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二使安西為什么是更盡(送元二使安西的更盡)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送元二使安西為什么是更盡,以及送元二使安西的更盡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送元二使安西中的更盡是什么意思
更盡:再盡。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譯文
渭城的清晨,一場如酥的小雨,濕潤了路上的塵埃,旅店旁的棵棵楊柳,被雨水沖洗得更加青翠欲滴。朋友,請再喝盡這杯醇香的美酒吧!等你西出了陽關之后,就再也沒有這么一個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了。
古詩《送元二使安西》中用“更盡”有何意?
=== 送元二使安西 ===作者:王維年代:唐體裁:七絕內容: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考證:【注釋】:渭城,即咸陽故城,在長安西北,渭水北岸。漢高祖時曾改為新城,漢武帝時更名渭城。唐代從長安往西去的,多在這里送別,詩前兩句寫景。請晨微雨,塵土不揚,柳色初綠,景色中已見離別之情。后兩句寫餞行告別,表達出朋友之間依依惜別的深厚情誼。全詩“信手拈出,乃為送別絕唱”(《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引唐汝洵語)。 蘇軾曾評王維的詩畫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東坡題跋·書摩詰藍田煙雨圖》)詩的這后兩句,確是一幅餞行圖,只是詩人略去了餞別前后及餞行宴席上的種種情狀,只剪取了宴終席散之際的一個細節,但正是這一最具表現力的細節。既表達出渾長的情致,又顯出其刪繁就簡的高妙。更,再。更盡一懷酒,再干了這杯酒。陽關,漢代所置關名,在今甘肅敦煌西,因在玉門關之南,故稱,為古代出塞之要道,當然也是詩人的好朋友元二出使安西(唐中央政府為統轄西域地區而設的安西都護府的簡稱,治所在今新疆庫車)的必經之地。故人,老朋友。西出陽關無故人,向西出了陽關,就見不到老朋友了。《唐詩別裁》:“陽關在中國外,安西更在陽關外,言陽關已無故人矣,況安西乎?”詩句看是沖口道出,不作深語,卻聲情沁骨 。首先,分別在即,離愁滿杯,往往會出現相對無言的場面。在這種情況下,“功君更盡一杯酒”,也就打破了這一讓人難以忍受的難堪。其次,分別在即,依依難舍,但要說的話早已說過。在這種情況下,“勸君更盡一杯酒”,也就自然地推遲了離別的時刻。第三,西出陽關,瀚海戈壁,荒漠絕域,長途跋涉,其艱難困苦與孤單無助之情景可以想見,“勸君更盡一杯酒”的話,不僅蘊含著詩人殷重的憂慮,也蘊含對“故人”的誠摯期盼與良好祝愿:前路珍重! 《唐詩摘鈔》評此詩云:“先點別景,次寫別情,唐人絕句多如此,畢竟以此首為第一,惟其氣度從容,風味雋永,諸作無出其右故也。”《甌北詩話》云:“人人意中所有,卻未有人道過,一經說出,便人人如其意之所欲出,而易于流播,遂足傳當時而名后世。如李太白‘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王摩詰‘勸君更盡上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至今猶膾炙人口,皆是先得人心之所同然也。”此詩后被譜入樂府,作為送別歌曲,傳唱不衰。如劉禹錫《贈歌者何戡》:“歸人唯有何戡在,更與殷勤唱《渭城》。”白居易《晚春欲攜酒尋沈四著作》:“最憶《陽關》唱,珍珠一串歌。”《對酒》:“相逢且莫推辭醉,所唱《陽關》第四聲,”(自注:“第四聲,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也。”)李商隱《飲席喜贈同舍 》:唱盡《陽關》無限疊,半杯松葉凍頗黎。
《送元二使安西》中寫餞別飲酒為什么用“更盡”而不用“更進”?
“更盡”給人以一飲而盡的暢快淋漓之感,更能表達老朋友之間痛快豪爽之情,傳遞朋友之間的深厚情意
關于送元二使安西為什么是更盡和送元二使安西的更盡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