞大家寫過

五代十國有哪些詩詞大家 五代十國有哪些詩詞大家寫過

今天給各位分享五代十國有哪些詩詞大家的知識,其中也會對五代十國有哪些詩詞大家寫過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五代十國 宋元 的詩詞 五代十國代表: 虞美人(李后主-李煜)悲苦的一生春花秋月何時了, 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 故國不堪回...

發表評論

訪客

看不清,換一張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