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府詩歌有哪些 樂府詩集的詩有哪些
大家好,關于樂府詩歌有哪些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樂府詩集的詩有哪些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樂府詩有哪些
漢樂府民歌按其所反映的社會內容來看,枝運大致可分為四類。
其一、揭露官僚貴族的腐朽與殘暴,反映人民的悲慘遭遇的詩篇。如《平陵東》是無辜受害者的悲憤的控訴,控訴了官吏的貪暴,對百姓的壓榨甚至用劫持的手段對人民的殘害?!稏|門行》則敘述了一個城市貧民,在封建統治階級殘酷的剝削和壓迫下,無衣無食,不得不鋌而走險,妻子也勸阻不了?!秼D病行》敘述妻死兒幼、丈夫和孤兒饑寒交迫的悲慘情況,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會中下層人民生活的痛苦。《陌上桑》則是通過面對面的斗爭歌頌了一個反抗荒淫無恥的五馬太守的采桑女子秦羅敷,塑造了一個美麗、勤勞、機智、勇敢、堅貞的女性形象。漢時太守,照例要在春天循行屬縣,說是“觀覽民俗”,“勸人農桑”,實際上是“重為煩擾”。《陌上桑》揭露的正是當時太守行縣的真相,所謂“重為煩擾”,是有其特定的時代背景的。它并不是什么故事詩,更不是由故事演變而來的故事詩,而是一篇“感于哀樂,緣事而發”的活生生的現實作品。
其二,揭露戰爭和徭役帶給人民的災難和痛苦。如《戰城南》是一首悼念陣亡士卒的歌。詩中充滿了悲壯的氣氛,表現出作者對死難者哀悼的心情。有人認為這是詛咒戰爭和勞役的詩。《十五從軍行》描寫一個老戰士回鄉后無家可歸的悲慘情景,揭露了兵役制度給勞動人民造成的苦難。
其三,反映愛情和婚姻問題的詩篇。如《上邪》是一首情歌,是主人公的自誓之詞:??菔癄€,愛情仍然弊橘堅貞不變?!队兴肌芬彩且皇浊楦姓鎿礋崃业那楦?,細膩、深刻地描寫了女主公在愛情遭到波折前后的情緒。《上山采靡蕪》通過棄婦和故夫的問答反映出封建社會婦女在婚姻問題方面的悲慘遭遇。也隱約揭示了故夫的被迫離異的心理?!栋最^吟》寫被遺棄的女子向用情不專的男子表示決絕。作品中所表現的悱惻動人的哀怨,反映了封建社會中廣大婦女的不幸和苦痛?!讹嬹R長城窟行》是寫婦人思念遠出不歸的丈夫,詩中細致地描述了婦人苦楚的心情和迫切的期盼。
其四,反映勞動生活的作品。如《江南》是一首采蓮歌,反映了采蓮時的光景和采蓮人歡樂的心情。租搭團
新樂府詩有哪些
樂府詩集
卷一 郊廟歌辭
天地
日出入
天馬
天馬
天門
青陽
景星
華嘩嘩
卷二 鼓吹曲辭
朱鷺
戰城南
巫山高
上陵
有所思
雉子班
上邪
臨高臺
上之回
戰城南
戰城南
戰城南
將進酒
將進酒
君馬黃
芳樹
芳樹
卷三 橫吹典辭
木蘭詩
折楊柳
紫騮馬
梅花落
卷四 相和歌辭
公無渡河
江南
登高丘而望遠海
東光
飲馬長城窟行
薤露
陌上桑
長歌行
長歌行
薤露
薤露
蒿里
蒿里
短歌行
短歌行
短歌行
猛虎行
猛虎行
對酒行
燕歌行
燕歌行
燕歌行
古從軍行
從軍行
從軍行
鞠歌行
吁嗟篇
北上行
豫章行苦相篇
豫章行
相逢行
相逢行
塘上行
上留田行
婦病行
野田黃雀行
野田黃雀行
門有萬里客行
門有車馬客行
門有車馬客行
門有車馬客行
蜀道難
蜀道難
白頭吟
白頭吟
白頭吟
白頭吟
梁甫吟
梁甫吟
東武吟
王昭君二首
王明君
艷歌何嘗行
怨詩行
怨詩行
怨歌行
怨歌行
卷五 清商曲辭
太子夜歌
子夜四時歌
丁都護歌
春江花月夜
陽春歌
采蓮曲
?叛兒
玉樹后庭花
大堤曲
拔蒲二首
七日夜女歌
卷六 舞曲歌辭
東海有勇婦
白貯辭三首
碣睜困穗石篇
獨漉篇
卷七 琴曲歌辭
淥水曲
秋思
飛龍引
山人勸酒
幽澗泉
雉朝飛操
卷八 雜曲歌辭
出自薊北門行
出自薊北門行
君子有所思行
空城雀
妾薄命
名都篇
美女篇
白馬篇
發白馬
千里思
傷歌行
長相思
仙人篇
春日行
春日行
朗月行
少年行
少年行
游俠篇
同聲歌
俠客行
游子吟
秦女休行
壯士篇
秦女卷衣
麗人行
東飛伯勞歌
樹中草
長相思
荊州歌
行路難
行路難三首
遠別離
久別離
西洲曲
長干行二首
悲歌
結客少年場行
董嬌饒
羽林郎
焦仲卿妻
于闐采花
夜坐吟
古別離
獨不見
定情詩
卷九 近代曲辭
紀遼東
遼東行
渡遼水
昔昔鹽
清平調三首
淚城曲
楊柳枝二首
憶江南三首
竹枝詞
宮中調笑
卷十 雜歌謠辭尺配
雞鳴歌
戚夫人歌
秋風辭
李延年歌
中山孺子妾歌
匈奴歌
瓠子歌二首
司馬將軍歌
上云樂
敕勒歌
箜篌謠
卷十一 新樂府辭
老將行
洛陽女兒行
悲陳陶
悲青坂
哀江頭
哀王孫
賣炭翁
桃源行
橫江詞六首
靜夜思
兵車行
塞上曲
塞下曲五首
塞下曲二首
節婦吟
征婦怨
青青水中蒲二首
堤上行二首
更衣曲
上陽白發人悉卜
杜陵叟
農臣怨
田家行
織婦詞
青樓曲二首
田家行
紅線毯
古詩十九首
行行重行行
青青河畔草
青青陵上柏
西北有高樓
冉冉孤生竹
涉江采芙蓉
迢迢牽牛星
生年不滿百
回車駕言邁
今日良宴會
庭中有奇樹
凜凜歲云暮
驅車上東門
去者日以疏
明月皎夜光
東城高且長
孟冬寒氣至
客從遠方來
明月何皎皎
《樂府詩集》有哪些著名詩歌?還要介紹.越多越好
《陌上?!贰犊兹笘|南飛》并稱為樂府雙璧。
《樂府詩集》的重要貢獻是把歷代歌曲按其曲調收集分類,使許多作品得以匯編成書。這對樂府詩歌的整理和研究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例如漢代一些優秀民歌如《陌上?!芬娪凇端螘分尽?,《孔雀東南飛》見于《玉臺新詠》,還有一些則散見于《藝文類聚》等類書及其他典籍中,經編者收集加以著錄。特別是古代一些民間謠諺,大抵散見各種史書和某些學術著作,雜歌謠辭一類所收,多為前所忽視者。至于后來杜文瀾的《古謠諺》等著作,則遠比此書為晚,顯然是在它的基礎上編纂的。
【賞析】
這詩是漢樂府中的名篇,屬《相和歌辭》,寫采桑女秦羅敷拒絕一“使君”即太守之類官員調戲的故事,歌頌她的美貌與堅貞的情操。最早著錄于《宋書·樂志》,題名《艷歌羅敷行》,在《玉臺新詠》中,題為《日出東南隅行》。不過更早在晉人崔豹的《古今注》中,已經提到這首詩,稱之為《陌上?!?。宋人郭茂倩《樂府詩集》沿用了《古今注》的題名,以后便成為習慣。“陌上桑”,意即大路邊的桑林,這是故事發生的場所。因為女主人公是在搭坦路邊采桑,才引起一連串的戲劇性情節。
《陌上桑》故事很簡單,語言也相當淺近,但有個關鍵的問題卻不容易解釋:詩中的秦羅敷到底是什么身份?按照詩歌開場的交代是一個采桑女,然而其衣著打扮,卻是華貴無比;按照最后一段羅敷自述,她是一位太守夫人,但這位夫人怎會跑到路邊來采桑?蕭滌非先生《漢魏六朝樂府文學史》是這樣看的:“末段為羅敷答詞當作海市蜃樓觀,不可泥定看殺!以二十尚不足之羅敷,而自去其夫已四十,知必無是事也。作者之意,只在令羅敷說得高興,則使君自然聽得掃興,更不必嚴詞拒絕?!币院笥腥俗髁诉M一步的申發,認為羅敷是一位勞動婦女,詩中關于她的衣飾的描寫,純出于夸張;最后一段,則是羅敷的計謀,以此來嚇退對方。這已經成為通行的觀點。
但這些其實都是一廂情愿的推測之辭,詩歌本身并沒有提供這樣的根據。以二十不足之女子嫁年已四十之丈夫,即在今日亦不足為奇,何以“必無是事”?況且文學本是虛構的產物,又何必“泥定看殺”其斷然不可?至于后一種引申之說,看來似乎天衣無縫,其實仍是矛盾重重:既然作者可以夸張地描寫羅敷的衣飾,而不認為這破壞了她的身分,為什么就不可以給她安排一個做官的丈夫?這是用不同的標準衡量同樣的情況,而曲成已說。其實《陌上桑》并不是一篇孤立的作品,以上的問題,要從產生這一作品的深遠的文化背景來解釋。
我們先從詩題《陌上桑》所設定的故事場所說起。中國古代,以男耕女織為分工。“女織”從廣義上說,也包括采桑養蠶。桑林在野外,活動比較自由,桑葉茂盛,又容易隱蔽,所以在男女之大防還不很嚴厲的時代,桑林實是極好的幽會場所。在喚物這里,誰知道發生過多少浪漫的故事?自然而然,桑林便不斷出現于愛情詩篇中。這在《詩經》中已經很普遍?!斗诰阡病肥菍懸粋€女子在采桑時愛上了一個男子:“彼和枝液汾一方,言采其桑。彼其之子,美如英。美如英,殊異乎公行!”《桑中》是寫男女的幽會:“云誰之思,美孟姜矣!期我乎桑中,要乎上官,送我乎淇上矣!”可以說,在《詩經》的時代,桑林已經有了特殊的象征意味,或者說,已經有了一個文學的“桑林”。隨著時代的變化,這種自由自在的男女情愛遭到了否定。上述詩篇,也被儒家的經師解釋為譏刺“淫奔”的作品。
于是,在文學的“桑林”中,開始產生完全不同的故事。最有名的,便是秋胡戲妻故事。西漢劉向《列女傳》記載:魯國人秋胡,娶妻五日,離家游宦,身致高位,五年乃歸。將至家,見一美婦人采桑于路旁,便下車調戲,說是“力桑不如逢國卿”(采桑養蠶不如遇上個做大官的),遭到采桑女的斷然拒絕?;丶液?,與妻相見,發現原來就是那采桑女。其妻鄙夷丈夫的為人,竟投河而死。樂府中有《秋胡行》一題,就是后人有感于這一傳說而作。古辭佚,今存有西晉傳玄之擬作,內容與《列女傳》所載大體相同。可以想到,“桑林”中的故事,原來大多是男女相誘相親,而現在變成了女子拒絕男子的引誘。當然,人們也可以說,秋胡是一個“壞人”,這種故事與《詩經》所歌唱的純真愛情根本不是一回事。但不要忘記:在民間傳說文學故事中,虛設一個反面角色是很容易的。關鍵在于,通過虛設的人物活動,作者究竟要表現什么樣的生活態度、審美理想。這樣我們能得出結論:漢代的“桑林”,已經不同于《詩經》時代的“桑林”,文學中的道德主題,開始壓倒了愛情主題。
我們大概可以相信已經失傳的《秋胡行》古辭與《列女傳》所載故事并無大異。而《陌上桑》顯然是這一故事或直接從《秋胡行》演化而來的。試看兩個故事的基本結構--場所:大路邊的桑林;主人公:一位采桑的美婦人;主要情節:路過的大官調戲采桑女,遭到拒絕。所不同的是,在秋胡故事中,調戲者是采桑女之夫,故事最終以悲劇結束;在《陌上桑》中,采桑女另有一位做官的好丈夫,她拒絕了“使君”的調戲,并以自己丈夫壓倒對方,故事以喜劇結束。實際上,《陌上?!肥前选肚锖小分械那锖慌鼮槎阂粋€是過路的惡太守,一個是值得夸耀的好丈夫。但盡管《陌上?!吩诤艽蟪潭壬涎匾u了《秋胡行》的故事,卻也作了重要改變,從而使詩的重心發生轉移。秋胡戲妻的故事,主旨是宣揚儒家道德,采桑女即秋胡妻的形象,也完全是一個道德形象。她即使是令人感動的,恐怕也很難說怎么可愛。故事中也提到她長得很美,但作為一個結構成分,這只是導致秋胡產生不良企圖的原因。
而《陌上?!分械那亓_敷,除了拒絕太守的調戲這一表現道德性的情節外,作者還花了大量篇幅,描摹她的美貌,以及周圍人對她的愛慕。這一部分,實際是全詩中最精彩的。這盡管同《詩經》所寫男女相誘相親之情不同,但兩者具有共同的基點:即人類的普遍的愛美之心,和對理想的異性的向往,所以說,羅敷的形象,是美和情感的因素,同時代所要求的道德性的因素的結合;換言之,是《詩經》的“桑林”精神與《秋胡行》的“桑林”精神的結合。也正是因為羅敷不僅是、甚至主要不是一個道德形象,所以作者也沒有必要為她安排一個強烈的悲劇下場,而讓她在輕松的喜劇氣氛中變得更為可愛。
由此可見,《陌上桑》的故事,并不是一個生活中具體事件的記載或改寫,而是漫長的文化變遷的產物,羅敷這個人物,也是綜合了各種因素才形成的。她年輕、美麗、高貴、富有、幸福、堅貞、純潔,寄托著那些民間無名作者的人生理想。也因為她是理想化的,所以她并不嚴格遵循現實生活的邏輯。她既是一個貴婦人,又是一個采桑女。其實這并不是什么難以理解的事情,民間故事中的人物,常常有這樣的情況。那些公主、王子,實際是代表著普通民眾的心愿。一定要拿后世僵化得莫名其妙的政治觀念去穿鑿附會,反而是荒廖混亂的。
然后回到詩歌本身。這詩原來按音樂分為三解,其文字內容,也相應地分為三段。第一段著重寫羅敷的美貌和人們對她的喜愛。起首四句,從大處說到小外,從虛處說到實處,是典型的民間故事式的開場白。同時,這四句也奠了全詩的氣氛:明郎的陽光照耀著絢麗的樓閣,樓閣中住了一位漂亮的女子,色彩鮮明,光彩流溢,好像中國年畫的味道。“照我秦氏樓”,既是親切的口氣,也表明詩人是站在羅敷的立場上說話,并由此把讀者引入到這種關系中去。而后羅敷就正式登場了:她提著一只精美的?;@,絡繩是用青絲編成,提把是用桂樹枝做就。這里器物的精致華美,是為了襯托人物的高貴和美好。再看她的打扮,頭上梳的是斜倚一側、似墮非墮的“倭墮髻”(東漢時一種流行發式),耳朵上掛著晶瑩閃亮、價值連城的明月珠,上身穿一件紫紅綾子短襖,下身圍一條杏黃色綺羅裙。一切都是鮮艷的、明麗的、珍貴的、動人的。這好像是一個采桑的農婦,其實是一個理想中的美女。
照說,接下來應該寫羅敷的身體與面目之美。但這很困難。因為詩人所要表達的,是絕對的、最高的美,而這種美無法加以具體的描繪。誰能說出什么樣的身材、體態、眉目、唇齒算是達到了完善無缺的程度?作者也不可能滿足所有讀者的各具標準的審美要求。于是筆勢一蕩,作者不直接寫羅敷本身,而去用周圍的人為羅敷所吸引的神態:過路人放下了擔子,佇立凝視。他好像年歲較大,性格也沉穩些,所以只是手捋著胡須,流露出贊嘆的神氣。那一幫小伙子便沉不住氣,有的脫下帽子,整理著頭巾,像是在賣弄,又像是在逗引;至少賺得美人流波一轉,便可得意多時。種田的農人更糟,看得失了神,活也不干了;回家還故意找碴,摔盆砸碗。-因為看了羅敷,嫌老婆長得丑。這些都是詼諧的夸張之筆,令人讀來不禁失笑,好像拿不準自己在那場合會是什么模樣。其效果,一是增添了詩歌的戲劇性,使得場面、氣氛都活躍起來;更重要的是,通過從虛處落筆,無中生有,表達了不可描摹的完美。反正,你愛怎么想像就怎么想像,羅敷總是天下最美的。這實在是絕妙之筆。
觀羅敷的一節,也最近于“桑林”文學的本來面目。它所表現的,是異性間的吸引,是人類愛美的天性。但它又不同于《詩經》中的作品,而是有分寸有限制的。那些觀者,都只是遠遠地伸長了頭頸看羅敷,卻不敢走近搭話,更不敢有越規之舉;而羅敷好像同他們并不發生關系,旁若無人。這就在男女雙方之間,設下了一道無形的墻。這便是“發乎情而止乎禮義?!蓖瑫r也有另一種分寸:盡管有那么多人在圍觀,那些小伙子幾乎就在沖破防線,作者也沒有讓羅敷給他們來一通義正辭嚴的斥責。要不然,就太教人掃興,太沒有味道了。因為這詩原有雙重的主題,作者都要照顧到。當然,整個第一段,是為了完成美和情感的主題,只是限制它,不讓它破壞道德的主題。
下面第二段,就開始轉向了?!笆咕龔哪蟻?,五馬立踟躕。”好大氣派!“使君”是太守、刺史一類官員的尊稱,他們執掌一個地區的全權,漢人比之于古代的諸侯。官做得大,氣派自然大,膽子跟著大。別人見了羅敷,只是遠遠地看著,這位使君就不甘心于此了。于是派了手下人去問:這是誰家的漂亮女子?多少年紀了?羅敷不動聲色,一一作答。這都是為了充分地展開情節,使矛盾沖突有一個醞釀的過程。若是一上來就劍拔弩張,文學趣味就少了。順帶,又寫出羅敷的年紀:十五至二十之間。中國古人認為這是女子一生中最美妙的時光。
而后進入矛盾沖突的高潮。使君問道:你可愿意坐上我的車,跟我回去?羅敷的回答猶如當頭一棒:“使君一何愚!”有了“一何”二字,語氣十分強烈。理由是很簡單:你有你的妻,我有我的夫。各安其家室,乃是禮教之大義,豈可逾越?這一節是從秋胡戲妻故事中繼承來的,表現了詩歌的道德主題。而道德主題,總是在善與惡的沖突中才能表現得鮮明強烈。
第三段緊接上一段的未句“羅敷自有夫”,由主人公全面鋪展地夸耀丈夫。羅敷到底有沒有那么一個丈夫?這問題本來很簡單:詩中說有,我們只好承認有。盡管在一般讀者的心理中,都不喜歡文學作品里的漂亮女子早早嫁人,那也無可奈何。這問題還可從二方面來證明:其一,《陌上桑》的故事來源于秋胡戲妻故事,秋胡妻本是出嫁了的美婦人;其二,作者在這里是要彰揚忠貞的道德,總得先有丈夫才有忠貞。
但第三段也并不完全是從道德主題著眼的。不然,完全可以讓羅敷來一通說教。但如果真是那樣,就糟糕了,這個美女馬上就變得干巴巴的,教人喜歡不起來。所以作者也是適可而止,道德大義在第二段用結末二句話點明之后,到第三段就轉向一層富有喜劇色彩、詼諧的情節,使讀者依然能夠享受到文學的趣味。羅敷夸婿,完全是有針對性的。使君出巡,自然很有威勢,于是她先夸丈夫的威勢:丈夫騎馬出門,后面跟著上千人的僚屬、差役;他騎一匹大白馬,隨人都騎黑色小馬,更顯得出眾超群;他的劍,他的馬匹,全都裝飾得華貴無比。使君官做得大,她就再夸丈夫的權位:丈夫官運亨通,十五歲做小吏,二十歲就入朝作大夫,三十歲成了天子的親隨侍中郎,如今四十歲,已經做到專權一方的太守。言下之意,目前他和你使君雖然是同等官職位,將來的前程,恐怕是難以相提并論了!最后是夸丈夫的相貌風采:丈夫皮膚潔白,長著稀稀的美髯,走起路來氣度非凡,用這些來反襯使君的委瑣丑陋。這么一層層下來,羅敷越說越神氣,越說越得意,使君卻是越聽越晦氣,終了必然是灰溜溜逃之夭夭。讀者自然也跟著高興,直到故事結束。
需要說明的是,羅敷的這位丈夫,也是童話中白馬王子式的人物,不可拿生活的邏輯去查考。蕭滌非先生說,對這一節不可泥定看殺,不可求其句句實在,原是說得很對,但這個人物在故事里卻是合理的存在,這是要注意到的?!?/p>
前面說了,《陌上?!菲鋵嵱须p重主題,但作者處理得很好,并沒有彼此分離。從道德主題來說,至少在本詩范圍內,作者所要求的道德是合理的。在這里,堅貞并不是一個抽象的、違背人性的教樣,而是同確實可愛的丈夫及幸福的家庭生活聯系在起的。從美的情感的主題來說,也沒有因為道德約束的存在而受到過分的削弱。羅敷的美貌,在作者神妙的筆下表現得動人心魄,取得了以前文學作品所未有的效果。對于常人出于愛美之心而略有失態的行為,作者只是稍作揶揄,始終不失人情味。愛慕美色,其實是人的天性。但這種天性在生活中不能不受到約制,所以文學作品常常在這方面提供安全無害的補償?!赌吧仙!吩谶@方面的意義恐怕比它的道德意味更重要一些,或至少說更受人喜歡。所以在《陌上?!烦霈F以后,魏晉南北朝產生了大量的模擬之作,以及在此基礎上發展變化的詩篇。至于它的獨特的表現手法,直到元明清的戲曲小說中,還不斷有人效仿。如《西廂記》寫鶯鶯出場時,便先寫周圍人看得失魂落魄的神態,正是從此中來。
結構縝密 蘊涵深刻
——《孔雀東南飛》賞析
《孔雀東南飛》是我國第一首長篇敘事詩,也是我國古代民間文學中的光輝詩篇之一。千百年來,吸引了許多讀者。其動人的魅力主要表現在:
一、情節波瀾曲折,跌宕起伏。作者在故事的開頭設置了尖銳的矛盾沖突:聰明能干、心靈手巧的劉蘭芝和焦仲卿兩人感情深厚,但為婆婆不容,一定要趕其回家。在這種矛盾沖突中,仲卿希望能夠緩解矛盾,于是百般求告,但矛盾不僅未得到絲毫緩解,反遭母親搥床痛罵。仲卿迫于無奈,只得讓蘭芝暫回家門。話別之時,兩人相約誓不相負。蘭芝回家后,母親見到不請自歸的女兒,十分震驚,后經蘭芝解釋,這才諒解。但不久,縣令、太守相繼為兒子求婚,蘭芝不為所動,一一回絕。但其兄為了攀結權貴,步步相逼,這樣使矛盾進一步激化。蘭芝被迫之下選擇允婚,其實已作了以死抗爭的打算。仲卿聞訊,責問蘭芝,蘭芝道出真情,許下諾言,并約定黃泉相見。結婚當晚蘭芝投河自盡,仲卿聽后也吊死樹下。他們以死抗爭的方式將矛盾推向了最高峰。最后兩家求得合葬,葬后兩人雙雙化鳥,告誡世人。
二、敘事雙線交替,縝密緊湊。采用雙線交替推進的方式。第一條線索圍繞劉焦兩家的家庭矛盾沖突展開。仲卿求母,是焦母的專橫和仲卿的軟弱的第一次沖突;蘭芝辭婆,是焦母的無情和蘭芝的斗爭的第二次沖突;蘭芝拒婚,是蘭芝的忠貞與其兄的虛榮的第三次沖突;仲卿別母,是焦母的頑固與仲卿守約的第四次沖突。這四次沖突,實際是一場迫害與反迫害的斗爭,且演繹得一次比一次激烈,直至雙雙殉情。第二條線索是圍繞蘭芝與仲卿矢志不渝的愛情鋪展的。這條線索建立在上述矛盾沖突的基礎上。第一次是仲卿求母失敗后,與蘭芝的臨別,反映了兩人濃厚深切的戀情;第二次是蘭芝辭婆后,與仲卿的話別,抒寫了他們真摯堅定的感情;第三次是蘭芝拒婚后,與仲卿的訣別,刻畫了他們生死相依的愛情。這兩條線索,交替發展,完整緊湊地完成了故事的敘述及人物命運的交代。另外,結構上呼應映襯。如不同場合中兩次出現的蒲葦磐石的比喻,加深了讀者對劉焦夫婦愛情堅貞的認識。又如蘭芝分別時對其兄“性行暴如雷”的擔憂,焦母“東家美女”的引誘,在詩中也暗伏、照應,顯示了結構的縝密。
三、主題鉤深致遠,蘊藉寬廣。從蘭芝和仲卿兩人的角度看,這是性格的悲劇。蘭芝不僅美麗善良,而且外柔內剛,所以當她面對獨斷專行的婆婆,性行暴戾的哥哥也決不屈服。仲卿官宦世家,從小生活在母親的淫威之中,養成了懦弱無能的性格,所以當他面對母親的威逼,就決定了他不可能主動爭取婚姻的幸福。從焦母和劉兄兩人的角度看,這是社會的悲劇。在“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東漢,儒家經義中的“孝”充當著捍衛封建禮教,維護封建家長權威的堅實堤壩。所以焦母能用高壓政策對待兒媳,劉兄能用威逼手段脅迫蘭芝,將他們雙雙推向了婚姻的墳墓。從這個角度看,封建家長制和封建禮教實質充當了殺害他們的劊子手,它們不僅摧殘了美滿幸福的婚姻,更是扼殺了善良純樸的天性。從蘭芝和仲卿死后雙雙化鳥的這一角度看,故事帶有神話色彩,它寄托了人民群眾追求戀愛自由、生活幸福美好的強烈愿望。
誰知道樂府詩集有幾首
《樂府詩集》是上古至唐五代樂章和歌謠的總集。
所收作品以漢魏至隋唐的樂府詩為主,全書共100卷。編者郭茂倩。南宋初期人。祖籍鄆州須城(今枝雹山東東平)。
《樂府詩集》把樂府詩分為郊廟歌辭、燕射猛培帆歌辭、鼓吹曲辭、橫吹曲辭、相和歌辭、清商曲辭、舞曲歌辭、琴曲歌辭、雜曲歌辭、近代曲辭、雜歌謠辭和新樂府辭等12大類。
內容的作者大多是在百姓間流行的
郭茂倩編的中肢這部《樂府詩集》現存100卷,是現存收集樂府歌辭最完備的一部。主要輯錄漢魏到唐、五代的樂府歌辭兼及...在現存的詩歌總集中,《樂府詩集》是成書較早,收集歷代各種樂府詩最為完備的一部重要總籍。
樂府詩有哪些代表?
《樂府詩集》,樂府詩總集,南宋郭茂倩編,共100卷,是收羅樂府歌辭最完備的一部總集。樂府原意是掌管音樂的官署。漢魏、兩晉的中央政府常常設有音樂機關,制定樂譜,采寫歌辭,訓練樂工。后來凡由樂府機關采寫、配樂并演唱的歌辭就稱樂府詩,也叫樂府。
樂府詩來源有二:一是從民間觀風采集而來的歌謠;二是文人依曲譜創作的作品。《樂府詩集》收錄了漢代到唐五代的歷代樂府詩,以及漢以前的古歌謠。分為12類:(1)郊廟歌辭12卷;(2)燕射歌辭3卷;(3)鼓吹曲辭5卷;(4)橫吹曲辭5卷;(5)相和歌辭18卷;(6)清商曲辭8卷;(7)舞曲歌辭5卷;(8)琴曲歌辭4卷;(9)雜曲歌辭18卷;(10)近代曲辭4卷;(11)雜歌謠辭7卷;(12)新樂府11卷。每一類又分若干小類。
《樂府詩集》所收集的詩歌,大多是優秀的民歌和文人因樂府舊題創作的詩歌。特別是漢樂府民歌,“感于哀樂,緣事而發”,廣泛深刻地反映了人民的現實苦難和思想感情,如《陌上?!?、《東門行》、《戰城南》、碧嫌《孔雀磨慧納東南飛》等,具有高度的現實主義精神,其藝術成就、表現方法、語言形象等都成為中國詩歌藝術的楷模和淵源。
全書各類有總序,每一曲有題解,對各種曲調及歌辭的起源和發展,做了考訂,“征引浩博,援據精審,宋以來考樂府者,無能出其范圍”(《四庫全書總目》)。每一題以古辭居前,歷代仿瞎沒作依次列后,對研究樂府詩的源流和發展有極大的參考價值?,F有宋《四部備要》本、《四部叢刊》影印本、1955年文學古籍刊行社據宋本出版的影印本。1979年中華書局重加??闭?,標點重印,書后附有作者索引和篇名索引。
具體的范文模板
鏈接:
?提取碼:?pbwn
人教版語文初中學的樂府詩有什么
一、《木蘭詩》
作者:南北朝佚名
1、原文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珊箚査?,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2、翻譯
嘆息聲一聲接著一聲傳出,木蘭對著房門織布。聽不見織布機織布的聲音,只聽見木蘭在嘆息。問木蘭在想什么?問木蘭在惦記什么?(木蘭答道)我也沒有在想什么,也沒有在惦記什么。
昨天晚上看見征兵文書,知道君主在大規模征兵,那么多卷征兵文冊,每一卷上都有父親的名字。父親沒有大兒子,木蘭(我)沒有兄長,木蘭愿意為此到集市上去買馬鞍和馬匹,就開始替代父親去征戰。
在集市各處購買馬具。第二天早晨離開父母,晚上宿營在黃河邊,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黃河水流水聲。
第二天早晨離開黃河上路,晚上到達黑山頭,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燕山胡兵戰馬的啾啾的鳴叫聲。
不遠萬里奔赴戰場,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飛起來那樣迅速。北方的寒氣中傳來打更聲,月光映照著戰士們的鎧甲。將士們身經百戰,有的為國捐軀,有的轉戰多年勝利歸來。
勝利歸來朝見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論功行賞)。給木蘭記很大的功勛,得到的賞賜有千百金還有余。天子問木蘭有什么要求,木蘭說不愿做尚書郎,希望騎上千里馬,回到故鄉。
父母聽說女兒回來了,互相攙扶著到城外迎接她;姐姐聽說妹妹回來了,對著門戶梳妝打扮起來;弟弟聽說姐姐回來了,忙著霍霍地磨刀殺豬宰羊。
每間房都打開了門進去看看,脫去打仗時穿的戰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當櫻明著窗子、對著鏡子整理漂亮的頭發,對著鏡子在面部貼上裝飾物。
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火伴,火伴們很吃驚,(都說我們)同行數年之久,竟然不知木蘭是女孩。
(提著兔子耳朵懸在半空中時)雄兔兩只前腳時時動彈、雌兔兩只眼睛時常瞇著,所以容易分辨。雄雌兩兔一起棚哪并排跑,怎能分辨哪個是雄兔哪個是雌兔呢?
二、《將進酒》
作者:唐代李白
1、原文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2、翻譯
你可見黃河水從天上流下來,波濤滾滾直奔向東海不回還。
你可見高堂明鏡中蒼蒼白發,早上滿頭青絲晚上就如白雪。
人生得意時要盡情享受歡樂,不要讓金杯空對皎潔的明月。
天造就了我成材必定會有用,即使散盡黃金也還會再得到,
煮羊宰牛姑且盡情享受歡樂,一氣喝他三百杯也不要嫌多。
岑夫子啊、丹丘生啊,快喝酒啊脊和告,不要停啊。
我為在坐各位朋友高歌一曲,請你們一定要側耳細細傾聽。
鐘樂美食這樣的富貴不稀罕,我愿永遠沉醉酒中不愿清醒。
圣者仁人自古就寂然悄無聲,只有那善飲的人才留下美名。
當年陳王曹植平樂觀擺酒宴,一斗美酒值萬錢他們開懷飲。
主人你為什么說錢已經不多,你盡管端酒來讓我陪朋友喝。
管它名貴五花馬還是狐皮裘,快叫侍兒拿去統統來換美酒,與你同飲來消融這萬古常愁。
三、《短歌行_》
作者:三國曹操
1、原文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2、翻譯
一邊喝酒一邊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好比晨露轉瞬即逝,失去的時日實在太多!
席上歌聲激昂慷慨,憂郁長久填滿心窩。
靠什么來排解憂悶?唯有狂飲方可解脫。
那穿著青領的學子喲,你們令我朝夕思慕。
只是因為您的緣故,讓我沉痛吟誦至今。
陽光下鹿群呦呦歡鳴,悠然自得啃食在綠坡。
一旦四方賢才光臨舍下,我將奏瑟吹笙宴請嘉賓。
當空懸掛的皓月喲,什么時候才可以拾到;
我久蓄于懷的憂憤喲,突然噴涌而出匯成長河。
遠方賓客踏著田間小路,一個個屈駕前來探望我。
彼此久別重逢談心宴飲,爭著將往日的情誼訴說。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尋巢烏鵲向南飛去。
繞樹飛了三周卻沒斂翅,哪里才有它們的棲身之所?
高山不辭土石才見巍峨,大海不棄涓流才見壯闊。
我愿如周公般禮賢下士,愿天下英杰真心歸順我。
四、《陌上?!?/p>
作者:漢代佚名
1、原文
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羅敷喜蠶桑,采桑城南隅。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鉤。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
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
使君從南來,五馬立踟躕。使君遣吏往,問是誰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羅敷年幾何?”
“二十尚不足,十五頗有余”。使君謝羅敷:“寧可共載不?”羅敷前致辭:“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
“東方千余騎,夫婿居上頭。何用識夫婿?白馬從驪駒;
青絲系馬尾,黃金絡馬頭;腰中鹿盧劍,可值千萬余。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專城居。
為人潔白皙,鬑鬑頗有須。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趨。
坐中數千人,皆言夫婿殊?!?/p>
2、翻譯
太陽從東南方升起,照到我們秦家的小樓。秦家有位美麗的女兒,自家起名叫做羅敷。羅敷善于養蠶采桑,(有一天在)城南邊側采桑。用青絲做籃子上的絡繩,用桂樹枝做籃子上的提柄。
頭上梳著墮馬髻,耳朵上戴著寶珠做的耳環;淺黃色有花紋的絲綢做成下裙,紫色的綾子做成上身短襖。走路的人看見羅敷,放下擔子捋著胡子(注視她)。
年輕人看見羅敷,禁不住脫帽重整頭巾,耕地的人忘記了自己在犁地,鋤地的人忘記了自己在鋤地;回來后相互埋怨,只是因為仔細看了羅敷的美貌。
太守乘車從南邊來到這,拉車的五匹馬停下來徘徊不前。太守派遣小吏過去,問這是誰家美麗的女子。秦家有位美麗的女兒,自家起名叫做羅敷?!傲_敷多少歲了?”
“還不到二十歲,但已經過了十五了?!碧卣垎柫_敷:“愿意與我一起乘車嗎?”羅敷上前回話:“太守你怎么這樣愚蠢!太守你已經有妻子了,羅敷我也已經有丈夫了!“
(丈夫當官)在東方,隨從人馬一千多,他排列在最前頭。怎么識別我丈夫呢?騎白馬后面跟隨小黑馬的那個大官就是,用青絲拴著馬尾,那馬頭上戴著金黃色的籠頭;
腰中佩著鹿盧劍,寶劍可以值上千上萬錢,十五歲在太守府做小吏,二十歲在朝廷里做大夫,三十歲做皇上的侍中郎,四十歲成為一城之主。
他皮膚潔白,有一些胡子;他輕緩地在府中邁方步,他輕緩地在府中邁方步,從容地出入官府。(太守座中聚會時)在座的有幾千人,都說我丈夫出色?!?/p>
五、《蜀道難》
作者:唐代李白
1、原文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問君西游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
2、翻譯
哎呀呀,真是太高了。攀越蜀道真比登天還難!
蜀國有蠶叢和魚鳧兩個君主,他們開國的時間距今十分遙遠,從那時起大概有四萬八千歲了吧,蜀國就不曾與秦地有什么來往。
往西去有座太白山,其山高峻無路可司行,唯有飛鳥可以飛過此山,直到蜀國的峨眉之巔。秦惠王之時,才有蜀王派五丁開山,傳說這五位壯士因開山導致地崩山摧而壯烈犧牲,才使得蜀道的天梯石棧連結了起來。
蜀中上有日神的六龍所駕之車所不能逾越的高山,下有回旋倒流的曲折而波濤洶涌的河流。善高飛的黃鵠想飛越而不敢過,善攀援的猿猴想攀登而發愁無處攀緣,其山之險就可想而知了。
青泥嶺的泥路曲曲彎彎,百步九折縈繞著山巒。行人攀至高山之頂,伸手可以摸得著天上的參星和井星,緊張得透不過氣來,只得坐下來撫著胸口長吁短嘆。
老兄西游打算幾時回來?這蜀道的峭巖險道,實在是不可登攀。山野之間,只能看到在古木中悲號的山鳥,雄飛雌從地在林間飛旋。
月夜里,還可以聽到子規凄涼的悲啼,在空山中傳響回蕩。攀越蜀道,真是比登天還難啊,此情此境,使聽到的人都發愁得老了許多。
離天不滿一尺的險峻高峰,枯松倒掛的懸崖峭壁,飛流瀑布撞擊著巨石在山谷中滾動,發出雷鳴般的轟響。這樣危險的地方,你這位遠道之人為什么還非要來這里不可呀?
更不消說那崢嶸而崔嵬的劍閣了,在這里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如果在這里把守關隘的人不是朝廷的親臣忠士,他們就會據險作亂,化為豺狼一般的匪徒。
他們磨牙吮血,殺人如麻。人們就得像朝避猛虎、夕避長蛇那樣地躲避他們的侵害。錦城那個地方雖然是個使人快樂的城市,但是依我看來,你還是趕快回家的好。攀越蜀道之難,真是比登天還難啊,我側身西望,只好發出長長的慨嘆啰。
樂府詩歌有哪些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樂府詩集的詩有哪些、樂府詩歌有哪些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