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受,久久亚洲综合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免费,99热这里都是精品

當前位置:詩詞問答 > 歷史 > 正文內容

卜算子為詞牌的詞的大約有多少(以卜算子為詞牌名寫一首詞)

陽光明媚2022-11-29 02:30歷史41

大家好,關于卜算子為詞牌的詞的大約有多少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以卜算子為詞牌名寫一首詞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有哪些詞牌名

常見的詞牌名有憶江南、如夢令、浣溪沙、菩薩蠻、卜算子、清平樂、采桑子、一剪梅、沁園春、水調歌頭等等。

詞牌名是詞的一種制式曲調的名稱,亦即唐宋時代經常用以填詞的大致固定的一部分樂曲的原名,有固定的格式與聲律,決定著詞的節奏與音律。

詞牌數目,大約有八百七十多個(包括少數金、元詞調),詞的內容多數已與詞牌的意義無關。從北宋開始,詞人在詞牌之外,往往另加題名或序言以說明詞意。至于各詞牌的出處,只有少數是可以考證的,絕大部分已無法弄清其來歷了。

部分格律

1、憶江南:亦被稱為《江南好》《望江南》《夢江南》《夢江口》《謝秋娘》《春去也》《歸塞北》。單調二十七字,三平韻,北宋起開始有雙調,實際不過是將單片重復而已。

詞牌格式: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如夢令:又被稱作《憶仙姿》、《宴桃園》、《無夢令》,其調為單調三十三字,五仄韻,一疊韻,上去通押。

詞牌格式:(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疊句),(仄)仄(仄)平平仄。

卜算子共有幾首

《卜算子. 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蘇軾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詠梅》 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詞牌名。上面是較著名的兩首。

《卜算子·詠梅》這首詩的詞牌名是什么?還有哪些詞牌名?

《卜算子·詠梅》這首詩的詞牌名是卜算子

詞牌名

1. 暗香 詞牌名。從小序中可知始自作者。紹熙二年冬天,作者冒雪去拜訪石湖居士(范成大),逗了一個月,石湖拿出詩箋,向作者索要詞章新作,作者填寫了兩首詞。石湖吟賞不已,命兩個歌妓演唱,音調節律和婉,作者就將這首詞名為《暗香》。

2. 八聲甘州 詞牌名。

3. 拜星月慢 詞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名。

4. 卜算子 又名《百尺樓》、《眉峰碧》、《楚天遙》等。相傳是借用唐代詩人駱賓王的綽號。駱賓王寫詩好用數字取名,人稱“卜算子”。

5.. 采蓮令 詞牌名。

6.. 采桑子 原唐教坊大曲中有《采桑》,后截取一“遍”單行,取為詞。又名《丑奴兒令》、《羅敷媚》等,四十四字。宋詞中又創慢詞,《采桑子慢》等,九十字。唐代無此詞牌,始于晏殊。

7. 蒼梧謠 詞牌名。

8. 釵頭鳳 原名《擷芳詞》,相傳取自北宋政和間宮苑擷芳園之名。后因陸游有“可憐孤似釵頭鳳”詞句,故名。

9. 長相思 詞牌名。原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調。又名《長相思令》、《相思令》等。因南朝樂府中有“上言長相思,下言夕別離”一句,故名。

10. 朝中措 詞牌名。宋以前舊曲,名為《照江梅》、《芙蓉曲》。

11. 丑奴兒 詞牌名。出自唐教坊大曲《采桑》,所以,通稱《采桑子》,又名丑奴兒令、羅敷媚。

12. 搗練子 詞牌名。以搗衣而名。晚唐已有此詞調。

13. 點絳唇 又名《南浦月》《點櫻桃》等。

14. 蝶戀花 本名《鵲踏枝》,唐教坊曲名,后改名《蝶戀花》,另名《鳳棲梧》、《一籮金》、《黃金縷》、《卷珠簾》等。

15. 定風波 唐教坊曲名,敦煌曲子詞中有“問儒士,誰人敢去定風流”一語。此調取名原來有平定叛亂的意思。又名《定風流》、《定風波令》等。

16. 東風第一枝 詞牌名。又名《瓊林第一枝》,此調最早見于史達祖。

洞仙歌 詞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名。又稱《羽仙歌》、《洞中仙》。

17. 芳心苦 原名《踏莎行》,因詞中有“紅衣脫盡芳心苦”,故名。

18. 風流子 詞牌名。

19. 風入松 唐僧人皎然有《風入松》歌,后取用為詞調。

20. 鳳蕭吟 《詞譜》誤將這首詞的標題“芳草”,當作詞牌。

21. 隔浦蓮 詞牌名。

22. 關河令 詞牌名。

23. 桂枝香 詞牌名。又名《疏簾淡月》。

24. 過秦樓 詞牌名。又名《選官子》、《選冠子》。

25. 漢宮春 詞牌名。

26. 好事近 詞牌名。又名《釣船笛》、《倚秋千》。

27. 賀新郎 詞牌名。

28. 花犯 詞牌名。周邦彥自度曲。“犯”:意為“犯調”,是將不同的空調聲律合成一曲,使音樂更為豐富。

29. 浣溪沙 又名《小庭花》。唐玄宗時教坊曲名,后用為詞調。

30. 減字浣溪沙 詞牌名。減字,唐宋曲子詞術語,一般填詞應按譜填,但詞人在聲腔字數上有伸縮自由,以求舊曲出新聲。這首詞實際沒有減字,末字“些”是語氣助詞,是取用楚地方言。

31. 減字木蘭花 詞牌名。

32. 江城子 又名《江神子》、《水晶簾》。

33. 江南春 此詞牌不曾有別人填寫過。可能是作者從南朝梁柳惲的《江南曲》中“日暖江南春”一句,擇取而名。

34. 浪淘沙 唐代教坊曲名。又名《浪淘沙令》《過龍門》、《賣花聲》。此詞最早創于唐代劉禹錫和白居易。

35. 浪淘沙令 詞牌名。

36. 酹江月 即念奴嬌,取蘇軾《念奴嬌》中“一樽還酹江月”。

37. 臨江仙 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原曲常用于詠水仙。

38. 留春令 詞牌名。

39. 柳梢青 詞牌名。又名《隴頭月》、《早春怨》。

40. 六丑 周邦彥自創。后人覺《六丑》不雅,易名為《個儂》。傳說當年名妓李師師為宋徽宗唱了這支曲子,徽宗覺得這首曲詞圓婉好聽,就問。“是誰寫的?”李師師說:“這曲子叫《六丑》,周邦彥寫的新調。”徽宗召見周邦彥時問:“為何取名《六丑》?”周邦彥答道:“因為它沖犯了六個宮調,那都是最好聽的章調,可是要唱好它并不容易。昔日高陽氏有子六人,富才華而貌?,故以此取為曲調的名字。”

41. 六州歌頭 詞牌名。原是唐代的鼓吹曲。宋時入詞牌。六州指伊、涼、甘石、氐、渭。六州各有歌曲,統稱《六州》。歌頭即引歌。

42. 綠羅裙 原名《生查子》,因有“記得綠羅裙”一句,取名之。

43. 綠頭鴨 詞牌名。

44. 羅敷歌 詞牌名。又名《采桑子》。

45. 賣花聲 詞牌名。唐教坊曲名。又名《浪淘沙》、《浪淘沙令》、《過龍門》。此曲最早創自唐代劉禹錫。初為小令,形式與七言絕句相同。其內容專詠浪淘沙。五代至宋,此調發展為長短句,內容也更廣泛。

46. 滿江紅 詞牌名。

47. 滿庭芳 詞牌名。因柳宗元有“偶此即安居,滿庭芳草積”的詩句而得。

又名《滿庭霜》、《江南好》、《滿庭花》。

48. 眉嫵 詞牌名,又名《百宣嬌》。

49. 梅花引 詞牌名。

50. 木蘭花 又作《玉樓春》《西湖曲》等。唐和五代詞人所填《木蘭花》,句式參差不一。宋人定為七言八句。

51. 木蘭花令 詞牌名。

52. 木蘭花慢 又名《木蘭花》原是唐教坊名,宋時變為詞調,并演化成慢調。

53. 南歌子 原唐教坊曲名。后作詞牌。最初始由唐代溫庭筠所作。

54. 南柯子 詞牌名。

55. 南浦 唐教坊曲中有《南浦子》,宋詞借舊曲名另制新調。

56. 南鄉子 詞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名。

57. 念奴嬌 念奴是唐朝天寶年間的著名歌妓,因念奴音色絕妙,后人用其名為詞調。

58. 破陣子 原是唐朝開國時創制的大型武舞曲《破陣樂》中一曲,后改用為詞牌。

59. 菩薩蠻 原為唐教坊曲。唐代蘇鶚《杜陽雜編》載:“大中初,女蠻國入貢,危髻金冠,纓絡被體,號菩薩蠻隊。當時倡優遂制《菩薩蠻曲》,文士亦往往聲其詞。”

60. 菩薩蠻令 詞牌名。

61. 菩薩滿 原為唐教坊曲。唐代蘇鶚《杜陽雜編》載:“大中初,女蠻國入貢,危髻金冠,纓絡被體,號菩薩蠻隊。當時倡優遂制《菩薩蠻曲》,文士亦往往聲其詞。”

62. 戚氏 詞牌名。柳永自創的新調。

綺羅香 詞牌名。始見于史達祖。

63. 千秋歲 又名《千秋節》,出自秦觀的《淮海詞》。

64. 千秋歲引 詞牌名。

65. 青門引 詞牌名。

66. 青門飲 詞牌名,又名《青門引》。

67. 青玉案 詞牌名。取于東漢張衡《四愁詩》:“美人贈我錦銹段,何以報之青玉案”一詩。

68. 清平樂 原為唐教坊曲名,取用漢樂府“清樂”、“平樂”這兩個樂調而命名。又名《清平樂令》、《醉東風》、《憶蘿月》。一說李白曾作《清平月》,恐后人偽托。

69. 清平月 詞牌名。

70. 鵲橋仙 詞牌名。因歐陽修有詞“鵲迎橋路接天津”一句,取為詞名。又有一說,此調因詠牛郎織女鵲橋相會而得名。

71. 人月圓 詞牌名。

72. 如夢令 相傳后唐莊宗自制曲,因曲中有“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一句而得名。

73. 阮郎歸 詞牌名。出自東漢劉晨、阮肇天臺山采藥遇仙女的典故。

74. 瑞鶴仙 詞牌名。宋周邦彥始創,格體參差。

75. 瑞龍吟 詞牌名。

76. 三姝媚 詞牌名。

77. 山亭柳 唐代無此詞牌,始于晏殊。

78. 少年游 唐無此詞調,宋人晏殊作《珠玉詞》中有“長似少年時”句,取之為名。又名《小闌干》、《玉臘梅枝》。

79. 生查子 詞牌名。原為唐教坊曲名。敦煌曲子詞中已有此曲。又名《陌上郎》、《愁風雨》、《梅溪渡》等。

80. 聲聲慢 又名《勝勝慢》、《神光燦》、《人在樓上》、《寒松嘆》等。

81. 雙雙燕 詞牌名。

82. 霜天曉角 詞牌名。又名《月當窗》、《踏月》。此詞調首見于《全芳備祖前集》,宋代詞人林逋取其前片的意境用為詞牌名。

83. 水調歌頭 又名《元會曲》、《凱歌》、《臺城游》。相傳隋煬帝開汴河時,曾制《水調歌》,唐人演為大曲。大曲分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頭”是中序的第一章。

84. 水龍吟 又名《龍吟曲》。取李白“笛奏龍吟水”一詩句而名之。

85. 思遠人 詞牌名。

86. 蘇幕遮 唐玄宗時教坊曲名。原曲源自西域龜茲國,“蘇幕遮”意“西戎胡語”。

87. 蘇武令 詞牌名。又名《過秦樓》、《蘇武慢》。

88. 訴衷情 詞牌名。原為唐教坊曲名。

89. 瑣寒窗 詞牌名。又名《鎖窗寒》。

90. 踏莎行 詞牌名。

91. 唐多令 又名《糖多令》、《南樓令》、《空篌曲》。

92. 望海潮 詞牌名。柳永所創。柳永與孫何人布衣之交,后孫何官居杭州,柳永求見不得,創作了新調《望海潮》一詞,請歌女楚楚在孫何面前唱,才得以進見。

93. 望江南 詞牌名。原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此調本名為《謝秋娘》,是唐李德裕為亡姬謝秋娘所作。后進入教坊。

94. 西河 詞牌名。又名《西河慢》、《西湖》。

95. 西江月 又名《步虛詞》,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

96. 惜分飛 又名《惜雙雙》、《惜芳菲》。《詞譜》中以毛滂為正曲。故此詞牌可能是毛滂自創。

97. 惜奴嬌 《高麗史樂志》載:宋賜大晟樂內有《惜奴嬌曲破》,故此詞牌名應是出自大曲。

98. 謝池春 詞牌名。

99. 行路難 詞牌名。本是古樂府雜曲歌名,內容多寫世途艱難,英雄末路。后用為詞調。又名《梅花引》、《小梅花》。

100. 行香子 詞牌名。又名《燕香子》。

101. 燕山亭 詞牌名。

102. 夜行船 詞牌名。

103. 謁金門 詞牌名。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調,又名《空相憶》、《花自落》、《出塞》等。

104. 一剪梅 出自宋代詞人周邦彥詞中的“一剪梅花萬樣嬌”一句。又名《玉簟秋》、《臘梅香》。

105. 憶秦娥 詞牌名。

106. 憶少年 詞牌名。

107. 憶仙姿 詞牌名。原為五代唐莊宗李存勖創制。因原詞中有“如夢,如夢,和淚出門相送”,后取名《如夢令》。

108. 永遇樂 詞牌名,亦名《消息》。

109. 漁家傲 唐、五代詞中不見此詞牌,取自北宋詞人晏殊的“神仙一曲漁家傲”一句。又名《吳門柳》、《忍辱仙人》、《荊溪詠》和《游仙詠》等。

110. 虞美人 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調。據說取名于項羽寵姬虞美人。又名《一江春水》、《玉壺冰》。

111. 雨霖鈴 一作《雨淋鈴》,唐教坊曲名。后用于詞牌。相傳唐玄宗因安史之亂逃入蜀地,進斜谷,霖雨連下十數天,在棧道中聞見鈴聲,思念起楊貴妃,便制曲一闕,名為《雨霖鈴》。

112. 玉樓春 又名《木蘭花》、《西湖曲》。

113. 怨三三 詞牌名。

114. 越江吟 原為琴曲名。

115. 澡蘭香 詞牌名。

116. 昭君怨 詞牌名。樂府詩集》載王昭君出塞故事,說此調最早為昭君所創。調見蘇軾的《東坡詞》。又名《一痕沙》、《明妃怨》《道無情》。

117. 鷓鴣天 唐、五代詞中無此詞牌。最初由北宋的宋祁所作。北宋大詞家晏殊以《鷓鴣天》填詞最多。在北宋詞牌中《鷓鴣天》的別名最多,有《千葉蓮》、《思佳客》、《思越人》、《第一香》、《醉梅花》、《鷓鴣引》、《驪歌一疊》等等。

118. 祝英臺近 詞牌名,又名《寶釵分》等。

119. 子夜歌 詞牌名。又名《憶秦娥》。

120. 醉垂鞭 詞牌名。

121. 醉花陰 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詞調。

122. 醉落魄 詞牌名。又名《一斛珠》。據曹鄴小說《梅妃傳》載,唐玄宗封珍珠一斛密賜江妃。江妃不受,寫下“長門自是無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的詩句。玄宗閱后不樂,令樂府以新聲唱之,名《一斛珠》。曲名由此而得。

123. 醉桃源 詞牌名。又名《阮郎歸》。

急需所有以"卜算子"為詞牌名的詞

有幾百首呢,貼一些吧:

卜算子

【宋】蔡伸

春事付鶯花,曾是鶯花主。醉拍春衫金縷衣,只向花間住。密意君聽取。莫逐風來去。若是真心待于飛,云里千條路。

卜算子

【宋】曹冠

午枕夢游仙,身到蓬萊境。何事鶯聲囀綠楊,剛把人驚醒。乘興對琴尊,寄傲吟光景。繞舍清陰映遠岑,香篆槐堂靜。

卜算子

【宋】晁端禮

恩義重如山,情意深如海。假使黃金北斗高,這一分、何由買。領家看取彩。莫要胡廝賴。堂印旁邊更碧油,但管取、無人賽。

卜算子

【宋】陳瓘

身如一葉舟,萬事潮頭起。水長船高一任伊,來往洪濤里。潮落又潮生,今古長如此。后夜開尊獨酌時,月滿人千里。

卜算子

【宋】陳三聘

澗下水聲寒,壑底松風靜。時有清香度竹來,步月尋疏影。往事屬東風,試問花應省。曾是花前把酒人,別夢溪堂冷。

卜算子

【宋】陳師道

繡幕罩梅花,莫放清香透。鑒里朱顏歲歲移,只道花依舊。把酒問梅花,知我離情否。若使梅花知我時,料得花須瘦。

卜算子

【宋】陳著

一自夢盧頭,應學乘裴蹇。元是都門向上人,大用何嫌晚。三歲事非遙,三捷功非遠。管取微生共此榮,聯步云程穩。

卜算子

【宋】程垓

幾日賞花天,月淡荼シ小。寫盡相思喚不來,又是花飛了。春在怕愁多,春去憐歡少。一夜安排夢不成,月墮西窗曉。

卜算子

【宋】杜安世

深院花鋪地。淡淡陰天氣。水榭風亭朱明景,又別是、愁情味。有情奈無計。漫惹成憔悴。欲把羅巾暗傳寄。細認取、斑點淚。

卜算子

【宋】范成大

涼夜竹堂虛,小睡匆匆醒。銀漏無聲月上階,滿地闌干影。何處最知秋,風在梧桐井。不惜驂鸞弄玉簫,露濕衣裳冷。

卜算子

【宋】葛長庚

漁火海邊明,煙鎖千山靜。獨坐僧窗夜未央,寂寞孤燈影。感慨輒興懷,往事無人省。江漢飄浮二十年,一枕西風冷。

卜算子

【宋】郭應祥

誰把洛陽花,翦送河陽縣。魏紫姚黃此地無,隨分紅深淺。小插向銅瓶,一段真堪羨。十二人簪十二枝,面面交相看。

卜算子

【宋】韓玉

楊柳綠成陰,初過寒食節。門掩金鋪獨自眠,那更逢寒夜。強起立東風,慘慘梨花謝。何事王孫不早歸,寂寞秋千月。

卜算子

【宋】洪適

修竹拂疏欞,淡月侵涼榭。四畔青山進好風,金鴨香煤灺。寶唾粲珠璣,長袖飄蘭麝。莫問更樓夜若何,且結高陽社。

卜算子

【宋】黃公度

寒透小窗紗,漏斷人初醒。翡翠屏間拾落釵,背立殘釭影。欲去更踟躕,離恨終難整。隴首流泉不忍聞,月落雙溪冷。

卜算子

【宋】黃庭堅

要見不得見,要近不得近。試問得君多少憐,管不解、多於恨。禁止不得淚,忍管不得悶。天上人間有底愁,向個里、都諳盡。

卜算子

【宋】姜夔

象筆帶香題,龍笛吟春咽。楊柳嬌癡未覺愁,花管人離別。路出古昌源,石瘦冰霜潔。折得青須碧蘚花,持向人間說。

卜算子

【宋】李處全

芍藥斗新妝,楊柳飛輕雪。著意留連不放春,已向東皇說。況是謫仙家,自有長生訣。方士呼來借玉蟾,要吸杯中月。

卜算子

【宋】樂婉

相思似海深,舊事如天遠。淚滴千千萬萬行,更使人、愁腸斷。要見無因見,拚了終難拚。若是前生未有緣,待重結、來生愿。

卜算子

【宋】劉克莊

開閣廣延賢,負扆勤求舊。應念南宮老舍人,閑袖絲綸手。兩制必當仁,五福無過壽。且喜新年不要□,天要開元佑。

卜算子

【宋】盧祖皋

佩解洛波遙,弦冷湘江渺。月底盈盈誤不歸,獨立風塵表。窗綺護幽妍,瓶玉扶輕裊。別后知誰語素心,寂寞山寒峭。

卜算子

【宋】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輾作塵,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

【宋】呂渭老

眉為占愁多,鎮日長長斂。試問心中有底愁,淚早千千點。莫唱短因緣,緣短猶傷感。誰信蕭郎是路人,常有深深念。

卜算子

【宋】歐陽修

極得醉中眠,迤邐翻成病。莫是前生負你來,今世里、教孤冷。言約全無定。是誰先薄幸。不慣孤眠慣成雙,奈奴子、心腸硬。

卜算子

【宋】沈端節

客里見梅花,獨賞無人共。風度精神總是伊,又是歸心動。把酒破憂端,熏被尋佳夢。夢覺香殘一味寒,有淚都成凍。

卜算子

【宋】石孝友

人自蕊宮來,微步香云擁。小試樽前白雪歌,葉葉秋聲動。一剪艷波橫,兩點愁山重。收拾眉尖眼尾情,作個鴛鴦夢。

卜算子

【宋】張元干

芳信著寒梢,影入花光畫。玉立風前萬里春,雪艷江天夜。誰折暗香來,故把新篘瀉。記得偎人并照時,鬢亂斜枝惹。

卜算子

【宋】趙師俠

楊柳褪金絲,艷杏搖紅影。欲雨還晴二月天,春色渾無定。曉夢不堪驚,午晝新來永。一掬歸心萬疊愁,空惹長亭恨。

卜算子

【宋】蘇軾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

【宋】朱淑真

竹里一枝斜,映帶林逾靜。雨后清奇畫不成,淺水橫疏影。吹徹小單于,心事思重剩。拂拂風前度暗香,月色侵花冷。

卜算子

【宋】汪元量

我向河南來,伊向河西去。客里相逢只片時,無計留伊住。去住總由伊,莫把眉頭聚。安得并州快剪刀,割斷相思路。

卜算子

【宋】魏了翁

攜月上南樓,月已穿云去。莫照峨眉最上峰,同在峰前住。東望極青齊,西顧窮商許。酒到憂邊總未知,猶認胡床處。

卜算子

【宋】吳潛

苕霅水能清,更有人如水。秋水橫邊簇遠山,相對盈盈里。溪上有鴛鴦,艇子頻驚起。何似收歸碧玉池,長在闌干底。

卜算子

【宋】吳文英

涼掛曉云輕,聲度西風小。井上梧桐應未知,一葉云鬟裊。來雁帶書遲,別燕歸程早。頻探秋香開未開,恰似春來了。

卜算子

【宋】謝逸

煙雨冪橫塘,紺色涵清淺。誰把并州快剪刀,剪取吳江半。隱幾岸烏巾,細葛含風軟。不見柴桑避俗翁,心共孤云遠。

卜算子

【宋】謝直

雙槳浪花平,夾岸青山鎖。你自歸家我自歸,說著如何過。我斷不思量,你莫思量我。將你從前與我心,付與他人可。

卜算子

【宋】辛棄疾

百郡怯登車,千里輸流馬。乞得膠膠擾擾身,卻笑區區者。野水玉鳴渠,急雨珠跳瓦。一榻清風方是閑,真得歸來也。

卜算子

【宋】葉夢得

新月掛林梢,暗水鳴枯沼。時見疏星落畫檐,幾點流螢小。歸意已無多,故作連環繞。欲寄新聲問采菱,水闊煙波渺。

卜算子

【宋】張先

夢斷寒夜長,坐待清霜曉。臨鏡無人為整妝,但自學、孤鸞照。樓臺紅樹杪。風月依前好。江水東流郎在西,問尺素、何由到。

卜算子

【宋】趙長卿

十載仰高明,一見心相許。來日孤舟西水門。風飽征帆腹。后夜起相思,明月清江曲。若見秋風寒雁來,能寄音書否。

卜算子

【宋】朱敦儒

江上見新年,年夜聽春雨。有個人人領略春,粉澹紅輕注。深勸玉東西,低唱黃金縷。拈底梅花總是愁,酒盡人歸去。

卜算子

【金】元好問

壽酒不論杯,樂奏呈歌舞。先□中元七日生,風露涼如許。好待月嬋娟,好與*娥語。分付諸郎桂一枝,更覓月中兔。

卜算子

【元】劉敏中

長白汝來前,問汝何年有。只自云間偃蹇高,不肯輕低首。我即是中庵,汝作中庵友。怪得朝來爽氣多,浮動杯中酒。

卜算子

【明】夏完淳

秋色到空閨,夜掃梧桐葉。誰料同心結不成,翻就相思結。十二玉闌干,風動燈明滅。立盡黃昏淚幾行,一片鴉啼月。

卜算子

【清】納蘭性德

嬌軟不勝垂,瘦怯那禁舞。多事年年二月風,翦出鵝黃縷。一種可憐生,落日和煙雨。蘇小門前長短條,即漸迷行處。

卜算子

【清】吳蘭修

綠翦一窗煙,夜漏如何許。碧月蒙蒙不到門,竹露聽如雨。獨自出籬根,樹影拖鞋去。一點螢燈隔水青,蛩作秋僧語。

卜算子

【現當代】毛澤東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卜算子為詞牌的詩

卜算子、卜算子慢,詞牌名。

又名《百尺樓》、《眉峰碧》、《楚天遙》等。【詞律】引毛氏云:“駱義烏詩,用數名,人謂為卜算子,故牌名取之。”又云:“按山谷詞‘似扶著賣卜算’,蓋取義以今賣卜算命之人也。”又因秦觀詞有:“極目煙中百尺樓”之句,故【圖譜】刪[卜算子]而名[百尺樓];然[卜算子]之名,得知較早也。相傳是借用唐代詩人駱賓王的綽號。駱賓王寫詩好用數字取名,人稱“卜算子”。 山谷詞“似扶著,賣卜算”,取賣卜算命的意思。北宋時盛行此曲。萬樹《詞律》以為取義于“賣卜算命之人”。雙調,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兩仄韻。兩結亦可酌增襯字,化五言句為六言句,于第三字豆。宋教坊復演為慢曲,《樂章集》入“歇指調”。八十九字,前片四仄韻,后片五仄韻。

【定格】

【卜算子】

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韻)。

中仄平平仄仄平,中仄平平仄(韻)。

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韻)。

中仄平平仄仄平,中仄平平仄(韻)。

【卜算子慢】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韻)。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韻)。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韻)。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韻)。

仄仄平平仄(韻)。

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韻)。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韻)。

仄平平、平仄平平仄(韻)。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韻)。

【注】附注:過片第六字領下四言兩偶句,結尾是上一下四句法,第一字定要去聲,與領格字同。

【例詞】

《卜算子·詠梅》

作者·劉克莊

片片蝶衣輕1,點點猩紅2小。道是天公不惜花3,百種萬般巧。

朝見樹頭繁,暮見枝頭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風吹了4。

注釋:

1.蝶衣:指蝴蝶的翅膀。這句描寫花瓣的輕盈有致。

2.猩紅:血紅色。這句描寫飛花。

3.天公:天老爺,指自然界的主宰者。惜,憐愛。

4.了:盡。

鑒賞:

劉克莊是詩詞兼善的作家。就詞來說,他屬辛派豪放詞人,但他亦有婉約之作。詞人另有一首《卜算子》題為"惜海棠",兩首當是姊妹。詞中明寫惜花,實際是用比興手法,委婉含蓄的表達了詞人才不見用,遭受壓抑的凄楚情懷。小詞一不用書卷,二不假藻飾,全以尋常語入詞,卻含蓄深婉,自然有致。并運用回環往復的句式,很有藝術情韻,耐人回味。

《卜算子·詠梅》

作者· 杜安世

樽前一曲歌,歌里千重意。才欲歌時淚已流,恨應更、多于淚。試問緣何事?

不語如癡醉。我亦情多不忍聞。怕和我、成憔悴。

鑒賞

這首詞類白居易之《琵琶行》,寫的是作者聞歌傷懷之感。

上片寫歌女的演唱,相當于白詩對琵琶女演奏的敘寫。“樽前一曲歌,歌里千重意”,一曲歌而能具千重意,想必亦能說盡胸中無限事;而這“無限事”又必非樂事,當是平生種種不得意之恨事。這是從后二句中“恨”“淚”等字可得而知的。首二句巧妙地運用了對仗加頂真的修辭,比較一般的“流水對”更見跌宕多姿,對于歌唱本身亦有模似效用。“才欲歌時淚已流”一句乃倒折一筆,意即“未成曲調先有情”。

“恨應更、多于淚”,又翻進一筆,突出歌中苦恨之多。白居易詩對音樂本身的高低、疾徐、滑澀、斷連等等,有極為詳盡的描摹形容。而此詞抓住歌者形態特點層層推進,啟發讀者去想象那歌聲的悲苦與宛轉。

“試問緣何事?不語如癡醉”,對歌女的悲凄身世作了暗示,相當于琵琶女放撥沉吟、自道辛酸的大段文字。但白詩中的詳盡的直白,此完全作了暗示的處理。當聽者為動聽的演唱感染,希望進一步了解歌者身世時,她卻“不語如癡醉”。這樣寫大有“此時無聲勝有聲”之妙。

末三句寫詞人由此產生同情并勾起自我感傷,相當于白居易對琵琶女的自我表白。但此詞卻只說“我亦情多不忍聞”,好像是說歌女不語也罷,只怕我還受不了呢。由此可知,這里亦有一種同病相憐、物傷其類的感情,因此以至于“怕和我、成憔悴”。

和白居易《琵琶行》不同的是,這首詞善抒情,妙懸念的設置,化實為虛,得其空靈。同時,此詞運筆頗饒頓挫,上片用遞進寫法,下片則一波三折,讀來引人入勝。

卜算子· 詠梅

陸游

驛外斷橋邊,

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

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輾作塵,

只有香如故。

陸游(1125—1210) 字務觀,號放翁,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愛國的大詩人。他生當封建統治階級向外來侵略勢力委曲求和的時代,愛國抱負不為時用,晚年退居家鄉。他在《詠梅》詞中表現出孤芳自賞、凄涼抑郁的調子。本詞用陸游原調原題,但情調完全相反,所以說“反其意而用之”。

意思:

驛亭之外,靠近斷橋的旁邊,孤單寂寞地綻開了花,卻無人作主。每當日色西沉的時候,總要在內心泛起孤獨的煩愁,特別是刮風下雨。 不想費盡心思去爭芳斗春,一意聽憑百花去嫉妒。零落凋殘變成泥又碾為灰塵,只有芳香依然如故。

這首《卜算子》,作者自注“詠梅”,可是它意在言外,象“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濂溪先生(周敦頤)以蓮花自喻一樣,作者正是以梅花自喻的。

陸游曾經稱贊梅花“雪虐風饕愈凜然,花中氣節最高堅”(《落梅》)。梅花如此清幽絕俗,出于眾花之上,可是如今竟開在郊野的驛站外面,緊臨著破敗不堪的“斷橋”,自然是人跡絕少、寂寥荒寒、倍受冷落了。從這一句可知它既不是官府中的梅,也不是名園中的梅,而是一株生長在荒僻郊外的“野梅”。它既得不到應有得護理,也無人來欣賞,隨著四季代謝,它默默地開了,又默默地凋落了。它孓然一身,四望茫然,——有誰肯一顧呢,它是無主的梅呵。“寂寞開無主”這一句,詩人將自己的感情傾注在客觀景物中,首句是景語,這句已是情語了。

日落黃昏,暮色朦朧,這孓然一身、無人過問的梅花,何以承受這凄涼呢?它只有“愁”——而且是“獨自愁”,這幾個字與上句的“寂寞”相互呼應。而且,偏偏在這個時候,又刮起了風,下起了雨。“更著”這兩個字力重千均,寫出了梅花的艱困處境,然而盡管環境是如此冷峻,它還是“開”了!它,“萬樹寒無色,南枝獨有花”(道源);它,“完花敢向雪中出,一樹獨先天下春”(楊維楨)。總之,從上面四句看,這對梅花的壓力,天上地下,四面八方,無所不至,但是這一切終究被它沖破了,因為它還是開了!誰是勝利者?應該說,是梅花!

上闋集中寫了梅花的困難處境,它也的確還有“愁”。從藝術手法說,寫愁時,作者沒有用詩人、詞人們那套慣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寫得象這象那,而是用環境、時光和自然現象來烘托。況周頤說:“詞有淡遠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為高手。”(〈蕙風詞話〉)就是說,詞人描寫這么多“景物”,是為了獲得梅花的“神致”;“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寫景”(田同之《西圃詞說》)。上片四句可說是“情景雙繪”。

下闋,托梅寄志。梅花,它開得最早。“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齊己);“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消”(張謂)。是它迎來了春天。但它卻“無意苦爭春”。春天,百花怒放,爭麗斗妍,而梅花卻不去“苦爭春”,凌寒先發,只是一點迎春報春的赤誠。“苦”者,抵死、拼命、盡力也。從側面諷刺了群芳。梅花并非有意爭春,“群芳”如果有“妒心”,那是它們自己的事情,就“一任”它們去妒忌吧。這里把寫物與寫人,完全交織在一起了。花木無情,花開花落,是自然現象,說“爭春”,是暗喻。“妒”,則非草木能所有。這兩句表現出陸游標格獨高,決不與爭寵邀媚、阿諛奉承之徒為伍的品格和不畏讒毀、堅貞自守的傲骨。

最后幾句。把梅花的“獨標高格”,再推進一層:“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前句承上句的寂寞無主、黃昏日落、風雨交侵等凄慘境遇。這句七個字四次頓挫:“零落”,不堪雨驟風狂的摧殘,梅花紛紛凋落了,這是一層。落花委地,與泥水混雜,不辨何這者是花,何者是泥了,這是第二層。從“碾”字,顯示出摧殘者的無情,被摧殘者承受的壓力之大,這是第三層。結果呢,梅花被摧殘被踐踏而化作灰塵了。這是第四層。看,梅花的命運有多么悲慘,簡直令人不忍卒讀。但作者的目的決不是單為寫梅花的悲慘遭遇引起人們的同情;從寫作手法說,仍是鋪墊,是蓄勢,是為了把下句的詞意腿上最高峰。雖說梅花凋落了,被踐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塵灰了,請看,“只有香如故”,它那“別有韻”的香味,卻永遠如故,一絲一毫也改變不了呵。

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處境,風雨侵凌,凋殘零落,成泥作塵的凄涼、衰颯、悲戚,一股腦兒拋到九霄云外去了。正是“末句想見盡節”(卓人月〈詞統〉)。而這“盡節”的得以“想見”,正是由于此詞運用比興手法,十分成功,托物言志,給我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成為一首詠梅的杰作。

卜算子①

送鮑浩然之浙東②

宋·王觀

水是眼波橫,③

山是眉峰聚。④

欲問行人去那邊,

眉眼盈盈處。⑤

才始送春歸,

又送君歸去。

若到江南趕上春,

千萬和春住。

譯文:

水是眼波閃動,山是眉峰攢聚。要問行人去哪里,是去眉眼盈盈之處。

剛剛送春回歸,又送你歸去。如果到江南趕上春天,千萬和春同住。

疑難點注釋:

①王觀,字通叟,如皋(今屬江蘇)人。生卒年不詳。宋仁宗朝進士,歷任大理寺丞、江都知縣等職。神宗時官至翰林學士,因所賦《清平樂》詞忤怒太后而被罷職。有《冠神集》,已佚,仿存詞十六首。《詞律》以為調名取義于“賣卜算命之人”。《詞譜》以蘇軾詞為正體。又名《百尺樓》、《眉峰碧》、《缺月掛疏桐》等。雙調,四十四字,仄韻。 ②鮑浩然:生平不詳。浙東:今浙江東南部。宋時屬浙江東路,簡稱浙東。 ③眼波橫:形容眼神閃動,狀如水波橫流。 ④眉峰聚:形容雙眉蹙皺,狀如二峰并峙。 ⑤眉眼盈盈處:喻指山水秀麗的地方。盈盈:美好的樣子。

賞析點撥:

此詞構思新巧,筆調輕快,在送別之作中別具一格。開篇“水是眼波橫”二句匠心獨運:前人慣以“眉如春山”、“眼如秋水”之類的譬喻來形容女子容顏之美,而作者此處則反用其意,說水是眼波橫流、山是眉峰攢聚,其妙處不僅在于推陳出新、發想奇絕,而且在于運用移情手法,化無情為有情,使原本不預人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別的場面,為友人的離去而動容。“欲問行人”二句,仍就“眉眼”加以生發,亦見用筆靈動、造語新奇。“眉眼盈盈處”,既是喻指友人故鄉的秀麗山水,又令人想見友人妻妾倚欄盼歸之際美目傳恨、秀眉凝愁的情態。 妙語雙關, 熔鑄非易。過片后“才始送春歸”二句抒寫良情別緒:方才“送春”,已是十分悵恨;今又“送君”,更添悵恨十分。旦夕之間,兩諳別苦,情何以堪?但作者卻故意出以淡語,含而不露。“若到江南”二句再發奇想,叮囑友人如能趕上江南春光,務必與春光同住。惜春之情既溢于言表,對友人的祝福之意亦寓于句中。

如托名于劉歆的《西京雜記》卷二:“文君姣好,眉色如望遠山”;李白的《長相思》:“昔時橫波目,今作流淚泉”;白居易《箏詩》:“雙眸剪秋水,十指剝春蔥”。(案:亦有以“秋水”形容男子眼神者,如李賀《唐兒歌》:“一雙瞳人剪秋水”。)而作者此處則反用其意,說水是眼波橫流、山上眉峰攢聚,其妙處不僅在于推陳出新、發想奇絕,而且在于運用移情手法,化無情為有情,使原本不預人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別的場面,為友人的離去而動容。

“欲問行人”二句,仍就“眉眼”加以生發,亦見用筆靈動、造語新奇。“眉眼盈盈處”,既是喻指友人故鄉的秀麗山水,又令人想見友人妻妾倚欄盼歸之際美目傳恨、秀眉凝愁的情態。 妙語雙關, 熔鑄非易。

過片后“才始送春歸”二句抒寫良情別緒:方才“送春”,已是十分悵恨;今又“送君”,更添悵恨十分。旦夕之間,兩諳別苦,情何以堪?但作者卻故意出以淡語,含而不露。

“若到江南”二句再發奇想,叮囑友人如能趕上江南春光,務必與春光同祝惜春之情既溢于言表,對友人的祝福之意亦寓于句中。

【作者】

字通叟,如皋(今屬江蘇)人。生卒年不詳。宋仁宗朝進士,歷任大理寺丞、江都知縣等職。神宗時官至翰林學士,因所賦《清平樂》詞忤怒太后而被罷 職。有《冠神集》,已佚,仿存詞十六首。

【注釋】

①《詞律》以為調名取義于"賣卜算命之人"。《詞譜》以蘇軾詞為正體。又《百尺樓》、《眉峰碧》、《缺月掛疏桐》等。雙調,四十四字,仄韻。②鮑浩然:生平不詳。浙東:今浙江東南部。宋時屬浙江東路,簡稱浙東。③眼波橫:形容眼神閃動,狀如水波橫流。④眉峰聚:形容雙眉蹙皺,狀如二峰并峙。⑤眉神盈盈處:喻指山水秀麗的地方。盈盈:美好的樣子。

【品評】

此詞以新巧的構思和輕快的筆調,在送別之作中別具一格。開篇"水是眼波橫"二句匠心獨運:前人慣以"眉如春山"、"眼如秋水"之類的譬喻來形容女子容顏之美,如托名于劉歆的《西京雜記》卷二:"文君姣好,眉色如望遠山";李白的《長相思》:"昔時橫波目,今作流淚泉";白居易《箏詩》:"雙眸剪秋水,十指剝春蔥"。(案:亦有以"秋水"形容男子眼神者,如李賀《唐兒歌》:"一雙瞳人剪秋水"。)而作者此處則反用其意,說水是眼波橫流、山上眉峰攢聚,其妙處不僅在于推陳出新、發想奇絕,而且在 于運用移情手法,化無情為有情,使原本不預人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別的場面, 為友人的離去而動容。"欲問行人"二句,仍就"眉眼"加以生發,亦見用筆靈動、造語新奇。"眉眼盈盈處",既是喻指友人故鄉的秀麗山水,又令人想見友人妻妾倚欄盼歸之際美目傳恨、秀眉凝愁的情態。 妙語雙關, 熔鑄非易。過片后"才始送春歸"二句抒寫良情別緒:方才"送春",已是十分悵恨;今又"送君",更添悵恨十分。旦夕之間,兩諳別苦,情何以堪?但作者卻故意出以淡語,含而不露。"若到江南"二句再發奇想,叮囑友人如能趕上江南春光,務必與春光同住。惜春之情既溢于言表,對友人的祝福之意亦寓于 句中。

卜算子·詠梅

年代:現當代

作者:毛澤東

讀陸游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

風雨送春歸,

飛雪迎春到。

已是懸崖百丈冰,

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

只把春來報。

待到山花爛漫時,

她在叢中笑。

1961年12月

【譯詩】

風雨將春天送走了,

飛雪又把春光迎來。

正是懸崖結下百丈冰柱的時節,

但仍然有花枝俏麗競放。

俏麗但不掠春光之美,

只是把春天消息來報告。

待到山花開滿大地時,

梅花就在花叢中歡笑。

【賞析】

梅花是中國古代文人墨客千年吟詠不絕的主題。宋代林和靖,這位賞梅愛梅的大隱士就有不斷吟唱梅花的詩篇。以“妻梅子鶴”的感情寄寓于梅花之中,可謂愛梅之最的文人了。毛主席在這里所據陸游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的《卜算子·詠梅》的確與陸游所寫大相徑庭。陸游寫梅花的寂寞高潔,孤芳自賞,引來群花的羨慕與嫉妒。而主席這首詩卻是寫梅花的美麗、積極、堅貞,不是愁而是笑,不是孤傲而是具有新時代革命者的操守與傲骨。中國寫梅之詩不計其數,大意境與大調子都差不多;毛主席的確以一代大詩人的風范,出手不凡,一首詠梅詩力掃過去文人那種哀怨、頹唐、隱逸之氣,創出一種新的景觀與新的氣象,令人嘆為觀止,心服口服。

年復一年,風雨送春歸去,但漫天大雪又將春天迎了回來。哪怕縣崖峭壁上結下百丈冰棱,面對如此盛大寒冷的冬景,梅花仍然一支獨秀,傲然挺拔。詩人當然也依古訓,以詩言志,也借梅寄志。就在這“高天滾滾寒流急”的嚴峻當口(即:當時中國的三年自然災害,以及反帝、反修的激烈斗爭),詩人以隆冬里盛開的梅花勉勵自己,勸慰他人,應向梅花學習,在如此險峻的情況下,勇敢地迎接挑戰,去展示自己的俊俏。詩人這個“俏”字用得極好,梅花從未出現這的形象就在這一個字上出現了。這是喜悅者的形象、自信者的形象、勝利者的形象,當然這不僅是詩人眼中梅花的形象,也是詩人自己以及中國共產黨人的形象。這個“俏”包含了多少層深刻的含義啊,積極進取、永不屈服。

下闋,詩人又把梅花的形象向縱深引導,它雖俏麗但不掠春之美,只是一名春天使者,為我們送來春的訊息。而當寒冬逝去,春光遍野的時候,梅花卻獨自隱逸在萬花叢中發出欣慰的歡笑。梅花,它在詩人眼中是一名戰士,它與嚴寒搏斗,它只為了贏得春天,通報春天的來臨,然后退去,并不強奪春天的美景。這一形象是大公無私、默默奉獻的形象。詩人在此已大大地深化了梅花的形象,它已成為一名國際共產主義戰士的形象,它已從一個中國革命者成為一名世界革命者。梅花在新中國里,它的形象已被詩人塑造成型,更加豐滿高大了。

《卜算子?我住長江頭》

【作者】:李之儀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2,此恨何時已1。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注釋】:

1. 已:完結,停止

2.休;停止

【簡析】:

詞以長江起興。開頭兩句,“我”、“君”對起,而一住江頭,一住江尾,見雙方空間距離之懸隔,也暗寓相思之情的悠長。重疊復沓的句式,加強了詠嘆的情味,仿佛可以感觸到主人公深情的思念與嘆息,在隔中翹首思念的女子形象此江山萬里的悠廣背景下凸現出來。

三、四兩句,從前兩句直接引出。江頭江尾的萬里遙隔,引出了“日日思君不見君”這一全詞的主干;而同住長江之濱,則引出了“共飲長江水”。如果各自孤立起來看,每一句都不見出色,但聯起來吟味,便覺筆墨之外別具一段深情妙理。這就是兩句之間含而未宣、任人體味的那層轉折。字面意思淺直:日日思君而不得見,卻又共飲一江之水。深味之下,似可知盡管思而不見,畢竟還能共飲長江之水。這“共飲”又似乎多少能稍慰相思離隔之恨。詞人只淡淡道出“不見”與“共飲”的事實,隱去它們之間的轉折關系的內涵,任人揣度吟味,反使詞情分外深婉含蘊。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換頭仍緊扣長江水,承上“思君不見”進一步抒寫別恨。長江之水,悠悠東流,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休止,自己的相思離別之恨也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停歇。用“幾時休”、“何時已”這樣的口吻,一方面表明主觀上祈望恨之能已,另一方面又暗透客觀上恨之無已。江水永無不流之日,自己的相思隔離之恨也永無銷歇之時。此詞以祈望恨之能已反透恨之不能已,變民歌、民間詞之直率熱烈為深摯婉曲,變重言錯舉為簡約含蓄。

寫到這里,詞人翻出一層新的意蘊:“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恨之無已,正緣愛之深摯。“我心”既是江水不竭,相思無已,自然也就希望“君心似我心”,我定不負我相思之意。江頭江尾的阻隔縱然不能飛越,而兩相摯愛的心靈卻一脈遙通。這樣以來,單方面的相思便變為雙方的期許,無已的別恨便化為永恒的相愛與期待。這樣,阻隔的雙方心靈上便得到了永久的滋潤與慰藉。從“此恨何時已”翻出“定不負相思意”,是感情的深化與升華。江頭江尾的遙隔這里反而成為感情升華的條件了。

【簡評】:

李之儀這首《卜算子》深得民歌的神情風味,明白如話,復疊回環,同時又具有文人詞構思新巧。同住長江邊,同飲長江水,卻因相隔兩地而不能相見,此情如水長流不息,此恨綿綿終無絕期。只能對空遙祝君心永似我心,彼此不負相思情意。語極平常,感情卻深沉真摯。設想很別致,深得民歌風味,以情語見長。

這首詞的結尾寫出了隔絕中的永恒之愛,給人以江水長流情長的感受。全詞以長江水為抒情線索。悠悠長江水,既是雙方萬里阻隔的天然障礙,又是一脈相通、遙寄情思的天然載體;既是悠悠相思、無窮別恨的觸發物與象征,又是雙方永恒相愛與期待的見證。隨著詞情的發展,它的作用也不斷變化,可謂妙用無窮。

●詞牌釋義

〔題考〕 【詞律】引毛氏云:“駱義烏詩,用數名,人謂為卜算子,故牌名取之。”又云:“按山谷詞‘似扶著賣卜算’,蓋取義以今賣卜算命之人也。”又因秦觀詞有:“極目煙中百尺樓”之句,故【圖譜】刪[卜算子]而名[百尺樓];然[卜算子]之名,得知較早也。

又名《百尺樓》、《眉峰碧》、《楚天遙》等。相傳是借用唐代詩人駱賓王的綽號。駱賓王寫詩好用數字取名,人稱“卜算子”。 山谷詞“似扶著,賣卜算”,取賣卜算命的意思。

〔作法〕 本調四十四字,前后兩闋,均四句而兩韻;通體,各句第一字均平仄不拘。第一二句句法,俱為上一下三,中加一襯字。第三句與[搗鏈子]第三句同。末句五字,仄仄平平仄,與上首[雨淋鈴]末句同。后半闋依此類推。

韻律〕 說明:雙調,四十四字,前后闋各兩仄韻,上去通押。也有一體單押入聲韻。

*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 △

*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 △

●經典詞作

《卜算子·詠梅》 作者·劉克莊

片片蝶衣輕1,點點猩紅2小。道是天公不惜花3,百種萬般巧。

朝見樹頭繁,暮見枝頭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風吹了4。

注釋

1.蝶衣:指蝴蝶的翅膀。這句描寫花瓣的輕盈有致。

2.猩紅:血紅色。這句描寫飛花。

3.天公:天老爺,指自然界的主宰者。惜,憐愛。

4.了:盡。

鑒賞

劉克莊是詩詞兼善的作家。就詞來說,他屬辛派豪放詞人,但他亦有婉約之作。詞人另有一首《卜算子》題為"惜海棠",兩首當是姊妹。詞中明寫惜花,實際是用比興手法,委婉含蓄的表達了詞人才不見用,遭受壓抑的凄楚情懷。小詞一不用書卷,二不假藻飾,全以尋常語入詞,卻含蓄深婉,自然有致。并運用回環往復的句式,很有藝術情韻,耐人回味。

卜算子為詞牌的詞的大約有多少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以卜算子為詞牌名寫一首詞、卜算子為詞牌的詞的大約有多少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鏈接:http://m.pinswag.com/ask/6174.html

分享給朋友:

發表評論

訪客

看不清,換一張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