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雙調夜行船(如何理解雙調夜行船秋思中的消極頹廢思想)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如何理解雙調夜行船,以及如何理解雙調夜行船秋思中的消極頹廢思想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翻譯雙調.夜行船.秋思 馬致遠
原文 :雙調夜行船(秋思) 馬致遠百歲光陰如夢蝶,重回首往事堪嗟。今日春來,明朝花謝,急罰盞 夜闌燈滅。 [喬木查] 想秦宮漢闕,都做了衰草牛羊野。不恁么漁樵無話說。縱 荒墳橫斷 碑,不辯龍蛇。 [慶宣和] 投至狐蹤興兔穴,多少豪杰。鼎足三分半腰折,知他是魏 耶?知他 是晉耶? [落梅風] 天教你富,莫太奢。無多時好天良夜。看錢奴硬將心似鐵, 空辜負錦堂風 月。 [風入松] 眼前紅日又西斜,疾似下坡車。曉來清鏡添白雪,上床興 鞋履相別。莫笑鳩巢 計拙,葫蘆提一向妝呆。 [撥不斷] 利名竭,是非絕。紅塵不向門前惹,綠樹偏宜屋角遮。青 山正補墻頭缺,竹籬茅舍。 [離亭宴煞] 蛩吟一覺才寧貼,雞鳴萬事無休歇。爭名利,何年是 徹。 密匝匝蟻排兵,亂紛紛蜂釀蜜,鬧穰穰蠅爭血。裴公綠野堂,陶令白蓮社。愛秋來那 些:和露摘黃花,帶霜烹紫蟹,煮酒燒紅葉。人生有限杯,幾個登高節。囑咐俺頑童記者: 便北海探吾來,道東籬醉了也。
翻譯:第一支曲 [夜行船]: 人生在世百年光陰就象夢中化蝶, 回顧往日重溫舊事令人感嘆不迭。 今天迎接春天到來, 明朝又是百花凋謝。 快把罰酒喝完不然夜深燈火要滅。
第二支曲 [喬木查]: 想那秦朝宮殿漢代天闕, 現在都成了長滿衰草放牧牛羊的原野。 不然那些漁夫樵子們還沒有話題閑扯。 即使荒墳前留下些殘碑斷碣, 也難辨字跡認龍蛇。
第一支曲 [夜行船]總領散曲全篇:說人生如夢,要抓緊時間痛快的飲酒。看上去好象還是老生常談,但作者在這里突出莊生化蝶的典故,卻比起泛泛而談的“人生如夢”要豐富和深刻得多。莊生化蝶中不僅有“人生如夢”的內涵,而且還有“人迷世間”的內涵,因為莊子對自己夢中化蝶和蝴蝶變成醒來后的莊生給予了同樣的可能(他這種奇想式的思辯,為他贏得了西方人給予他的“蝴蝶哲學家”的稱號)。作者在這里特別強調了酒,因為作者在通篇散曲里都是把醉酒當作避世的理想手段來描寫的。
第二支曲說的是帝王。帝王在人世間是有至高無上權威的,但作者以否定的口氣指出:帝王的霸業王圖哪怕生前顯赫一時,最終也不過作為樵夫、漁父茶余飯后談古說今的材料。就連秦、漢兩朝的宮殿和天闕,到頭來還不都成了長滿野草的牛羊牧場嗎?縱然在自己的墳頭樹起記載豐功偉績的碑碣,后人所看到的也不過是荒墳伴著字跡模糊的斷碣殘碑而已,和平民百姓的歸宿相比,又有什么大不同的呢?
第三支曲直接用議論和反問對英雄豪杰建功立業的意義提出了懷疑。“投至狐蹤與兔穴,多少豪杰”兩句,由于押韻和字數的限制,實為倒裝:多少英雄豪杰,到頭來連荒墳斷碑都沒有,他們的葬身之地已變成了狐貍野兔出沒的場所。這一倒裝恰好利用“投至”二字含有“及至”的意思,在語氣上與第二支曲承接,情緒和句意也正相連屬。鼎足三分指魏、蜀、吳三國之爭,也兼指所有群雄紛爭的時代,正如秦宮漢闕不限于秦漢,也代表所有強盛統一的王朝,這雖是詩詞曲懷古詠史的常套,卻也有典型意義,且正好按朝代順序排列,使兩支曲連成一氣。鼎足三分的功業半途夭折,到如今魏在哪里,晉又在哪里呢?千秋功罪,后人又當怎樣評說?所以這茫然的一問與“不辨龍蛇”之意相生發,抹掉了多少豪杰爭奪天下的功過成敗和是非。回過頭來再看看那些狐蹤兔穴,已被歷史湮沒的英雄們當初逐鹿中原的紛爭不也象兔奔狐逐一樣沒有意義嗎?這一支曲結尾連用兩個疊問,使魏、晉和秦、漢首尾呼應,字法靈活多變,章法周密嚴謹。
第四支曲由嘆古轉為諷今,內容與上二支曲并列,意思更透過一層:帝王豪杰的功業尚且化為烏有,更何況看錢奴的萬貫家財?可笑這些人心硬似鐵,一味地愛錢如命,看不透人生好景不常,為歡幾何,空使錦堂風月虛設,哪里懂得什么賞心樂事?“錦堂”用宋韓琦在相州故鄉筑晝錦堂的故事,泛指富貴人家的第宅。全曲四句,分兩層遞進,看錢奴的庸俗愚蠢和晝錦堂的良辰美景兩相對照,俚俗的白話和清雅的詞藻各得其所。元代另一個雜劇家鄭廷玉根據神怪小說《搜神記》所作的《看錢奴》,寫一個周姓貧民得天恩賜,變成一個為富不仁、極其吝嗇刻薄的百萬富翁,有助于理解“天教富,莫太奢”的意思。此處譏刺看錢奴的貪吝鄙俗,實際是將漢詩中“為樂當及時,何能待來茲”(《古詩十九首》“生年不滿百”),“貪財愛惜費,但為后世嗤”(漢樂府《西門行》)的老調翻為新曲。
以上三支曲子已將功名富貴都參破,第五、六兩支曲子便轉而陳述自己的人生哲學。“眼前紅日又西斜”寫一日之內光陰的流逝,遙承“百歲光陰”而來,“疾似下坡車”的比喻從羲和駕日車的常用典故脫出,化雅為俗,生動有趣。“曉來清鏡添白雪”反用李白“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成青絲暮成雪”的意思,引出“上床與鞋履相別”這句玩笑,好象把俗話說的“今晚脫下鞋和襪,不知明天穿不穿”稍加提煉發揮,便成了至理名言。不過這句貌似參透生死的俏皮話里隱藏著憤世疾俗的深意,所以緊接著勸人莫笑自己象不會筑巢的斑鳩那樣拙笨,這不過是糊里糊涂地裝傻而已。自稱不善營生之計,其實倒是離絕名利是非的上計,明說一向裝呆,又點出渾渾噩噩混世的不得已。下一支曲說:“利名竭,是非絕。”正是上一支曲結尾的言外之意。“紅塵不向門前惹,綠樹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補墻頭缺”三句鼎足對,用鮮明的對比色描寫自己隱居塵外的清幽環境,構圖別具匠心:綠樹青山本來一近一遠,層次分明,但一遮屋角,一補墻缺,便象一圈遮擋紅塵的屏障,將自己嚴嚴實實地封閉在“竹籬茅舍”中,造成了隔絕是非名利的小天地。上一支曲全用散句,既無對仗,又無雷同的句法,這一支曲全為對句,散而有序,整而不板,雅詞與俗調相間,典故和俚語并用,活潑和諧,妙趣橫生。
最后一支曲煞尾,正面點題:可嘆人生在世,只有睡覺時才得安寧,天一亮便有萬事干擾不休。蛩吟即蟋蟀叫,至此才扣住秋景。人間萬事歸結到一點,無非是爭名奪利,所以下面用一組鼎足對,將古往今來世上的一切紛爭都比喻為“密匝匝蟻排兵,亂紛紛蜂釀蜜,鬧攘攘蠅爭血”。“蟻陣蜂衙”、“浮生如爭穴聚蟻”的說法雖在元曲中常見,這三句卻因連用確切精當的疊字排比對仗,把蟻穴、蜂窩、蠅群的形狀寫得特別麻人。作者的功力還不僅在于能將封建社會中世人的丑態形容到如此惡心的程度,更重要的是能以迥異于世人的高雅情趣與之相對照,表現出細宇宙、小萬物、俯視塵世的超然神情。“裴公綠野堂,陶令白蓮社”是作者理想的凈土。裴度歷任中唐五朝宰相,最后見天下事不可為,在洛陽修了一座別墅,名為綠野堂,日與白居易、劉禹錫飲酒賦詩。陶淵明是東晉著名的隱逸詩人,《高僧傳》說他參加過慧遠法師在廬山虎溪東林寺組織的白蓮社。取這兩個典故相對,既可使字面對仗工整,顏色與下文中黃、紫、紅三色配成五彩,又概括了上層和下層文人兩種有代表性的隱居生活。接著再用一組五言鼎足對寫他“愛秋來那些:和露摘黃花,帶霜烹紫蟹,煮酒燒紅葉”,從高人賞秋的雅趣中選擇三個富有詩情的生活細節,寫出清爽悅目的時景和濃郁醉人的秋意。毫端之滋潤如飽蘸清露,色澤之新鮮如才脫筆硯,風神瀟灑,堪稱妙境。兩組鼎足對形成極丑和極美的強烈對比,顯示出世俗的骯臟和塵外的高潔,從而飽滿有力地將整套曲子的感情和氣勢推到高潮。然后又就勢從摘菊賞酒引出重陽登高節,轉回到“人生有限杯”,與頭一支曲“急罰盞”遙相照應。至此可知馬致遠的及時行樂不過是醉臥風月,并非奢侈糜爛的享樂主義。所以結尾說:“囑咐你個頑童記者:便北海訪吾來,道東籬醉了也。”東漢名士孔融因出任過北海相,被稱為孔北海,他在居閑時曾說:“座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吾無憂矣。”實際上并沒有忘情世事,終因屢次攻擊曹操而遭殺身之禍。連孔融都被視為俗物,則作者不屑睥睨世人的傲氣也就可想而知了。馬致遠追慕陶詩“采菊東籬下”的閑適心境,自號“東籬老”,其實不能與陶淵明相比。陶淵明的隱居懷有“不賴固窮節,百世當誰傳”的明確理想,不同于一般隱士的避禍自全。而馬致遠則懷疑所謂的精神不朽,他的陶兀昏放固然體現了元代部分士大夫有所不為的良心和骨氣,對現實有一定的批判意義,但是既然只有在睡覺和昏醉時才能寧貼,那么本來就象一場幻夢的浮生就只能在真的醉夢中度過了,這又是多么可悲的人生!這弦外的余悲最后只凝成一句風趣的調侃,結尾猶如戲曲中人物下場前的道白,以神龍掉尾之勢,輕巧地結束了這一通痛快淋漓的牢騷。
夜行船 馬致遠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
《夜行船·秋思》是是元曲作家馬致遠創作的套曲。這套曲子對封建社會的名和利作了徹底的否定,表現了及時行樂、消極厭世的虛無主義思想,將一個生活在亂世的文人矛盾的內心情感狀態表露無疑,并成為一段流傳千古、蕩氣回腸的靈魂剖白,為后世人所稱道。作品風格豪放,行文流暢,曲折有致。
【雙調】夜行船·秋思
百歲光陰如夢蝶,重回首往事堪嗟。今日春來,明朝花謝。急罰盞夜闌燈滅。
【喬木查】想秦宮漢闕,都做了蓑草牛羊野。不恁么漁樵無話說。縱荒墳橫斷碑,不辨龍蛇。
【慶宣和】投至狐蹤與兔穴,多少豪杰。鼎足雖堅半腰里折,魏耶?晉耶?
【落梅風】天教你富,莫太奢。無多時好天良夜。看錢兒硬將心似鐵,空辜負錦堂風月。
【眼前紅】日又西斜,疾似下坡車。曉來清鏡添白雪,上床與鞋履相別。休笑鳩巢計拙,葫蘆提一向裝呆。
【撥不斷】名利竭,是非絕。紅塵不向門前惹,綠樹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補墻頭缺,更那堪竹籬茅舍。
【離亭宴煞】蛩吟罷一覺才寧貼,雞鳴時萬事無休歇。爭名利何年是徹?看密匝匝蟻排兵,亂紛紛蜂釀蜜,鬧攘攘蠅爭血。裴公綠野堂,陶令白蓮社。愛秋來時那些:和露摘黃花,帶霜烹紫蟹,煮酒燒紅葉,想人生有限杯,渾幾個重陽節?人問我頑童記者:便北海探吾來,道東籬醉了也。
如何準確理解《雙調·夜行船·秋思》中的消極頹廢思想
馬致遠在這首散套中所宣揚的思想情趣與人生態度,是對自己曾經迷戀過的功名富貴的一種自我懺悔,是對內心苦悶的一種由衷宣泄,也是對元代黑暗統治的一種消極反抗。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散套中對歷史興衰的慨嘆,對守財奴的諷刺,對于名利之徒的嘲罵,,其實是作家諷世嫉俗的噴發,自有其積極的意義。但從其總的思想傾向來看,其消極的成分(如人生如夢,及時行樂思想,歷史虛無主義思想)也不容忽視。
馬致遠《雙調·夜行船·秋思》原文及賞析
《夜行船·秋思》是是元曲作家馬致遠創作的套曲。這套曲子對封建社會的名和利作了徹底的否定,表現了及時行樂、消極厭世的虛無主義思想,將一個生活在亂世的文人矛盾的內心情感狀態表露無疑,并成為一段流傳千古、蕩氣回腸的靈魂剖白,為后世人所稱道。作品風格豪放,行文流暢,曲折有致。以下是我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元曲,歡迎大家參考!
《夜行船·秋思》原文
百歲光陰如夢蝶,重回首往事堪嗟。今日春來,明朝花謝。急罰盞夜闌燈滅。
【喬木查】想秦宮漢闕,都做了蓑草牛羊野。不恁么漁樵無話說。縱荒墳橫斷碑,不辨龍蛇。
【慶宣和】投至狐蹤與兔穴,多少豪杰。鼎足雖堅半腰里折,魏耶?晉耶?
【落梅風】天教你富,莫太奢。無多時好天良夜。看錢兒硬將心似鐵,空辜負錦堂風月。
【眼前紅】日又西斜,疾似下坡車。曉來清鏡添白雪,上床與鞋履相別。休笑鳩巢計拙,葫蘆提一向裝呆。
【撥不斷】名利竭,是非絕。紅塵不向門前惹,綠樹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補墻頭缺,更那堪竹籬茅舍。
【離亭宴煞】蛩吟罷一覺才寧貼,雞鳴時萬事無休歇。爭名利何年是徹?看密匝匝蟻排兵,亂紛紛蜂釀蜜,鬧攘攘蠅爭血。裴公綠野堂,陶令白蓮社。愛秋來時那些:和露摘黃花,帶霜烹紫蟹,煮酒燒紅葉,想人生有限杯,渾幾個重陽節?人問我頑童記者:便北海探吾來,道東籬醉了也。
《夜行船·秋思》注釋
⑴雙調:宮調名。夜行船:曲牌名。這是套數,有多個曲牌,下面的“喬木查”“慶宣和”“落梅風”等都是曲牌名。
⑵夢蝶:《莊子·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這句話是說人生就像一場幻夢。
⑶“急罰盞”句:趕快行令罰酒,直到夜深燈熄。夜闌,夜深,夜殘。
⑷秦宮漢闕:秦代的宮殿和漢代的陵闕。
⑸不恁(nèn):不如此,不這般。
⑹龍蛇:這里指刻在碑上的文字。古人常以龍蛇喻筆勢的飛動。李白《草書歌行》:“時時只見龍蛇走,左盤右蹙如驚電。”
⑺投至:及至,等到。
⑻“鼎足”句:言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形勢,到中途就夭折了。最后的勝利者到底是魏呢?還是晉呢?
⑼好天良夜,好日子,好光景。
⑽看錢兒:元代雜劇家鄭廷玉根據神怪小說《搜神記》,關于一個姓周的貧民在天帝的恩賜下,以極其慳吝、極其刻薄的手段,變為百萬富翁的故事,塑造了一個為富不仁,愛財如命的慳吝形象——看錢奴。一作“富家兒”。
⑾錦堂風月:富貴人家的美好景色。此句嘲守財奴情趣卑下,無福消受榮華。
⑿添白雪:添白發。
⒀鳩巢計拙:指不善于經營生計。《詩經·召南·鵲巢》:“維鵲有巢,維鳩居之。”朱熹注:“鳩性拙不能為巢,或有居鵲之成巢者。”
⒁葫蘆提:糊糊涂涂。
⒂蛩:蟋蟀。寧貼:平靜,安靜。
⒃徹:了結,到頭。
⒄裴公:唐代的裴度。他歷事德宗、憲宗、穆宗、敬宗、文宗五朝,以一身系天下安危者二十年,眼見宦官當權,國事日非,便在洛陽修了二座別墅叫做“綠野堂”,和白居易、劉禹錫在那里飲酒賦詩。
⒅陶令:陶潛。因為他曾經做過彭澤令,所以被稱為陶令。相傳他曾經參加晉代的慧遠法師在廬山虎溪東林寺組織的白蓮社。
⒆北海:指東漢的孔融。他曾出任過北海相,所以后世稱為孔北海。他嘗說:“座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吾無憂矣。”
⒇東籬:指馬致遠。他慕陶潛的隱逸生活,因陶潛《飲酒》詩有“采多數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之句,乃自號為“東籬”。
《夜行船·秋思》賞析
秋思本是中國古典詩詞的傳統題目之一。長期以來,人們由這一題目生出的無數感慨,已使秋思的詞義本身便凝聚著思索自然之秋和人生之秋的豐富內涵。而馬致遠《夜行船·秋思》更是包孕弘深、獨具一格。這一套曲將參透名利、離絕是非的處世哲學寄托在嘆古諷今、嘲風弄月的牢騷里,濃縮了他在《陳摶高臥》《黃粱夢》等劇目和其他散曲中反復宣泄的內心苦悶,表現了他因半世蹉跎、飽諳世情而形成的縱酒肆志、超然塵外的人生態度。
馬致遠的《夜行船·秋思》從思想內容上擴大了散曲的表現范圍;并充分利用元曲語言俚俗明快、句式節奏自由的特點,從表現藝術上提高了散曲的境界。這一套曲由七支曲子組成,第一支曲以人生當及時行樂的感慨領起全篇。題為秋思,不寫秋景,但遲暮之悲、憶舊之情處處關合“秋”字,實是從人生的晚景虛寫自然的秋意。反過來,“今日春來,明朝花謝”寫韶華過隙之感,則是以自然之春倒映人生之秋,“今日”、“明朝”的夸張更加強了光陰流逝的急速感,春花又與“夢蝶”在字面上相照應。“夢蝶”用《莊子·齊物論》的典故,既烘托了百年猶如一夢的迷惘之感,又以詞藻的裝飾美點綴了春意。人生如夢已成濫調,莊周夢蝶也是熟典,但用惜春之情反寫悲秋之思,尚不落俗套。末句“急罰盞夜闌燈滅”利用虛詞的省略造成意思的含混,又從及時行樂的老話中翻出新意:“急罰盞”三字聲短調促,把催人趕快行令罰酒的意思連同急不可待的語氣一起傳達出來了,而這三字與“夜闌燈滅”之間又有一個停頓,便兼有兩重含意:一是趕快罰酒直到夜深燈息,即“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之意;一是趕快罰酒--卻已夜闌燈滅,也就是即使急急行樂,猶恐不能及時之意。這支曲緩起急收,以入聲為平聲。起調平穩,與長嗟短嘆的表情相應,愈往后愈急促,在言猶未盡時頓斷,這就為以下六支曲子展開古今縱橫之談留下了余地。
第二、三、四支曲子從興亡之悲談到貪財之愚,慨嘆所謂名標青史、功業不朽、富貴久長的虛幻,以證明及時行樂的實在。
第二支曲否定了帝王無上的權威。秦宮漢闕化為一片衰草,成了放牧牛羊的原野,昔日繁華已成過眼云煙,只落得漁夫樵子幾句閑話。如此悲涼的意緒卻化為一句刻薄的挖苦:若不這般興衰更替,漁樵便沒有閑話可說了。這出人意表的冷嘲應有無限感觸,可又將千古興亡說得何等無足輕重。至此意猶未足,還要追補一層:縱然是留下幾座荒墳,橫著幾塊斷碑,也因年代久遠而無法辨認那上頭模糊的字跡了。古人將刻石立碑看作不朽功名的象征,此處“龍蛇”本指碑刻文字龍走蛇舞的筆勢,但這詞也常用于比喻古代帝王,所以“不辨龍蛇”語意雙關:既然連銘功記史的碑文都已字跡莫辨,那么后人又如何分辨歷史上那些龍爭蛇斗的風云人物呢?“秦宮漢闕”著眼于帝王生前之貴不能持久,“荒墳““斷碑”著重于死后之名不能永存,這就用虛無主義的歷史觀徹底否定了歷代文人所謳歌的青史留名的人生理想。
第三支曲直接用議論和反問對英雄豪杰建功立業的意義提出了懷疑。“投至狐蹤與兔穴,多少豪杰”兩句,由于押韻和字數的限制,實為倒裝:多少英雄豪杰,到頭來連荒墳斷碑都沒有,他們的葬身之地已變成了狐貍野兔出沒的場所。這一倒裝恰好利用“投至”二字含有“及至”的意思,在語氣上與第二支曲承接,情緒和句意也正相連屬。鼎足三分指魏、蜀、吳三國之爭,也兼指所有群雄紛爭的時代,正如秦宮漢闕不限于秦漢,也代表所有強盛統一的王朝,這雖是詩詞曲懷古詠史的常套,卻也有典型意義,且正好按朝代順序排列,使兩支曲連成一氣:鼎足三分的功業半途夭折,到如今魏在哪里,晉又在哪里呢?千秋功罪,后人又當怎樣評說?所以這茫然的一問與“不辨龍蛇”之意相生發,抹掉了多少豪杰爭奪天下的功過成敗和是非。回過頭來再看看那些狐蹤兔穴,已被歷史湮沒的英雄們當初逐鹿中原的紛爭也就像兔奔狐逐一樣沒有意義。這一支曲結尾連用兩個疊問,使魏、晉和秦、漢首尾呼應,字法靈活多變,章法周密嚴謹。
第四支曲由嘆古轉為諷今,內容與上二支曲并列,意思更透過一層:帝王豪杰的功業尚且化為烏有,更何況看錢奴的.萬貫家財。可笑這些人心硬似鐵,一味地愛錢如命,看不透人生好景不常,為歡幾何,空使錦堂風月虛設,根本不懂得賞心樂事。“錦堂”用宋韓琦在相州故鄉筑晝錦堂的故事,泛指富貴人家的第宅。全曲四句,分兩層遞進,看錢奴的庸俗愚蠢和晝錦堂的良辰美景兩相對照,俚俗的白話和清雅的詞藻各得其所。元代另一個雜劇家鄭廷玉根據神怪小說《搜神記》所作的《看錢奴》,寫一個周姓貧民得天恩賜,變成一個為富不仁、極其吝嗇刻薄的百萬富翁,有助于理解“天教富,莫太奢”的意思。此處譏刺看錢奴的貪吝鄙俗,實際是將漢詩中“為樂當及時,何能待來茲”(《古詩十九首·生年不滿百》),“貪財愛惜費,但為后世嗤”(漢樂府《西門行》)的老調翻為新曲。
以上三支曲子已將功名富貴都參破,第五、六兩支曲子便轉而陳述自己的人生哲學。“眼前紅日又西斜”寫一日之內光陰的流逝,遙承“百歲光陰”而來,“疾似下坡車”的比喻從羲和駕日車的常用典故脫出,化雅為俗,生動有趣。“曉來清鏡添白雪”反用李白“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成青絲暮成雪”的意思,引出“上床與鞋履相別”這句玩笑,好象把俗話說的“今晚脫下鞋和襪,不知明天穿不穿”稍加提煉發揮,便成了至理名言。不過這句貌似參透生死的俏皮話里隱藏著憤世嫉俗的深意,所以緊接著勸人莫笑自己像不會筑巢的斑鳩那樣拙笨,這不過是糊里糊涂地裝傻而已。自稱不善營生之計,其實倒是離絕名利是非的上計,明說一向裝呆,又點出渾渾噩噩混世的不得已。下一支曲說:“利名竭,是非絕。”正是上一支曲結尾的言外之意。“紅塵不向門前惹,綠樹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補墻頭缺”三句鼎足對,用鮮明的對比色描寫自己隱居塵外的清幽環境,構圖別具匠心:綠樹青山本來一近一遠,層次分明,但一遮屋角,一補墻缺,便像一圈遮擋紅塵的屏障,將自己嚴嚴實實地封閉在“竹籬茅舍”中,造成了隔絕是非名利的小天地。上一支曲全用散句,既無對仗,又無雷同的句法,這一支曲全為對句,散而有序,整而不板,雅詞與俗調相間,典故和俚語并用,活潑和諧,妙趣橫生。
最后一支曲煞尾,正面點題:可嘆人生在世,只有睡覺時才得安寧,天一亮便有萬事干擾不休。蛩吟即蟋蟀叫,至此才扣住秋景。人間萬事歸結到一點,無非是爭名奪利,所以下面用一組鼎足對,將古往今來世上的一切紛爭都比喻為“密匝匝蟻排兵,亂紛紛蜂釀蜜,鬧攘攘蠅爭血”。“蟻陣蜂衙”、“浮生如爭穴聚蟻”的說法雖在元曲中常見,這三句卻因連用確切精當的疊字排比對仗,把蟻穴、蜂窩、蠅群的形狀寫得特別麻人。作者的功力還不僅在于能將封建社會中世人的丑態形容到如此惡心的程度,更重要的是能以迥異于世人的高雅情趣與之相對照,表現出細宇宙、小萬物、俯視塵世的超然神情。
雙調夜行船秋思經典元曲賞析
【原文】
雙調·夜行船·秋思(百歲光陰如夢蝶)(套數)
馬致遠
百歲光陰如夢蝶,重回首往事堪嗟。今日春來,明朝花謝。
急罰盞夜闌燈滅。
[喬木查]想秦宮漢闕,都做了衰草牛羊野。不恁么漁樵沒話說。縱荒墳橫斷碑,不辨龍蛇。
[慶宣和]投至狐蹤與兔穴,多少豪杰。鼎足雖堅半腰里折,富家兒更做道你魏耶?晉耶?
[落梅風]天教你富,莫太奢。沒多時好天良夜,富家兒更做道你心似鐵,爭辜負了錦堂風月。
[風入松]眼前紅日又西斜,疾似下坡車。不爭鏡里添白雪,上床與鞋履相別。莫笑巢鳩計拙,葫蘆提一向裝呆。
[撥不斷]利名竭,是非絕。紅塵不向門前惹。綠樹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補墻頭缺;更那堪竹籬茅舍。
[離亭宴煞]蛩吟罷一覺才寧貼,雞鳴時萬事無休歇。何年是徹?看密匝匝蟻排兵,亂紛紛蜂釀蜜,急攘攘蠅爭血。裴公綠野堂,陶令白蓮社,愛秋來時那些:和露摘黃花,帶霜分紫蟹,煮酒燒紅葉。想人生有限杯,渾幾個重陽節?人問我頑童記者:便北海探吾未,道東籬醉了也。
【賞析】
這篇套曲可以說是馬致遠的人生觀的自白。過去有多少英雄豪杰最后也都進入墳墓,成了狐兔的宅穴。從這個基本觀點出發,他認為只有像裴度、陶潛那樣過著詩酒參禪的隱逸生活,才是人生應走的道路。這種消極遁世的思想,是不足稱道的。不過我們也應該看到他把世人爭名奪利的行徑比做蟻排兵、蜂釀蜜、蠅爭血,表示極大的鄙視和激憤。這一點也表明作者有不慕名利、廉潔避穢的`節操。
對突現主題思想,他不是抽象地論道,而是通過歷代王朝的變遷和歷史人物的行為以及蟻蠅等爭奪的形象描繪來顯現的。特別是[離亭宴煞]中的兩組鼎足對,對仗工整、韻律諧和,形象鮮明,表現出作者在使用語言上具有獨特的藝術才能。
【題解】
本套曲,作者聯系歷史,揭露了現實的昏暗、污濁,表現出不與污濁同流的高傲性格。
雙調·夜行船·秋思(百歲光陰如夢蝶)(套數)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