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叔倫是哪個朝代(戴叔倫是哪個朝代的)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戴叔倫是哪個朝代,以及戴叔倫是哪個朝代的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半夜鯉魚來上灘全詩
蘭溪棹歌
朝代:唐朝 作者:戴叔倫
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
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
春天,寫景,山水,地名,民歌
相關翻譯
蘭溪棹歌注釋及譯文
注釋
蘭溪:蘭溪江,也稱蘭江,浙江富春江上游一支流。
棹(zho)歌:船家搖櫓時唱的歌。
柳灣:種著柳樹的河灣。
越中:古代東南沿海一帶稱為越。
桃花雨:江南春天桃花開時下的雨。
譯文
詩歌描寫了春夜蘭溪江邊的山水景色和漁民捕魚的心態。前兩句是寫月光下的月、樹、河灣和倒映在水中的山。一個“涼”字,令人覺得春寒猶在,一個“鏡”字,使人感到月夜的靜寂。詩句寫得纖麗、秀氣,出自文人筆下。三、四兩句給人的感覺則全然不同,像是引用了民間流傳的物候語,朗朗上口,樸實無華,又令人置信地敘述一個事實:春雨一下,蘭溪江的魚就多起來了。上下兩聯詩句文筆雖然不同,卻也協調地組合了一幅春夜江邊休閑式的捕魚圖。
折疊∧
相關賞析
蘭溪棹歌鑒賞
戴叔倫于公元780年(德宗建中元年)舊歷五月至次年春曾任東陽(今屬浙江)令,蘭溪(又稱蘭江,是富春江的上游支流)在東陽附近,這首詩大約是他在這段期間所創作的。
這是一首富于民歌風味的船歌。題中“蘭溪”,即婺州(今浙江金華)境內的蘭溪江;棹是船槳,棹歌即船家搖槳時唱的歌。全詩以清新靈妙的筆觸寫出了蘭溪的山水之美及漁家的歡樂之情。
歌唱當地風光的民歌,除有特殊背景外(如劉禹錫《踏歌詞》)取景多在日間。因為在麗日艷陽照映下,一切景物都顯得生氣蓬勃、鮮妍明媚,得以充分展示出它們的美。此篇卻獨出心裁,選取夜間作背景,歌詠江南山水勝地另一種人們不大注意的美。這是它在取材、構思上的一個顯著特點。
“涼月如眉掛柳灣”,首句寫舟行所見岸邊景色:一彎如眉的新月,映射著清冷的黑暗,正低掛在水灣的柳梢上。雨后的春夜,月色顯得更加清澄;時值三月(從下文“桃花雨”可知),柳條已經垂縷披拂。眉月新柳,相映成趣,富于清新之感。
“越中山色鏡中看”,此句轉寫水色山影。浙江一帶古為越國之地,故稱“越中”。“山色鏡中看”,描繪出越中一帶水清如鏡,兩岸秀色盡映水底的美麗圖景。句內“中”字復迭,既增添了民歌的詠嘆風味啊,又傳遞出夜間行舟時于水中一邊觀賞景色,一邊即景歌唱的怡然自得的情趣。
李商隱,戴叔倫,楊萬里分別是哪個朝代
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唐代。
戴叔倫(約732年—約789年),唐代。
楊萬里(1127年—1206年),南宋。
戴叔倫是哪個朝代的 詩人戴叔倫是哪個朝代的
1、唐朝詩人,戴叔倫(732—789),字幼公(一作次公),潤州金壇(今屬江蘇)人。年輕時師事蕭穎士。曾任新城令、東陽令、撫州刺史、容管經略使。晚年上表自請為道士。
2、其詩多表現隱逸生活和閑適情調,但《女耕田行》、《屯田詞》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艱苦。論詩主張“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詩體裁皆有所涉獵。
詩人戴權倫是那個朝代人?
不是戴權倫,而是戴叔倫。戴叔倫是唐代詩人,其詩多表現閑適情調。
愿得此身長報國的下一句
愿得此身長報國下一句:
何須生入玉門關
出自
塞上曲二首·其二
【作者】戴叔倫 【朝代】唐代
漢家旌幟滿陰山,不遣胡兒匹馬還。
愿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