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馬蹄大約多少畝(楊柳多少個)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楊柳馬蹄大約多少畝,以及楊柳多少個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種植馬蹄畝用苗多少
??? 一、品種選擇
??? 應從高產、無病馬蹄田里,選取外形完整、無病蟲傷口、球莖飽滿、芽頭粗壯的馬蹄作種,大小在每斤30個以內,每畝需種120—150斤。
??? 二、育苗
??? 育苗前用好來思800倍浸種10小時,預防桿枯病,苗床選擇無漬水,土層疏松肥沃的沙壤土或菜園地。育苗前苗床需施足基肥,將種球按4—5厘米的間距排列在苗床上,頂芽向上,蓋好土,澆透水,齊苗后如果苗葉色黃,可淋糞水或0.5%尿素,移栽前噴施送嫁藥,用好來思加銳勁特噴霧,防治桿枯病和白螟,育苗時間需25—30天。
??? 三、基肥
??? 畝施腐熟農家肥20-30擔,鈣鎂磷肥50公斤,硼鋅鎂鐵肥5公斤,硫酸鉀復合肥25公斤。
??? 四、適時移栽,合理密植
??? 一般在7月中下旬前移栽,移栽密度:瘦田宜密,肥田宜稀,一般株行距為40×50—60厘米,畝栽2500—3300株,扦植深度5-6cm,移栽時可用用生根粉5號沾根。
??? 五、水的管理
??? 馬蹄回青后到分蘗期,保持淺水層,利于馬蹄分蘗,重施結薺肥后,要保持深水層,避免馬蹄中肥毒。
??? 六、施肥
??? 馬蹄施肥分四次施用:
??? 1、回青肥:在馬蹄扦后5—7天,畝用尿素3.5—5公斤點蔸。
??? 2、分蘗肥:馬蹄分蘗所需肥料,在馬蹄扦后15—20天,畝用尿素10公斤加上硫酸鉀復合肥10公斤撒施。
??? 3、結薺肥:重施結薺肥,在9月中旬,畝施菜子麩50—75公斤,硫酸鉀復合肥25公斤,9月底畝施壯秧劑10—15公斤,硫酸鉀20公斤。
??? 4、球莖期彭大肥:10月中旬施用,是馬蹄膨大重要肥料,畝施馬蹄沃根膨大神力鉀肥20公斤。
施肥注意:不施含氯復合肥。
??? 七、巧用激素
??? 9月底看苗施用,如苗旺盛施多效唑(每畝100—150克)加生根粉5號(每畝每次4包,連用2—3次),生根粉要用助溶劑溶解,如苗不好只施生根粉。
??? 八、病蟲防治
??? 1、白螟(鉆心蟲):移栽前用銳勁特噴施一次,9月中旬結合施肥,用殺蟲雙粉或殺百蟲粉等悶殺。
??? 2、馬蹄桿枯病、白粉病、霉蔸可選用香格麗、森美或者天冠噴霧,每星期一次,噴藥時加入展著劑效果更佳,并注意補充葉面肥。
??? 3、生理性紅尾是由于缺乏硼、鋅、鎂等微量元素引起,畝可施硼、鋅、鎂、鐵肥3—5公斤。
??? 噴藥注意:不能施用井崗霉素或含有井崗霉素的藥物。
介紹樂昌馬蹄
? ? ?馬蹄,學名荸薺或地梨,是一種營養價值極高的果蔬食品。其作為廣東省樂昌市的特產,享譽國內外而聞名,所以也叫樂昌馬蹄。
圖片來自于網絡
? ? ? 馬蹄是一種生長在稻田中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是南方一種常見的果蔬。樂昌馬蹄以個大肉嫩、清甜多汁、爽脆無渣為特點而聞名省、港、澳市場,不僅有色美、肉嫩、爽甜、渣少的特點,更有通便、瀉火、抗菌、護膚、生津止渴降火清熱解毒和滋補身體的功用。
樂昌馬蹄的食用價值:
? ? ? 馬蹄因其營養豐富而久負盛名。馬蹄中的無機鹽含量很高,鉀和磷的含量都是同類植物中的佼佼者。它除了含有維生素C、鈣、磷、鐵、胡蘿卜素等營養元素,還具有蛋白質、多糖。另外,含量豐富的磷和鈣也是骨骼新陳代謝所必須的營養素,充足適量的磷對骨骼生長和發育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 ? ? 馬蹄的食用用途很多,可作水果,可作蔬菜,可作干果蜜餞,可制罐頭。生食熟食都可以,口感像雪梨一樣爽脆甘甜,春天吃它更是營養豐富。
? ? ? ? 南方人稱之為“地下雪梨”,北方人盛贊為“江南人參”。2009年06月11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對“樂昌馬蹄”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圖片來自于網絡
樂昌馬蹄的藥用價值:?
? ? ?樂昌馬蹄中含有叫做“荸薺英”的物質,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大腸桿菌等有害細菌有明顯的抑制作用。所以,對細菌感染造成的扁桃腺腫痛、咽炎和肺炎咳嗽都有不錯的食療效果。
? ? ?樂昌馬蹄具有很好的醫療保健效果,其苗秧跟果實均可入藥。據《中藥大辭典》記載,荸薺味甘性寒無毒,有溫中益氣清熱開胃消食化痰之功效。中醫認為荸薺性味甘寒,功效清熱化痰、生津開胃、明目清音、消食醒酒。
? ? ?夏季傷風感冒、發燒、聲音嘶啞、失聲,可以嘗試鮮榨馬蹄汁食療,效果也非常好。馬蹄是典型的高鉀低鈉食物,可以平衡機體細胞的滲透壓,消除水腫、預防免疫力下降誘發的疾病,具有很好的降血壓和降血脂作用。
圖片來自于網絡
樂昌馬蹄的其他用途:
輔助減肥:馬蹄是一種營養豐富,但熱量和脂肪含量卻特別低的健康食材。絕對是愛美女性和減肥健身愛好者的首選水果。因為,食用瑪緹后能滿足身體代謝時對不同營養,還能加快身體內多余脂肪和膽固醇代謝,能完美地控制體重,使女性保持完美的身材。
美容養顏:吃馬樂昌的蹄不去美容醫院。馬蹄能滋養細嫩肌膚,能清理身體內淤積的毒素,能阻止這些毒素對皮膚產生傷害,能加快皮膚細胞代謝,能消除皮膚中的細菌與炎癥,還能阻止痤瘡和青春痘生成。馬蹄中含有的一些活性成分,還能阻止色素在女人皮膚表面堆積,它能淡化色斑也能美白肌膚。
圖片來自于網絡
什么人不適合吃樂昌馬蹄呢?
? ? ?樂昌馬蹄雖好,但不是什么人,什么體質,什么時間都適合食用的。其中,比較常見的情況是脾胃虛寒的人,在吃馬蹄以后還容易出現腹痛和腹瀉;女性月經期間吃馬蹄就容易造成經期腹痛或月經不調;孕婦容易造成腹瀉,原因是馬蹄食材偏寒涼的特性。
蒲薺的產量
一畝產1500-2000公斤。
荸薺,別名馬蹄 、蒲薺(浙江柳市、安徽蕪湖,薺的發音和國語相同)、果子(安徽無為)、烏芋、地栗、地梨、苾薺、通天草[浙江杭州]、慈姑(四川、湖南邵陽),蒲萁(安徽涇縣) 錢蔥(廣東潮汕)、磁米(湖南岳陽)、磨薺(湖南汝城)。
營養成分:
據測定:每100g鮮品中,含水分68g,碳水化合物21.8g,蛋白質1.5g,脂肪0.1g,粗纖維0.5g,鈣5mg,磷68mg,鐵0.5mg,胡蘿卜素0.01mg,維生素B10.04mg,維生素b20.02mg,維生素C3mg,尼克酸0.4mg等。尤其磷含量是莖菜類中最高的。
荸薺的功效
1治療呼吸道疾病
在呼吸道傳染病較多的季節,吃鮮荸薺有利于防治流腦、麻疹、百日咳及急性咽喉炎。
2利腸通便和利尿排淋作用
荸薺含有粗蛋白、淀粉,能促進大腸蠕動,臨床上常用于治療熱邪引起的食積痞滿和大便燥結等;荸薺水煎液能利尿排淋,是尿道感染患者的食療佳品。
3治療糖尿病
荸薺質嫩多,可生津止渴,對糖尿病患者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4清肺化痰
荸薺性甘、寒,能清肺熱,又富含粘液質,有生津潤肺化痰作用,故能清化痰熱,治療肺熱咳嗽,咳吐黃粘濃痰等癥。
5功能性子宮出血
功能性子宮出血常表現為經期紊亂和不正常的子宮出血。現代醫學一般把功血分為排卵型功血和無排卵型功血兩大類。排卵型功血常見于育齡期婦女,無排卵型功血多見于青春期或更年期婦女。實踐證明,對于宮血患者采用荸薺和薺菜進行藥膳食療,對女性功能性子宮出血有良好效果。
6其他臨床常用作用
荸薺治療舌赤少津、咽干喉疼、酒醉昏睡等癥。高血壓、便秘及痔瘡出血等患者,宜食用鮮荸薺,將荸薺搗爛外敷,可治婦女乳頭裂。若制成荸薺粉,內服清咽化痰,對嗓子、聲帶保健大有裨益。荸薺與海蜇煮服可以治療甲狀腺腫大。
相關人群:
1、一般人均可食用。
2、全身浮腫、小便不利或小便短少時食用效果很好。
3、煩熱口渴,咽干燥痛,消化不良者宜食用茡薺。
4、適于預防流腦和小兒麻疹時食用。
5、發燒時可多吃。
6、癌癥患者、濕熱黃疸者食用亦有較好的效果。
7、月經期間忌食生冷茡薺。
8、糖尿病患者不宜多食。
9、由于荸薺性寒,故脾腎虛寒及血虛者應慎食。
有誰知道馬蹄的種植
一、 栽培季節
馬蹄適宜無霜期生長,全生長期刊10~240天。馬蹄的栽植時期較機動,在長江流域自4月上旬至7月上旬均可以播種育苗,但以早栽為宜,使植株能在5月上旬至7月下旬期間發生分蘗和分株,入秋以后結薺。一般小滿至芒種栽植的稱“早水馬蹄”,立冬前后采收;小暑到大暑栽植的稱“伏水馬蹄”,冬至前后采收;立秋前后栽植的稱“晚水馬蹄”,采收期可延至翌年清明。華南地區無霜期長,可以適當遲栽,但最遲應在處暑栽植。
馬蹄不宜連作,連作則球莖不易膨大,病害較多,產量低。一般需實行2~3年的輪作。其茬口搭配舉例如下:
1、馬蹄與水稻 前茬為早稻,采用早、中熟品種,立秋之前收割,栽植晚水馬蹄,10月中下旬收獲后,再種油菜。
2、馬蹄與蓮藕或茭白 前茬如果是種植蓮藕,采用早熟藕種,立秋前采收青荷藕后,栽植馬蹄;前茬若為茭白,宜采用早熟兩熟茭品種,可以邊采收夏茭,邊套栽馬蹄。也可以待夏茭采收后再栽馬蹄。
3、馬蹄與席草 一般小暑以后,將馬蹄苗套栽入席草行間,大暑前后收去草席后,留馬蹄生長,并對馬蹄及時加強培育管理。
二、 整地與施基肥
5月中下旬,大田進行耕耙,一般2~3次,使田土成泥糊狀。最后一次耕地時,施入基肥,一般每畝施腐熟豬廄肥或草塘泥1250~2000千克和腐熟人糞尿1000~2000千克。早水馬蹄因生長期長,以施有機肥為主,如以人糞尿作基肥時,施肥量不宜太多,以免植株徒長,引起病害。晚水馬蹄生長期短,要爭取在短期內分株發棵,施肥量宜酌量增加,應以速效肥為主,具體施肥量則與前茬作物種類、氣溫高低和土壤肥瘠不同而有差異。
三、 品種選擇
生產者可根據用途和栽培目的選擇適合的品種栽培。生食鮮銷宜選用桂林馬蹄、孝感馬蹄等球莖個大,味甜的品種;加工制淀粉宜選用高郵馬蹄、水馬蹄等球莖含淀粉量高的品種;制罐頭品種要求球形整齊,平臍,出肉率高,削皮無黃衣,又耐貯藏的余杭馬蹄、蘇薺。
四、 培育壯苗
馬蹄無論采用分株繁殖,還是球莖繁殖都采用先育苗后移栽,因此,培育壯苗是獲得高產的基礎。為培育壯苗,首先應嚴格做好選種工作,一般在上一年馬蹄生長后期,選擇群體生長整齊、無倒伏、無病蟲危害的豐產田塊作為留種田,這稱為初選;馬蹄收獲時,選外形圓整,具有該品種特性,頂芽粗壯,無破損,無裂縫,充分成熟,個體中等的球莖冬貯,這稱為復選;育苗前功盡棄剔除帶病的馬蹄,選出球莖飽滿,表皮光滑,皮色一致,球莖較大,頂芽和側芽鍵全,芽頭粗壯、無傷口和腐爛的球莖催芽,這稱為決選。為了防止種苗帶病,在催芽前用25%多菌靈500倍液浸種8~12小時,取出瀝干后進行催芽。催芽方法是:早水馬蹄在4月上旬開始育苗,因當時外界氣溫較低,應在室內或塑料薄膜棚內進行,用窩席圍成一圈,內鋪濕稻草,將薺朝上,排列在稻草上,疊放3~4層,上蓋水草一層。每天澆水保持濕度,10~15天后,開始冒青,芽長到1。5厘米時,除去覆蓋草,繼續澆水保持濕潤。20天以后,葉狀莖開始生長,并有3~4個側芽同時萌發時,即為催芽結束。早水馬蹄用分株繁殖時,為了促進馬蹄栽后早發棵,早分蘗,早封行,達到早熟高產,通常采用催芽后田間假植促苗的辦法,促進根系粗狀發達。其方法是將催芽后的球莖移植于馬蹄秧田內,按行距20~25厘米,株距15~20厘米,栽入種球一個,以將短縮莖上發根處連同種薺一并插入土為宜。栽后保持淺水。如果此外界氣溫較低,可在秧田設置塑料拱棚內假植。假植后約40天左右,單株分蘗數增加,根系發達,具有分株3~4叢,即可起苗定植到大田。起苗時將全株挖出,并將母株與分株苗分開,選用株高15~20厘米,帶有3~5個根葉狀莖的分株苗或分蘗苗栽植,注意剔除病菌、瘦弱苗。
種植伏水馬蹄的秧苗,可在早水馬蹄栽植時,分苗移栽擴大繁殖,或延到5月上旬后排種育苗,這時氣溫比較高,可不必催芽。
晚水馬蹄常在早稻收割后栽植,一般都用球莖繁殖,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育苗,這時育苗應掌握的關鍵:一是作好種薺處理。由于種球貯藏時間長,特別是在5~6月份較高溫下貯藏,球莖容易干癟或萌芽,在育苗前應預先進行種薺處理。其方法是除去頂芽,促其側芽萌發,并將種薺置水中浸種1~2天,讓其吸收,再放在25%我菌靈500倍液中浸種8小時,取出、瀝干后進行催芽。二是遮陰育苗。由于氣溫較高,日照強烈,需搭設陰棚或用小拱棚遮陰網覆蓋育苗。其作法是:先在排種田塊上澆1厘米厚的河泥,露出芽尖,上面覆蓋稻草或遮陰網,保持土壤濕潤。因為晚水馬蹄都采用球莖繁殖,無需假植。種薺排列的球莖距約3厘米。白天遮陰,晚上揭去覆蓋物,當苗高10~15厘米時,應逐漸增加光照時間,以利秧苗穩健生長。三是選好苗。當苗高20~25厘米,具有5~6根葉莖時,便可以起苗栽植。在起苗時應選好苗,秧苗不宜過大。否則栽植后不易成活;如果球莖已腐爛,為帶菌秧苗應棄去;葉狀莖細小,簇生的秧苗,俗稱“雄馬蹄”,也應該剔除。
馬蹄的用種量,種植早水馬蹄每畝需種薺15~20千克,而晚水馬蹄由于生長期短,栽植密度大,又是直接用球莖繁殖的,種薺又經過長期貯藏后有部分損失,故每畝留種量應較大,需種薺70~90千克。
五、 栽植
栽植日期,長江流域早水馬蹄在6月下旬以前栽植,伏水馬蹄在7月栽植,晚水馬蹄在7月下旬至8月初栽植,華南地區氣候暖和,栽植時期可以略為推遲,但最遲不能過處暑即8月下旬,原則上越早越好。
栽植前,要選拔秧苗。早水馬蹄在苗床育苗時間長,秧苗已有許多分蘗和分株,這種秧苗將母株連同分株一并挖出,再將母株上的分蘗和分株一一分開,將根系理齊,然后栽插,栽入泥中12~15厘米為宜;田肥,淤泥層厚,生長期長的可適當栽深,反之可淺栽。栽植時如苗過高,應割去梢頭,留葉莖狀高30~40厘米,以免栽后被風吹折。晚水馬蹄拔秧時,將秧苗連球莖一起小心挖出,洗去泥水即右栽植。帶球莖的秧苗,栽植深度以球莖入土10厘米左右為宜。栽植過淺,則分株發生多,結球莖少;過深則發棵慢,結球莖深,不易挖取。
栽植密度,應根據栽植時期、土壤肥力而定。地方肥,植株棵大,如早水馬蹄可以稀植些,一般行距63~66厘米,株距30~33厘米,每畝栽3000穴左右,每穴1株;伏水馬蹄一般行距46厘米,株距33厘米,每畝栽4000穴左右;晚水馬蹄,因栽植較晚,需加大密度,每畝栽5000~6000穴。
六、田間管理
馬蹄的田間管理,主要是中耕除草,追肥和灌水等。馬蹄從栽植到球莖形成,可發生3~4次分株,田間管理的重點是第1~2次分株期間進行。做到前期促早發,中期保穩長,后期不早衰,這是馬蹄高產的重要措施。
1、中耕除草 馬蹄從栽植到植株封行,中耕除草2~3次。早栽的,分株次數多,一般可發生4~5次,遲栽的亦3~4次,而中耕除草應在第一二次分株期間進行。
馬蹄栽植后8~10天開始發棵,即可進行第一次中耕除草,并同時查苗、補苗。中耕的方法應以馬蹄苗為中心,向四周推泥,疏松土層,使其平整,并將雜草埋入土中。在中耕時,發現非蟲傷的葉狀莖發黃,表明下面種薺已腐爛,應及時挖去種球莖,以利生長新根。為了促進馬蹄苗的均衡生長,發現種薺外露時,幼苗呈現盆狀生長,表明栽種過淺,應用手將種薺稍壓一下;而對種薺下沉,栽種過深的馬蹄苗,必須用手伸入土中,輕輕地將幼苗向上挑一挑,使分蘗節不到淹沒過深。
爾后,間隔10天左右再進行一次中耕除草,弄碎泥塊,拔除雜草。但這時植株生長旺盛,不能平腳踏入泥地,而應用腳尖穿入土中,以免踩斷匍匐莖和根系而損傷球莖。到馬蹄分蘗、分株的后期,如植株生長過密,影響通風透光,可結合除草,拔去一部分弱苗。到馬蹄苗封行后,不再下田,以免折斷葉莖狀和踩斷地下匍匐莖。
2、追肥 據王槐英等人研究。蘇薺葉莖狀中氮、磷、鉀的含量變化,地上株各生育期有明顯差異,并呈現一定的規律。蘇薺在生長發育前期即母株叢形成時植株體內含氮量較高,7~8月份分蘗分株盛期含量較低,其中以7月上旬分蘗盛期與8月下旬球莖型匍匐莖抽生盛期含量最低,9月上旬以后又逐步上升。說明葉狀莖的分蘗分株及抽生匍匐莖需要大量的氮元素營養,球莖形成期需氮元素營養較少。磷元素在馬蹄植株生育期表現低—高—低的過程,7月上旬最低,然后上升,到7月下旬到8月上旬最高,往后又逐漸降低。這說明分蘗,抽生匍匐莖及結薺需較多的磷元素營養。鉀元素在植物體內各個生長時期均明顯高于氮、磷變化過程與磷相似,7月下旬出現高峰,然后逐步下降,一直到成熟期。這說明馬蹄的生長中后期需要大量的鉀元素營養。此外,鉀對球莖內碳水化合物的代謝和運轉,對淀粉積累及球莖形成層的活動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馬蹄的施肥應根據馬蹄生育特性及對氮、磷、鉀的吸收特性,生產上多采用重基肥,輕追肥,施好結薺肥,氮、磷、鉀并重,前氮后鉀的原則。其具體方法是:早水馬蹄以施有機肥為主,并每畝配施20~30千克磷酸鈣,追肥宜少。在生長前期如果追施過多化肥,會引起莖葉生長過旺,群體密度過大,容易感染病害。一般6月下旬至7月上旬,每畝施尿素5~7.5千克。9月中、下旬氣溫下降,進入結球期,每畝施尿素8~10千克,并施入硫酸鉀10千克,以促進后期生長穩健,防止植株生長因脫肥而早衰。如果再噴施0.2%的磷酸二氫鉀,對促進球莖膨大,充實,增加產量效果更明顯。
種植晚水馬蹄,因生長期短,應以速效肥為主,一般結合中耕除草追肥2~3次。第一次在分蘗分株初期,追施糞肥150~500千克或尿素5~8千克。第二次在8月下旬至9月中旬,每畝撒施尿素8~10千克促使植株早封行。第三次在10月上旬,植株開始結芽時,每畝追施尿素8~10千克,并噴0.2%磷酸二氫鉀作為結薺的接力肥。另外,據湖南益陽地區農科所王小波的試驗報道,馬蹄對肥料的種類要求比較嚴格,有機肥料以施用牛糞最好,化學肥料中氮素肥以施用尿素最好,鉀肥以施用硫酸鉀最好,而含氮的肥料,尤其是含氮的鉀肥(氯化鉀)對馬蹄產量和品質具有不良影響,單位面積上的球莖產量比施用硫酸鉀的下降8.9%,還原糖則下降9.9%,在施用鉀素肥時,以不施或少施氯化鉀為宜。
3、灌水 據馬蹄高產所總結的灌水經驗,一般是馬蹄生長的前期淺水勤灌,中期干濕交替,后期脫水曬田。具體管理方法:早水馬蹄、伏水馬蹄一般在栽植時,田間灌薄層淺水,以1.5~3厘米為宜,在一月內做到干干濕濕,以利扎根、還苗。隨著外界氣溫的升高,植株的成長,植株蒸騰量的加大,逐漸加深灌水。到馬蹄的分蘗分株期,可保持3~5厘米的水層,入秋后,進入結球期,應再適當加深水位至6厘米左右,以減少無效分蘗分株,減少養分的消耗,利于提早結球,促進養分向球莖轉運。此后,田間水層逐漸下落,保持干干濕濕抑制過旺生長。
晚水馬蹄,在早稻收割后栽植,生長期短,要促進早分蘗分株,整個生長期間不能缺水,但8~9月份不宜灌深水,保持水深3~5厘米。以免影響分蘗分株數目,而造成減產。
在馬蹄水分管理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 在馬蹄生長期間,如遇高溫干旱,水位還應適當加深;遇到刮西北干風天氣,要做到深水滿灌。但在生長期間長期灌水太深,葉狀莖浸水多而見光少,容易倒伏。通常水濕高達30℃以上時,灌水應早晚進行,防止熱傷。
(2)馬蹄田如施用有機肥過多,泥土上浮或過于糊狀時,要適當排水漏田,或每畝施4~5千克明礬粉,以利泥土沉實,促進根的生長。
(3)在田間越冬的球莖,冬季仍需保持田土濕潤,以免土壤發生裂縫,漏入雪水,使球莖遭受凍害
中國最大的馬蹄產地
馬蹄屬莎草科,全球約150種,廣布于全世界,以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為多。中國有20余種和一些變種,分布于南北各省區。原產印度,在中國主要分布于廣西、江蘇、安徽、浙江、廣東、湖南、湖北、江西、貴州等低洼地區,河北部分地區也有分布。
??
??安徽省廬江縣白湖鎮(原楊柳鄉)盛產高品質馬蹄,是中國最大的“馬蹄之鄉”,其中規模最大的的是西城村,年產20000畝。廣西桂林市荔浦縣青山鎮是國家承認的“馬蹄之鄉”。此外還有湖北省荊門市沙洋縣毛李鎮也是馬蹄產地,一直遠銷海外,聞名遐邇。
馬蹄種植技術,馬蹄一般在什么時候收獲
1、選地整地:喜歡肥沃疏松、光照充足的水田,而且要保證水田的水源要充足,排灌方便。
2、育苗:馬蹄使用球莖進行繁殖,一般在栽植前20-25天育苗。
3、適時定植:苗高35-40cm,葉狀莖粗0.5cm以上時,就可以起苗定植到大田了,定植前小心將秧苗挖出,洗去泥土就可以定植了。
4、肥水管理:幼苗期一定要保持淺水層,從秋分到寒露必須加深水層。
一、馬蹄畝產萬斤種植技術
1、選地整地
(1)馬蹄比較喜歡肥沃疏松、光照充足的水田,一定要保證水田的水源充足,排灌方便。
(2)選好適合的水田后,可以施入適量的過磷酸鈣和氯化鉀做基肥,保持土壤肥力,然后再用釘耙將其和土壤混合均勻。
2、育苗
(1)馬蹄主要是使用球莖進行繁殖的,在栽植前20-25天進行育苗。
(2)在長江中下游地區,一般在清明到谷雨期間進行育苗,育苗前先進行室內催芽,然后再在水田里進行進行排種和假植。
3、適時定植
(1)一般苗高35-40cm,葉狀莖粗0.5cm以上時,就可以起苗定植到大田。
(2)定植前一定要小心將秧苗挖出,洗去泥土就可以進行定植。
(3)馬蹄定植的株行距以30×50cm左右為宜,每穴栽1株,每畝栽植2500-3000株。
4、肥水管理
(1)幼苗期一定要保持淺水層3-5cm,從秋分到寒露在球莖旺盛生長時期必須加深水層,收獲前20天左右可以停止灌水。
(2)在分蘗期馬蹄行間可以實行耘田除草2-3次左右,結合除草進行第2次追肥,每畝追施尿素5-10千克。
5、適時采收
(1)馬蹄采收期可以從霜降開始到第2年春分為止,早期采收的球莖,肉嫩味淡皮薄,不耐貯藏。
(2)冬至到小寒,球莖皮色就會轉為紅褐色,味最甜,為含糖量最高期,此時采收最適宜。
二、馬蹄一般在什么時候收獲
1、馬蹄一般是在春季4月份開始進行種植,到10月份時就可以進行收獲。種植馬蹄的時間最晚不能晚于6月末,否則會對馬蹄生長和產量產生很大影響。
2、馬蹄一般是秋天開始上市,它的收獲期非常長,完全成熟之后可以在土中保存到次年春分。但是過冬至后的馬蹄會起黃衣,因此一般都是在冬季將馬蹄采收回來,然后再用正常的存儲方式進行儲存,因此從秋季到次年春季都可以買到馬蹄。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