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麻韻有哪些詩句 六麻韻字有哪些
大家好,關于六麻韻有哪些詩句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六麻韻字有哪些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六麻韻是什么
古人在作詩是講究押韻。為了方便寫作和教學實踐,編制了韻書。
古人把字音分為四聲,平、上、入、去(其中平又分為陰平、陽平)。由于當是沒有現梁枝在這樣用拉丁文字表示的韻母,古人就從每一聲韻母相同的字中挑出一個字來,用作韻母的作用。
十二侵,屬于下平聲,是下平聲的第十橡察敏二種韻部,這個韻部挑出來的代表就是“侵”字。解釋詩的時候,就說壓“下平聲十二侵”。
十二侵有以下字:
侵尋潯林霖臨針箴斟沈深淫心琴禽擒欽衾吟今襟沒者金音陰岑簪琳琛椹諶忱壬任黔歆禁喑森參淋郴妊湛
【格律】七律 初春感懷(限韻六麻)
冬麥返青期細雨,東風蘸綠畫枝丫。跡喊辯
雷聲喚醒春山夢,鳥語催羞少女花。
窗外黃蜂偷望眼,閨中白雪暗尋家。
行人又恐滲鍵韶光逝,步履匆姿缺匆映彩霞。?
《泊秦淮》一詩押的韻是上平四支么?
《泊秦淮》一詩押的韻不是上平四支,《泊秦淮》一詩押的韻是六麻平聲。
《泊秦淮》是唐代文學家杜牧的詩作。
原文: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譯文:
迷離月色和輕煙籠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賣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國之恨,隔著江水仍在高唱著玉樹后庭花。
擴展資料
此詩是詩人夜泊秦淮時觸景感懷之作,前半段寫秦淮夜景,后半段抒發感慨,借陳后主(陳叔寶)因追求荒淫享樂終至亡國肆耐檔的歷史,諷刺那些不從中汲取教訓而醉生夢死的晚唐統治者,表現了作者對國家命運的無比關懷和深切憂慮畝譽的情懷。
全詩寓情于景,意境悲涼,感情深沉含蓄,語言精當錘煉,藝術構思頗具匠心,寫景、抒情、敘事有機結合,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杜牧前期頗為關心政治,對當時百孔千瘡的唐王朝表示憂慮,裂亂他看到統治集團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鎮的擁兵自固,看到邊患的頻繁,深感社會危機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這種憂時傷世的思想,促使他寫了許多具有現實意義的詩篇?!恫辞鼗础芬簿褪窃谶@種思想基礎上產生的。
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兩岸歷來是達官貴人們享樂游宴的場所,“秦淮”也逐漸成為奢靡生活的代稱。詩人夜泊于此,眼見燈紅酒綠,耳聞淫歌艷曲,觸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國勢日衰,當權者昏庸荒淫,便感慨萬千,寫下了這首《泊秦淮》。
七律?江湖思故人 (下平六麻韻)
? ? ? ? 早年放蕩不足夸,轎梁客盡天涯處處家。
? ?洞拿 ? ? 猶記塞北寒雪夜,難忘江南暖云霞。
? ? ? ? 天遠空余孤飛雁,池深永無并蒂花。
? ? ? ? 當日功成揚名遠,而今只有曼珠沙。
? ? 這首詩的背景是我構思的故事,故事中男主角年少是放蕩不羈,天涯各處都走遍了,四海為家。直到有一天,在塞北苦寒之地,一個寒冷的雪夜里,他和一個女俠狹路相逢,兩人打了一整夜都未分出勝負,后來二人漸生情愫,共同闖蕩江湖,多年來相互扶持,敵人來時共同應對,閑時一起欣賞江南天邊的彩霞。可是天有不測,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帶走了她,他傷心不已,就如同天上的孤雁,天涯遙遠,孤自一人如何飛過;又像池塘的荷花一樣,池塘水閉顫運深,可永遠也不會再有并蒂花了(代指俠侶)。當日我們一起闖蕩,功成名就,揚名遠播,可是又有什么用呢?現在什么都沒有了,只有你墳前的一簇簇鮮紅的曼珠沙華(彼岸花)開得那么妖艷。
? 水平一般,獻丑了。希望大佬指點。
《七律平水六麻韻》3.8婦女節快樂(文/覃前華華山論劍)
《七律? 平水唯做六麻韻》指閉衡3.8婦女節快樂(文/覃前華? 華山論劍)
天生麗質有才華,
里外全能一朵花。
敬業奪標真本事,
相夫教子好行家。
粗茶淡飯凡無怨,
素態雀臉清妝美不遮。
書畫琴棋多面手,
更懷慈憫必須夸。
關于登山遠眺的詩句
1.描寫登高遠眺的詩句
張說 【九日進茱萸山詩五首】 黃花宜泛酒,青岳好登高。稽首明廷內,心為天下勞。
孟浩然 【尋菊花潭主人不遇】 行至菊花潭,村西日已斜。主人登高去,雞犬空在家。
李白 【九月十日即事】 昨日登高罷,今朝更舉觴。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岑參 【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時未收長安)】 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
崔涂 【送友人】 登高迎送遠,春恨并依依。不得滄洲信,空看白鶴歸。
申歡 【兜玄國懷歸詩】 風軟景和煦,異香馥林塘。登高一長望,信美非吾鄉。
李賀 【句】 倚劍登高臺,悠悠送春目。(以上并見《海錄碎事》。)
張諤 【九日宴】 秋葉風吹黃颯颯,晴云日照白鱗鱗。歸來得問茱萸女,今日登高醉幾人。
崔國輔 【九日】 江邊楓落頌虛菊花黃,少長登高一望鄉。九日陶家雖載酒,三年楚客已沾裳。
王維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時年十七)】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縉 【九日作】 莫將邊地比京都,八月嚴霜草已枯。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無。
李嘉佑 【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陽日贈酒】 欲強登高無力去,籬邊黃菊為誰開。共知不是潯陽郡,那得王弘送酒來。
皇甫冉 【登山歌】 青山前,青山后,登高望兩處,兩處今何有。煙景滿川原,離人堪白首。
王之渙 【九日送別】 薊庭蕭瑟故人稀,何處登高且送歸。今日暫同芳菊酒,明朝應作斷蓬飛。
秦系 【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陽日贈酒】 欲強登高無力也,籬邊黃菊為誰開。共知不是潯陽郡,那得王弘送酒來。
戴叔倫 【湘川野望】 懷王獨與佞人謀,聞道忠臣入亂流。今日登高望不見,楚云湘水各悠悠。
朱放 【九日與楊凝、崔淑期登江上山會有故不得往因贈之】 欲從攜手登高去,一到門前意已無。那得更將頭上發,學他年少插茱萸。
武元衡 【登闔閭古城】 登高望遠自傷情,柳發花開映古城。全盛已隨流水去,黃鸝空囀舊春聲。
武元衡 【塞上春懷】 東風河外五城喧,南客征袍滿淚痕。愁至獨登高處望,藹然云樹重傷魂。
鄭絪 【九日登高懷邵二】 簪茱泛菊俯平阡,飲過三杯卻惘然。十歲此辰同醉友,登高各處已三年。
羊士諤 【寄裴校書】 登高何處見瓊枝,白露黃花自繞籬。惟有樓中好山色,稻畦殘水入秋池。
歐陽詹 【九日廣陵登高懷邵二先輩】 簪萸泛菊俯平阡,飲過三杯卻惘然。十歲此辰同醉友,登高各處已三年。
白居易 【九日寄行簡】 摘得菊花攜得酒,繞村騎馬思悠悠。下邽田地平如掌,何處登高望梓州。
白居易 【三月三日登庾樓寄庾三十二】 三日歡游辭曲水,二年愁臥在長沙。每登高處長相憶,何況茲樓屬庾家。
司空圖 【重陽阻雨】 重陽阻雨獨銜杯,移得山家菊未開。猶勝登高閑望斷,孤煙殘照馬嘶回。
司空圖 【九月八日】 已是人間寂寞花,解憐寂寞傍貧家。老來不得登高看,更甚殘春惜歲華。
司空圖 【白菊三首】 登高可羨少年場,白菊堆邊鬢似霜。益算更希沾上藥,今朝第七十重陽。
孫逖 【奉和登會昌山應制】 巖磴列云旗,吾君訪道時。乾行萬物睹,日馭六龍遲。望遠回天顧,登高動睿詞。愿因山作壽,長保會昌期。
高適 【宋中十首】 登高臨舊國,懷古對窮秋。落日鴻雁度,寒城砧杵愁。昔賢不復有,行矣莫淹留。
張琰 【春詞二首】 垂柳鳴黃鸝,關關若求友。春情不可耐,愁殺閨中婦。日暮登高樓,誰憐小垂手。
2.描述秋季“登高遠眺”的詩句有哪些
詩句如下:
1:張說 【九日進茱萸山詩五首】 黃花宜泛酒,青岳好登高。稽首明廷內,心為天下勞。
2:孟浩然 【尋菊花潭主人不遇】 行至菊花潭,村西日已斜。野叢燃主人登高去,雞犬空在家。
3:李白 【九月十日即事】 昨日登高罷,今朝更舉觴。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4:岑參 【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時未收長安)】 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
5:崔涂 【送友鄭腔人】 登高迎送遠,春恨并依依。不得滄洲信,空看白鶴歸。
6:申歡 【兜玄國懷歸詩】 風軟景和煦,異香馥林塘。登高一長望,信美非吾鄉。
7:李賀 【句】 倚劍登高臺,悠悠送春目。
8:張諤 【九日宴】 秋葉風吹黃颯颯,晴云日照白鱗鱗。歸來得問茱萸女,今日登高醉幾人。
9:崔國輔 【九日】 江邊楓落菊花黃,少長登高一望鄉。九日陶家雖載酒,三年楚客已沾裳。
10:王維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時年十七)】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11:王縉 【九日作】 莫將邊地比京都,八月嚴霜草已枯。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無。
12:李嘉佑 【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陽日贈酒】 欲強登高無力去,籬邊黃菊為誰開。共知不是潯陽郡,那得王弘送酒來。
13:皇甫冉 【登山歌】 青山前,青山后,登高望兩處,兩處今何有。煙景滿川原,離人堪白首。
登飛來峰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注釋
(1)選自《臨川先生文集》(中華書局1959年版)。飛來峰:即浙江紹興城外的寶林山。唐宋時其上有應天塔,俗稱塔山。古代傳說此山自瑯琊郡東武縣(今山東諸城)飛來,故名。
(2)千尋:極言塔高。古以八尺為一尋,形容高聳。
(3)不畏:反用李白《登金陵鳳凰臺》“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句意。
(4)浮云:暗喻奸佞的小人。漢陸賈《新語》:“邪臣蔽賢,猶浮云之障白日也?!碧评畎住兜墙鹆犋P凰臺》:“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p>
(5)緣:因為。
(6)眼:視線。
(7)塔:鐵塔。
(8)最高層:最高處。又喻自己是皇帝身旁的最高決策層。
〔9〕雞鳴見日升:雞鳴時可以望見太陽升起。
譯文
飛來峰頂有座高聳入云的塔,
聽說雞鳴時分可以看見旭日升起。
不怕層層浮云遮住我那遠眺的視野,
只因為我站在飛來峰頂,登高望遠心胸寬廣。
賞析
這首?的第一句,詩人用“千尋”這一夸張的詞語,借寫峰上古塔之高,寫出自己的立足點之高。詩的第二句,巧妙地虛寫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東升的輝煌景象,表現了詩人朝氣蓬勃、胸懷改革大志、對前途充滿信心,成為全詩感情色彩的基調。詩的后兩句承接前兩句寫景議論抒情,使詩歌既有生動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
3.登山遠望好心情詩句
1、有關“登山”
唐代詩人李頎有
“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
山行--- 唐朝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云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于二月花。
古風----李白
西上蓮花山,迢迢見明星。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晉??陶淵明: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宋??郭熙: 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欲滴,秋山明凈而如妝,冬山慘淡而如睡
唐??司空圖: 逢人漸覺鄉音異,卻恨鶯聲似故山
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唐??王維: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唐??韓愈: 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
唐??李白: 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山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攬結,吾將此地巢云松。
唐??張錫: 山之妙在峰回路轉,水之妙在風起波生。
唐??李白: 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漲東海。
元??張養浩: 云來山更佳,云去山如畫,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
2、有關”觀?!暗脑娋?
登鸛雀樓——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望月懷古——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陸游
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次北固山下——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失,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長歌行——漢樂府
4.描述秋季“登高遠眺”的詩句有哪些
詩句如下: 1:張說 【九日進茱萸山詩五首】 黃花宜泛酒,青岳好登高。
稽首明廷內,心為天下勞。 2:孟浩然 【尋菊花潭主人不遇】 行至菊花潭,村西日已斜。
主人登高去,雞犬空在家。 3:李白 【九月十日即事】 昨日登高罷,今朝更舉觴。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4:岑參 【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時未收長安)】 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
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 5:崔涂 【送友人】 登高迎送遠,春恨并依依。
不得滄洲信,空看白鶴歸。 6:申歡 【兜玄國懷歸詩】 風軟景和煦,異香馥林塘。
登高一長望,信美非吾鄉。 7:李賀 【句】 倚劍登高臺,悠悠送春目。
8:張諤 【九日宴】 秋葉風吹黃颯颯,晴云日照白鱗鱗。歸來得問茱萸女,今日登高醉幾人。
9:崔國輔 【九日】 江邊楓落菊花黃,少長登高一望鄉。九日陶家雖載酒,三年楚客已沾裳。
10:王維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時年十七)】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11:王縉 【九日作】 莫將邊地比京都,八月嚴霜草已枯。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無。
12:李嘉佑 【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陽日贈酒】 欲強登高無力去,籬邊黃菊為誰開。共知不是潯陽郡,那得王弘送酒來。
13:皇甫冉 【登山歌】 青山前,青山后,登高望兩處,兩處今何有。煙景滿川原,離人堪白首。
登飛來峰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注釋 (1)選自《臨川先生文集》(中華書局1959年版)。飛來峰:即浙江紹興城外的寶林山。
唐宋時其上有應天塔,俗稱塔山。古代傳說此山自瑯琊郡東武縣(今山東諸城)飛來,故名。
(2)千尋:極言塔高。古以八尺為一尋,形容高聳。
(3)不畏:反用李白《登金陵鳳凰臺》“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句意。 (4)浮云:暗喻奸佞的小人。
漢陸賈《新語》:“邪臣蔽賢,猶浮云之障白日也?!碧评畎住兜墙鹆犋P凰臺》:“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5)緣:因為。 (6)眼:視線。
(7)塔:鐵塔。 (8)最高層:最高處。
又喻自己是皇帝身旁的最高決策層。 〔9〕雞鳴見日升:雞鳴時可以望見太陽升起。
譯文 飛來峰頂有座高聳入云的塔, 聽說雞鳴時分可以看見旭日升起。 不怕層層浮云遮住我那遠眺的視野, 只因為我站在飛來峰頂,登高望遠心胸寬廣。
賞析 這首?的第一句,詩人用“千尋”這一夸張的詞語,借寫峰上古塔之高,寫出自己的立足點之高。詩的第二句,巧妙地虛寫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東升的輝煌景象,表現了詩人朝氣蓬勃、胸懷改革大志、對前途充滿信心,成為全詩感情色彩的基調。
詩的后兩句承接前兩句寫景議論抒情,使詩歌既有生動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
5.李白登高遠望的詩句
昨日登高罷,今朝更舉觴。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畎住毒旁率占词隆窂堈f 【九日進茱萸山詩五首】 黃花宜泛酒,青岳好登高。
稽首明廷內,心為天下勞。 孟浩然 【尋菊花潭主人不遇】 行至菊花潭,村西日已斜。
主人登高去,雞犬空在家。 岑參 【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時未收長安)】 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
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 崔涂 【送友人】 登高迎送遠,春恨并依依。
不得滄洲信,空看白鶴歸。 申歡 【兜玄國懷歸詩】 風軟景和煦,異香馥林塘。
登高一長望,信美非吾鄉。 李賀 【句】 倚劍登高臺,悠悠送春目。
(以上并見《海錄碎事》。) 張諤 【九日宴】 秋葉風吹黃颯颯,晴云日照白鱗鱗。
歸來得問茱萸女,今日登高醉幾人。 崔國輔 【九日】 江邊楓落菊花黃,少長登高一望鄉。
九日陶家雖載酒,三年楚客已沾裳。 王維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時年十七)】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縉 【九日作】 莫將邊地比京都,八月嚴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無。 李嘉佑 【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陽日贈酒】 欲強登高無力去,籬邊黃菊為誰開。
共知不是潯陽郡,那得王弘送酒來。 皇甫冉 【登山歌】 青山前,青山后,登高望兩處,兩處今何有。
煙景滿川原,離人堪白首。 王之渙 【九日送別】 薊庭蕭瑟故人稀,何處登高且送歸。
今日暫同芳菊酒,明朝應作斷蓬飛。 秦系 【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陽日贈酒】 欲強登高無力也,籬邊黃菊為誰開。
共知不是潯陽郡,那得王弘送酒來。 戴叔倫 【湘川野望】 懷王獨與佞人謀,聞道忠臣入亂流。
今日登高望不見,楚云湘水各悠悠。 朱放 【九日與楊凝、崔淑期登江上山會有故不得往因贈之】 欲從攜手登高去,一到門前意已無。
那得更將頭上發,學他年少插茱萸。 武元衡 【登闔閭古城】 登高望遠自傷情,柳發花開映古城。
全盛已隨流水去,黃鸝空囀舊春聲。 武元衡 【塞上春懷】 東風河外五城喧,南客征袍滿淚痕。
愁至獨登高處望,藹然云樹重傷魂。 鄭絪 【九日登高懷邵二】 簪茱泛菊俯平阡,飲過三杯卻惘然。
十歲此辰同醉友,登高各處已三年。 羊士諤 【寄裴校書】 登高何處見瓊枝,白露黃花自繞籬。
惟有樓中好山色,稻畦殘水入秋池。 歐陽詹 【九日廣陵登高懷邵二先輩】 簪萸泛菊俯平阡,飲過三杯卻惘然。
十歲此辰同醉友,登高各處已三年。 白居易 【九日寄行簡】 摘得菊花攜得酒,繞村騎馬思悠悠。
下邽田地平如掌,何處登高望梓州。 白居易 【三月三日登庾樓寄庾三十二】 三日歡游辭曲水,二年愁臥在長沙。
每登高處長相憶,何況茲樓屬庾家。 司空圖 【重陽阻雨】 重陽阻雨獨銜杯,移得山家菊未開。
猶勝登高閑望斷,孤煙殘照馬嘶回。
6.登山遠眺憂傷的七言絕句
(一)(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曾栽楊柳江南岸, 一別江南兩度春。
遙憶青青江岸上, 不知攀折是何人。白居易《憶江柳》(十一真韻)(二)(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荷盡已無擎雨蓋, 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 最是橙黃橘綠時。蘇軾《贈劉景文》 (四支韻)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十一真韻)(三)(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1] 李商隱《夜雨寄北》 (四支韻)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云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六麻韻)(四)(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李白《早發白帝城》 (十五刪韻)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王昌齡《出塞》(十五刪韻) (說明:括號里的字表示可平可仄;◎為韻腳,此處必須用平聲)。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