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蘇軾從哪些方面 介紹詩人蘇軾
今天給各位分享介紹蘇軾從哪些方面的知識,其中也會對介紹詩人蘇軾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蘇軾的資料簡介50字
蘇軾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1-3]??漢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美食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
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擴展資料:
蘇軾對社會的看法和對人生的思考都毫無掩飾地表現在其文學作品中,其中又以詩歌最為淋漓酣暢。在二千七百多首蘇詩中,干預社會現實和思考人生的題材十分突出。蘇軾對社會現實中種種不合理的現象抱著“一肚皮不入時宜”的態度,始終把批判現實作為詩歌的重要主題。
更可貴的是,蘇軾對社會的批判并未局限于新政,也未局限于眼前,他對封建社會中由來已久的弊政、陋習進行抨擊,體現出更深沉的批判意識。
蘇軾的介紹是什么呢?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鐵冠道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政治家。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與辛棄疾并稱“蘇辛”。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宋四家”之一。
蘇軾在文、詩、詞三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造詣,堪稱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而且蘇軾的創造性活動不局限于文學,他在書法、繪畫等領域內的成就都很突出,對醫藥、烹飪、水利等技藝也有所貢獻。
蘇軾的文學地位
蘇軾在當時文壇上享有巨大的聲譽,他繼承了歐陽修的精神,十分重視發現和培養文學人才。當時就有許多青年作家眾星拱月似的圍繞在他周圍,其中成就較大的有黃庭堅、張耒、晁補之、秦觀四人,合稱“蘇門四學士”。
再加上陳師道和李廌,又合稱“蘇門六君子”。此外,李格非、李之儀、唐庚、張舜民、孔平仲、賀鑄等人,也都直接或間接地受到蘇軾影響。由于蘇軾的成就包括各種文學樣式,他本人的創作又沒有固定不變的規范可循,所以蘇門的作家在創作上各具面目。
簡單介紹蘇軾?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時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藝術家、醫學家。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鐵冠道人。
嘉佑二年進士,累官至端明殿學士兼翰林學士,禮部尚書。南宋理學方熾時,加賜謚號文忠,復追贈太師。有《東坡先生大全集》及《東坡樂府》詞集傳世,宋人王宗稷收其作品,編有《蘇文忠公全集》。
其散文、詩、詞、賦均有成就,且善書法和繪畫,是文學藝術史上的通才,也是公認韻文散文造詣皆比較杰出的大家。
蘇軾的散文為唐宋四家(韓柳歐蘇)之末,與唐代的古文運動發起者韓愈并稱為“韓潮蘇海”,也與歐陽修并稱“歐蘇”;更與父親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父子三人,同列唐宋八大家。
蘇軾之詩與黃庭堅并稱“蘇黃”,又與陸游并稱“蘇陸”;其詞“以詩入詞”,首開詞壇“豪放”一派,振作了晚唐、五代以來綺靡的西昆體余風。后世與南宋辛棄疾并稱“蘇辛”,惟蘇軾故作豪放,其實清朗;其賦亦頗有名氣,最知名者為貶謫期間借題發揮寫的前后《赤壁賦》。
宋代每逢科考常出現其文命題之考試,故當時學者曰:“蘇文熟,吃羊肉、蘇文生,嚼菜羹”。藝術方面,書法名列“蘇、黃、米、蔡”北宋四大書法家(宋四家)之首;其畫則開創了湖州畫派;并在題畫文學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政治上,在王安石變法期間,雖贊同政治應該改革,但反對王安石任用的后任呂惠卿及一些“拗”的政策,招來新黨爪牙李定橫加陷害;后來又因反對“盡廢新法”受到司馬光為首的舊黨斥退,終生當不了宰相。在新舊黨爭中兩邊不討好導致仕途失意,被侍妾王朝云戲稱為“一肚皮不合時宜”。
元祐更化中,一度官至尚書;宋哲宗紹圣復述又加貶謫至儋州(海南島);徽宗即位,遇赦北歸時病卒于常州。墓在河南郟縣。
著作
蘇軾現存于世的文學著作共有2700多首詩,300多首詞,以及大量散文作品。
〈刑賞忠厚之至論〉,嘉祐二年(1057年),應試時所寫,最早的成名文章。
《南行集》,嘉祐四年(1059年),與父親和弟弟合編的中的40多首詩,最早的一批詩作。
《蘇沈良方》,今傳是沈括在《良方》的基礎上,增益蘇軾的醫藥雜說而成。
最早的詞則寫于熙寧五年(1072年)。
詩文有《東坡七集》《東坡集》《東坡詞》等。
存世書跡有〈答謝民師論文帖〉、〈祭黃幾道文〉、〈前赤壁賦〉、〈黃州寒食詩帖〉、〈題西林壁〉、〈飲湖上初晴后雨〉等。
畫跡有〈枯木怪石圖〉、〈瀟湘竹石圖〉等。
題畫作品有〈凈因院畫記〉、〈提憩寂圖詩〉等。
因南宋皇帝宋高宗、宋孝宗等對他其人其作的推崇,有宋一朝整理出版了《蘇文忠公詩合注》《蘇文忠公全集》等多部集作。《蘇文忠公全集》又稱《東坡全集》,傳世的,至今所見,可分兩大類。
一類為分集編訂,號稱東坡七集本,亦標東坡全集,即東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奏議十五卷,內制集十卷,外制集三卷,和陶詩四卷,應詔集十卷,其出自蘇軾原本原目,后人稍加增益,為之善本,風行海內。
一類為分類合編,號稱東坡大全集,《四庫提要辨證》云:“分類合編者,疑即始于居世英本,宋時所謂大全集者類用此例,”又云:“宋時所刊大全集者,乃麻沙書坊所刻。”
擴展資料:
一、風格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曾自謂:“大略如行云流水,初無定質,但行于所當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雖嬉笑怒罵之辭,皆可書而誦之。”其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其體渾涵光芒,雄視百代,有文章以來,蓋亦鮮矣。
一時文人如黃庭堅、晁補之、秦觀、張耒、陳師道,舉世未之識,軾待之如朋儔,未嘗以師資自予也。黃州詞,是蘇詞的奇觀;黃州文,則是蘇文的高峰;《赤壁賦》是其高峰之巔。黃庭堅曾批評蘇軾說:“東坡文章妙天下,其短處在好罵,慎勿襲其軌也。”
陳巖肖說:“坡為人慷慨疾惡,亦時見于詩,有古人規諷體。”陳師道說:“蘇詩始學劉禹錫,故多怨刺,學不可不慎也。”
二、書法
蘇軾擅長寫行書、楷書,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為“宋四家”。他曾經遍學晉、唐、五代的各位名家之長,再將王僧虔、徐浩、李邕、顏真卿、楊凝式等名家的創作風格融會貫通后自成一家。他曾自稱:“我書造意本無法”、“自出新意,不踐古人”。
黃庭堅稱他:“早年用筆精到,不及老大漸近自然。”這說明蘇軾一生屢經坎坷,致使他的書法風格跌宕。存世作品有《赤壁賦》、《黃州寒食詩》和《祭黃幾道文》等帖。
三、繪畫
蘇軾擅長畫墨竹,且繪畫重視神似,主張畫外有情,畫要有寄托,反對形似,反對程序的束縛,提倡“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而且明確地提出了“士人畫”的概念,對以后“文人畫”的發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論基礎。其作品有《古木怪石圖卷》、《瀟湘竹石圖卷》等。
望采納,謝謝
介紹蘇軾從哪些方面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介紹詩人蘇軾、介紹蘇軾從哪些方面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