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笏為什么代指官職(簪纓縉紳,仕宦之稱)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簪笏為什么代指官職,以及簪纓縉紳,仕宦之稱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簪笏是指什么動物
簪笏不是動物,而是冠簪和手版。古代仕宦所用。比喻官員或官職。 南朝 梁簡文帝 《馬寶頌》序:“簪笏成行,貂纓在席?!?唐 杜甫 《與李十二白同尋范十隱居》詩之三:“不愿論簪笏,悠悠滄海情。” 宋 曾季貍 《艇齋詩話》:“ 山谷 ‘簡編自襁褓,簪笏到仍昆’,取 退之 聯句‘爵勛逮僮隸,簪笏自懷繃’?!?清 方文 《壽姊氏姚夫人六十》詩之二:“簪笏夫家貴, 河 山嫂氏賢?!?/p>
簪笏是一種首飾,為何來表示功名富貴?
我們看影視作品的時候會發現,古代大臣們上朝的時候手里會拿一個板子,這個板子叫做笏。是用來記錄上朝所說的重要東西。既然有了板子,那么該如何書寫呢?于是這個時候出現了一個簪筆,就是把筆插在束起的頭發中。所以簪笏就是白板跟筆,這兩樣東西是古代官員專用的。人們也以此來表示家里有人做官了,將來會富貴功名。
一、笏的歷史已久
笏的使用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的時候,這也可以得出笏在我國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歷史中有一句記載笏的話說,顯赫的家族里有很多人做大官,有的時候官人從朝廷回來后,將朝堂上用的笏隨手扔在床上,發現滿滿的一床都是笏,由此也可以得出家世非常興隆旺盛。我們在影視作品中只看到大臣們上朝要帶,其實在單獨晉見帝王或者上的時候都是要手里拿著笏的。
二、關于笏的傳說
在宋史中記載了一個關于孔道輔的故事。話說孔道輔就是孔子的后人,他曾經在泉州做官,有一天泉州的天慶觀中竄出來一條毒蛇,周圍的人都以為這條蛇是天神降臨,于是就帶著官員去祭拜這條蛇,甚至還要把這個事情稟報給朝廷。當人們準備跪下祭拜的時候,孔道輔從這里走過。便從腰間抽出笏來,用笏把蛇頭給打碎了。周圍的人非常驚慌,但是后來看了沒有什么異樣發生,都很驚嘆于孔道輔的膽識,由此也可以看出,笏是官員隨身攜帶的。
三、官場必備物件
因為簪笏是我國古代歷史中官場必須要帶的東西,所以它也被引申為,達官顯貴功成名就的意思。盡管這些東西現代社會已經不存在了,但是這個記錄會議內容的習俗,一直延續至今。
舍簪笏于百齡,奉晨昏于萬里。
舍棄一生的功名富貴,到萬里之外朝夕侍奉父親。雖不是玉樹般的謝家子弟,卻也有幸和孟母的賢鄰一樣的各位相交。
典故有:謝家寶樹、孟母三遷
簪笏:代指官服
百齡:人生百年,代指人的一生
晨昏:《禮記·曲禮上》:“凡為人子之禮……昏定而晨省。” 此時王勃父親在交趾(今越南)為官,他此行路過洪州(今南昌)去探望父親。
打字不易,如滿意,望采納。
《滕王閣序》:“舍簪笏于百齡,奉晨昏于萬里”,第二個“于”如何解?
舍簪笏于百齡(介詞,在)
奉晨昏于萬里(介詞,到)
“舍簪笏于百齡,奉晨昏于萬里?!?/p>
譯文:如今我拋棄了一生的功名,不遠萬里去朝夕侍奉父親。
簪笏:冠簪、手版。官吏用物,這里代指官職地位。
百齡:百年,猶“一生”。
奉晨昏:侍奉父母?!抖Y記·曲禮上》:“凡為人子之禮……昏定而晨省?!?/p>
《滕王閣序》節選:
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舍簪笏于百齡,奉晨昏于萬里。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他日趨庭,叨陪鯉對;今茲捧袂,喜托龍門。楊意不逢,撫凌云而自惜;鐘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
我地位卑微,只是一個書生。雖然和終軍一樣年已二十一,卻無處去請纓殺敵。我羨慕宗愨那種“乘長風破萬里浪”的英雄氣概,也有投筆從戎的志向。如今我拋棄了一生的功名,不遠萬里去朝夕侍奉父親。雖然稱不上謝家的“寶樹”,但是能和賢德之士相交往。不久我將見到父親,聆聽他的教誨。今天我僥幸地奉陪各位長者,高興地登上龍門。假如碰不上楊得意那樣引薦的人,就只有撫拍著自己的文章而自我嘆惜。既然已經遇到了鐘子期,就彈奏一曲《流水》又有什么羞愧呢?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