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受,久久亚洲综合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免费,99热这里都是精品

當前位置:詩詞問答 > 歷史 > 正文內容

客槎如何泛(泛仙槎是什么意思)

太過熾熱2022-11-20 10:35歷史94

大家好,關于客槎如何泛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泛仙槎是什么意思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關于海魚的詩句

1.關于魚的詩句

1、得成比目何辭死,愿作鴛鴦不羨仙。

2、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3、水仙欲上鯉魚去,一夜芙蓉紅淚多。

4、金麟豈是池中物,一如風云便化龍。

5、方池如鑒碧溶溶,錦鯉游揚逐浪中。 竚看三春煙水暖,好觀一躍化神龍。

6、照日深紅暖見魚,連村綠暗晚藏烏,黃童白叟聚雎盱。

7、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 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

8、鴻雁在云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

9、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10、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11、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12、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13、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14、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

15、別浦鯉魚何日到,錦書封恨重重。 海棠花下去年逢。 也應隨分瘦,忍淚覓殘紅。

16、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

17、鱸魚正美不歸去,空戴南冠學楚囚。

18、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19、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20、冬夜傷離在五溪,青魚雪落膾橙薺。

2.關于海鮮之類的詩句

海味:【送友人游江南】耿湋遠別悠悠白發(fā)新,江潭何處是通津,潮聲偏懼初來客,海味唯甘久住人。

〈--------漠漠煙光前浦晚,青青草色定山春。汀洲更有南回雁,亂起聯(lián)翩北向秦。

【奉和汴州令狐令公二十二韻(同用淹字)】白居易客有東征者,夷門一落帆。二年方得到,五日未為淹。

在浚旌重葺,游梁館更添。心因好善樂,貌為禮賢謙。

俗阜知敦勸,民安見察廉。仁風扇道路,陰雨膏閭閻。

文律操將柄,兵機釣得鈐。碧幢油葉葉,紅旆火襜襜。

景象春加麗,威容曉助嚴。槍森赤豹尾,纛吒黑龍髯。

門靜塵初斂,城昏日半銜。選幽開后院,占勝坐前檐。

平展絲頭毯,高褰錦額簾。雷捶柘枝鼓,雪擺胡騰衫。

發(fā)滑歌釵墜,妝光舞汗沾。回燈花簇簇,過酒玉纖纖。

饌盛盤心殢,醅濃盞底黏。陸珍熊掌爛,海味蟹螯咸。

〈---------福履千夫祝,形儀四座瞻。羊公長在峴,傅說莫歸巖。

眷愛人人遍,風情事事兼。猶嫌客不醉,同賦夜厭厭。

吉州李伯高會判送鹽{蟲截}子魚比海味之珍者未免為鱸魚動歸興 全宋詩-戴復古 〈--------每思鄉(xiāng)味必流涎,一物何能到我前。怒奮兩螯眸炯炯,飽吞三印腹便便。

形模突出鹽池底,風味橫生海嶠邊。合為莼鱸動歸興,久拋東浦釣魚船。

昨於發(fā)運馬御史求海味馬已歸闕吳正仲忽分餉黃魚鱟醬鮆子因成短韻〈------全宋詩-梅堯臣前欲淮南求海物,緘書未發(fā)報還臺。陸機黃耳何時至,罌品分傳事按杯。

謝徐屯田惠海味 全宋詩-強至 〈--------儒腸多病怯肥膻,海產從來獨所便。淮甸風宜乖素嗜,江鄉(xiāng)水品憶經年。

分甘已佩公情重,加飯寧須俗禱虔。食箸不停資大嚼,免教饞吻鎮(zhèn)流涎。

云間余清亭 清 李森先徙倚官衙月正明,尚余寒柝在高城。空庭積水松陰亂,小閣張鐙夜氣清。

剩有黃花隨地滿,那堪白發(fā)向秋生。故鄉(xiāng)海味何曾減,殘笑鱸魚浪得名。

〈--------------------------------------------------------海鮮:元日平江作 全宋詩-陳藻草粿京團要賀年,玉融風俗不同天。元正犯醉長洲市,又憶浮家厭海鮮。

〈-----------杜和州寄新醅吳正仲云家有海鮮約予攜往就酌逡巡又云幙中有會且罷此飲 全宋詩-梅堯臣 〈----------淮南寄我玉醅酒,白蚶海月君家有。欲持就味明日期,窮羹易覆已反手。

從事開筵不可辭,燕脂秀臉羅前后。長頸善謳須剩謳,只恐老來歡意休。

-------------------------------------------牡蠣:莆中遇方□□邀出城買蠣而飲一僧同行出郭斷虹雨,倚樓新雁天。三杯古榕下,一笑菊花前。

入市子魚貴,堆盤牡蠣鮮。--------山僧慣蔬食,清坐莫流涎。

【廣州雜詠(四首)】明 劉崧鯽魚潮退余溪鹵,牡蠣 ?高結海沙。-----------紅豆桂花供釀酒,檳榔蔞葉當呼茶。

-------------------------------------------蛤蜊:【答朝士】賀知章鎮(zhèn)鏤銀盤盛蛤蜊,鏡湖莼菜亂如絲。〈------------鄉(xiāng)曲近來佳此味,遮渠不道是吳兒。

【秘書省有賀監(jiān)知章草題詩筆力遒健風尚高遠…因有此作】溫庭筠越溪漁客賀知章,任達憐才愛酒狂。鸂鶒葦花隨釣艇,蛤蜊菰菜夢橫塘。

〈----------幾年涼月拘華省,一宿秋風憶故鄉(xiāng)。榮路脫身終自得,福庭回首莫相忘。

出籠鸞鶴歸遼海,落筆龍蛇滿壞墻。李白死來無醉客,可憐神彩吊殘陽。

【酒病偶作】皮日休郁林步障晝遮明,一炷濃香養(yǎng)病酲。何事晚來還欲飲,隔墻聞賣蛤蜊聲〈------------送蛤蜊與李明叔諸公 全宋詩-黃庭堅雪屋吹燈然豆萁,古來壯士亦長饑。

廣文不得載酒去,且詠太玄庖蛤蜊。〈--------吳正仲遺蛤蜊 全宋詩-梅堯臣 〈--------紫緣常為海錯珍,吳鄉(xiāng)傳入楚鄉(xiāng)新。

樽前已奪蟹螫味,當日莼羹枉對人。---------------------------------------海蟹:【病中有人惠海蟹轉寄魯望】皮日休 〈--------紺甲青筐染菭衣,島夷初寄北人時。

離居定有石帆覺,失伴唯應海月知。族類分明連瑣gD,形容好個似蟛蜞。

病中無用霜螯處,寄與夫君左手持。【酬襲美見寄海蟹】陸龜蒙 〈--------藥杯應阻蟹螯香,卻乞江邊采捕郎。

自是揚雄知郭索,且非何胤敢餦餭。骨清猶似含春靄,沫白還疑帶海霜。

強作南朝風雅客,夜來偷醉早梅傍。九江霜蟹比他處黑膏凝溢名冠食譜久擬遺高紫微而家僮后期未到以詩道意 全宋詩-岳珂君不見東來海蟹夸江陰,肌如白玉黃如金。

〈------------又不見西來湖蟹到沔鄂,玉軟金流不堪斫。九江九月秋風高,霜前突兀贍兩螯。

昆吾欲割不受刀,頗有萇碧流玄膏。平生尊前厭此味,更看康廬拂空翠。

今年此曹殊未來,使我對酒空悠哉。舊傳騷人煉奇句,無蟹無山兩孤負。

老來政欠兩眼青,那復活籌虛借箸。只今鄉(xiāng)國已駿奔,軍將日高應打門。

流涎便作曲車夢,半席又擬鐘山分。先生家住岷峨腳,屢放清游仍大嚼。

襟期盡醉何日同,試筮太玄呼郭索。--------------------瑤柱:飽食 全宋詩-王之道予亦屬厭耳,女寬何嘆三。

一簞儻知足,八珍自忘貪。駝峰擅西北,瑤柱夸東南。

〈---------但愿無是餒,藜羹非我慚。

3.關于“海”的詩句有哪些

1、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2、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李白《渡荊門送別》

3、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李白《行路難》

4、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王灣《次北固山下》

5、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

6、云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蘇軾《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7、雨過潮平江海碧,電光時掣紫金蛇。——蘇軾《望海樓晚景》

8、白浪茫茫與海連,平沙浩浩四無邊。——白居易《浪淘沙·白浪茫茫與海連》

9、海人無家海里住,采珠役象為歲賦。——王建《海人謠》

10、山不厭高,海不厭深。——曹操《短歌行》

有關海的名句

1、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林則徐

2、我將來要寫一本書,我要把天和海分清楚,我要把好人和壞人分清楚,也要把瘋子和賊子分清楚,但是我現(xiàn)在卻是什么也分不清。 ——《城南舊事》

3、海與山爭水,海必得之。 ——《慎子》

4、一個人的生命難道不是像一代人的命運一樣珍貴嗎?要知道,每一個人都是一個與他同生共死的完整世界,每一座墓碑下都有一部這個世界的歷史。 ——海涅科恩

5、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花好月圓人團聚,祝福聲聲伴你行。

6、我同情所有不想上床睡覺的人。同情所有夜里要有亮光的人。 ——海明威

7、非無江海志,瀟灑送日月。 ——杜甫 譯文

8、看海看久了想見人,見人見多了想看海。 ——村上春樹

4.有關描寫江、海、魚、蝦等詩句

《江》宋 丁謂

楚望為南紀,岷源始濫觴。

雙流沿蜀道,九派出潯陽。

桃葉行歌遠,芙蓉摘采長。

沖風休破浪,靜練正交光。

《江》宋 王安石

靈源開辟有,贏縮但相隨。

逆折山能礙,奔流海與期。

泥沙拆蚌蛤,云南暗蛟螭。

欲問深何許,馮夷秖自知。

《河》宋 丁謂

擘華鑿龍傾,長源接杳冥。

潤應逾九里,清必契千齡。

箭浪奔霆電,榮光焰日星。

圣皇圖奧事,真祖有祥經。

《湖》宋 徐璣

拾得柔條弄淺波,清風吹斷采蓮歌。

又移小艇前汀去,蓮葉稠時柳葉多。

《海》宋 丁謂

積潤容零露,無涯任酌蠡。

浮空長浴日,表圣不揚波。

江漢源流眾,蕃夷島嶼多。

客槎如可泛,咫尺是星河。

《海》唐 李嶠

習坎疏丹壑,朝宗合紫微。

三山巨鰲涌,萬里大鵬飛。

樓寫春云色,珠含明月輝。

會因添霧露,方逐眾川歸。

《江上漁者》范仲淹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魚蝦》宋 張耒

一尺盆池數(shù)種荷,魚蝦亦解起風波。

爾來未識天池樂,更有鯨鵬奈爾何。

供參考。

5.關于魚的詩詞有哪些

萎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魚乃水花 根老藏魚窟,枝底系客舟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臨淵慕魚,不如退而結網。 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 水清石出魚可數(shù),林深無人鳥相呼。 (宋)蘇軾《臘日游孤山訪勤惠恩二僧》 一夜海潮河水滿,鱸魚清曉入池塘。——元·宋禧《即事》 竟說田家風味美,稻花落后鯉魚肥。——清·朱鳳翔《村處閑吟》 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漢佚名《飲馬長城窟行》 數(shù)峰對江上,訪賢令山,登同冠峽,我欲起功曹而問,叉魚詩句殆其時 池魚 宋 祝慶夫 方池如鑒碧溶溶,錦鯉游揚逐浪中。 竚看三春煙水暖,好觀一躍化神龍。 溪魚 宋 趙方 溪流渺渺凈漣漪,魚躍魚潛樂自知。 若逐桃花浪里去,風雷相送入天池。 魚蝦 宋 張耒 一尺盆池數(shù)種荷,魚蝦亦解起風波。 爾來未識天池樂,更有鯨鵬奈爾何。 觀魚 宋 楊萬里 老夫不柰熱,跣足坐瓦鼓。 臨池觀游魚,定眼再三數(shù)。 魚兒殊畏人,欲度不敢度。 一魚試行前,似報無他故。 眾魚初欲隨,幡然竟回去。 時時傳一杯,忽忽日將暮。 時魚 宋 徐璣 風晴霜氣合,沙渚夜鳴榔。 獨喜鱗兼細,時看寸有長。 月斜寒動影,水碧靜傅香。 可愛漁翁樂,溪梅秋第芳。 觀魚 宋 王令 江渚日夜歸,江痕下汀磯。 漁者不自勞,推舟就寒漪。 得魚樂幾多,忽忘身在泥。 未聞任氏風,豈信絲緡非。 子魚 宋 方岳 桃花水暖正魚肥,子脹連胞迸腹腴。 黃栗玉燖春寸寸,水晶鹽醋粟銖銖。 鮫人泣下甘孥戮,龍析刑淫并孕刳。 老子胸中兵百萬,酒船不枉到江湖。 觀魚 宋 崔鶠 小魚喜親人,可釣亦可綱。 大魚自有神,隱見誰能量。 老禪雖無心,施食不肯嘗。 時於千尋底,隱見如龍章。 魚兒 宋 王安石 繞岸車鳴水欲乾,魚兒相逐尚相歡。 無人挈入滄江去,汝死那知世界寬。 放魚 宋 王安石 捉魚淺水中,投置最深處。 當暑脫煎熬,翛然泳而去。 豈無良庖者,可使供七箸。 物我皆畏苦,舍之寧啖茹。 和文與可洋川園池三十首 寒蘆港 宋 蘇軾 溶溶晴港漾春暉,蘆筍生時柳絮飛。 還有江南風物否,桃花流水鮆魚肥。 黃魚 唐 杜甫 日見巴東峽,黃魚出浪新。脂膏兼飼犬,長大不容身。 筒桶相沿久,風雷肯為神。泥沙卷涎沫,回首怪龍鱗。 澗中魚 唐 白居易 海水桑田欲變時,風濤翻覆沸天池。 鯨吞蛟斗波成血,深澗游魚樂不知。 雄縣觀魚 清 納蘭性德 漁師臨廣澤,侍從俯清瀾。 瑞入王舟好,仁知圣網寬。 撥鱗飛白雪,行鲙縷金盤。 在藻同周宴,時容萬姓看。 題傅侍郎寒碧十五韻·觀魚 宋 陳宓 燕忙將水撇,魚樂欲空跳。 此意誰能會,光陰靜里消。 濠上 宋 宋祁 惠非蒙叟叟非魚,濠上全知魚樂無。 春水未深魚易樂,要須真樂是江湖。 嘉禾八詠·金魚池 宋 陸蒙老 池上春風動白蘋,池邊清淺見金鱗。 新波已縱游魚樂,調笑江頭結網人。 漾花池 宋 劉無極 一池春水綠如苔,水上新紅取次開。 閑倚東風看魚樂,動搖花片卻驚猜。 題濠上齋二絕 宋 傅自修 焉如魚樂我非魚,夢裹榮枯覺則無。 休學癡繩貪紙穴,小窗烘日謾跏趺。 泛湖次柳洲二首 宋 曹勛 凈舍乘閑一葦航,入門松竹獻清涼。 倚欄澄碧龜魚樂,照眼荷花風露香。 和因老游水寨府治東軒二首 宋 王之道 市井從東州,水竹自西府。 我來與公偕,槃礴日欹午。 從容河底魚,樂哉得其所。 此意與誰論,相看默無語。 下赤山嶺過渡至石子澗別施八評事 宋 梅堯臣 三年守廬次,雨回來澗邊。 臨塘愛魚樂,近竹見人賢。 今我西歸日,逢君小隱年。 重將車馬去,驚起野鷗眠。 秋日雜興二首 宋 羅椅 躍魚甚微細,解轉達秋江漪。 一靜未滿刻,一動輒移時。 豈由魚樂乎,或是不性之。 商量未渠穩(wěn),風急蘆花低。 寄題戴氏別墅 宋 劉宰 聞君筑室水云鄉(xiāng),一榻翛然獨老龐。 近挹荷香供幾案,遠邀山翠入軒窗。 自歌自笑游魚樂,詩去時來白鳥雙。 何日過門成夜泊,一樽相與對銀缸。 和穎仲山行即事 宋 李彌遜 平蕪新綠占封圻,橫路游絲網落暉。 同徑人稀藏窈窕,禪扉春盡老芳菲。 緩行照水知魚樂,隨意穿花見蝶飛。 二了舁籃今夜月,龍鐘猶勝杖藜歸。 群玉五詠·百花洲 宋 李彌遜 芳洲面林薄,山響疏泉落。 小綠綴肥梅,疏青隕驚籜。 周遭不盈丈,思與江湖廓。 幽人百虛空,得立聽鳴壑。 物我偶俱忘,何必知魚樂。

滿意請采納

6.帶“魚”字的詩句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漁翁夜傍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竹。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shù)。

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 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花飛莫遣隨流水,怕有漁郎來問津。

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

池魚躍不同,園鳥聲還異。

花生圓菊蕊,荷盡戲魚通。

連弩射海魚,長鯨正崔嵬。

北溟有巨魚,身長數(shù)千里。

困獸當猛虎,窮魚餌奔鯨。

魚目復相哂,寸心增煩紆。

眾鳥集榮柯,窮魚守枯池。

再來迷處所,花下問漁舟。

階庭空水石,林壑罷樵漁。

榜人投岸火,漁子宿潭煙。

就枕滅明燭,扣舷聞夜?jié)O。

臘響驚云夢,漁歌激楚辭。

重以觀魚樂,因之鼓枻歌。

僚寀爭攀鹢,魚龍亦避驄。

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

舞鶴乘軒至,游魚擁釣來。.

尺書能不吝,時望鯉魚傳。

因向智者說,游魚思舊潭。

坐觀垂釣者,空有羨魚情。

君失臣兮龍為魚,權歸臣兮鼠變虎。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玉不自言如桃李,魚目笑之卞和恥。

小白鴻翼于夷吾,劉葛魚水本無二。

燕南壯士吳門豪,筑中置鉛魚隱刀。

誰使爾為魚,徒勞訴天帝。

巨鰲未斬海水動,魚龍奔走安得寧。

我從此去釣東海,得魚笑寄情相親。.

蝘蜓嘲龍,魚目混珍。嫫母衣錦,西施負薪。

何處滄浪垂釣翁,鼓棹漁歌趣非一。

墨池飛出北溟魚,筆鋒殺盡中山兔。

舊宅樵漁地,蓬蒿已應沒。

魚水三顧合,風云四海生。

點額不成龍,歸來伴凡魚。

彈劍謝公子,無魚良可哀。

魚目高泰山,不如一玙璠。

希君生羽翼,一化北溟魚。

漢口雙魚白錦鱗,令傳尺素報情人。

愿隨任公子,欲釣吞舟魚。

黃口為人羅,白龍乃魚服。

澤被魚鳥悅,令行草木春。

虎伏被胡塵,漁歌游海濱。

魚鹽滿市井,布帛如云煙。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分付秋潮,莫誤雙魚到謝橋。

釵鈿約,竟拋棄。重泉若有雙魚寄。

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白發(fā)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鷗鷺眠沙,漁樵唱晚,不管人間半點愁。

7.關于“海鮮”的詩句有哪些

1,《莆陽歌五絕 其一》元代 何中 兩兩筠籃濕暖煙,窄衫短鬢裊行肩。

到門迎著郎來早,待向街頭賣海鮮。 譯文:熱氣中成雙成對的竹籃已經浸濕,身著短袖鬢發(fā)細長及肩。

到門前迎接早來的郎君,等著一起去街頭賣海鮮。 2,《送丁太初溫州蒙古字學正》元代 吳當 薦豆登霜柚,充庖載海鮮。

洞簫吹月下,玉樹立風前。 譯文:草里都是豆子和成熟的柚子,載著供作食用的海鮮,在明月下吹奏著短蕭,樹木挺立在微風中。

3,《述懷 其二》元代 唐桂芳 戰(zhàn)北多人醢,時危乏海鮮。將軍聞號令,警急要戈船。

譯文:因為北方戰(zhàn)事死傷無數(shù),時局危機海鮮食物匱乏。將領聽到軍號聲,緊急的出動戰(zhàn)船。

4,《福安書事 其七》明代 何喬新 去年賑濟仰官儲,今歲官儲半粒無。捕得海鮮將換米,可憐孤溆遇強徒。

譯文:去年賑災的救濟糧是官糧,今年的官倉卻沒有一點儲糧。捕撈到海鮮去換大米,可是卻在河邊遇到了強盜。

5,《捕蟹辭 其五》明代 屈大均 扶胥多蟹況霜天,不獨河豚甲海鮮。春蛻何如秋蛻好,拾來螯跪軟于綿。

譯文:扶胥城里有很多的螃蟹,河豚并不是海鮮中最美味的。春天蛻殼的螃蟹不如秋天的好,撿來螃蟹爪子像棉花一樣軟。

8.形容魚好吃的詩句

1、《江南弄》

唐代:李賀

原文:

江中綠霧起涼波,天上疊巘紅嵯峨。

水風浦云生老竹,渚暝蒲帆如一幅。

鱸魚千頭酒百斛,酒中倒臥南山綠。

吳歈越吟未終曲,江上團團貼寒玉。

譯文:綠霧從江中清涼的波濤中升起,天上紅霞重疊,像高峻的山峰。河邊的云,水面的風,都像從老竹林里生出,洲渚暮色茫茫,眾多蒲帆連成一片,不甚分明。鱸魚千頭醇酒百斛盡情享用,酒醉臥地,斜視著南山的綠影。信口唱支吳歌越曲,還未唱完——江月如圓玉,已在東方冉冉上升。

2、《江上漁者》宋代:范仲淹

原文: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譯文:江上來來往往的人只喜愛鱸魚的味道鮮美。看看那些可憐的打魚人吧,正駕著小船在大風大浪里上下顛簸,飄搖不定。

3、《初出真州泛大江作》

宋代:歐陽修

原文:

孤舟日日去無窮,行色蒼茫杳靄中。

山浦轉帆迷向背,夜江看斗辨西東。

滮田漸下云間鴈,霜日初丹水上楓。

莼菜鱸魚方有味,遠來猶喜及秋風。

譯文:一葉孤舟每天在大江中不停地駛著,蒼茫的云氣將其籠罩。我行到靠水的山腳,將船帆調轉,在夜空中看北斗星來判斷東西。云間的大雁漸漸飛下水田,楓葉將霜中的太陽映得火紅。家鄉(xiāng)的莼菜和鱸魚味道正鮮美,遠方歸來的我更喜歡秋天的涼風。

4、《漁歌子》

唐朝:張志和

原文: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譯文: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鱖魚歡快地游著,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樣的鮮艷而飽滿。漁翁頭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綠色的蓑衣,冒著斜風細雨。

5、《初到黃州》

北宋:蘇軾

原文:

自笑平生為口忙,老來事業(yè)轉荒唐。

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

逐客不妨員外置,詩人例作水曹郎。

只慚無補絲毫事,尚費官家壓酒囊。

譯文:

自己都感到好笑,一生為嘴到處奔忙,老來所干的事,反而要得荒嘴。長江環(huán)抱城郭,深知江魚味美,茂竹漫山遍野,只覺陣陣筍香。貶逐的人,當然不妨員外安置,詩人慣例,都要做做水曹郎。慚愧的是我勸政事已毫無補益,還要耗費官府岸祿,領取壓酒囊。

9.形容海水魚的成語

海闊天空

hǎi kuò tiān kōng

【解釋】象大海一樣遼闊,象天空一樣無邊無際。形容大自然的廣闊。比喻言談議論等漫無邊際,沒有中心。

【出處】唐·劉氏瑤《暗離別》詩:“青鸞脈脈西飛去,海闊天高不知處。”

【結構】聯(lián)合式。

【用法】指天地空間的遼闊。比喻一個人具有開闊的胸襟或思維說話不受拘束;此作褒義。也形容說話或談論不著邊際;東扯西拉;漫無目的;這作貶義。也作“天空海闊”。一般作謂語、賓語、狀語。

【正音】空;不能讀作“kònɡ”。

【辨形】闊;不能寫作“擴”。

【近義詞】廣闊天地、無邊無際、東拉西扯

【反義詞】彈丸之地、一隅之地、絲絲入扣

【辨析】~和“天南地北”;都可形容說話、寫文章沒有約束。但~多偏重于“無拘無束”;可比喻想象的漫無邊際;空間的廣闊和胸襟的開闊;“天南地北”多偏重于“東拉西扯”;可形容距離很遠。

【例句】

(1)這個人~談了半天;主題內容至今令人摸不著邊。

(2)這本書;說古道今;~;很值得一讀。

鵲橋仙·七夕原文翻譯及賞析

鵲橋仙·七夕原文翻譯及賞析(4篇)

鵲橋仙·七夕原文翻譯及賞析1

原文

清代 顧太清

新秋逢閏,鵲橋重駕,兩度人間乞巧。欄干斜轉玉繩低,問乞得、天機多少?

閨中女伴、天邊佳會,多事紛紛祈禱。神仙之說本虛無,便是有、也應年老。

注釋

玉繩:星名。常泛指群星。

閨中女伴:指畫中聯(lián)吟賦詩的仕女們。

鑒賞

詞作于丁酉,道光十七年(1837年),太清三十九歲。

這是一首題畫詞,畫為云林所繪《閏七夕聯(lián)吟圖》的仕女圖。七夕聯(lián)吟的是畫的主題,所以詞人從七夕寫起。七月七日是牛郎織女相會的佳期,銀河的鵲橋架起來了。因為作畫之時時逢閏七月,有了兩個佳期,橋也再次“重駕”,而人間也有了兩次乞巧活動,女子們希望乞得終生幸福,找到一位如意郎君的機會也有兩次。詞人問,她們在斗轉星移,星光也在移動的夜晚,不知乞得了多少天機。詞人對此提出了疑問。因為年年有七巧節(jié),也年年有乞巧活動,但婦女們也未必總是幸福,原因是世間總是“多事紛紛”。神話故事,本來“虛無”,“便是有”,牛郎織女“也應年老”了。詞人對于男女婚姻愛情的幸福的追求寄予同情,但又做出疑惑的結論,這是現(xiàn)實生活的反映。這幅仕女圖,住在表現(xiàn)女性美,其中也包括了畫中她們所表現(xiàn)出來的內心美。詞人舍棄了歷來對于這種美的歌頌,而別出機杼地引導出了一個富有哲理性的命題,即美麗的愿望,在人間常常是難以如愿的。它啟發(fā)人思考,同時也深化了詞的思想主題。

鵲橋仙·七夕原文翻譯及賞析2

鵲橋仙·七夕

朝代:宋代

作者:蘇軾

原文:

緱山仙子,高情云渺,不學癡牛女。風簫聲斷月明中,舉手謝、時人欲去。客槎曾犯,銀河微浪,尚帶天風海雨。相逢一醉是前緣,風雨散、飄然何處。

翻譯:

①緱山:即緱氏山,在今河南偃師縣南四十里,《列仙傳》王子晉見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緱氏山頭”,果乘白鶴駐山巔,望之不到,舉手謝時人而去。②癡牛女:指牛郎織女,,呆的異體字。③客槎:槎,同楂,竹木編成的筏。用晉張華《博物志》故事,有人曾乘浮槎從海至天河,見牛郎織女。后至蜀問嚴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牽牛,宿計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時也。客槎即指此。

賞析:

這是一首送別詞,題為七夕,是寫與友人陳令舉在七夕夜分別之事。

上片落筆先寫陳令舉之風度,他高情云渺,如侯家人于緱氏山頭的王子晉在風簫聲聲的新月之夜,沒有望到家人,自己便飄然而去。與友人在七夕夜分別,詞人自然想到牛郎織女,但陳令舉不像他們那樣癡心于兒女之情。

下片想象友人乘坐的船只來到銀河之中,當他回到人間時,就挾帶著天上的天風海雨。接著他評價二人的友誼能夠相逢共一醉,那是前世有緣,當天風海雨飄飄散去之后,友人也將隨風飄去。

寫送別,一般人都會徒增傷感,而詞人卻是豪氣縱橫,馳騁想象,遨游天界銀河,如陸游所說“曲終覺天風海雨逼人”。一般寫七夕銀河,總是“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之類的柔情凄景,而詞人筆下那天風海雨之勢,正顯露了他不凡的氣魄與胸襟,這種逼人的天風海雨,便是他豪放詞風形象性的說明。

鵲橋仙·七夕原文翻譯及賞析3

原文:

鵲橋仙·富沙七夕為友人賦

宋代:趙以夫

翠綃心事,紅樓歡宴,深夜沉沉無暑。竹邊荷外再相逢,又還是、浮云飛去。

錦箋尚濕,珠香未歇,空惹閑愁千縷。尋思不似鵲橋人,猶自得、一年一度。

譯文:

翠綃心事,紅樓歡宴,深夜沉沉無暑。竹邊荷外再相逢,又還是、浮云飛去。

佳人的心事有誰能夠知曉呢!與他相逢的初次是在自己的小紅樓一次宴會,那是個天涼暑退、夜色沉沉的難忘之夜。竹韻荷風,多么美麗,幽僻的場所,二人初通情愛之后的再度相逢。短暫相會很快過去了,就像空中飄浮的云彩,霎那間消逝得無影無蹤,一去而不復返了。

錦箋尚濕,珠香未歇,空惹閑愁千縷。尋思不似鵲橋人,猶自得、一年一度。

淚珠滴落,濕潤了精美的信箋;小樓中仍然彌漫著珠飾的香氣。然住事如過眼煙云,舊情終難以續(xù),苦苦思戀的結果呢,卻不過是徒增煩惱而已。牛郎織女銀河相阻,尚有每年七夕鵲橋相會,可是自己卻與情人永無相見之日。

注釋:

翠綃(xiāo)心事,紅樓歡宴,深夜沉沉無暑。竹邊荷外再相逢,又還是、浮云飛去。

鵲橋仙:詞牌名。富沙:地名,即古建甌縣城,為詞人任職所在之地。翠綃:疏而輕軟的碧綠色的絲巾,古代女子多以饋贈情人。

錦箋(jiān)尚濕,珠香未歇,空惹閑愁千縷。尋思不似鵲橋人,猶自得、一年一度。

錦箋:精致華美的信紙。珠:珍珠鑲嵌的首飾,是“再相逢”時的贈物。歇:消散。

賞析:

這首詞是為友人寫的傷離之作,抒寫作者對歌伶樂伎及其所代表的那個社會階層不幸女性們的深切同情。全詞上片寫歡情,下片寫離恨,中間用“又還”句過渡,鋪排得體,結構緊密,筆淡而情濃,是篇較有特色的作品。

“翠綃心事,紅樓歡宴,深夜沉沉無暑”是說在初秋日,天涼暑退,夜色沉沉。在她的小樓中,在七夕的宴席上,她偷偷地贈給他一條碧色的絲巾,表述她內心的情意。依內容次序,三句應當逆讀,詞中這樣安排,即使句子頓挫有味,亦能突出“翠綃”一語。翠綃是疏而輕軟的碧綠色的絲巾,古代女子多以饋贈情人。翠綃傳情,故夜宴亦倍添歡樂,天氣也仿佛格外清爽。總之,那天晚上他沉浸在歡樂與幸福之中,一切都完整地、甜蜜地保留在他心上。“歡宴”二字,寫場面、氣氛,烘托出戀人,當時的歡樂與幸福。“歡宴”與“翠綃”句對照,說明:她在“歡宴”的大庭廣眾之中偷偷贈物傳情,她愛得是那樣深,那樣急切,簡直有點忘乎所以。這一句寥寥數(shù)字勾勒出情事的美好:節(jié)日、時間、地點、天氣到人物,無不美好,讓人難以忘懷。

“竹邊荷外再相逢”句則是說這是暗通情愫之后的一次幽會,地點在荷塘附近的叢竹旁邊。前者席上初逢,只能借物傳情,這回則可以盡情地互訴衷曲了。但是,作者的筆峰一轉,傳達的情意變了。如果說前一句是美好的'幸福,這一句則是美好的惆悵,因為在苦苦盼望之后的相會是那么匆匆逝去,就像“碧云飛去”一樣,不能不令人無奈、愁苦。這兩句對往昔的回憶,自然引出下片的千縷閑愁,萬種情思。

“錦箋”二句,睹物懷人,嘆惋無盡。錦箋,精致華美的信紙,是她捎來的信箋。珠,珍珠鑲嵌的首飾,是“再相逢”時的贈物。二句寫歡聚已逝只能面對她情意綿綿的信和尚帶余香的贈物空自追念,低回不已。一“尚”、一“未”,寫記憶猶新,前情在目,上承情事,下啟愁懷。錦箋墨跡未干,珠飾還散發(fā)著她的香氣,而往事浮云,舊情難續(xù)。萬種愁懷,由“空惹”一句道出。說“空惹”,或許是由于信物尚存,難成眷屬;或許是由于舊情未泯,人已杳然。總之,這在封建社會是常見的愛情的悲劇。悲劇已成,“錦箋”“珠香”,于事無補:“閑愁千縷”,也是自尋煩惱罷了。但是,惹出“閑愁千縷”的,不僅是她的所贈,還有七夕這個敏感的夜晚以及跟它有關的神話傳說。

韓鄂《歲華記麗》卷三引《風俗通》:“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古人七夕詞,無不提到牛郎織女,感慨他們一年才一見的刻骨相思,但秦觀卻說:“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有新意也有深意。趙以夫此詞也是更進一步地寫,認為自已和情人還不如牛郎織女,他們尚能一年一見,而自己和情人的再見卻杳杳無期。

總之,上片寫歡情,下片寫離恨,中間用“又還”句過渡,鋪排得體,結構緊密。上下互相映襯,中心十分突出。全詞筆淡而情濃,是篇較有特色的作品。

鵲橋仙·七夕原文翻譯及賞析4

鵲橋仙·七夕

宋代:蘇軾

緱山仙子,高清云渺,不學癡牛騃女。鳳簫聲斷月明中,舉手謝時人欲去。

客槎曾犯,銀河波浪,尚帶天風海雨。相逢一醉是前緣,風雨散、飄然何處?

譯文及注釋

緱(gōu)山仙子,高清云渺(miǎo),不學癡(chī)牛騃(ái)女。鳳簫聲斷月明中,舉手謝、時人欲去。

緱山仙子王子喬性情高遠,不像牛郎織女要下凡人間。皎潔的月光中停下吹鳳簫,擺一擺手告別人間去成仙。

緱山:在今河南偃師縣。緱山仙子指在緱山成仙的王子喬。云渺:高遠貌。癡牛騃女:指牛郎織女。在這里不僅限于指牛郎織女,而是代指癡迷于俗世的蕓蕓眾生。鳳簫聲:王子喬吹笙時喜歡模仿鳳的叫聲。時人:當時看到王子喬登仙而去的人們。

客槎(chá)曾犯,銀河微浪,尚(shàng)帶天風海雨。相逢一醉是前緣,風雨散、飄然何處?

聽說黃河竹筏能直上銀河,一路上還挾帶著天風海雨。今天相逢一醉是前生緣分,分別后誰知道各自向何方?

槎:竹筏。銀河:天河。尚:還。前緣:前世的因緣。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緱山仙子王子喬性情高遠,不像牛郎織女要下凡人間。皎潔的月光中停下吹鳳簫,擺一擺手告別人間去成仙。

聽說黃河竹筏能直上銀河,一路上還挾帶著天風海雨。今天相逢一醉是前生緣分,分別后誰知道各自向何方?

注釋

鵲橋仙:詞牌名,又名《鵲橋仙令》、《金風玉露相逢曲》、《廣寒秋》等。

緱(gōu)山:在今河南偃師縣。緱山仙子指在緱山成仙的王子喬。

云渺(miǎo):高遠貌。

癡(chī)牛騃(ái)女:指牛郎織女。在這里不僅限于指牛郎織女,而是代指癡迷于俗世的蕓蕓眾生。

鳳簫聲:王子喬吹笙時喜歡模仿鳳的叫聲。

時人:當時看到王子喬登仙而去的人們。

槎(chá):竹筏。

銀河:天河。

尚(shàng):還。

前緣:前世的因緣。

創(chuàng)作背景

熙寧七年(1074年),詞人和陳令舉坐船游玩,一邊喝酒,一邊快樂的暢談,然而相聚總是要分離的,為了表達對陳令舉的依依不舍,詞人便寫下這首詞送給他。

賞析

這是一首送別詞,題為七夕,是寫與友人陳令舉在七夕夜分別之事。

上片落筆先寫陳令舉之風度,他高情云渺,如侯家人于緱氏山頭的王子晉在風簫聲聲的新月之夜,沒有望到家人,自己便飄然而去。與友人在七夕夜分別,詞人自然想到牛郎織女,但陳令舉不像他們那樣癡心于兒女之情。

下片想象友人乘坐的船只來到銀河之中,當他回到人間時,就挾帶著天上的天風海雨。接著他評價二人的友誼能夠相逢共一醉,那是前世有緣,當天風海雨飄飄散去之后,友人也將隨風飄去。

寫送別,一般人都會徒增傷感,而詞人卻是豪氣縱橫,馳騁想象,遨游天界銀河,如陸游所說“曲終覺天風海雨逼人”。一般寫七夕銀河,總是“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之類的柔情凄景,而詞人筆下那天風海雨之勢,正顯露了他不凡的氣魄與胸襟,這種逼人的天風海雨,便是他豪放詞風形象性的說明。

賞析二

“緱山仙子,高清云渺,不學癡牛騃女”贊美王子喬仙心超遠,若有若無,不去學習牛郎織女身陷情網,作繭自縛。“鳳簫聲斷月明中,舉手謝時人欲去”承接前文,刻畫王子喬超凡脫俗的形象。王子喬吹簫奏鳳凰之鳴,揮手告別時人,乘鶴而去,令人羨慕。王子喬放浪形骸、超凡成仙的形象,和放棄仙位陷于情網的織女形成強烈的對比,表現(xiàn)出詞人渴望像王子喬一樣能夠遺世獨立、羽化成仙的情志,也是詞人對陳令舉離別情思的開導之語。

“客槎曾犯,銀河波浪,尚帶天風海雨”借用晉人遇仙的神話故事,比況幾位友人曾沖破銀浪泛舟而行。“相逢一醉是前緣,風雨散、飄然何處”寫歡樂的地方很少,很快就面臨離別。“相逢一醉是前緣”,寫自己和友人的相聚,“風雨散、飄然何處”,寫朋友分別之后各自離去。“一醉是前緣”,含慰藉之意,“飄然何處”,蘊含無限的感慨之情。

全詞不但擺脫了兒女艷情的舊套,借以抒寫送別的友情,而且用事上緊扣七夕,格調上用飄逸超曠取代纏綿悱惻之風,讀來深感詞人的超凡脫俗以及卓而不群的姿態(tài)。

人世情感的深刻思考——蘇軾詠七夕詞賞析

人世情感的深刻思考

——蘇軾詠七夕詞賞析

王傳學

宋代文學家蘇軾,寫了多首詠七夕的詩詞,表現(xiàn)了他真誠的情思和對人世情感的深刻思考。

先看他的《鵲橋仙·七夕送陳令舉》:

緱山仙子,高情云渺,不學癡牛騃女。風簫聲斷月明中,舉手謝、時人欲去。? ? ? ? 客槎曾犯,銀河微浪,尚帶天風海雨。相逢一醉是前緣,風雨散、飄然何處。

熙寧七年(公元1074年),蘇軾和友人陳令舉等坐船游玩,一邊喝酒,一邊快樂的暢談,然而相聚總是要分離的,為了表達對陳令舉的依依不舍,詞人便寫下這首詞送給他。

詞的上片,緊切七夕下筆,但用的卻是王子喬飄然仙去的故事。據(jù)劉向《 列仙傳》載,周靈王太子王子喬,好吹笙作鳳凰鳴,游伊洛之間,被道士浮丘公接上嵩高山,三十余年后于山上見柏良,對他說:“告我家, 七月七日待我于緱氏山顛。”至時,果乘白鶴駐山頭,望之不得到,舉手謝時人,數(shù)日而去。蘇軾此詞上片,借這則神話故事,稱頌一種超塵拔俗、不為柔情羈縻的飄逸曠放襟懷,以開解友人的離思別苦。發(fā)端三句,贊王子喬仙心超遠,縹緲云天,不學牛郎織女身陷情網,作繭自縛。一揚一抑,獨出機杼,頓成翻案之筆。緱山,在 河南偃師縣。緱山仙子,指王子喬,因為他在緱山仙去,故云。“鳳簫聲斷月明中,舉手謝時人欲去”,承接前文,刻畫王子喬超凡脫俗的形象。牛女渡河,兩情繾綣,勢難割舍;王子喬月下吹簫奏鳳凰之鳴,揮手告別時人,乘鶴而去,令人羨慕。王子喬放浪形骸、超凡成仙,和放棄仙位陷于情網的牛女形成強烈的對比,前者由仙入凡,后者超凡歸仙,趨向相反,故贊以“不學癡牛騃女”。表現(xiàn)出詞人渴望像王子喬一樣能夠遺世獨立、羽化成仙的情志,也是詞人對陳令舉離別情思的開導之語。

下片寫自己與友人的聚合與分離,仿佛前緣已定,事有必然。“客槎曾犯,銀河波浪,尚帶天風海雨”,借用晉人遇仙的神話故事,比況幾位友人曾沖破銀浪泛舟而行。晉人張華《博物志》載一則故事說:天河與海相通,年年有浮槎定期往來,海濱一人懷探險奇志,便多帶干糧,乘槎浮去。經 十余日,至一城郭,遇織布女和牽牛人,便問牽牛人,此是何處。牽牛人告訴他回去后問蜀人嚴君平便知。后來乘槎人還,問嚴君平。君平告以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牽牛宿,計算年月,正是乘槎人到天河之時。詞人借用這則優(yōu)美的神話故事,比況幾位友人曾沖破澄澈的銀浪泛舟而行。“槎”,即竹筏;“客槎”,一語雙關:明指天河的“浮槎”,暗喻他們所乘的客船。“尚帶天風海雨”,切合“浮槎”通海之說。結尾兩句筆墨落到贈別。“相逢一醉是前緣”,寫自己和友人的相聚;“風雨散、飄然何處”,“風雨”承上“天風海雨”,寫朋友分袂,各自西東。“一醉是前緣”,含慰藉之意;“飄然何處”,蘊含無限的感慨之情。

這首詞不但擺脫了兒女艷情的舊套,借以抒寫送別的友情,而且用事上緊扣七夕,格調上以飄逸超曠取代纏綿悱惻之風,讀來深感詞人逸懷浩氣超乎塵垢之外。

南宋詩人陸游在《渭南文集》中評此詞:“昔人作七夕詩,率不免有珠櫳綺梳惜別之意,唯東坡此篇,居然是星漢上語,歌之曲終,覺天風海雨逼人。”

現(xiàn)代文學家姜書閣在《論蘇軾詞的源和流》中評論說:“這里沒有兒女惜別之意,飄然高舉,高情連云,用星漢上語放懷歌唱,真有‘天風海雨逼人’之勢。”

再看蘇軾的《漁家傲·七夕》:

 皎皎牽牛河漢女,盈盈臨水無由語。望斷碧云空日暮,無尋處,夢回芳草生春浦。? ? ? ? 鳥散余花紛似雨,汀洲蘋老香風度。明月多情來照戶,但攬取,清光長送人歸去。

這首詩首兩句由《古詩十九首》里的“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化用而來,也是點題之句,道出七夕時令,寫出牛郎織女二星隔銀河相望,無法交談的痛苦情形。接下來寫人間獨守空房的女子,整天望著漫天碧云,空等日暮,無處尋覓相會的鵲橋,只好寄情于夢境,在夢中回想春天在河邊與心上人相會的美好情景。

下片承上片末句,寫暮春時節(jié),鳥散花落紛飛如雨,水中小洲紅蘋已老,花香已經飄散,暗示女子的心上人已離她遠去。獨守空房的女子無人陪伴,只有多情的明月來相照。女子將月光捧在手中,希望月光能經常將外出的游子送回家中。

這首詞由七夕想到天上牛郎織女隔河相望不能交談的痛苦情形,引出人間夫妻分離不能相聚的相思之苦,表現(xiàn)了對離散夫妻的深切同情及美好祝愿,同時也反映了詞人心中委婉曲折的情思。

蘇軾在黃州寫的《菩薩蠻?七夕》,寄托夫妻團圓、永不分離的愿望:

鳳回仙馭云開扇。更闌月墜星河轉。枕上夢魂驚,曉檐疏雨零。

? ? ? ? 相逢雖草草,長共天難老。終不羨人間,人間日似年。

此詞作于宋神宗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七月。東坡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繼配王閏之來黃州已近兩個月。是年七月七日夜,牛郎織女相會。東坡登上朝天門城樓,即景生情,作此詞,以示夫妻團圓、永不分離的愿望。

這首詞主要寫“更闌月墮星河轉”的天上七夕,感嘆人世艱難,“終不羨人間,人間日似年。”

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在古典詩歌里經常出現(xiàn)。蘇軾以前的詩人們多用同情筆調表現(xiàn)牛郎織女心心相印、長年相望的不幸遭遇,立意一般都在相思愁苦、佳會苦短方面。

蘇軾襲用傳統(tǒng)題材,賦予新思想,從而產生了新的意境。詞的上片展現(xiàn)了這樣一幅情景:鳳凰駕著仙車,彩云開啟掌扇,斗轉星移,明月西墜,驚醒了夢中的牛郎織女,即將分離的戀人難分難舍,眼淚化作漫天的細雨。下片轉為議論:牛郎織女的相逢雖然是短暫的,但他們的青春與生命和上天一樣是永恒的,因而他們的愛情也是永恒的。即使他們的離別是十分痛苦的,但他們始終不羨慕人間的夫婦。人間的夫妻雖然能朝夕相守,但他們的愛情和生命都是春花朝露,轉瞬即逝。

這首詞先寫牛郎織女的纏綿凄惻,痛苦分離,接著筆鋒一轉,發(fā)出“相逢雖草草,長共天難老”的感慨,表達了詞人贊頌牛郎織女永恒愛情的人生態(tài)度和對他們的羨慕之情。最后發(fā)出了深深的嘆息,感嘆人間的痛苦遭遇,寄托著詞人命途多舛的悲憤。“終不羨人間,人間日似年”,東坡用一個頂針手法,透過一層,道出了“天難老”的妙諦和詞人內心難言的余悸:牛郎織女雖一年只有一次的相會時間,但終究比人間美好,人間不值得羨慕,因為人間煩惱太多了,度過一天好像熬過一年那樣長久,艱難。最后兩句,道出了人生的深刻痛苦,令人回味。

蘇軾在黃州還寫有《菩薩蠻?七夕,黃州朝天門上》:

畫檐初掛彎彎月,孤光未滿先憂缺。遙認玉簾鉤,天孫梳洗樓。

? ? ? ? 佳人言語好,不愿求新巧。此恨固應知,愿人無別離。

這首詞寫的時令為“畫檐出掛彎彎月”的夜幕初降時刻;前面那首詞寫的時令為“更闌月墮星河轉”的拂曉時刻。這首詞主要寫“不愿求新巧”的人間七夕,情人心愿,“此恨固應有,愿人無離別。”上面那首詞則主要寫“更闌月墮星河轉”的天上七夕,感嘆人世,“終不羨人間,人間日似年。”

“畫檐初掛彎彎月,孤光未滿先憂缺”,城樓的屋檐上掛著彎彎的月亮,月亮還沒有圓又擔心它會缺。形象地比喻人還沒有團聚,就擔心又要離別。此處借寓王朝云飽受離別之苦后的憂慮。“遙認玉簾鉤,天孫梳洗樓”,仰望天邊月亮像一只玉鉤,可以想見織女正在梳洗樓內獨自梳頭。詞人看著那如玉鉤的月亮,聯(lián)想到那如織女般的夫人在樓上梳妝打扮的情景,由天上轉到人間。然后落到王朝云身上。“佳人言語好,不愿求新巧”,佳人,此處指王朝云,她說出了自己的心聲:不愿向織女乞求新的技藝,夫妻分離的痛苦您織女星應該是感受最深的,我祈求的是請您保佑天下有情人永不分離。

七夕這一天,年輕的女子常常虔誠地向織女乞求才智技藝,使自己變得心靈手巧,故民間稱七月初七為乞巧節(jié)。

蘇東坡與王朝云在七夕登上黃州城樓,顯然沒有乞巧的意思。然而,蘇東坡在這首詞的下片寫道“佳人言語好,不愿乞新巧”,為什么呢?原來,“此恨固應知,愿人無別離”,這十個字道出了王朝云的內心世界:她只希望與蘇東坡長相斯守,不能讓“烏臺詩案”之類事件造成的思念之苦再現(xiàn)。東坡自從在湖州與王朝云分別,到黃州相聚,其間兩人有十個月沒有見面。蘇東坡說的“孤光未滿先憂缺”,描寫的就是王朝云飽經離別之苦的心情。

有關描寫江、海、魚、蝦等詩句

《江》宋 丁謂

楚望為南紀,岷源始濫觴。

雙流沿蜀道,九派出潯陽。

桃葉行歌遠,芙蓉摘采長。

沖風休破浪,靜練正交光。

《江》宋 王安石

靈源開辟有,贏縮但相隨。

逆折山能礙,奔流海與期。

泥沙拆蚌蛤,云南暗蛟螭。

欲問深何許,馮夷秖自知。

《河》宋 丁謂

擘華鑿龍傾,長源接杳冥。

潤應逾九里,清必契千齡。

箭浪奔霆電,榮光焰日星。

圣皇圖奧事,真祖有祥經。

《湖》宋 徐璣

拾得柔條弄淺波,清風吹斷采蓮歌。

又移小艇前汀去,蓮葉稠時柳葉多。

《海》宋 丁謂

積潤容零露,無涯任酌蠡。

浮空長浴日,表圣不揚波。

江漢源流眾,蕃夷島嶼多。

客槎如可泛,咫尺是星河。

《海》唐 李嶠

習坎疏丹壑,朝宗合紫微。

三山巨鰲涌,萬里大鵬飛。

樓寫春云色,珠含明月輝。

會因添霧露,方逐眾川歸。

《江上漁者》范仲淹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魚蝦》宋 張耒

一尺盆池數(shù)種荷,魚蝦亦解起風波。

爾來未識天池樂,更有鯨鵬奈爾何。

供參考。

蘇軾 鵲橋仙·七夕

《鵲橋仙七夕》

作者:蘇軾

原文:

緱山仙子,高情云渺,

不學癡牛女。

風簫聲斷月明中,

舉手謝、時人欲去。

客槎曾犯,銀河微浪,

尚帶天風海雨。

相逢一醉是前緣,

風雨散、飄然何處。

注釋:

1、緱山:即緱氏山,在今河南偃師縣南四十里,《列仙傳》王子晉見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緱氏山頭,果乘白鶴駐山巔,望之不到,舉手謝時人而去。

2、癡牛女:指牛郎織女,呆的異體字。

3、客槎:槎,同楂,竹木編成的筏。用晉張華《博物志》故事,有人曾乘浮槎從海至天河,見牛郎織女。后至蜀問嚴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牽牛,宿計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時也。客槎即指此。

賞析:

這是一首送別詞,題為七夕,是寫與友人陳令舉在七夕夜分別之事。

上片落筆先寫陳令舉之風度,他高情云渺,如侯家人于緱氏山頭的王子晉在風簫聲聲的新月之夜,沒有望到家人,自己便飄然而去。與友人在七夕夜分別,詞人自然想到牛郎織女,但陳令舉不像他們那樣癡心于兒女之情。

下片想象友人乘坐的船只來到銀河之中,當他回到人間時,就挾帶著天上的天風海雨。接著他評價二人的友誼能夠相逢共一醉,那是前世有緣,當天風海雨飄飄散去之后,友人也將隨風飄去。

寫送別,一般人都會徒增傷感,而詞人卻是豪氣縱橫,馳騁想象,遨游天界銀河,如陸游所說曲終覺天風海雨逼人。一般寫七夕銀河,總是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之類的柔情凄景,而詞人筆下那天風海雨之勢,正顯露了他不凡的氣魄與胸襟,這種逼人的天風海雨,便是他豪放詞風形象性的說明。

范成大 鵲橋仙·七夕

《鵲橋仙七夕》

作者:范成大

原文:

雙星良夜,耕慵織懶,

應被群仙相妒。

娟娟月姊滿眉顰,

更無奈、風姨吹雨。

相逢草草,爭如休見,

重攪別離心緒。

新歡不抵舊愁多,

倒添了、新愁歸去。

注釋:

1、傳說牛郎耕田,織女紡織。今以七夕良會,故工作都懶了。盧仝《月蝕》:癡牛與騃女,不肯勤農桑,徒勞含淫思,旦夕遙相望。

2、月姊:古代帝王有兄日姊月之說。李商隱《楚宮》二首之二:月姊曾逢下彩蟾。

3、風姨:《酉陽雜俎續(xù)集》卷三《支諾泉下》:封十八姨乃風神也。封與風諧音。這里將自然界的風月都擬人化,故用月姊風姨字面。月姊含顰,風姨吹雨,是相妒情態(tài)。

4、上片言以佳期被群仙妒忌,下片言相見怎如不見,新歡不敵舊愁,況又添了新愁。疑亦有寓意,不止泛詠七夕。

賞析:

兩千多年來,牛郎織女的故事,不知感動過多少中國人的心靈。在吟詠牛郎織女的佳作中,范成大的這首《鵲橋仙》別具匠心是一首有特殊意義的佳作。

雙星良夜,耕慵織懶,應被群仙相妒。起筆三句點明七夕,并以側筆渲染。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歲華紀麗》卷三七夕引《風俗通》),與牛郎相會,故又稱雙星節(jié)。此時銀河兩岸,牛郎已無心耕種,織女亦無心紡績,就連天上的眾仙女也忌妒了。起筆透過對主角與配角心情之描寫,烘托出一年一度的七夕氛圍,扣人心弦。下韻三句,承群仙之相妒寫出,筆墨從牛女宕開,筆意雋永。娟娟月姊滿眉顰,更無奈、風姨吹雨。形貌娟秀的嫦娥蹙緊了蛾眉,風姨竟然興風吹雨騷騷然(風姨為青年女性風神,見《博異》)。這些仙女,都妒忌著織女呢。織女一年才得一會,有何可妒?則嫦娥悔恨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可知,風姨之風流善妒亦可知,仙界女性之凡心難耐寂寞又可知,而牛郎織女愛情之難能可貴更可知。不僅如此。有眾仙女之妒這一喜劇式情節(jié),雖然引出他們悲劇性愛情。詞情營造,匠心獨運。

相逢草草,爭如休見,重攪別離心緒。下片,將柔情似水,佳期如夢的相會情景一筆帶過,更不寫忍顧鵲橋歸路的淚別場面,而是一步到位著力刻畫牛郎織女的心態(tài)。七夕相會,匆匆而已,如此一面,怎能錯見!見了又只是重新撩亂萬千離愁別緒罷了。詞人運筆處處不凡,但其所寫,是將神話性質進一步人間化。顯然,只有深味人間別久之悲人,才能對牛郎織女心態(tài),作如此同情之理解。新歡不抵舊愁多,倒添了、新愁歸去。結筆三句緊承上句意脈,再進一層刻畫。三百六十五個日日夜夜之別離,相逢僅只七夕之一刻,舊愁何其深重,新歡又何其深重,新歡又何其有限。不僅如此。舊愁未銷,反載了難以負荷的新恨歸去。年年歲歲,七夕似乎相同。可誰知道,歲歲年年,其情其實不同。在人們心目中,牛郎織女似乎總是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而已。

然而從詞人心靈之體會,則牛郎織女的悲憤,乃是無限生長的,牛郎織女之悲劇,乃是一部生生不滅的悲劇,是一部亙古不改的悲劇。牛郎織女悲劇的這一深刻層面,這一可怕性質,終于在詞中告訴人們。顯然,詞中牛郎織女之悲劇,有其真實的人間生活依據(jù),即恩愛夫妻被迫長期分居。此可斷言。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作天!哎,只落得兩淚漣漣。(《竇娥冤》曲詞)

此詞在藝術造詣上很有特色。詞中托出牛郎織女愛情悲劇之生生不已,實為匪夷所思。以嫦娥風姨之相妒情節(jié),反襯、凸出、深化牛郎織女之愛情悲劇,則是獨具匠心的。(現(xiàn)代黑色幽默庶幾近之)全詞辭無麗藻,語不驚人,正所謂絢爛于歸平淡。范成大之詩,如其著名的田園詩,頗具泥土氣息,從這里可以印證之。最后,應略說此詞在同一題材的宋詞發(fā)展中之特殊意義。宋詞描寫牛郎織女故事。多用《鵲橋仙》之詞牌,不失唐詞多緣題(《花庵詞選》)之古意。其中佼佼者,前有歐陽修,中有秦少游,后有范成大。歐詞主旨在多應天意不教長,秦詞主旨在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成大此詞則旨在新歡不抵舊愁多,倒添了、新愁歸去。可見,歐詞所寫,本是人之常情。秦詞所寫,乃破格之談(《草堂詩馀雋》),是對歐詞的翻新、異化,亦可說是指出向上一路。而成大此詞則是對歐詞的復歸、深化。牛郎織女的愛情,縱然有不在朝暮之高致,但人心總是人心,無限漫長之別離,生生無已之悲劇,決非人心所能堪受,亦比高致來得更為廣大。故成大此詞,也是對秦詞的補充與發(fā)展。從揭橥悲劇深層的美學意義上說,還是是對秦詞之一計算。歐、秦、范三家《鵲橋仙》詞,呈現(xiàn)一否定之否定路向,顯示了宋代詞人對傳統(tǒng)對人生之深切體味,亦體現(xiàn)出宋代詞人藝術創(chuàng)造上不甘逐隨他人獨創(chuàng)精神,當稱作宋代詞史上富于啟示性之一佳話。

秦觀 鵲橋仙

《鵲橋仙》

秦觀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

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

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

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

又豈在朝朝暮暮!

賞析:

這是一首詠七夕的節(jié)序詞,主旨為贊美傳說中牛郎與織女的真純愛情。漢魏以來,詠牛郎織女故事的詩詞很多,要數(shù)秦觀此作最見性靈、最為膾炙人口。起首三句,由云、星、銀漢等物景展示七夕獨有的抒情氛圍,巧與恨,則將七夕人間乞巧的主題及牛郎織女故事的悲劇性特征點明,練達而凄美。迢迢暗度,寫牛郎織女渡過銀河相會的情節(jié),字字傳神。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描述與議論結合,十分藝術地評價牛郎織女一年一度的相會,勝過千百萬人間夫妻的終日廝守。一相逢與無數(shù)的比,造成無窮大的反差,是對牛郎織女愛情價值的高度肯定,語言既生動形象、富有色彩,思想亦明晰透辟、高屋建瓴。換頭三句,寫牛郎織女相逢時的纏綿柔情,以及如膠似漆仿佛夢境的陶醉;佳期則逆回尚未相逢時二人的相依相戀及美好期待;語少情多,今昔交織,韻味無窮。尤其忍顧的細節(jié),將二人相聚而害怕立即要分別的復雜心緒刻畫入微。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結得最有境界。這兩句是高度凝練的名言佳句,既指出了牛郎織女的愛情模式的特點,又表述了作者的愛情觀,同時給人類提供了一個典范性的愛情價值標準。這首詞的意義也就具有了跨時代、跨國度的永恒的審美價值和藝術品位。

七夕的詩|七夕的詩詞|七夕詩詞

七夕的詩|七夕的詩詞|七夕詩詞

1、《古詩十九首之一》

漢佚名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摸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2、《七夕》

五代后唐楊璞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3、《七夕》

唐權德輿

今日云駢渡鵲橋,應非脈脈與迢迢。

家人竟喜開妝鏡,月下穿針拜九宵。

4、《七夕》

唐徐凝

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

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

5、《鵲橋仙》

宋秦觀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

銀漢迢迢暗渡。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

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6、《七夕醉答君東》

明湯顯祖

玉名堂開春翠屏,新詞傳唱、《牡丹亭》。

傷心拍遍無人會,自掐檀痕教小伶。

7、《韓莊閘舟中七夕》

清姚燮

木蘭槳子藕花鄉(xiāng),唱罷廳紅晚氣涼。

煙外柳絲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黃。

8、《七夕詞》

唐崔顥

長安城中月如練,家家此夜持針線。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間不相見。

長信深陰夜轉幽,瑤階金閣數(shù)螢流。

班姬此夕愁無限,河漢三更看斗牛。

9、《七夕》

唐白居易

煙霄微月澹長空,銀漢秋期萬古同。

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10、《七夕》

唐曹松

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鵲橫流。

彤云縹緲回金輅,明月嬋娟掛玉鉤。

燕羽幾曾添別恨,花容終不更含羞。

更殘便是分襟處,曉箭東來射翠樓。

11、《七夕》

唐崔國輔

太守仙潢族,含情七夕多。

扇風生玉漏,置水寫銀河。

閣下陳書籍,閨中曝綺羅。

遙思漢武帝,青鳥幾時過?

12、《七夕》

唐崔涂

年年七夕渡瑤軒,誰道秋期有淚痕?

自是人間一周歲,何妨天上只黃昏。

13、《七夕》

唐竇常

露盤花水望三星,仿佛虛無為降靈。

斜漢沒時人不寐,幾條蛛網下風庭。

楚塞馀春聽漸稀,斷猿今夕讓沾衣。

云埋老樹空山里,仿佛千聲一度飛。

14、《七夕》

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街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15、《七夕》

唐杜牧

云階月地一相過,未抵經年別恨多。

最恨明朝洗車雨,不教回腳渡天河。

16、《七夕》

唐杜審言

白露含明月,青霞斷絳河。

天街七襄轉,閣道二神過。

袨服鏘環(huán)佩,香筵拂綺羅。

年年今夜盡,機杼別情多。

17、《七夕賦詠成篇》

唐何仲宣

日日思歸勤理鬢,朝朝佇望懶調梭。

凌風寶扇遙臨月,映水仙車遠渡河。

歷歷珠星疑拖佩,冉冉云衣似曳羅。

通宵道意終無盡,向曉離愁已復多。

18、《七夕》

唐李賀

別浦今朝暗,羅帷午夜愁。

鵲辭穿線月,花入曝衣樓。

天上分金鏡,人間望玉鉤。

錢塘蘇小小,更值一年秋。

19、《奉和七夕兩儀殿會宴應制》

唐李嶠

靈匹三秋會,仙期七夕過。

查來人泛海,橋渡鵲填河。

帝縷升銀閣,天機罷玉梭。

誰言七襄詠,重入五弦歌。

20、《同賦山居七夕》

唐李嶠

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

花庭開粉席,云岫敞針樓。

石類支機影,池似泛槎流。

暫驚河女鵲,終狎野人鷗。

21、《七夕歌》

唐劉言史

星寥寥兮月細輪,佳期可想兮不可親。

云衣香薄妝態(tài)新,彩輧悠悠度天津。

玉幌相逢夜將極,妖紅慘黛生愁色。

寂寞低容入舊機,歇著金梭思往夕。

人間不見因誰知,萬家閨艷求此時。

碧空露重彩盤濕,花上乞得蜘蛛絲。

22、《七夕》

唐李商隱

鸞扇斜分鳳幄開,星橋橫過鵲飛回。

爭將世上無期別,換得年年一度來。

23、《七夕偶題》

唐李商隱

寶婺搖珠佩,常娥照玉輪。

靈歸天上匹,巧遺世間人。

花果香千戶,笙竽濫四鄰。

明朝曬犢鼻,方信阮家貧。

24、《壬申七夕》

唐李商隱

已駕七香車,心心待曉霞。

風輕惟響佩,日薄不嫣花。

桂嫩傳香遠,榆高送影斜。

成都過卜肆,曾妒識靈槎。

25、《辛未七夕》

唐李商隱

恐是仙家好別離,故教迢遞作佳期。

由來碧落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

清漏漸移相望久,微云未接過來遲。

豈能無意酬烏鵲,惟與蜘蛛乞巧絲。

26、《七夕寄張氏兄弟》

唐李郢

新秋牛女會佳期,紅粉筵開玉饌時。

好與檀郎寄花朵,莫教清曉羨蛛絲。

27、《七夕》

唐李中

星河耿耿正新秋,絲竹千家列彩樓。

可惜穿針方有興,纖纖初月苦難留。

28、《七夕》

唐劉威

烏鵲橋成上界通,千秋靈會此宵同。

云收喜氣星樓曉,香拂輕塵玉殿空。

翠輦不行青草路,金鑾徒候白榆風。

采盤花閣無窮意,只在游絲一縷中。

29、《七夕二首》

唐劉禹錫

河鼓靈旗動,嫦娥破鏡斜。

滿空天是幕,徐轉斗為車。

機罷猶安石,橋成不礙槎。

誰知觀津女,竟夕望云涯。

天衢啟云帳,神馭上星橋。

初喜渡河漢,頻驚轉斗杓。

馀霞張錦幛,輕電閃紅綃。

非是人間世,還悲后會遙。

30、《七夕詩》

唐盧綸

涼風吹玉露,河漢有幽期。

星彩光仍隱,云容掩復離。

良宵驚曙早,閏歲怨秋遲。

何事金閨子,空傳得網絲。

31、《七夕詩》

唐盧綸

祥光若可求,閨女夜登樓。

月露浩方下,河云凝不流。

鉛華潛警曙,機杼暗傳秋。

回想斂馀眷,人天俱是愁。

32、《七夕》

唐盧殷

河耿月涼時,牽牛織女期。

歡娛方在此,漏刻竟由誰。

定不嫌秋駛,唯當乞夜遲。

全勝客子婦,十載泣生離。

33、《七夕》

唐杜甫

牽牛在河西,織女處河東。

萬古永相望,七夕誰見同。

34、《七夕》

唐羅隱

絡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歡笑設紅筵。

應傾謝女珠璣篋,盡寫檀郎錦繡篇。

香帳簇成排窈窕,金針穿罷拜嬋娟。

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

35、《七夕》

唐清江

七夕景迢迢,相逢只一宵。

月為開帳燭,云作渡河橋。

映水金冠動,當風玉佩搖。

惟愁更漏促,離別在明朝。

36、《七夕醉答君東》

明湯顯祖

玉名堂開春翠屏,新詞傳唱、《牡丹亭》。

傷心拍遍無人會,自掐檀痕教小伶。

37、《韓莊閘舟中七夕》

清姚燮

木蘭槳子藕花鄉(xiāng),唱罷廳紅晚氣涼。

煙外柳絲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黃。

38、《行香子七夕》

宋李清照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

正人間、天上愁濃。

云階月地,關鎖千重。

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

星橋鵲駕,經年才見,

想離情、別恨難窮。

牽牛織女,莫是離中。

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

槎怎么讀

槎的讀音是chá。“槎”,現(xiàn)代漢語規(guī)范二級字,普通話讀音為chá,最早見于秦代小篆時代,在六書中屬于形聲字。“槎”的基本含義為木筏,如浮槎、泛槎、乘槎;引申含義為同“茬”。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唐韻】【韻會】仕下切【集韻】側下切【正韻】茶下切,音厏。【說文】衺斫也。本作。【魯語】里革曰山不槎檗。【尚書·刋木注】刋,槎其木。

又【唐韻】仕加切【集韻】【韻會】【正韻】鋤加切,音查。義同。

又桴也。同查。見查字注。

說文解字:

衺斫也。從木差聲。《春秋傳》曰:“山不槎。”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鏈接:http://m.pinswag.com/ask/3725.html

分享給朋友:

發(fā)表評論

訪客

看不清,換一張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fā)表您的看法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