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沒有何處堪避暑的譯文(避暑全文翻譯)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為什么沒有何處堪避暑的譯文,以及避暑全文翻譯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何處堪避暑?這個是誰的詩,下一句是什么
這是白居易的納涼詩.
“何處堪避暑?林間背日樓;何處好追涼?池上隨風舟”
與三伏天的詩歌
農(nóng)歷“三伏天”,即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是出現(xiàn)在小暑與處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日子。“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坐在房間之中吹著空調(diào)的我們尚且汗如雨下,那些沒有高科技納涼手段的古人又是如何度過這炎炎夏日的呢?
《赤日炎炎似火燒》
施耐庵
赤日炎炎似火燒,
野田禾稻半枯焦。
農(nóng)夫心內(nèi)如湯煮,
公子王孫把扇搖。
這是《水滸傳》“智取生辰綱”這一故事中,楊志押送生辰綱行至黃泥岡時,白日鼠白勝扮作挑酒桶的漢子所吟唱的詩作。
《勞歌》
張耒
暑天三月元無雨,云頭不合惟飛土。
深堂無人午睡余,欲動兒先汗如雨。
忽憐長街負重民,筋骸長彀十石弩。
半衲遮背是生涯,以力受金飽兒女。
人家牛馬系高木,惟恐牛軀犯炎酷。
天工作民良久艱,誰知不如牛馬福。
這首《勞歌》就用樸素明快的語言,表達了對炎熱暑天仍要辛苦勞作的`下層勞工的同情和憐憫。
《暑旱苦熱》
王令
清風無力屠得熱,落日著翅飛上山。
人固已懼江海竭,天豈不惜河漢干?
昆侖之高有積雪,蓬萊之遠常遺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間?
詩中力求生硬,寫暑旱逼人,奇特而不怪譎,既有豐富的浪漫主義色彩,又有強烈的現(xiàn)實主義濟世拯民的思想。
《秋前風雨頓涼》
范成大
秋期如約不須催,雨腳風聲兩快哉。
但得暑光如寇退,不辭老景似潮來。
酒杯觸撥詩情動,書卷招邀病眼開。
明日更涼吾已卜,暮云渾作亂峰堆。
這首詩寫了遇風雨之快,可見之前夏日煎熬的無奈。渴望暑期早退的堅決在這付流水對中表露無遺。不惜用寶貴的年華換走暑熱。
《丁督護歌》
李白
云陽上征去,兩岸饒商賈。
吳牛喘月時,拖船一何苦。
水濁不可飲,壺漿半成土。
一唱督護歌,心摧淚如雨。
萬人鑿磐石,無由達江滸。
君看石芒碭,掩淚悲千古。
這篇《丁督護歌》就是描寫了酷暑夏日民夫拖船的痛苦,可見憂國憂民的情懷。
《苦行》
王維
赤日滿天地,火云成山岳。
草木盡焦卷,川澤皆竭涸。
輕紈覺衣重,密樹苦陰薄。
莞簟不可近,絺绤再三濯。
思出宇宙外,曠然在寥廓。
長風萬里來,江海蕩煩濁。
卻顧身為患,始知心未覺。
忽入甘露門,宛然清涼樂。
這首詩描寫了酷暑夏季天氣的炎熱,連一向參禪禮佛,修身養(yǎng)性的王維也想遁出宇宙逃避。
《早秋苦熱堆案相仍》
杜甫
七月六日苦炎蒸,對食暫餐還不能。
常愁夜來皆是蝎,況乃秋后轉(zhuǎn)多蠅。
束帶發(fā)狂欲大叫,簿書何急來相仍。
南望青松架短壑,安得赤腳踏層冰。
這首詩寫的是炎炎夏日作者不堪其苦的感受。
《夏夜苦熱登西樓》
柳宗元
苦熱中夜起,登樓獨褰衣。
山澤凝暑氣,星漢湛光輝。
火晶燥露滋,野靜停風威。
探湯汲陰井,煬灶開重扉。
憑闌久彷徨,流汗不可揮。
莫辯亭毒意,仰訴璿與璣。
諒非姑射子,靜勝安能希。
全篇緊扣詩題,句句寫“夏夜苦熱”,夏天之熱,生靈之苦,令人心生憐憫,也望而生畏。
《酒泉子·長憶西山》
潘閬
長憶西山,靈隱寺前三竺后,
冷泉亭上舊曾游,三伏似清秋。
白猿時見攀高樹,長嘯一聲何處去?
別來幾向畫圖看,終是欠峰巒!
這里的風景到底怎樣美好,作者卻不直說。說這里游憩,即使酷熱的三伏天也如清爽的秋日。
《何處堪避暑》
白居易
何處堪避暑,林間背日樓。何處好追涼,池上隨風舟。
日高饑始食,食竟飽還游。游罷睡一覺,覺來茶一甌。
眼明見青山,耳醒聞碧流。脫襪閑濯足,解巾快搔頭。
如此來幾時,已過六七秋。從心至百骸,無一不自由。
拙退是其分,榮耀非所求。雖被世間笑,終無身外憂。
此語君莫怪,靜思吾亦愁。如何三伏月,楊尹謫虔州。
避暑啊,你要到山林里找個房子住著,想涼快呢,傍晚時找條船到河里里劃一劃。
入伏的詩句
吟哦相對忘三伏,擬泛冰溪入雪宮。——蘇軾。
《次韻孫秘丞見贈》。
始驚三伏盡,又遇立秋時。露彩朝還冷,云峰晚更奇。——齊己《新秋》。近之若冰雪,三伏無_袢。——方回《哭肯堂趙公擬老杜八哀體》。
炎蒸三伏有無中,十里荷花四面風。——趙蕃《張帥置酒環(huán)波觴孫會之簽判嚴造道主簿及蕃作》。老火熾而焰,端能流弱金。清秋有微警,西風生薄陰。日中無停暉,俯仰忽已沉。
跟三伏天的古詩
【文章導讀】 春天隨著落花走了,夏天披著一身的`綠葉兒在暖風里蹦跳著走來了。 以下關于三伏天的詩 ,希望你會喜歡。
入劍門作,寄(岑參)
不知造化初,此山誰開坼。雙崖倚天立,萬仞從地劈。
云飛不到頂,鳥去難過壁。速駕畏巖傾,單行愁路窄。
平明地仍黑,停午日暫赤。凜凜三伏寒,巉巉五丁跡。
與時忽開閉,作固或順逆。磅礴跨岷峨,巍蟠限蠻貊。
星當觜參分,地處西南僻。陡覺煙景殊,杳將華夏隔。
劉氏昔顛覆,公孫曾敗績。始知德不修,恃此險何益。
相公總師旅,遠近罷金革。杜母來何遲,蜀人應更惜。
暫回丹青慮,少用開濟策。二友華省郎,俱為幕中客。
良籌佐戎律,精理皆碩畫。高文出詩騷,奧學窮討賾。
圣朝無外戶,寰宇被德澤。四海今一家,徒然劍門石。
水調(diào)歌頭(陳亮)
人愛新來景,龍認舊時湫。
不論三伏,小住便覺凜生秋。
我自醉眠其上,任是水流其下,湍激若為收。
世事如斯去,不去為誰留。
本無心,隨所寓,觸虛舟。
東山始末,且向靈洞與沈浮。
料得神仙窟穴,爭似提封萬里,大小幾琉球。
但有君才具,何用問時流。
阻雨不得歸瀼西甘林(杜甫)
三伏適已過,驕陽化為霖。欲歸瀼西宅,阻此江浦深。
壞舟百版坼,峻岸復萬尋。篙工初一棄,恐泥勞寸心。
佇立東城隅,悵望高飛禽。草堂亂懸圃,不隔昆侖岑。
昏渾衣裳外,曠絕同層陰。園甘長成時,三寸如黃金。
諸侯舊上計,厥貢傾千林。邦人不足重,所迫豪吏侵。
客居暫封殖,日夜偶瑤琴。虛徐五株態(tài),側(cè)塞煩胸襟。
焉得輟兩足,杖藜出嶇嶔。條流數(shù)翠實,偃息歸碧潯。
拂拭烏皮幾,喜聞樵牧音。令兒快搔背,脫我頭上簪。
又作此奉衛(wèi)王(杜甫)
西北樓成雄楚都,遠開山岳散江湖。二儀清濁還高下,
三伏炎蒸定有無。推轂幾年唯鎮(zhèn)靜,曳裾終日盛文儒。
白頭授簡焉能賦,愧似相如為大夫。
題牛相公歸仁里宅新成小灘(白居易)
平生見流水,見此轉(zhuǎn)留連。
況此朱門內(nèi),君家新引泉。
伊流決一帶,洛石砌千拳。
與君三伏月,滿耳作潺湲。
深處碧磷磷,淺處清濺濺。
碕岸束嗚咽,沙汀散淪漣。
翻浪雪不盡,澄波空共鮮。
兩岸滟預口,一泊瀟湘天。
曾作天南客,漂流六七年。
何山不倚杖,何水不停船。
巴峽聲心里,松江色眼前。
今朝小灘上,能不思悠然。
池畔逐涼(白居易)
風清泉冷竹修修,三伏炎天涼似秋。
黃犬引迎騎馬客,青衣扶下釣魚舟。
衰容自覺宜閑坐,蹇步誰能更遠游。
料得此身終老處,只應林下與灘頭。
答蘇六(白居易)
但喜暑隨三伏去,不知秋送二毛來。
更無別計相寬慰,故遣陽關勸一杯。
何處堪避暑(白居易)
何處堪避暑,林間背日樓。
何處好追涼,池上隨風舟。
日高饑始食,食竟飽還游。
游罷睡一覺,覺來茶一甌。
眼明見青山,耳醒聞碧流。
脫襪閑濯足,解巾快搔頭。
如此來幾時,已過六七秋。
從心至百骸,無一不自由。
拙退是其分,榮耀非所求。
雖被世間笑,終無身外憂。
此語君莫怪,靜思吾亦愁。
如何三伏月,楊尹謫虔州。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nèi)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