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屬于哪個朝代(王勃屬于哪個朝代的詩人)
很多朋友對于王勃屬于哪個朝代和王勃屬于哪個朝代的詩人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王勃是哪個朝代的詩人
唐朝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詩人.漢族,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也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齊稱“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冠.
王勃,(649或650~675或676)唐代詩人,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王勃的祖
自清顧沅輯,道光十年刻本《古圣賢像傳略》
父王通是隋末著名學者,號文中子.父親王福疇歷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職. 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以詩文齊名,并稱“王楊盧駱”,亦稱“初唐四杰”.勃才華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劉祥道贊為神童,向朝廷表薦,對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初(666)為沛王李賢征為王府侍讀,兩年后,因戲為《檄英王雞》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隨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補虢州參軍,因擅殺官奴當誅,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貶為交趾令. 上元二年(675)或三年(676),王勃南下探親,渡海溺水,驚悸而死. 王勃的文學主張崇尚實用.當時文壇盛行以上官儀為代表的詩風,“爭構纖微,競為雕刻”,“骨氣都盡,剛健不聞”.王勃“思革其弊,用光志業”(楊炯《王勃集序》).他創作“壯而不虛,剛而能潤,雕而不碎,按而彌堅”的詩文,對轉變風氣起了很大作用. 王勃的詩今存80多首,賦和序、表、碑、頌等文,今存90多篇.王勃的文集,較早的有20卷、30卷、27卷三種本子,皆不傳.現有明崇禎中張燮搜輯匯編的《王子安集》16卷;清同治甲戌蔣清翊著《王子安集箋注》,分為20卷.此外,楊守敬《日本訪書志》著錄卷子本古鈔《王子安文》1卷,并抄錄其中逸文13篇(實為12篇,其中6篇殘缺).羅振玉《永豐鄉人雜著續編》又輯有《王子安集佚文》 1冊,共24篇,即增楊氏所無者12篇,且補足楊氏所錄 6篇殘缺之文.羅氏序文中還提及日本京都“富岡君(謙藏)別藏《王子安集》卷廿九及卷三十”.按日本京都帝國大學部影印唐鈔本第 1集有《王勃集殘》2卷,注云“存第二十九至三十”,當即富岡所藏本.清宣統三年(1911年),刊姚大榮《惜道味齋集》有《王子安年譜》.
王勃是哪個朝代的
王勃(約650年~約676年),字子安,又稱詩豪,絳州龍門縣(今山西省河津市)人。唐朝文學家,儒客大家,文中子王通之孫,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共稱“初唐四杰”。
王勃聰敏好學,六歲能文,下筆流暢,被贊為“神童”。九歲時,讀秘書監顏師古《漢書注》,作《指瑕》十卷,以糾正其錯。十六歲時,進士及第,授朝散郎、沛王(李賢)府文學。寫作《斗雞檄》,坐罪免官。游覽巴蜀山川景物,創作大量詩文。返回長安后,授虢州參軍,私殺官奴,二次被貶。
上元三年(676年)八月,王勃自交趾探望父親返回時,渡海溺水,驚悸而死。擅長五律和五絕,主要作品有《滕王閣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乾元殿頌》、《王子安集》等。
王勃是哪個朝代 王勃是哪個朝代的詩人
1、王勃是唐代詩人。他生于650年,卒于676年,主要生活在唐高宗時期。唐代是詩歌最為繁盛的朝代,如果將唐代氛圍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個時期,王勃就屬于初唐時期的詩人,他也被后人稱為“初唐四杰”之首。
2、王勃出生于名門望族,祖父是隋末唐初的著名教育家王通,祖父的弟弟是著有《野望》的唐代著名詩人王績,祖父的哥哥王度是《古鏡記》作者,而且王勃的哥哥也是年少成名的才子。王勃從小就有神童之稱,在他六歲時就能寫作,九歲能為《漢書》作注,十五歲時向皇帝唐高宗呈上《乾元殿頌》,十六歲時成功通過科舉考試,成為朝散郎。
3、但在任職不就,王勃為沛王李賢寫了一篇《檄英王雞文》,遭到唐高宗的貶斥,被逐出長安,而他在任職參軍時,又殺死自己所匿藏的官奴而犯罪入獄,并因此連累父親被貶官。王勃對此非常內疚,在出獄后前去看望父親,回來的途中,經過南海,溺水而亡。這位天才只活了短短的二十六載春秋。
王勃是什么朝代的詩人,王勃是什么朝代的人
1.王勃,唐代詩人。
2. 王勃(約650年—約676年),字子安,漢族,唐代詩人。
3.古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學世家,和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并稱為“初唐四杰”,王勃為四杰之首。
4.王勃自幼聰敏好學,據《舊唐書》記載,他六歲即能寫文章,文筆流暢,被贊為“神童”。
5.九歲時,讀顏師古注《漢書》,作《指瑕》十卷以糾正其錯。
6.十六歲時,應幽素科試及第,授職朝散郎。
7.因做《斗雞檄》被趕出沛王府。
8.之后,王勃歷時三年游覽巴蜀山川景物,創作了大量詩文。
9.返回長安后,求補得虢州參軍。
10.在參軍任上,因私殺官奴二次被貶。
11.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親返回時,不幸渡海溺水,驚悸而死。
12.王勃在詩歌體裁上擅長五律和五絕,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主要文學成就是駢文,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上,都是上乘之作,代表作品有《滕王閣序》等。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