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柳為什么是送別詞(詠柳是不是送別詩)
大家好,關于江南柳為什么是送別詞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詠柳是不是送別詩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借柳來表達離別之情的詩句?
1、柳陰直,煙里絲絲弄碧。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 《蘭陵王·柳》宋代:周邦彥
釋義:正午的柳蔭直直地落下,霧靄中,絲絲柳枝隨風擺動。在古老的隋堤上,曾經多少次看見柳絮飛舞,把匆匆離去的人相送。
2、今古柳橋多送別,見人分袂亦愁生。——《江南柳·隋堤遠》宋代:張先
釋義:也不知有多少人長堤上折柳送別,以寄深情。
3、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 / 渭城曲》唐代:王維
釋義:清晨的微雨濕潤了渭城地面的灰塵,館驛青堂瓦舍柳樹的枝葉翠嫩一新。
4、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金陵酒肆留別》唐代:李白
釋義:春風吹起柳絮,酒店滿屋飄香,侍女捧出美酒,勸我細細品嘗。金陵年輕朋友,紛紛趕來相送。欲走還留之間,各自暢飲悲歡。
5、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征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踏莎行·候館梅殘》宋代:歐陽修
釋義 : 客舍前的梅花已經凋殘,溪橋旁新生細柳輕垂,春風踏芳草遠行人躍馬揚鞭。走得越遠離愁越沒有窮盡,像那迢迢不斷的春江之水。
6、花似伊,柳似伊。花柳青春人別離。低頭雙淚垂。——《長相思·花似伊》宋代:歐陽修
釋義:看著花兒像你一樣,柳枝像你一樣;花兒柳枝已青的春天,人卻要別離,低下頭不禁流下兩行清淚。
7、花光濃爛柳輕明,酌酒花前送我行。——《別滁》宋代:歐陽修
釋義:花光多么絢爛濃郁,綠柳絲絲輕柔鮮明,人們在花前安排酒宴,熱情地為我送行。
8、蜀魄關關花雨深,送師沖雨到江潯。 不能更折江頭柳,自有青青松柏心。——《春送僧》唐代:貫休
釋義:細雨如絲,從九重天上飄落,冒著雨送你到江邊,剛剛發芽的柳枝隨風飄搖,一介無系的孤舟漸行慚遠。縱隔萬水千山,青青如松柏的心,如松柏的情誼,如松柏長青的自性是你我同具的。
9、客亭門外柳,折盡向南枝。——《薊北旅思 / 送遠人》唐代:張籍
釋義:在客要離開到時候,折一支柳條贈給遠行者。
10、殷勤手中柳,此是向南枝。——《送王四十五歸東都》唐代:徐鉉
釋義:我情意殷勤折柳相贈,你須記取這是向南之枝呀。
【思念】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王昌齡【閨怨】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白【春夜洛城聞降】 垂柳萬條絲,春來織別離。
行人攀折處,閨妾斷腸時。-----戴叔倫 【堤上柳】 無事將心寄柳條,等閑書字滿芭蕉。
------------------ 李益 【逢歸信偶寄】 【惜別】 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李白 【勞勞亭】 楊柳東風樹,青青夾御河。
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王之渙 【送別】 朝朝送別泣花鈿,折盡春風楊柳煙。
--------------------魚玄機 【折楊柳】 楊柳枝,芳菲節,可恨年年贈離別。-------------------- 柳氏 【答韓翃】。
《江南柳隋堤遠》原文及鑒賞
隋堤遠,波急路塵輕。今古柳橋多送別,見人分袂亦愁生。何況自關情。
斜照后,新月上西城。城上樓高重倚望,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
注釋
路塵:道路上飛揚的灰塵。
柳橋:柳蔭下的橋。古代常折柳贈別,因泛指送別之處。
分袂:離別;分手。 何況:連詞,用反問的語氣表示更進一層的意思。
關情:掩飾感情;動心,牽動情懷。
斜照:斜陽。新月:夏歷每月初彎細如鉤的月亮。
倚望:徙倚悵望。
亭亭:形容聳立高遠:浮云亭亭如車蓋。
賞析
此調即雙調的《憶江南》。詞中寫的是別情,調名“江南柳”兼關題意。通首作女子口吻。
此為送別詞。詞中未具體刻畫送別情事,而是通過古今別情來襯托一己別情,以烘云托月的手法將別情抒寫得極為深摯。全詞語言素樸明快,情調清新健康,風格別具特色。
起首一句從別路寫起。隋煬帝開通濟渠,河渠旁筑御道,栽種柳樹,是為“隋堤”。“隋堤遠,波急路塵輕”兩句是說:這是一個水陸交通要道,成日里不知有多少車馬大路上來往,揚起“路塵”;不知有多少船只揚帆東下,隨波逐流;也不知有多少人長堤上折柳送別,以寄深情。“隋堤”是一個典型的送別環境,“波急”與“路塵輕”分寫水陸行程,暗示離別,寄有別情。一個“遠”字,既刻畫出別者長路漫漫的旅愁,又刻畫送者依依目送的情態。這二句著重從眼前、從水陸兩路,橫向地展開送別圖景;第三句則著重從古往今來,縱向地展示送別情事。一個“多”字,幾乎將古今天下此中人事全都囊括。正因為別情是如此普遍,也就容易喚起“見人分袂亦愁生”的感受了。末句以“何況”二字造成遞進,突出個人眼前的離別情事。以上,詞人沒有具體寫到個人送別情事,只客觀敘寫普遍的離情,只是“亦愁生”中才微露主觀情感。
過片轉寫別后,別時種種情事都被省略了,這里只是著重寫送者城樓望月的情景。“斜照后”三字非虛設,它表明送者城樓佇立的時辰之久,從日落到月出。“重望”又表明先已望過,上片“隋堤遠”數句是日落前望中之景,至重望時應當是不甚分明了。于是送者抬頭望新月,并由此而產生了一個美好的向往:“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此外與李白“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相類,但“亭亭”二字卻把月的意象女性化了,而送者的.身份亦不言自明,“千里伴行”的說法更是真摯深婉。
總的說來,通首詞沒有刻畫送別情事,更沒有刻意作苦語,但通過古今別情來襯托一己的別情,有烘云托月之妙,將一己別情寫得非常充分。全詞也沒有點明雙方身份、關系,被稱作“君”的甚至未直接露面,但通過新月亭亭的意象和伴行的著想,給讀者以明確的暗示。詞的語言明快素樸,情調清新健康,在送別之作中頗有特色。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回答下面的問題。●江南柳張先隋堤遠,波急路塵輕。今古柳橋多送別,見人分袂亦愁生。
(1)①表現了抒情主人公送別之憂愁苦傷及別后郁郁離思的內心情感。②作者采用了烘云托月的表現手法。起首二句著重從眼前、從水陸兩路,橫向地展開送別圖景(這二句寫不知有多少車馬大路上來往,揚起“路塵”;不知有多少船只揚帆東下,隨波逐流;也不知有多少人長堤上折柳送別,以寄深情);第三句則著重從古往今來,縱向地展示送別情事。一個“多”字,幾乎將古今天下此中人事全都囊括。以上,詞人沒有具體寫到個人送別情事,只客觀敘寫普遍的離情,只是“亦愁生”中才微露主觀情感。
表現手法說成是襯托、對比、虛實相生等也是正確的。
(2)“重望”表明先已望過,上片“隋堤遠”數句是日落前望中之景,此時是送者抬頭望新月,表現了送行者依依惜別心系行人的內心情感;并由此而產生了一個美好的向往:“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這里“亭亭”二字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方法,把月的意象女性化了,極盡委婉含蓄、生動形象、親切感人之藝術效果。
十三、無
江南柳 ①柳是江南水邊的精靈,裊娜的枝葉粗拙的皮,深藏一顆不滅的靈魂。 ②水美江南,池塘邊、清
小題1:柳的形態和聲音、柳的妙處。(2分)
小題2:有實用價值 表達情思? (評分:2分。每空1分)
小題3:(1)“狂顛”一詞寫出了柳絮在風的吹拂下無拘無束、肆意飄蕩的姿態。 (2分)
(2)運用比喻,形象寫出了柳的美麗姿態和情韻 。(2分)
小題4:包含著不舍、留戀的情思。(2分)
小題5:主要有兩方面含義:一是柳樹有頑強的生命力,生生不息;二是柳樹是人們的情感依附,人生寄托(或“蘊含著歷代文人雅士的人生寄托,有著無以言傳的深層意蘊,是升華靈魂的生命道具”)。
小題1:看到這個題目咱就要看看每段主要寫了什么,概括一下段意,這也很簡單,有的段落有中心句,有的需自己概括。之后再總結三個方面。
1段點明中心,柳深藏一顆不滅的靈魂。
2段沒有中心句,但從柳葉、樹干、樹皮就能看出寫得是柳的形態。
3段從第一句看出寫得是柳音。
4段從第一句看出寫得是柳之妙。
5段沒有中心句,可看出寫得是柳絮。也屬于柳的頑強生命力。
6段和7段寫得是柳的頑強的生命力。
8段寫了歷代文人雅士靠吟詠柳來抒發感情,寄托人生。
9段再次點明主旨,升華中心。寫江南柳不但靈魂不滅,生生不息。而且他也是靈魂的詩篇,生命的樂章。
小題2:既然說了是文段(4),那就從這段找就行了
可以用原文語句回答:
(1)農人折柳,是實用主義美學,編個枝帽,扎只柳筐,抑或插枝以期長出更多柳來,隨手取用。
(2)文人折柳,折的不是枝,是情思。
用自己的話概括:
(1)有實用價值(2)表達情思。
小題3:賞析句子的方法:
先看修辭手法
再看富有表現力的詞語。(動詞、形容詞、疊詞等)
(1)狂顛的柳絮,點點白嫩的輕柔,讓人無處逃避。
“狂顛”一詞寫出了柳絮在風的吹拂下無拘無束、肆無飄蕩的姿態。
(2)?一株株柳,長成一首首妖嬈的詩。
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的寫出了柳的美麗姿態和情韻(柳的妖嬈美好)
小題4:一看聯系文章內容,再根據第四段找“依依,是江南春柳派生出來的眷戀之態”
那“柳”就包含著眷戀(不舍、留戀)的意思。
小題5:看“通讀全文” ,就知道要從整篇看。
先看“一顆不滅的靈魂”在第一句中的意思。柳樹有頑強的生命力,生生不息。
然后再看看“一顆不滅的靈魂”在文中的哪段還出現過,看有什么意思。在第八段:蘊含著歷代文人雅士的人生寄托,存著無以言傳的深層意蘊,是升華靈魂的生命道具。
請問歐陽修的《望江南·江南柳》的上片是什么意思?以及下片的「十四五」是十四五歲還是十四五日的意思?
江南柳,葉小未成陰。人為絲輕那忍折,鶯嫌枝嫩不勝吟。留著待春深。十四五,閑抱琵琶尋。階上簸錢階下走,恁時相見早留心。何況到如今。
為,以為,認為。那,通哪,哪里,怎么。嫌,嫌棄,不滿意。不勝,承擔不了,不能忍受。春深,春意濃郁。尋,用,此處引申為彈奏(尋,用也——《小爾雅》)。簸錢,古代一種擲錢賭輸贏的游戲。走,跑,追逐。
江南的柳,葉子細小沒有形成樹蔭。人們覺得它如同絲線一樣輕細而不忍心折斷,黃鶯不滿它太柔嫩不能承擔它在上面吟唱。留著等到春意濃郁的時候,十四五歲的你抱著琵琶彈奏。(當初)你(和女伴們)在臺階上玩簸錢游戲、在臺階下追逐打鬧,那時候看見(活潑的你)我就早早留心上了,何況到了現在。
應該是十四五歲,據說歐陽修在小外甥女小時候就喜歡上了她。。
本篇是根據這種不確定的事件進行的翻譯,所以可信度有待考量。
以上為個人觀點,不必較真。
“身如明月內千里,身如清月內千里”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形容一個人的品行如月亮一般高潔,光明磊落,坦坦蕩蕩。
1、補充:《江南柳》張先
2、關于明月的詩:
(1)《靜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2)《玉階怨》
唐·李白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