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則徐的詩收錄在哪里 林則徐寫的一首詩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林則徐的詩收錄在哪里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林則徐寫的一首詩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林則徐”的所有詩句有哪些?
1、《出老》
海到無邊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峰
2、《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
出門一笑莫心哀,浩蕩襟懷到處開。
時事難從無過立,達官非自有生來。
風濤回首空三島,塵壤從頭數九垓。
休信兒童輕薄語,嗤他趙老送燈臺。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謫居正是君恩厚,養拙剛頌宏團于戍卒宜。
戲與山妻談故事,試吟斷送老頭皮。
3、對聯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4、《無名》
青山不野橘墨千秋畫;綠水無弦萬古琴。
青山有色花含笑;綠水無聲鳥作歌。
苦心未必天終負;辣手須妨人不堪。
若能杯水如名淡;應信村茶比絕春酒香。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5、《塞外雜詠》
天山萬笏聳瓊瑤,
導我西行伴寂寥。
我與山靈相對笑,
滿頭晴雪共難消。
“海到無邊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峰”這句詩是出自哪首詩的,全詩內容是什么?
“海到無邊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峰”出自《出老》。
海到無邊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峰是清代林則徐創作的作品。
原文:
這是林則徐少年時的巧對佳話。
有一回,老師帶學童們游鼓山,爬上鼓山絕頂峰時,一派天風海濤,令學童野賀們興奮不已。
老師以"海"為題,出一上聯:"海到無邊天作岸",讓學童們對下聯。
沒多久,有位學童首先對出下聯:"山登絕頂我為峰"。他就是林則徐。
釋義:
上聯寫站在鼓山上,可以望見無邊的大海,海的盡頭,就是天了,海天相連,氣魄可夠大的。寓學海無邊苦作舟,只有勤奮學習,才能到達成功的彼岸。林則徐的下聯則以腳踏絕頂峰,堂堂正正,頂天立地,一覽天下小!抒發了凌云壯志。
擴展資料:
人物簡介:
林則徐,福建省侯官人,字元撫,又字少穆、石麟,晚號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櫟社散人等,
林則徐是清朝時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廣總督、陜甘總督和云貴總督,兩次受命欽差大臣,因其主張嚴禁鴉片,在中國有民族英雄之譽。
林則徐是清代民族英雄,1839年,林則徐于廣東禁煙時,派人明察暗訪,強迫外答念國鴉片商人交出鴉片,并將沒收鴉片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門銷毀。虎門銷煙使中英關系陷入極度緊張狀態,成為第一次鴉片戰爭,英國入侵中國的借口。
盡管林則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清脊困對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貿易則持開放態度,主張學其優而用之。根據文獻記載,他至少略通英、葡兩種外語,且著力翻譯西方報刊和書籍。晚清思想家魏源將林則徐及幕僚翻譯的文書合編為《海國圖志》。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林則徐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海到無邊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峰
林則徐作為詩人有哪些作品呢?
林則徐稱自己“先政后文”,然而,他不只是杰出的政治人物,而且才氣橫溢,文筆敏銳,博覽經史。敗御其詩作有很高的藝術成就。
林則徐一生中的詩作數量極豐,但流傳下來的并不多,他曾自編《試帖詩稿》、《使滇吟草》、《拜石山房詩草》、《黑頭察神巖公集》、《閩中小題礪鍔集》、《云左山房詩鈔》等詩集。《試帖詩稿》在浙冮發現,僅為殘本;《使滇吟草》現存福州市文管會;《閩中小題礪鍔集》于2005年在福建泉州發現,為唯一流傳之本;流傳最廣是《云左山房詩鈔》,其余皆以瞎大散失。
林則徐的詩
1、《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
林則徐〔清代〕
出門一笑莫心哀,浩蕩襟懷到處開。
時事難從無過立,達官非自有生耐友來。
風濤回首空三島,塵壤從頭數九垓。
休信兒童輕薄語,嗤他趙老送燈臺。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謫居派鬧正是君恩厚,養拙剛于戍卒宜。
戲與山妻談故事,試吟斷送老頭皮。
翻譯:
我離家外出去遠行,無論到哪里,都會敞開寬闊的胸懷。我們要樂觀曠達,心里不要難受悲哀。
世上的大事、國家的大事,是很難從沒有過錯中成功的,就連高官達貴也不是天生得來。
回想廣東那轟轟烈烈的禁煙抗英,我蔑視英國侵略者。從今以后,我將游歷祖國大地,觀察形勢,數歷山川。
不要理會那般人幸災樂禍、冷嘲熱諷,鄙棄那些“趙老送燈臺”之類的混話。
我能力低微而肩負重任,早已感到精疲力盡。一再擔當重任,以我衰老之軀,平庸之才,是定然不能支撐了。
如果對國家有利,我可以不顧生死。豈能因禍而逃避,見福就趨附呢?
我被流放伊犁,正是君恩高厚。我還是退隱不仕,當一名戍卒適宜。
我開著玩笑,同老妻談起《東坡志林》所記宋真宗召對楊樸和蘇東坡赴詔獄的故事,說你不妨吟誦一下“這回斷送老頭皮”那首詩來為我送行。
2、《高陽臺·和嶰筠前輩韻》
林則徐〔清代〕
玉粟收余,金絲種后,蕃航別有蠻煙。雙管橫陳,何人對擁無眠。不知呼吸塵畝罩成滋味,愛挑燈、夜永如年。最堪憐,是一泥丸,捐萬緡錢。
春雷歘破零丁穴,笑蜃樓氣盡,無復灰然。沙角臺高,亂帆收向天邊。浮槎漫許陪霓節,看澄波、似鏡長圓。更應傳,絕島重洋,取次回舷。
翻譯:
中國古代也種罌粟作藥用并種植煙草,但現在英國大量販運來的卻是鴉片毒品。是什么人面對面把著煙槍,橫躺著整夜不睡呢?不知不覺吸上了癮,便點起燈來熬長夜如年了。令人可嘆的是,人們不惜重金,為了一個泥丸似的煙頭,就舍棄了萬貫的銀錢。
禁煙運動像春雷一樣震毀了英國鴉片販子在零丁洋上的巢穴,笑看英國侵略者銳氣已盡,切莫使他們死灰復燃。廣州沙角炮臺高高聳立,外國走私鴉片的船都遠遠地躲開了。使臣正常活動的船只,還在清澈平靜的水面上來往。英侵略軍艦和販運鴉片的大船,由于中國人民反擊的勝利,都一一地走開了。
林則徐成就:
林則徐,字元撫,又字少穆、石麟,謚號:文忠。唐朝莆田望族九牧林后裔,1785年生,清朝中期戶籍福建侯官。林則徐于道光七年所撰的《先考行狀》中記述:“府君諱賓日,號陽谷,系出莆田九牧林氏,先世由莆田徙居福清之杞店鄉(今海口鎮岑兜村),清初再徙省治(福州)。”
林則徐是中國近代“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這是魏源對他的評價),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他于道光十八年(1838年12月)受命欽差大臣赴廣東禁煙。
他雷厲風行,嚴禁鴉片,在虎門公眾銷毀沒收的鴉片煙237萬斤,取得禁煙運動的勝利,名振中外。嘉慶三年(1798年),林則徐中秀才,就讀鰲峰書院。嘉慶九年(1804年)中舉,任廈門海防同知書記,后入福建巡撫張師誠幕府。
嘉慶十六年(1811年)進士,選為庶吉士,授編修。先后任江西鄉試副考官、云南鄉試正考官。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任江南道監察御史轉浙江杭嘉湖道,任上修海塘,興水利,發展農業,頗有政聲。鴉片戰爭時期主張嚴禁鴉片、抵抗侵略的愛國政治家。故史學界稱他為近代中國的第一人臣。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