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哪個朝代的詩人(詩人袁枚是哪個朝代的)
大家好,關于袁枚哪個朝代的詩人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詩人袁枚是哪個朝代的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袁枚是什么朝代的詩人
袁枚是清朝的詩人,與趙翼、蔣士銓合稱為“乾隆三大家”。乾隆四年(1739年)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袁枚是著名的詩人,還有美食家,以及散文家,在晚年的時候,自己給自己一個封號為倉山居士還有隨園老人,是浙江的杭州人,不過他的祖籍卻是在浙江的慈溪。
袁枚是清朝的詩人,他跨越了2代的皇帝,分別是乾隆與嘉慶。所以他的詩詞有著當時大環境下的特色。在乾隆14年的時候,由于袁枚的父親因為年老去世了,袁枚下定決心辭去自己的官職回去陪伴自己的母親。在辭官以后,袁枚就去了南京,他用自己的俸祿購買了一座房子,他給這個房子取名為了隨園。
袁枚是哪個朝代的
清代。
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隨園老人。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溪。清朝乾嘉時期代表詩人、散文家、文學評論家和美食家。
康熙五十五年三月二日?[2]??(1716年3月25日)生,少有才名,擅長寫詩文。
乾隆四年(1739),24歲的袁枚參加朝廷科考,二甲第五名中進士,朝考得大司寇(刑部尚書)尹繼善相助,選中翰林院庶吉士。
乾隆七年(1742),外調做官,曾任沭陽(1743年-1745年)、江寧、上元等地知縣,推行法制,不避權貴,頗有政績,很得當時總督尹繼善的賞識。
嘉慶二年十一月十七日(1798年1月3日),袁枚去世,享年82歲,去世后葬在南京百步坡。
擴展資料:
袁枚倡導“性靈說”,與趙翼、蔣士銓合稱為“乾嘉三大家”(或江右三大家),又與趙翼、張問陶并稱“性靈派三大家”,為“清代駢文八大家”之一。文筆與大學士直隸紀昀齊名,時稱“南袁北紀”。
主要傳世的著作有《小倉山房文集》、《隨園詩話》及《補遺》,《隨園食單》、《子不語》、《續子不語》等。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摯,流傳久遠,古文論者將其與唐代韓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袁枚
袁枚是哪個朝代的詩人
袁枚是清代的詩人。他是清代乾隆年間的進士,才華出眾,與紀曉嵐有“南袁北紀”之稱。袁枚倡導“性靈說”,主張寫詩要寫出自己的個性,將“性靈”和“學識”結合起來,這樣才能將先天條件和后天努力相結合,創作出佳品。
袁枚的主要作品
文集:《小倉山房集》、《隨園詩話》16卷及《補遺》10卷、《新齊諧》24卷及《續新齊諧》10卷、《隨園食單》,散文,尺牘等30余種。
筆記小說:《子不語》。
散文:《祭妹文》、《峽江寺飛泉亭記》。
駢文:《與蔣苕生書》、《重修于忠肅廟碑》。
手札:《致尤蔭手札》。
袁枚作品的派別及特點
袁枚又是乾、嘉時期主要詩論家之一。繼明代公安派、竟陵派而持性靈說。袁枚的性靈說更有反道學、反傳統的特點,指出詩并非說教的手段,而要抒寫性靈。他把“性靈”和“學識”結合起來,以性情、天分和學習為創作基本,以真、新、活為創作的追求。他并不一概地反對詩歌形式的聲律藻飾、駢麗用典等講究,只要求從屬于表現性靈。袁枚的性靈說較公安派前進了一步,全面而完整,被認為是明、清性靈說的主要代表者。
袁枚的人生經歷
袁枚(1716-1797),十二歲入縣學,二十四歲成為乾隆時期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后外調做官,曾任溧水、江浦、沭陽、江寧、上元等地知縣,政聲好,深得百姓愛戴,很得當是總督尹繼善的賞識。三十三歲父亡辭官養母。在江寧(南京)購置隋氏廢園改名“隨園”,筑室定居,過了近50年的閑適生活,從事詩文著述,編詩話發現人才,獎掖后進。活至82歲高壽仙鶴。
關于袁枚哪個朝代的詩人和詩人袁枚是哪個朝代的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