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杜甫的古詩有哪些 作者是杜甫的詩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作者杜甫的古詩有哪些,以及作者是杜甫的詩有哪些?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杜甫的詩有哪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
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春夜喜雨》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絕句》
老夫清晨梳白頭,玄都道士來相訪。——《題李尊師松樹障子歌》
春山無伴獨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題張氏隱居二首》
北池云水闊,華館辟秋風。——《陪鄭公秋晚北池臨眺》
山豁何時斷,江平不肯流。——《陪王使君晦日泛江就黃家亭子二首》
極樂三軍士,誰知百戰(zhàn)場。——《陪柏中丞觀宴將士二首》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祖籍襄陽,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與李閉攔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
杜甫詩“有集六十卷” ,早佚。北宋寶元二年(1039)王洙輯有1405篇,編為18卷,題為《杜工部集》。在杜甫中年因其詩風沉郁頓挫,憂國憂民,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他的詩詞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橋昌格多樣,以“沉郁頓挫”四字準確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風格,而以沉郁為主。律詩在杜詩中占有極重要的地位。杜甫律詩的成就,首先在于擴大了律詩的表現(xiàn)范圍。杜甫律詩的最高成就,可以說就是在把這種體式寫得渾融流轉,無跡可尋,寫來若不經(jīng)意,使人忘其為律詩。如《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轎消胡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上四句用流水對,把春雨神韻一氣寫下,無聲無息不期然而來,末聯(lián)寫一種驟然回首的驚喜,格律嚴謹而渾然一氣。
杜甫古詩大全
杜甫古詩大全
1、《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2、《江畔獨步尋花》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3、《江南逢李龜年》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
4、《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5、《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6、《贈花卿》
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敏埋入云。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7、《武侯廟》
遺廟丹青落,空山草木長。
猶聞辭后主,不復臥南陽。
8、《八陣圖》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9、《規(guī)雁》
東來千里客,亂定幾年歸。
腸斷江城雁,高高正北飛。
10、《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袞袞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11、《望岳》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12、《登岳陽樓》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嫌李。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13、《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
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余杯。
14、《月夜憶舍弟》
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避,況乃未休兵。
15、《旅夜書懷》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16、《寒食》
寒食江村路,風花高下飛。
汀煙輕冉冉,竹日靜暉暉。
田父要皆去,鄰家鬧不違。
地偏相識盡,雞犬亦忘歸。
17、《春日憶李白》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
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
18、《潼關吏》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關道。
大城鐵不如,小城萬丈馀。
借問潼關吏,修關還備胡。
要我下馬行,為我指山隅。
連云列戰(zhàn)格,飛鳥不能逾。
胡來但自守,豈復憂西都。
丈人視要處,窄狹容單車。
艱難奮長戟,萬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戰(zhàn),百萬化為魚。
請囑防關將,慎勿學哥舒。
19、《送靈州李判官》
犬戎腥四海,回首一茫茫。
血戰(zhàn)乾坤赤,氛迷日月黃。
將軍專策略,幕府盛材良。
近賀中興主,神兵動朔方。
20、《登白馬潭》
水生春纜沒,日出野船開。
宿鳥行猶去,叢花笑不來。
人人傷白首,處處接金杯。
莫道新知要,南征且未回。
春夜喜雨杜甫_春夜喜雨古詩
春夜喜雨
作者:杜甫
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注釋:
1、好雨:指春雨,及時的雨。
2、乃:就。
3、發(fā)生:催發(fā)植物生長,萌發(fā)生長。
4、潛:暗暗地,靜悄悄地。
5、潤物:使植物受芹拿遲到雨水的滋養(yǎng)。
6、野徑:田野間的小路。
7、俱:全,都。
8、江船:江面上的漁船。
9、獨:獨自,只有。
10、曉:清晨。
11、紅濕處:指帶有雨水的紅花的地方。
12、花重(zhong)(第四聲):花因沾著雨水,顯得飽滿沉重的樣子。
13、錦官城: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稱錦城。三國蜀漢管理織錦之官駐此,故名。后人又用作成都的別稱。也代成都。
譯文:
這一場雨就好似選好時候,正當春天萬物生長之時就隨即降臨。細雨隨著春風在夜里悄悄來到,它默默地滋潤萬物,沒有一點聲音。雨夜中,田野間的小路黑茫茫,只有江中漁船上燈火獨自明亮著。要是早晨起來看看,錦官城里該是一片萬紫千紅吧!(看看帶有雨水的紅花之地,就會看到在錦官城里的花因沾上雨水而顯得飽滿沉重的樣子。)
賞析:
《春夜喜雨》是杜甫在公元761年(唐肅宗上元二年)春天,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時寫的。此時杜甫因陜西旱災來到四川定居成都已兩年。他親自耕作,種菜養(yǎng)花,與農民交往,因而對春雨之情很深,寫下了這首描寫春夜降雨、潤澤萬物的美景,抒發(fā)了詩人的喜悅之情。文章中雖沒有一個喜字,但四處洋溢著作者的喜。春夜喜雨》抒發(fā)詩人對春夜細雨的無私奉獻品質的喜愛贊美之情。
全詩這樣寫道: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一二句好字含情,贊盛春雨。知時節(jié)賦予春雨以人的生命和情感,在作者看來,春雨體貼人意,知曉時節(jié),在人們急需的時候飄然而至,催發(fā)生機。多好的春雨!首聯(lián)既言春雨的發(fā)生,又含蓄地傳達出作者熱切盼望春雨降臨的焦急心緒。頷聯(lián)顯然是詩人的聽覺感受。春雨來了,在蒼茫的夜晚,隨風而至,悄無聲息,滋潤萬物,無意討好,唯求奉獻。聽雨情景作者體察得很細致,就連春雨灑灑,靜默無聲也被詩人聽出來了。可見,驚喜于春雨的潛移默化,詩人徹夜難眠。頸聯(lián)緊承頷聯(lián),詩人唯愿春雨下個通宵,又恐突然中止,亦喜亦憂,推門而出,佇立遠眺,只見平日涇渭分明的田野小徑也融入夜色,漆黑一片,可見夜有多黑,雨有多密。而江船漁火紅艷奪目,又反襯出春夜的廣漠幽黑,也從側面烘托出春雨之繁密。尾聯(lián)系想象之辭,詩人目睹春雨綿綿,欣慰地想到第二天天亮的時候,錦官城將是一片萬紫千紅的春色。花之紅艷欲滴、生機盎然正是無聲細雨潛移默化,滋潤洗禮的結果。因此,寫花實乃烘托春雨的無私奉獻品格。通過以上對詩句的分析,不難看出,杜甫是按這樣一條情感思路來構思行文的:即盼雨聽雨看雨想雨。俗話說,春雨貴如油,對于這珍貴如油的春雨,眾人皆盼,詩人亦然。而當春雨飄然降臨的時候,詩歌意在盛贊春雨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崇高品質,這份對春雨的喜愛之情描繪得如此細膩逼真,曲折有致,讓人能感受到當時的情景,這不能不令人驚嘆杜甫洞幽顯微,體物察情的藝術功力。此外,詩歌細節(jié)的捕捉和描繪也能體現(xiàn)詩人體物察情的優(yōu)長。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潛字擬人化,摹春雨來間悄無聲息、無影無蹤的情態(tài),頗具情趣,誘發(fā)人們對春雨的喜愛之情。潤字傳達神,準確而生動地寫出了春雨滋潤萬物,靜默無聲的特點,既繪形,又言情,形情皆備,精深獨妙。花重錦官城,著一重字,準確地寫出了經(jīng)受春雨一夜洗禮滋潤之后錦官城花朵紅艷欲滴,飽含生機的情態(tài),寄寓了作者對春雨的盛贊之情。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則又抓住典型細節(jié),工筆細描,精妙傳神地渲染出春雨迷蒙、色彩迷離的氛圍。總之,杜甫的《春夜喜雨》無論在錘字煉句方面,還是在意象的捕捉、細節(jié)的描寫方面,都體現(xiàn)了他體物察情,精細入微的過人之處。結合杜甫詩風沉郁頓挫來對比賞讀,讀者必將獲得對杜詩另一種生命情趣的深刻理解。這是描繪春夜雨景,表現(xiàn)喜悅心情的名。
詩歌一開頭(首聯(lián))就用一個好字贊美雨。在生活里,好常常被用來贊美那些做好事的人。這里用好贊美雨,已經(jīng)會喚起關于做好事的人的聯(lián)想。接下去,就把雨擬人化,說它知時節(jié),懂得滿足客觀需要。的確,春天是萬物萌芽生長的季節(jié),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來了。它是多么好。
第二聯(lián)(頷聯(lián)),進一步表現(xiàn)雨的好。雨之所以好,就好在適時,好在潤物。稱贊春雨霏霏、悄無聲息的特點,而且表現(xiàn)了它無私的品質。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隨著和風細細地滋潤萬物的。然而也有例外。有時候,它會伴隨著冷風,由雨變成雪。有時候,它會伴隨著狂風,下得很兇暴。這樣的雨盡管下在春天,但不是典型的春雨,只會損物而不會潤物,自然不會使人喜,也不可能得到好評。所以,光有首聯(lián)的知時節(jié),還不足以完全表現(xiàn)雨的好。等到第二聯(lián)寫出了典型的春雨伴隨著和風的細雨,那個好字才落實了。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仍然用的是擬人化手法。這兩句也是名句,比喻無微不至的關愛與和風細雨的教誨。潛入夜和細無聲相配合,不僅表明那雨是伴隨和風而來的細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潤物,無意討好。如果有意討好,它就會在白天來,就會造一點聲勢,讓人們看得見,聽得清。惟其有意潤物,無意討好,它才選擇了一個不妨礙人們工作和勞動的時間悄悄地來,在人們酣睡的夜晚無聲地、細細地下。
雨這樣好,就希望它下多下夠,下個通宵。倘若只下一會兒,就云散天晴,那潤物就很不徹底。詩人抓住這一點,寫了第三聯(lián)(頸聯(lián))。在不太陰沉的夜間,小路比田野容易看得見,江面也比岸上容易辨得清。此時放眼四望,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只有船上的燈火是明的。此外,連江面也看不見,小路也辨不清,天空里全是黑沉沉的云,地上也像云一樣黑。看起來,準會下到天亮。
尾聯(lián)寫的是想象中的情景。如此好雨下上一夜,萬物就都得到潤澤,發(fā)榮滋長起來了。萬物之一的花,最能代表春色的花,也就帶雨開放,紅艷欲滴。等到明天清早去看看吧:整個錦官城(成都市南)雜花生樹,一片紅濕,一朵朵紅艷艷、沉甸甸,匯成花的海洋。
這首詩寫的是雨,詩人敏銳地抓住這場雨的特征,從各個方面進行描摹。前兩句寫了下雨的季節(jié),直接贊美了這場雨的及時。雨仿佛知曉人們的心思,在最需要的時候悄然來臨。后面六句集中寫了夜雨。野外一片漆黑,只有一點漁火若隱若現(xiàn)。詩人于是興奮地猜測:等到天明,錦官城里該是一片萬紫千紅吧。詩中沒有一個喜字,但從潛潤細濕等字,都體現(xiàn)著詩人的喜悅之情。
浦起龍說:寫雨切夜易,切春難。這首《春夜喜雨》詩,不僅切夜、切春,而且寫出了典型春雨的、也就是好雨的高尚品格,表現(xiàn)了詩人的、也是一切好人的高尚人格。
杜甫 登高
《登高》
作者: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注釋:
1、渚:水中的小洲。
2、回:回旋。
3、百年:猶言一生。
4、潦倒:猶言困頓,衰頹。
5、新停:這時杜甫正因病戒酒。
譯文:
天高風急秋氣肅煞,
猿啼十分悲涼;
清清河洲白白沙岸,
鷗鷺低空飛回。
落葉飄然無邊無際,
層層紛紛撒下;
無盡長江洶涌澎湃,
滾滾奔騰而來。
身在萬里作客悲秋,
我常到處漂泊;
有生以來疾病纏身,
今日獨登高臺。
時世艱難生活困苦,
常恨鬢如霜白;
困頓潦倒精神衰頹,
我且戒酒停杯。
賞析:
這一首重陽登高感懷詩,是大歷二年(767)在夔州寫的。全詩通過登高所見秋江景色,傾訴了詩人長年飄泊老病孤愁的復雜感情,慷慨激越,動人心弦。前半首寫登高所聞所見情景,是寫景;后半首寫登高時的感觸,是抒情。首聯(lián)著重刻畫眼前具體景物;頷聯(lián)著重渲染秋天氣氛;頸聯(lián)抒發(fā)感情,由異鄉(xiāng)飄泊寫到多病殘生;末聯(lián)寫白發(fā)日多,因病斷酒,映襯時世艱難。全詩八句都對,句句押韻。金性堯以為是杜詩中最能表現(xiàn)大氣盤旋,悲涼沉郁之作。
杜甫 佳人
《佳人》
作者:杜甫
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女,零落依草木。
關中昔喪亂,兄弟遭殺戮。
官高何足論,不得收骨肉。
世情惡衰歇,萬事隨轉燭。
夫婿輕薄兒,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時,鴛鴦不獨宿。
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
侍婢賣珠回,牽蘿補茅屋。
摘花不插發(fā),采柏動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注釋:
1、合昏:即夜合花。
2、修竹:長竹,與詩中翠袖相映。
譯文:
有一個美艷絕代的佳人,隱居在僻靜的深山野谷。
她說:我是良家的女子,零落漂泊才與草木依附。
想當年長安喪亂的時候,兄弟遭到了殘酷的殺戮。
官高顯赫又有什么用呢?不得收養(yǎng)我這至親骨肉。
世情本來就是厭惡衰落,萬事象隨風抖動的蠟燭。
沒想到夫婿是個輕薄兒,又娶了美顏如玉的新婦。
合歡花朝舒昏合有時節(jié),鴛鴦鳥雌雄交頸不獨宿。
朝朝暮暮只與新人調笑,那管我這個舊人悲哭?!
在山的泉水清澈又透明,出山的泉水就要渾濁濁。
變賣首飾的侍女剛回來,牽拉蘿藤修補著破茅屋。
摘來野花不愛插頭打扮,采來的柏子滿滿一大掬。
天氣寒冷美人衣衫單薄,夕陽下她倚著長長青竹。
賞析:
這首詩是寫一個在戰(zhàn)亂時被遺棄的女子的不幸遭遇。她出身良家,然而生不逢時,在安史戰(zhàn)亂中,原來官居高位的兄弟慘遭殺戮,丈夫見她娘家敗落,就遺棄了她,于是她在社會上流落無依。然而,她沒有被不幸壓倒沒有向命運屈服;她咽下生活的苦水,幽居空谷,與草木為鄰,立志守節(jié),宛若山泉。這種貧賤不移,貞節(jié)自守的精神,實在值得謳歌。??
全詩文筆委婉,纏綿悱惻,繪聲如泣如訴,繪影楚楚動人。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深寓生活哲理。
杜甫寫的古詩是哪些
杜甫,字子美,漢族,本襄陽人,后徙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我整理的杜甫寫的古詩,供參考!
《春宿左省》
花隱掖垣暮,啾啾棲鳥過。
星臨萬戶動,月傍九霄多。
不寢聽金鑰,因風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數(shù)問夜如何。
《無家別》
寂寞天寶后,園廬但蒿藜。
我里百馀家,世亂各東西。
存者無消息,死者為塵泥。
賤子因陣敗,歸來尋舊蹊。
人行見空巷,日瘦氣慘凄。
但對狐與貍,豎毛怒我啼。
四鄰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宿鳥戀本枝,安辭且窮棲。
方春獨荷鋤,日暮還灌畦。
縣吏知我至,召令習鼓鞞。
雖從本州役,內顧無所攜。
近行止一身,遠去終轉迷。
家鄉(xiāng)既蕩盡,遠近理亦齊。
永痛長病母,五年委溝溪。
生我不得力,終身兩酸嘶。
人生無家別,何以為烝黎陸渣。
《悲陳陶》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陳陶澤中水。
野曠天清無戰(zhàn)聲,四萬義軍同日死。
群胡歸來血洗箭,仍唱胡歌飲都市。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軍至。
《哀江頭》
少陵野老吞聲哭,春日潛行曲江曲。
江頭宮殿鎖千門,細柳新蒲為誰綠?
憶昔霓旌下南苑,苑中萬物生顏色。
昭陽殿里第一人,同輦隨君侍君側。
輦前才人帶弓箭,白馬嚼嚙黃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墜雙飛翼。
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污游魂歸不得。
清渭東流劍閣深,去住彼此無消息!
人生有情淚沾臆,江水江花豈終極?
黃昏胡騎塵滿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醉時歌》
諸公袞袞登臺省,廣文先生官獨冷。
甲第紛紛厭粱肉,廣文先生飯不足。
先生有道出羲皇,先生有才過屈宋。
德尊一代常坎軻,名垂萬古知何用!
杜陵野客人更嗤,被褐短窄鬢如絲。
日糴太倉五升米,時赴鄭老同襟期。
得錢即相覓,沽酒不復疑。
忘形到爾汝,痛飲真吾師。
清夜沉沉動春酌,燈前細雨檐花落。
但覺高歌有鬼神,焉知餓死填溝壑。
相如逸才親滌器,子云識字終投閣。
先生早賦《歸去來》,石田茅屋荒蒼苔。
儒術于我何有哉?孔丘盜跖俱塵埃!
不須聞此意慘愴,生前相遇且銜杯。
《麗人行》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態(tài)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
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
頭上何所有?翠為匎葉垂鬢唇;
背后何所見?珠壓腰衱穩(wěn)稱身。
就中云幕椒房親,賜名大國虢與秦。
紫駝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盤行素鱗。
犀箸厭飫久未下,鸞刀縷切空紛綸。
黃門飛鞚不動塵,御廚絡繹送八珍。
簫鼓哀吟感鬼神,賓從雜還實要津。
后來鞍馬何逡巡!當軒下馬入錦茵。
楊花雪落覆白蘋,青鳥飛去銜紅巾。
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
杜甫的詩到底好在哪里?
李白的詩好,人人都知道。不僅因為李白的詩那是真好,還因為賀知章捧他在前。賀老板都發(fā)話了:李太白你是人嗎!你是天上的太白星精啊!
賀大佬站臺在先,別人再捧李跡祥白,吹得天花亂墜,一點問題都沒有。
白居易早年入京,能嶄露頭角,也因顧況一句話。顧況只看“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就說憑這樣的詩,在長安你能橫著走。
盛唐就是有這么個好處,只要你的詩好,你可以誰都不鳥。皇帝你都可以姿悉搏不鳥。
但很少有人為杜甫延譽。當時的人,真不知道杜甫詩好?
那就等于罵盛唐詩人全瞎眼了。那么多人靠詩吃飯,誰詩好,誰詩差,不說人人都明鏡兒似的。但至少有人不糊涂。絕對有人洞若觀火,在杜甫生前就知道他必將偉大,必將超越同時代所有人,和李太白平起平坐。
只是,沒人說出來。有兩個原因。這篇只說第一個:杜甫的詩好在哪兒?
好在它不是唐詩。好在它和那個時代脫軌。
很多人知道杜甫詩好,但好到何種地步,難以判斷。為什么?因為凡是一流的東西,又作為時代的異類存在,就都是這樣。
——杜甫的風格和盛唐流行的詩風不同,時人很難在盛唐的坐標系下給他打分。
假如沒有賀知章為李白延譽,李白的詩好到何種地步,大家也能判斷個差不離。因為李白不是異類,只是天才。而杜甫是天才異類兼而有之。李白的詩,不過是屈原、宋玉、曹植、謝靈運等人的奪胎,甚至駕曹謝而上之。所以,人們能把到李白的脈。但杜甫,不容易。
杜甫的詩,它不是盛唐的氣息,更不是開元天寶的氣息。
在《唐詩六百首》里,大唐的氣息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你沒看錯,不是三百首,是六百首。這是金圣嘆的選評,選的全是七言律,在同樣的尺度下,度量唐朝的詩風。這本書里,沒有選老杜。
兩個原因。第一,老杜太高,不宜跟其余詩人并列。第二,老杜的詩,不能簡單當成唐詩看。
跟杜甫同時代的詩人,你可以稱他們寫的詩是開元天寶年間的詩。但杜甫的詩,只能說是唐朝的詩,不宜說成唐詩。因為他是唐詩中的異類。同在唐朝,他的氣味和別人迥然不同。
唐朝以來,國詩有三個高度:唐詩、宋詩、清詩。
這么說吧,在唐詩陣營里,只有一個是杜甫的人,就是杜甫自己。在宋詩陣營里,有將近半壁江山是杜甫的人,另外半壁受到杜甫的影響也超過開元天寶年間所有別的詩人包括李白在內的總和。在清詩陣營里,十之七八是杜甫的人。
談到唐以降的詩,簡直可以簡單粗暴地劃分:杜詩、非杜詩。
從來都把杜甫的詩叫做杜詩,卻沒有把李白的詩叫做李詩,也沒有王詩、孟詩。就是這個道理。在這個意義上,整個中國史上,能與杜甫比肩的詩人只有屈原、陶淵明,盛唐以下絕無再有。這就是杜甫的意義。
詩分唐宋。唐詩和宋詩,風格截然不同。北宋南宋又稍稍有別。簡單說,它們有不同的淵源。北宋詩風,主要受晚唐五代的影響,李商隱、溫庭筠、羅隱,這幫九世紀的風格直接影響了北宋初年的詩壇。而南宋簡直是杜甫的天下,整個詩壇,都是杜甫的風格,像王維、孟浩然、高適、岑參、白居易那些唐人風致,在南宋詩壇簡直連影子毛都看不到。
其實,他們寫得也很好。隨便舉,岑參,“……突兀壓神州,崢嶸如鬼工。四角礙白日,七層摩蒼穹。下窺指高鳥,俯聽聞驚風。連山若波濤,奔湊似朝東。……”這詩多氣派!
韋應物,“欲持一瓢酒,遠慰風雨夕。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這句子,放在李白杜甫的集子里,也絕對是第一流。
張九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也是千古絕唱。
像這些人,雖然他們的`詩不是篇篇一流,但高處不減李杜。但是,他們的詩,包括李白在內,都沒有做到一點:把情緒百分之百注入詩里。
他們注入了百分之二三十,就差不多達到極限了。為什么?這和選題有關。你看李白、王昌齡、韋應物、張九齡,他們都是有了詩興、有了詩意才寫,像“海上生明月”,“危樓高百尺”,本身這個詩意就夠了。只需把它的六七成描摹到紙上,足矣。
就好比你拍大漠、拍落日、拍極光,哪怕設備沒有那么好,光景象就夠你拍出好作品,打動人。但杜甫不一樣,杜甫啥都拍。別人拔劍,須得是把好劍,至少是把劍,最好是玄鐵重劍,杜甫則草木竹石皆可為劍。
你在杜甫詩里太容易看到這樣的句子:“群雞正亂叫,客至雞斗爭。驅雞上樹木,始聞叩柴荊。”
很多力量不濟的詩人不敢針對這種場面下筆。一點詩意都沒有,你寫個屁啊!哪怕像王維這樣的大手筆,也得以這種方式呈現(xiàn):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寫麥苗,寫桑葉,要用“秀”,用“稀”。但老杜不鳥那一套!你看老杜這四句,一個形容詞都沒有。完全不加修飾就這么來,拿棍攆雞上樹都敢寫!
在杜甫同時代和杜甫之前,幾乎沒人敢這樣。偶爾有,也拿不上臺面:“他人騎大馬,我獨跨驢子。回顧擔柴漢,心下較些子。”
而經(jīng)過杜甫的手,這些東西能真正上臺面了。到北宋甚至有人寫《八月九日晨興如廁有鴉啄蛆》。
就好比楷書雖然早在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馮承素的時候就初具規(guī)模,但直到經(jīng)過顏真卿的手,才算真正定了下來。
詩比書法更難。直到杜甫死了一百年,這種寫法也不是主流。要到宋朝江西詩派手里,它才真正辟開一條大路,匯成一條大河。
同樣的嘗試,韓愈、劉禹錫、白居易、元稹都有,但到不了杜甫的高度。
杜甫真正做到了能把情緒飽滿地注入詩里。而同朝代的詩人,只是做到能把詩意注入詩中。他們也想注入情緒,而一旦注入情緒,就沒那么得心應手了。
“殘燈無焰影幢幢,此夕聞君謫九江。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還需用殘燈無焰、暗風吹雨來烘托心境和氛圍。而“那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這是初唐),“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雖然也好,但借物抒懷讓本身很激烈的情緒變得沖淡了。
回看杜甫
投杖出門去,同行為辛酸。幸有牙齒存,所悲骨髓干……
幽棲地僻經(jīng)過少,老病人扶再拜難。豈有文章驚海內,漫勞車馬駐江干……
讀他人的詩,會覺得詩意盎然。但沖擊力不夠。而杜詩,有實實在在的沖擊力。杜甫不要任何招數(shù),直接以翻江倒海鋪天卷地的氣力,將人掀倒。歷史學家嚴耕望說,古往今來,我敬仰的人不少,但從不崇拜誰,只有一個例外就是杜甫,讀他的詩,感同身受,不能自已。
杜甫都有哪些詩?
杜甫的詩如下:
杜甫的十首代表詩是《登高》、《茅屋為掘物弊秋風所破歌》、《春望》、《蜀相》、《望岳》、《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旅夜書懷》、《贈花卿》、《絕句》、《春夜喜雨》。
1、《登高》
這是杜甫晚年的代表作,此詩通過登高所見秋江景色,傾訴了詩人長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復雜感判族情。全文如下:
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
2、《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這是杜甫晚年創(chuàng)作的一首古體詩,全詩介紹了詩人晚年凄涼的生活環(huán)境,但即使身處環(huán)境再惡劣,詩人卻仍是心系天下,體現(xiàn)了詩人對國家深沉的愛。文章節(jié)選如下:
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3、《春望》
此詩作于“安史之亂”爆發(fā)初期,長安城淪陷,杜甫面對當時混亂的局勢寫下了這首著名的五言律詩,表達了詩人憂國、傷時、思鄉(xiāng)的思想感情。全文如下: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4、《蜀相》
這是杜甫著名的詠史懷古詩,此詩借游覽諸葛武侯祠,表達了詩人對蜀漢丞相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忠心報國的贊美以及對他出師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在歷代詠贊諸葛亮的詩篇中,螞李堪稱絕唱。全文如下: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