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王為什么之身乃死(周幽王死因)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幽王為什么之身乃死,以及周幽王死因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周幽王為什么會死于驪山之下?這則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周幽王昏暈,更為美人一笑而烽火戲諸侯,失信于天下。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是孔子說的。
作為統治者而言,國家的安定建立在公民對政府的信任上,政府失去公信力,就叫失民心,后果就是改朝換代。
1.道理跟狼來了是一樣的.2.不管你是啥身份別把自己看的太高,戲弄別人尤其是力量比你大的人是會吃到苦頭的.3.做事要有度,超出限度就有麻煩4.別把責任推到女人身上,自己做的事自己負責.5.如果沒有強大的力量并且沒有有一定實力的盟友,那你的地位越高就越危險.等等.
翻譯 周幽亡失信身亡
周朝定都酆鎬,靠近戎人領地,和諸侯約定:在通往都城的路上設置堡壘,在上面放一面鼓,很遠都聽得到鼓聲;當戎人進攻時,擊鼓相告,諸侯就會勤王而來。戎人來了,幽王擊鼓,諸侯勤王而來,褒姒見了哈哈大笑。幽王想要褒姒笑,多次擊鼓,諸侯勤王而來卻沒有戎人來。以至于后來戎寇真的來了,幽王擊鼓,諸侯沒來勤王,幽王就死在了麗山之下,被天下人恥笑。這是用沒有戎寇而又有戎寇者呀.
幽王擊鼓的譯文
幽王擊鼓
周宅豐、鎬,近戎。幽王與諸侯約:為高堡于大路,置鼓其上,遠近相近,即戎寇至,傳鼓相告,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戎寇嘗至,幽王擊鼓,諸侯之兵皆至。人喧馬嘶,褒姒視之大說,喜之。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數擊鼓。諸侯兵數至而無寇。至其后,戎寇真至,幽王擊鼓,諸侯兵不至。幽王之身乃死于驪山之下,為天下笑。
周朝定都豐、鎬,接近西戎人。周王與諸侯約定,在大路上修建碉堡,在上邊擺放戰鼓,(鼓響的時候)遠近都能聽到,假使戎人來到,擊鼓相告,諸侯的兵馬都來救天子。戎人曾經來到,幽王擊鼓,諸侯的兵馬全都來到,衰姒非常高興,笑了起來。幽王想讓褒姒笑,因此幾次擊鼓,諸侯的兵馬幾次來到而沒有見到戎人。到了后來,戎人真的到了,幽王擊鼓,諸侯的兵馬沒有到來,幽王死在驪山之下,被天下人恥笑。
周幽王失信身亡文言文翻譯及道理
通過對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故事了解,我們發現一些問題,那就是周幽王為何多次點燃烽火?有人說是為了博美人一笑,但笑多了就不叫笑了!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周幽王失信身亡文言文翻譯及道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文言文
周宅酆、鎬(1),近戎(2)人。與諸侯約,為(3)高葆(4)于王路(5),置鼓其上,遠近相聞。即(6)戎寇至,傳鼓相告,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戎寇嘗(7)至,幽王(8)擊鼓,諸侯之兵皆至,褒姒(9)大說(10),喜之。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數(11)擊鼓,諸侯兵數至而無寇。至于后,戎寇真至,幽王擊鼓,諸侯兵不至。幽王之身,乃死于驪山(12)之下,為天下笑。
——選自《呂氏春秋》
2、翻譯
周朝的都城建在豐、鎬(今作“豐都”),接近西戎。(周幽王)與諸侯約定,在大路上建一座高堡,把鼓放在高堡上,遠近都可以聽見鼓聲。如果戎寇到了,就以鼓聲相傳信息,諸侯的軍隊都要來救幽王。戎寇曾經來過,幽王擊鼓,諸侯的軍隊都來了。紛亂擾攘、熱鬧歡騰,褒姒高興地笑了。幽王想看見褒姒的歡笑,于是幾次擊鼓,諸侯的軍隊幾次來都城都沒有戎寇。到了后來戎寇來了,幽王擊鼓,諸侯的軍隊都沒有來。幽王就死在驪山山腳下,被天下人恥笑。
3、注釋
(1)周宅酆(fēng)、鎬(hào):周朝建都在酆、鎬,都在今陜西長安縣附近。宅,定都,這里指處于。酆:古代地名,在今陜西省戶縣東。鎬:古代地名,在今陜西西安西南。周朝曾經建都在這兩個地方。
(2)近戎:接近西戎。戎:西戎,西方的少數民族。
(3)為:修建。
(4)高葆:堡壘一類的建筑物。
(5)王路:官道。王,大。
(6)即:如果。
(7)嘗:曾經。
(8)幽王:周幽王(前795年—前771年),姓姬,名宮涅(shēng)。周宣王之子,西周第十二代君王,自前782年至前771年間在位,共11年,謚號幽王,是西周最后一個天子。文中的周幽王是一個昏庸無道,把擊鼓示警視同兒戲,結果失信于諸侯,招致滅頂之災的.人。
(9)褒姒(bāo sì):周幽王的寵妃,后立為皇后。
(10)說:通悅,快樂,喜悅。
(11)數(shuò):多次,屢次,下同。
(12)驪山:山名,又作“麗山”,在今陜西省臨潼縣東南。
(13)于:在。
(14)置:放置。
4、道理
周幽王的過錯是:失信于諸侯。我們應該培養誠懇待人的良好品質。不要像幽王一樣,戲弄別人最終沒有好下場。丟掉了“誠信”,不僅害人,也會害己,這提醒我們,無論在什么時候,都必須牢記:誠信是做人的根本。
人若失信于他人,他人必然失信于人。
平常人要講誠信;為官者要取信于民 ;執法者要有法必依,執法必嚴,不可玩忽法令。
5、作者簡介
呂不韋(前292年—前235年),戰國末期衛國著名商人,后為秦國丞相,政治家、思想家,衛國濮陽(今河南滑縣)人。呂不韋是陽翟(今河南省禹州市)的大商人,故里在城南大呂街,他往來各地,以低價買進,高價賣出,所以積累起千金的家產。他以“奇貨可居”聞名于世,曾輔佐秦莊襄王登上王位,任秦國相邦十三年,其門客有三千人。呂不韋組織門客編寫了號稱“一字千金”的《呂氏春秋》(又稱《呂覽》,這是雜家思想的代表作)。公元前235年呂不韋被迫飲鴆自盡。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