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韋應物的詩有哪些 唐代詩人韋應物的字是什么
很多朋友對于唐韋應物的詩有哪些和唐代詩人韋應物的字是什么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韋應物寫了哪幾首詩?
韋應物(737~792),中國唐代詩人。漢族,長安(今陜西西安)人。文昌右相韋待價曾孫,出身京兆韋氏逍遙公房。今傳有10卷本《韋江州集》、兩卷本《韋蘇州詩集》、10卷本《韋蘇州集》。散文僅存一篇。詩風恬淡高遠,以善于寫景和描寫隱逸生活著稱。
? ? ? ? ? ? ? ? ? ? ? ? ? ? ? ? ?
1、《淮上喜會梁川故人》
唐 韋應物
江漢曾為客,相逢每醉還。
浮云一別后,流水十年間。
歡笑情如舊,蕭疏鬢已斑。
何因不歸去?淮上有秋山。
這首詩描寫詩人在淮上(今江蘇淮陰一帶)喜遇梁州故人的情況和感慨。詩題曰“喜會”故人,詩中表現的卻是“此日相逢思舊日,一杯成喜亦成悲”那樣一種悲喜交集的感情。
2、《寄李儋元錫》
唐 韋應物
去年花里逢君別,今日花開又一年。
世事茫茫難自料,春愁黯黯獨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錢。
聞道欲來相問訊,西樓望月幾回圓。
此詩描述了詩人與友人分別之后的思念。感情細膩動人,章法嚴密,對仗工整,用語婉轉。
3、《寄全椒山中道士》
唐 韋應物
今朝郡齋冷,忽念山中客。
澗底束荊薪,歸來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遠慰風雨夕。
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
此詩題目叫“寄全椒山中道士”。既然是“寄”,自然會吐露對山中道士的憶念之情。
4、《淮上遇洛陽李主簿》
唐 韋應物
結茅臨古渡,臥見長淮流。
窗里人將老,門前樹已秋。
寒山獨過雁,暮雨遠來舟。
日夕逢歸客,那能忘歸游!
詩詩中所突出的,是居于客位的李主簿的形象與感受,而將詩人主觀的感受融化在客體之中。
5、滁州西澗
唐?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此詩寫的雖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經詩人的點染,卻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韻之畫。
6、簡盧陟
唐?韋應物
可憐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濱。
澗樹含朝雨,山鳥哢馀春。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風塵。
這首詩寫的是詩人在天涯孤旅中的所感所想,表達出詩人在人生旅途中歲月蹉跎知音難覓的苦悶,最后只好瓢濁酒,自慰平生。
唐代的著名詩人韋應物有哪些代表作
唐代詩人韋應物代表作:
秋夜寄邱員外
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應未眠.
答李瀚
林中觀易罷, 溪上對鷗閑.
楚俗饒詞客, 何人最往還.
寄全椒山中道士
今朝郡齋冷,忽念山中客. 澗底束荊薪,歸來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遠慰風雨夕. 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
淮上喜會梁州故人
江漢曾為客,相逢每醉還. 浮云一別后,流水十年間.
歡笑情如舊,蕭疏鬢已斑. 何因不歸去?淮上有秋山.
初發揚子寄元大校書
凄凄去親愛,泛泛入煙霧。 歸棹洛陽人,殘鐘廣陵樹。
今朝為此別,何處還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長安遇馮著
客從東方來,衣上灞陵雨。 問客何為來,采山因買斧。
冥冥花正開,飏飏燕新乳。 昨別今已春,鬢絲生幾縷。
夕次盱眙縣
落帆逗淮鎮,停舫臨孤驛。 浩浩風起波,冥冥日沈夕。
人歸山郭暗,雁下蘆洲白。 獨夜憶秦關,聽鐘未眠客。
寺居獨夜寄崔主簿
幽人寂無寐,木葉紛紛落。 寒雨暗深更,流螢渡高閣。
坐使青燈曉,還傷夏衣薄。 寧知歲方晏,離居更蕭索。
東郊
吏舍局終年,出郊曠清曙。 楊柳散和風,青山澹吾慮。
依叢適自憩,緣澗還復去。 微雨靄芳原,春鳩鳴何處?
樂幽心屢止,遵事跡猶遽。 終罷斯結廬,慕陶真可庶。
賦得暮雨送李胄
楚江微雨里,建業暮鐘時。 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
海門深不見,浦樹遠含滋。 相送情無限,沾襟比散絲。
寄李儋元錫
去年花里逢君別,今日花開又一年.
世事茫茫難自料,春愁黯黯獨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錢。
聞道欲來相問訊,西樓望月幾回圓?
滁州西澗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郡齋雨中與諸文士燕集
兵衛森畫戟,宴寢凝清香。 海上風雨至,逍遙池閣涼。
煩疴近消散,嘉賓復滿堂。 自慚居處崇,未睹斯民康。
理會是非遣,性達形跡忘。 鮮肥屬時禁,蔬果幸見嘗。
俯飲一杯酒,仰聆金玉章。 神歡體自輕,意欲凌風翔。
吳中盛文史,群彥今汪洋。 方知大蕃地,豈曰財賦強。
送楊氏女
永日方戚戚,出行復悠悠。 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輕舟。
爾輩苦無恃,撫念益慈柔。 幼為長所育,兩別泣不休。
對此結中腸,義往難復留! 自小闕內訓,事姑貽我憂。
賴茲托令門,仁恤庶無尤。 貧儉誠所尚,資從豈待周?
孝恭遵婦道,容止順其猷。 別離在今晨,見爾當何秋。
居閑始自遣,臨感忽難收。 歸來視幼女,零淚緣纓流。
調嘯詞 二首
胡馬,胡馬,遠放燕支山下。跑沙跑雪獨嘶,東望西望路迷。 迷路,迷路,邊草無窮日暮。 河漢,河漢,曉掛秋城漫漫。愁人起望相思,江南塞北別離。 離別,離別,河漢雖同路絕。 長安道
漢家宮殿含云煙,兩宮十里相連延。
晨霞出沒弄丹闕, 春雨依微自甘泉。
春雨依微春尚早,長安貴游愛芳草。
寶馬橫來下建章,香車卻轉避馳道。
貴游誰最貴, 衛霍世難比。
何能蒙主恩,幸遇邊塵起。
歸來甲第拱皇居,朱門峨峨臨九衢。
中有流蘇合歡之寶帳,一百二十鳳凰羅列含明珠。
下有錦鋪翠被之粲爛,博山吐香五云散。
麗人綺閣情飄飖,頭上鴛釵雙翠翹。
低鬟曳袖回春雪, 聚黛一聲愁碧霄。
山珍海錯棄藩籬,烹犢炰羔如折葵。
既請列侯封部曲,還將金印授廬兒。
歡榮若此何所苦, 但苦白日西南馳。
行路難(一作連環歌)
荊山之白玉兮,良工雕琢雙環連,月蝕中央鏡心穿。
故人贈妾初相結,恩在環中尋不絕。
人情厚薄苦須臾, 昔似連環今似玦。
連環可碎不可離,如何物在人自移。
上客勿遽歡,聽妾歌路難。
旁人見環環可憐。 不知中有長恨端。
【橫塘行】
妾家住橫塘,夫婿郗家郎。
玉盤的歷雙白魚, 寶簟玲瓏透象床。
象床可寢魚可食,不知郎意何南北。
岸上種蓮豈得生,池中種槿豈得成。
丈夫一去花落樹, 妾獨夜長心未平。
【貴游行】
漢帝外家子,恩澤少封侯。垂楊拂白馬,曉日上青樓。 上有顏如玉,高情世無儔。輕裾含碧煙,窈窕似云浮。 良時無還景,促節為我謳。忽聞艷陽曲,四坐亦已柔。 賓友仰稱嘆,一生何所求。平明擊鐘食,入夜樂未休。 風雨愆歲候,兵戎橫九州。焉知坐上客,草草心所憂。
【酒肆行】
豪家沽酒長安陌,一旦起樓高百尺。碧疏玲瓏含春風, 銀題彩幟邀上客。回瞻丹鳳闕,直視樂游苑。 四方稱賞名已高,五陵車馬無近遠。晴景悠揚三月天, 桃花飄俎柳垂筵。繁絲急管一時合,他壚鄰肆何寂然。 主人無厭且專利,百斛須臾一壺費。初醲后薄為大偷, 飲者知名不知味。深門潛醞客來稀,終歲醇醲味不移。 長安酒徒空擾擾,路傍過去那得知。
【相逢行】
二十登漢朝,英聲邁今古。適從東方來,又欲謁明主。 猶酣新豐酒,尚帶灞陵雨。邂逅兩相逢,別來問寒暑。 寧知白日晚,暫向花間語。忽聞長樂鐘,走馬東西去。
【烏引雛】
日出照東城,春烏鴉鴉雛和鳴。雛和鳴,羽猶短。 巢在深林春正寒,引飛欲集東城暖。群雛縭褷睥睨高, 舉翅不及墜蓬蒿。雄雌來去飛又引,音聲上下懼鷹隼。 引雛烏,爾心急急將何如,何得比日搜索雀卵啖爾雛。
【鳶奪巢】
野鵲野鵲巢林梢,鴟鳶恃力奪鵲巢。吞鵲之肝啄鵲腦, 竊食偷居還自保。鳳凰五色百鳥尊,知鳶為害何不言。 霜鹯野鷂得殘肉,同啄膻腥不肯逐。可憐百鳥紛縱橫, 雖有深林何處宿。
【燕銜泥】
銜泥燕,聲嘍嘍,尾涎涎。秋去何所歸,春來復相見。 豈不解決絕高飛碧云里,何為地上銜泥滓。銜泥雖賤意有營, 杏梁朝日巢欲成。不見百鳥畏人林野宿,翻遭網羅俎其肉, 未若銜泥入華屋。燕銜泥,百鳥之智莫與齊。
【鼙鼓行】
淮海生云暮慘澹,廣陵城頭鼙鼓暗,寒聲坎坎風動邊。 忽似孤城萬里絕,四望無人煙。又如虜騎截遼水, 胡馬不食仰朔天。座中亦有燕趙士,聞鼙不語客心死。 何況鰥孤火絕無晨炊,獨婦夜泣官有期。
【古劍行】
千年土中兩刃鐵,土蝕不入金星滅。沉沉青脊鱗甲滿, 蛟龍無足蛇尾斷,忽欲飛動中有靈。豪士得之敵國寶, 仇家舉意半夜鳴。小兒女子不可近,龍蛇變化此中隱。 夏云奔走雷闐闐,恐成霹靂飛上天。
韋應物十首有名的詩
韋應物,京兆長安人,唐代著名詩人,是山水田園派詩人,他的水詩景致優美,感受深細,清新自然而饒有生意。
1.盡日高齋無一事,芭蕉葉上獨題詩。
出自唐·韋應物《閑居寄諸弟》。詩句描寫春日無事、題詩蕉葉的文人情趣。
2.靜隨芳草去,閑逐野云歸。
出自唐·韋應物《晚步吟》。逐,追。詩句描寫遠看芳草、仰觀浮云的文人生活情趣。
3.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
出自唐·韋應物《賦得暮雨送李曹》。漠漠,此指雨霧濃重的樣子。帆來重,指船帆濕雨、船行遲緩。冥冥,昏暗的樣子。鳥去遲,鳥兒高飛,遠看似乎很慢。詩句描寫雨霧濕帆、船行緩慢,夜色蒼茫、歸鳥高飛的景象。“漠漠”與“冥冥”是以疊字修辭法寫景,前者寫水上雨霧迷茫之狀,后者狀暮靄沉沉之景。
4.去年花里逢君別,今日花開已一年。
出自唐·韋應物《寄李儋元錫》。去年花開的時候,你與我分別。現在花又開了,已經分別一年之久。這兩句詩詞,表達詩人對友人的思念之情。
5.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出自唐·韋應物《初發揚子寄元大校書》。人世間的事情,就像那波濤上的船只,怎么才能停得住呢?這兩句詩詞,是詩人對世事多變的感嘆。
6.心同野鶴與塵遠,詩似冰壺見底清。
出自唐·韋應物《贈王信御》。此言有超然物外的志向,才會寫出高潔清新風格的詩來。意在強調作品與人品的關系。
7.昨別今已春,鬢絲生幾縷。
出自唐·韋應物《長安遇馮著》。今已春,指又過了一年。此言歲月過去一年,白發就多添幾縷。以生機勃勃的春天反襯日益增添的白發,益發顯出感傷衰老的主旨。
8.歡笑情如舊,蕭疏鬢已斑。
出自唐·韋應物《淮上喜會梁川故人》。詩句描寫分別十年后故人重逢的喜悅之情及對老境已至的感嘆。
9.揆材各有用,反性生苦辛。
出自唐·韋應物《任洛陽丞請告一首》。方鑿,指方形的榫眼。揆,度量、考察。性,指事物本性。方形的榫眼安不進圓形的榫頭,筆直的木料做不了車輪。使用木料要根據其各自的用途,違反其本性就得不到好結果。此以做木工活為喻,說明做事要根據事物的規律進行的道理。
10.持索捕風幾時得,將刀斫水幾時斷。
出自唐·韋應物《難言》。拿著繩索去捉風,何時才能抓到?拿著刀去砍水,什么時候才能砍斷。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