挾口指哪里 挾口讀音是什么
大家好,關于挾口指哪里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挾口讀音是什么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與咽喉相關的絡脈
咽喉與經脈
咽喉是經脈循行交會之處,在十二經脈中,除手厥陰心包經和足太陽膀胱經間接通于咽喉外,其余經脈直接通達。手太陰肺經,人肺臟,循經喉中。手陽明大腸經,從缺盆上走頸部,挾口入下齒中。足陽明胃經,從上齒中,出挾口環唇,循下頜角前,沿咽喉人缺盆。足太陰脾經,上行挾食道二旁,循經咽喉連于舌根。手少陰心經,挾食道上循咽喉,連于眼。手太陽小腸經,其支從缺盆循頸經咽喉上頰。足少陰腎經,從肺上循喉嚨,挾舌根。手少陽三焦經,從肩走頸經咽喉至頰。足少陽膽經,從頰車,下走頸經咽喉至缺盆。足厥陰肝經,循經喉嚨,上人頏顙,環行于唇內。此外,任脈、沖脈循喉嚨,絡于口唇。
咽喉的經絡
屬手太陽小腸、少陰心、足太陰脾、足厥陰肝經之會(《素問》曰∶咽主地氣,地氣通于嗌,太陰脈布胃中,絡于隘態告,故腹滿而嗌干),又屬足少陰腎(《素問》曰∶邪客于足少陰之絡,令人咽痛,不可內食),又屬足陽明胃經(《靈樞》曰∶陽明之脈上通于心,上循咽出于口),又屬足厥陰肝、少陽膽(《素問》曰,肝者中之將也。取決于膽,咽為之使?!鹅`樞》曰∶足少陽之正,上俠咽,出頤頷)。俠咽,屬手少陰心、足太陰脾之會。
喉在咽之后,屬手太陰肺、足陽明胃、少陰腎、厥陰肝經、任脈之會(《靈樞》曰∶手太陰肺,正出缺盆,循喉嚨?!端貑枴吩弧煤碇魈鞖猓鞖馔ㄓ诜?,即肺系也),又屬手少陰心、少陽三焦經(《靈樞》曰∶少陰正,上走喉嚨,出于面?!端貑枴吩弧眯目戎畨?,咳則咽痛。越人曰∶三焦之氣通于喉,喉嚨之聲則發矣),又屬手足陽明大腸、胃、手少陽三焦經之合(手陽明之正,上循喉嚨,出缺盆),又屬足太陰脾(《千咐旅金》曰∶喉嚨衡閉凳者,脾胃之候也)。喉嚨后,屬足厥陰肝、心包絡。結喉兩旁,應手太陰動脈,屬足陽明胃。
注:咽喉因為其經絡的特殊性故稱為咽喉要地,同時其為上丹天元和中丹人元太極的交參中心,也是8字或葫蘆形結構的關鍵交叉帶。人體三丹大概按黃金分割分為2組:上丹和中下丹。咽喉是此二組聯系的關鍵地。
手陽明大腸經的“回出挾口兩旁”是指哪?
原文:入下齒中 還出挾口 交人中
意思是 此經入下齒中 再回轉從口角出 相交于人中部位
六經循行
《黃帝內經·靈樞·經脈》:大腸手陽明之脈,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兩骨之間,上入兩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1]之前廉辯搭盯,上出于柱骨之會上[2],下入缺盆[3],絡肺,下膈屬大腸;其支者,從缺盆上頸,貫頰,入下齒中,還出挾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挾鼻孔。
注:[1] 髃骨,為肩胛骨與鎖骨相連接的地方,即肩髃穴處。
[2] 柱骨之會上,肩胛骨上,頸骨隆起處,即大椎穴處。因諸陽脈會于大椎,故稱“會上”。
[3] 缺盆,即鎖骨窩。
1-2足陽明經
《黃帝內經·靈樞·經脈》:胃足陽明之脈,起于鼻,交頞[1]中,旁約太陽之脈,下循鼻外,入上齒中,還出挾口,環唇,下交承漿,卻循頤[2]后下廉,出大迎,循頰車,上耳前,過客主人[3],循發際,至額顱[4];其支者,從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嚨,入缺盆,下膈,屬胃,絡脾;其直者,從缺盆下乳內廉,下挾臍,入氣街[5]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氣街中而合.--以下髀關,抵伏兔,下膝臏中,下循脛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內間;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別,下入中指外間;其支者,別跗上,入大指間,出其端。
注:[1] 頞(è),鼻梁。
[2] 頤,在口角的外下方,腮的前下方。
[3] 客主人,即上關穴。
[4] 額顱,即前額骨部,在發下眉上處。
[5] 氣街,即“氣沖”。
2-1 手少陽經
《黃帝內經·靈樞·經脈》:三焦手少陽之脈,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兩指之間,循手表腕,出臂外兩骨之間,上貫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陽之后,入缺盆,布膻中,散落心包,下膈,遍屬三焦;其支者,從膻中,上出缺盆,上項,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頰至?;其支者,從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過客主人,前交頰,至目銳眥。
注:[1] 手表腕,指手背腕關節部。
2-1 足少陽經
《黃帝內經·靈樞·經脈》:膽足少陽之脈,起于目銳眥,上抵頭枝畝角,下耳后,循頸,行手少陽之前,至肩上,卻交出手少陽之后,入缺盆;其支者,從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銳眥后;其支者,別銳眥,下大迎,合于手少陽,抵于?,下加頰車,下頸,合缺盆,以攜和下胸中,貫膈,絡肝,屬膽,循脅里,出氣街,繞毛際[1],橫入髀厭[2]中;其直者,從缺盆下腋,循胸,過季脅,下合髀厭中。以下循髀陽[3],出膝外廉,下外輔骨[4]之前,直下抵絕骨[5]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指次指之間;其支者,別跗上,入大指之間,循大指歧骨[6]內,出其端,還貫爪甲,出三毛[7]。
注:[1] 毛際,恥骨部生陰毛之處。
[2] 髀厭,就是髀樞,即環跳穴。
[3] 髀陽,大腿的外側。髀,大腿部。陽,指外側。
[4] 外輔骨,即腓(féi)骨。小腿骨有脛骨、腓骨兩支,脛骨為主,腓骨為輔,且在外側,故稱“外輔骨”。
[5] 絕骨,在外踝直上三寸許腓骨的凹陷處。腓骨至此似乎絕斷,故稱“絕骨”。
[6] 大指岐骨,足大趾、次趾本節后骨縫。
[7] 三毛:足大趾爪甲后生毛處。
3-1 手太陽經
《黃帝內經·靈樞·經脈》:小腸手太陽之脈,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側上腕,出踝[1]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內側兩骨之間,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2],繞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絡心,循咽下膈,抵胃,屬小腸;其支者,從缺盆循頸,上頰,至目銳眥[3],卻入耳中;其支者,別頰上?[4],抵鼻,至目內眥[5],斜絡于顴。
注:[1] 踝,此處指手腕后方小指側的高骨。
[2] 肩解,即肩后骨縫。
[3] 目銳眥,外眼角。
[4] ?(zhuō),眼眶的下方,包括顴骨內連及上牙床的部位。
[5] 目內眥,眼內角。
3-2足太陽經
《黃帝內經·靈樞·經脈》:膀胱足太陽之脈,起于目內眥,上額,交巔[1];其支者,從巔至耳上角;其直者,從巔入絡腦,還出別下項,循肩髆[2]內,挾脊抵腰中,入循膂[3],絡腎,屬膀胱;其支者,從腰中,下挾脊,貫臀,入腘中;其支者,從髆內左右別下貫胛,挾脊內,過髀樞[4],循髀外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貫踹內,出外踝之后,循京骨[5],至小指外側。
注:[1] 巔,指頭頂正中最高點,當百會穴處。
[2] 肩髆,即肩胛骨。
[3] 膂(lǚ),挾脊兩旁的肌肉。
[4] 髀樞,指股骨上端的關節,即環跳穴處。為髀骨所嵌入的地方,有轉樞作用,故稱“髀樞”。
[5] 京骨,足外側小趾本節后突出的半圓骨,又穴名。京,本意為高地、高處。
4-1手太陰經
《黃帝內經·靈樞·經脈》:肺手太陰之脈,起于中焦,下絡[1]大腸,還[2]循[3]胃口,上膈屬[4]肺。從肺系,橫出腋下,下循臑[5]內,行少陰、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內上骨下廉[6],入寸口,上魚,循魚際,出大指之端。其支者,從腕后,直出次指內廉,出其端。
注:[1] 絡,聯絡。凡縈繞于與本經相表里的臟腑均稱“絡”。
[2] 還,指經脈巡行去而復回。
[3] 循,沿著。
[4] 屬,隸屬。凡經脈連于其本經的臟腑均稱“屬”。
[5] 臑(nào),上臂。
[6] 廉,邊緣。
4-2足太陰經
《黃帝內經·靈樞·經脈》:脾足太陰之脈,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內側白肉際,過核骨[1]后,上內踝前廉,上踹[2]內,循脛骨后,交出厥陰之前,上膝股內前廉,入腹,屬脾,絡胃,上膈,挾咽,連舌本[3],散舌下;其支者,復從胃,別上膈,注心中。脾之大絡,名曰大包,出淵腋下三寸,布胸脅。
注:[1] 核骨,足大趾本節后內側凸出的圓骨。形如果核,故名。
[2] 踹(chuài),小腿肚。
[3] 舌本,舌根。
5-1手厥陰經
《黃帝內經·靈樞·經脈》:心主手厥陰心包絡之脈,起于胸中,出屬心包,下膈,歷絡三焦[1];其支者,循胸出脅,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臑內,行太陰、少陰之間,入肘中,下臂,行兩筋之間,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其支者,別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
注:[1] 歷絡三焦,自胸至腹依次聯絡上中下三焦。
5-2足厥陰經
《黃帝內經·靈樞·經脈》:肝足厥陰之脈,起于大指叢毛[1]之際,上循足跗上廉,去內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陰之后,上腘內廉,循股陰,入毛中,過陰器,抵小腹,挾胃,屬肝,絡膽,上貫膈,布脅肋,循喉嚨之后,上入頏顙[2],連目系,上出額,與督脈會于巔;其支者,從目系下頰里,環唇內;其支者,復從肝別,貫膈,上注肺。
注:[1] 叢毛,即“三毛”,足大趾爪甲后生毛處。
??? [2]頏顙(háng sāng),指鼻咽部,喉頭以上至鼻后竅之間。
6-1手少陰經
《黃帝內經·靈樞·經脈》:心手少陰之脈,起于心中,出屬心系[1],下膈,絡小腸;其支者,從心系,上挾咽,系目系[2];其直者,復從心系,卻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內后廉,行太陰、心主之后,下肘內,循臂內后廉,抵掌后銳骨[3]之端,入掌內后廉,循小指之內,出其端。
注:[1] 心系,指心臟與其他臟器相聯系的脈絡。
[2] 目系,眼球內連于腦的脈絡。
[3] 掌后銳骨,指掌后小指側的高骨,即豌豆骨。
6-2足少陰經
《黃帝內經·靈樞·經脈》:腎足少陰之脈,起于小指之下,邪[1]走足心,出于然谷之下,循內踝之后,別入跟中,以上踹內,出腘內廉,上股內后廉,貫脊屬腎,絡膀胱;其直者,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循喉嚨,挾舌本;其支者,從肺出,絡心,注胸中。
注:[1] 邪,通斜。
關于挾口指哪里和挾口讀音是什么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