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受,久久亚洲综合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免费,99热这里都是精品

當前位置:詩詞問答 > 歷史 > 正文內容

陳與義有多少首詞(陳與義的詞)

櫻花落2022-11-29 02:05歷史41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陳與義有多少首詞,以及陳與義的詞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陳與義的生平簡介和詞作鑒賞

生平簡介

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洛陽(今屬河南)人,政和三年(1113)進士,累遷太常博士。

紹興年間,歷任兵部員外郎、遷中書舍人,出知湖州,擢翰林學士、知制誥。七年,拜參知政事,明年以疾卒,年四十九。《宋史》有傳。長于詩,創簡齋體。方回認為與義繼黃庭堅、陳師道之后,并為江西派之三宗。有《簡齋集》十卷,《無往詞》一卷。

●虞美人

大光祖席,醉中賦長短句

陳與義

張帆欲去仍搔首,更醉君家酒。

吟詩日日待春風,及至桃花開后卻匆匆。

歌聲頻為行人咽,記著樽前雪。

明朝酒醒大江流,滿載一船離恨向衡州。

鑒賞

這首詞是在席益舉行的告別宴會上所作。席益字大光,洛陽人,是陳與義的同鄉。與義宣和六年(1124)在汴京任符寶郎時與他相識,不久與義遭貶,別后還有詩札。建炎三年(1129)席益離郢州知州任,流浪于衡山縣(今屬湖南),與義同時躲避金兵至湖南。同年臘月,兩人相遇于衡山。次年元旦后數日,與義離衡山赴邵陽,有《別大光》詩,別宴上并作此詞。

這首詞的寫法是:“緊扣別宴,思前想后”。他把離別的情緒融貫到對過去的回憶和對前途的想像之中去,不同一般,別有一番風味。

詞的上片由別宴寫起,進而追憶到過去相聚的時日。一開篇就說船已經掛起帆來了準備離去,久久不能離去,只是一杯杯地飲著好友送別的酒。這就把不得不離去又不忍離去的矛盾心理形象地表現出來。為什么“張帆欲去”?因為“攜家作客真無策”、“長乘舴艋竟安歸?”(《元日》)詞人在戰亂之中,攜家南奔,屢次寄居,終非長策,但卻非走不可。為什么“仍搔首”?因為與義和大光友情誠篤,不忍分別,所以搔首踟躕。這里詞人很自然地追憶起在臘月間相聚的時日,朋友們飲酒賦詩;同時,更盼望著春天的到來,以與友人更好地流連吟詠,然而春天到了,桃花才吐蕊,而自己卻要與友人告別了!“匆匆”之中,包含了無限惜別之意。“吟詩”兩句,清劉熙載《藝概。詞曲概》贊為“好在句中”,就是說其本身即為佳句,不待上下文關照,自然映發,自見妙處。

詞的下片仍寫別宴。寫過了酒,緊接著從歌上落筆。古人送別時唱“驪歌”,如蘇軾《江城子。孤山竹閣送述古》所寫“且盡一樽,收淚聽《陽關》”宋代州郡長官設宴,有官妓陪侍,歌舞酒聲遠遠飄去,可見宴會的盛大,此“歌聲”就是歌妓所唱。“歌聲頻為行人咽”,臨別之際,歌妓也為之動情,幾度嗚咽不能成聲。因此感動了詞人:“記著樽前雪”。“雪”為“雪兒”省略,而“雪兒”又是指代歌妓的。雪兒為隋末李密歌姬,善歌舞,能夠根據音律填詞而歌,稱“雪兒歌”,后來泛指歌妓。詞人因歌而記著歌者,即記著此別,記著餞別的主人,一語而三得。酒醉人,而歌聲也足以醉人。“明朝酒醒大江流”,此筆回旋一轉,想到明朝酒醒之后,此身已隨舟漂到湘江。此行何去?相距一百二十里的衡州(今衡陽)是第一站。

“滿載一船離恨向衡州”:載人而曰“載離恨”,“離恨”而曰“一船”,“一船”而且“滿載”,即滿載離恨表達了作者不忍惜別的情意,與首句“張帆欲去仍搔首”緊密關連,也同《別大光》詩的“滔滔江受風,耿耿客孤發”相補襯。這最后兩句,化用蘇軾在揚州別秦觀的《虞美人》詞的“無情汴水自東流,只載一船離恨向西州”,而這里情感更為豐富。運用前人成句時切忌字句意義完全相同,但又不可距原句意思過遠。與義此處構句可謂運用前人之后,卻自然切合己事,變化處又別出心裁,較之上片之結,藝術上也不相上下。

●臨江仙

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

陳與義

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

長溝流月去無聲。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馀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

閑登小閣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鑒賞

這首《臨江仙》詞大概是在高宗紹興五年(1135)年或六年(1136)年陳與義退居青墩鎮僧舍時所作,當時作者四十六或四十七歲。陳與義是洛陽人,他追憶起二十多年前的洛陽中舊游,那時是徽宗政和年間,當時天下太平無事,可以有游賞之樂。其后金兵南下,北宋滅亡,陳與義流離逃難,備嘗艱苦,而南宋朝廷在南遷之后,僅能自立,回憶二十多年的往事,真是百感交集。但是當他作詞以抒發此種悲慨之時,并不直抒胸臆,而且用委婉的筆調唱嘆而出(這正是作詞的要訣)。上片是追憶洛中舊游。午橋在洛陽南,唐朝裴度有別墅在此。“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句,的確是造語“奇麗”(胡仔評語,見《苕溪漁隱叢話后集》卷三十四),一種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宛然出現詞人心目中。但是這并非當前實境,而是二十多年前浩如煙海的往事再現而已。劉熙載說得好,“陳去非……《臨江仙》:”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此因仰承’憶首‘,府注’一夢‘,故此二句不覺豪酣轉成悵悒,所謂好在句外者也。“(《藝概》卷四)下片起句”二十馀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涼。“一下子說到當前,兩句中包含了二十多年無限國事滄桑、知交零落之感,內容極充實,運筆也極空靈。”閑登小閣“三句,不再接上文之意進一步抒發悲嘆,而是直接去寫,作者想到國家的興衰自己的流離失所,于是看新晴,聽漁唱,將沉重悲憤的情感轉化為曠達之情。

這首詞節奏明快,渾成自然,如水到渠成,不見矯揉造作之跡。張炎稱此詞“真是自然而然”(《詞源》卷下)。然“自然”并不等于粗露淺顯,這就要求作者有更高的文學素養。彭孫迥說得好,“詞以自然為宗,但自然不從追琢中來,亦率易無味。如所云絢爛之極仍歸于平淡。……若《無住詞》之‘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自然而然者也”。(《金粟詞話》)

陳與義詞作雖少,但卻受后世推重,而且認為其特點很象蘇東坡。南宋黃升說,陳與義“詞雖不多,語意超絕,識者謂其可摩坡仙之壘也。”(《中興以來絕妙詞選》卷一)清陳廷焯也說,陳詞如《臨江仙》,“筆意超曠,逼近大蘇。”(《白雨齋詞話》卷一)陳與義填詞時是否有意模仿蘇東坡呢?從他的為人,詩作可以看出,他并不是有意模仿,而是感情的自然抒發。陳與義作詩,近法黃(庭堅)、陳(師道),遠宗杜甫,不受蘇詩影響。至于填詞,乃是他晚歲退居時的遣興之作,他以前既非專業作詞,所以很不留心當時的詞壇風氣,可見并未受其影響。譬如,自從柳永、周邦彥以來,慢詞盛行,而陳與義卻未作過一首慢詞;詞至北宋末年,專門雕飾,有矯揉造作之感,周邦彥是以“富艷精工”見稱,賀鑄亦復如是,而陳與義的詞獨是疏快自然,不假雕飾;可見陳與義填詞是獨往獨來,自行其是,自然也不會有意學蘇(東坡)的。

不過,他既然擅長作詩,晚歲填詞,運以詩法,自然也就會不謀而合,與蘇相近了。以詩法入詞,固然可以開拓內容,獨創新意,但是仍必須保持詞體本質之美,而不可以流露出直粗疏,失去詞意。蘇東坡是最先“以詩為詞”的,但是蘇詞的佳作,如《卜算子》(缺月掛疏桐)、《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永遇樂》(明月如霜)、《洞仙歌》(冰肌玉骨)、《八聲甘州》(有情風萬里卷潮來)、《虞美人》(乳燕飛華屋)諸作,都是“如春花散空,不著跡象,使柳枝歌之,正如天風海濤之曲,中多幽咽怨斷之音”(夏敬觀手批《東坡詞》,轉引自龍榆生《唐宋名家詞選》)。評詞者不可不知此意也。

●虞美人

陳與義

余甲寅歲自春官出守湖州,秋抄,道中荷花無復存者。乙卯歲,自瑣闥以病得請奉詞,卜居青墩鎮。立秋后三日行,舟之前后如朝暮霞相映,望之不斷也。以長短句記之。

扁舟三日秋塘路,平度荷花去。

病夫因病得來游,更值滿川微雨洗新秋。

去年長恨籋舟晚,空見殘荷滿。

今年何以報君恩?

一路繁花相送到青墩。

鑒賞

小序說“甲寅歲自春官出守湖州”,甲寅歲為宋高宗紹興四年(1134)年。這年八月,詞人自禮部侍郎(即春官)出知湖州,九月二十一日到任。乙卯歲為紹興五年。這年二月,被召入朝為給事中。六月,詞人借病辭職,以顯謨閣直學士提舉江州太平觀,實際上只領祠祿閑居,卜居青墩,立秋后過了三日便離去。“鎖闥”,指宮殿門上鏤刻的連瑣圖,這里代指宮門,因給事中供職處在宮殿中,故云。青墩是一小鎮,在湖州之南,據《一統志》云:“在桐鄉縣北二十五里,與湖州這烏鎮止隔一水。”把小序中的事實考察清楚,這首詞的理解就比較容易了。

此詞的特點是采用賦體。賦、比、興是中國古典詩詞的獨特風格,但詞中多用比興,很少用賦。在一些長調慢詞中因為要講究鋪敘,有時也用賦,但必須與比興結合起來,單純用賦的現象極為少見。

詞的上闋所寫的詞人在乙卯歲從南宋首都臨安回到青墩時沿途所見所感,內容與小序后段完全一致。

從臨安到青墩,一路上水光山色,使人應接不暇回味無窮。詞人不寫兩岸低垂的綠柳,不寫長滿田地的莊稼,偏偏抓住池塘里的荷花盡情描繪,這除了出于自己的愛好以外,還因為時間是在“立秋后三日”。荷花最富有季節的特征。此刻詞人借病辭職,從臨安出來,船行水上,只見池塘里荷花盛開眼前景色開闊,心胸為之舒暢,大有“無官一身輕”之感。“三日”是寫實,從臨安到青墩,水路約需三日行程。“秋塘”點季節與時間,用語精煉而又準確。“平度”二字,寫出了舟行的平穩,反映了作者心情的舒暢。小船在荷塘的水面上慢慢滑行,這境界有多美!詞人在臨安住了很多日,都市的煩囂,政務的冗忙,人事的傾軋,使他感到厭倦、煩悶。這一次來到在自然中,一腔煩悶,被大自然景色所清洗,頓時煙消云散。因此他不禁吟道:“病夫因病得來游,更值滿川風雨洗新秋。”“病夫因病”,連用二病字,頗耐吟味。使人一時難以解開,據李心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十九云:“紹興五年六月丁巳,給事中陳與義充顯謨閣直學士提舉江州太平觀。與義與趙鼎論事不合,故引疾求去。”所論何事,宋史無考。然趙鼎當時為尚書左仆射、同平章事兼知樞密院、都督諸路軍馬,集軍政大權于一身。陳與義與他觀點不合,可見是出于政見上的分歧。

詞中自稱“病夫”,其實不過是“引疾”,不是真正有病。所謂“因病得來游”,表面上象是暗自慶幸,實際上是聊以自嘲,內心藏有難言的痛苦。語言直而委婉,質而見巧,從而刻畫了詞人內心痛苦而外貌曠達的自我矛盾心理形象。

詞人下闋離開眼前,描寫過去。假使按照賦體的'寫法,緊承上闋,照直寫去,便覺平鋪起伏,意味淡然。可是這里詞筆略一宕開轉折起伏,回憶起去年出知湖州時,路過此處的情景,意味淡然,現在感覺到峰回路轉,出現另一番境界。“去年”,即小序中所說的甲寅歲。因九月二十一日到任,時值“秋抄”,故詞人恨籋舟已晚,籋舟:謂牽舟,這里指乘船。因為秋末登舟,故途中所見,唯有敗葉殘荷。一個“空”字與前面的“長恨”相呼應,表達了無限悵憾的心情。

從詞情發展上來說,是一跌。但達到了改變詞的平鋪的結果無起伏“今年”二句,詞筆又拉回來寫乙卯歲奔赴青墩的情景,徑承上闋意脈,抒發此時感情。從詞情來說是一揚。在這一跌一揚之中,詞人的種種感情變化,矛盾心理便更加形象地表現出來,沁人心脾。

“今年”一句與上闋“病夫”一句遙相呼應。意義有兩點一是“感謝”皇帝準他病假,讓他奉祠(領受祠祿)卜居青墩。二是反映了詞人受到“一路繁花”的感染,情不自禁地傾吐了對美好景色的一腔熱愛。然而聯系上闋“病夫”一句來看,其中應準有所寄托。

白敦仁《陳與義年譜》引此二句按曰:“蓋有怨于趙鼎也。”怨趙鼎是一方面,而支持趙鼎的是高宗趙構,詞人表面上是感恩,實質上不可能不懷有對高宗的不滿。古詩常常講究美刺,在詞中雖然不常見,但結合詞人當時遭遇來看,此詞似乎含有一種諷喻,不過比詩更為委婉罷了。

昔人評陳與義詩,常常是“兩句景即兩句情,兩句麗即兩句淡”,“又有一句景對一句情者,妙不可言”(見方回《桐江集》卷五)。說明他在藝術結構上很講究勻整、對稱,講究情景搭配,濃淡相宜。細審此詞,也很富有這種特色。它的上闋,前兩句著重寫景(或事),后兩句著重抒情。即以后兩句而言,前一句是著重抒情,后一句著重寫景。當然,“一切景悟,皆情語也”(王國維《人間詞話》),似乎難以截然分開,但大體上也應有所區別。例如“更值滿川微雨洗新秋”,這句主要是寫濛濛細雨灑向大河的水面情況,當然也應該灑向秋塘上的荷花,灑向詞人的船篷。這景色給人以朦朧之感。句前加上“更值”二字,就把詞人的感情貫注進去,仿佛這細雨也灑向詞人的心田,帶來陣陣清涼。詞的下闋,也是一句情,一句景,而結尾“一路繁花相送到青墩”一句,也是把情人與景溶合到一起,表現了舟行時詞人的歡快之情。盛開的荷花,本為無情之物,此刻卻把詞人一直送到青墩,這是用擬人化的方法形容荷花的連綿不絕。它給讀者的感覺,宛如李白《早發白帝城》詩所寫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所不同的是一個寫“一路繁花”,一個寫“兩岸猿聲”而已。

此詞節奏明快,格調輕松,并在豪放中透露出微蘊沉郁之感。黃升《花庵詞選》評陳與義詞時說:“詞雖不多,語意超絕,識者謂其可摩坡仙之壘也。”也就說他的詞風非常象蘇軾,如果以此詞和東坡的詞(波聲拍枕長淮曉)相比,我們就更加深信不疑了。

●臨江仙

陳與義

高詠楚詞酬午日,天涯節序匆匆。

榴花不似舞裙紅。

無人知此意,歌罷滿簾風。

萬事一身傷老矣,戎葵凝笑墻東。

酒杯深淺去年同。

試澆橋下水,今夕到湘中。

陳與義詞作鑒賞

此詞是陳與義在建炎三年(1129)所作,這一年,陳與義流寓湖南、湖北一帶;據《簡齋先生年譜》記載:“建炎三年己酉春在岳陽,四月,差知郢州;五月,避貴仲正寇,入洞庭。六月,貴仲正降,復從華容還岳陽。”又《宋史。陳與義傳》載:“及金人入汴,高宗南遷,遂避亂襄漢,轉湖湘,踚嶺橋。”這首《臨江仙》所反映的是國家遭受兵亂時節,作者在端午節憑吊屈原,舊懷傷時,借此來抒發自己的愛國情懷。

詞一開頭,一語驚人。“高詠楚詞”,透露了在節日中的感傷必緒和壯闊,胸襟,屈原的高潔品格給詞人以激勵,他高昂地吟誦楚辭,深感流落天涯之苦,節序匆匆,自己卻報國無志。陳與義在兩湖間流離之際,面對現實回想過去,產生無窮的感觸,他以互相映襯的筆法,抒寫“榴花不似舞裙紅”,用鮮艷燦爛的榴花比鮮紅的舞裙,回憶過去春風得意、聲名籍籍時的情景。宣和四年(1122),陳與義因《墨梅》詩為徽宗所賞識,名震一時,諸貴要人爭相往來,歌舞宴會的頻繁,可想而知。而現在流落江湖,“兵甲無歸日,江湖送老身”(《晚晴野望》),難怪五月的榴花會如此觸動他對舊日的追憶。但是,“無人知此意,歌罷滿簾風”,有誰能理解他此刻的心情呢?高歌《楚辭》之后,滿簾生風,其慷慨悲壯之情,是可以想象的,但更加突出了作者的痛苦心情。從“高詠”到“歌罷”一曲《楚辭》的時空之中,詞人以一“酬”字,交代了時間的過渡。酬即對付、打發,這里有度過之意(杜牧《九日齊山登高》詩:“但將酩酊酬佳節”)。在這值得紀念的節日里,詞人心靈上的意識在歌聲中起伏流動。“節序匆匆”的感觸,“榴花不似舞裙紅”的懷舊,“無人知此意”的感喟,都托諸于激昂悲壯的歌聲里,而“滿簾風”一筆,更顯出作者情緒的激蕩,融情入景,令人體味到一種豪曠的氣質和神態。

詞的下闋,基調更為深沉。“萬事一身傷老矣”,一聲長嘆,包涵了作者對家國離亂、個人身世的多少感慨之情!人老了,一切歡娛都已成往事。正如他在詩中所詠的,“老矣身安用,飄然計本”(《初至邵陽逢入桂林使作書問其地之安危》),“孤臣霜發三千丈,每歲煙花一萬重”(《傷春》),其對自己歲數的悲嘆,與詞同調。“戎葵凝笑墻東”句,是借蜀葵向太陽的屬性來喻自己始終如一的愛國思想。墻邊五月的葵花,迎著東方的太陽開顏。“戎葵”與“榴花”,都是五月的象征,詞人用此來映襯自己曠達豪宕的情懷。“戎葵”雖為無情之物,但“凝笑”二字,則賦予葵花以人的情感,從而更深刻地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雖然年老流落他鄉,但一股豪氣卻始終不渝。這“凝笑”二字,正是詞人自己的心靈寫照,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最后三句寫此時此刻的心情。滿腔豪情,傾注于對屈原的懷念之中。“酒杯深淺”是以今年之酒與去年之酒比較,特寫時間的流逝。酒杯深淺相同,而時非今日,不可同日而語,感喟深遠。用酒杯托意而意在言外,在時間的流逝中,深化了“萬事一身傷老矣”的慨嘆。突出了作者的悲憤之情。情緒的激蕩,促使詞人對詩人屈原的高風亮節的深情懷念,“試澆橋下水,今夕到湘中。”面對湘江作者祭酒的虔誠,加上這杯中之酒肯定會流到汨羅江的聯想,因而滔滔江水之中,融合了詞人心靈深處的感情。從高歌其辭賦到酹酒江水,深深地顯示出詞人對屈原的憑吊,其強烈的懷舊心情和愛國情感,已付托于這“試澆”的動作及“橋下水,今夕到湘中”的遐想之中。

元好問在《自題樂府引》中說:“世所傳樂府多矣,如……陳去非《懷舊》云:”憶昔午橋橋下(應作上)飲……‘又云’高詠楚辭酬午日……如此等類,詩家謂之言外句。含咀之久,不傳之妙,隱然眉睫間,惟具眼者乃能賞之。“以此詞而論,吐言天拔,豪情壯志,意在言外,確如遺山所說”含咀之久,不傳之妙,隱然眉睫間“。我們從對”天涯節序匆匆“的惋惜聲中,從對”萬事一身傷老矣“的浩嘆中,從對”酒杯深淺去年同“的追憶里,可以領略到詞人”隱然眉睫間“的豪放的悲壯情調。黃升說《無住詞》”語意超絕,識者謂其可摩坡仙之壘也“(《中興以來絕句妙詞選》卷一),指的也是這種悲壯激烈的深沉格調。

陳與義的所有詩詞,不要賞析

他的詩作網上收錄比較完整,詞就很少了,他流傳下來的詞作只有十來首。答案滿意請及時采納,謝謝!

詩集

岸幘

岸幘立清曉,山頭生薄陰。亂云交翠壁,細雨濕青林。

時改客心動,鳥鳴春意深。窮鄉百不理,時得一閑吟。

八關僧房遇雨

脫履坐明窗,偶至晴更適。池上風忽來,斜雨滿高壁。

深松含歲暮,幽鳥立晝寂。世故方未闌,焚香破今夕。

八音歌

金張與許史,不知寒士名。石交少瑕疵,但有一曲生。

絲色隨染異,擇交士所貴。竹林固皆賢,山王以官累。

匏酌可延客,藜羹無是非。土思非不深,無屋未能歸。

革華雖可侯,不敢踐危地。木奴會足飽,寬作十年計。

八音歌

金章笑鶉衣,玉堂陋茅茨。石火不須臾,白駒隙中馳。

絲鬢那可避,會當來如期。竹固不如肉,飛觴莫辭速。

匏竹且勿喧,聽我歌此曲。土花玩四時,未覺有榮辱。

革木要一聲,好異乖人情。木公不可待,且復舉吾觥。

巴丘書事

三分書里識巴丘,臨老避胡初一游。

晚木聲酣洞庭野,晴天影抱岳陽樓。

四年風露侵游子,十月江湖吐亂洲。

未必上流須魯蕭,腐儒空白九分頭。

跋江都王馬

天上房星空不動,人間畫馬亦難逢。

當年筆下千金鹿,此日窗前八尺龍。

跋任才仲畫兩首

遠游吾不恨,扁舟載幅巾。山色暮暮改,林氣朝朝新。

野客初逢句,薄暮欲生春。因知子任子,胸懷非世人。

前年與孫子,共作南山客。扶疏月下樹,偃蹇澗邊石。

賦詩題古蘚,三叫風脫幘。任子不同游,毫端有疇昔。

跋外祖存誠于帖

亂眼龍蛇起平陸,前身羲獻已黃墟。

客來空認袁公額,淚盡慚無楊惲書。

拜詔

紫陽山下聞皇牒,地藏階前拜詔書。

乍脫綠袍山色翠,新披紫綬佩金魚。

北風

北風掠野悲歲暮,黃塵漲街人不度。

孤鴻抱饑客千里,性命么微不當怒。

梅花欲動天作難,蓬飛上天得盤桓。

千里臥木枝葉盡,獨自人間不受寒。

北征

世故信有力,挽我復北馳。獨沖七月暑,行此無盡陂。

百卉共山澤,各自有四時。華實相后先,盛過當同衰。

亦復觀我生,白發忽及期。夕云已不征,客子今何之。

愿傳飛仙術,一洗局促悲,被襟閬風觀,濯發扶桑池。

別伯共

樽酒相逢地,江楓欲盡時。猶能十日客,共出數年詩。

供世無筋力,驚心有別離。好為南極柱,深尉旅人悲。

別大光

堂堂一年長,渺渺三秋闊。恍然衡山前,相遇各白發。

歲窮窗欲霰,人老情難竭。君有杯中物,我有肝肺熱。

飲盡不能起,交深忘事拙。乾坤日多虞,游子屢驚骨。

衡陽非不遙,雁意猶超忽。一生能幾回,百計易相奪。

滔滔江受風,耿耿客孤發。他夕懷君子,巖間望明月。

別孫信道

萬里鷗仍去,千年鶴未歸。極知身有幾,不奈世相違。

歲暮蒹葭響,天長鴻雁微。如君那可別,老淚欲沾衣。

別岳州

朝食三斗蔥,暮飲三斗醋。寧受此酸辛,莫行歲晚路。

丈夫少壯日,忍窮不自恕。乘除冀晚泰,乃復逢變故。

經年岳陽樓,不見宮南樹。辭巢已萬里,兩腳未遑住。

水落君山高,洞庭秋已素。浮云易歸岫,遠客難回顧。

飄然一瓶錫,未知所掛處。寂寞短行,蕭條遠游賦。

學道始恨晚,為儒孰非腐。乾坤杳茫茫,三嘆出門去。

別諸周二首

風送孤篷不可遮,山中城里總非家。臨行有恨君知否,不見籬前稻著花。

隴云知我欲船開,飛過江東還復回。不似周颙趨闕去,山靈應許卻歸來。

病骨

病骨瘦始輕,清虛日來人。今朝僧閣上,超遙久風立。

茂林榴萼紅,細雨離黃濕。物色乃可憐,所悲非故邑。

泊宋田遇厲風作

逐隊避狂寇,湖中可盤嬉。泊舟宋田港,俯仰看云移。

造物猶不借,顛風忽橫吹。洞庭何其大,浪挾雷車馳。

可憐岸上竹,翻倒不自持。老夫元耐事,淹速無無期。

會有天風定,見汝亭亭時。五月念貂裘,竟生薄暮悲。

蕭蕭不自暢,耿耿獨題詩。

不見梅花六言

荊楚歲時經盡,今年不見梅花。

想得蒼煙玉立,都藏江上人家。

采菖蒲

閑行澗底采菖蒲,千歲龍蛇抱石癯。

明朝卻覓房州路,飛下山顛不要扶。

長干行

妾家長干里,春慵晏未起。花香襲夢回,略略事梳洗。妝臺罷窺鏡,盛色照江水。

郎帆十幅輕,渾不聞櫓聲。曲岸轉掀篷,一見兮目成。羞聞媒致辭,心許郎深情。

一床兩年少,相看悔不早。酒懽娛藏鬮,園嬉索斗草。含笑盟春風,同心似偕老。

郎行有程期,郎知妾未知。鷁首生羽翼,蛾眉無光輝。寄來紙上字,不盡心中事。

問遍相逢人,不如自見真。心苦淚更苦,滴爛閨中土。寄語里中兒,莫作商人婦。

長沙寺桂花重開

天遣幽花兩度開,黃昏梵放此徘徊。

不教居士臥禪榻,喚出西廂共看來。

陳叔易賦王秀才所藏梁織佛圖詩邀同賦因次其韻

維摩之室本自空,忽驚滿月臨丹宮。稽首世尊真實相,不比圖畫填青紅。

天女之孫擅天巧,經緯星宿超庸庸。淪精入此三昧手,一念直到只園中。

意匠經營與佛會,七寶欲動聲瓏瓏。眉間毫光放未盡,指下已帶旃檀風。

飛梭本是龍變化,挾大戚德行神通。恍若只洹遇佛影,豈彼臺像能比崇。

共惟此事不思議,細看眾巧無遺蹤。日浮雞園赤爛爛,天入鷲嶺青叢叢。

那知金臂是正倒,但覺已挫千魔鋒。龍天四眾儼然侍,喜滿尺宅俱成功。

向來八風幾卷地,眾寶行樹無摧桻。老蕭區區佛所憫,豈與十二蟯蚘同。

重云之殿珠作帳,一朝入海奔雷公。幸留此像不為少,福聚萬紀兼千總。

余休八葉終灰燼,堅固卻賴三眠蟲。似聞法猛藕絲像,當時已不隨煙東。

煌煌二寶照南北,客攝萬鬼專其雄。龍華已耀東坡墨,驚夢不假撞洪鐘。

唯有茲圖晦幾歲,留待公句貽無窮。畫沙累土皆見佛,而況筆墨如此工。

亦念眾生業障厚,要與機杼聊分攻。從今俱盡未來世,買絲不繡平原容。

陳叔易學士母阮氏挽詞二首

典刑奕奕照來今,鶴發魚軒汝女潯。避地梁鴻不偕老,弄烏萊子若為心。

送葬忽見三千乘,奉祱那聞五百金。婦德母儀俱不愧,碑銘知已托張林。

去年披霧識儒先,欲拜萱堂未敢前。盧壺要傳紗縵業,玉裒忽廢蓼莪篇。

秀眉隔夢黃壚里,落日驅風丹旐邊。佛子歸真定何處,空令苦淚漲黃泉。

晨起

寂寂東軒晨起遲,蒙蘢草木暗疏籬。

風來眾綠一時動,正是先生睡足時。

承知府待制誕生之辰輒廣善懷菩薩故事成古詩一首仰惟經世之外深入

佛海而某欲托辭以寄款款適獲此事發寤於心似非偶然者獨荒陋不足以侈此殊慶耳

歲星欲吐芒不開,昴星避次光低回。麒麟鸑鷟紛夾侍,善懷菩薩當重來。

仙公風流今幾歲,再托高門瑞當世。買香趁浴驚眾聾,要識此僧今我是。

金粟后身何足言,釋迦親送非虛傳。稽首西來大菩薩,住世小劫須千年。

宰官說法聊應會,余事文章亦三昧。世間底物堪壽公,本自金剛無可壞。

城上晚思

獨憑危堞望蒼梧,落日君山如畫圖。

無數柳花飛滿岸,晚風吹過洞庭湖。

出山道中

雨歇澹春曉,云氣山腰流。高崖落絳葉,恍如人世秋。

避地時忽忽,出山意悠悠。溪急竹陰動,谷虛禽響幽。

同行得快士,勝處頻淹留。乘除了身世,未恨落房州。

出山二首

陰巖不知晴,路轉見朝日。獨行修竹盡,石崖千丈碧。

山空樵斧響,隔嶺有人家。日落潭照樹,川明風動花。

出山宿向翁家

紙坊山絕頂,直下夕陽斜。卻看來呼處,南北兩巖花。

田翁邀客宿,笑指林下家。問我出山意,無乃貴喧嘩。

詞作

臨江仙

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

長溝流月去無聲。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

閑登小閣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陳與義共存詞多少首

陳與義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陜西西安),自曾祖陳希亮從眉州遷居洛陽,故為洛(今河南洛陽)人。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十一月二十九日(1139年1月1日)。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詩人,詩尊杜甫,前期清新明快,后期雄渾沉郁;同時也工于填詞,其詞存于今者雖僅十余首,卻別具風格,豪放處尤近于蘇軾,語意超絕,筆力橫空,疏朗明快,自然渾成,著有《簡齋集》。[1]至今有667首詞

陳與義宋詞

導語:陳與義,南宋初年的.杰出詩人,同時也工于填詞。其詞存于今者雖僅十余首,卻別具風格,尤近于蘇東坡,語意超絕,筆力橫空,疏朗明快,自然渾成。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關于陳與義的宋詞作品,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法駕導引

子歌詞以侑,凡九闋,皆非人世語。或記之以問一道士,道士驚曰:“此赤城韓夫人所制水府蔡真君法駕導引也,烏衣女子疑龍”云。得其三而亡其六,擬作三闋\

朝元路,朝元路,同駕玉華君。千乘載花紅一色,人間遙指是祥云。回望海光新。

法駕導引(三之二)

東風起,東風起,海上百花搖。十八風鬟云半動,飛花和雨著輕綃。歸路碧迢迢。

法駕導引(三之三)

簾漠漠,簾漠漠,天淡一簾秋。自洗玉舟斟白醴,月華微映是空舟。歌罷海西流。

虞美人(亭下桃花盛開,作長短句詠之)

十年花底承朝露。看到江南樹。洛陽城里又東風。未必桃花得似、舊時紅。

胭脂睡起春才好。應恨人空老。心情雖在只吟詩。白發劉郎孤負、可憐枝。

憶秦娥(五日移舟明山下作)

魚龍舞。湘君欲下瀟湘浦。瀟湘浦。興亡離合,亂波平楚。

獨無尊酒酬端午。移舟來聽明山雨。明山雨。白頭孤客,洞庭懷古。

臨江仙

高詠楚詞酬午日,天涯節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紅。無人知此意,歌罷滿簾風。

萬事一身傷老矣,戎葵凝笑墻東。酒杯深淺去年同。試澆橋下水,今夕到湘中。

虞美人(大光祖席醉中賦長短句)

張帆欲去仍搔首。更醉君家酒。吟詩日日待春風。及至桃花開后、卻匆匆。

歌聲頻為行人咽。記著尊前雪。明朝酒醒大江流。滿載一船離恨、向衡州。

點絳唇(紫陽寒食)

寒食今年,紫陽山下蠻江左。竹籬煙鎖。何處求新火。

不解鄉音,只怕人嫌我。愁無那。短歌誰和。風動梨花朵。

虞美人(邢子友會上)

超然堂上閑賓主。不受人間暑。冰盤圍坐此州無。卻有一瓶和露、玉芙蕖。

亭亭風骨涼生牖。消盡尊中酒。酒闌明月轉城西。照見紗巾藜杖、帶香歸。

漁家傲(福建道中)

今日山頭云欲舉。青蛟素鳳移時舞。行到石橋聞細雨。聽還住。風吹卻過溪西去。

我欲尋詩寬久旅。桃花落盡春無所。渺渺籃輿穿翠楚。悠然處。高林忽送黃鸝語。

虞美人

自瑣闥以病得請奉祠。卜居青墩。立秋后三日行,舟之前后,如朝霞相映,望之不斷也。以長短句記之\

扁舟三日秋塘路。平度荷花去。病夫因病得來游。更值滿川微雨、洗新秋。

去年長恨BB48舟晚。空見殘荷滿。今年何以報君恩。一路繁花相送、過青墩。

浣溪沙(離杭日,梁仲謀惠酒,極清而美。)

七月十二日晚臥小閣,已而月上,獨酌數杯\

送了棲鴉復暮鐘。欄干生影曲屏東。臥看孤鶴駕天風。

起舞一尊明月下,秋空如水酒如空。謫仙已去與誰同。

玉樓春(青墩僧舍作)

山人本合居巖嶺。聊問支郎分半境。殘年藜杖與綸巾,八尺庭中時弄影。

呼兒汲水添茶鼎。甘勝吳山山下井。一甌清露一爐云,偏覺平生今日永。

清平樂(木犀)

黃衫相倚。翠葆層層底。八月江南風日美。弄影山腰水尾。

楚人未識孤妍。離騷遺恨千年。無住庵中新事,一枝喚起幽禪。

定風波(重陽)

九日登臨有故常。隨晴隨雨一傳觴。多病題詩無好句。孤負。黃花今日十分黃。

記得眉山文翰老。曾道。四時佳節是重陽。江海滿前懷古意。誰會。闌干三撫獨凄涼。

菩薩蠻(荷花)

南軒面對芙蓉浦。宜風宜月還宜雨。紅少綠多時。簾前光景奇。

繩床烏木幾。盡日繁香里。睡起一篇新。與花為主人。

南柯子(塔院僧閣)

矯矯千年鶴,茫茫萬里風。闌干三面看秋空。背插浮屠千尺、冷煙中。

林塢村村暗,溪流處處通。此間何似玉霄峰。遙望蓬萊依約、晚云東。

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

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閑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陳與義著名詩句

1. 關于陳與義的詩句

關于陳與義的詩句 1.陳與義的古詩

1. 《襄邑道中》

宋代:陳與義

飛花兩岸照船紅,百里榆堤半日風。

臥看滿天云不動,不知云與我俱東。

2. 《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

宋代:陳與義

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閑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3. 《登岳陽樓二首》

宋代:陳與義

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

登臨吳蜀橫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時。

萬里來游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

白頭吊古風霜里,老木滄波無限悲。

天入平湖晴不風,夕帆和雁正浮空。

樓頭客子杪秋后,日落君山元氣中。

北望可堪回白首,南游聊得看丹楓。

翰林物色分留少,詩到巴陵還未工。

4. 《詠牡丹》

宋代:陳與義

一自胡塵入漢關,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龍鐘客,獨立東風看牡丹。

5. 《春寒》

宋代:陳與義

二月巴陵日日風,春寒未了怯園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蒙蒙細雨中。

2.有關陳與義的詩詞

岸幘岸幘立清曉,山頭生薄陰。

亂云交翠壁,細雨濕青林。時改客心動,鳥鳴春意深。

窮鄉百不理,時得一閑吟。八關僧房遇雨脫履坐明窗,偶至晴更適。

池上風忽來,斜雨滿高壁。深松含歲暮,幽鳥立晝寂。

世故方未闌,焚香破今夕。八音歌金張與許史,不知寒士名。

石交少瑕疵,但有一曲生。絲色隨染異,擇交士所貴。

竹林固皆賢,山王以官累。匏酌可延客,藜羹無是非。

土思非不深,無屋未能歸。革華雖可侯,不敢踐危地。

木奴會足飽,寬作十年計。八音歌金章笑鶉衣,玉堂陋茅茨。

石火不須臾,白駒隙中馳。絲鬢那可避,會當來如期。

竹固不如肉,飛觴莫辭速。匏竹且勿喧,聽我歌此曲。

土花玩四時,未覺有榮辱。革木要一聲,好異乖人情。

木公不可待,且復舉吾觥。巴丘書事三分書里識巴丘,臨老避胡初一游。

晚木聲酣洞庭野,晴天影抱岳陽樓。四年風露侵游子,十月江湖吐亂洲。

未必上流須魯蕭,腐儒空白九分頭。跋江都王馬天上房星空不動,人間畫馬亦難逢。

當年筆下千金鹿,此日窗前八尺龍。跋任才仲畫兩首遠游吾不恨,扁舟載幅巾。

山色暮暮改,林氣朝朝新。野客初逢句,薄暮欲生春。

因知子任子,胸懷非世人。跋任才仲畫兩首前年與孫子,共作南山客。

扶疏月下樹,偃蹇澗邊石。賦詩題古蘚,三叫風脫幘。

任子不同游,毫端有疇昔。跋外祖存誠于帖亂眼龍蛇起平陸,前身羲獻已黃墟。

客來空認袁公額,淚盡慚無楊惲書。拜詔紫陽山下聞皇牒,地藏階前拜詔書。

乍脫綠袍山色翠,新披紫綬佩金魚。北風北風掠野悲歲暮,黃塵漲街人不度。

孤鴻抱饑客千里,性命么微不當怒。梅花欲動天作難,蓬飛上天得盤桓。

千里臥木枝葉盡,獨自人間不受寒。北征世故信有力,挽我復北馳。

獨沖七月暑,行此無盡陂。百卉共山澤,各自有四時。

華實相后先,盛過當同衰。亦復觀我生,白發忽及期。

夕云已不征,客子今何之。愿傳飛仙術,一洗局促悲,被襟閬風觀,濯發扶桑池。

別伯共樽酒相逢地,江楓欲盡時。猶能十日客,共出數年詩。

供世無筋力,驚心有別離。好為南極柱,深尉旅人悲。

別大光堂堂一年長,渺渺三秋闊。恍然衡山前,相遇各白發。

歲窮窗欲霰,人老情難竭。君有杯中物,我有肝肺熱。

飲盡不能起,交深忘事拙。乾坤日多虞,游子屢驚骨。

衡陽非不遙,雁意猶超忽。一生能幾回,百計易相奪。

滔滔江受風,耿耿客孤發。他夕懷君子,巖間望明月。

別孫信道萬里鷗仍去,千年鶴未歸。極知身有幾,不奈世相違。

歲暮蒹葭響,天長鴻雁微。如君那可別,老淚欲沾衣。

別岳州朝食三斗蔥,暮飲三斗醋。寧受此酸辛,莫行歲晚路。

丈夫少壯日,忍窮不自恕。乘除冀晚泰,乃復逢變故。

經年岳陽樓,不見宮南樹。辭巢已萬里,兩腳未遑住。

水落君山高,洞庭秋已素。浮云易歸岫,遠客難回顧。

飄然一瓶錫,未知所掛處。寂寞短歌行,蕭條遠游賦。

學道始恨晚,為儒孰非腐。乾坤杳茫茫,三嘆出門去。

別諸周二首風送孤篷不可遮,山中城里總非家。臨行有恨君知否,不見籬前稻著花。

別諸周二首隴云知我欲船開,飛過江東還復回。不似周颙趨闕去,山靈應許卻歸來。

病骨病骨瘦始輕,清虛日來人。今朝僧閣上,超遙久風立。

茂林榴萼紅,細雨離黃濕。物色乃可憐,所悲非故邑。

泊宋田遇厲風作逐隊避狂寇,湖中可盤嬉。泊舟宋田港,俯仰看云移。

造物猶不借,顛風忽橫吹。洞庭何其大,浪挾雷車馳。

可憐岸上竹,翻倒不自持。老夫元耐事,淹速無無期。

會有天風定,見汝亭亭時。五月念貂裘,竟生薄暮悲。

蕭蕭不自暢,耿耿獨題詩。不見梅花六言荊楚歲時經盡,今年不見梅花。

想得蒼煙玉立,都藏江上人家。采菖蒲閑行澗底采菖蒲,千歲龍蛇抱石癯。

明朝卻覓房州路,飛下山顛不要扶。長干行妾家長干里,春慵晏未起。

花香襲夢回,略略事梳洗。妝臺罷窺鏡,盛色照江水。

郎帆十幅輕,渾不聞櫓聲。曲岸轉掀篷,一見兮目成。

羞聞媒致辭,心許郎深情。一床兩年少,相看悔不早。

酒懽娛藏鬮,園嬉索斗草。含笑盟春風,同心似偕老。

郎行有程期,郎知妾未知。鷁首生羽翼,蛾眉無光輝。

寄來紙上字,不盡心中事。問遍相逢人,不如自見真。

心苦淚更苦,滴爛閨中土。寄語里中兒,莫作商人婦。

長沙寺桂花重開天遣幽花兩度開,黃昏梵放此徘徊。不教居士臥禪榻,喚出西廂共看來。

陳叔易賦王秀才所藏梁織佛圖詩邀同賦因次其韻維摩之室本自空,忽驚滿月臨丹宮。稽首世尊真實相,不比圖畫填青紅。

天女之孫擅天巧,經緯星宿超庸庸。淪精入此三昧手,一念直到只園中。

意匠經營與佛會,七寶欲動聲瓏瓏。眉間毫光放未盡,指下已帶旃檀風。

飛梭本是龍變化,挾大戚德行神通。恍若只洹遇佛影,豈彼臺像能比崇。

共惟此事不思議,細看眾巧無遺蹤。日浮雞園赤爛爛,天入鷲嶺青叢叢。

那知金臂是正倒,但覺已挫千魔鋒。龍天四眾儼然侍,喜滿尺宅俱成功。

向來八風幾卷地,眾寶行樹無摧桻。老蕭區區佛所憫,豈與十二蟯蚘同。

重云之殿珠作帳,一朝入海奔雷公。幸留此像不為少,福聚萬紀兼千總。

余休八葉終灰燼,堅固卻賴三眠蟲。似聞法猛藕絲像,當時已不隨煙東。

煌煌二寶照南北,客攝萬鬼專其雄。龍華已耀東坡墨,驚夢不假撞洪鐘。

3.陳與義的古詩

《襄邑道中》 宋代:陳與義 飛花兩岸照船紅,百里榆堤半日風。

臥看滿天云不動,不知云與我俱東。《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 宋代:陳與義 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

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閑登小閣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登岳陽樓二首》 宋代:陳與義 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

登臨吳蜀橫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時。萬里來游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

白頭吊古風霜里,老木滄波無限悲。 天入平湖晴不風,夕帆和雁正浮空。

樓頭客子杪秋后,日落君山元氣中。北望可堪回白首,南游聊得看丹楓。

翰林物色分留少,詩到巴陵還未工。《詠牡丹》 宋代:陳與義 一自胡塵入漢關,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龍鐘客,獨立東風看牡丹。《春寒》 宋代:陳與義 二月巴陵日日風,春寒未了怯園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蒙蒙細雨中。

4.誰知道陳與義的詩詞

1、送人歸京師——陳與義

朝來庭樹有鳴禽,紅綠扶春上遠林。

忽有好詩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難尋。

2、牡丹——陳與義

一自胡塵入漢關,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龍鐘客,獨立東風看牡丹。

3、春寒——陳與義

二月巴陵日日風,春寒未了怯園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蒙蒙細雨中。

4、早行——陳與義

露侵駝褐曉寒輕,星斗闌干分外明。

寂寞小橋和夢過,稻田深處草蟲鳴。

5、襄邑道中——陳與義

飛花兩岸照船紅,百里榆堤半日風。

臥看滿天云不動,不知云與我俱東。

6、登岳陽樓——陳與義

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

登臨吳蜀橫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時。

萬里來游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

白頭吊古風霜里,老木蒼波無限悲。

7、觀雨——陳與義

山客龍鐘不解耕,開軒危坐看陰晴。

前江后嶺通云氣,萬壑千林送雨聲。

海壓竹枝低復舉,風吹山角晦還明。

不嫌屋漏無乾處,正要群龍洗甲兵。

8、次韻尹潛感懷——陳與義

胡兒又看繞淮春,嘆息猶為國有人?

可使翠華周宇縣,誰持白羽靜風塵?

五年天地無窮事,萬里江湖見在身。

共說金陵龍虎氣,放臣迷路感煙津。

9、岸幘——陳與義

岸幘立清曉,山頭生薄陰。亂云交翠壁,細雨濕青林。

時改客心動,鳥鳴春意深。窮鄉百不理,時得一閑吟。

10、虞美人——陳與義

張帆欲去仍搔首,更醉君家酒。吟詩日日待春風,及至桃花開后卻匆匆。

歌聲頻為行人咽,記著樽前雪。明朝酒醒大江流,滿載一船離恨向衡州。

11、臨江仙——陳與義

高詠楚詞酬午日,天涯節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紅。無人知此意,歌罷滿簾風。

萬事一身傷老矣,戎葵凝笑墻東。酒杯深淺去年同。試澆橋下水,今夕到湘中。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鏈接:http://m.pinswag.com/ask/6169.html

分享給朋友:

發表評論

訪客

看不清,換一張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