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莊閘在哪里 韓莊閘收費站什么時候不收費
今天給各位分享韓莊閘在哪里的知識,其中也會對韓莊閘收費站什么時候不收費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山東省微山縣京杭運河韓莊節制閘
距二級湖節制閘40多公里處,由北向南,即是微山湖的南端重鎮韓莊。穿過韓莊鎮群樓櫛比的十里長街,韓莊節制閘便赫然入目,巍巍聳立。它像巨掌扼喉,將微山湖的泄洪水道死死卡住。
韓莊節制閘是二級湖節制閘的小弟弟,閘全長 435.6米,總寬13.65米,高30.9米,最大泄洪量為4600立方米/秒;最大蓄水庫容量為7.78億立方米。該閘于1958年至1960年興建,又于1977年至1980年擴建而成,共31孔。
越節制閘南行約300米,但見一橋飛跨兩河,雄偉壯觀,這便是京(北京)福(福州)公路上山東境內最南端的一座公路大橋。大橋為鋼架拱橋,跨越伊加河和船閘航道河,橋面寬11.5米,分上下行車道,南北長100余米。橋上日夜車水馬龍,每日車流量高達0.8萬多次。橋下京杭運河改道后由微山湖通往蘇杭的唯一船閘航道河,年通行近千萬噸位。橋東約200米處,與公路橋平行飛架的是京滬鐵路大動脈上魯南地區重要的鐵路大橋,橋上列車轟鳴而過,橋下“水上列車”在穿行。再往東,是緊傍京滬干線的華東輸油管道。粗大的鋼管如烏龍臥伏,將勝利油田的原油源源不斷地輸往上海。這方圓200米內,鐵路、公路、水運主航道、輸油管道四大動脈交匯運行,構成了群龍競飛的壯美景觀。
當清晨或黃昏漫步橋上,憑欄西眺,大橋像銜了一只巨型喇叭,橋西千米長的喇叭簡外,喇叭口驟開,泱泱湖水,浩瀚無際,水霧迷蒙。迷蒙水霧中似有一瓊樓玉宇般的小島虛無縹渺,漂浮湖面,若“湖市蜃樓”一樣,這便是聞名騾邇的微山島。向南望去,遙見如黛的群山,似陡立的大括號,把一泓湖水括攬在懷抱里。或朝或夕,陽光斜照,將山的倒影投入湖中,更有點點漁帆或拖船隊加以點綴,令人有置身漓江桂林美景之感。
現在韓莊節制閘區更設立了游樂點,增建了賓館、飯店、攝影部等服務設施,這里像磁石一樣吸引著四方游客。
韓莊的簡介
韓莊鎮交通便利,經濟發達,風景秀麗。走在436米的韓莊節制閘上,站在三十多米高的橋頭堡上,東望沃野千頃的百里平川,若船閘一開,湖水一瀉千里,浩浩蕩蕩,氣勢極為壯觀。西眺,寬廣的微山湖水平如鏡,霞光倒影,漁帆點點,心胸頓覺開闊舒展。昔日被乾隆皇帝吟哦:“韓莊水氣罩樓臺,雨后斜陽岸不開,人在長彎深處好,風帆一一眼中來”的韓莊,又被勤勞智慧的韓莊人民建設得更加美好、裝扮得更加迷人。 韓莊鎮位于山東省微山縣縣城東南30公里,東靠棗莊,南連徐州。京杭大運河、京滬鐵路、104國道在這里交匯。三座鐵路大橋與四座公路大橋南北相伴,東西攜手,跨越在老運河、中運河和泇河。在這魯南小鎮上,既有鐵路、公路設站,又有航運設港、建閘,數百年來一直是山東的門戶、南北交通魯蘇跨越的咽喉 。
明初它不過是只有韓姓幾戶人家的普通居民點。萬歷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這里開始成為漕運線上一個小碼頭。到清初順治年間,運河從而繁忙興盛起來,韓莊這個碼頭得到了快速發展。清康熙、乾隆皇帝計十二次“南巡”、“閱河”下江南,這里不僅是必經之路,還在這里下船游覽夜宿、用膳。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開挖伊家河之后又新建積水閘,設立“水柜”引湖濟運。1604年以來,相繼建起了韓莊閘,湖口(積水)雙閘、韓莊碼頭和韓莊集。
此時的韓莊,已是運河岸上一個繁華可觀的小鎮。清咸豐五年(1855年)到1949年的近百年間,黃河決口改道,大運河中斷;日本侵略中國,燒殺搶掠摧殘;蔣介石挑起內戰,韓莊一度衰落。
建國后,社會主義建設一日千里,枯木逢春的韓莊得到了空前發展。1956年韓莊建起華東地區較大規模的電廠——韓莊電廠。修建了鐵路專用線,強大的電能輸入華東大電網,送入工廠、田間。1958年擴挖運河并建設了節制閘,在古泇河與伊家河之間,又開挖了一條500米寬、10米深的中運河,在湖口處興建了一座31孔、寬8.9米、436米長、11.2米高的橋閘。
由于交通便利之條件,加之資源、區位(域內有微山湖湖水,韓莊電廠,緊靠蘇北重鎮徐州和蘇北煤礦區)之優勢。自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來,在城區5平方公里區域內,先后建起水泥廠、耐火材料廠、鐵廠、磷肥廠、化工廠、造船廠、藥材公司、木材公司、燃料公司等國有、集體、個體、合資企業80多家。中央、省、市、縣設立經營管理機構40多家。居住人口達3萬多人。
韓莊閘舟中七夕原文_翻譯及賞析
木蘭槳子藕花鄉,唱罷廳紅晚氣涼。煙外柳絲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黃。——清代·姚燮《韓莊閘舟中七夕》 韓莊閘舟中七夕 木蘭槳子藕花鄉,唱罷廳紅晚氣涼。
煙外柳絲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黃。 七夕節 , 愛情 , 神話寫景 導讀 這首詩,把韓莊閘所見之美與七夕美好的民間傳說結合起來,既描寫了微山湖之美,又切合融入了牛郎織女的愛情神話,使詩味更濃。 賞析 韓莊閘,在山東微山縣微山湖口。七夕,每年農歷七月七日,傳說牽牛星與織女星相會的日子,為民間的美好傳說。作者乘著一艘用木蘭樹做船槳的畫船,在譽為“藕花之鄉”的微山湖上泛舟。這時,船上的歌聲從下午一直唱到晚上方停了下來。湖上天氣微涼,輕煙籠罩著楊柳,倒映在靜靜的水面,青綠色的遠山像水波起伏,酷似眉毛;淡黃色的月亮也彎彎高掛,亦似美眉。“山眉澹碧月眉黃”一句甚佳,把微山湖之山和月喻為“眉”,遙遙相對,依稀可見牛郎織女在“相逢”,眉目傳情。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學家、畫家。字梅伯,號復莊,又號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復翁、復道人、野橋、東海生等,浙江鎮海(今寧波北侖)人。道光舉人,以著作教授終身。治學廣涉經史、地理、釋道、戲曲、小說。工詩畫,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樂考證》、《大梅山館集》、《疏影樓詞》。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學家、畫家。字梅伯,號復莊,又號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復翁、復道人、野橋、東海生等,浙江鎮海(今寧波北侖)人。道光舉人,以著作教授終身。治學廣涉經史、地理、釋道、戲曲、小說。工詩畫,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樂考證》、《大梅山館集》、《疏影樓詞》。? 2篇詩文
他鄉逢七夕,旅館益羈愁。不見穿針婦,空懷故國樓。緒風初減熱,新月始臨秋。誰忍窺河漢,迢迢問斗牛。——唐代·孟浩然《他鄉七夕》
他鄉七夕
唐代 : 孟浩然
他鄉逢七夕,旅館益羈愁。
不見穿針婦,空懷故國樓。
緒風初減熱,新月始臨秋。
誰忍窺河漢,迢迢問斗牛。 七夕節 , 思鄉 月朧星淡,南飛烏鵲,暗數秋期天上。錦樓不到野人家,但門外、清流疊嶂。 一杯相屬,佳人何在,不見繞梁清唱。人間平地亦崎嶇,嘆銀漢、何曾風浪。——宋代·謝薖《鵲橋仙·月朧星淡》
鵲橋仙·月朧星淡
宋代 : 謝薖
月朧星淡,南飛烏鵲,暗數秋期天上。錦樓不到野人家,但門外、清流疊嶂。
一杯相屬,佳人何在,不見繞梁清唱。人間平地亦崎嶇,嘆銀漢、何曾風浪。 七夕節 , 懷人 懶浴新涼睡早。雪靨酒紅微笑。倚樓起把繡針小。月冷波光夢覺。 怕聞井葉西風到。恨多少。粉河不語墮秋曉。云雨人間未了。——宋代·吳文英《秋蕊香·七夕》
秋蕊香·七夕
懶浴新涼睡早。雪靨酒紅微笑。倚樓起把繡針小。月冷波光夢覺。
怕聞井葉西風到。恨多少。粉河不語墮秋曉。云雨人間未了。 七夕節 , 記夢孤獨
韓莊鎮的歷史人文
追溯韓莊歷史,明初它不過是只有韓姓幾戶人家的普通居民點。萬歷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這里開始成為漕運線上一個小碼頭。到清初順治年間,運河從而繁忙興盛起來,韓莊這個碼頭得到了快速發展。清康熙、乾隆皇帝計十二次“南巡”、“閱河”下江南,這里不僅是必經之路,還在這里下船游覽夜宿、用膳。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開挖伊家河之后又新建積水閘,設立“水柜”引湖濟運。1604年以來,相繼建起了韓莊閘,湖口(積水)雙閘、韓莊碼頭和韓莊集。此時的韓莊,已是運河岸上一個繁華可觀的小鎮。清咸豐五年(1855年)到1949年的近百年間,黃河決口改道,大運河中斷;日本鬼子侵略中國,燒殺搶掠摧殘;蔣介石喪失民族氣節,挑起內戰,韓莊一度衰落。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