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友人選自哪個詩集(送友人詩歌鑒賞題及答案)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送友人選自哪個詩集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送友人詩歌鑒賞題及答案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李白《送友人》詩歌賞析
《送友人 》
唐 · 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送友人》是唐代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充滿詩情畫意的送別詩,為李白名篇之一,表達了作者送別友人時的依依不舍之情與離情別緒之意。
這是一首充滿詩情畫意的送別詩,詩人與友人策馬辭行,感情描寫的十分細致,句里行間有對友人離別的不舍的感情,有分離的不舍,正是兩人友誼深厚的寫照。
所謂:情真意切,情不真實,意怎么能深切?古人寫詩歌,表達自己的情感于詩歌里,很有道理。
讀后也能給讀者深深的共鳴。^_^
揮手而別,只剩下馬鳴蕭蕭~給予讀者無盡的聯想~古詩講究言有盡而意無窮,就是這個韻味,所以好的作品能夠傳唱千古,歷千年而不改其之美意,是有道理的。
詩人借孤蓬來比喻友人的漂泊生涯,說:此地一別,離人就要象那隨風飛舞的蓬草,飄到萬里之外去了。
如果詩歌沒有多少意義,僅僅靠文筆的美麗,是不夠的。所謂作品要感染人,要熏陶人,就是這個道理。
一開始詩歌就寫的十分的流暢,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這是寫分離時候的景色的,其實是略寫,
青山橫亙在城郭的北側,護城河環繞在城郭的東方。
因為重點不在這,而在于分離的場景敘說,后面兩句是~此地為一別,直接就說在這里分別,孤蓬萬里征,言簡意賅,意義非凡。
后面兩句:“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寫得十分工整,“浮云”對“落日”,“游子意”對“故人情”。直接翻譯的意思是:空中的白云飄浮不定,就像你游蕩全國各地;落山的太陽,不忍落下去,也似我對你的依戀之情。依依不舍,感情真摯,字里行間,充分表達~
浮云與紅日,表達了友人行蹤不定,如同浮云飄浮一般,漂浮的云,就是比喻行蹤不定,落日是夕陽,夕陽紅彤彤,表明了作者對友人的情感的真實不變,所以叫落日故人情。古人作詩歌講究對仗工整,這兩句浮云對落日,可謂工整了。
浮云像游子一樣行蹤不定,夕陽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戀。從揮揮手從此分離友人,友人騎的那匹將要載他遠行馬蕭蕭長鳴,似乎不忍離去。這就是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分手的情景很有畫面感,友人間的友誼可見一斑。
這里看起來是寫景色,其實有以景色感染分離的意思,夕陽的時候分別,也充滿了無盡的思念……所以叫落日故人情。
尾聯兩句,情意更切。“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送君千里,終須一別。不論送到天涯海角,還是要分別的啊。
蕭蕭斑馬鳴,其實出自《詩經》,總在這里最為貼切,詩人在馬上與友人揮手道別,只剩下馬在長鳴~這也是對友人無盡思緒的一種表現~
附: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漢族。
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
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種外墻。
白水:清澈的水。
茲:這里,此處。
蕭蕭:馬的呻吟嘶叫聲
謝謝大家閱讀。
圖來自網絡,侵刪。
《送友人》古詩賞析
《送友人》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充滿詩情畫意的送別詩。全詩八句四十字,表達了作者送別友人時的依依不舍之情。此詩寫得情深意切,境界開朗,對仗工整,自然流暢。青山、白水、浮云、落日,構成高朗闊遠的意境。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送友人》古詩賞析,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送友人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翻譯
青翠的山巒橫臥在城墻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圍繞著城的東邊。在此地我們相互道別,你就像孤蓬那樣隨風飄蕩,到萬里之外遠行去了。浮云像游子一樣行蹤不定,夕陽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戀。揮揮手從此分離,友人騎的那匹將要載他遠行的馬蕭蕭長鳴,似乎不忍離去。
注釋
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種外墻。
白水:清澈的水。
一:助詞,加強語氣。名做狀。為別:分別。
孤蓬:又名“飛蓬”,枯后根斷,常隨風飛旋。這里比喻即將孤身遠行的友人。
征:遠行。
浮云:飄動的云。
游子:離家遠游的人。
茲:聲音詞。此。
蕭蕭:馬的呻吟嘶叫聲。
班馬:離群的馬。
鑒賞:
李白,只要是懂點文化的人都知道,似乎他的詩就是一個文化符號,勾勒出唐詩的偉大來。小時候,我們可以面對圓圓的月亮,歡快的念出“小時不識月,喚作白玉盤”這樣的詩句,長大后,我們又會面對自己的種種的磨難,不由感嘆“蜀道難,難于上青天”,夕陽西下,我們在外面飄搖太久,何嘗不思念魂牽夢繞的故鄉,低頭思故鄉又成了大伙最好的寫照。
李白的詩,貫穿著我們每個炎黃子孫的血液,生活有多遠,他的詩就顯得格外的魅力無邊。今兒,也許是上天的有意安排,我又讀上了他寫的詩——《送友人》。李白的詩,跟杜甫的詩就是不一樣,讀起來總是那么的朗朗上口,不會顯得那么的沉郁頓挫,字里行間總是在真情中透出淡淡的活潑。
俗話說得好,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李白的詩,我們細細品味,也會有一股真情在內心深處跌宕。“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形容李白的詩一點也不過。李白不喜歡講究詩的華麗辭藻,他的文字就是在抒發自己的情思,讀著、讀著,你也會為之動容。
做一名老師,尤其是語 文老師,似乎是職業習慣,總喜歡反反復復的欣賞詩歌的魅力。在夢里、在大街上,我不往品味著這首詩的韻味。詩人跟友人并轡而行,一路上肯定有許多話要提,畢竟多年的友誼在一瞬間要變成遙遠的記憶,這放在誰身上都很難接受。不知不覺,兩個人就到了外城,峰巒如聚的大青山橫在外城,似乎要把詩人與友人割裂開來,只有那綿綿不斷的'白水在傳達兩個人的真情。青山、白水一起點化了送友人的地點,沒有任何的取舍,更多的是天然的使用詞句。我們在欣賞詩人講究對仗之美的時候可又有誰能學到那自然而然的描繪。
縱然是北郭與東城相對,青山與白水相應,可是一個“橫”字,一個“繞”字,意境全出,傳達著友人離去的復雜心里。“此地一為別”,兩個人都非常清楚,他們將在此地分手,從此在天之涯、海之角,人生的悲痛莫大于生別離。古道漫漫,人們很難預料何時相逢,執手相看淚眼之事常八九,詩人不擔心自己的孤單,恰恰關心友人如孤孤單單隨風卷的草蓬一樣在遠方飄蕩不停,此等溫情在當時社會,是多么的珍貴。兩個人,他們一定會非常留念身邊的一切,詩人抬頭看看天上飄游不定的白云,友人的內心又何嘗不是如此的糾結?人在宦海走,誰也做不了自己的主,否則,王勃也不會安慰友人,“海內存自己,天涯若比鄰”,王維更不會感嘆“西出陽關無故人”,高適也不會勸友人“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離別,本身就是一件悲傷的事情,尤其是在不知何時再相遇的古代,那只能強顏歡笑地安慰友人,同時也安慰自己不安的內心。“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李白,這樣一位真男子,又何嘗不是如此?看著天上火紅的太陽,他們想到太陽也不想早早地離開天空,這種依依不舍之情,只有那離別之人才能體會。黃葉地,芳草碧連天,有誰不希望長亭連短亭?可惜的是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蘇老爺子一向有豁達的心胸,可是被貶黃州,面對中秋圓月,想著在遠方做官的弟弟——蘇轍,也不免埋怨起明亮的月亮來。
宦海沉浮,人們總難免要各奔東西,這是文人們非常傷感的事情,只能備酒踐行,折柳相送,以詩相贈,抒發濃濃的離別意,楊柳岸,曉風殘月,情人如此,友人又怎會別樣?無奈也必須做出選擇,詩人只能揮一揮衣袖,深情地跟友人道別,此種真性情連自己的坐騎都為之動容,也發出蕭蕭馬鳴來表達自己的難解難分。
我相信友人離開,詩人一定不會離開,縱然一股豪情,但他一定會默默地注視著友人的離去,直到友人完全消失,才一步三回頭的回家,才下眉頭,又上心頭,不覺友人又到夢里來。
古道邊,不知詩人還會不會在老地方等待,也許詩人也離開了此地,誰讓他們同是宦游人呢?
鑒賞考題:
1、首聯寫送別之景,其中“橫”與“繞”寫得極妙,試分析。
放眼望去,青翠的山巒橫臥于城北,潔白的河水從城東緩緩繞過。“橫”字寫青山的靜,“繞”字寫白水的動,用詞準確而傳神。
2、頷聯寫送別之事。其中“別”照應詩題中的“送”,“孤蓬”是比喻手法,照應詩題中的“友人”。。“蓬”之前用“孤”來限制,準確而生動地描摹出朋友的孤單無依,行跡無定。
3、頸聯情景交融,試分析。
“浮云”“落日”之景與“游子”之“意”、“故人”之“情”交融,拓展意境。
4、尾句“班馬鳴”猶作離別之聲,襯托了離情別緒。
李白 送友人
《送友人》
作者: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注釋:
1、郭:城墻外的墻,指城外。
2、蓬:草名,枯后隨風飄蕩,這里喻友人。
3、茲:現在。
4、班:分別。
譯文:
青山橫臥在城郭的北面,
白水泱泱地環繞著東城。
在此我們一道握手言別,
你象蓬草飄泊萬里遠征。
游子心思恰似天上浮云,
夕陽余暉可比難舍友情。
頻頻揮手作別從此離去,
馬兒也為惜別聲聲嘶鳴
賞析:
這是首送別詩,充滿詩情畫意。首聯工對,寫得別開生面。先寫作別處的山水:青山橫亙外城之北,白水環繞東城潺流。此兩句以青山對白水,北郭對東城。青、白相間,色彩明麗。橫字刻出山之靜態,繞字畫出水之動態。如此描摹,揮灑自如,秀麗清新。中間二聯切題,寫分手時的離情別緒。
前兩句寫對朋友飄泊生涯的關切,落筆如行云流水,舒暢自然。后兩句寫依依惜別的心情,巧妙地以浮云、落日作比,來表明心意。寫得有景有情,情景交融。
尾聯更進一層,抒發難舍難分的情緒。化用:《詩經小雅車攻》蕭蕭馬鳴句,嵌入班字,寫出馬猶不愿離群,何況人乎?烘出繾綣情誼,真是鬼斧神工。
詩寫得新穎別致,豐采殊異。色彩鮮艷,語言流暢,情意宛轉含蓄,自然美與人情美水乳交融,別是一番風味。
送友人的詩意
送友人的詩意
《送友人》
作者:李白
原文: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注釋:
1、郭:城墻外的墻,指城外。
2、蓬:草名,枯后隨風飄蕩,這里喻友人。
3、茲:現在。
4、班:分別。
詩意:
青山橫臥在城郭的北面,
白水泱泱地環繞著東城。
在此我們一道握手言別,
你象蓬草飄泊萬里遠征。
游子心思恰似天上浮云,
夕陽余暉可比難舍友情。
頻頻揮手作別從此離去,
馬兒也為惜別聲聲嘶鳴
賞析:
這是首送別詩,充滿詩情畫意。首聯工對,寫得別開生面。先寫作別處的山水:青山橫亙外城之北,白水環繞東城潺流。此兩句以青山對白水,北郭對東城。青、白相間,色彩明麗。橫字刻出山之靜態,繞字畫出水之動態。如此描摹,揮灑自如,秀麗清新。中間二聯切題,寫分手時的離情別緒。前兩句寫對朋友飄泊生涯的關切,落筆如行云流水,舒暢自然。后兩句寫依依惜別的心情,巧妙地以浮云、落日作比,來表明心意。寫得有景有情,情景交融。尾聯更進一層,抒發難舍難分的情緒。化用:《詩經小雅車攻》蕭蕭馬鳴句,嵌入班字,寫出馬猶不愿離群,何況人乎?烘出繾綣情誼,真是鬼斧神工。
詩寫得新穎別致,豐采殊異。色彩鮮艷,語言流暢,情意宛轉含蓄,自然美與人情美水乳交融,別是一番風味。
江上送友人南游
張喬 江上送友人南游
何處積鄉愁,天涯聚亂流。
岸長群岫晚,湖闊片帆秋。
買酒過漁舍,分燈與釣舟。
瀟湘見來雁,應念獨邊游。
【賞析】
張喬(生卒年不詳),池州(今安徽省池州市貴池區)人,唐懿宗咸通中年進士,當時與許棠、鄭谷、張賓等東南才子稱咸通十哲。黃巢起義時,隱居九華山以終。其詩多寫山水自然,不乏清新之作詩清雅巧思,風格也似賈島。
張喬隱居九華山,池州人也。有高致,十年不窺園以苦學。詩句清雅,迥少其倫。當時東南多才子,如許棠、喻坦之、劇燕、吳罕、任濤、周繇、張蠙、鄭谷、李棲遠與喬,亦稱十哲,俱以韻律馳聲。大順中,京兆府解試,李參軍頻時主文,試《月中桂》詩,喬云:根非生下土,葉不墜秋風。遂擅場。其年頻以許棠久困場屋,以為首薦。喬與喻坦之復受許下薛尚書之,欲表于朝,以他不果。竟岨峿名途,徒得一進耳。有詩集二卷,傳世。
送友人入蜀
李白 送友人入蜀
見說蠶叢路,崎嶇不易行。
山從人面起,云傍馬頭生。
芳樹籠秦棧,春流繞蜀城。
升沉應已定,不必問君平。
【譯文及注釋】
聽說到蜀地去的路,險阻崎嶇很不好走。直立的山崖在人的面前聳立,白云靠近馬頭飄浮。芳樹籠罩著從秦入蜀的棧道,春江環繞著美麗的成都城。仕途的升降是命中注定的,不必去問成都算命占卜之人。
1、見說:聽說。蠶叢:傳說中古代蜀王之名,此處代指蜀地。
2、秦棧:從秦入蜀的棧道。
3、蜀城:成都。
4、升沉:指功名得失。
5、君平:西漢人,隱居不仕,曾在成都以算命占卜為生。
【賞析】
這是一首以描繪蜀道山川的奇美著稱的抒情詩。天寶二年(743)李白在長安送友人入蜀時所作。
全詩從送別和入蜀這兩方面落筆描述。首聯寫入蜀的道路,先從蜀道之難開始:
見說蠶叢路,崎嶇不易行。
臨別之際,李白親切地叮囑友人:聽說蜀道崎嶇險阻,路上處處是層巒疊嶂,不易通行。語調平緩自然,恍若兩個好友在娓娓而談,感情顯得誠摯而懇切。它和《蜀道難》以飽含強烈激情的感嘆句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開始,寫法迥然不同,這里只是平靜地敘述,而且還是見說,顯得很委婉,渾然無跡。首聯入題,提出送別意。頷聯就崎嶇不易行的蜀道作進一步的具體描畫:
山從人面起,云傍馬頭生。
蜀道在崇山峻嶺上迂回盤繞,人在棧道上走,山崖峭壁宛如迎面而來,從人的臉側重迭而起,云氣依傍著馬頭而升起翻騰,象是騰云駕霧一般。起、生兩個動詞用得極好,生動地表現了棧道的狹窄、險峻、高危,想象詭異,境界奇美,寫得氣韻飛動。
蜀道一方面顯得崢嶸險阻,另一方面也有優美動人的地方,瑰麗的風光就在秦棧上:
芳樹籠秦棧,春流繞蜀城。
此聯中的籠字是評家所稱道的詩眼,寫得生動、傳神,含意豐滿,表現了多方面的內容。它包含的第一層意思是:山巖峭壁上突出的林木,枝葉婆娑,籠罩著棧道。這正是從遠處觀看到的景色。秦棧便是由秦(今陜西省)入蜀的棧道,在山巖間鑿石架木建成,路面狹隘,道旁不會長滿樹木。籠字準確地描畫了棧道林蔭是由山上樹木朝下覆蓋而成的特色。第二層的意思是:與前面的芳樹相呼應,形象地表達了春林長得繁盛芳茂的景象。最后,籠秦棧與對句的繞蜀城,字凝語煉,恰好構成嚴密工整的對偶句。前者寫山上蜀道景致,后者寫山下春江環繞成都而奔流的美景。遠景與近景上下配合,相互映襯,風光旖旎,有如一幅瑰瑋的蜀道山水畫。詩人以濃彩描繪蜀道勝景,這對入蜀的友人來說,無疑是一種撫慰與鼓舞。尾聯忽又翻出題旨:
升沉應已定,不必問君平。
李白了解他的朋友是懷著追求功名富貴的目的入蜀,因而臨別贈言,便意味深長地告誡:個人的官爵地位,進退升沉都早有定局,何必再去詢問善卜的君平呢!西漢嚴遵,字君平,隱居不仕,曾在成都賣卜為生。李白借用君平的典故,婉轉地啟發他的朋友不要沉迷于功名利祿之中,可謂諄諄善誘,凝聚著深摯的情誼,而其中又不乏自身的身世感慨。尾聯寫得含蓄蘊藉,語短情長。
這首詩,風格清新俊逸,曾被前人推崇為五律正宗(《唐宋詩醇》卷一)。詩的中間兩聯對仗非常精工嚴整,而且,頷聯語意奇險,極言蜀道之難,頸聯忽描寫纖麗,又道風景可樂,筆力開闔頓挫,變化萬千。最后,以議論作結,實現主旨,更富有韻味。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