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議論詩有哪些 宋代議論詩有哪些作品
很多朋友對于宋代議論詩有哪些和宋代議論詩有哪些作品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宋詩中有議論詩嗎?
唐之杜甫、韓愈已有此苗頭,至宋,隨著詩歌功能、表現力的不斷擴大,社會矛盾的不斷加劇,再加之宋代詩人多與政治家和官僚兼為一體,故爾“開口攬時事,論議爭煌煌”(歐陽修《鎮(zhèn)陽讀書》)——以詩為武器,議論時弊,干預政治,已成為歷史的必然。而宋代盛行的禪宗和理學更進一步加重了這一風氣。自北宋中葉王安石、蘇軾后,大部分詩人都喜談禪,因而以禪論詩,以禪入詩,在詩中發(fā)揮禪理成為當時的普遍習尚。宋代神棗敏的理學扼殺文學的美學價值,扼殺人的正常情感,對于詩歌的發(fā)展起到了巨大的摧殘作用,至于將理學的陳詞濫調搬入詩歌創(chuàng)作之中,更產生了很多充滿頭巾氣的陳腐議論,正像劉克莊在《竹溪詩序》中所評,這類詩“要皆經義策論之有韻者爾,非詩也。”但也不能否認其中有一巖彎些有理趣而無理障的好詩,如朱熹范成大像《觀書有感》云:“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就是一首“寓物說理而不腐之作”(陳衍《宋詩精華錄》)。所以對宋人喜以議論入詩應游枝該全面、辯證地加以分析。
小學四年級以議論為主的詩句有哪些?
一、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宋·蘇軾《水調歌頭·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
譯文:其實,一個人只要具備至大至剛的浩然之氣,就能在任何境遇中都處之泰然,享受到無窮快意的千里雄風。
二、茍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唐正橘·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
譯文:只要能夠制止敵人的侵犯就可以了,難道打仗就是為了多殺人嗎?
三、劉徹茂陵多滯骨,嬴政梓迅衫棺費鮑魚。——唐·李賀《苦晝短》
譯文:劉徹求長生,最后只能在茂陵中慢慢腐爛成骨,嬴政求仙藥,死后棺車白費了掩臭的腌魚。
四、若對此君仍大嚼,世間那有揚州鶴?——宋·蘇軾《於潛僧綠筠軒》
譯文:那么請問,如果面對此君(竹),仍然大嚼,既要想得清高之名,又要想獲甘味之樂,世上又哪來“揚州鶴”這等魚和熊掌兼得的美事呢?
五、石壕村里夫妻別,淚比長生殿上多。——清·袁枚《馬嵬》
譯文:像石壕村舉昌團那樣的夫妻訣別數也數不清,老百姓的淚水比長生殿上灑的那點淚水多得多了。
宋代蘇軾的“言理”詩有哪些?
蘇鎮(zhèn)敏姿軾“言理”詩如下:
1.《唐道人言天目山上俯視雷雨》
已外浮名更外身,區(qū)區(qū)雷御絕電若為神?
山頭只作嬰兒看,無限人間失箸人。
2.《王維吳道子畫》
何處訪吳畫?普門與開元。
開元有東塔,摩詰留手痕。
吾觀畫品中,莫如二子尊。
道子實雄放,浩如海波翻。
當其下手風雨快,筆所未到氣已吞。
亭亭雙林間,彩暈扶桑暾。
中有至人談寂滅,悟者悲涕迷者手自捫。
蠻君拿孝鬼伯千萬萬,相排競進頭如黿。
摩詰本詩老,佩芷襲芳蓀。
今觀此壁畫,亦若其詩清且敦。
祇園弟子盡鶴骨,心如死灰不復溫。
門前兩叢竹,雪節(jié)貫霜根。
交柯亂葉動無數,一一皆可尋其源。
吳生雖妙絕,猶以畫工論。
摩詰得之以象外,有如仙翮謝籠樊。
吾觀二子皆神俊,又于維也斂衽無間言。
3.《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之一
朝曦迎客艷重岡,晚雨留人入醉鄉(xiāng)。
此意自佳君不會,一杯當屬水仙王。
4.《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5.《縱筆三首》
(其一)
寂寂東坡一病翁,白須蕭散滿霜風。
小兒誤喜朱顏在,一笑那知是酒紅。
(其二)
父老爭看烏角巾,應緣曾現宰官身。
溪邊古路三叉口,獨立斜陽數過人。
(其三)
北船不到米如珠,醉飽蕭條半月無。
明日東家知祭灶,只雞斗酒定膰吾。
供參考。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