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學習作詩(怎么學寫詩)
今天給各位分享如何學習作詩的知識,其中也會對怎么學寫詩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想學寫詩,該怎么入門
第1步:確定寫詩的主題
在開始寫詩時,首選要選好你要寫的主題,到底是寫關于哪方面的,是關于工作、生活還是愛情題材的,這個一定要確定好,也是寫詩過程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
第2步:選擇詩詞的類型
詩詞分很多種類型,是選擇古代詩,近體詩還是現在自由詩,古體詩和近體詩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從詩的音律角度來劃分的,一開始寫的作者,個人建議還是寫自由詩為妙,因為不用受那么多的條條框框限制。
第3步:一開始從從模仿開始
要自己一下子自創一首好詩很難,所以可以先看看別人怎么寫,分析他們的寫法,挑一首自己最喜歡的詩詞做分析,先分析這首詩的創作背景,段落,字數,押韻,只有讀懂了這首詩,模仿或者再創作就不是很難了。
第4步:開始寫的階段
一切準備妥當,就是開始寫詩的階段了,先從第一句開始寫,反復推敲和思考,不過想到中間或者結尾的句子時也可以用本子記錄下來,中間實在寫不出來時,也可以再看看參考的詩詞加深印象,比結合自己要寫的主題,相信很快就會繼續寫下去,雖然這過程有點枯燥,但一定要堅持下去;
第5步:不斷修改,逐步完善
修改可以出現在創作的過程,也可以在結尾階段,寫好之后,反復閱讀或者打聲朗讀也行,同時思考有沒有更好的句子來替代這一句,或者這一句哪個詞用的不好,換另外一個相近詞表達會不會更好,不斷修改,盡量做到自己覺得很完善的程度。
第6步:完成發布,問別人意見
寫好之后,可以發給好友看,讓好友評論給意見,也可以發布在百度、空間、微博、等社交平臺,讓更多的好友閱讀和評論,這也是很好提升自己能力的一個渠道。
學習寫古詩詞的基本方法和步驟?
學習詩詞創作幾個步驟:
一、先辨別平仄
學詩不可不知平仄,一開始可以先從新韻學起。簡單說普通話的一聲、二聲是平,如,詩、時;三聲、四聲是仄,例如:使、是。
為什么一定要知道平仄呢?因為最簡單的古體詩也對平仄有要求。
二、古體詩學起
最早學詩的時候,如果一開始就對平仄格律深入研究,有一部分人很可能會被搞得頭昏腦脹,然后知難而退。因此最早作詩不妨從不需要講究格律的古體詩開始學起。
1、先學押韻
古體詩其實也有要求,最基本的條件就是押韻不要押錯。例如平聲韻的詩,在二、四句一定是平聲收尾,
例如: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第二句,去,第四句,處,韻腳平仄一致。第一句要求不嚴。
2、從古絕句學起
古絕句,就是四句齊言(齊言:每句字數一樣)的古體詩。因為絕句短小,所以比較簡單。可以作為入門的練習。
三、再學格律
古體詩除了雙數句的韻腳要求特別嚴以外,幾乎就是自由體的詩歌。
但是格律詩不同,格律詩又叫做近體詩,近體詩都是齊言詩,沒有雜言詩。近體詩的句式是固定的模式,不能夠隨意改變平仄的組合。
1、近體詩的基本句式
五言近體詩的絕句如: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七言近體絕句如: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2、學習五律、七律 練習對仗
五七律變成了八句,除了平仄、黏連、押韻外,中間四句要求兩兩對仗。
例如李商隱七律《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上聯: 春蠶到死絲方盡,下聯:蠟炬成灰淚始干。
上聯:曉鏡但愁云鬢改,下聯:夜吟應覺月光寒。
四、學習古韻
今古韻的區別是學習古詩詞的一大障礙,沒有其他辦法,多讀、多記、多練習。不懂古韻,可能會誤解很多古詩詞不押韻或者出律,只有懂古韻才能讀懂古詩。
例如很多人就誤以為《登幽州臺歌》不押韻: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五、學習填詞
懂了格律和古韻,就可以學習填詞了,其實所有的詞都可以看作符合格律要求的古體詩。唐宋人作詞,一開始都是按照曲譜,后來曲譜遺失了,后人依照前人作品制訂了詞譜,改為依譜填詞。
以上是詩詞入門的簡單步驟, 入門以后還要學習句法變化、章法的安排、字法的修煉、還有各種修辭手段.........
如何學習寫古詩
學習寫古詩的方法如下:
一、捕捉和創造詩的形象
(一)詩用形象思維寫作
寫詩要用形象思維。所謂用形象思維,首先指的是深入生活時,要對生活進行形象的感受,形象地體驗生活、觀察生活、分析生活。
進行形象思維,要在形象感受的基礎上,善于進行形象的捕捉。艾青指出:“形象思維的活動,在于使一切難以捕捉的東西,一切飄忽的東西固定起來,鮮明地呈現在讀者的面前,象印子打在紙上樣地清楚。”因此他說:“寫詩的人常常為表達一個觀念而尋找形象。”能捕捉到新穎的形象,也就有了寫詩的素材。那么怎樣才能捕捉到形象呢?這就要靠靈感。
馬雅可夫斯基舉過一個捕捉形象的例子:大約在1913年,他從薩拉托夫回到莫斯科。為了對一個在火車上同路的女人表示他對她完全沒有邪念,詩人就說道:“我不是男人,而是穿著褲子的云”。說了這句話之后,他立即考慮到這話可以入詩——但他又擔心這句話口頭上傳出去白白地濫用掉了。那怎么辦呢?他十分焦急,差不多有半小時,詩人用許多問題問那少女,直到他相信自己的話已從少女的另一只耳朵飛了出動之后,他才放心。兩年之后,他用了“穿褲子的云”作為一首長詩的標題。
(二)詩是“想象的表現”
雪萊:“一般來說,詩歌可以解作‘想象的表現’。”
布萊士列特:“詩歌是想象和激情的語言。”
艾青:“沒有想象就沒有詩”,“詩人最重要的才能就是運用想象。”
詩人的想象和科學家的想象不同。詩是一門學問,在文學的韻律方面大部分有限制,但在其他方面極端自由,并且和想象有關系。想象因為不受物質規律的束縛,可以隨意把自然分開的東西聯合,把聯合的東西分開。這就造成了不合法的配偶和離異。詩使它觸及的一切變形。
安徒生在他的童話《創造》中寫道:一個愛寫詩的青年人,因為寫不出好詩來而苦惱,于是去找巫婆。巫婆給他戴上眼鏡,安上聽筒,他就聽到了馬鈴薯在唱自己家庭的歷史,野李樹在講故事,而人群中,一個故事接著一個故事在不停地旋轉。這里說的其實是,要做一個詩人光憑常人的聽覺還不夠,還得有詩人變形的眼鏡和聽筒。所以,我們寫詩,既要對生活特征觀察得很精確,而同時又不缺乏把這些特征加以變化的勇氣。由于變形,詩的形象往往具有象征的意義。例如臧克家的《老馬》:
總得叫大車裝個夠, 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橫豎不說一句話, 它有淚只往心里咽,
背上的壓力往肉里扣,眼里飄來一道鞭影,
它把頭沉重的垂下!它抬起頭來望望前面。
這里寫的并不僅僅是一匹可憐的老馬,而主要是寫三十年代北方農民忍辱負重、堅韌不拔的精神素質。“老馬”是個有象征意義的形象。
(三)詩歌形象的創造
創造形象就是“尋找思想的客觀對應物。具體方法很多,例如:虛與實轉化;人與物轉化;物與物轉化;內與外轉化;大與小轉化;遠與近轉化;少與多轉化;部分與整體轉化;歷史與現實轉化;現實與未來轉化等。
需要強調的是:詩中的詩人形象和景物形象都是為表現情感、情緒、情趣服務的。詩的情感性重于形象性,離開抒情需要去胡亂堆砌形象,只能損害詩歌。
二、巧妙地進行詩的構思
(一)詩的靈感
構思是詩歌創作過程中一個最重要的階段。構思是什么引起的?簡單的回答是:創作的沖動——靈感的爆發。
艾青說:“所謂靈感,無非是詩人對事物發生新的激動,突然感到的興奮,瞬即消逝的心靈的閃耀。所謂靈感是詩人的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最愉快的邂逅。”
對于一首詩來說,靈感是因;對于客觀世界而言,靈感是果。由客觀世界獲得靈感,由靈感開始創作。這是詩人寫詩的過程。在“靈感”爆發之后,創作就進入具體的構思。
(二)詩的構思
詩歌構思十分重要。關于詩的構思的內容,黑格爾在《美學》中指出:“首先關于適合于詩的構思的內容,我們可以馬上把純然外在的自然界事物排除在外,至少是在相對的程度上排除。詩所特有的對象或題材不是太陽、森林、山川風景或是人的外表形狀如血液、脈絡、筋肉之類,而是精神方面的旨趣。
詩縱然也訴諸感性觀照,也進行生動鮮明的描繪,但是就連在這方面,詩也還是一種精神活動,它只為提供內心觀照而工作。什么是詩的構思方式呢?詩的構思方式是內心體驗。
黑格爾說:“詩既然能最深刻地表現全部豐滿的精神內在意蘊,我們就應該要求詩人對他所表現的題材也有最深刻最豐富的內心體驗。”詩人必須從內心和外表兩方面去認識人類生活,把廣袤的世界及其紛紜萬象吸收到他的自我里去,對他們起同情共鳴,深入體驗,使它們深刻化和明朗化。
所以,詩人寫詩雖然并不是每首詩都在寫自己。但是,每首詩都由自己去寫——就是通過自己的心去寫。遵循這個構思方法,在寫作抒情詩時,由于抒情的真正源泉就是創作主體(詩人自己)的內心生活,詩人應該只表現單純的心情和感想之類,而無須就外表形狀去描述具體外在情境。
如何作詩
1、注意體裁
一般詩句的體裁有五種,分別為五言絕句、五言律詩、七言絕句、七言律詩、和排律。寫詩之前需要先確定好自己想要寫的是哪種詩。言指的是每句的字數,絕句是四句,律詩是八句,排律不限句數。
2、注意立意
確定立意就是明確自己想寫什么,通常情況下寫作的內容可以劃分為:抒情、敘事、寫景、說理。根據內容確定立意。立意可以是沉著的、清雅的、幽默的等等,依據自己的愛好和當時想寫詩的心情來確定。
3、注意韻律(平仄押韻)
對于寫詩來說,韻律很重要。韻部決定了每句詩韻腳的那個字,韻部的學習需要多看韻譜,韻可以分為平水韻和中華新韻。
律也就是平仄相對,比如平平仄仄平,下句就是仄仄平平仄。律部還需要注意“粘對”問題,一般的“粘對”就是后聯出句第二字平仄跟前聯對句第二字相一致,第三句跟第二句粘以此類推。
4、注意詩句開頭
在開頭這一部,只要保證韻腳在同一韻部上,其他不必拘束。這樣才能發自肺腑的在立意之下隨意徜徉,書寫一首屬于自己的詩歌。
5、注意修改
大部分的創作者也許第一次寫出來的詩可能都只是打油詩級別,詩歌都是反復推敲琢磨寫出來的,慢慢修改語言,使用一些比喻擬人等修飾手法,推敲一下字句,也就可以寫出一首好詩了。
擴展資料
平仄規律
1、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
平仄譜中的平仄基本上兩兩交替或者三兩交替的,第一三五個字的平仄比較隨意,第二四六個字平仄比較死,不能變,韻腳必須是平聲。
2、拗救
指的是有的地方平仄變了,詩句就變得拗口了,因此要在另一個地方救一下,因此稱為拗救。
3、平仄簡表
五律平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為平聲
五律仄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為仄聲
七律平起:首句第二字必用平聲
七律仄起:首句第二字必用仄聲
對聯:(聯尾)上仄下平
4、平仄譜式
平起不入韻式: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起不入韻式: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起入韻式: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起入韻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寫詩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平仄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平水韻
初學者學習寫詩詞,應該怎么起步?
初學者學習寫詩詞,應該“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學寫詩詞的第一步,一定是大量誦讀古人詩作。而且盡量是背誦。這個道理,在后面逐次說明。
一如何造句
? ?(1)擴詞法。先組詞擴詞,然后用短語造句。如用“慈祥”組擴為“慈祥的面龐”,再用這個短語造句就比較方便了。詞意法。先用詞語的意思造句,然后再把詞語“代換”進去。例如:非……不可……,先讓學生用“一定”造句,然后用非……不可……代進去,就行了。
?(2)情境法。如用“喜氣洋洋”造句時,想想“在什么情況下,我們的表情是喜氣洋洋的?”然后敘述一些令人喜氣洋洋的情境,甚至表演,這樣就能造出生動的句子。
二如何學習詩句
? ?(1)看到一首詩之后,先不要忙著去背,而是先去讀詩題,并結合詩句理解這首詩的字面意思和情感,對全詩有一個整體感知。
?(2)結合注釋,了解這首詩的創作背景,知道詩人當時的心態和生活處境,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分析,然后再去重新理解詩意和情感,前后對比,深刻體會詩詞的意境和美感。
怎樣才能學會作詩?
學會作詩的幾個要點:
一、朗讀古詩
學習古詩先要讀準字音,讀出節奏,讀出韻味。可事先設置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讀,這個情境可以是喜境,也可以是悲境,在喜境中讀婉約詩歌,在悲境中讀豪放詩歌或山水田園詩歌。讀的目的就是要讀出詩歌的韻律節奏,讀出詩歌的意境,讀出詩人的情感。如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一詞,只有通過讀,才能把握其語氣節奏的輕重緩急,了解詞人的心緒。尤其是“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與“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兩句,非讀無以把握運氣之長短,非讀無以知曉情感之悲喜。同時,通過讀,還可以牢牢抓住詩歌中的關鍵詞語——詩眼或詞眼,以及特定的意象。如“小樓昨夜又東風”中的“又”(關鍵詞),“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中的“明月”(意象)。“讀”能讓同學們初步感知到詩歌意境、作者情感等方面的輪廓,雖是模糊、朦朧,卻給詩歌的深層鑒賞奠定了基礎,導明了方向
二、了解詩人
了解詩人的人生經歷,詩歌風格,寫作背景。詩人的經歷不同,所創作詩的內容也不同。我國詩歌可分為借景抒情詩、詠史懷古詩、羈旅行役詩、山水田園詩、托物言志詩、邊塞征戰詩、贈友送別詩、閨怨詩等多種類型。各個詩人都有自己的獨特風格,如李白的清新飄逸,蘇軾、辛棄疾的豪放,柳永、姜夔、李清照的婉約,李煜、劉禹錫的雋永,謝朓、謝靈運的自然,杜甫的沉郁頓挫,屈原的雄渾悲壯,王安石的雄健高峻,陶淵明的淡遠閑靜,王維的恬淡優美等等。理解詩歌的寫作背景,能更好地感受詩歌內容。如讀李白的《早發白帝城》,先了解當時李白因受政治牽連被流放夜郎,就在詩人行至夔州白帝城時,忽然傳來皇帝大赦天下的消息,所有的罪人都免罪,當時詩人的心情真是欣喜若狂的背景,再理解“千里江陵一日還”就不難了。
三、體悟意境
先要理解兩個概念:意象和意境。意象是帶有作者主觀感情的物象。比如“舉頭望明月”,月就不再是一個簡單的物象,而是帶有思鄉之情的意象。意境就是由意象形成的藝術境界。意象是一個個表意的典型物象,是主觀之象,是可以感知的,具體的;意境是一種境界和情調,它通過形象表達或誘發,是要體悟的、抽象的。
四、把握鑒賞要領
借景抒情詩,要體會詩中情景交融的意境,領會詩人寫景所表現的情感,把握其寫作技巧和語言特色:詠史懷古詩,要聯系背景,領悟情感(感慨興衰或寄托哀思或托古諷今);羈旅行役詩,是流浪他鄉的詩人通過眼見耳聞而觸發的對遙遠故鄉的眺望,對家鄉的憧憬;山水田園詩,是詩人以山水田園為審美對象,把細膩的筆觸投向靜謐的山林、悠閑的田野,創造出一種田園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達對現實的不滿,對寧靜平和生活的向往;托物言志詩,是詩人假托某種具體事物,把自己的某種理想和人格志趣融于其中,達到言志的目的;邊塞征戰詩,是反映邊疆將士不畏辛勞、保衛邊陲的戰斗精神,或描寫將士和親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或諷刺并勸諫拓土開邊、窮兵黷武的統治者;贈友送別詩,通過景物渲染離別時凄涼氛圍,抒發難舍或勉勵之情;閨怨詩,寫閨房女子對丈夫久客不歸的埋怨或對遠在邊地征戍的夫君的思念等等
擴展閱讀:
做詩所依據的韻書,一般指《平水韻》,平、上、去、入四聲一共106韻。韻頭不同而韻相同的字如干、滿、南、嘆可以互相押韻,這些互相押韻的字放在同樣的位置上就構成詩韻。
〖 簡介 〗
任何詩歌都要求押韻,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不同者,對于押韻的限制多與少、嚴與寬的不同而已。這也是詩歌同其它文學體裁的最大分別。
押韻是增強詩歌音樂性的重要手段,近體詩為了使聲調和諧、容易記憶,對于押韻十分講究。古人通常使用官方頒布的專門指導押韻的書,如《唐韻》、《廣韻》、《禮部韻略》、《佩文詩韻》、《詩韻集成》、《詩韻合璧》等,以南宋王文郁撰的《新刊韻略》最為流行,即世人所謂之“平水韻”。
但是需要明白,并不值得為遷就押韻而破壞詩句的自然,除非是參加科舉,否則即使偶爾一兩句出韻,古人也是允許的。
十八韻是:
一麻,新華字典里的韻母 a、ua、ia 同屬一個韻部。
二波,韻母 o、uo。
三歌,韻母 e。
四皆,韻母 ie、ue。
五支,韻母 i (屬 zh、ch、sh、z、c、s 聲母,與七齊有別)。
六兒,韻母 er。
七齊,韻母 i (屬聲母 b、p、m、f、d、t、n、l、j、q、x、y,有別于五支)。
八微,韻母 ei、ui。
九開,韻母 ai、uai。
十姑,韻母 u。
十一魚,韻母 v。
十二侯,韻母 ou、iu。
十三豪,韻母 ao。
十四寒,韻母 an、ian、uan。
十五痕,韻母 en、in、un、vn。
十六唐,韻母 ang、uang、iang。
十七庚,韻母 eng、ing。
十八東,韻母 ong、iong。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