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壺為什么指月亮(玉壺指月亮嗎)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玉壺為什么指月亮,以及玉壺指月亮嗎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里面有句風蕭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其中玉壺指的是什么?
玉壺:比喻明月。亦可解釋為指燈。
“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釋義:玉壺般的明月漸漸西斜,一夜魚龍燈飛舞笑語喧嘩。
《青玉案·元夕》:
這首詞作于南宋淳熙元年(1174年)或二年(1175年)。作者辛棄疾,當時,強敵壓境,國勢日衰,而南宋統治階級卻不思恢復,偏安江左,沉湎于歌舞享樂,以粉飾太平。洞察形勢的辛棄疾,欲補天穹,卻恨無路請纓。他滿腹的激情、哀傷、怨恨,交織成了這幅元夕求索圖。
以為人之成大事業者,必皆經歷三個境界,而稼軒此詞之境界為第三即最終最高境。此特借詞喻事,與文學賞析已無交涉,王先生早已先自表明,吾人可以無勞糾葛。
從詞調來講,《青玉案》十分別致,它原是雙調,上下闋相同,只上闋第二句變成三字一斷的疊句,跌宕生姿。下闋則無此斷疊,一連三個七字排句,可排比,可變幻,總隨詞人之意,但排句之勢是一氣呵成的,單單等到排比完了,才逼出煞拍的警策句。
芙蓉樓送辛漸中“冰心”、“玉壺”指什么?詩句的意思是什么?比喻什么?
冰心,比喻純潔的心。玉壺,道教概念妙真道教義,專指自然無為虛無之心;
原文: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白話翻譯
冷雨灑滿江天的夜晚,我來到吳地,天明送走好友后,只留下楚山的孤影。
到了洛陽,如果有親友向您打聽我的情況,就請轉告他們,我的心依然像玉壺里的冰一樣純潔,未受功名利祿等世情的玷污。
整體分析
寫平明送客,臨別托意。“寒雨連江夜入吳”,迷蒙的煙雨籠罩著吳地江天(江寧一帶,此地是三國孫吳故地),織成了一張無邊無際的愁網。夜雨增添了蕭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離別的黯淡氣氛。那寒意不僅彌漫在滿江煙雨之中,更沁透在兩個離別友人的心頭上。
“連”字和“入”字寫出雨勢的平穩連綿,江雨悄然而來的動態能為人分明地感知,則詩人因離情縈懷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見。 但是,這一幅水天相連、浩渺迷茫的吳江夜雨圖,正好展現了一種極其高遠壯闊的境界。中晚唐詩和婉約派宋詞往往將雨聲寫在窗下梧桐、檐前鐵馬、池中殘荷等等瑣物上,而王昌齡卻并不實寫如何感知秋雨來臨的細節,他只是將聽覺、視覺和想象概括成連江入吳的雨勢,以大片淡墨染出滿紙煙雨,這就用浩大的氣魄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開闊意境。
《芙蓉樓送辛漸》中的“玉壺”是什么意思
《芙蓉樓送辛漸》(其一)為“七絕圣手”王昌齡的代表詩作,也是九年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所要求的必背詩歌之一。尤其后兩句,為大多學生所耳熟能詳。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大多數人都把此詩中“玉壺”理解為“用玉做成的酒壺”。這也有所本,如:“直如朱絲繩,清如玉壺冰。”(鮑照《白頭吟》)“離心何以贈,自有玉壺冰。”(駱賓王《別李嶠得勝字》)傳統上理解,后兩句的大意為:詩人囑托朋友辛漸,當洛陽親朋好友詢問起他時,就請辛漸代為說明他王昌齡內心依然純潔無暇——就像冰那樣晶瑩,像玉壺那樣剔透。
歷來大多名家鑒賞也大體如此,清人俞陛云《詩境淺說續編》云:
恬退之人,借送友以自寫胸臆。其詞自瀟灑可愛。玉壺本純潔之品,更置一片冰心,可謂纖塵不染。其對洛陽親友之意,乃自愿隱論,毋煩招致。洛陽雖好,寧動冰心。左太沖詩:“峨峨高門內,藹藹皆王侯。自非攀龍客,何為欻來游”,正與同意。但此詩自明高志,與送友無涉。故作第二首云:“高樓送客不能醉,寂寞寒江明月心。”敘出芙蓉樓餞別之意。
《唐詩名篇賞析》(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1990年12月版):
“一片冰心在玉壺”,即所謂“自明高志”。其中“冰心”二字見于《宋書》卷九十二:“冰心與貪流爭激,霜情與晚節彌茂”。這是劉宋時代“清平無私”“為上民所愛詠”的良吏陸徽的話,王昌齡取用“冰心”二字,當表示自己與“厲志廉潔,歷任恪勤,奉公盡誠,克己無倦”的陸徽志同。“玉壺”二字見于鮑照《代白頭吟》:“直如朱絲繩,清如玉壺冰”。是高潔的象征。此外,陸機《漢高祖功臣頌》的“周苛慷慨,心若懷冰”、姚崇《冰壺誡序》的“夫洞澈無瑕,澄空見底,當官明白者,有類是乎?故內懷冰清,外涵玉潤,此君子冰壺之德也”,大致都是“不牽于宦情”之意。王昌齡的這一名句不僅包蘊了“冰心”“玉壺”“心若懷冰”“玉壺之德”等語意,而且深情而含蓄地表達了自己的品格和德行。
今人張殿聞《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賞析》(《語文學刊》,1991年03期)云:它不僅抒發了王昌齡的懷友之情,而且也表達了他的心靈澄澈如玉,所以,俞陛云曰:
“借友以自寫胸臆,其詞自瀟灑可愛。”
筆者按:古代詩文中,有關“玉壺”意象,確可實指——“用玉做成的酒壺”;也可虛指——月亮,虛指的用法在古代似乎運用的更為廣泛。
因為圓月——如鏡(鑒)、如輪、如規、如環、如丸,彎月——如鉤、如弦、如弓;于是產生了一系列比喻性的別稱:飛鏡、天鏡、金鏡、金鑒、玉鏡、玉鑒、冰鏡、水鏡、圓鏡、寶鑒,月輪、玉輪、瓊輪、白輪、銀輪、冰輪、孤輪、圓輪、輪輝,玉盤、銀盤、晶盤,清規,金丸、素丸,玉環,玉弓、明弓,玉鉤、瓊鉤、銀鉤、玉簾鉤等。此外,還有玉羊、玉壺、玉碗、碧華、銀苑、金餅等喻稱。常見的詩句,如:
①團團冰鏡葉清輝。(孔平仲《玩月》)
②絳河冰鑒朗,黃道玉輪巍。(元稹《月》)
③玉輪臥兔初升魄,鐵網珊瑚未有枝。(李商隱《碧城》)
④汗浸鋪澄碧,朦朧吐玉盤。(李群玉《中秋君山看月》)
⑤昨夜風高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輪高。(王昌齡《春宮曲》)
⑥半夜老僧呼客起,云峰缺處涌冰輪。(蘇軾《宿九仙山》)
⑦尋章摘句老雕蟲,曉月當簾掛玉弓。(李賀《南園》)
⑧指點南樓玩新月,玉鉤素手兩纖纖。(白居易《三月三日》)
⑨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詩無達詁。竊以為,此處“玉壺”意象,代指“月亮”似乎更好,“玉壺”喻為“皎潔的月光”。則后兩句的大意是:我對洛陽親友的思念之情猶如晶瑩的冰心一般纖塵不染,我思念的情誼會跟隨著皎潔的月光到達洛陽的。況且,以“玉壺”代指“月亮”并非無來由,如:唐·朱華《海上生明月》:“影開金鏡滿,輪抱玉壺清。”辛棄疾的《青玉案》:“鳳簫聲動,玉壺光轉。”史達祖的《喜遷鶯》:“月波疑滴,望玉壺天近。”
其實,“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此處屬于實題虛寫、虛實相生的藝術手法;竊以為,最擅長此種藝術手法的,是王昌齡的好友李白。譬如: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送孟浩然之廣陵》),詩歌描寫了孟浩然乘船離開黃鶴樓,詩人對朋友孟浩然扯不斷的離情,猶如滔滔東流的長江水一般綿綿不絕,隨著遠去的帆船,直到天際。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贈汪倫》),詩人李白將自己和汪倫的深情拿與桃花潭水作比,詩人相信他們的濃情厚意更甚于深千尺的桃花潭水。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此與“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有異曲同工之妙;兩者都將對朋友的思念之情寄托于皎皎明月,讓明月傳達他們的思念之情,此所謂俗語“千里明月寄相思”是也。
值得一提的是,在表現手法上,后代繼承者也常“反其道而行之”,如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虞美人》),賀鑄的“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青玉案》),王實甫的“遍人間煩惱填胸臆,量這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西廂記》)等等,都運用了化虛為實的表達方式,其好處是使其作品畫龍點睛,錦上添花。
其實,此處“玉壺”代指“月亮”解,還有一個旁證。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共二首,還有一首為:“丹陽城南秋海陰,丹陽城北楚云深。高樓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詩歌后兩句,道出了詩人和辛漸在芙蓉樓喝酒,卻為何不能盡興而醉呢?原來朋友要與自己各奔東西,天各一方,從此將天涯孤旅了;朋友即將離別,那么,就讓這滔滔不絕的寒江之水、皎潔的明月,表達自己對朋友離別的綿綿思念之情吧。
玉壺為什么當月亮講 有什么含義么?
【玉壺非指月亮 】
筆者從下面幾個方面推敲,玉壺可能另有所指:
(一)天文學角度:元宵節的月亮是一輪圓月,而水壺酒壺有把手有出口的外形,一點都不像滿月,詞人要找一個月亮的代名詞真是易如反掌,可需找一個外形相差很大,而且又不美麗的一個。另一證據是月亮在一個晚上外形大概都一樣,說月亮光轉實有點牽強。月球的公轉等如自轉,永遠用它的一面向著地球,在地面看月亮,它像是不會轉動的。
(二)行文角度:詞人正在描寫鳳簫聲動,一轉變成天上月亮的光轉,又轉回地面的魚龍舞,似乎雜亂無章。把這兩句說成描寫藝術表演可能更恰當。
(三)氣象角度:每當東風勁吹的時候都會把東海或南海的兩云吹到沿海各省,東風強勁時,可能看不到滿月,元宵節不一定可以看見月亮呢!
(四)用詞角度:詞人開始用了暗喻手法:「花千樹」。「星如雨」,有可能「鳳簫」及「玉壺」都是暗喻其它對象,再讓大家猜謎。至于兩個動詞更為關鍵,何物的聲音會動?何物的光會轉?
【大家可有玩過兩種煙花?】
一種是燃點之后,一聲長嘯,火箭直飛天上,聲音由近至遠,像不像「鳳簫聲動」呢?這種煙花的聲音真的會走動呢。
第二種是煙花在地面轉動,射出的火焰就像一個水壺從出水口倒出的水柱呈彎曲形狀,大家試一試拿著一個水壺并且盛滿了水,一邊轉動身體,一邊把水倒出,水的形狀就如煙花噴出的火焰一樣。這種煙花是不是詞人說的「玉壺光轉」呢?
在隋煬帝的詩和辛棄疾詞的頭兩句都有描述焰火和煙花的情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可能也是描寫煙花的聲和光,大家試試用這種心情重讀這首古今聞名的詞罷。(筆者為香港天文學會首任會長)
古詩里為什么把月亮叫玉壺月亮和玉壺樣子差那么遠
玉壺
玉飾的宮漏,古代宮中計時的器具。唐.李商隱.深宮詩:「金殿銷香閉綺櫳,玉壺傳點咽銅龍。」
比喻高潔。唐.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詩二首之一:「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把月亮比喻成玉壺是比喻高潔之意。干凈,晶瑩剔透的意思。但很多時候還是比喻成‘玉兔。’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