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倫送李白哪些東西 汪倫送李白還是李白送汪倫
大家好,關于汪倫送李白哪些東西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汪倫送李白還是李白送汪倫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汪倫在什么地方送李白
據清代袁枚《隨園詩話補遺》記載:唐天寶年間,涇縣豪士汪倫聽說大詩人李白下旅居南陵叔父李冰陽家,欣喜萬分,寫信給李白:“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崩畎仔廊欢5搅藳芸h,李白問汪倫桃園酒家在什么地方,汪倫回答說:“桃花是潭水的名字,并無桃花。萬家是店主人姓萬,并沒有萬家酒店。”引得李白大笑。[5]
李白要走的那天,汪倫送給李白名馬八匹、綢緞十捆,派仆人給他送到船上。在家中設宴送別之后,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離岸,忽然聽到一陣歌聲。李白回頭一看,只見汪倫和許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為自己送行。主人的深情厚誼,罩唯古樸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動。他立即鋪紙研墨,寫了那首著名的送別詩給閉悶滲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轎脊倫送我情。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是什么意思?
這我會!以前上學的時候常考,這句話的意思是:即使桃花潭水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倫送我之情。
這句話出自于哪里呢?困滑——唐代·李白《贈汪倫》
完整的原文是這樣的: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我給大家把翻譯也放出來了,便于大家理解:
李白乘舟將要遠行離去,忽聽岸上傳來踏歌之聲。
即使桃花潭水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倫送我之情。
這里有一些我覺得比較重要的詞匯,單獨解釋給大家看:
汪倫:李白的朋友。
將欲行:敦煌寫本《唐人選唐詩》作“欲遠行”。
踏歌:唐代民間流行的一種手拉手、兩足踏地為節拍的歌舞形式,可以邊走邊唱。
桃花潭:在今安徽涇縣西南一百里?!兑唤y志》謂其深不可測。深千尺:詩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倫與他的友情,運用了夸張的手法。
不及:不如。
如果只看文章的話可能比較難以理解其中的意思,那么我們就得結合文章當時的創作背景來解讀:
此詩約為唐玄宗天寶十四載(755年)李白自秋浦往游涇縣(今屬安徽)桃花潭時所作。李白游涇縣(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時,與汪倫結下深厚的友誼。開元天寶年間,汪倫為涇縣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別”。按此詩或為汪倫已閑居桃花潭時,李白來訪所作。
既然說到這了,我們就一起來欣賞評析一下這篇文章:
此詩是李白于涇縣(今安徽皖南地區)游歷桃花潭時寫給當地好友汪倫的一首留別詩。詩前兩句描繪李白乘舟欲行時,汪倫踏歌趕來送行的情景,樸素自然地表達出汪倫對李白那種樸實、真誠的情感;后兩句先用“深千尺”贊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緊接“不及”兩個字筆鋒一轉,用襯托的手法,把無形的情誼化為有形的千尺潭水晌尺早,生動形象地表達了汪倫對李白那份真摯深厚的友情。全詩語言清新自然,想象豐富奇特,雖僅四句二十八字,卻是李白詩中流傳最廣的佳作之一。
詩的兩句描寫的是送別的場面?!袄畎壮酥蹖⒂小笔钦f詩人就要乘船離開桃花潭了。那種語言不假思索,順口流出,表現出乘興而來、興盡而返的瀟灑神態。“忽聞岸上踏歌聲”,“忽聞”二字表明,汪倫的到來,確實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聲先聞,從那熱情爽朗的歌聲,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倫趕來送行了。這樣的送別,側面表現出李白和汪倫這兩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禮、快樂自由的人。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詩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遙接起句,進一步說明 放船地點在桃花潭?!吧钋С摺奔让枥L了潭的特點,又為結句預伏一筆。
桃花潭水是那樣的深湛,更觸動了離人的情懷,難忘汪倫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聯系起來。結句迸出“不及汪倫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達了真摯純潔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倫送李白的情誼更有多少深呢?耐人尋味。清沈德潛很欣賞這一句,他說:“若說汪倫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語。妙境只在一轉換間。”(《唐詩別裁》)顯然,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變無形的情誼為生動的形象,空靈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中國詩的傳統主張含蓄蘊藉。宋代詩論家嚴羽提出作詩四忌:“語忌直,意忌淺。脈忌露,味忌短?!鼻迦耸┭a華也說詩“忌直貴曲”。然而,李白《贈汪倫》的表現特點是:坦率,直露,缺少含蓄。其“語直”,其“脈露”,而“意”不淺,味更濃。古人寫詩,一般忌諱在詩中直呼姓名,以為無味。而《贈汪倫》從詩人直呼自己的姓名開始,又以稱呼對方的名字作結,反而顯得真率,親切而灑脫,很有情味。
最后,關于作者李白,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這里呢我就簡單再介紹一下吧: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據《宴雀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圣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為醉時寫就,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明堂賦》《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汪倫送了李白多少東西
汪倫送了李白:良駒八匹,官錦十端。
解釋: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在中國,不知道李白這首《贈汪倫帶正敬》的人,恐怕真的不多,首先題目很明了,就仨字,不難記。
其次,題目已經點名,在詩詞當中重復打call的,整個全唐詩中,絕對稀缺。
也虧得詩仙這種頂級大佬,才能將這么明顯的廣告文,作得如此不著痕跡,那么當初汪倫打這波廣告,出的廣告費到底有多少呢?
按照野史來看,當年汪倫以十里桃花,萬間酒店誆李白來這里度假,包吃包住,好酒可勁兒喝,管夠;還親自招待陪玩,游山玩水。
臨別時,還送了李白兩件禮物:良駒八匹,官錦十蠢慎端。
包吃包住、陪旅游,這待遇對于詩仙李白這一級別來說,這也只是最基本的起步價,但汪倫后面給出的禮物,確實讓李白,動容了。
唐朝時期的馬匹,按照李白那個時代的市價來算,大概在35-40匹絹之間,因為當年回鶻曾經來大唐交易馬匹,曾要出過天花板價格——40匹絹。
“回鶻恃功,自乾元后,屢遣使以馬和市繒帛,仍歲來市。以馬一匹,易絹四十匹,動至數萬馬。”
那么一匹絹在當時是個什么概念呢?一匹絹大概是800文,而當時一斗米的價格在50文,按照成年男人一年口糧七石二斗來算的話,四十匹絹可以頂一個成年男人近9年的口糧。
官錦的價錢:
唐代以物易物比較盛行,錦、綾、羅、紗、絹等絲織物在當時都屬于硬通貨,而唐代絲織清賀業分為官營和民營。
相比作坊類的民營莆田系,官錦不僅質量高,而且品牌形象好,價格自然要高不少。
但錦本身的價格就非常高。“錦,金也,作之用功重,其價如金,故其制字從帛與金也。”
古人也有寸錦寸金的說法,在當時人們更多交換的其實是繒、絹這類相對廉價的絲織品。
織一匹絹,大概需要兩人四五天的時間,才能織就而成。而織一匹錦,不僅需要專有的面料,同時耗費幾倍的人工和時間,簡直是絲織品中的限量版愛馬仕。
那一年,汪倫好吃、好喝、好玩招待著李白,隨后還送了他七十二年的飯票,以及十幾個限量版“大額硬通貨”。
在這么深的“友情”面前,連李白也不得不感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呀。
汪倫是怎樣送李白的
汪倫知道李白到了宣城,就寫信給李白,邀請他來桃花潭一聚。李白一來自己也沒事,二來本來也順路,他應該對汪倫也略有耳聞,不可能隨便一個人寫封信來邀請他就去了。因此,汪倫是通過寫信邀請李白來桃花潭一聚的。
汪倫送李白的詩是《贈汪倫》。
《贈汪倫》是李白游歷桃花潭時寫給當地好友汪倫的一首送別詩。唐玄宗天寶十四載(755年)李白游涇縣(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時,與汪倫結下深厚的腔雹櫻友誼。當時汪倫為涇縣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伍叢忍別”。按此詩或為汪倫已閑居桃花潭時,李白來訪所作。
原文: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肆拿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譯文:我正乘上小船,剛要解纜出發,忽聽岸上傳來,悠揚踏歌之聲??茨翘一ㄌ端?,縱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倫送我之情。
前兩句描繪李白乘舟欲行時,汪倫踏歌趕來送行的情景,樸素自然地表達出汪倫對李白那種樸實、真誠的情感;后兩句先用“深千尺”贊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緊接“不及”兩個字筆鋒一轉,用襯托的手法,把無形的情誼化為有形的千尺潭水,生動形象地表達了汪倫對李白那份真摯深厚的友情。
關于汪倫送李白哪些東西和汪倫送李白還是李白送汪倫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