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州為什么叫戎州(戎州為什么叫戎州呢)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戎州為什么叫戎州,以及戎州為什么叫戎州呢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宜賓的得名的由來
宜賓前身名叫“僰道”北宋徽宗政和四年(1114年)方改稱為“宜賓”。但是,“宜賓”一名卻早在北宋太宗太平興國元年(976年)早已有之。其來由乃是:隋末,曾析南安縣(今樂山前身)部分地域在今宜賓縣蕨溪鎮宣化壩置存阝馬阝縣作為郡治設于今宜賓三江口城區的犍為郡轄地;唐天寶元年(742年),以少數民族“慕義來賓”(或說唐王朝少數民族“以義賓服”)之意,改存阝馬阝為義賓;至北宋太宗太平興國元年(976年),宋代第二皇帝趙匡義(亦叫“光義”)上臺,“義賓”之“義”“犯諱”,于是按《孟子》“義者宜也”句意,把義賓改為“宜賓”。不過,此一“宜賓”是指設縣城于今宜賓縣蕨溪宣化壩的宜賓,不是指今三江口舊城所在。但是,畢竟“宜賓”一名已有出現。至宋神宗熙寧四年(1071年),宜賓縣降為宜賓鎮壓進入僰道縣,又經過43年,至寧徽宗政和四年(1114年)道縣方改稱為宜賓縣。然而,這時的宜賓縣城卻仍不在今三江口舊城區,而是在今江北舊州壩。至南宋度宗咸淳三年(1267年),宜賓縣城又遷至登高山(今三江口舊城東)。直到元代至元十四年(1276年)方把宜賓縣城復遷回今三江口城區。今三江口宜賓舊城區叫做“宜賓”,從此時開始。
總之,“宜賓”之名出現至今已1026年。今三江口宜賓城被稱為“宜賓”則僅有726年。其間,有300年時間,“宜賓城”設于蕨溪宣化壩(共138年)、舊州壩(共153年)、登高山(共9年)。盡管如此,因為“宜賓”承傳于僰道,僰道城即今宜賓舊城所在,且從隋至今年內,犍為郡、戎州、南溪郡、敘州、敘州路、敘州府及民國時期專員公署大多數時間均設治于今宜賓城區(含三江口舊城、舊州城、登高山城地域),因而習稱宜賓為“具有二千多年建城歷史“的古郡,準確無誤。
宜賓為什么叫戎州呢?
舊時的敘州府指的是中山街那一帶,也就是現在的街心花園那一圈。其余地盤全是宜賓縣的,包括現在的南街、縣府街、安阜上江北等地,“宜賓”二字的稱呼也緣于此。現在柏溪鎮上七八十歲的老年人坐1路公交下宜賓,還有管叫下敘州府的。
清朝戎州指的是現在的哪里
戎州(今宜賓市)
梁武帝大同十年(544年)平定“夷僚”置戎州。領郡一:六同郡。僰道縣(今宜賓市)為州、郡治。北周時,領郡二:沈犀郡,六同郡。清朝時也是一樣
戎州為什么叫戎州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戎州為什么叫戎州呢、戎州為什么叫戎州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