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礪為什么叫二礪(二礪的意思)
今天給各位分享二礪為什么叫二礪的知識,其中也會對二礪的意思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二礪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1:情感: 表達了詩人不怕困難、敢攀頂峰、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以及卓然獨立、兼濟天下的豪情壯志的情感。 2:賞析: 全詩以詩題中的“望”字統攝全篇,句句寫望岳,但通篇并無一個“望”字,而能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可見詩人的謀篇布局和藝術構
鄭思肖 二礪
《二礪》
作者:鄭思肖
愁里高歌梁父吟,
猶如金玉戛商音。
十年勾踐亡吳計,
七日包胥哭楚心。
秋送新鴻哀破國,
晝行饑虎嚙空林。
胸中有誓深于海,
肯使神州竟陸沉?
注釋:
1、《梁父吟》:梁父亦作梁甫,在泰山附近;《梁父吟》,樂曲名。《蜀志》:諸葛亮好為《梁甫吟》,作者因欽慕諸葛亮恢復中原的壯志,所以也愛唱這個曲調。
2、戛商音:戛,敲擊。商音,五音之一,其聲悲涼。
3、十年句:越王勾踐十年生聚,十年教訓,臥薪嘗膽,矢志滅吳,終于達到目的,洗雪了國恥。
4、七日句:楚大夫申包胥到秦國討救兵請求幫助擊退吳國的入侵,痛哭七天,秦國才允許出兵。
5、晝行句:作者自比餓虎,白天也要出來痛咬敵人。
6、神州句:陸沉,沉淪,淪陷。
翻譯:
愁悶時高歌一曲《梁父吟》,
象敲金擊玉一般發出悲涼的聲音。
要學勾踐立下十年亡吳的大計,
有包胥哭師秦庭七天七夜的堅心。
秋雁悲鳴也懂得亡國的慘痛,
空林餓虎白晝也要出來咬人。
我心中立下比海還深的誓愿,
決不讓中國大好河山永遠沉淪!
賞析:
這首詩是作者寫來勉勵自己磨礪志氣的,從詩中可以看出作者對侵略者的痛恨和矢志報仇的愛國精神。
二礪
鄭思肖 二礪
愁里高歌梁父吟,猶如金玉戛商音。
十年勾踐亡吳計,七日包胥哭楚心。
秋送新鴻哀破國,晝行饑虎齧空林。
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陸沉?
【譯文及注釋】
愁悶時高歌一曲《梁父吟》,
象敲金擊玉一般發出悲涼的聲音。
要學勾踐立下十年亡吳的大計,
有包胥哭師秦庭七天七夜的堅心。
秋雁悲鳴也懂得亡國的慘痛,
空林餓虎白晝也要出來咬人。
我心中立下比海還深的誓愿,
決不讓中國大好河山永遠沉淪!
《梁父吟》梁父亦作梁甫,在泰山附近;《梁父吟》,樂曲名。《蜀志》:諸葛亮好為《梁甫吟》,作者因欽慕諸葛亮恢復中原的壯志,所以也愛唱這個曲調。
戛商音戛,敲擊。商音,五音之一,其聲悲涼。
十年句越王勾踐十年生聚,十年教訓,臥薪嘗膽,矢志滅吳,終于達到目的,洗雪了國恥。
七日句楚大夫申包胥到秦國討救兵請求幫助擊退吳國的入侵,痛哭七天,秦國才允許出兵。
晝行句作者自比餓虎,白天也要出來痛咬敵人。
神州句陸沉,沉淪,淪陷。
【賞析】
這首詩是作者寫來勉勵自己磨礪志氣的,從詩中可以看出作者對侵略者的痛恨和矢志報仇的愛國精神。
濟上四賢詠·鄭霍二山人(一作寄崔鄭二山人)
王維 濟上四賢詠鄭霍二山人(一作寄崔鄭二山人)
翩翩繁華子,多出金張門。幸有先人業,早蒙明主恩。
童年且未學,肉食騖華軒。豈乏中林士,無人薦至尊。
鄭公老泉石,霍子安丘樊。賣藥不二價,著書盈萬言。
息陰無惡木,飲水必清源。吾賤不及議,斯人竟誰論。
【賞析】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
王維出身河東王氏,于開元十九年(731年)狀元及第。歷官右拾遺、監察御史、河西節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寶年間,王維拜吏部郎中、給事中。安祿山攻陷長安時,王維被迫受偽職。長安收復后,被責授太子中允。唐肅宗乾元年間任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
王維參禪悟理,學莊信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以詩名盛于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 。書畫特臻其妙,后人推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存詩400余首,代表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畫學秘訣》。
李清照 上樞密韓肖胄詩二首
《上樞密韓肖胄詩二首》
作者:李清照
原文:
紹興癸丑五月,
樞密韓公、工部尚書胡公使虜,
通兩宮也。
有易安室者,父祖皆出韓公門下,
今家世淪替,子姓寒微,
不敢望公之車塵。
又貧病,但神明未衰弱。
見此大號令,不能忘言,
作古、律詩各一章,
以寄區區之意,以待采詩者云。
(其一)
三年夏六月,天子視朝久。
凝旒望南云,垂衣思北狩。
如聞帝若曰,岳牧與群后。
賢寧無半千,運已遇陽九。
勿勒燕然銘,勿種金城柳。
豈無純孝臣,識此霜露悲。
何必羹舍肉,便可車載脂。
土地非所惜,玉帛如塵泥。
誰當可將命,幣厚辭益卑。
四岳僉曰俞,臣下帝所知。
中朝第一人,春官有昌黎。
身為百夫特,行足萬人師
嘉佑與建中,為政有皋虁。
匈奴畏王商,吐蕃尊子儀。
夷狄已破膽,將命公所宜。
公拜手稽首,受命白玉墀。
曰臣敢辭難,此亦何等時。
家人安足謀,妻子不必辭。
愿奉天地靈,愿奉宗廟威。
徑持紫泥詔,直入黃龍城。
單于定稽顙,侍子當來迎。
仁君方恃信,狂生休請纓。
(其二)
胡公清德人所難,謀同德協心志安。
脫衣已被漢恩暖,離歌不道易水寒。
皇天久陰后土濕,雨勢未回風勢急。
車聲轔轔馬蕭蕭,壯士懦夫俱感泣。
閭閻嫠婦亦何知,瀝血投書干記室。
夷虜從來性虎狼,不虞預備庸何傷。
衷甲昔時聞楚幕,乘城前日記平涼。
葵丘踐土非荒城,勿輕談士棄儒后。
露布詞成馬猶倚,崤函關出雞未鳴。
巧匠何曾棄樗櫟,芻蕘之言或有益。
不乞隋珠與和璧,吸乞鄉關新信息。
靈光雖在應蕭蕭,草中翁仲今何若。
遺氓豈尚種桑麻,殘虜如聞保城郭。
嫠家父祖生齊魯,位下名高人比數。
當時稷下縱談時,猶記人揮汗成雨。
子孫南渡今幾年,飄零遂與流人伍。
欲將血汗寄山河,去灑東山一抔土。
想見皇華過二京,壺漿夾道萬人迎。
連昌宮里桃應在,華萼樓前鵲定驚。
但說帝心憐赤子,須知天意念蒼天。
圣君大信明知日,長亂何須在屢盟。
注釋:
1、韓肖胃:北宋名相韓琦之曾孫。公元1133年(宋高宗紹興三年)時任尚書吏部侍郎,端明殿學士、同簽樞密院事,被朝廷委派出使金國,為通問使。
2、紹興癸丑:公元1133年(宋高宗紹興三年)。
3、胡公:即胡松年,隨韓肖胄出使金國,為副使。
4、使虜:虜,指金國,使虜,出使。
5、通兩宮:通:通問、問候。兩宮,指被金人虜去的宋徽宗和宋欽宗。
6、易安室:李清照自稱。
7、父祖皆出韓公門下:韓公,指韓肖胃曾祖韓琦,安陽人。韓琦曾相仁宗、英宗、神宗三朝。李清照之祖父和父親(李格非)皆曾為韓琦薦引,故曰出韓公門下。
8、家世淪替:本家世業淪落不振。
9、子姓:子孫輩的地位。
10、望公之車塵:望車塵,追隨、敬拜之。《晉書潘岳傳》:岳性輕躁,趨勢利,與石崇等滔事賈謐,每候其出,與崇輒望塵而拜。
11、神明:精神、神智。
12、三年夏六月:三年,指公元1133年(宋高宗紹興三年)六月,當為五月,此誤。
13、凝旒:旒,古代帝王之冕前后所懸垂的玉穗。《禮記玉藻》:天子玉藻,十有二施,前后邃廷。凝旒,指天子冕脆一動不動,形容莊重嚴肅。
14、南云:南天之云。天子面南而坐,故所望為南云。
15、垂衣:言天下太平而無為。《周易系辭》下嚴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
16、北狩:狩,本意為猜獵,引申為出巡。宋徽、欽二宗被擄北去,不敢明言,托詞出巡,故曰北狩。
17、岳牧:岳,堯帝時以上善和之四子分掌四岳諸侯。牧,一州之長為牧。岳牧,泛指朝廷百宮。
18、群后:各位諸侯,泛指百官。
19、半千:《孟子公孫丑》: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古人遂以半千為賢者興起之時。如《新唐書員半千傳》:半千始名余慶,生而孤,為從父鞠愛。羈通書史。客晉州,州舉童子,房玄齡異之。對詔高第,已能講《易》、《老子》。長與何彥光同事王義方。以邁秀見賞。義方常曰:五百載一賢者生,子宜當之。因改今名。
20、陽九:指歲月充滿災難。古稱4617歲為一元,初入元106歲中,將逢災歲九,為陽九(《漢書律歷志》)。晉劉珉《勸進表》:方今鐘百玉之季,當陽九之運。故陽九為厄運。詩中以陽九代指靖康之難。
21、勒:刻石。
22、燕然銘:燕然,山名,在今蒙古共和國。《后漢書竇憲傳》:竇憲、耿秉與北單于戰于稽落山,大破之。虜眾奔潰,單于遁走憲、秉遂登畫燕然山,出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紐漢威德,令班固作銘。
23、金城柳:用晉桓溫北伐故事。《晉書桓溫傳》:溫自江陵北伐,行經金城,見少為瑯邪時所種柳皆己十圈,慨然曰: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攀枝執條,泫然流涕。
24、純孝臣:《左傳隱元年》:潁考叔,為潁谷封人君子謂潁考叔純孝也。
霜露悲:指懷念父母之趣。《禮記》: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愴之心,非其寒之謂也F春雨露既濡,君子履之,必有怵惕之心,如將見之。
25、羹舍肉:用潁考叔事。《左傳隱元年》:潁考叔為潁谷封人公賜之食。食舍肉。公問之。對曰: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羹,請以遺之。公曰:爾有母遺,繄我獨無!潁考叔曰:敢問何謂也?公語之故,且告之悔。對曰:君何患焉?若闕地及泉,隧而相見,其誰曰不然?公從之。
26、車載脂:以油脂涂車輔(可以走得快一些)。《詩經衛風泉水》:載脂載牽。
27、將命:奉命。
28、幣:此指貢獻給金人的錢物。
29、四岳:四方諸侯之長。《尚書堯典》:帝曰:咨,四岳。注:四岳即上善和之四子,分掌四岳之諸侯,故稱焉。
30、僉:都。
31、俞:此為表示答應的語氣詞。
32、中朝第一人:指唐人李揆。李揆為唐肅宗時宰相,肅宗稱其門第人物、文學皆當世第一。后李揆奉命出使外蕃,外蕃酋長問他聞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恐被拘,故意道非也。他那個李揆怎肯到此。(見《新唐書李揆傳》、《劉賓客嘉話錄》)蘇軾詩《送子由使契丹》:單于右問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33、春宮:《周禮春官宗》:乃立春宮宗伯,使帥其屬,而掌邦禮,以佐玉和邦國。春宮,相當于后世之禮部。
34、昌黎:唐韓愈。韓愈曾贈禮部尚書,此以韓愈代指韓肖胃。
35、百夫特:杰出人物。《詩經黃鳥》:維此奄息,百夫之特。鄭注:百夫之中最雄俊也。
36、嘉佑:宋仁宗趙禎年號。
37、建中:即建中靖國,宋徽宗趙佶年號。
38、為政有皋虁:皋虁,指賢臣。皋陶,虞舜時為獄官。虁,舜時樂正也。韓肖胃曾祖韓琦嘉佑年間曾任宰相,祖韓忠彥建中靖國年間為宰相。
39、王商:漢成帝母王太后之弟,曾代匡衡為相。《漢書王商傳》:為人多質,有威重,長八尺余,身體鴻大,容貌甚過絕人。河平四年,單于來朝,引見白虎殿。塞相商坐未央庭中,單于前拜渴商,商起離席與言。單于仰視商貌,大畏之,迂延卻退。天子聞40、而嘆曰:此真漢相矣。
41、吐蕃尊子儀:《新唐書郭子儀傳》記載:回紇、吐蕃入侵,郭子儀自率鎧騎二千出入陣中。回紇怪問:是謂誰?報曰:郭令公。驚曰:令公存乎?懷恩言天可汗棄天下,令公即世,中國無主,故我從以來。公今存,天可汗存乎?報曰:天子萬壽。回紇悟曰:彼欺我乎!
42、夷狄:古時指邊遠地區少數民族。
43、白玉墀:以白玉為階,代指宮殿。
44、家人安足謀:建炎以來系年要錄:肖胄母文安郡太夫人文氏聞肖。
45、嫠婦:寡婦。
46、瀝血投書:瀝血,指立誓。投書,遞交書信。
47、記室:古代宮名,相當近代之秘書。漢魏時始設。宋高承《事物紀原》:其官始見于魏武之世矣。宋用晉制,自明帝后,皇子帝雖非都督,亦置記室參軍。則記室而為參軍,晉制也。宋朝亦置于諸王府,曰某王府記室也。
48、夷虜:指金統治者。
49、性虎狼:本創融狼般殘暴。
50、不虞預備:防范不測之事。《左傳文六年》:備預不虞。
51、庸何傷:有什么害處呢?
52、衷甲:衷,同中。中甲,即將甲穿在衣服以內。《左傳》記載,楚人欲于盟會時突襲晉,兵士皆將甲穿在衣服里面,使晉人不防備。
53、乘城:登城。
54、平涼:地名,在今甘肅省。《唐書馬越傳》記載:唐貞元三年五月十五日,渾威與吐蕃相盟于平涼,吐蕃埋伏重兵突然襲擊。
55、葵丘:春秋時宋國地名,在今河南省。公元前651年夏,齊桓公會周,公、魯侯、宋子、衛侯、鄭伯、許男、曹伯于此。同年秋,齊侯盟諸侯于葵丘。
56、踐土:地名,在今河南省。晉文公曾于此與齊、宋、鄭、衛等國會盟。
57、談士:口才善辯之人。
58、棄儒生:《酈生傳》:沛公不好儒,未可以儒生說。
59、露布:即布告,此指軍中報捷的文書。古時用兵獲勝,上其功掖于朝,謂之露布。
60、馬猶倚:《世說新語文學》:桓宣武北征,袁虎時從,被責免官。會須露布文,喚袁倚馬前令作,手不輟筆,俄得七紙,殊可觀。東亭在側,極嘆其才,袁虎曰:當令齒舌間得利。
61、崤函關出雞未鳴:崤函關,亦稱函谷關。《史記孟嘗君傳》:孟嘗君得出,即馳去,主封傳,呼彈出關,夜半至函谷關。秦昭王后悔出孟嘗君,即使人馳傳逐之。孟嘗君至關,關法z雞鳴而出客。孟嘗君恐追至。容之居下坐者,有能為雞鳴,而雞盡鳴,遂發傳出之。如食頃,秦追果至。已后孟嘗君出,乃還。
62、樗櫟:不成材之木。《莊子人間世》:匠石之齊,至于曲轆,見棟社樹,其大蔽數千牛,絮之百圍,其高臨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為舟者旁十數。觀者如市,匠伯不顧,遂行不輟。弟子厭觀之,走及匠石臼:自吾執斧斤以隨夫子,未嘗見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視,行不輟,何也?曰:巳矣,匆首之矣。散術也。以為舟則沉,以為棺棒則速腐,以為器則速毀,以為戶則液楠,以為柱則囊,是不材之木也。
63、芻蕘之言:采薪者、捕魚者之言,指地位低下的人說的話。
64、隋珠:《淮南子覽冥訓》:譬如隋侯之珠,和氏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貧。注:隋侯,漢東之國王姓諸侯也。隨侯見65、大蛇傷斷,以藥敷之。后蛇于江中銜大珠以報之。因曰隋侯之珠,蓋月明珠也。
66、和璧:即和氏璧。《韓非子和氏》: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獻之厲王。厲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為誑,而刖其左足。及厲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獻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為誑,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盡而繼之以血。王聞之,使人問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寶玉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寶焉,遂67、命曰:和氏之璧。鄉關:故鄉。
68、靈光:漢魯恭玉殿名。王延壽《魯靈光殿賦》:魯靈光殿者,蓋景帝喔姬之子恭王馀之所立也漢遭中微,盜賊奔突,自西京未央、建章之殿,皆見毀壞,而靈光擋然獨存。
69、蕭蕭:蕭條狀。
70、翁仲:秦阮翁仲,南海人。身長一丈三尺,氣質端勇,異于常人。始皇使率兵守腦桃,聲援匈奴,死后鑄其銅像于咸陽宮司馬門外。后人泛稱墳墓或建筑物前的石像為翁仲。
71、遺氓:即遺民。
72、嫠家:寡婦之家。此為李清照自稱。
73、齊魯:今山東省一帶。
74、比數:相比之中還算在數。
75、稷下:地名,在今山東臨淄。《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自騶衍與齊之稷下先生淳于髠、慎到、環淵、接子、田駢、騶奭之徒,各著書言治亂之事,以干世主,豈可勝道哉。索隱:按稷,齊之城門也。或云:稷,山名。謂齊之學士,集于稷門之下也。
76、揮汗成雨:《戰國策齊策》:臨淄之途,車轂擊,人肩摩,連衽成帷,舉袂成幕,揮汗成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揚。形容繁盛、人眾多之況。
77、流人:流亡者。
78、東山:魯地山名。《孟子盡心》: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79、一抔土:一捧土。
80、皇華:頌使臣之語,亦指皇帝派出之使臣。《詩經皇華》:皇皇者華,君遣使臣也。送之以禮樂,言遠而有光華也。
81、二京:南宋使臣赴金,要經過南京(今河南商丘)、東京(今河南開封)。
82、壺漿:古時百姓以壺盛漿慰勞義師。《孟子梁惠王》: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簞食壺漿,以迎主師。
83、連昌宮:唐宮名,高宗時置,在洛陽。元稹《連昌宮詞》:連昌宮中滿宮竹,歲久無人森似束。又有墻頭千葉桃,風動落花紅簸簸。
84、華萼樓:即花萼相輝樓。徐松《唐兩京城坊考》:開元二十四年十二月,毀東市東北角道政坊西北角,以廣花萼樓前地。置宮后,寧王憲、申王捴、岐王范、薛王業邸第相望,環于宮側,明皇因題花萼相輝之名,取詩人棠棣之意。
85、赤子:百姓。
86、蒼生:百姓。《書益穰》: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蒼生。
87、長亂何須在屢盟:《詩經巧言》:君子屢盟,亂是用長。
賞析:
宋高宗紹興三年(1133年),朝廷派簽樞密院事韓肖胄和工部尚書胡松年出使金國,去慰問被囚于北方的徽、欽二帝,李清照特作出二詩為韓胡二公送行。在這兩首詩中,李清照對處于水深火熱中的中原人民表示了關切和懷念。同時,尖銳地指出了敵人的掠奪本質,闡述了自己的政治主張,兩首詩表現了詩人反擊侵略,收復失地的強烈愿意望,充滿了愛國主義的激情。
古詩絕句就是這樣經典,凝練,內心頓生無限的情懷。希望看到更多的的絕句和古詩嗎,請欣賞 表白肖戰的唯美句子 。
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競陸沉是什么意思
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陸沉,是宋人鄭思肖的詩句,“胸中有誓深于海”,是說胸中一直孕育著一個夢想:統一祖國,振興中華!這種情懷比海還要深,以至于“神州竟陸沉”,把神州的大陸都浸沒了。
這是一句著名的愛國詩句,胸中懷有如海誓言,堅決不能讓華夏大地任人侵凌。
相關句子如下:
1、云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杜甫《小至》
2、中原事業如江左,芳草何須怨六朝。——納蘭性德《秣陵懷古·山色江聲共寂寥》
3、銜冤只合甘先死,何待花間不肯言。——汪遵《息國》
4、形勝三分國,波流萬世功。——潘大臨《江間作四首·其三》
5、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6、器乏雕梁器,材非構廈材。——趙彥昭《奉和元日賜群臣柏葉應制》
7、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張耒《和端午》
有關于勾踐尊嚴的詩句
1.關于越王勾踐的詩句有哪些
1、《二礪》宋代:鄭思肖 愁里高歌梁父吟,猶如金玉戛商音。
十年勾踐亡吳計,七日包胥哭楚心。 秋送新鴻哀破國,晝行饑虎嚙空林。
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陸沉? 詩文釋義:愁悶時高歌一曲《梁父吟》,象敲金擊玉一般發出悲涼的聲音。 要學勾踐立下十年亡吳的大計,有包胥哭師秦庭七天七夜的堅心。
秋雁悲鳴也懂得亡國的慘痛,空林餓虎白晝也要出來咬人。 我心中立下比海還深的誓愿,決不讓中國大好河山永遠沉淪! 詩文賞析: 這首詩是作者寫來勉勵自己磨礪志氣的,從詩中可以看出作者對侵略者的痛恨和矢志報仇的愛國精神。
2、《西施》唐代:李白 西施越溪女,出自苧蘿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顏。
浣紗弄碧水,自與清波閑。 皓齒信難開,沉吟碧云間。
勾踐徵絕艷,揚蛾入吳關。 提攜館娃宮,杳渺詎可攀。
一破夫差國,千秋竟不還。 詩文釋義:西施是越國溪邊的一個女子,出身自苧蘿山。
她的魅力過去今天都在流傳,荷花見了她也會害羞。 她在溪邊浣紗的時候撥動綠水,自在的像清波一樣悠閑。
確實很少能見她笑起來露出潔白的牙齒,一直像在碧云間沉吟。 越王勾踐征集全國絕色,西施揚起娥眉就到吳國去了。
她深受吳王寵愛,被安置在館娃宮里,渺茫不可覲見。 等到吳國被打敗之后,竟然千年也沒有回來。
詩文賞析:李白的《詠苧蘿山》,帶領大家穿越兩千年的時空,來到遠古的春秋戰國時期。那是一個春光明媚的艷陽天,越國大夫范蠡出訪民間,來到苧蘿山下的若耶溪,邂逅溪邊浣紗的西施。
只見佳人顧盼生姿,超凡脫俗,天生麗質,嬌媚動人。兩人一見鐘情,遂以一縷浣紗,相訂白首之約。
不久,吳王夫差為報殺父之仇,領兵打進了越國。越軍被打敗,越王勾踐作了俘虜。
范蠡作為人質,跟隨越王夫婦,到了吳國做奴隸。于是,他和西施的姻緣就被耽擱下來。
三年以后,吳王夫差放回了勾踐夫婦和范蠡。勾踐回國,臥薪嘗膽,準備十年生聚,力圖報仇雪恥。
他采用范蠡所提出的美人計,準備用女色擊垮夫差。西施也被范蠡的愛國熱情感動了,挺身而出,勇赴吳國,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把吳王迷惑得眾叛親離,無心國事,終被勾踐所滅。
傳說吳被滅后,西施遂與范蠡,一葉扁舟,隱遁于太湖煙波之中,不知所終,留給后人無限的遐想與懷念。 3、《壯游》唐代:杜甫 每趨吳太伯,撫事淚浪浪。
枕戈憶勾踐,渡浙想秦皇。 4、《吳宮》唐代:殷堯藩 吳王愛歌舞,夜夜醉嬋娟。
見日吹紅燭,和塵掃翠鈿。 徒令勾踐霸,不信子胥賢。
莫問長洲草,荒涼無限年。 5、《姑蘇懷古送秀才下第歸江南》唐代:劉商 會稽勾踐擁長矛,萬馬鳴蹄掃空壘。
瓦解冰銷真可恥, 6、《和微之春日投簡陽明洞天五十韻》唐代:白居易 瑰奇填市井,佳麗溢闉闍.勾踐遺風霸,西施舊俗姝。 7、《和襲美館娃宮懷古五絕》唐代:陸龜蒙 三千雖衣水犀珠,半夜夫差國暗屠。
猶有八人皆二八,獨教西子占亡吳。 一宮花渚漾漣漪,俀墮鴉鬟出繭眉。
可料座中歌舞袖,便將殘節拂降旗。 幾多云榭倚青冥,越焰燒來一片平。
此地最應沾恨血,至今春草不勻生。 江色分明練繞臺,戰帆遙隔綺疏開。
波神自厭荒淫主,勾踐樓船穩帖來。 寶襪香綦碎曉塵,亂兵誰惜似花人。
伯勞應是精靈使,猶向殘陽泣暮春。 8、《校獵曲》唐代:馬戴 楚子畋郊野,布罟籠天涯。
浮云張作羅,萬草結成罝. 意在絕飛鳥,臂弓腰鏌铘。遠將射勾踐,次欲誅夫差。
壯志一朝盡,他□□繁華。當時能獵賢,保國兼保家。
9、《題蘇州楞伽寺》唐代:張祜 樓臺山半腹,又此一經行。樹隔夫差苑,溪連勾踐城。
上坡松徑澀,深坐石池清。況是西峰頂,凄涼故國情。
10、《越女》唐代:汪遵 玉貌何曾為浣沙,只圖勾踐獻夫差。 蘇臺日夜唯歌舞,不覺干戈犯翠華。
2.關于越王勾踐的詩句
1、《二礪》宋代:鄭思肖愁里高歌梁父吟,猶如金玉戛商音。
十年勾踐亡吳計,七日包胥哭楚心。秋送新鴻哀破國,晝行饑虎嚙空林。
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陸沉?詩文釋義:愁悶時高歌一曲《梁父吟》,象敲金擊玉一般發出悲涼的聲音。要學勾踐立下十年亡吳的大計,有包胥哭師秦庭七天七夜的堅心。
秋雁悲鳴也懂得亡國的慘痛,空林餓虎白晝也要出來咬人。我心中立下比海還深的誓愿,決不讓中國大好河山永遠沉淪!詩文賞析: 這首詩是作者寫來勉勵自己磨礪志氣的,從詩中可以看出作者對侵略者的痛恨和矢志報仇的愛國精神。
2、《西施》唐代:李白西施越溪女,出自苧蘿山。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顏。
浣紗弄碧水,自與清波閑。皓齒信難開,沉吟碧云間。
勾踐徵絕艷,揚蛾入吳關。提攜館娃宮,杳渺詎可攀。
一破夫差國,千秋竟不還。詩文釋義:西施是越國溪邊的一個女子,出身自苧蘿山。
她的魅力過去今天都在流傳,荷花見了她也會害羞。她在溪邊浣紗的時候撥動綠水,自在的像清波一樣悠閑。
確實很少能見她笑起來露出潔白的牙齒,一直像在碧云間沉吟。越王勾踐征集全國絕色,西施揚起娥眉就到吳國去了。
她深受吳王寵愛,被安置在館娃宮里,渺茫不可覲見。等到吳國被打敗之后,竟然千年也沒有回來。
詩文賞析:李白的《詠苧蘿山》,帶領大家穿越兩千年的時空,來到遠古的春秋戰國時期。那是一個春光明媚的艷陽天,越國大夫范蠡出訪民間,來到苧蘿山下的若耶溪,邂逅溪邊浣紗的西施。
只見佳人顧盼生姿,超凡脫俗,天生麗質,嬌媚動人。兩人一見鐘情,遂以一縷浣紗,相訂白首之約。
不久,吳王夫差為報殺父之仇,領兵打進了越國。越軍被打敗,越王勾踐作了俘虜。
范蠡作為人質,跟隨越王夫婦,到了吳國做奴隸。于是,他和西施的姻緣就被耽擱下來。
三年以后,吳王夫差放回了勾踐夫婦和范蠡。勾踐回國,臥薪嘗膽,準備十年生聚,力圖報仇雪恥。
他采用范蠡所提出的美人計,準備用女色擊垮夫差。西施也被范蠡的愛國熱情感動了,挺身而出,勇赴吳國,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把吳王迷惑得眾叛親離,無心國事,終被勾踐所滅。
傳說吳被滅后,西施遂與范蠡,一葉扁舟,隱遁于太湖煙波之中,不知所終,留給后人無限的遐想與懷念。3、《壯游》唐代:杜甫每趨吳太伯,撫事淚浪浪。
枕戈憶勾踐,渡浙想秦皇。 4、《吳宮》唐代:殷堯藩吳王愛歌舞,夜夜醉嬋娟。
見日吹紅燭,和塵掃翠鈿。 徒令勾踐霸,不信子胥賢。
莫問長洲草,荒涼無限年。5、《姑蘇懷古送秀才下第歸江南》唐代:劉商會稽勾踐擁長矛,萬馬鳴蹄掃空壘。
瓦解冰銷真可恥, 6、《和微之春日投簡陽明洞天五十韻》唐代:白居易瑰奇填市井,佳麗溢闉闍.勾踐遺風霸,西施舊俗姝。 7、《和襲美館娃宮懷古五絕》唐代:陸龜蒙三千雖衣水犀珠,半夜夫差國暗屠。
猶有八人皆二八,獨教西子占亡吳。 一宮花渚漾漣漪,俀墮鴉鬟出繭眉。
可料座中歌舞袖,便將殘節拂降旗。 幾多云榭倚青冥,越焰燒來一片平。
此地最應沾恨血,至今春草不勻生。 江色分明練繞臺,戰帆遙隔綺疏開。
波神自厭荒淫主,勾踐樓船穩帖來。 寶襪香綦碎曉塵,亂兵誰惜似花人。
伯勞應是精靈使,猶向殘陽泣暮春。8、《校獵曲》唐代:馬戴楚子畋郊野,布罟籠天涯。
浮云張作羅,萬草結成罝. 意在絕飛鳥,臂弓腰鏌铘。遠將射勾踐,次欲誅夫差。
壯志一朝盡,他□□繁華。當時能獵賢,保國兼保家。
9、《題蘇州楞伽寺》唐代:張祜樓臺山半腹,又此一經行。樹隔夫差苑,溪連勾踐城。
上坡松徑澀,深坐石池清。況是西峰頂,凄涼故國情。
10、《越女》唐代:汪遵玉貌何曾為浣沙,只圖勾踐獻夫差。 蘇臺日夜唯歌舞,不覺干戈犯翠華。
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競陸沉表達了什么樣的情感
“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陸沉?”表達了作者對侵略者的痛恨和矢志報仇的愛國情感。“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陸沉?”意思是:我心中立下比海還深的誓愿,決不讓中國大好河山永遠沉淪。
出自《二礪》,《二礪》是宋代鄭思肖創作的一首詩。這首詩是作者寫來勉勵自己磨礪志氣的,從詩中可以看出作者對侵略者的痛恨,結合文章背景,可體會出作者堅定不移的愛國信念和精神。
原文:
愁里高歌梁父吟,猶如金玉戛商音。
十年勾踐亡吳計,七日包胥哭楚心。
秋送新鴻哀破國,晝行饑虎齧空林。
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陸沉?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作者寫來勉勵自己磨礪志氣的,從詩中可以看出作者對侵略者的痛恨和矢志報仇的愛國精神。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