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宋為什么不叫漢(為什么叫西漢東漢南宋北宋)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南朝宋為什么不叫漢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為什么叫西漢東漢南宋北宋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為什么劉裕建立的政權不叫漢而叫宋
因為,劉裕被晉帝封為宋公,他所在的宋府也改建為宋臺,后來又封宋王。雖然,劉裕是漢高祖劉邦弟弟楚元王劉交的第二十一世孫,但功勛卓著的劉裕并沒有“復漢”的想法。義熙十四年下半年到元熙元年, 相國劉裕又先后封宋公、宋王, 建立宋臺。《南史·宋武帝紀》:“于是陳留王(曹)虔嗣等二百七十人及宋臺(劉裕封宋公,其府稱臺)群臣并上表勸進,(裕)猶未許。”這里的“勸進”即“勸帝即位”,劉裕也沒有同意。晉安帝死后,他也只是代晉做了皇帝,后改國號為“宋”。所以明代大思想家李贄譽其為“定亂代興之君”。
劉裕為何不建國號為漢,卻稱國號為宋呢?
宋武帝劉裕(363年4月16日-422年6月26日),字德輿,小名寄奴。彭城郡彭城縣綏輿里人,生于晉陵郡丹徒縣京口里。劉裕自幼家貧,后投身北府軍為將。自晉安帝隆安三年(399年)起,他對內平定孫恩起義,消滅桓楚、西蜀及盧循、劉毅、司馬休之等割據勢力,對外消滅南燕、后秦等國,降服仇池,又以卻月陣大破北魏鐵騎,收復淮北、山東、河南、關中等地,光復洛陽、長安兩都。憑借著巨大的戰功,劉裕得以總攬東晉大權,官拜相國、揚州牧,封宋王。
永初元年(420年),劉裕代晉自立,定都建康,國號“宋”,為了和之后的北宋、南宋相區別,劉裕所建立的宋朝,往往被稱之為南朝宋或者劉宋。值得注意的是,劉裕的祖籍在彭城縣綏輿里,是漢高祖劉邦之弟、楚元王劉交的二十二世孫。也即劉裕和建立蜀漢的劉備一樣,都是漢室后裔。作為漢室后裔,劉備在東漢末年以漢作為國號,建立了蜀漢。但是,劉裕卻沒有繼續使用漢作為國號。那么,問題來了,劉裕既然是漢室后裔,為何不建國號為漢,卻稱國號為宋呢?
一
首先,在公元420年,劉裕正式取代東晉王朝,建立了南朝宋(劉宋)。對于漢室后裔劉裕來說,之所以不建國號為漢,卻稱國號為宋,原因主要分為以下幾點。就第一點來說,是因為在劉裕之前的晉朝和曹魏,國號來源都和之前獲得的爵位存在直接的關系。就曹魏來說,建安十八年(213年),漢獻帝冊封曹操為魏公,加九錫、建魏國,定國都于鄴城。魏國擁有冀州十郡之地,置丞相、太尉、大將軍等百官。也即在公元213年,曹操不僅獲得了魏公這一爵位,還建立了魏國這一封國。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四月,漢獻帝冊封曹操為魏王,邑三萬戶,位在諸侯王上,奏事不稱臣,受詔不拜。所以,等到公元220年,曹操去世后,曹丕繼續使用魏作為國號。
而就晉朝來說,國號則是和司馬昭的晉王存在直接的關系。景元五年三月三十日(264年5月2日),魏元帝曹奐再次下詔拜司馬昭為相國,封為晉王,加九錫。咸熙二年八月辛卯日(265年9月6日),司馬昭病死,時年五十五歲,葬于崇陽陵。九月,司馬昭被追謚為文王。十二月,其子司馬炎代魏稱帝,國號晉,史稱西晉。對此,在筆者看來,按照這一慣例,劉裕因為之前被東晉封為宋王,所以稱帝之后,繼續選擇用宋作為國號。
二
值得注意的是,在劉裕之后,這一慣例依然得到了延續。比如唐高祖李淵,之前的爵位是唐國公,所以登基稱帝之后,以唐作為國號。就第二點來說,則是因為劉裕所建立的南朝宋,始于公元420年,此時距離蜀漢滅亡(公元263年),已經有超過150年的歷史了。至于西漢和東漢,則和南朝宋存在更遙遠的時間跨度了。在此基礎上,在筆者看來,因為相隔的時間太久了,人心思漢的情況自然比較淡薄了,這和東漢末年,劉備建立蜀漢的情況顯然是不同的。彼時,因為忠于漢室的力量還是存在的,這讓劉備打出匡扶漢室的旗號后,能夠聚攏相關的勢力,從而成就帝王之業。也正是因為這一原因,曹操到死都沒有篡漢自立。
但是,到了公元420年,劉裕如果以漢作為國號,在當時并不會帶來多大的幫助。也即劉裕登基稱帝的時候,很多人對于漢朝已經淡忘了,至少沒有什么復興漢室的呼聲了。如果是在西晉末年,可能還有人可以說自己經歷了蜀漢時期。但是,到了東晉末年,自然不會有人這么說了。所以,在筆者看來,在公元420年,劉裕如果使用漢作為國號的話,并不能起到類似于蜀漢的效果。
三
就第三點來說,劉氏家族世居彭城(今江蘇徐州),彭城是春秋戰國時期為宋國故地,故稱“宋”。根據史料的記載,宋國(公元前1114年—公元前286年),周朝的一個諸侯國,國都商丘(今河南省商丘市)。周初被周天子封為公爵,國君子姓、宋氏。共傳三十四君,享國八百二十九年?!稘h書·地理志》云:“宋地,房、心之分野也。今之沛、梁、楚、山陽、濟陰、東平及東郡之須昌、壽張,皆宋分也。”宋國版圖跨有今河南東部、江蘇西北部和山東西南部之間,面積約有十萬平方公里,皆膏腴之地。
在劉裕之前,司馬懿的家族出自河內郡溫縣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溫縣),這是春秋時期的晉國故地,所以這也是司馬氏使用晉作為國號的原因之一。而在南北朝時期,前秦開國皇帝——苻健,是略陽郡臨渭縣(甘肅省秦安縣)人,這是春秋戰國時期秦國的疆域。所以,苻健登基稱帝時,國號大秦,定都長安,設立文武百官,史稱苻秦、前秦。
四
最后,就第四點原因來說,在我看來,劉裕雖然和漢朝皇族有關系,但并不是漢高祖劉邦一系,而是劉邦弟弟楚王劉交的后代,這無疑是一個重要區別。在此基礎上,世人皆知漢高祖劉邦,劉交則是鮮為人知了。所以,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如果劉裕用漢作為國號,起到宣傳作用的劉邦并不是其老祖宗,容易被人詬病。如果劉裕是漢高祖劉邦或者漢武帝劉秀,甚至劉備的直系后人,那么采用漢作為國號,顯然也是比較合理的選擇了。比如劉備的先祖是為中山靖王,中山靖王劉勝(前165年-前113年),漢景帝劉啟之子,漢武帝劉徹異母兄,母為賈夫人。
對此,在我看來,劉備也可以說是漢景帝劉啟這位皇帝的后裔,但是,就劉裕來說,顯然不好說自己是哪一位漢朝皇帝的后人了。所以,同樣是漢室后裔,劉備和劉裕的情況自然是有所區別的。對于劉裕建立的朝代來說,南朝宋( 420年—479年),是中國南北朝時期南朝的第一個朝代,也是正統王朝,也是南朝中存在時間最久、疆域最大的朝代。共傳四世,歷經十帝,享國59年。因國君姓劉,為與后來趙匡胤建立的趙宋相區別,故又稱為劉宋。
劉裕為什么國號不叫漢呢?
宋武帝劉裕一代雄主,是南北朝時杰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南朝宋的開國皇帝,被譽為“南朝第一帝”。劉裕少年家貧,草根出身,自隆安三年(399年)“以一擊千”大敗孫恩幾千起義軍后迅速崛起,內平孫恩和恒玄的叛亂,消滅桓楚、西蜀、盧循、劉毅、司馬休之等割據勢力;對外先滅南燕,再滅后秦,降服仇池,以卻月陣大敗北魏,收服中原王朝失去了整整一百年的洛陽和長安,一時間使得劉裕的聲望達到了頂峰,為他日后代晉自立奠定了堅實的輿論基礎。
公元420年,在一切準備就緒后,劉裕代晉自立,立國號為宋。時人和后人都有疑惑:既然劉裕聲稱自己是劉邦弟弟劉交的二十二世孫,那他國號為何是“宋”而不是“漢”?原因有不少,其實一點也不復雜。
第一,劉裕是劉交的后代,和劉邦的漢嚴格來說有關系,但要說關系很密切也談不上,畢竟劉交只是劉邦弟弟,這和東漢的劉秀有所不同,劉秀是漢景帝兒子劉發的后代,是劉邦的直系子孫,即使是后世很多打著漢的旗號的追認的祖先也都是劉邦。劉裕不是劉邦的直系子孫,不用漢作國號說得過去。
第二,劉裕祖籍彭城,春秋時期屬于宋國。
第三,自東漢后有兩個王朝也用漢做國號,一個是劉備的蜀漢,一個是匈奴人劉淵建立的“漢”,可是國運都不昌盛,劉裕一個新王朝的開始肯定不想步其后塵。
第四,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避諱:自漢武帝說“代漢者,當涂高也”之后,為了成為這個所謂的涂高,袁術嘗試過,就連李傕也想過,最后的涂高卻是曹丕的魏國(公元263年,司馬昭滅蜀國,雖然司馬昭掌握了曹魏大權,但是司馬氏代魏是他兒子司馬炎手上完成的,當時還是魏國)。而劉裕代晉的時候,北方已經有了一個強大的北魏,曹魏滅蜀漢的歷史并不久遠,再用漢來作國號顯然是不適當的。
第五,實事求是的說,東漢過去到劉裕代晉過去已經整整兩百年了(220年,曹丕代漢自立,420年,劉裕代晉自立),無論是士大夫的上層社會還是下層的平民百姓都早已對漢沒有歸屬和認同感了,漢朝已經沒有實際上的影響力了。
第六,自劉邦建漢以來,似乎都有一個傳統,就是國號和建國之前的封號有莫大關系:比如劉邦受封漢中王,所以劉邦的國號是漢;曹丕受封魏王國號是魏,司馬炎受封晉王所以國號是晉。劉裕代晉前是宋王,因此劉裕定國號為宋也是順其自然的事。
所以,綜合來看,劉裕定國號為“宋”而不是“漢“是情理之中的事。
為何劉裕是稱宋而不稱漢呢?
這得怪劉淵,沒事冒充什么漢啊,把名聲搞臭了。
因為劉裕是彭城人,彭城春秋時屬宋地,發家地是宋,被晉封為宋公,宋王,晉室一點點把爵位往外送,是表示劉裕得國之正。所以受禪后建立劉宋。
從他自稱為楚元王劉交的后代,古代的禮儀,國號應該叫“楚”,稱“漢”是不可能的,他的祖輩不是漢朝的直系血脈。為什么稱“宋”呢?劉裕因功被司馬家封為宋公。歷朝歷代,有很多開國皇帝以自己的封號稱帝;劉裕的祖籍在彭城,春秋時期屬于宋國;故劉裕建國稱“宋”,況且劉淵已經建立過漢國。再加上當時北朝的國號又是魏。三國時代正是曹魏篡漢,再用漢為國號……這事還沒完了。
這是規矩,也是經過歷史實踐檢驗的選擇。
(1)新王朝的建立者如果之前有封地,那么新王朝就是以封地為名。
劉邦和項羽都是奉楚王之命入咸陽,劉邦的漢王是項羽封的,他殺了項羽,他的王朝還是叫漢朝。
至于祖宗建過王朝的劉裕,不同于光武帝,他的道統來自晉朝,所以只能按照規矩辦。
(2)為什么說是經過歷史實踐的檢驗?
2.1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承認元朝清朝的地位。
除為了56個民族的和諧共處之外,最重要的一點是保障領土的完整性。只有承認元清地位,現有國
境個別地區我們才能理直氣壯不心虛地說「自古以來」。
2.2 再比如丸乎用戶比較熟悉的明清更迭。
清朝立國后,對明朝的評價非常之高。其目的就是希望以此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消解「反清復明」的
壓力。
2.3 為了保持自有政權的穩定和穩固
以上兩個例子主要說明:你可以打敗上一個政權,但是你仍然得對上一個政權保持敬畏。而現在要說
的第三點主要在于,國號的重要性。原本劉裕的臣民都稱自己是宋的子民,突然更改名稱,成本大
而且有風險。改了國號,老百姓必定無所適從。
(3) 最后再回到劉裕,為何不稱漢而稱宋?
經歷過三國魏晉,普通老百姓對晉的認同早已超越了漢,尤其是有實力的官員大家族,吃的都是晉
朝的飯。所謂奉天承運,國運早已幾經易手,劉裕要奉天,也只能是承晉朝的運。
劉裕為什么國號不是漢?為何要殺盡司馬氏?
劉裕是西漢楚元王劉交的后人,而也正是他建立了南朝的劉宋王朝,可以說是結束了南方的割據局面,使南方在百年都沒有出現過的統一局面終于出現了。不過劉裕其他的事情都還好,只有一件事情一直都是人們議論的話題,那就是他殺盡司馬氏的舉動。他殺掉了晉安帝,立晉安帝的弟弟司馬德文為帝,后來司馬德文又禪讓皇位給了劉裕,可是劉裕卻并沒有放過司馬家族的人,大肆屠戮,這背后究竟有什么原因?劉裕身為漢朝王室之后,為什么建立的國家不叫漢而叫宋呢?
1.劉裕生平簡介
劉裕(363年4月16日-422年6月26日),字德輿,小名寄奴。彭城郡彭城縣綏輿里人,生于晉陵郡丹徒縣京口里。東晉至南北朝時期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軍事家,南朝劉宋開國君主(420年-422年在位)。西漢楚元王劉交之后。
劉裕自幼家貧,初為北府軍將領。自隆安三年(399年)后,對內平定孫恩和桓玄,消滅桓楚、西蜀、盧循、劉毅、司馬休之等割據勢力,使南方出現百年未有的統一局面;對外消滅南燕、后秦等國,降服仇池,又以卻月陣大破北魏,收復淮北、山東、河南、關中等地,光復洛陽、長安兩都。即位后,又派兵南征林邑國,使其全境歸附。
永初元年(420年),劉裕代晉自立,定都建康,國號“宋”。執政期間,吸取前朝士族豪強挾主專橫的教訓,集權中央,抑制豪強兼并,實施土斷,整頓吏治,重用寒門,發展生產,輕徭薄賦,廢除苛法,親自聽訟,振興教育,策試諸州郡秀才,舉善旌賢,并多次遣使訪民間疾苦,改善政治和社會狀況,終結了門閥專政的時代,奠定了南朝“寒人掌機要”的政治格局。他對江南經濟的發展,漢文化的保護與發揚有重大貢獻,并開創了江左六朝疆域最遼闊的時期,為“元嘉之治”打下堅實的基礎。史家譽之為“定亂代興之君”,也有“南朝第一帝”之稱。
永初三年(422年),劉裕計劃出征北魏,尚未出兵,便因病逝世,終年六十歲。廟號高祖,謚號武皇帝,葬于初寧陵。著有《兵法要略》一卷,今已亡佚。
2.劉裕為何國號不是漢
我們先看看各朝各代那些劉姓人建立的皇朝,劉邦就不用說了,他建立的西漢是第一個以漢為國號的朝代,第二個是劉秀,他是漢朝中興之主,東漢開國皇帝,他直接以西漢繼承人自居,而第三個是劉備,他建立的蜀漢也是以東漢繼承人自居,第四個比較奇特,劉淵,他是匈奴人,但是被賜姓為劉,他在攻打西晉的時候覺得自己和漢室世代通婚,自認漢室繼承人,尊劉邦劉秀劉備為先祖,建立了一個漢朝,不過他侄子的時候就改國號為趙了。
第五個就是劉裕了,他建立的皇朝國號是“宋”第六個是五代時期,劉知遠建立的后漢皇朝,是五代之一。第七個和第八個也是五代時期,是五代十國中的兩國,北漢和南漢,分別由劉崇和劉龑建立。
此外還有一些劉姓人建立的政權,但是都比較短期就不列入了,但是這些劉姓人建立的皇朝,大都是遵奉劉邦為先祖,自稱復興漢室,或者再建漢朝,為何真正的漢室宗親劉裕反而建立了一個宋朝呢?
首先呢,劉裕雖然是漢室宗親,但是他是楚王劉交后裔,楚王劉交是劉邦的弟弟,所以說劉裕并非劉邦的正式子孫,不像劉秀劉備是正宗的劉邦后代,所以他對漢室復興的念頭比較淡薄。
其次,當時漢朝已經滅亡多年,雖然也有人認為兩晉取代曹魏和漢得國不正,有懷念漢室的呼聲,但是總體上來說,復興漢室的支持者不多,尤其是士族,他們可不愿意皇朝像兩漢一樣強勢。
再次,也是比較重要的,劉裕被封宋王,很多皇朝的習慣就是王爵是什么封號,朝代就是什么封號,比如劉邦是漢中王,所以國號漢,曹丕是魏王,所以國號魏,司馬炎是晉王,所以國號晉,劉裕是宋王,就國號為宋。
那么問題又來了,劉裕為何要了一個宋王的封號呢,要知道劉裕當時是權臣,想要什么封號還是要看劉裕自己的意見。
要知道劉裕是一個很迷信的人,他相信司馬家還有多少代皇帝,還特意多立了一個皇帝,他要的這個宋其實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其實在漢之后各代選擇國號都是從春秋戰國中尋找的,比如曹魏選擇魏是戰國七雄之一,晉朝選擇的晉是春秋霸主,還有孫吳的吳,十六國里的后秦前燕各國都能從古代找到相應的國號,劉裕選擇的宋也不例外。
而宋代表什么呢?宋國其實是殷商遺族,原本是商人后代,在周朝滅商后將殷商后人封于此,而劉裕也是漢室遺族,晉國將前朝遺族的劉裕封為宋王不是很合適嗎?而且劉??瓷先ヒ彩峭M意的。
不過,宋這個稱號其實不算很好,宋國在春秋戰國一直是被強國欺負的中等強國,后來趙匡胤建立的兩宋也是如此,就算劉裕這樣的千古名將,建立的宋也命運一般,劉裕北伐差點一統天下,結果中途遇到急事不得不跑回來,功敗垂成,日后劉裕建立的宋國疆土雖大,卻被子孫后代敗了許多,而且內斗頻繁,最終被齊取代了。
3.劉裕為何殺盡司馬氏
公元220年,曹操病逝,世子曹丕即位為魏王。然而曹丕實際上早就已經迫不及待,當即趕到洛陽宮中,向漢獻帝與自己已經嫁給獻帝的妹妹曹節索要玉璽。玉璽乃是權力的象征,索要玉璽實際上意味著曹丕暗示劉協“禪讓”皇位給自己。劉協無奈之下只好交出了玉璽,然而皇后曹節卻抱住不放,破口大罵,結果當然是徒勞的。
結果就是漢獻帝劉協被廢為山陽公,而曹丕則是代漢建魏,完成了父親曹操未能完成的夙愿。而漢獻帝雖然被迫禪讓,不過卻依舊錦衣玉食,和妻子曹節安度晚年,得以善終。前代皇帝禪讓,一般得以保全性命,不過這個慣例卻在二百年之后被劉裕打破了...
劉裕自從京口起事以來,討滅桓玄,南梟盧循首,北擒慕容超,收復關中可謂軍功赫赫,因此被封為宋公,并且得以加九錫,獲得劍履上殿、贊拜不名之權。
熟悉中國歷史的都知道,加九錫一般也就意味著謀朝篡位。果不其然,420年劉裕代晉稱帝,距離220年曹丕廢掉漢獻帝剛好過去200年,南朝宋就此建立。
但是劉裕比起曹丕來說似乎有那么點“心胸狹窄”,因為他下令將晉恭帝司馬德文用棉被捂死。而且這已經不是劉裕第一次殺死皇帝了,早在一年之前劉裕便命令王韶之縊殺了晉安帝,劉裕稱得上是皇帝殺手,再算上之前被他擒殺的南燕皇帝慕容超、后秦末帝姚泓等人,死在劉裕手中的皇帝已經有六位了,這也為劉宋皇族惹來了殺身之禍。
針對劉裕殺死晉恭帝司馬德文一事,胡三省《資質通鑒音注》中評價:“自是之后,禪讓之君,罕得全矣”。從此之后,禪讓之君幾乎難以保全性命。
劉裕雖然雄才大略,但是他的后代卻是一代不如一代,宋文帝劉義隆北伐變成了“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不過政治上總算還是有所作為,但是其后即位的宋武帝等皇帝卻是荒誕不經。
477年劉宋大將蕭道成擊殺后廢帝劉昱,立劉準為帝,也就是宋順帝。然而蕭道成冊立劉準為帝不過是一個過渡階段而已,他要為自己稱帝爭取時間。兩年之后蕭道成受到宋順帝“禪讓”登基建號,也就是南朝齊。蕭道成派遣部將王敬則率兵入宮,劉準驚恐萬分道:“欲殺我乎?”王敬則表示不過是讓他換一間宮殿住而已,然而劉準已經聽出了弦外之意,淚流滿面道:“只愿來世不再托生帝王家?!?/p>
蕭道成過去沒多長時間,就命人暗殺了劉準,劉宋皇室幾乎被蕭道成趕盡殺絕。或許蕭道成下手之前會想到劉裕,而劉準被殺之前也會想到自己的這位祖宗,要不是他開了先河,劉準說不定還能保住性命。
劉裕之所以屠殺司馬皇族自然不是那么簡單,實際上是他飽含深意做出的決定。魏晉南北朝以門閥士族為尊,當時比較著名的士族有隴西李氏、趙郡李氏、太原王氏、瑯琊王氏、弘農楊氏、陳郡謝氏、清河崔氏等等。
而在這些士族當中則是涌現出了許多人才,比如曾經造反的王敦,率領八萬晉軍取得淝水之戰勝利的謝安,他們之所以能夠執掌大權靠的并非是杰出的個人能力,而是出身的門閥士族。
東晉王室偏安,因此世家大族實際上與皇帝共掌政權,所謂的“王與馬,共天下”,“謝與馬,共天下”也就是這個道理。而劉裕是什么人?往好聽了說,他是漢朝后裔,往難聽了說就是個寒門賤人。劉裕的父親劉翹不過是個低級官員,工資勉強可以養家糊口,以至于劉裕不得不“織席販履”來維持生活。
然而偏偏就是這么一個出身寒門的劉裕,卻偏偏登上了晉王朝政治權力的最高舞臺,主宰著整個東晉王朝。但是別看劉裕權高位重,實際上當時的世家大族卻是根本看不起劉裕,甚至暗中準備反對劉裕,因為劉裕打破了規則,世家大族才應該掌握政權,寒門就老老實實的做賤民好了。
此時留著司馬德文等晉朝王室,萬一有世家大族想要擁立晉朝王室復位怎么辦?新莽年間的起義軍不就是這么干的么?因此劉裕干脆下令將司馬皇族斬盡殺絕,如此一來世家大族想擁立皇帝也沒有了人選。
自從陳群對魏文帝曹丕提出九品中正制以來,中國的權力便幾乎操持在世家大族手中,但是自從劉裕代晉稱帝以來,卻是打破了這一局勢,形成了“寒人掌機要”的局面,劉裕麾下的文武諸臣,比如心腹劉穆之,多為寒門出身。
劉裕斬殺司馬德文的用意便在于此:那就是他要改天換地,徹底開啟寒門掌權的新時代!司馬德文一死,劉裕用屠殺手段血腥的震懾了高門大戶,與此同時又消滅了他們反對自己的武器,雖然手段稍嫌粗暴,但不能不說是有效的招數。
對于劉裕屠殺司馬皇族一事,在后世的確引起了不良影響,導致每一次改朝換代都要伴隨著腥風血雨。但其實這并非是劉裕的本來意愿,劉裕之所以斬盡殺絕便是為了能夠打破這種世家大族把持政權的局面,此后在南北朝數百年之間,寒門之中能人輩出,這如何不能說是好處呢?
南朝宋為什么不叫漢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為什么叫西漢東漢南宋北宋、南朝宋為什么不叫漢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