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光秋月兩相和是哪里(什么的湖光秋月兩相和)
大家好,關(guān)于湖光秋月兩相和是哪里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guān)于什么的湖光秋月兩相和的相關(guān)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fēng)鏡未磨.這首詩描寫的是什么地方的風(fēng)景
望洞庭
唐-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fēng)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色,
白銀盤里一青螺.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唐代詩人,被白居易稱作“詩豪”.他的許多作品,立意新穎,思想深刻;七言絕句受到民歌的啟發(fā),寫得明快清新,富有生活氣息和地方色彩.
1.洞庭——洞庭湖,在湖南省北部,長江南岸.湖中有不少小山,最有名的是君山.
2.潭面——湖面.潭,水很深的湖.
3.色——一作“翠”.
4.青螺——青綠色的螺殼.螺是一種軟件小動物,體外有螺旋形硬殼.
秋夜是最晴朗的,秋月是最皎潔的,秋水是最平靜的.詩人這次來觀賞洞庭湖的風(fēng)光,正是在一個清秋月夜,而且是水面無風(fēng)的時候.可以想象,呈現(xiàn)在他面前的,會是怎樣一片寧靜、和諧的湖光月色了.所以詩人情不自禁地說:這很像是還沒磨光的鏡面啊!古代沒有玻璃,鏡子是用青銅鑄的,磨光以后才能照人.未磨的鏡面,平而不滑,明而不亮,朦朦朧朧,用來形容月夜湖光,真是恰到好處.
詩人又將視線移向遠方:洞庭湖心,青山一點,那就是自古聞名的君山了.這么蒼翠,這么小巧,蹲在皓月清輝的水面上,正好似白銀盤里的一只小青螺呢!
這首山水小詩的妙處,全在于幾個生動的比喻.它們不但表現(xiàn)了月下洞庭的迷人景色,而且人對面映襯出詩人自己的形象:浩瀚無邊的洞庭湖,在詩人眼里不過是一面銅鏡,一具銀盤,美而神秘的君山,不過是一只小小的螺殼.如果不是站得高、看得遠,如果沒有寬廣闊大的胸懷,要這樣視大為小,舉重若輕,那是不可能的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fēng)鏡未磨”是指哪一個名勝?
是指湖北洞庭湖,下面文字供參考:望洞庭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fēng)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 白銀盤里一青螺. [注釋] 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2.和:和諧,這里指水色與月光融為一體. 3.潭面:指湖面.鏡未磨:古人的鏡子用銅制作、磨成.這里一說是水面無風(fēng) ,波平如鏡;一說是遠望湖中的景物,隱約不清,如同鏡面沒打磨時照物不清楚.兩說均可. 4.白銀盤:形容洞庭湖.青螺:一種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婦女用以畫眉. 這里是用來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今譯] 洞庭湖的水光與秋月交相融和, 水面波平浪靜就好像銅鏡未磨. 遠遠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綠, 恰似白銀盤子托著青青的田螺. [賞析] 這是詩人遙望洞庭湖而寫的風(fēng)景詩,明白如話而意味雋永.第一句從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寫起,表現(xiàn)湖面的開闊廖遠,這應(yīng)該是日暮時分的景象,天還沒黑但月亮已經(jīng)出來,如果天黑就看不出兩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鏡子的比喻表現(xiàn)夜晚湖面的平靜,因為太陽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鏡子沒磨時光澤暗淡的樣子.第三句寫遠望湖中君山翠綠的色彩,這里的“山水”實際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屬于古代漢語中“偏義復(fù)詞”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個比喻,將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擱在白銀盤子里的青螺.全詩純?nèi)粚懢?既有描寫的細致,又有比喻的生動,讀來饒有趣味. 參考資料:百度
湖光秋月兩相和描寫的是哪里的景色
“湖光秋月兩相和”描寫的是洞庭湖的景色,出自唐代詩人劉禹錫的《望洞庭》,全詩為“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fēng)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望洞庭》
唐·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fēng)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譯文
夜晚的時候,洞庭湖上月光和湖水交相融和;湖面無風(fēng),就像是沒有磨拭的銅鏡一樣。
遠遠眺望洞庭湖山水蒼翠如墨,好像潔白銀盤里放了一枚青螺,惹人喜愛。
創(chuàng)作背景
《望洞庭》這首詩是公元824年所作,當時劉禹錫赴和州刺史任,在經(jīng)過洞庭湖時所作。劉禹錫在《歷陽書事七十韻》序中稱:“長慶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轉(zhuǎn)歷陽(和州),浮岷江,觀洞庭,歷夏口,涉潯陽而東。”劉禹錫貶逐南荒,二十年間去來洞庭,據(jù)文獻可考的約有六次。其中只有轉(zhuǎn)任和州這一次,是在秋天。這首詩便是這次行腳的生動記錄。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fēng)鏡未磨描寫的是什么地方?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fēng)鏡未磨”描寫的是洞庭湖。
《望洞庭》
【作者】劉禹錫?【朝代】唐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fēng)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白話翻譯:
風(fēng)靜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銅鏡,平滑光亮。
遙望洞庭,山青水綠,林木蔥蘢的洞庭山聳立在泛著白光的洞庭湖里,就像白銀盤里的一只青螺。
擴展資料
《望洞庭》是唐穆宗長慶四年(824年)秋劉禹錫赴和州刺史任、經(jīng)洞庭湖時所作。劉禹錫在《歷陽書事七十韻》序中稱:“長慶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轉(zhuǎn)歷陽(和州),浮岷江,觀洞庭,歷夏口,涉潯陽而東。”
劉禹錫貶逐南荒,二十年間去來洞庭,據(jù)文獻可考的約有六次。其中只有轉(zhuǎn)任和州這一次,是在秋天。而此詩則是這次行腳的生動記錄。
此詩描寫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優(yōu)美景色。微波不興,平靜秀美,分外怡人。詩人飛馳想像,以清新的筆調(diào),生動地描繪出洞庭湖水寧靜、祥和的朦朧美,勾畫出一幅美麗的洞庭山水圖,表現(xiàn)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也表現(xiàn)了詩人壯闊不凡的氣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洞庭湖
好了,文章到此結(jié)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quán)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guān)內(nèi)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相關(guān)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