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味道哪里人 蘇味道還是蘇道味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蘇味道哪里人,以及蘇味道還是蘇道味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蘇味道是哪個朝代的人
蘇味道(648—705)初唐政治家、文學家。趙州欒城人。九歲能詩文,少與李嶠以文辭齊名,號“蘇李”。乾封中進士,早年為咸陽尉,因吏部侍郎裴行儉賞識,隨裴行儉兩征突厥,櫻物為書記。圣歷初官居相位。談頌橡先后三度為相達七年之久,深得武則天賞識。后因親附張易之兄弟,中宗時貶為眉州刺史。不久又復遷益州(今成都)大都督府長史含旁,未行而卒,終年58歲。蘇味道諳練臺閣故事,善章奏。由于武則天時期復雜的政治環境,而常常采取明哲保身的態度,處事模棱兩可,世號“蘇模棱”。青年時與李嶠、崔融、杜審言合稱初唐文章四友。所作詩今存十六首,載《全唐詩》,著有《蘇味道集》已佚。蘇味道死后葬今欒城蘇邱村。其一子留四川眉山,宋代“三蘇”為其后。供參考。
蘇味道與蘇軾的關系
蘇軾是蘇味道的十一世孫,他們之間隔了十代人。
蘇味道有四個兒子,老大、老三、老四都“子承父業”做了官,只有老櫻行二與眾不同。這個老二叫做蘇份,蘇味道死后,蘇份就在眉山縣(現在的四川眉山市東坡區)娶妻生子,“自是眉州始有蘇氏”。
蘇份的第九代子孫里出了個蘇洵(即為蘇味道的十世孫),蘇洵的二兒子叫蘇軾(即為孫味道的十一世孫),三兒子叫蘇轍(蘇洵的長女是八娘),這就是大名鼎鼎的“三蘇”。
擴展資料:
1、蘇味道
蘇味道 (648—705),唐代政治家、文學家。9歲能文。趙州欒城(今河北石家莊市欒城區蘇家莊(在今大裴村、小裴村一帶))人。
在《新唐書》中,唐朝宰相中脊叢嘩有蘇味道,他屬于趙郡欒城人(今河北石家莊市欒城區),他的先祖為漢并州刺史蘇章,其有著名后裔為蘇軾。
蘇味道與杜審言、崔融、李嶠并稱為文章四友,與李嶠并稱蘇李。對唐代律詩發展有推動作用,詩多應制之作,浮艷雍容。但《正月十五夜》(一作《上元》)詠神都洛陽元宵夜花燈盛況,為傳世之作。原有集,今佚。
2、蘇軾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蘇軾是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鄭如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縱橫恣肆;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
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傳世。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蘇軾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蘇味道
唐代政治家蘇味道簡介
蘇味道簡介
蘇味道,生于公元648年,卒于705年,趙州欒城也就是現在的河北石家莊欒城區南趙村人,是唐代初期的政治家和文學家。在他小的時候便顯露出了詩詞方面的天賦,曾經和同為趙州的唐代詩人李嶠一文辭而遠近聞名,被人們稱為“蘇李”。他曾經做到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相當于丞相的職位。但是因為他為了避免得罪權貴而遭到禍患,而敢做墻頭草,被當時的人們戲稱為“蘇模棱”。
蘇味道畫像
蘇味道的仕途開始于唐高宗乾封年間,當時他考取了進士,之后便被朝廷任命為咸陽尉。當時的史部使郎裴行儉十分欣賞他的才華,恰好此時突厥來犯,他便推薦蘇味道擔任管記的職位。一次唐中宗的一位妃子的父親裴避道忠心擔任左金吾將軍時,拜托他寫一篇謝表。蘇味道一氣呵成,此篇文筆華麗,結構嚴謹,當時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到了武則天延載元年的時候,他擔任了鳳閣舍人的官職,達到了他一生中的最高峰。此后因為某種原因和另一位大臣張錫一起入獄,因為他獄中表現良好,而僅僅被貶為集州刺史。此后的他在官場上起起落落,也沒有做出什么特別的政茄棗績,最后在趕赴益州長史的途中病逝,享年五十八歲。
蘇味道一生的主要貢獻還是在文學方面,他曾和李嶠,崔融,杜審言一起被稱為“初唐四友”。他的詩秀麗清奇,妖而不艷,主要的對象大多是某種事物。他流傳到現在的詩作有《正月十五日夜》,《詠虹》等。
值得一提的是,蘇味道在中國文學史上并不出名,反而是他的后代蘇洵,蘇軾和蘇轍在歷史上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
蘇味道模棱兩可
蘇味道是唐朝初期的的文學家和政治家,出生在趙州欒城也就是現在的河北石家莊欒城區一帶。他自小的便是一個異常溫順的人,他的弟弟經常要他為自己辦一些事情,一旦蘇味道不會答應他的要求,他便會毫不留情對他一頓臭罵。但是蘇味道也不朝他發脾氣,一直都是嘻嘻哈哈的樣子,好似罵的不是他一樣。性格如此溫柔之人,實在是讓人感到詫異。
蘇味道雕像
在唐代文學史上,人們常常把他和他同時也是同鄉的詩人李嶠并稱為“蘇李”,應該說當時的人們對他的才凳斗能還是非常認可的。一次,中國歷史上著名也是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讓當時的宰相狄仁杰,讓他給自己推薦人才。狄仁杰問道皇上要用此人來干什么事,武則天答到想讓他做將相。狄仁杰便說道如果皇上僅僅需要文章寫得好的人,那么蘇味道一定是首選,從這里可以看出蘇味道當時的才華可以說是冠絕天下的。
雖然蘇味道有很高的文學天賦,但是在政治方面并沒有做出什么功績,即使做到離開宰相的位子,憑借的也不是他治理政事方面的才能。而且為了在官場上不得罪那些權貴,惹上不必要的災禍,蘇味道還練就了一幅處事圓滑的本事。簡單來講就是處理事情的時候不要決斷地太清楚和明白,如果處理不當,便可能惹上麻煩,只要模棱兩可,哪邊都抓不到自己的錯誤便行了。正因為他這種處事的態度和方法,人們給他起了一個“蘇模棱”的外號來嘲諷他,這也便是“模棱兩可”一詞的由來。
蘇味道這種對待事物的態度注定他成不了大事,因此現在人們提起他更多的是欣賞他的詩詞,而對于他的官場生涯大多是忽略不提。
蘇味道正月十五夜
唐朝是我國古代最繁盛和豐饒的時期,因其開放包容的舉措和廣納四海的胸襟鄂聞名于世。因此在這一時期也是我國詩詞歌賦發展的鼎盛時期,出現了很多描繪人們平和安詳生活的景象的詩詞。比如唐朝初期的文學家和政治家蘇味道所寫的《正月十五夜》便是其中頗具名氣的一首詩。這首詩吟詠的是公元705年神都洛陽元宵佳節時端門布燈的絢麗景象。
元宵佳節的景象
正月十五是我國的傳統佳節――上元節,也就是著名的元宵節。在中國喜慶熱鬧的日子里,家家戶戶張燈結彩,圍坐在一桌旁,享受節日所帶來的美好和愉悅。而這棗納磨首詩描繪的對象便是當時的洛陽滿街燈火輝煌的艷麗情景。
開頭先總得描寫節日的氣氛:徹夜都是燈火輝煌,京城便成了歡樂的海洋,其中“火樹銀花”形容的是花燈的華麗和明亮,而“合”則是說無論從哪個方位望去,都是如此富麗的景象。中間兩句便是描繪元宵節是歡樂氣氛的具體寫照:上句是寫達官貴人們邊騎馬便觀賞街道兩旁的花燈,而此時天邊一輪明月散發出皎潔的光芒,照耀著地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下句寫的是打扮得非常俏麗的游伎,游街唱著“落梅”等當時流行的歌曲。由這些詩句不難想象出當時不知不覺之間已經到了半夜,但是人們任然沒有休息的意思,他們在期望時間走得慢一點,這美好的景象不要就這么過去,這便引出了最后的兩句:“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其中的“金吾”是指城里的禁衛軍,而“玉漏”則是當時的計時裝置。
縱觀全詩,詞采華麗,絢麗多姿,而且音調工整和諧,充滿韻味,就像在欣賞一幅古代的風情畫,讓人流連忘返。
蘇味道與蘇軾
蘇軾這個名字相信幾乎所有中國人都聽過,他是我國宋代著名的文學家,宋詞中著名的“豪放派”中的開創者,與另一位大文豪辛棄疾同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他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還和他的父親蘇洵和弟弟蘇轍并稱為“三蘇”。在贊嘆蘇軾驚人的才能的同時,或許很少有人知道,他的祖先,唐代的文學家和政治家蘇味道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
蘇東坡祖籍紀念館
蘇味道,是生活在初唐時期的一位詩人。他出生在趙州欒城也就是現在的河北欒城區南趙村一帶。他從小便顯示出了超常的才能,尤其擅長詩詞歌賦,在九歲的時候便會作詩,與當時另一位詩人也是趙州人氏的李嶠并稱為“蘇李”,又與另外兩位詩人崔融和杜審言并稱為“初唐四友”,可見人們對他文學天賦的欣賞和推崇。他的詩清奇秀麗,妖而不艷,特別是他的詠物詩,堪稱一絕。主要代表作品有:《正月十五夜》、《詠虹》、《單于川對雨兩首》等。
雖然他在詩詞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是在官場上卻建樹平平,即使他曾經做到過宰相的職位,也沒有做出特別大的功績。而且還因為處事圓滑得了“蘇模棱”的稱號。蘇味道在公元705年死于趕赴益州長史的任途中,享年五十八歲。
蘇味道總共有四個兒子,其中他第二個兒子蘇份并沒有像其他人那樣子承父業做官,而是遷居到了現在的四川眉山娶妻生子,而他便是四川蘇氏的祖先,蘇軾便是他的第九代子孫。雖然蘇軾出生在四川眉山,但是對于他的祖籍也就是欒城也沒有忘記,他經常在文章或詩詞上署名“趙郡蘇軾”,死后在墓志銘上寫有“蘇自欒城,西宅于眉”的字句。
蘇味道的詩
蘇味道,生于公元648年,卒于705年,是唐初時候的一位文學家和政治家。他是趙州欒城也就是現在的河北石家莊欒城區人。據史書記載,他從小便顯示出了驚人的文學天賦,九歲的時候就已經會作詩了。他與當時同為趙州人氏的詩人李嶠因為文辭方面的突出才能而被稱為“蘇李”。在二十歲的時候中進士,此后因為出眾的才能而一路高升,一直做到了宰相。
蘇味道雕像
蘇味道此人雖然在宰相的職位上做了很多年的時間,但他在處理政事上顯然沒什么過人之處,而且還由于他當時為了避免惹上災禍,選擇了模棱兩可的處事態度,而被當時的人們譏笑了,得了“蘇模棱”這一稱號。
雖然在政治上建樹平平,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詩詞歌賦上面他卻是有過人的才能。他除了和李嶠并稱為“蘇李”之外,還于當時的另外兩個詩人崔融、杜審言四人一起被稱為“初唐四友”。蘇味道的詩清靈雋秀,華麗而不妖艷,多以詠物詩為主。因為他大力提倡創作近體詩,因為他地位較高,影響也比較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唐代律詩的發展。他流傳到現在的作品多為五言律詩,主要有《詠霧》、《詠霜》、《詠井》和《詠石》等。其中最著名的應該是描寫元宵節時的繁盛景象的《正月十五夜》。
《正月十五夜》這首詩描述的是當時神都洛陽元宵佳節時滿城花燈的絢麗和熱鬧的情景,“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兩句更是被后人所推崇,成為吟詠元宵節繁華情景的代表詩句。
蘇味道是什么人?
蘇味道(648—705),唐代政治家、文學家。趙州欒城(今河北石家莊市欒城縣)人,少有才華,20歲舉進士 ,累遷咸陽尉。武則天灶嘩塌時居相位數年,茍合取容,處事依違兩可,時稱“蘇模棱”。因阿附張易之,中宗時貶郿州刺蘆如史,死于任所。與杜審言、隱圓崔融、李嶠并稱為文章四友,與李嶠并稱蘇李。對唐代律詩發展有推動作用,詩多應制之作,浮艷雍容。但《正月十五夜》(一作《上元》)詠長安元宵夜花燈盛況,為傳世之作。原有集,今佚。《全唐詩》錄其詩16首。蘇味道死后葬今欒城蘇邱村,其一子留四川眉山,宋代“三蘇”為其后裔。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