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陳亮有哪些作品 南宋陳亮詩詞最好的一首詩
今天給各位分享南宋陳亮有哪些作品的知識,其中也會對南宋陳亮詩詞最好的一首詩進(jìn)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xiàn)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guān)注本站,現(xiàn)在開始吧!
詩人陳亮的簡介
南宋思想家、文學(xué)家、人。字同甫,原名汝能,后改名陳亮,號龍川,人稱龍川
先生。婺州永康(今屬浙江)人。年少聰穎,博覽群書,縱論古今,婺州以解頭薦,因上《中興五論》,奏入不報。淳熙五年(1178)詣闕上書論國事。后曾兩次被誣入獄。光宗紹熙四年(1193)策進(jìn)士,擢為第一,授建康軍節(jié)度判官廳公事,未到任而卒。著有《龍川文集》、《龍川詞》。存詞70余首。
陳鍵磨亮力主抗金,曾多次上書孝宗,反對偏安定命,痛斥秦檜□邪,倡言恢復(fù),完成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他的政論文、史論,如《上孝宗皇帝書》、《中興五論》、《酌古論》等,提出任賢使能、簡法重令等革新圖強言論,無不以功利為依歸。其哲學(xué)論文,具有樸素唯物主義思想,為永康學(xué)派的代表。他提倡實事實功,有益于國計民生,并對理學(xué)家空談盡心知性,譏諷為皆風(fēng)痹不知痛癢之人。他還與多次進(jìn)行論辯。所作文章,說理透辟,筆力縱橫馳騁,氣勢慷慨激昂,自稱"人中之龍,文中之虎",可謂推倒一世之智勇,開拓萬古之心胸(《甲辰答朱書》)。
陳亮有詞74首。他的.愛稿態(tài)斗國詞作能結(jié)合政治議論,自抒胸臆,曾自言其詞作平生經(jīng)濟(jì)之懷,略已陳矣(《水心集》卷二十九《書龍川集后》)。如〔水調(diào)歌頭〕《送章德茂大卿使虜》:"堯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應(yīng)有,一個半個恥臣戎",〔念奴嬌〕《登多景樓》:憑卻江山管不到,河洛腥膻無際。正好長驅(qū),不須反顧,尋取中流誓。以及〔賀新郎〕《寄辛幼安和見懷韻》:父老長安今余幾?后死無仇可雪等,其愛國憤世之情,慷慨激烈,氣勢磅礴,與詞風(fēng)相近似。劉熙載《藝概》卷四說"同甫與稼軒為友,其人才相若,詞亦相似"。
陳亮作詞,曾自述:本之以方言俚語,雜之以街譚巷歌,摶搦義理,劫剝經(jīng)傳,而卒歸之曲子之律,可以奉百世豪英一笑。(《與鄭景元提□》)所作除愛國豪壯之詞外,亦有艷麗、閑適、應(yīng)酬和投贈、祝壽之作,其中如〔水龍吟〕鬧花深處層樓、〔虞美人〕東風(fēng)蕩□輕云縷等,頗為清幽閑淡,疏宕有致。然而他的應(yīng)酬、祝壽之詞則大都無甚新意,但不作一妖閉談?wù)Z、媚語(毛晉《龍川詞跋》)。
《直齋書錄解題》著錄《龍川文集》40卷,今不見傳本。有明成化刻本30卷,明萬歷、崇禎刻本,史朝富刻本,均為30卷。通行本有《國學(xué)基本叢書》本,《四部備要》排印本。1974年中華書局出版校點本《陳亮集》。
《直齋書錄解題》著錄陳亮《外集》詞4卷,今不傳,現(xiàn)存《龍川詞》,有明《唐宋名賢百家詞》、明毛晉汲古閣本。《四庫全書》、《續(xù)金華叢書》、《四部備要》均用汲古閣本。《全宋詞》用毛刻并據(jù)明鈔校正,又加輯補。
南宋思想家、文學(xué)家陳亮千古詩詞
南宋思想家、文學(xué)家陳亮千古詩詞
1、不見南師久,謾說北群空。當(dāng)場只手,畢竟鉛殲還我萬夫雄。自笑堂堂漢使,得似洋洋河水,依舊只流東。且復(fù)穹廬拜,會向藁街逢。堯之都,舜之壤,禹之封。於中應(yīng)有,一個半個恥臣戎。萬里腥膻如許,千古英靈安在,磅礴幾時通。胡運何須問,赫日自當(dāng)中。——陳亮《水調(diào)歌頭》
2、天下之大勢之所趨,非人力之所能移也——陳亮
3、鬧花深處樓臺,畫簾半卷東風(fēng)軟。春歸翠陌,平莎茸嫩,垂楊金淺。遲日催花,淡云閣雨,輕寒輕暖。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賞,都付與鶯和燕。寂寞憑高念遠(yuǎn),向南樓、一聲歸雁。金釵斗草,青絲勒馬,風(fēng)流云散。羅綬分香,翠綃封淚,幾多幽怨?正消魂又是,疏煙淡月,子規(guī)聲斷。——陳亮《水龍吟·春恨》
4、老去憑誰說。看幾番、神奇臭腐,夏裘冬葛。父老長安今余幾,后死無仇可雪。猶未燥、當(dāng)時生發(fā)。二十五弦多少恨,算世間、那有平分月。胡婦弄,漢宮瑟。樹猶如此堪重別。只使君、從來與我,話頭多合。行矣置之無足問,誰換妍皮癡骨。但莫使、伯牙弦絕。九轉(zhuǎn)丹砂牢拾取,管精金、只是尋常鐵。龍共虎,應(yīng)聲裂。——陳亮《賀新郎-寄辛幼安和見懷韻》
5、黃昏庭院柳啼鴉,記得那人,和月、折梨花。——陳亮《虞美人》
6、鬧花深處層樓,畫簾半卷東風(fēng)軟。——陳亮《水龍吟》
7、枯桑知天風(fēng),海水知天寒——陳亮
8、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后香。欲傳春信息,不怕雪里藏——陳亮
9、一日之茍安,數(shù)百年之大患——陳亮
10、色能荒人之心,酒能敗人之德——陳亮
11、圣人之立法,本以公天下——陳亮
12、毅借農(nóng)而立——陳亮
13、天下大勢所趨,非人力所能移也——陳亮
14、人才以用而見其能否。安坐而能者,不足恃也。——陳亮
15、色能荒人之心,酒能敗人這德——陳亮
16、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賞,都付與,鶯和燕。——陳亮
17、“盈宇宙者無非物,日用之間無非事”——陳亮《六經(jīng)發(fā)題·書經(jīng)》
宋代林逋的千古詩詞名句
宋代林逋的千古詩詞名句
1、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林逋《山園小梅》
2、吳山青,越山青。兩岸青山相送迎,誰知離別情?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jié)未成,江頭潮已平。——林逋《長相思》
3、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fēng)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尊。——林逋《山園小梅》
4、歲月已往者不可復(fù),未來者不可期,見在者不可失。——林逋《省心錄》
5、余花落處,滿地?zé)熀陀辍S质请x歌,一闋長亭暮。王孫去,萋萋無數(shù),南北東西路。——林逋《點絳唇》
6、內(nèi)睦者家道昌,外睦者人事濟(jì)。——林逋《省簡液心錄》
7、心槐咐沖不清則無以見道,志不確則無以定功。——林逋
8、"為善如負(fù)重爬山,志雖已確,而力猶恐不及;為惡如乘駿馬走坡,雖不加鞭策,而足不能制。——林逋《省心錄》"
9、強辯者飾非,謙恭者無爭。——林逋
10、其二剪綃零碎點酥乾,向背稀稠畫亦難。日薄從甘春至晚,霜深應(yīng)怯夜來寒。澄鮮祇共鄰僧惜,冷落猶嫌俗客看。憶著江南舊行路,酒旗斜拂墮吟鞍。——林逋《山園小梅》
11、多言則背道,多欲則傷生。——林逋
12、底處憑欄思眇然,孤山塔后閣西偏。陰沉畫軸林間寺,零落棋枰葑上田。秋景有時飛獨鳥,夕陽無事起寒煙。遲留更愛吾廬近,只待春來看雪天。——林逋《孤山寺端上人房寫望》
13、屈己者,能處眾;好勝者,必遇敵——林逋
14、和以處眾,寬以待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林逋
15、抬眸四顧乾坤闊,日月星晨任我攀——林逋
16、吳山青,越山青。兩岸青山相送迎,誰知離別情?——林逋《長相思·吳山青》
17、耳不聞人之非,目不視人之短,口不言人之過——林逋《省心錄》
18、推誠而不欺,守認(rèn)而不疑。——林逋
19、器滿則溢,人滿則喪。——林逋
20、忠信廉潔,立身之本,非釣名之具也——林逋
21、私心勝者,可以滅公。——林逋
22、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jié)未成,江頭潮已平。——林逋《長相思·吳山青》
23、金谷年年,亂生春色誰為主???——林逋《絳唇點》
24、誠無悔,恕無怨,和無仇,忍無辱。——林逋
25、食能止饑,飲能止渴;畏能止禍,足能止貪。——林逋
26、保生者寡欲,保身者避名。——林逋
27、山中寄招葉秀才夜鶴曉猿時復(fù)聞,寥寥長似耿離群。月中未要恨丹桂,嶺上且來看白云。棋子不妨臨水著,詩題兼好共僧分。新憂他日榮名后,難得幽棲事靜君。——林逋《山中寄招葉秀才》
28、兩岸青山相送迎,誰知離別情?——林逋《長相思》
29、金谷年年,亂生春色誰為主?余花落處,滿地和煙雨。又是離歌,一闋長亭暮。王孫去。萋萋無數(shù),南北東西路。——林逋《點絳唇》
30、人以巧勝天。——林和靖
31、父善教子者,教子孩提。——林逋
32、憂國者不顧其身,愛民者不罔其上——林逋
33、為己重者不仁,好廣積者不義。足恭者無禮,貪名者無智。——林逋
34、飽肥甘,衣輕暖,不知節(jié)者損福;廣積聚,驕富貴,不知止者殺身。——林逋
35、知不足者好學(xué),恥不問者自滿。——林逋
36、謙柔卑退者,德之余;強暴奸詐者,禍之始。——林逋
37、聲色者敗德之具,思慮者殘存之本。——林逋
38、律己則寡過,繩人則寡合。——林逋
39、德有余而為不足者謙,財有余而為不足者鄙。——林逋
40、少不勤勞,老必艱辛。——林逋
41、山園小梅·其一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fēng)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尊。——林逋《山園小梅·其一》
42、相思令·吳山青吳山青,越山青,兩岸青山相送迎,爭忍有離情?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jié)未成,江邊潮已平。——林逋《相思令·吳山青》
43、詠秋江蒼茫沙嘴鷺鷥眠,片水無痕浸碧天。最愛蘆花經(jīng)雨后,一蓬煙火飯魚船——林逋《詠秋江》
44、霜天曉角冰清霜潔。昨夜梅花發(fā)。甚處玉龍三弄,聲搖動、枝頭月。夢絕。金獸爇。曉寒蘭燼滅。要卷珠簾清賞,且莫掃、階前雪。——林逋《霜天曉角》
歌頌美好愛情的千古絕唱古詩詞
歌頌美好愛情的千古絕唱古詩詞(篇一)
1.秋色到空閨,夜掃梧桐葉。——夏完淳《卜算子·秋色到空閨》
2.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黃增《集杭州俗語詩》
3.小窗風(fēng)雨碎人腸,更在孤舟枕上。——賀鑄《西江月》
4.海水夢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風(fēng)知我意,吹夢到西洲。——佚名《西洲曲》
5.人如風(fēng)后入江云,情似雨馀黏地絮。——周邦彥《玉樓春》
6.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白居易《長恨歌》
7.一寸相思千萬縷,人間沒個安排處。——李冠《蝶戀花》
8.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李白《長相思·其一》
9.“腸斷月明紅豆蔻,月似當(dāng)時,人似當(dāng)時否”
10.相思似海深,舊事如天遠(yuǎn)。——樂婉《卜算子》
11.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留光相皎潔 ——《車遙遙篇》范成大
12.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李白《秋風(fēng)詞》
13.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覺海非深。——白居易《浪淘沙·借問江潮與海水》
14.何時仗爾看南雪,我與梅花兩白頭。——《清稗類鈔》
15.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晏殊《玉樓春·春恨》
16.終日望君君不至,舉頭聞鵲喜。——馮延巳《謁金門·風(fēng)乍起》
17.傷心明月憑闌干,想君思我錦衾寒。——韋莊《浣溪沙·夜夜相思更漏殘》
18.一場寂寞憑誰訴。算前言,總輕負(fù)。
19.君寵益嬌態(tài),君憐無是非。——王維《西施詠》
20.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hù)花。——龔自珍
歌頌美好愛情的千古絕唱古詩詞(篇二)
21.荊州麥?zhǔn)炖O成蛾,繰絲憶君頭緒多。——李白《荊州歌》
22.人到情多情轉(zhuǎn)薄,而今真?zhèn)€不多情。——納蘭性德《山花子·風(fēng)絮飄殘已化萍》
2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24.君懷良不開,賤妾當(dāng)何依。——曹植《明月上高樓》
25.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秦觀《鵲橋仙·纖云弄巧》
26.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上邪》
27.既見君子,云胡不喜。——《詩經(jīng)·風(fēng)雨》
28.懷春情不斷,猶帶相思舊子。——吳文英《丁香結(jié)·夷則商秋日海棠》
29.只緣感君一回顧,使我思君朝與暮。——樂府《古相思曲》
30.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蘇軾《江城子》
31.琵琶弦上說相思。當(dāng)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晏幾道《臨江仙·夢后樓臺高鎖》
32.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溫庭筠《楊柳枝》
33.曲未終人已散,酒未醉心已碎。
34.捫蘿正意我,折桂方思君。——范云《送沈記室夜別》
35.曾與美人橋上別,恨無消息到今朝。——劉禹錫《楊柳枝》
36.他生莫作有情癡,人間無地著相思。——況周頤《減字浣溪沙》
37.春心莫共花爭發(fā),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隱《無題六首其六》
38.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林杰《乞巧》
39.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40.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
讓人心醉的那些古詩詞和千古名句
讓人心醉的那些古詩詞和千古名句
愛情
1、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
2、心似雙絲網(wǎng),中有千千結(jié)。
3、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4、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5、金風(fēng)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
6、愿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
7、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8、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9、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相思
1、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2、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3、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4、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5、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
6、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fù)相思意。
7、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
8、春心莫共花爭發(fā),一寸相思一寸灰!
9、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
離別
1、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
2、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fēng)無力百花殘。
3、颯颯秋風(fēng)生,愁人怨離別。
4、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
5、從此無心愛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樓。
6、從別后,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
7、惟有春風(fēng)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8、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春風(fēng)容易別。
9、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懷念
1、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dāng)時已惘然。
2、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3、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4、今看花月渾相似,安得情懷似昔時。
5、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fēng)露立中宵。
6、多少恨,昨夜夢魂中。
7、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
8、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9、當(dāng)時共我賞花人,點檢如今無一半。
《水龍吟·鬧花深處層樓》陳亮宋詞注釋翻譯賞析
作品簡介
《水龍吟·鬧花深處層樓》是南宋詞人陳亮的作品。詞借寫春景,抒發(fā)詞人憂時傷國的情懷。上片寫春日清明旖旎的景色洞槐,以層樓畫簾為立足點,由近而遠(yuǎn),平莎花草,郊野云煙,春光無限。下片寫閨中寂寞、離愁別恨,由南樓雁鳴,引起對往昔“金釵斗草、青絲勒馬”的追憶,而往事如煙,令人不勝幽怨。最后又回到現(xiàn)實,疏煙淡月,子規(guī)悲啼,心境更加凄苦。
作品原文
水龍吟·春恨
鬧花深處層樓,畫簾半卷東風(fēng)軟。春歸翠陌,平莎茸嫩,垂楊金淺。遲日催花,淡云閣雨,輕寒輕暖。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賞,都付與、鶯和燕。
寂寞憑高念遠(yuǎn),向南樓、一聲歸雁。金釵斗草,青絲勒馬,風(fēng)流云散。羅綬分香,翠綃封淚,幾多幽怨!正消魂又是,疏煙淡月,子規(guī)聲斷。
作品注釋
⑴水龍吟:詞牌名,出自李白詩句“笛水龍吟奏水龍吟”。水龍吟又名《龍吟曲》、《莊椿歲》、《小樓連苑》。一百零二字,前后片各四仄韻。第九句第一字宜用去聲,結(jié)句宜用上一、下三句法。此調(diào)氣勢雄渾,宜用以抒寫激奮情思。
⑵鬧花:形容繁花似鬧。繁花,盛開的花。“層樓”,原本作“樓臺”,據(jù)別本改。
⑶東風(fēng)軟:指春風(fēng)吹來使人感覺酥軟。東風(fēng),指春風(fēng)。
納仔友⑷平莎(suō):平原上的莎草。莎,莎草,多年生草木,長于原野沙地。
⑸茸:草初生纖細(xì)柔軟的樣子。
⑹金淺:指嫩柳的淺淡金黃顏色。
⑺遲日:指春日。《詩·豳風(fēng)·七月》:“春日遲遲,采蘩祁祁。”
⑻催花:催動百花開放。
⑼閣雨:停雨。閣,猶擱,停止。
⑽芳菲:芳華馥郁。
⑾金釵斗草:拔金釵作斗草游戲,古代女子的一種嬉戲。宗懔《荊楚歲時記》:“競采百藥,謂百草以蠲除毒氣,故世有斗草之戲。
⑿青絲勒馬:用青絲繩做馬絡(luò)頭。古樂府《陌上桑》:“青絲系馬尾,黃金絡(luò)馬頭。”
⒀羅綬分香:臨別以香羅帶貽贈留念。秦觀《滿庭芳》詞:“消魂,當(dāng)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羅綬,羅帶。
⒁翠綃(xiāo)封淚,翠巾裹著眼淚寄與對方,典出《麗情集》記灼灼事。翠綃,綠色的薄絹。
⒂疏煙淡月:稀薄的煙霧和不太明亮的月亮或月光。
⒃子規(guī):杜鵑鳥的別名。傳說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鳴,聲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
作品譯文
盛開的花叢深處,聳立著高樓,東風(fēng)從半卷的畫簾吹入,令人覺得分外柔軟。春天已經(jīng)回來,蒼翠鍍上阡陌,平莎長得嬌嫩,垂楊輕輕地飄蕩著金線。春日催開百花,云煙淡淡地擱住新雨,剛剛感到微寒,忽又稍微和暖。可恨這繁華似錦的世界,游人還未欣賞,卻全都交給了黃鶯和飛燕。
寂寞時登上高處眺望邊遠(yuǎn),轉(zhuǎn)向南樓又聽一聽凄切的歸雁。回想拔下金釵挑斗綠草,牽住青絲勒緊征馬,別后已象風(fēng)云飄流分散。只有絲帶還飄蕩著芳香,翠綠的薄綢還殘留著眼淚,有多少的幽恨愁怨?正在為離愁傷感卻又是稀薄的煙霧中透出淡淡的明月,遠(yuǎn)處傳來杜鵑悲切的叫聲令人腸斷。
作品鑒賞
這首詞初看起來,是一首傷春念遠(yuǎn)的詞。上闋寫春光爛漫,又作轉(zhuǎn)折,說春色如此美妙,卻無人欣賞。下闋開頭既已點明全詞的“念遠(yuǎn)”主旨,接下通過回憶,寫昔日邂逅的情境與別后的“幽怨”,后又回到眼前,煙月迷離,子規(guī)聲咽,一片凄清景致,更增幾多戚歷離愁。陳亮乃南宋氣節(jié)之士,其創(chuàng)作絕少兒女情長。故有人認(rèn)為此作寄托了恢復(fù)之志。
起首用“鬧”字烘托花的精神情態(tài),同時總攬春的景象,與宋祁《玉樓春》“紅杏枝頭春意鬧”句相比,毫不遜色,加上東風(fēng)軟(和煦),更烘托出春光明媚,春色宜人。“平莎茸嫩”,用茸嫩形容初春的草,貼切恰當(dāng)。”垂楊金淺,遲日催花,淡云閣雨,輕寒輕暖。“這些都是春歸大地后帶來的春景、春色。薈萃如此多樣的美好景色,本可引人入勝,使人目不暇接而留連忘返。可是歇拍四句卻指出:在今朝,游人未曾賞玩這芳菲世界,只能被啼鶯語燕所賞玩。鶯燕是“能賞而不知者”(《草堂詩余正集》沈際飛語),游人則為“欲賞而不得者”(同上)。
過片兩句,因寂寞而憑高念遠(yuǎn),向南樓問一聲歸雁。從上片看,姹紫嫣紅,百花競放,世界是一片喧鬧的,可是這樣喧鬧的芳菲世界而懶得去游賞,足見主人公的處境是孤立無助的,心情是壓抑的。雁足能傳書信(見《漢書·蘇武傳》),于是鴻雁充當(dāng)了信使,因為征人未回,向南樓探問歸雁消息。金釵三句,謂昔年賞心樂事,而此時已如風(fēng)消云散。羅綬三句,謂難忘別時的戀情,難禁別后的粉淚,難遣別久的幽怨。幾多幽怨,數(shù)不清的牢愁暗恨。正銷魂三句,有兩種斷法,一斷在“魂”字后,另一斷在“又是”后,兩者都可,而后者較恰當(dāng)。因為一結(jié)要突出“又是”之意,用“又是”領(lǐng)下面兩句,由于又看到了與昔年離別之時一般的疏煙淡月、子規(guī)聲斷,觸發(fā)她的愁緒而黯然銷魂。子規(guī)鳴聲凄厲,最容易勾動人們別恨鄉(xiāng)愁。
這首詞上片,作者幾乎傾全力烘托春景的無比美好,而歇拍三句,卻來一個大轉(zhuǎn)折,指出人們以不能游賞美好的春景為憾事,以如此芳菲世界被鶯燕所占有為惋惜,才領(lǐng)會前面之所以傾全力描繪春景者,是為了給后面的春恨增添氣勢。蓋春景愈美好,愈令人惆悵,添人愁緒,也就是春恨愈加強烈。杜甫所謂“花近高樓傷客心”(《登樓》),“感時花濺淚”(《春望》),即為此種思想感情的反映。下片似另出機杼,獨立成篇,其實不然,它是全詞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上下片有嶺斷云連之妙。上片因春景美好反而引起春恨,這是客觀景物與內(nèi)心世界的矛盾,而所以鑄成此種矛盾的,傷離念遠(yuǎn)是一個主要因素,下片就是抒寫離愁別恨的,因而實與上片契合無間。從賞心樂事的一去不返,別后別久的十分懷念,別時景色的觸目銷魂,都在刻畫主人公的感情深摯。可是作者是一位“推倒一世之智勇,開拓萬古之心胸”(黃宗羲《宋元學(xué)案·龍川學(xué)案》)的鐵錚錚漢子,他寫作態(tài)度嚴(yán)謹(jǐn),目的性明確,每一首詞寫成后,“輒自嘆曰,平生經(jīng)濟(jì)之懷略已陳矣”(葉適引陳亮語)。所以很難想象他會寫出脂粉氣息濃郁的艷詞。據(jù)此,才知下片的`閨怨是假托的,使用這類表現(xiàn)手法在詩詞中并不鮮見,大率以柔婉的筆調(diào),抒憤激或怨悱的感情。此種憤激之情是作者平素郁積的,而且與反偏安、復(fù)故土的抗金思想相表里,芳菲世界都付鶯燕,實際的意思則是大好河山盡淪于敵手。為此,清季詞論家劉熙載評這幾句詞:“言近旨遠(yuǎn),直有宗留守(宗澤)大呼渡河之意。”(《藝概》)以小詞比壯語,不覺突兀,是因其精神貼近之故。
陳亮傳世的詞七十多首,風(fēng)格大致是豪放的,所以明代毛晉說:“《龍川詞》一卷,讀至卷終,不作一妖語、媚語,殆所稱不受人憐者歟!”(《龍川詞跋》)后來他看到此篇及其他六首婉麗之詞,修正自己的論點,曰:“偶閱《中興詞選》,得《水龍吟》以后七闋,亦未能超然。”(《龍川詞補跋》)其實毛晉本來的論點還是對的,無須修正。作家的作品,風(fēng)格、境界可以多樣。陳亮詞的基調(diào)是豪放的,但也出現(xiàn)一些婉約的作品,毫不足怪。蘇軾《水龍吟·和章質(zhì)夫楊花》、辛棄疾《摸魚兒·暮春》,情調(diào)豈不纏綿凄婉,但畢竟與周(邦彥)、秦(觀)不同,蘇、辛和陳亮的詞,和婉中仍含剛勁之氣,所謂骨子里還是剛的。
詞牌簡介
水龍吟,詞牌名之一。出自李白詩句“笛奏龍吟水”。水龍吟又名《龍吟曲》、《莊椿歲》、《小樓連苑》。一百零二字,前后片各四仄韻。第九句第一字宜用去聲,結(jié)句宜用上一、下三句法。
此調(diào)句讀各家不同,《詞譜》分立二譜。起句七字、第二句六字的以蘇軾詞為正格。一百零二字。上片十一句四仄韻,下片十一句五仄韻。上下片第九句都用一字豆。起句六字、第二句七字者,以秦觀詞為正格,一百零二字,上片十一句四仄韻,下片十句五仄韻。后結(jié)作九字一句,四字一句。此調(diào)氣勢雄渾,宜用以抒寫激奮情思。
作品格律
(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韻)。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韻)。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韻)。
(仄)仄(平)平(仄)仄(句或韻),仄平平、(仄)平(平)仄(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韻)。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韻)。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韻)。
注:“()”表示這里面的字可平可仄。
作者簡介
陳亮(1143~1194)南宋思想家、文學(xué)家。字同甫,原名汝能,后改名陳亮,號龍川,人稱龍川先生。婺州永康(今屬浙江)人。婺州以解頭薦,“因上《中興五論》,奏入不報。”孝宗淳熙五年詣闕上書論國事。后曾兩次被誣入獄。光宗紹熙四年策進(jìn)士,擢為第一,授建康軍節(jié)度判官廳公事,未到任而卒。有《龍川文集》、《龍川詞》。存詞70余首。
宋代詩人陳亮的主作品是什么?
陳亮(1143年10月16日—1194年),原名汝能,后改虛察名亮,字同甫,號龍川,學(xué)者稱龍川先生。婺州永康(今屬浙江)人。南宋思想家、文差陪茄學(xué)家。才氣超邁,喜談兵。主要作品有《龍川文集》《龍川詞》。亂沒——常識文學(xué)篇。
陳亮《賀新郎·寄辛幼安和見懷韻》譯文及鑒賞
《賀新郎·寄辛幼安和見懷韻》是南宋詞人陳亮所作的一首詞。下面為大家?guī)砹岁惲痢顿R新郎·寄辛幼安和見懷韻》譯文及鑒賞,歡迎大家參考!
《賀新郎·寄辛幼安和見懷韻》
宋代:陳亮
老去憑誰說。看幾番、神奇臭腐,夏裘冬葛。父老長安今余幾,后死無仇可雪。猶未燥、當(dāng)時生發(fā)。二十五弦多少恨,算世間、那有平分月。胡婦弄,漢宮瑟。
樹猶如此堪重別。只使君、從來與我,話頭多合。行矣置之無足問,誰換妍皮癡骨。但莫使、伯牙弦絕。九轉(zhuǎn)丹砂牢拾取,管精金、只是尋常鐵。龍共虎,應(yīng)聲裂。
《賀新郎·寄辛幼安和見懷韻》譯文
年華老去我能向誰訴說?看了多少世事變幻,是非顛倒!那時留在中原的父老,活到今天的已所剩無幾,年青人已不知復(fù)仇雪恥。如今在世的,當(dāng)年都是乳臭未干的嬰兒!宋金議和有著多少的悔恨,世間哪有南北政權(quán)平分土地的道理。胡女弄樂,琵琶聲聲悲。
樹也已經(jīng)長得這么大了,怎堪離別。只有你(辛棄疾),與我有許多相同的見解。我們天各一方,但只要雙方不變初衷,則無須多問掛念。希望不會缺少知音。煉丹一旦成功,就要牢牢拾取,點鐵成金。龍虎丹煉就,就可功成迸裂而出。
《賀新郎·寄辛幼安和見懷韻》注釋
賀新郎:后人創(chuàng)調(diào),又名《金縷曲》、《乳燕飛》、《貂裘換酒》。傳作以《東坡樂府》所收為最早,惟句豆平仄,與諸家頗多不合。因以《稼軒長短句》為準(zhǔn)。一百十六字,前后片各六仄韻。大抵用入聲部韻者較激壯,用上、去聲部韻者較凄郁,貴能各適物宜耳。
辛幼安:辛棄疾,字幼安,淳熙十五年(1188年)末,辛寄《賀新郎·把酒長亭說》與陳亮,因作此詞相和。
和見懷韻:酬和(你)懷想(我而寫的詞作的)原韻。
憑誰說:向誰訴說。
神奇臭腐:《莊子·知北游》:“所美者為神奇,所惡者為臭腐。臭腐復(fù)化為神奇,神奇復(fù)化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氣耳。”言天下之事帶謹(jǐn)變化甚多。
夏裘冬葛:《淮南子·精神訓(xùn)》:“知冬日之箑,夏日之裘,無用于己。”箑(shà):扇。本指冬日穿葛衣、用扇子,夏日寄裘皮,是與時不宜。此喻世事顛倒。
猶未燥,當(dāng)時生發(fā):陳亮《中興論》云:“南渡已久,中原父老,日以殂謝,生長于戎,豈知有我!昔宋文帝欲取河南故地,魏太武以為我自生發(fā)未燥,即知河南是我境土,安得為南朝故地?故文帝既得而復(fù)失之。”生發(fā),即胎毛。生發(fā)未燥即胎毛未干,指嬰兒時。
二十五弦:用烏孫公主、王昭君和番事,指宋金議和。《史記·封禪書》:“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為二十五弦。”應(yīng)上片末句之“漢宮瑟”。烏孫公主與王昭君之和親,均以琵琶曲表哀怨,故此處之瑟實指琵琶。
月:以月喻地。
樹猶如此:《世說新語·言語》:“桓公北征,經(jīng)金城,見前為瑯邪時種柳,皆已十圍。慨然曰:‘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攀枝執(zhí)條,演然流淚。”《皮樹蔓·枯樹賦》作“樹猶如此”。
妍皮癡骨:《晉書·慕容超載記》:“超自以諸父在東,恐為姚氏所錄,乃陽(佯)狂行乞。秦人賤之,惟姚紹見而異焉,勸興拘以爵位。召見與語,超深自晦匿,興大鄙之,謂紹曰:‘諺云:妍皮不裹癡骨。妄語耳!’由是得去來無禁。”此處指己才不為人識,遭鄙棄而被埋沒。妍皮,謂俊美的外貌:癡骨,指愚笨的內(nèi)心。李虛
伯牙弦絕:《呂氏春秋·本味》載,伯牙鼓琴,鐘子期聽之,知其志在太山、流水,鐘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fù)鼓琴。此處是將辛棄疾引為知音。
九轉(zhuǎn):《抱樸子·金丹》:“一轉(zhuǎn)之丹,服之三年得仙;二轉(zhuǎn)之丹,服之二年得仙;’……九轉(zhuǎn)之丹,服之三日得仙。”
《賀新郎·寄辛幼安和見懷韻》賞析
陳亮在作詞中善于用典使事,這使他的作品能在有限的篇幅里大大增加內(nèi)容。他運用歷史典故,不同于其他詞作者,有其獨特的方法,那就是不拘限于原來的歷史故事,而是取其一個側(cè)面,死事活用,以襯托自己想要表達(dá)的思想感情。因此,讀他的詞,必須反復(fù)揣摩,才能領(lǐng)略其深刻的涵義。這首詞就是這樣。
詞的上片主旨在于議論天下大事。首句“老去憑誰說”,寫知音難覓,而年已老大,不惟壯志莫酬,甚至連找一個可以暢談天下大事的同伴都不容易。詞人借此一句,引出以下的全部思想和感慨。他先言世事顛倒變化,雪仇復(fù)土無望,令人痛憤;下片則重敘友誼,二人雖已老大哪行燃,但從來都是志同道合的,今后還要互相鼓勵,堅持共同主張,奮斗到底。
上片先借《莊子·知北游》中“臭腐復(fù)化為神奇,神奇復(fù)化為臭腐”和《淮南子》所說的“冬日之葛”、“夏日之裘”來指說世事的不斷反復(fù)變化,并且,越變越顛倒錯亂,越變對國家越不利,人們?nèi)諠u喪失了收復(fù)失地的希望。控訴了南宋朝廷的是非不分。朝廷數(shù)十年偏居江南,不圖恢復(fù),對人們心理有極大的麻痹作用。經(jīng)歷過“靖康之變”的老一輩先后謝世,后輩人卻從“生發(fā)未燥”的嬰孩時期就習(xí)慣于南北分立的現(xiàn)狀,并視此為固然,他們勢必早已形成了“無仇可雪”的錯誤認(rèn)識,從而徹底喪失了民族自尊心和戰(zhàn)斗力。這才是令人憂慮的問題。上片最后四句,重申中原被占,版圖半入于金之恨。詞以“二十五弦”之瑟,兼寓分破與悲恨兩重意思。《史記·封禪書》記:“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為二十五弦。”一如圓月平分,使缺其半,同是一大恨事。末再以“胡婦弄,漢宮瑟”,承上“二十五弦”,補出“多少恨”的一個例證。漢、胡代指宋、金。而說漢宮瑟為胡婦所弄,又借以指說汴京破后禮器文物被金人掠取一空的悲劇。《宋史·欽宗本紀(jì)》記載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金人擄徽、欽二帝及皇后、太子北歸,宮中貴重器物圖書并捆載以去,其中就有“大樂、教坊樂器”一項。只提“胡婦弄,漢宮瑟”,就具體可感而又即小見大地寫出故都淪亡的悲痛,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的.憤慨自在其中,同時對南宋朝廷屢次向金人屈躬卑膝,恢復(fù)大業(yè)坐失良機的現(xiàn)實,也就有所揭露、鞭撻。讀到這里,再回頭去看“老去憑誰說”一句,益感詞人一腔憂憤,滿腹牢騷,都是由此而發(fā)的。
下片轉(zhuǎn)入抒情。所抒之情正與上片所論之事相一致。詞人深情地抒寫了他與辛棄疾建立在改變南宋屈辱現(xiàn)實這一共同理想基礎(chǔ)上的真摯友誼。過片一句“樹猶如此堪重別”,典出《世說新語·言語》。東晉桓溫北征時,見當(dāng)年移種之柳已大十圍,嘆息道:“木猶如此,人何以堪!”“堪重別”即“豈堪重別”,陳、辛上饒一別,實成永訣,六年之后,即紹熙四年(1127年),陳亮就病逝了。雖然他當(dāng)時無法預(yù)料這點,但相見之難,卻在意料之中。這一句并非突如其來,而是上承“老去憑誰說”自然引出的。下句“只使君、從來與我,話頭多合”,又正是對豈“堪重別”原因的解釋,也與詞首“老去”一句遙相呼應(yīng)。這句正面肯定只有辛棄疾才是最能理解他的唯一知己。據(jù)辛詞《虞美人》題下小序記,此次陳亮別后,棄疾曾追趕到鷺鶿林,因雪深路滑無法前進(jìn),才悻悻而歸。“行矣置之無足問”一句,就是針對這件事寬慰這個遠(yuǎn)方友人的,也是回答對方情深意切的相思。句后綴以“誰換妍皮癡骨”,意為自己執(zhí)著于抗金大業(yè),盡管人們以“妍皮癡骨”相看待,終不想去改變它了。“妍皮癡骨”出自《晉書·慕容超載記》。諺云‘妍皮不裹癡骨’,妄語耳。”諺語原意本謂:儀表堂堂者,其內(nèi)心必不愚蠢。姚興以為慕容超雖貌似聰雋,而實則胸?zé)o智略,便說諺語并不正確,對慕容超的行動也不限制。詞人借此來說明,即使世人都說他們是“妍皮裹癡骨”,遭到誤解和鄙視,他們的志向也永不會變。正因為如此,他們的友情乃愈可貴,所以就自然地發(fā)而為“但莫使伯牙弦絕”的祝愿,將兩人的友情跟抗金的共同志向聯(lián)系到一起,使這種感情升華到圣潔的地步。然后,話題一轉(zhuǎn),寫出“九轉(zhuǎn)丹砂牢拾取,管精金只是尋常鐵”。以“九轉(zhuǎn)丹砂”與辛棄疾共勉,希望能經(jīng)得起鍛煉,使“尋常鐵”煉成“精金”,為國家干一番事業(yè)。這兩句至理名言,實際說的還是救國之道。
全文中詞人“一息尚存,此志不容稍懈”的精神十分令人感動。其中,詞人信手拈來歷代相傳的煉丹術(shù)中所謂經(jīng)過九轉(zhuǎn)煉成的丹砂可以點鐵成金的說法,表達(dá)出盡管尋常的鐵也要煉成精金的恒心,比喻只要堅定信心,永不松懈,抓住一切時機,則救國大業(yè)必能成功。最后,再借龍虎丹煉成而迸裂出鼎之狀,以“龍共虎,應(yīng)聲裂”這鏗鏘有力的六個字,刻畫勝利時刻必將到來的不可阻止之勢。至此,全詞方戛然而止。這最后幾句乃是作者與其友人的共勉之辭,也是他們的共同心愿。
《賀新郎·寄辛幼安和見懷韻》創(chuàng)作背景
淳熙十五年(1188年)冬,陳亮約朱熹在贛閩交界處的紫溪與辛棄疾會面。陳亮先由浙江東陽到江西上饒,訪問了罷官閑居帶湖的辛棄疾。恰好收到陳亮索詞的書信,辛棄疾便將《賀新郎》錄寄。陳亮的這首“老去憑誰說”,就是答辛棄疾那首《賀新郎》原韻的。
《賀新郎·寄辛幼安和見懷韻》作者介紹
陳亮(1143—1194)原名汝能,后改名陳亮,字同甫,號龍川,婺州永康(今屬浙江)人。婺州以解頭薦,因上《中興五論》,奏入不報。孝宗淳熙五年,詣闕上書論國事。后曾兩次被誣入獄。紹熙四年光宗策進(jìn)士第一,狀元。授簽書建康府判官公事,未行而卒,謚號文毅。所作政論氣勢縱橫,詞作豪放,有《龍川文集》《龍川詞》,宋史有傳。
好了,文章到此結(jié)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quán)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fù)責(zé),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guān)內(nèi)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dān)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