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表有多少兵馬(劉表的武將)
今天給各位分享劉表有多少兵馬的知識,其中也會對劉表的武將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赤壁之戰時曹操到底有多少人馬?
赤壁之戰,曹操究竟有多少兵力?曹操自己說八十萬,那是虛數。古今史學界無一認同此數。
曹操南征荊州時,從十五六萬北方軍人中抽調出步兵八萬人、騎兵一萬余人,但調集來南征的軍隊沒有全部都參戰。旱路運輸限制了出戰的兵力。在一條線上,上限兵力只能是五六萬,超過此數,不僅道路擁塞,后勤也無法保障。
至于荊州兵,總數或許可達七八萬,但長沙、桂陽、零陵、武陵等南四郡僅僅被撫定,曹軍從來沒到過那里,所能動用的就是集結在襄陽等地的二萬余人。隨后,曹操又留徐晃駐扎樊城,令曹仁鎮守江陵。如此算來,東征進抵赤壁的曹軍總兵力約七萬人。
對于孫權方面,基本一致按照《三國志》的明確記載,是孫權給了周瑜三萬人馬參戰,而對于劉備方面,則多數以諸葛亮自己說劉備一萬加劉琦一萬合計兩萬為準。大致上均認為是孫劉聯軍五萬人參戰。
以五萬抵抗七萬兵力,人們普遍認為赤壁之戰是一次以少勝多的戰例屬實,但雙方兵力對比并不十分懸殊。
分別說說劉璋,劉表,張魯這三個勢力的軍事和軍隊的強弱
第一,張魯肯定是不行.當時劉璋坐擁益州六郡,人口百萬以上(具體數字如何眾說紛紜,不過我個人認為不下兩百萬)荊州則有六郡或七郡(南陽、南郡、江夏、長沙、武陵、零陵、桂陽.章零則置廢不定)人口數量與益州不相上下.而漢中面積不如益州一郡,況且處于山區,人口不多.(劉備入川的那次即使劉璋不去請援兵張魯也未必能擊敗益州)
第二,既然荊、益兩州人口相差無幾,那么戰爭潛力縱然有差也不會相去太多。不過劉璋優柔寡斷,從劉璋在對張魯的戰爭中原本占據優勢的益州兵居然連吃敗仗的這件事中可見一斑。而劉表則是雷厲風行,如果雙方軍力相同,川軍必敗無疑。
第三,據三國演義說劉表軍約有三十萬到四十萬部隊。不過本人認為按照漢代十五丁抽一的原則劉表軍應約有十幾萬人。至于益州,據史料記載諸葛亮時期蜀漢軍隊最強盛時勉強擁有二十萬部隊,所以川軍人數不會比荊軍多太多估計是15到20萬人。
第四,劉表軍多年來戰黃巾,戰張濟,戰孫堅,戰孫策,戰曹操培養了一批敢戰老兵,而劉璋軍卻多年無戰事,武備廢弛。所以戰斗力還是劉表軍較強.
不過本人認為孰強孰弱還是要看是水戰陸戰。劉表軍以水戰見長,陸戰就未必能占上風。 荊軍武將多以水戰見長(蔡瑁,張允,黃祖),川軍武將則以陸戰見長(嚴顏,李嚴,冷苞,吳毅,張任......)
劉表擁有荊襄九郡幾十萬兵馬,為啥卻沒有作為?
首先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劉表卻沒有參加,而卻又輕易相信袁紹截殺孫堅。劉表不能審時度勢,袁紹號召天下英雄討伐董卓,身為荊州刺史的劉表,用兵幾十萬,卻沒有參加,也許是因為董卓讓他做了這個荊州刺史,他不好意思討伐,也許是因為他無意于諸侯之間的爭斗。然而劉表的這個不作為,讓他在眾諸侯面前沒有威信,而且對荊州的下一步發展也有影響,世人都會認為荊州軍膽小如鼠,不敢出戰,這也是劉表在眾諸侯中沒我地位的原因。
劉表沒參加聚義也就算了,卻聽從袁紹的執意截殺孫堅,這就是他無謀的表現。話說孫堅作為先鋒討伐董卓,也是第一支進入洛陽的不對,而孫堅的部下更是在皇宮的井中發現了傳國玉璽。孫堅見后,如獲至寶,愛不釋手。并且向袁紹隱匿了這件事。然而孫堅的一個部下卻偷偷向袁紹告密,就這樣袁紹痛恨孫堅,私藏傳國玉璽,圖謀不軌,而孫堅更是一口咬定沒有見到傳國玉璽,次日便率軍返回江東。
袁紹于是便修書給劉表,稱孫堅私藏傳國玉璽,要求劉表截殺孫堅,奪回玉璽,可與劉表共分江東之地。而劉表居然相信了袁紹,演義中,劉表卻時將孫堅截殺在江中。然而很遺憾他并沒有得到什么傳國玉璽,卻跟江東結下了時代的仇恨。劉表的不明智就在于,他不應該聽從袁紹的片面之詞,就算是真的,他也不應該聽從袁紹,做紹的鷹犬,得罪整個江東。
劉表在袁術和袁紹之間,而二袁素來不和,劉表得罪江東后,袁術便聯合孫堅共同討伐劉表,共分荊州之地。由此可見,而元便把劉表架在火上烤,江東有長江天塹,易守難攻,劉表得罪江東,從此殫精竭慮,永無寧日了,這就是他是非不明的表現。
其次劉表素來無大志,只求偏安于一隅。劉表雖然提領荊襄九郡,然而卻不思進取,這從劉備與他的對話中便可以看出。話說劉備曹操徐州大戰,劉備丟盔棄甲,一敗涂地,張飛關羽都被打撒,劉備也沒能估計自己的家人,關羽也投靠了曹操。在袁紹軍營三兄弟重逢后,便一起前往荊州投靠劉表。劉備曾勸說劉表,親率一支勁旅,偷襲曹操許昌大本營,因為曹操正在官渡與袁紹決戰。劉備遠做先鋒,助劉表滅曹操,稱霸中原,匡扶漢室。
而劉表聽后卻大笑不止,聲稱自己沒有這樣的雄心壯志,一個荊州尚且管不過來,沒有稱霸中原的野心,只想保荊州太平。劉表也認為,自己的荊州水師,不是曹操北方鐵騎的對手,就這樣劉表嚴詞拒絕了劉備的請求。從這件事,也可以表現出,劉表沒有志向,性格懦弱,不堪大用,而他雖然一心想守荊州,也沒能守住。
再次劉表沒做好荊州未來的規劃,在立世子當年也是搖擺不定。劉表做事情沒有規劃,他并沒有描繪荊州的大好前景,劉備前來投靠卻遭到蔡瑁張允的懷疑,說劉備有意圖謀荊州,而劉表卻不能下決定,又想利用劉備共拒曹操,可以說劉表想重用劉備又不敢,搖擺不定。然而卻對蔡瑁黨羽重用,導致荊州大權旁落,蔡氏家族威高鎮主,即使劉表也不敢過于打壓蔡瑁。而蔡瑁多次想想殺劉備,劉表更是置若罔聞,這些都助長了菜氏的氣焰,也導致長子劉琦在荊州沒有實力。
而劉表在立世子方面,更是舉棋不定,想立長子劉琦,又擔心菜氏外戚的權勢,會危及統治。想立次子劉琮,又擔心不符合規矩,不能服眾。于是劉表曾多次詢問劉備,有關立世子的事,而劉備卻一直助長立長不立幼,符合人倫綱常。而到了病入膏肓之時,劉表居然有意讓劉備提領荊襄,并且說二子的能力不足,即使繼位,也會被曹操等諸侯所殺。
劉備因估計仁義道德,拒不接受提領荊襄,這導致劉表死后,荊州之主還沒有確定。菜氏集團更是擁立次子劉琮——他們自己的血脈,而蔡瑁張允更是把荊州拱手讓給了曹操,這也算是劉表用人不當吧。顯而易見,正是劉表的孱弱,才導致荊州之危。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