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賀的古詩有哪些 李賀的古詩有哪些李賀的故事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李賀的古詩有哪些,以及李賀的古詩有哪些李賀的故事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李賀寫的那些經典古詩八篇
中華文化絢麗多彩,幾千年來我們的祖先留下了很多無法超越的詩篇,為了讓我們汲取民族智慧,我們可以欣賞學習唐代詩人李賀的古詩詞,它承載著我國的傳統文化,是我們的民族之魂。那么您有久久不能忘懷的李賀的古詩詞嗎?以下是吐血整理的“李賀寫的那些經典古詩”,希望收集的這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李賀寫的那些經典古詩(篇1)
李賀《句》原文
不見山巔樹,摧杌下為薪。
日睹井中泥,上出作埃塵。
情知一丘趣,不謝千里印。
倚劍登高臺,悠悠送春目。
(《箜篌謠》。一作豈甘井中泥,時至出作塵。)
最后尾聯的意思是:身佩寶劍,登高眺望,滿目春光,郁郁蔥蔥。
李賀寫的那些經典古詩(篇2)
李賀《馬詩二激哪十三首·其九》原文
飂叔去匆匆,如今不豢龍。
夜來霜壓棧,駿骨折西風。
全文賞析
此詩為李賀組詩《馬詩》二十三首的第九首。這首詩化用飂叔豢龍的典故,斥責當時統治者摒棄、殘害賢才,表現了作者的憤慨不平和對英才埋沒的痛惜心情。
劉辰翁謂“賦馬多矣,此獨取不經人道者。”蓋李賀此二十三首皆借馬以抒感。王琦謂“大抵于當時所聞見之中,各有所比。言馬也而意初不征馬矣。”二人所論皆是。此詩嘆良馬不得善養者則必為風霜所摧折,可為詠物詩之典范,所謂“不即不離”、“不粘不脫”于此詩中可以明見。
李賀寫的那些經典古詩(篇3)
李賀《洛姝真珠》原文
真珠小娘下清廓,洛苑香風飛綽綽。寒鬢斜釵玉燕光,
高樓唱月敲懸珰。蘭風桂露灑幽翠,紅弦裊云咽深思。
花袍白馬不歸來,濃蛾疊柳香唇醉。金鵝屏風蜀山夢,
鸞裾鳳帶行煙重。八驄籠晃臉差移,日絲繁散曛羅洞。
市南曲陌無秋涼,楚腰衛鬢四時芳。玉喉窱窱排空光,
牽云曳雪留陸郎。
李賀寫的那些經典古詩(篇4)
李賀《呂將軍歌》原文
呂將軍,騎赤兔。獨攜大膽出秦門,金粟堆邊哭陵樹。
北方逆氣污青天,劍龍夜叫將軍閑。將軍振袖揮劍鍔,明租碼
玉闕朱城有門閣。榼榼銀龜搖白馬,傅粉女郎火旗下。
恒山鐵騎請金槍,遙聞箙中花箭香。西郊寒蓬葉如刺,
皇天新栽養神驥。廄中高桁排蹇蹄,飽食青芻飲白水。
圓蒼低迷蓋張地,九州人事皆如此。赤山秀鋌御時英,
綠眼將軍會天意。
李賀寫的那些經典古詩(篇5)
李賀《南園十三首·其五》原文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全文賞析
這首詩由兩個設問句組成,頓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把家國之痛和身世之悲都淋漓酣暢地表達出來了。
第一個設問是泛問,也是自問,含有“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豪情。“男兒何不帶吳鉤”,起句峻急,緊連次句“收取關山五十州”,猶如懸流飛瀑,從高處跌落而下,顯得氣勢磅礴。“帶吳鉤”指從軍的行動,身佩軍刀,奔赴疆場,那氣概多么豪邁!“收復關山”是從軍的目的,山河破碎,型爛民不聊生,詩人怎甘蟄居鄉間,無所作為呢?因而他向往建功立業,報效國家。一、二兩句,十四字一氣呵成,節奏明快,與詩人那昂揚的意緒和緊迫的心情十分契合。首句“何不”二字極富表現力,它不只構成了特定句式(疑問),而且強調了反詰的語氣,增強了詩句傳情達意的力量。詩人面對烽火連天、戰亂不已的局面,焦急萬分,恨不得立即身佩寶刀,奔赴沙場,保衛家邦。“何不”云云,反躬自問,有勢在必行之意,又暗示出危急的軍情和詩人自己焦慮不安的心境。此外,它還使人感受到詩人那郁積已久的憤懣情懷。李賀是個書生,早就詩名遠揚,本可以才學入仕,但這條進身之路被“避父諱”這一封建禮教無情地堵死了,使他沒有機會施展自己的才能。“何不”一語,表示實在出于無奈。次句一個“取”字,舉重若輕,有破竹之勢,生動地表達了詩人急切的救國心愿。然而“收取關山五十州”談何容易?書生意氣,自然成就不了收復關山的大業,而要想擺脫眼前悲涼的處境,又非經歷戎馬生涯,殺敵建功不可。這一矛盾,突出表現了詩人憤激不平之情。
“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詩人問道:封侯拜相,繪像凌煙閣的,哪有一個是書生出身?這里詩人又不用陳述句而用設問句,牢騷的意味顯得更加濃郁。看起來,詩人是從反面襯托投筆從戎的必要性,實際上是進一步抒發了懷才不遇的憤激情懷。由昂揚激越轉入沉郁哀怨,既見出反襯的筆法,又見出起伏的節奏,峻急中作回蕩之姿。就這樣,詩人把自己復雜的思想感情表現 在詩歌的節奏里,使讀者從節奏的感染中加深對主題的理解、感受。
李賀《南園》組詩,多就園內外景物諷詠,以寫其生活與感情。但此首不借所見發端,卻憑空寄慨,于豪情中見憤然之意。蓋只是同時所作,拉雜匯編,不能以題目限的。(朱世英)
李賀寫的那些經典古詩(篇6)
李賀《潞州張大宅病酒,遇江使,寄上十四兄》原文
秋至昭關后,當知趙國寒。系書隨短羽,寫恨破長箋。
病客眠清曉,疏桐墜綠鮮。城鴉啼粉堞,軍吹壓蘆煙。
岸幘褰沙幌,枯塘臥折蓮。木窗銀跡畫,石磴水痕錢。
旅酒侵愁肺,離歌繞懦弦。詩封兩條淚,露折一枝蘭。
莎老沙雞泣,松干瓦獸殘。覺騎燕地馬,夢載楚溪船。
椒桂傾長席,鱸魴斫玳筵。豈能忘舊路,江島滯佳年。
李賀寫的那些經典古詩(篇7)
李賀《天上謠》原文
天河夜轉漂回星,銀浦流云學水聲。
玉宮桂樹花未落,仙妾采香垂佩纓。
秦妃卷簾北窗曉,窗前植桐青鳳小。
王子吹笙鵝管長,呼龍耕煙種瑤草。
粉霞紅綬藕絲裙,青洲步拾蘭苕春。
東指羲和能走馬,海塵新生石山下。
譯文
天上的銀河夜里還在潺潺,飄蕩著閃閃群星,銀河兩岸的流云們,調皮地模仿著水聲叮咚。月宮金色桂花樹,從來就是花不落綻放飄香,仙女輕盈采桂花,纖手嫻熟歌聲宛轉響佩纓。天宮的弄玉,卷起寶簾打開玉窗,又一個明媚的拂曉,窗前梧桐樹永遠枝繁葉茂,帶他們夫妻飛天的小青鳳,還是沒長大依然那么嬌小,神仙夫妻當然永遠年輕紅顏難老。天上王子喬又吹起玉笙如鳳鳴,笙管長長,真美真好,他悠然微笑在云煙里,吆喝著龍耕地,種下萬頃仙草。剪一條粉霞做成紅綬帶裝飾著天女們的藕絲仙裙,笑語喧嘩她們飛到南海青洲采仙草,又來賞早春。快看呀東邊,羲和駕著天馬,車里載著太陽又奔來了,焰火紛紛,人間,石山下的海水又一次退去變成陸地,飛起灰塵。天上一天就是人間百年,讓我,怎能不傷懷摧心。
注釋
⑴回星:運轉的星星。
⑵銀浦:天河。
⑶學水聲:詩人由天河引起聯想,說行云像發出聲音的流水一樣。
⑷仙妾:仙女。
⑸纓:系玉佩的絲帶。
⑹秦妃:指秦穆公的女兒弄玉,借指仙女。《列仙傳》弄女嫁給仙人蕭史,隨鳳升天。
⑺植:倚。
⑻青鳳小:小青鳳,因為押韻所以倒置。
⑼王子:王子喬。周靈王太子,名晉,傳說擅長吹笙,這里指仙子。
⑽鵝管:行狀像鵝毛的笙管。
⑾耕煙:在云煙中耕耘。
⑿瑤草:靈芝一類的仙草。
⒀粉霞:粉紅色的衣衫。綬:絲帶。
⒁藕絲裙:純白色的裙子。
⒂藕絲:純白色。
⒃青洲:清邱,南海中草木茂密的仙洲。
⒄步拾:邊走邊采集。
⒅蘭苕:蘭草的莖。泛指香花香草。
⒆羲和:神話中給太陽駕車的神。
⒇海塵:海地揚起的塵土。
全文賞析
在一個晴朗的夜晚,詩人游目太空,被璀璨的群星所吸引,于是張開想象的翅膀,飛向那美麗的天庭。
詩共十二句,分成三個部分。開頭兩句寫天河。天河,絢爛多姿,逗人遐想,引導他由現實世界進入幻想世界。天河在轉動,回蕩著的流星,泛起縷縷銀光。星云似水,沿著“河床”流淌,凝神諦聽,仿佛潺潺有聲。這些是詩人站在地面上仰望星空的所見所感,寫實之中揉有一些虛構成分,顯示了想象的生發過程。
中間八句具體描述天庭的景象,陸續展示了四個各自獨立的畫面。畫面之一是:月宮里的桂樹花枝招展,香氣襲人。仙女們正在采摘桂花,把它裝進香囊,掛在衣帶上。“花未落”意即“花不落”。仙樹不枯,仙花不落,它與塵世的“馨香易銷歇,繁華會枯槁”形成鮮明的比照。畫面之二是:秦妃當窗眺望曉色。秦妃即弄玉,相傳為秦穆公的女兒,嫁給了蕭史,學會吹簫。一天,夫妻二人“同隨鳳飛去”,成了神仙。此時,晨光熹微,弄玉正卷起窗簾,觀賞窗外的晨景。窗前的梧桐樹上立著一只小巧的青鳳。它就是當年引導他們夫婦升天的那只神鳥。弄玉升天已有一千余年,而紅顏未老。那青鳳也嬌小如故。時間的推移,沒有在她(它)們身上留下任何痕跡,這是天庭的神奇之處。然而,天宮歲月也并非毫無變化。它有晨昏之別,仙人也有夙興夜寐的生活習慣,這些又似與人世無異。畫面之三是神奇的耕牧圖景。仙人王子晉吹著細長的笙管,驅使神龍翻耕煙云,播種瑤草,十分悠閑自在。畫面之四是:穿著艷麗服裝的仙女,漫步青洲,尋芳拾翠。青洲是傳說中的仙洲,山川秀麗,林木繁密,始終保持著春天的景色。來這兒踏青的仙女,采摘蘭花,指顧言談,十分舒暢。上述各個畫面互不連綴,然而卻顯得和諧統一,都以仙人活動為主體,以屋宇、花草、龍鳳等等為陪襯,突出天上閑適的生活和優美的環境,以與人世相對比。這正是詩歌的命意所在。
末兩句用雄渾的筆墨對人間的景象作了概略的點染。在青洲尋芳拾翠的仙女,偶然俯首觀望,指點說:羲和駕著日車奔馳,時間過得飛快,東海三神山周遭的海水新近又干了,變成陸地,揚起塵土來了。這就是人們所常說的“滄海變桑田”。詩人借助具體的形象,表現了塵世變化之大和變化之速。對比之下,天上那種春光永駐、紅顏不老的狀況,就顯得特別可貴。
“逝將去女,適彼樂士。”(《詩經·魏風·碩鼠》)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對當時社會現實和個人境遇不滿的曲折表現。
這首詩想象富麗,具有濃烈的浪漫氣息。詩人運用神話傳說,創造出種種新奇瑰麗的幻境來。詩中所提到的人物和鋪敘的某些情節,都是神話傳說中的內容。但詩人又借助于想象,把它們加以改造,使之更加具體鮮明,也更加新奇美麗。像“王子吹笙鵝管長,呼龍耕煙種瑤草”,不僅使王子吹的笙有形可見,而且鮮明地展示了“龍耕”的美妙境界。這是詩人幻想的產物,卻又是某種實體的反照。詩人寫子虛烏有的幻境,實際是把世間的人情物態涂上神奇的色彩。例如蘭桂芬芳,與人間無異;而桂花不落,蘭花常開,卻又是天上特有的景象;仙妾采香,秦妃卷簾,她們的神情舉止與常人沒有什么不同,但仙妾采摘的是月宮里不落的桂花,秦妃身邊有嬌小的青鳳相伴,而且她(它)們都永不衰老,這又充滿神話色彩。詩人運用這種手法,巧妙地把神和人結合起來,把理想和現實結合起來,使抽象的理想成為可以觀照的物象,因而顯得深刻雋永,而又有生氣灌注。這首詩,全詩十二句,句句都有物象可見,詩人用精心選擇的動詞把某些物象聯系起來,使之構成情節,并且分別組合為六個不同的畫面。它們雖無明顯的連綴跡象,但彼此色調諧和,氣韻相通。這種“合而若離,離而實合”的結構方式顯得異常奇妙。
詩歌首尾起落較大。開頭二句是詩人仰望星空所得的印象,結末二句則是仙人俯視塵寰所見的情景。前者從現實世界進入幻想世界,后者又從幻想世界回到現實世界,一起一落,首尾相接,渾然一體。
詩的題目是《天上謠》,“謠,聲逍遙也。”意即用韻比較自由,聲音富于變化,吟誦起來,輕快優美。這首詩的韻腳換了三次,平仄交互,時清時濁。各句平仄的排列有的整飭,有的參差錯落,變化頗大,這種于參差中見整飭的韻律安排,顯得雄峻鏗鏘。
李賀寫的那些經典古詩(篇8)
李賀《出城別張又新酬李漢》原文
李子別上國,南山崆峒春。不聞今夕鼓,差慰煎情人。
趙壹賦命薄,馬卿家業貧。鄉書何所報,紫蕨生石云。
長安玉桂國,戟帶披侯門。慘陰地自光,寶馬踏曉昏。
臘春戲草苑,玉挽鳴qX轔。綠網縋金鈴,霞卷清池漘.
開貫瀉蚨母,買冰防夏蠅。時宜裂大袂,劍客車盤茵。
小人如死灰,心切生秋榛。皇圖跨四海,百姓拖長紳。
光明靄不發,腰龜徒甃銀。吾將噪禮樂,聲調摩清新。
欲使十千歲,帝道如飛神。華實自蒼老,流采長傾湓。
沒沒暗齰舌,涕血不敢論。今將下東道,祭酒而別秦。
六郡無剿兒,長刀誰拭塵。地理陽無正,快馬逐服轅。
二子美年少,調道講清渾。譏笑斷冬夜,家庭疏筱穿。
曙風起四方,秋月當東懸。賦詩面投擲,悲哉不遇人。
此別定沾臆,越布先裁巾。
李賀最有名的古詩詞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說到古詩,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詩有四言、五言、七言、雜言等多種形式。你所見過的`古詩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我整理的李賀最有名的古詩詞,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出城——李賀
雪下桂花稀,啼烏被彈歸。關水乘驢影,秦風帽帶垂。
入鄉試萬里,無印自堪悲。卿卿忍相問,鏡中雙淚姿。
2、夢天——李賀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樓半開壁斜白。玉輪軋露濕團光,鸞佩相逢桂香陌。
黃塵清水三山下,更變千年如走馬。遙望齊州九點煙,一泓海水杯中瀉。
3、雁門太守行——李賀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4、老夫采玉歌——李賀
采玉采玉須水碧,琢作步搖徒好色。老夫饑寒龍為愁,藍溪水氣無清白。
夜雨岡頭食蓁子,杜鵑口血老夫淚。藍溪之水厭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
斜杉柏風雨如嘯,泉腳掛繩青裊裊。村寒白屋念嬌嬰,古臺石磴懸腸草。
5、野歌——李賀
鴉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銜蘆鴻。麻衣黑肥沖北風,帶酒日晚歌田中。
男兒屈窮心不窮,枯榮不等嗔天公。寒風又變為春廳棚柳,條條看即煙蒙蒙。
6、羅浮山人與葛篇——李賀
依依宜織江雨空,雨中六月蘭臺風。博羅老仙時出洞,千歲石床啼鬼工。
蛇毒濃凝洞堂濕,江魚不食銜沙立。欲剪湘中一尺天,吳娥莫道吳刀澀。
7、天上謠——李賀
天河夜轉漂回星,銀浦流云學水聲。玉宮桂樹花未落,仙妾采香垂佩纓。
秦妃卷簾北窗曉,窗前植桐青鳳小。王子吹笙鵝管長,呼龍耕煙種瑤草。
粉霞紅綬藕絲裙,青洲步拾蘭苕春。東指羲和能走馬,海塵新生石山下。
8、神弦——李賀
女巫澆酒云滿空,玉爐炭火香咚咚。海神山鬼來座中,紙錢窸窣鳴旋風。
相思木貼金舞鸞,攢蛾一啑重一彈。呼星召扮鏈則鬼歆杯盤,山魅食時人森寒。
終南日色低平灣,神兮長在有無間。神嗔神喜師更顏,送神萬騎還青山。
9、秋來——李賀
桐風驚心壯士苦,衰燈絡緯啼寒素。誰看青簡一編書,不遣花蟲粉空蠹?
思牽今夜腸應直,雨冷香魂吊書客。秋墳鬼唱鮑家詩,恨血千年土中碧。
10、巫山高—喚談—李賀
碧叢叢,高插天,大江翻瀾神曳煙。楚魂尋夢風颯然,曉風飛雨生苔錢。
瑤姬一去一千年,丁香筇竹啼老猿。古祠近月蟾桂寒,椒花墜紅濕云間。
11、帝子歌——李賀
洞庭帝子一千里,涼風雁啼天在水。九節菖蒲石上死,湘神彈琴迎帝子。
山頭老桂吹古香,雌龍怨吟寒水光。沙浦走魚白石郎,閑取真珠擲龍堂。
12、古鄴城童子謠效王粲刺曹操——李賀
鄴城中,暮塵起。探黑丸,斫文吏。棘為鞭,虎為馬。團團走,鄴城下。
切玉劍,射日弓。獻何人?奉相公。扶轂來,關右兒。香掃涂,相公歸。
李賀詩詞
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后,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李賀詩詞最佳十首,供大家參考!
1.致酒行
朝代:唐朝|作者:李賀
零落棲遲一杯酒,主人奉觴客長壽。
主父西游困不歸,家人折斷門前柳。
吾聞馬周昔作新豐客,天荒地老無人識。
空將箋上兩行書,直犯龍顏請恩澤。
我有迷魂招不晌前梁得,雄雞一聲天下白。
少年心事當拏云,誰念幽寒坐嗚呃。
2.示弟
朝代:唐朝|作者:李賀
別弟三年后,還家一日余。
醁醽今夕酒,緗帙去時書。
病骨猶能在,人間底事無?
何須問牛馬,拋擲任梟盧!
3.蘇小小墓
朝代:唐朝|作者:李賀
幽蘭露,如啼眼。
無物結同心,煙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蓋。
風為裳,水為佩。
油壁車,夕相待。
冷翠燭,勞光彩。
西陵下,宴運風吹雨
4.出城
朝代:唐朝|作者:李賀
雪下桂花稀,啼烏被彈歸。
關水乘驢影,秦風帽帶垂。
入鄉試萬里,無印自堪悲。
卿卿忍相問,鏡中雙淚姿。
5.雁門太守行
朝代:唐悔虧朝|作者:李賀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6.南園十三首·其二
朝代:唐朝|作者:李賀
宮北田塍曉氣酣,黃桑飲露窣宮簾。
長腰健婦偷攀折,將喂吳王八繭蠶。
7.南園十三首·其三
朝代:唐朝|作者:李賀
竹里繰絲挑網車,青蟬獨噪日光斜。
桃膠迎夏香琥珀,自課越傭能種瓜。
8.南園十三首·其四
朝代:唐朝|作者:李賀
三十未有二十余,白日長饑小甲蔬。
橋頭長老相哀念,因遺戎韜一卷書。
9.南園十三首·其六
朝代:唐朝|作者:李賀
尋章摘句老雕蟲,曉月當簾掛玉弓。
不見年年遼海上,文章何處哭秋風?
10.南園十三首·其七
朝代:唐朝|作者:李賀
長卿牢落悲空舍,曼倩詼諧取自容。
見買若耶溪水劍,明朝歸去事猿公。
李賀的詩句
關于李賀的詩句有如下:
1、 茂陵劉郎秋風客,夜聞馬嘶曉無跡; 畫欄桂樹懸秋香,三十六宮土花碧。 魏官牽車指千里,東關酸風射眸子; 空將漢月出宮 門,憶君 清淚 如鉛水。 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聲小。 ——李賀 《金銅仙人辭漢歌》
賞析:《金銅仙人辭漢歌》詩中的金銅仙人臨去時“潸然淚下”表達的主要是亡國之慟。此詩所抒發的是一種交織著家國之痛和身世之悲的凝重感情。
詩共十二句,大體可分成三個部分。前四句慨嘆韶華易逝,人生難久。漢武帝當日煉丹求仙,夢想長生不老。結果,還是像秋風中的落葉一般,倏然離去,留下的不過是茂陵荒冢而已。
盡管他在世時威風無比,稱得上是一代天驕,可是,“夜聞馬嘶曉無跡”,在無窮無盡的歷史長河里,他不過是偶然一現的泡影而已。詩中直呼漢武帝為“劉郎”,表現了李賀傲兀不羈的性格和不受封建等級觀念束縛的可貴精神。
2、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李賀 《南園十三首·其五》
賞析:這首詩由兩個設問句組成,頓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把家國之痛敗冊和身世之悲都淋漓酣暢地表達出來。
第一個設問是反問,也是自問,含有“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豪情。“男兒何不帶吳鉤”,起句峻急,緊連次句“收取關山五十州”,猶如懸流飛瀑,從高處跌落而下,顯得氣勢磅礴。“帶吳鉤”指從軍的行動,身佩軍刀,奔赴疆場,那氣概多么豪邁!
“收復關山”是從軍的目的,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詩人怎甘蟄居鄉間,無所作為呢?因而他向往建功立業,報效國家。一、二兩句,十四字一氣呵成,節奏明快,與詩人那昂揚的意緒和緊迫的心情十分契合。
3、 花枝草蔓眼中開,小白長紅越女腮。 可憐日暮嫣香落,嫁與春風不用媒。 ——李賀 《南園十三首 其衡枯李一》
賞析:這是一首描摹南園景色、慨嘆春暮花落的小詩。前兩句寫花開。春回大地,南園百花競放,艷麗多姿。首句的“花枝”指木本花卉,“草蔓”指草本花卉,“花枝草蔓”概括了園內所有的花。
其中“花枝”高昂,“草蔓”低垂,一者剛勁,一者柔婉,參差錯落,姿態萬千。李賀寫詩構思精巧,包孕密致,于此可見一斑。次句“小白長紅”寫花的顏色,意思是紅的多,白的少。“越女腮”是由此產生的聯想,把嬌艷的鮮花比作越地美女的面頰,賦予物以某種人的素質,從而顯得格外精神。
后兩句寫花落。日中花開,眼前一片姹紫嫣紅,真是美不勝收。可是好景不長,到了“日暮”,百花凋零,落紅滿地。“可憐”二字表達了詩人無限惋惜的深情。是惜花、惜春,也是自傷自悼。李賀當時不過二十來歲,正是年青有為的時期,卻不為當局所重用,猶如花盛開時無人欣賞。
想到紅顏難久,容華易謝,不免悲從中來。“落花不再春”,待到花殘人老,就再也無法恢復舊日的容顏和生氣。末句用擬人的手法寫花落時身不由已的狀態。“嫁與春風不用媒”,委身于春風,不須媒人作合,沒有任何阻攔,好像兩廂情愿。
其實,花何嘗愿意離開本枝,隨風飄零,只為盛時已過,無力撐持,春風過處,便不由自主地墜落下來。這句的“嫁”字與第二句中的“越女腮”相映照,越發顯得悲苦酸辛。當時盛開,顏色鮮麗,宛如西施故鄉的美女。而今“出嫁咐遲”,已是花殘“人老”,非復當時容顏,撫今憶昔,倍增悵惘。
結句婉曲深沉,制造了濃烈的悲劇氣氛。這首七言絕句,以賦筆為主,兼用比興手法,清新委婉,風格別具,是不可多得的抒情佳品。
李賀的詩有哪些?
李賀一生著有詩歌233首詩。
李賀一生著有詩歌233首,其中傳世作品包括:《高軒過》、《夢天》、《雁門太守行》、《致酒行》、《李憑筷引》、《秦王飲酒》、《野歌》、《馬詩二十三首》、《感諷五首》、《金銅仙人喚滲辭漢歌并序》、《老夫采玉歌》、《苦晝短》、《仁和里雜敘皇甫濕》、《天上謠》、《楊生青花紫石硯歌》、《秋來》、《蘇小小墓》、《南園十三首》、《浩歌》、《羅浮山人與葛篇》。2、李賀(790-816年),字長吉。
河南府福昌縣昌谷鄉(今河南省宜陽縣)人,祖籍隴西郡。唐朝中和好脊期浪漫主義詩人,與詩仙李白襪如、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后世稱李昌谷。
李賀的古詩有哪些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李賀的古詩有哪些李賀的故事、李賀的古詩有哪些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