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新語的文言文有哪些 世說新語簡短文言文2篇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世說新語的文言文有哪些,以及世說新語簡短文言文2篇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世說新語中的文言文的名字
1. 世說新語里面的文言文
德行第一 言語第二
政事第三 文學第四
方正第五 雅量第六
識鑒第七 賞譽第八
品藻第九 規箴第十
捷悟第十一 夙惠第十二
豪爽第十三 容止第十四
自新第十五 企羨第十六
傷逝第十七 棲逸第十八
賢媛第十九 術解第二十
巧藝第二十一 寵禮第二十二
任誕第二十三 簡傲第二十四
排調第二十五 輕詆第二十六
假譎第二十七 黜免第二十八
儉嗇第二十九 汰侈第三十
忿狷第三十一 讒險第三十二
尤悔第三十三 紕漏第三十四
惑溺第三十五 仇隙第三十六
2. 《世說新語》世說新語里有哪些文言文
《世說新語》又稱《世語》、《世說新書》,卷帙門類亦有不同。
因為漢代劉向曾經著《世說》(原書亡佚),后人將此書與劉向所著相別,取又名《世說新書》,大約宋代以后才改稱。《世說新語》依內容可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等三十六類(先分上,中,下三卷),每類有若干則故事,全書共有一千二百多則,每則文字長短不一,有的數行,有的三言兩語,由此可見筆記小說“隨手而記”的訴求及特性。
其內容主要是記載東漢后期到晉宋間一些名士的言行與軼事。書中所載均屬歷史上實有的人物,但他們的言論或故事則有一部分出于傳聞,不盡符合史實。
此書中相當多的篇幅雜采眾書而成。如《規箴》﹑《賢媛》等篇所載個別西漢人物的故事,采自《史記》和《漢書》。
其他部分也多采自于前人的記載。在《世說新語》的3卷36門中,上卷4門——德行、言語、政事、文學,中卷9門——方正、雅量、識鑒、賞譽、品藻、規箴、捷悟、夙惠、豪爽,這13門都是正面的褒氏含宏揚。
3. 《世說新語》中的成語的古文
1.“魏武行役,失汲道,三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2.“過江諸人,每至美日,輒相邀新亭,藉卉飲宴。周侯中坐而嘆曰:‘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皆相視流淚。唯王丞相愀然亮色日:‘當共戮力王室,克復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對!’”
3.晉朝讀書人郭象,他善于思考問題,把書本上的知識靈活地運用到談話上,他經過潛心研究老子、莊子的學說,不愿意做官。他談起話來引經據典,頭頭是道,人們對天很敬佩,評論他的談話好像“懸河瀉水,注而不竭”
4.桓子野每聞清歌。輒喚奈何!謝公聞之曰:‘子野可謂一往有深情。’”
5.王恭從會嵇老坦回來,王大去看他。王大看王恭坐著一張六尺長的竹席,就對他說:" 你從東邊回來,一定富裕這種東西,能不能給我一領?" 王恭沒有回答。王大去后,王恭就把坐著的這張席子給王大送去了。自己沒有竹席了,就坐在草墊上。后來王大聽說此事,就對王恭說:" 我本來以為你那里多呢,所以才要的。" 王恭回答:" 您不了解我,我從來沒有多余的東西。"
6. 世錦賽是沒有變化的——強國依然強大、弱國依然弱小;羽毛球也是沒有變化的——時間依然冗長、關注依然稀少。在一個日新月異的世界中,羽毛球的“以不變應萬變”顯得過分稀奇、過分篤定,似乎世界會根據它的不動而停擺。然而實際上,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中,不變、不動而不自知的羽毛球已經應了這句話:“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
4. 《世說新語》中的文言文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翻譯:
在一個寒冷的雪天,謝太傅開家庭集會,跟子侄輩談論詩文。不久,雪下得很大,謝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白雪像什么呢?”胡兒說:“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謝道韞說:“不如說是柳絮隨風舞動的殲冊樣子。”太傅高興得笑了起來。她是謝安大哥謝無奕的女兒,也是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5. 【文言文中的《世說新語》的意思是什么
晉明帝年數歲,坐元帝膝上.有人從長安來,元帝問洛下(洛陽)消息,潸然(流淚貌)流涕.明帝問:「何以致泣?」具以東渡意告之.因問明帝:「汝意謂長安何如日遠?」答曰:「日遠.不聞人從日邊來,居然(顯然)可知.」元帝異之.明日,集群臣宴會,告以此意;更重問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爾何故異昨日之言邪?」答曰:「舉目見日,不見長安.」 譯文:晉明帝只有幾歲的時候,坐在元帝膝蓋上.有個從長安來的人,元帝就向他詢問洛陽方面的消息,不由得流下了眼淚.明帝問元帝因為什么哭泣,元帝便把東遷的原委詳細地告訴了他.于是問明帝說:“你認為長安與太陽相比,哪個更遠?”明帝回答說:“太陽遠.沒聽說有人從太陽那邊來,這顯然可知了.”元帝感到很詫異.第二天,元帝召集群臣舉行宴會,把明帝所說的意思告訴了大家.然后又重新問明帝,明帝卻回答說:“太陽近.”元帝大驚失色,問:“你為什么與昨天說的不一樣呢?”明帝回答說:“因為抬頭就能看見太陽,但是總是看不見長安.”。
6. 《世說新語》世說新語里有哪些文言文
《世說新語》又稱《世語》、《世說新書》,卷帙門類亦有不同。因為漢代劉向曾經著《世說》(原書亡佚),后人將此書與劉向所著相別,取又名《世說新書》,大約宋代以后才改稱。《世說新語》依內容可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等三十六類(先分上,中,下三卷),每類有若干則故事,全書共有一千二百多則,每則文字長短不一,有的數行,有的三言兩語,由此可見筆記小說“隨手而記”的訴求及特性。 其內容主要是記載東漢后期到晉宋間一些名士的言行與軼事。書中所載均屬歷史上實有的人物,但他們的言論或故事則有一部分出于傳聞,不盡符合史實。此書中相當多的篇幅雜采眾書而成。如《規箴》﹑《賢媛》等篇所載個別西漢人物的故事,采自《史記》和《漢書》。其他部分也多采自于前人的記載。
在《世說新語》的3卷36門中,上卷4門——德行、言語、政事、文學,中卷9門——方正、雅量、識鑒、賞譽、品藻、規箴、捷悟、夙惠、豪爽,這13門都是正面的褒揚。
世說新語30則名篇原文及翻譯
世說新語30則名篇原文及翻譯:
1、望梅止渴原文:
魏武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寬亮”前有大梅林,饒子余困,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翻譯:
魏武帝(曹操)行軍途中,找不到水源,士兵們都渴得厲害,于是他傳令道:" 前邊有一片梅子林,結了很多果子,酸甜可以解渴。" 士兵聽說后,嘴里都流出了口水,利用這個辦法部隊趕到前方,找到了水源。
2、管中窺豹原文:
王子敬(王獻之)數歲時,嘗看諸門生樗蒱,見有勝負,因曰:“南風不競”門生畢輕其小兒,乃曰:“此郎亦管中窺豹,時見一斑。”
翻譯:
有一天豎巧念,王獻之的父親的幾個學生在玩打牌。在一旁觀看的獻之竟然能夠給他人出謀劃策,說上幾句行內話。哪知學生們都笑他道:“此郎亦管中窺豹,時見一斑!”
3、《陳諶設喻答客問》原文:
客有問陳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樹生泰山之阿,上有萬側之高,下有不測之深;上為甘露所沾,下為淵泉所潤。當斯之時,桂樹焉知泰山之高,淵泉之深!不知有功德與無也!”
翻譯:
有位客人問陳季方:“令尊太丘長有哪些功勛和品德,因而在天下享有崇高的聲望?”季方說:“我父親好比生長在泰山一角的桂樹;上有萬丈高峰,下有深不可測的深淵;上受雨露澆灌,下受深泉滋潤。在這種情況下,桂樹怎么知道泰山有多高,深泉有多深呢!不知道有沒有功德啊!”
世說新詞的文言文
1. 世說新語文言文
《袁虎少貧》袁虎年輕時,家里貧窮,曾經被人雇傭,載運租谷。
鎮西將軍謝尚從船邊經過,那天晚上清風刁習,明月技潔,聽到江上小洲之間的商販船上,有吟詠詩歌的聲音,很有情調;所吟誦的王言許,又是他從來沒有聽過的,他贊嘆不絕。就派人去詳細詢問(事情原白),原來,是袁虎在吟詠自己作的詠史計。
謝尚于是邀請袁虎相見,對他十分賞識。《炊飯成糜》有客人在陳太丘(陳寔)家留宿,太丘讓元方(陳紀)、季方(陳諶)兄弟二人做飯。
兄弟二人正在燒火,聽見太丘和客人在談論,都停下來偷聽。做飯時忘了放萆子,米都落進鍋里。
太丘問:“為什么沒蒸飯呢?”元方、季方跪在地上說:“您和客人談話,我們倆都在偷聽,結果忘了放萆子,飯都成了粥了。”太丘說:“你們還記得我們說了什么嗎?”兄弟回答道:“大概還記得。”
于是兄弟二人跪在地上一塊兒敘說,互相補充,大人說的話一點都沒有遺漏。太丘說:“既然這樣,喝粥就行了,何必做飯呢?”《覆巢之下》孔融被捕,朝廷內外都很驚恐。
當時孔融的大兒子九歲,小的八歲,兩個孩子依舊在玩琢釘戲,一點也沒有恐懼的樣子。孔融對前來逮捕他的差使說:“希望懲罰只限于我一個人,兩個孩子能不能保全性命呢?”這時,兒子從容地上前說:“父親難道看見過打翻的鳥巢下面還有完整的蛋嗎?”不久(拘捕兩個兒子的) 差役也到了。
子猷兩則是哪兩則,能否給出具體題目??請寫在追問里面。要采納哦~~。
2. 《世說新語》中的文言文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翻譯:
在一個寒冷的雪天,謝太傅開家庭集會,跟子侄輩談論詩文。不久,雪下得很大,謝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白雪像什么呢?”胡兒說:“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謝道韞說:“不如說是柳絮隨搏搜冊風舞動的樣子。”太傅高興得笑了起來。她是謝安大哥謝漏余無奕的女兒,也是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3. 世說新語 文言文
《詠雪》
一個寒冷的雪天,謝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輩們談論詩文。忽然間,雪下得緊了,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長子胡兒說:“跟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兒道韞說:“不如比作風把柳絮吹得滿天飛舞。”太傅高興得笑了起來。(那個女孩)道韞是太傅大哥謝無奕的女兒、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陳太丘與友期》
陳太丘和朋友預先約定好一起出行,約定在中午時分,約定的時間過了朋友卻沒有到,陳太丘便不再等候友人而離開了。當他離去以后,他的朋友才來到。陳太丘的兒子陳元方當時年僅七歲,正在家門外做游戲。客人問他:“你的父親在家不在?”陳元方回答說:“父親等待您很長時間而您卻沒有來到,已經離去了。”客人便發怒說道:“不是人啊!和人家約好一起出行,卻拋棄人家而離去。”陳元方說:“您與我父親約定在中午時分見面,中午不到,這就是沒有信用;對著人家兒子罵他的父親,這便是沒有禮貌。”客人感到很慚愧,便從車里下來,想拉遠方的手,遠方走回家不去理他。
文
.陳太丘詣荀朗陵,貧儉無仆役,乃使元方將車,季方持杖后從,長文尚小,
載著車中。既至,荀使叔慈應門,慈明行酒,馀六龍下食。文若亦小,坐著膝前。
于時太史奏:“真人東行。”
譯 陳太丘去拜訪荀朗陵,因為家窮又儉樸,沒有仆人雜役,就讓兒子陳元方駕車,陳季方拄著棍子在后面跟著。孫子陳長文還小,就抱在車里。等到了荀朗陵家,荀朗陵的兒子荀叔慈來開門,荀慈明在席間勸酒,他家其他六個兒子陪著吃飯。而荀朗陵的孫子荀文若也還小,就坐在爺爺腿上。這事傳到朝廷,太史向上報告說:“有德的星星都向東方聚集了."
4. 找《世說新語》里面以下成語的古文
望梅止渴
《世說新語·言語》:魏武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 前有大梅林,饒子,基宏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譯文: 魏武帝(曹操)行軍途中,找不到水源,士兵們都渴得厲害,于是他傳令道:" 前邊有一片梅子林,結了很多果子,酸甜可以解渴。" 士兵聽說后,嘴里都流出了口水,利用這個辦法部隊趕到前方,找到了水源。
新亭對泣
過江諸人,每至美日,輒相邀新亭,藉卉飲宴。周侯中坐而嘆曰:‘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皆相視流淚。唯王丞相愀然亮色日:‘當共戮力王室,克復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對!’”
譯文: 渡過長江的各位人士,每遇到美好的日子,就互相邀請在新享這個地方聚集,就著美麗的花朵,邊賞花邊飲酒作樂.周候在中間坐著,嘆道 :“風景跟往昔一樣,江山卻換了主人。”大家聽了都相視流淚.只有丞相怒氣豪邁,說:“應當共同合力效忠朝廷,最終光復祖國,怎么可以相對哭泣如同亡國奴一樣!”
口若懸河
出 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郭子玄語議如懸河瀉水,注而不竭。”
譯文:講話像瀑布傾瀉,滔滔不絕。形容能說會辯,口才很好,口齒伶俐.
一往情深
《世說新語·任誕》:“桓子野每聞清歌。輒喚奈何!謝公聞之曰:'子野可謂一往有深情。'”
譯文: 指對人或對事物傾注了很深的感情,向往而不能克制。
別無長物
《世說新語·德行》:“丈人不悉恭,恭作人無長物。”
譯文:長物:多余的東西。除一身之外再沒有多余的東西。原指生活儉樸。現形容貧窮。
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
譯文:瞎子騎著瞎馬。形容亂闖瞎撞,非常危險。
出處:《世說新語·排調》:“桓南郡與殷荊州語次,因共作了語,復作危語。桓曰:‘矛頭淅米劍頭炊。’殷曰:‘百歲老翁攀枯枝。’顧曰:‘井上轆轤臥嬰兒。’殷有一參軍在坐云:‘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
翻譯:晉朝畫家顧愷之和南郡公桓玄、荊州剌史殷仲堪做起了“危語”游戲。桓玄說:“矛頭漸米劍頭炊(矛頭上淘米,劍尖上做飯)”。殷促堪說:“百歲老翁攀枯枝(百歲老頭兒在枯枝上打滴溜)” 。顧愷之說:“井上轆轤臥嬰兒(把小孩放在井轆轤上)”。 當時,殷仲堪手下的一位參軍也在座,說“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
5. 《世說新語》的原文
《世說新語》《詠雪》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
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
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白話譯文:詠 雪 一個寒冷的雪天,謝太傅把家人聚會在一起,跟子侄輩的人談詩論文.忽然間,雪下得緊了,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長子胡兒說:“跟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兒道韞說:“不如比作風把柳絮吹得滿天飛舞.”太傅高興得笑了起來.道韞是太傅大哥謝無奕的女兒、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6. 世說新語文言文
文學第四之八十八、袁虎詠詩 (原文)袁虎(宏)少貧,嘗為人傭載運租。
謝鎮西經船行,其夜清風朗月,聞江渚間估客船上有詠詩聲,甚有情致。所詠五言,又其所未嘗聞。
嘆美不能已,即遣委曲訊問,乃是袁自詠其所作《詠史》詩。因此相要,大相賞得。
(譯)袁虎小時候,家境貧寒,曾受人雇傭,運送租米。謝鎮西(尚)一次坐船外出,當天晚上月朗風清,聽到江中小洲的運貨船上有詠詩的聲音,頗有情調。
所詠的五言詩,還是他以前從沒聽到的。謝尚贊賞不已,隨即派人去仔細打聽,才知道是袁虎在詠自己寫的《詠史》詩。
于是邀到船上,對他的才華非常賞識。 夙慧第十二之一、蒸飯成粥 (原文)賓客詣陳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
客與太丘論議。二人進火,俱委而竊聽。
炊忘著萆,飯落釜中。太丘問:“炊何不餾?”元方、季方長跪曰:“大人與客語,乃俱竊聽,炊忘著萆,飯今成糜。”
太丘曰:“爾頗有所識不?”對曰:“仿佛記之。”二子長跪俱說,更相易奪,言無遺失。
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飯也?” (譯)有客人在陳太丘(陳寔)家留宿,太丘讓元方(陳紀)、季方(陳諶)兄弟二人做飯。兄弟二人正在燒火,聽見太丘和客人在談論,都停下來偷聽。
做飯時忘了放萆子,米都落進鍋里。太丘問:“為什么沒蒸飯呢?”元方、季方跪在地上說:“您和客人談話,我們倆都在偷聽,結果忘了放萆子,飯都成了粥了。”
太丘說:“你們還記得我們說了什么嗎?”兄弟回答道:“大概還記得。”于是兄弟二人跪在地上一塊兒敘說,互相補充,大人說的話一點都沒有遺漏。
太丘說:“既然這樣,喝粥就行了,何必做飯呢?” 言語第二之言語五、覆巢之下 (原文)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時融兒大者九歲,小者八歲,二兒故琢釘戲,了無遽容。
融謂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兒可得全不?”兒徐進曰:“大人豈見覆巢之下,復有完卵乎?”尋亦收至。 (譯)孔融被捕,朝廷內外一片惶恐。
當時孔融的大兒子九歲,小兒子八歲,父親被捕時兩人還在玩琢釘游戲,毫無驚恐之色。孔融對差役說:“希望只加罪到我身上,兩個孩子就保全了吧。”
兒子從容說道:“父親曾見過覆巢之下,還有完卵的嗎?”不久兩個孩子也被抓了起來。 雅量第六之三十六、上忽發火 (原文)王子猷、子敬曾俱坐一室,上忽發火,子猷遽走避,不惶取屐;子敬神色恬然,徐喚左右,扶憑而出,不異平常。
世以此定二王神宇。 (譯)王子猷(王徽之)、子敬(王獻之)曾在房間里閑坐,突然屋頂著火了,子猷慌忙逃跑躲避,連鞋都來不及穿。
子敬卻神色恬淡,不慌不忙地叫來侍從,扶著走了出來。世人以此事來判定二王的氣度。
賞譽第八之一百三十二、士少徹朗 (原文)王子猷說:“世目士少為朗,我家亦以為徹朗。” (譯)王子猷(王徽之)說:“世人品評士少(祖約)爽朗,我也認為他極其爽朗。”
賞譽第八之一百五十一、遇酒則酣 (原文)子敬與子猷書道:“兄伯蕭索寡會,遇酒則酣暢忘反,乃自可矜。” (譯)子敬(王獻之)在給哥哥子猷(王徽之)的信中說:“兄長落落寡合,遇到酒就開懷暢飲,留連忘返,確實讓人贊嘆。”
品藻第九之七十四、吉人之辭寡 (原文)王黃門兄弟三人俱詣謝公,子猷、子重多說俗事,子敬寒溫而已。既出,坐客問謝公:“向三賢孰愈?”謝公曰:“小者最勝。”
客曰:“何以知之?”謝公曰:“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推此知之。”
(譯)王徽之兄弟三人一起去拜訪謝公(謝安),子猷(王徽之)、子重(王操之)兩人說了很多俗事,子敬(王獻之)只是略作寒暄而已。三兄弟走后,在座的客人問謝公:“剛才的三位賢士,哪個最好?”謝公說:“小的最出色。”
客人問:”怎么知道的呢?”謝公說:“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根據這個推知的。”
品藻第九之八十、長卿慢世 (原文)王子猷、子敬兄弟共賞《高士傳》人及贊,子敬賞“井丹高潔”。子猷云:“未若‘長卿慢世’。”
(譯)王子猷(王徽之)、王子敬(王獻之)兄弟一起欣賞《高士傳》中的人物和贊語,子敬欣賞“井丹高潔”這一則,子猷說:“不如‘長卿慢世’好。” 傷逝第十七之十六、人琴俱亡 (原文)王子猷、子敬俱病篤,而子敬先亡。
子猷問左右:“何以都不聞消息?此已喪矣!“語時了不悲。便索輿奔喪,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徑入坐靈床上,取子敬琴彈,弦既不調,擲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慟絕良久。
月余亦卒。 (譯)王子猷(王徽之)、王子敬(王獻之)都病得很厲害,子敬先死了。
子猷問身邊的人:“為什么一點先兆都沒有,人就死了呢?“說話的時候沒有任何傷感。說罷就叫車去憑吊,一聲也沒哭。
子敬平素喜歡彈琴,子猷徑直坐到靈床上,取來子敬的琴彈奏,琴弦已經不和諧了,子猷就把琴摔到地上,說道:“子敬啊!子敬!人和琴都去了呀!“隨即痛哭欲絕,很久才好。一個月以后,子猷也死了。
7. 世說新語四則的古文
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①。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②。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見《世說新語》德行第一)
鄭玄在馬融門下,三年不得相見,高足弟子傳授而已①。嘗算渾天不合,諸弟子莫能解②。或言玄能者,融召令算,一轉便決,眾咸駭服。及玄業成辭歸,既而融有禮樂皆東之嘆,恐玄擅名而心忌焉③。玄亦疑有追,乃坐橋下,在水上據展。融果轉式逐之④,告左右曰:“玄在土下水上而據木,此必死矣。”遂罷追。玄竟以得免。
8. 古文——《世說新語》
原文: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
時融兒大者九歲,小者八歲,二兒故琢釘戲,了無遽容。融謂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兒可得全不?”兒徐進曰:“大人豈見覆巢之下,復有完卵乎?”尋亦收至。
《世說新語·言語(第二)》 解釋: 孔融被收押,朝廷內外群臣們都很惶恐。當時孔融大兒子九歲,小兒子八歲,他們兩個如故在外面玩耍,絲毫沒有理會官兵。
孔融對著使者說:“戴罪在身的是我,我的兩個兒子能不能放過?”兒子說:“大人知不知道把一個鳥巢打翻,還有完整的蛋嗎?”過了不久,他兩個兒子也被害了。 成語: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9. 《世說新詞》與它的作者的資料
有《世說新詞》。
《世說新語》又名《世語》 ,內容主要是記錄魏晉名士的逸聞軼事和玄言清談,也可以說這是一部記錄魏晉風流的故事集,是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筆記小說”的代表作,是我國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說集。它原本有八卷,被遺失后只有3卷。
《世說新語》是由南北朝劉宋宗室臨安王劉義慶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梁代劉峻作注。全書原八卷,劉峻注本分為十卷,今傳本皆作上、中、下三卷,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門,全書共一千多則,記述自漢末到劉宋時名士貴族的軼聞軼事,主要為有關人物評論、清談玄言和機智應對的故事。
《世說新語》是研究魏晉風流的極好史料。其中關于魏晉名士的種種活動如清談、品題,種種性格特征如棲逸、任誕、簡傲,種種人生的追求,以及種種嗜好,都有生動的描寫。綜觀全書,可以得到魏晉時期幾代士人的群像。通過這些人物形象,可以進而了解那個時代上層社會的風尚。
《世說新語》的編纂成書固然與劉宋家族對魏晉風流的喜好和社會各層人士對魏晉風流的追慕有關,然而劉義慶之所以對魏晉士人情有獨鐘化大氣力與其門客共襄盛舉還有他個人身世的內在原因。
劉義慶是宋武帝劉裕的侄子,襲封臨川王,劉裕對其恩遇有加。公元424年宋文帝劉義隆即位,剛登基便先后殺了徐羨之、傅亮、謝晦等擁立功臣。宋文帝性情猜忌狠辣,因為擔心自己重蹈少帝被弒的悲劇,嚴格控制并殺戮了大量功臣和宗室成員,這其中就包括名將檀道濟。
在這樣的背景下,劉義慶不得不加倍小心謹慎,以免遭禍。本傳言“太白星犯右執法,義慶懼有災禍,乞求外鎮。”這實際上是劉義慶借故離開京城,遠離是非之地。盡管文帝下詔勸解寬慰但架不住劉義慶“固求解仆射乃許之”。劉義慶終于得以外鎮為荊州刺史。外鎮后的劉義慶仍然如同驚弓之鳥,心有余悸。他處在宋文帝劉義隆對于宗室諸王懷疑猜忌的統治之下為了全身遠禍,于是招聚文學之士寄情文史編輯了《世說新語》這樣一部清談之書。
劉義慶《世說》的編纂時間大約在公元439年至440年劉義慶任江州刺史期間,這兩年間有兩件事情值得注意。一是元嘉十六年劉義慶在擔任江州刺史時招攬了許多文人,“太尉袁淑,文冠當時,義慶在江州,請為衛軍咨議參軍;其余吳郡陸展、東海何長瑜、鮑照等,并為辭章之美,引為佐史國臣” ,按照《世說》一書成于劉義慶及其門客眾手的說法,這是《世說》編纂的恰當時機;二是元嘉十七年劉義慶調任南兗州刺史,前來接任他江州刺史職位的正是遭到貶斥,被解除司徒錄尚書事要職的劉義康。兄弟二人在江州見面后的悲慟情緒受到文帝劉義隆的責怪。這些都與劉義慶對處境危難并因此尋求在魏晉文人的精神氣質中得到化解和超脫,因而與編纂《世說》一書緊密相關。
10. 古文翻譯 世說新語
【譯文】陳元方(紀)十一歲時,去拜會袁公(紹)。袁公問:“你賢良的父親任太丘長,遠近的人都稱贊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元方說:“家父在太丘,對強者用德行去安撫;對弱者用仁慈去體恤,讓人們做心安理得的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對他老人家越來越敬重。”袁公說:“我從前曾當過鄴縣縣令,正是這樣做的。不知是令尊學我,還是我學令尊?”元方說:“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時代,雖然相隔遙遠,但他們的所作所為卻是那么一致。周公不效法孔子,孔子也不效法周公。”
【方言證古】老父:對父親的敬稱。老,表示敬稱的詞頭。〔泉〕老爸(父親)、老母(母親)。
世說新語里面有哪些文言文
《世說新語》是中國南朝宋時期(420-581年)產生的一部主要記述魏晉人物言談軼事的筆記小說。是由南枯禪朝劉宋宗室臨川王劉義慶(403-444年)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梁代劉峻作注。全書原八卷,劉峻注本分為十卷,今傳本皆作三卷,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門,全書共1000多篇。
記述自漢末到劉宋時名士貴族的遺聞軼事,主要為有關人物評論、清談玄言和機智應對的故事。
分德行、言語氏啟、政事、文學、方正、雅量、識鑒、賞譽、品藻、規沒核塵箴、捷悟、夙惠、豪爽、容止、自新、企羨、傷逝、棲逸、賢媛、術解、巧蓺、寵禮、任誕、簡傲、排調、輕詆、假譎、黜免、儉嗇、汰侈、忿狷、讒險、尤悔、紕漏、惑溺、仇隙等章節。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