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詩派有哪些 唐朝詩的流派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唐朝詩派有哪些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唐朝詩的流派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唐代有哪些詩派?
山水田園詩派
,王維、孟浩然、盧綸、李益
邊塞詩派,高適、岑參、盧綸、李益
浪漫和叢詩派,李白:《月下獨酌》、《夢游天姥吟陪改留別》、《蜀道難》。
現實詩派,杜甫:《三吏》、《三別》蘆棚判、《兵車行》。
唐詩分哪幾大流派??
1、盛唐邊塞詩
以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為代表,描寫戍邊守戰部隊的艱苦環境以及報國思 鄉的情緒。有的情緒高昂,有的氣勢悲壯,有的哀怨動人。
2、新樂府運動
以白居易、元稹為代表。學習漢樂府詩的優點, 提倡關注社會,“緣事而發”,言辭通俗流暢。
3、韓孟派
以韓愈、孟郊、李賀等為代表。追求立意奇絕,文字新巧。
4、杜詩
以杜甫為代表。詩風沉郁頓挫,語言和篇瞎知章結構又富于變化,講求煉字煉句。詩歌對朝廷腐敗,社會黑暗給與批評。
5、詠史詩
以劉禹錫、李商隱為代表。初盛唐詠史詩體現了頌揚功業,積極地述懷壯志的時代特點;中晚唐詠史詩則體現了關懷現實,深沉地憂患意識的時代特點。
6、山水田園詩
以孟浩然、王維為代表, 繼承陶淵明的思想,以山水風光和閑適生活為題材,充滿 詩情畫意和生活情趣。
7、浪漫詩派
以李白為代表,以抒發個人情懷為中心,詠唱對自由人生個人價值的渴望與追求。詩詞自由、奔放、順暢、想象豐富、氣勢宏大。語言主張自然,反對雕琢。
擴展資料:
一、山水田園詩派
1、特點: 題材多青山白云、幽人隱士;風格多恬靜雅淡,富于陰柔之美;形式多磨帶消五言古詩 、五絕、五律。
2、代表作:
王維:《山居秋暝》、《西施詠》、《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等。
二、邊塞詩派
1、特點: 描寫戰爭與戰場,表現保家衛國的英勇精神,或描寫雄渾壯美的邊塞風光,奇異的風土人情,又或描寫戰爭的殘酷,軍中的黑暗,征戍的艱辛,表達民族和睦的向往與情懷。
2、代表作:
高適:《燕歌行》、《別董大行輪》、《薊門行五首》、《塞上》、《塞下曲》、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王昌齡:《出塞》。
三、現實詩派
1、特點: 詩歌藝術風格沉郁頓挫,多表現憂時傷世,悲天憫人的情懷。自中唐到宋代以來都繼承了杜甫的寫實風格。
2、代表作:《三吏》、《三別》、《兵車行》等。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唐詩流派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唐詩
介紹一下唐朝的兩大詩派
一、王孟詩派
1、簡介
山水田園詩人以王維、孟浩然為代表,因此也稱王孟詩派。他們用開闊的胸懷,深細敏感的審美嗅覺,來描繪山水風景的優美壯麗,歌詠田園生活閑適靜謐,從一個側面折射出盛唐時期社會的安定,農民的安居樂業和時代精神的開朗樂觀。
2、代表作品
①、《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代王維)
原文: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翻譯:
獨自離家在外地為他鄉客人,每逢佳節來臨格外思念親人。
遙想兄弟們今日登高望遠時,頭上插茱萸可惜只少我一人。
②、《留別王侍御維腔尺》(唐代孟浩然)
原文: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
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
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應守索寞,還掩故園扉。
翻譯:
這樣寂寞我還在等待什么?天天出門求仕卻一無所獲。
本打算歸隱山林尋找佳境,又因與故友離別深感惋惜。
身居高位者誰能保薦我呢?可惜世上知音人稀若晨星。
我這寒士只應該甘守寂寞,還是回到故園閉門隱居吧!
二、高岑詩派
1、簡介
高岑詩派,中國盛唐詩歌流派之一,即邊塞詩派,主要代表人物為高適、岑參。其詩主要是描寫邊塞戰爭和邊塞風土人情,以鋒旁及伍基高戰爭帶來的各種矛盾如離別、思鄉、閨怨等。
形式上多為七言歌行和五、七言絕句,詩風悲壯,格調雄渾,最足以表現盛唐氣象。其詩人除高、岑外,還有王昌齡、李頎、崔顥、王之渙、王翰等。
2、代表作品
①、《逢入京使》(唐代岑參)
原文: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翻譯:
向東遙望長安家園路途遙遠,思鄉的淚沾濕雙袖模糊面容。
在馬上匆匆相逢沒有紙和筆,只托你給我的家人報個平安。
②、《別董大》(唐代高適)
原文: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翻譯:
千里黃云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風吹著歸雁大雪紛紛。
不要擔心前路茫茫沒有知己,普天之下哪個不識君?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王孟詩派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高岑詩派
盛唐時,唐詩主要有兩大派別,是什么派,再寫出兩個代表人
盛唐時,唐詩主要有邊塞詩派,山水田園詩派。
1、邊塞詩派——高適
高適,字達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滄州)人,后遷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陽)。安東都護高侃之孫,唐代大臣、詩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騎常侍,封渤海縣侯,世稱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贈禮部尚書,謚號忠。
作為著名邊塞詩人,高適與岑參并稱“高岑”,與岑參、王昌齡、王之渙合稱“邊塞四詩人”。其詩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著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2、邊塞詩派——岑雀源參
岑參,荊州江陵人,一說南陽人,后徙居江陵,唐代詩人,與高適并稱“高岑”。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及第,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任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后在天寶末年封常清任安西北庭節度使時任封常清幕府判官。
唐代宗時,曾任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故世稱“岑嘉州”;后約大歷五年(770年)卒于成都,享年約五十六歲。
3、邊塞詩派——王昌齡
王昌齡,字少伯,漢族,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說京兆長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
王昌齡早年貧苦,主要依靠農耕維持生活,30歲左右進士及第。初任秘書省校書郎,而后又擔任博學宏辭、汜水尉,因事被貶嶺南。 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被刺史閭丘曉所殺。
4、山水田園詩派——王維
王維,字摩詰,號摩詰居士。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
王維出身河東王氏,于開元十九年(731年)狀元及第。歷官右拾遺、監察御史、河西節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寶年間,王維拜吏部郎中、給事中。安祿山攻陷長安時,王維被迫受偽職。長安收復后,被責授太子中允。唐肅宗乾元年間任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
5、山水田園詩派——孟浩然
孟浩然,名浩,字浩然,號孟山人,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
孟浩然生當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頓、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歸隱終身。曾隱居鹿門山。40歲時,游長安,應進士舉不第。
曾在太學賦詩,名動公卿,一座傾服,為之擱筆。開元二困櫻十五年(737)張九齡招致幕府,后隱居。孟詩絕大部分為五言短汪歲叢篇,多寫山水田園和隱居的逸興以及羈旅行役的心情。其中雖不無憤世嫉俗之詞,而更多屬于詩人的自我表現。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邊塞詩派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山水田園詩派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