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如何對仗(平仄對仗口訣)
很多朋友對于平仄如何對仗和平仄對仗口訣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什么是“平仄”什么是“對仗”?
1、平仄是中國詩詞中用字的聲調(diào)。“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據(jù)隋朝至宋朝時期修訂的韻書,如《切韻》、《廣韻》等,中古漢語有四種聲調(diào),稱為平、上、去、入。除了平聲,其余三種聲調(diào)有高低的變化,故統(tǒng)稱為仄聲。
2、對仗指(律詩、駢文等) 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義的虛實做成對偶的語句。?[1]??中古時詩歌格律的表現(xiàn)之一。詩詞中要求嚴格的對偶,稱為對仗。對仗主要包括詞語的互為對仗和句式的互為對仗兩個方面。對仗多用于駢文。對仗指(律詩、駢文等) 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義的虛實做成對偶的語句。中古時詩歌格律的表現(xiàn)之一。詩詞中要求嚴格的對偶,稱為對仗。對仗主要包括詞語的互為對仗和句式的互為對仗兩個方面。對仗多用于駢文。
擴展資料:
格律詩對仗的具體內(nèi)容,首先是上下兩句平仄必須相反,其次是要求相對的句子句型應該相同,句法結構要一致,如主謂結構對主謂結構,偏正結構對偏正結構,述補結構對述補結構等。有的對仗的句式結構不一定相同,但要求字面要相對。再次,要求詞語所屬的詞類(詞性)相一致,如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等;詞語的"詞匯意義"也要相同。
如同是名詞,它們所屬的詞義范圍要相同,如天文、地理、宮室、服飾、器物、動物、植物、人體、行為、動作等同一意義范圍內(nèi)的詞方可為對。對仗的運用有寬有嚴,因而出現(xiàn)各種不同類型,有工對、鄰對、寬對、借對、流水對、扇面對等。在內(nèi)容上則有言對、事對、正對、反對等名目。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平仄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對仗
對聯(lián)的平仄對仗規(guī)則
對聯(lián)平仄規(guī)則是在對聯(lián)中要體現(xiàn)平仄相諧,也稱為平仄協(xié)調(diào),從對聯(lián)的音調(diào)上分析,可將其分為平仄相對和平仄交替。
平仄相對指的是上下聯(lián)的音布,以及各分句句腳之間中的平聲對仄聲,仄聲對平聲,也就是上聯(lián)是平聲,下聯(lián)就得是仄聲,反過來也是如此。但實際上并不是要求整個音布都要平仄相對,也就有了“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說法,其實指的就是平仄相替,因此只要能在音步位平仄相對即可。
對聯(lián)為詩中詩,所以這種文學式樣具備詩的一切點。不過由于對聯(lián)的隨意性,較詩有很大的寬范。按七言詩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如此交替進行,禁忌三平尾或三仄尾。
律詩的平仄對仗基本口訣是什么?
律詩的平仄對仗基本口訣:
1、五律
仄起仄收,起句:仄仄平平仄。
仄起平收,起句:仄仄仄平平。
平起仄收,起句:平平平仄仄。
平起平收,起句:平平仄仄平。
2、七律
仄起仄收,起句: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起平收,起句: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起仄收,起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起平收,起句:平平仄仄仄平平。
格律詩有四種基本格式
“仄起仄收”、“仄起平收”、“平起仄收”、“平起平收”。而格律詩分為從字數(shù)上來說分為五言、七言,律詩則相應分為五律、七律。兩種格式對應四種平仄關系,就成為八種平仄格式。
判斷一首格律詩的平仄都是從一首詩的首句開始,而首句首字是平仄不論的,所以我們這里說的“仄起”實際上是指首聯(lián)首句的第二個字是仄聲。
而“仄收”是指首句的最后一個字以仄聲收尾,因為格律詩的韻腳都是平聲字,所以“仄收”實際上就是首句不押韻的寫法。
李白的《渡荊門送別》: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首聯(lián)首句“渡遠荊門外”,遠、外都是仄聲字,首句平仄為“仄仄平平仄”,這就是典型的“仄起仄收”五律格式。
格律詩的平仄格式其實不需要死記硬背,一旦得出了首句的平仄關系,就可以利用格律詩平仄“相對”、“相黏”的原則推導出整首詩的格式。
首句為“仄仄平平仄”,相對的第二句就是“平平仄仄平”。第二句:“來從楚國游”,“國”字為入聲字,在平水韻中為仄聲,所以,這是合律的。再根據(jù)二三句相黏的原則,得出第三句平仄為“平平平仄仄”,“山隨平野盡”。第四句對句與這聯(lián)的出句相對,所以第四句為“仄仄仄平平”,“江入大荒流”。合律。
后面四句重復前面四句的推導,格式和前四句一樣。這就是五律“仄起仄收”的基本格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可以對應看李白的這首五律,除了在第七句“人憐故鄉(xiāng)水”使用了三四字平仄互換的“鯉魚翻波”的“平平平仄仄”的變格“平平仄平仄”之外,其他的字詞都是嚴合格律的。
所以這是一首標準的五言律詩。
而七律由于字數(shù)的變化,在平仄關系上有一些變化,同樣來看“仄起仄收”格式,看看七律和五律有什么不同。
同上,平仄格式的判定還是看首句第二字和結尾的字。那么仄起仄收,就是在這兩個位置上是仄聲。例如杜甫的《閣夜》:
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
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
野哭千家聞戰(zhàn)伐,夷歌數(shù)處起漁樵。
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音書漫寂寥。
首句“歲暮陰陽催短景”,平仄為“仄仄平平平仄仄”,即“仄起仄收”的七律格式。
但是我們仔細看一下,其實這就是五律的平起仄收格式前面添加了兩個仄聲。在五律中,“平平平仄仄”是平起仄收,加兩個字卻變成了七律的仄起仄收。那么五律的仄起仄收“仄仄平平仄”加兩個字,“平平仄仄平平仄”,變成了平起仄收格式。也就是說,添加了兩個字,五律和七律的平起仄收和仄起仄收兩種格式互換了。
但是他們同樣遵守“對”、“黏”的規(guī)則。“歲暮陰陽催短景”,“仄仄平平平仄仄”,那么對句的平仄就是“平平仄仄仄平平”,我們看第二句:“天涯霜雪霽寒宵”,果然是“平平中仄仄平平”。同樣我們也可以推出整首七律的平仄關系,方法和前面五律是一樣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可以對應看杜甫的這首七律,也是符合整個七律平仄格式的。
所以律詩的基本平仄關系看首句就可以敲定,但是五律和七律會稍有差別,源于字數(shù)的變化。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nèi)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