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從哪些方面進行點評 古詩從哪些方面進行點評呢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古詩從哪些方面進行點評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古詩從哪些方面進行點評呢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應該從哪些方面哪些角度去賞析一首詩詞?
1.把握詩歌的意象與意境
詩歌的意象是多種多樣的,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類:
(一)象征性意象
(二)比喻性意象
(三)描述性意象
(四)通感性意象
2. 鑒賞詩歌中的形象
所謂“形象”就是文學作品中展示出來的生活圖畫,一般可分為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
(1)人物形象。詩中的詩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詩人自己。有別于小說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景物形象。詩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詩,往往是借助客觀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現出來的主觀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詩人一般借意象來表現自我,詩人作為主體,往往與意象這個客體合而為一。有時詩中有幾個意象,各個意象之間都有一定的聯系。
一般的短評寫作時要注意先“蓋帽”,即說出詩人的形象的總體特征,再以此為“中心論點”,從詩歌的具體語詞方面對這個論點進行分析論證。其他三個方面的鑒賞和評價一般也使用這個思路。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圍繞“這個”論點來寫。初學者往往失卻重點,在簡短的文字中寫到各方面的內容。
鑒賞詩人形象的思路與其他文學作品中的方法一致,一般從其“社會地位”“思想意識”“性格特征”等方面入手。但在具體寫作過程中不宜出現這些字眼,我們在這時借用的是它的方式和思路。
3.鑒賞作品的語言
詩歌的語言主要特征有:凝練性、形象性、情感性、跳躍性。鑒賞詩歌的語言主要從這幾個方面入手。而這幾個方面往往是合為一體的。
4.鑒賞作品的表達技巧
表達技巧指詩人在借助語言文字塑造藝術形象時,靈活運用一般創作規則和方法所表現出來的具體而又特殊的藝術手段。主要考查藝術特色和表現形式。
(1)抒情方法。
抒情方法包括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間接抒情的主要手段有借景或物抒情,借人或物言志,另外還有融情于景、懷古傷今和即事感懷等。
(2)表現手法。
表現手法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把握:
1、創作方法:賦、比、興;
2、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議論悄森攔;
3、構思技巧:以動寫靜,樂景寫哀、虛實結合、小中見大、點面結合、想象聯想、象征寄托等。
在這三個方面中,第三方面為其重點。
(3)用典。
鑒賞詩歌的用典主要明確兩點:
1、典故的來源及其含義。
2、用典的作用。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詩歌中主要表現為增加詩歌的容量,使詩典雅耐讀,富于文采;在唐以后的詩詞曲中主要是懷古傷今,詠史言志。
(4)風格
風格是由創作個性決定的作品在思想與藝術上春液總的特色。風格就大處而言,有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之分。從詩詞曲的總體風格來講啟胡有詩莊、詞媚、曲諧(俗)之說,詞又有豪放和婉約之別。
1、不同的風格有不同的特征:
浪漫主義:善于抒發對理想世界的熱烈追求,常用夸張手法,語言熱情奔放,想象瑰麗神奇。代表的詩人有屈原、李白、李賀、蘇軾、龔自珍等。
現實主義:注重按照生活本來的樣了精確細膩地描寫現實,真實地反映人民的生活與追求。代表的詩人有杜甫、辛棄疾、陸游等。
2、許多詩人形成了自己的獨特的風格:
蘇軾、辛棄疾:豪放 柳 永、李清照:婉約 李煜、劉禹錫:雋永
謝朓、謝靈運:自然 李 白:清新飄逸 杜 甫:沉郁頓挫
屈原:雄渾悲壯 王安石:雄健高峻 陶淵明:淡遠閑靜
王維:恬淡優美 王昌齡:雄壯豪邁 李 賀:雄渾奇特
曹操:豪放磅礴
3、不同類型的詩有不同的風格:
宮廷詩:纏綿宛轉 田園詩:恬淡寧謐 山水詩:清新優美
邊塞詩:悲涼慷慨 諷喻詩:沉郁激憤 詠史詩:雄渾壯闊
(5)修辭:
主要掌握高考所要求的八種修辭手法,考查的形式一般是明辨修辭的藝術手法,分析修辭的藝術效果。
5. 評價作品的思想內容
第一,思想感情:
考查的主要有三點:
1、情感類別:哀怨、激憤、憎惡、憂愁、欣喜、歡快、向往、離愁別恨、懷古傷今等。
2、情感載體:楊柳——離別 菊花——傲骨 圓月——團圓 落葉——失意等。
3、抒情方法:見前“鑒賞表達技巧部分”
第二,內容主旨:
詩歌表現思想內容的形式大致有兩種,一是借景物抒情,一是借人物言志。律詩、絕句大多是先描寫景物,后抒發情懷;詞曲往往是詠物懷古,即借事物、借人物來表明心志。思想內容也就在抒情言志的詩句里得到集中的體現。
對詩歌思想感情的鑒賞,首先從詩歌的基本內容入手,其次寫出作者在詩歌中所蘊含的情感。
三、總結、表述
靈活運用常見的古詩鑒賞術語,準確得體地表述自己對詩詞的心得
古詩從哪些角度賞析
古詩賞析,可從這些方面來進行——
1、修辭和畝瞎手法上的欣賞和分析。如用典,如比喻,如借古諷今等,可見詩人的表達之美。
2、煉字之賞。主要是抓住詩中某一詞、字的妙處展開賞析中此。如"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字,可以開展煉字的賞析。
3、意境的賞析。詩中情感與迅培空景物描寫的關系,形成的搭配,這些都可開展賞析。
古代詩歌應從哪幾方面進行鑒賞
1、熟悉作者鑒賞詩歌首先要知人論世,所謂“知人”就是明確作者的生平、思想和風格。
“論世”就是弄清作品創作的時代背景。
李白、杜甫、王維、蘇軾、王安石等著名詩人的作品在近五年考題中涉及較多,要熟悉其作品的主體風格及主流思想。
李白的詩熾烈奔放,懷才不遇;杜甫的詩沉郁凝重,憂國憂民;王維的詩含蓄生動,閑適空寂;杜牧的詩含蓄綽約,借古諷今;蘇軾的詞雄健豪放,曠達樂觀;秦觀的詞情真意切,傷春離愁;李清照的詞婉轉凄切,憂國傷時;辛棄疾的詞氣勢雄壯,報國無門。
試題會在注釋中交代詩人所處時代或當時處境,這些注釋內容恰是解題所需的關鍵信息。
2、懂“詩家語”掌握了古詩語言在詞匯和語法上的特點,才能消除文字隔閡。
要積累熟記古詩中常出現的雙音詞,如“端居(閑居)、取次(隨便)、若為(怎能)、闌干(縱橫)、無那(無奈)”等。
因受平仄限制或表意需要激歲古詩中常出現倒裝句和省略句,并常以“敢(怎敢)、肯(豈肯)、忍(怎忍)”等詞表反問語氣,解讀時要有還原語序和補充字詞的意識。
古詩常用借代、互文和互體修辭。
3、抓情感語“情感語”是指古詩標題或正文中直接表達作者情感的語言。
詩歌的標題不僅交待詩歌所詠對象和事件,還常以“怨、憤、哀、喜、別”等詞語點明全詩感情基調和寫作目的。許多詩中常有“孤”、“獨”、“悲”、“愁”等直接表露情感的詩眼。
4、把握結構。
律詩一般分為兩層,前兩聯是敘事寫景,后兩聯是抒情言志。
詞一般上闋敘事寫景,下闋抒情言志,每闋內也是先敘事寫景后議論抒情。
因此把握全詩主旨的捷徑就是深入探究詩詞中末幾句含意。
5、抓住意象古詩中有許多具有固定象征義的意象。
孤蓬、浮云、長亭、南浦等表達離愁別緒,明月、楊柳、芳草、鴻雁、杜鵑等表達思鄉懷人,落花、流水、夕陽等表達時光流逝、美人遲暮,梅花、菊花、荷花、青松、翠竹等隱喻正道直行、堅貞孤傲的君子,等等。
利用這些“情感載體”即可管中窺豹,見微知著,把握全詩抒發的情思。
6、明肢睜明確類別山水詩、田園詩、邊塞詩、送別詩、思鄉詩、詠物詩、詠史詩等七類古詩抒發的情感是有規律可循的。
山水詩抒發喜愛山川饑枝美景之情;田園詩抒發怡然自得的閑適情趣,表達遠離污濁官場的潔身自好情懷;邊塞詩表達渴望建功立業的豪情、征人久戍邊關的鄉思或壯志未酬的怨憤;送別詩抒發黯然銷魂的離愁別緒,表達對情人或親人的依戀,寄托對友人誠摯的安慰和祝愿;
思鄉詩表達客居他鄉游子和遠戍邊關征人的思鄉懷人;詠物詩表達自己的高潔傲岸的品格;詠史詩表達緬懷古代英雄、渴望建功立業之志,抒發報國無門、壯志未酬的憤懣,抒發國土淪陷、山河易色的悲痛,抒發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抨擊昏庸腐朽統治集團。
7、以詩解詩“以詩解詩”就是借助已掌握的古詩來解讀未知新詩的閱讀方法,即利用自己積累的古詩與要求分析古詩之間在意象、意境、手法、構思和情感等各方面的相似性或相關性進行類比聯想或相關聯想,來突破分析未知古詩的難點。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