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詞有哪些(宋代詞有哪些詞人)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宋代詞有哪些,以及宋代詞有哪些詞人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宋代的詞有哪些?
基本分為:婉約派、豪放派兩大類,還有一種為花間派. 婉約派:柳永、李清照、秦觀、晏殊、晏幾道、周邦彥、姜夔等.豪放派:辛棄疾、蘇軾、岳飛、陳亮、陸游、歐陽修等. 花間派:溫庭筠
《西江月》
八萬四千偈後,更誰妙語披襟。紉蘭結佩有同心。喚取詩翁來飲。鏤玉栽冰著句,高山流水知音。胸中不受一塵侵。卻怕靈均獨醒。
詩人: 辛棄疾 辛棄疾的詩 朝代: 宋詞 體裁: 詞
《四月十日出郊》
約束南風徹曉忙,收云卷雨一川涼。漲江混混無聲綠,熟麥騷騷有意黃。吏卒遠時閑信馬,田園佳處忽思鄉。鄰翁萬里應相念,春晚不歸同插秧。
詩人: 范成大 范成大的詩 朝代: 宋詞 體裁: 無
《夜宿田家》
簦笠相隨走路岐,一春不換舊征衣。雨行山崦黃泥坂,夜扣田家白板扉。身在亂蛙聲里睡,心從化蝶夢中歸。鄉書十寄九不達,天北天南雁自飛。
詩人: 戴復古 戴復古的詩 朝代: 宋詞 體裁: 七律
《勵學篇》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鐘粟。安居不用架高樓,書中自有黃金屋。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男兒欲遂平生志,五經勤向窗前讀。
詩人: 宋真宗 宋真宗的詩 朝代: 宋詞 體裁: 無
《風雨中誦潘邠老詩》
滿城風雨近重陽,獨上吳山看大江。老眼昏花忘遠近,壯心軒豁任行藏。從來野色供吟興,是處秋光合斷腸。今古騷人乃如許,暮潮聲卷入蒼茫。
詩人: 韓淲 韓淲的詩 朝代: 宋詞 體裁: 七律
《石頭城》
離離芳草滿吳宮,綠到臺城舊苑東。一夜空江煙水冷,石頭明月雁聲中。
詩人: 劉翰 劉翰的詩 朝代: 宋詞 體裁: 無
《夜半聞橫管》
秋風夜攪浮云起,幽夢歸來度寒水。一聲橫玉靜穿云,響振疏林葉空委。曲終時引斷腸聲,中有千秋萬古情。金谷草生無限思,樓邊斜月為誰明。
詩人: 程俱 程俱的詩 朝代: 宋詞 體裁: 七古
《枕上述夢》
江湖送老一漁舟,清夢猶成塞上游。生馬駒馳鐵蹄腕,古鐃歌奏錦衣褠。玉關雪急傳烽火,青海云開見戍樓。白首不侯非所恨,咿嚶床簀死堪羞。
詩人: 陸游 陸游的詩 朝代: 宋詞 體裁: 無
《訪隱者》
一徑沿崖踏蒼壁,半塢寒云抱泉石。山翁酒熟不出門,殘花滿地無人跡。
詩人: 郭祥正 郭祥正的詩 朝代: 宋詞 體裁: 無
宋代著名詩詞大全
1. 梅花 / 王安石
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2. 夏日絕句 / 李清照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3. 江上漁者 / 范仲淹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4. 江上 / 王安石
江水漾西風,江花脫晚紅。
離情被橫笛,吹過亂山東。
5. 詠華山 / 寇準
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
舉頭紅日近,回首白云低。
6. 山村詠懷 / 邵雍
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
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7. 泊船瓜洲 /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8. 題西林壁 /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9.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 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10. 小池 / 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11. 春日 / 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12. 元日 / 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13. 示兒 / 陸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14. 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 蘇軾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15. 雪梅·其一 / 盧梅坡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16. 冬夜讀書示子聿 / 陸游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17. 登飛來峰 / 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18. 宿新市徐公店 / 楊萬里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19. 游園不值 / 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20. 寒菊 / 鄭思肖
花開不并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宋詞有什么
宋詞(曲子詞、樂府、樂章、長短句)是宋代盛行的一種文學體裁。 宋詞有長有短,便于歌唱,形成于唐代而在宋代達到頂峰,與唐詩并稱為雙絕。宋詞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蘇軾、辛棄疾、柳永、李清照等。
中文名
宋詞
外文名
Song Ci
代表人物
蘇軾、李清照、辛棄疾、晏殊
別稱
曲子詞、樂府、樂章、長短句
體裁分類
小令、中調、長調
發端
唐朝
釋義
宋代盛行的一種中國文學體裁
基本概述
宋詞
詞是一種 音樂文學,它的產生、發展,以及創作、流傳都與音樂有直接關系。詞所配合的音樂是所謂 燕樂,又叫 宴樂,其主要成分是 北周和 隋以來由 西域胡樂與民間 里巷之曲相融而成的一種新型音樂,主要用于娛樂和宴會的演奏, 隋代已開始流行。而配合 燕樂的詞的起源,也就可以上溯到 隋代。宋人王灼《碧雞漫志》卷一說:“蓋隋以來,今之所謂 曲子者漸興,至唐稍盛。”詞最初主要流行于民間,《敦煌曲子詞集》收錄的一百六十多首作品,大多是從 盛唐到唐末五代的民間歌曲。大約到中唐時期,詩人張志和、韋應物、白居易、劉禹錫等人開始寫詞,把這一文體引入了文壇。到 晚唐 五代時期,文人詞有了很大的發展, 晚唐詞人溫庭筠以及以他為代表的“花間派”詞人以李煜、 馮延巳為代表的 南唐詞人的創作,都為詞體的成熟和基本抒情風格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貢獻。詞終于在詩之外別樹一幟,成為中國古代最為突出的文學 體裁之一。進入宋代,詞的創作逐步蔚為大觀,產生了大批成就突出的詞人,名篇佳作層出不窮,并出現了各種 風格、 流派。《全宋詞》共收錄流傳到今天的詞作一千三百三十多家將近兩萬首,從這一數字可以推想當時創作的盛況。詞的起源雖早,但詞的發展高峰則是在 宋代,因此后人便把詞看作是宋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學,與唐代詩歌并列,而有了所謂“唐詩、宋詞”的說法。[1]
發展歷程
歷史起源
曲子詞源自民間,俚俗粗鄙就是其天然傾向。由于 敦煌石窟中大量的“曲子詞”被重新發現,詞源于民間
宋詞
俗文學的觀點已得到廣泛承認。 隋唐之際發生、形成的 曲子詞,原是配合一種全新的音樂--“燕樂”歌唱的。“燕”通“宴”,燕樂即酒宴間流行的助興音樂,演奏和歌唱者皆為文化素質不高的下層 樂工、歌妓。且燕樂曲調之來源,主要途徑有二:一是來自邊地或外域的少數民族。唐時 西域音樂大量流入,被稱為“胡部”,其中部分樂曲后被改為漢名,如天寶十三年(754)改太常曲中54個胡名樂為漢名。《羯鼓錄》載131曲,其中十之六七是外來曲。后被用作詞調的,許多據調名就可以斷定其為外來樂,如《望月婆羅門》原是印度樂曲,《蘇幕遮》本是龜茲樂曲。《胡搗練》、《胡渭州》等調,則明白冠以“胡”字。部分曲調來自南疆,如《菩薩蠻》、《八拍蠻》等等。部分曲調直接以邊地為名,表明其曲調來自邊地。《新唐書·五行志》說:“天寶后各曲,多以邊地為名,如《伊州》、《甘州》、《涼州》等。”洪邁《容齋隨筆》卷十四也說:“今樂府所傳大曲,皆出于唐,而以州名者五:伊、涼、熙、石、渭也。”伊州為今新疆哈密地區,甘州為今甘肅張掖,涼州為今甘肅武威,熙州為今甘肅 臨洮,石州為今山西離石, 渭州為今甘肅隴西,這些都是唐代的西北邊州。燕樂構成的主體部分,就是這些外來音樂。二是來自民間的土風歌謠。唐代曲子很多原來是民歌,任二北先生的《教坊記箋訂》對教坊曲中那些來自民間的曲子,逐一做過考察。如《竹枝》原是川湘民歌,唐劉禹錫《竹枝詞序》說:“余來建平(今四川巫山),里中兒聯歌《 竹枝》,吹短笛擊鼓以 赴節。歌者揚袂睢舞,以曲多為賢。聆其音,中黃鐘之羽,卒章激訐如吳聲。”又如《 麥秀兩歧》,《太平廣記》卷二百五十七引《王氏見聞錄》言 五代朱梁時,“長吹《 麥秀兩歧》于殿前,施芟麥之具,引數十輩貧兒襤褸衣裳,攜男抱女,挈 筐籠而拾麥,仍和聲唱,其詞凄楚,及其貧苦之意。”宋代民間曲子之創作仍然十分旺盛,《 宋史·樂志》言北宋時“民間作新聲者甚眾”,如《孤雁兒》、《 韻令》等等。燕樂曲調的兩種主要來源,奠定了燕樂及其配合其演唱歌辭的俚俗淺易的文學特征。歌詞在演唱、流傳過程中,以及發揮其娛樂性功能時,皆更加穩固了這一文學創作特征。歌詞所具有的先天性的 俚俗特征,與正統的以雅正為依歸的審美傳統 大相徑庭。廣大歌詞作家所接受的傳統教育,歷史和社會潛移默化之賦予他們的審美觀念,皆在他們欣賞、創作歌詞時,發揮自覺或不自覺的作用。努力擺脫俚俗粗鄙、復歸于風雅之正途,便成了詞人們急迫而不懈的追求。
經典的宋詞有哪些
導語:宋詞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蘇軾、辛棄疾(豪放派代表詞人)、柳永、李清照(婉約派代表詞人)。宋代盛行的一種中國文學體裁,宋詞是一種相對于古體詩的新體詩歌之一,標志宋代文學的最高成就。宋詞句子有長有短,便于歌唱。
經典的宋詞有哪些
○臨江仙--陳與義
(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
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馀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閑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這首詞是陳與義經過南渡的顛沛流離,終于到達高宗“行在”后的撫今思昔之作。上片追憶往昔“良朋雅會”的豪興。“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兩句,過去曾受到一些人的稱賞。下片表現了作者飽經喪亂以后的消極心情。
○賀新郎.送胡邦衡謫新州--張元干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更南浦,送君去。
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肯兒曹恩怨相爾汝!舉大白,聽金縷。
這首詞作于紹興十二年(1142)七月。紹興八年(1138),秦檜決策主和,向金屈膝投降。金派出使臣,竟使用了“詔諭江南”的名義。消息傳來,朝廷內外,群情洶洶。樞密院編修官胡銓上書反對和議,指出“此膝一屈,不可復伸,國勢凌夷,不可復振”,表示“義不與檜等共戴天曰”請斬秦檜等三人,并要求拘留金使,興師問罪。結果,胡銓除名編管昭州,改監廣州都鹽倉。四年后,秦檜又策動諫官彈劾胡銓“飾非橫議”,胡銓因之除名編管新州。途過福州時,張元干寫了這首詞和另外兩首詩,為他送行。
這首詞表現了作者對祖國河山淪陷的悲痛,對投降派的憤怒,以及對友人的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目盡青天懷今古,肯兒曹恩怨相爾汝”兩句更說明,他同情胡銓是由于政治立場相同,政治見解相同,而不是從朋友的私交出發。
○滿江紅.寫懷--岳飛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富有愛國思想的名篇。全詞感情慷慨激昂,音調高亢。詞里表現了作者對恢復中原、統一祖國的堅定的必勝信心,以及對寇掠中原的敵人的無比仇恨,其中也夾雜著忠君的思想。
○釵頭鳳--陸游
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墻柳。東風惑,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這首詞相傳是陸游三十一歲時,為懷念他的被迫離婚的前妻唐婉而作。它反映了一出封建禮教壓迫下的愛情悲劇,表現了作者因愛情遭到破壞而產生的痛苦,怨憤和無可奈何的心情。詞切情深,流傳人口。
○卜算子詠梅--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作者在這首詞中以受到風雨摧殘和群花妒忌的梅花自喻,宣稱:即使被粉碎成塵土也不會改變它芳香的品質。雖然表達了他對理想的堅持,但同時也反映了他孤芳自賞的心情。
○六州歌頭--張孝祥
長淮望斷,關塞莽然平。征塵暗,霜風勁,悄邊聲。黯銷凝。追想當年事,殆天數,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亶腥。隔水氈鄉,落日牛羊下,區脫縱橫。看名王宵獵,騎火一川明。笳鼓悲鳴,遣人驚。
念腰間箭,匣中劍,空埃蠹,竟何成!時易失,心徒壯,歲將零。渺神京。干羽方懷遠,靜烽燧,且休兵。冠蓋使,紛馳騖,若為情?聞道中原遺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憤氣填膺,有淚如傾。
宋孝宗繼位后,起用主戰派張浚,并于隆興元年(1163)興師北伐。但因將帥不和,在符離為金兵所敗。從此主和言論又甚囂塵上,主和派與金人通使往來,醞釀著屈辱的“隆興和議”。作者對此悲憤難抑,就寫了這首詞。
這首詞具有深刻的思想內容,藝術造詣也很高。作者利用《六州歌頭》句短節促、音調悲壯的特點,抒寫激烈的情緒和深沉的感觸。伴隨著感情的起伏變化,聲調也時而沉郁,時而昂揚。詞中描述了金軍占領下的中原地區令人痛心的景象和中原父老渴望宋軍北伐的心情,傾訴了作者對主和派放棄武備、屈辱求和行為的憤恨,以及壯志難酬的悲哀。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說這首詞“淋漓痛快,筆飽墨酣,讀之令人起舞”。據宋無名氏《朝野遺記》記載,張孝祥“在建康留守席上作《六州歌頭》,張魏公(張浚)讀之,罷席而入”。可見此詞感人之深。】
○念奴嬌過洞庭--張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玉界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激。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
應念峻海經年,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短發蕭疏襟袖冷,穩泛滄溟空闊。盡吸西江,細斟北斗,萬象為賓客。叩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
這首詞寫于作者因遭讒毀罷官,離開廣西,經湖南北歸的途中。這是一首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的作品。作者船過洞庭湖,見月光皎潔,水色澄澈,仿佛置身于白玉無暇的世界,心神為之一爽。想到自己志趣高潔,肝膽照人,覺得主觀的精神境界與大自然的奇特景色心通神會,相映成趣。隨著想象力的自由飛翔,作者似乎暫時忘卻了官場的煩惱。正如宋魏了翁所說:“‘洞庭’所賦,在集中最為杰特。方其吸江酌斗,賓客萬象時,詎知世間有紫微青瑣(官署衙門)哉!”(見《絕妙好詞箋》引)。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辛棄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摟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
這首詞大約作于乾道五年(1169),當時作者在建康任職。上片抒寫他有一腔愛國忠心,卻無人理解的痛苦。下片寫他滿懷壯志,老大無成,表現了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感慨。“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四句,寫得很形象生動,具有深刻的含意。
○青玉案元夕--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詞中大力渲染滿城燈火、滿街游人、通宵歡樂的熱鬧景象。“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幾句,突出地表現了“那人”的與眾不同的性格。從作者始終不渝地堅持抗戰理想來看,這正是他的自況。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辛棄疾
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
辛棄疾這首詞寫于淳熙三年(1176)。當時他任江西提點刑獄,途經造口。他想起四十多年前金兵燒殺掠搶、人民遭受苦難的情景,直到今日,廣大中原地區仍末收復,因而感慨萬端。看到那浩蕩的江水沖破重山的阻礙,奔騰向前,他恨自己被迫滯留在后方作官,不能去前線參加戰斗,心情十分痛苦。】
○摸魚兒--辛棄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為賦。
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怨春不語。算只有,殷勤畫檐蛛網,盡日惹飛絮。
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閑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班斷腸處。
這首詞是淳熙六年(1179)三月問,辛棄疾由湖北轉運副使調往湖南時所作。
詞的上片抒寫他惜春、留春、怨春的感情,運用比興的手法表現了年華虛度、志不得伸的感慨。下片借用陳皇后故事,暗喻自己受到排擠,滿腔愛國深情無處申述;并用楊玉環和趙飛燕的悲劇結局,來警告投降派。
據南宋羅大經《鶴林玉露》說,宋孝宗看了這首詞以后很不高興,可見詞的內容刺痛了當時的朝廷。
○破陣子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
據《歷代詩話》引《古今詞話》說,有一天陳亮與作者“縱談天下事”,陳亮離開后,作者寫了這首詞寄給他。詞中,作者以激動而又自豪的心情,追懷少年時馳騁沙場,抗擊金兵的英雄氣概和戰斗經歷,回憶了當時為國立功的抱負。這些都寫得激昂慷慨,不愧“壯詞”之稱。但是,南宋朝廷腐敗懦弱,主和派得勢,愛國志士被排斥的現實,又使作者感到深切哀痛。“可憐白發生”一句,極為沉痛,使“壯詞”成了悲壯憤激之詞。
○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奇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寧宗開禧元年(1205),辛棄疾年六十五歲,任鎮江知府。這時,韓侂胄正籌劃出兵北伐。辛棄疾積極支持,而且見諸行動,如他派人偵探金兵情況,預制萬件戰袍,準備在沿邊地區招募萬名士兵等。他希望韓侂胄等人要作好充分準備,不要蹈南朝劉義隆、王玄謨草草出兵的覆轍。詞中寫了這個意思,并且表示自己雖老,還能出力。據岳珂《桯史》,岳珂在對《賀新郎》(甚矣吾衰矣)提出意見的同時,對這首詞也提出了“微覺用事多”的批評,辛棄疾說“實中余痼”,感覺到用典故多是他的一個痼疾。用典故多誠然是作詩的弊病,但這首詞用得都比較恰當,他在當時處境下所要說的話都恰到好處地表達了出來,而且還表達了一種悲壯蒼涼的情緒,這很能代表辛詞特色的一個方面。
○沁園春--劉過
風雪中欲詣稼軒,久寓湖上,未能一往,因賦此詞以自解。
斗酒彘肩,風雨渡江,豈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約林和靖,與東坡老,駕勒吾回。坡謂:“西湖正如西子,濃抹淡妝臨鏡臺。”二公者,皆掉頭不顧,只管傳杯。
白云:“天竺去來!圖畫里崢嶸樓閣開。愛東西雙澗,縱橫水繞;兩峰南北,高下云堆。”逋曰:“不然。暗香浮動,爭似孤山先探梅?須晴去,訪稼軒未晚,且此徘徊。”
劉過的這首《沁園春》是受了辛棄疾的直接影響,以問答語入詞,并且帶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全篇想象大膽,構思奇特,寫得生動活潑,富有風趣,使人讀后興味盎然。詞中寫了三位古代詩人的對話,都是融化他們的詩句,符合各人的性格及愛好,也顯示出作者的匠心。
安遠樓小集,侑觴歌板之姬,黃其姓者,乞詞于龍洲道人,為賦此《唐多令》。同柳阜之、劉去非、石民瞻、周嘉仲、陳孟參、孟容,時八月五日也。
○揚州慢--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過維揚。夜雪初霽,薺麥彌望。入其城,則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淮生?
紹興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顏亮大舉南侵,曾占領揚州等地,造成了嚴重的破壞。據史書上記載,孝宗乾道六年(1170)江淮東路的農田,荒蕪四十萬畝以上。1176年姜夔路過揚州,仍是一片劫后的蕭條景象。他在此詞里描繪了這種慘狀,以眼前的荒涼對比往日的繁華,寄托了自己的哀思,揭露了金統治者的暴行。但由于過于渲染戰爭的后果,懷念過去的風月繁華,情緒比較低沉。
○雙雙燕詠燕--史達祖
過春社了,度簾幕中間,去年塵冷。差池欲住,試入舊巢相并。還相雕梁藻井,又軟語商量不定。飄然快拂花梢,翠尾分開紅影。
芳徑,芹泥雨潤。愛貼地爭飛,競夸輕俊。紅樓歸晚,看足柳昏花瞑。應自棲香正穩,便忘了天涯芳信。愁損翠黛雙蛾,日日畫闌獨憑。
這首詞寫雙燕共同銜泥筑巢,自由飛翔,過著相親相愛的美滿生活,并運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表現了閨中人的寂寞愁苦和等待愛人的焦急心情。
○風入松--吳文英
聽風聽雨過清明,愁草瘞花銘。樓前綠暗分攜路,一絲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曉夢啼鶯。
西園日日掃林亭,依舊賞新晴。黃蜂頻撲秋千索,有當時纖手香凝。惆悵雙鴛不到,幽階一夜苔生。
此詞寫對一個女子的思念,所言亦不脫睹物思人,觸景傷情的陳套。不同處,是借奇特的想象,生動地表達出作品主人公的一片癡情,如見黃蜂飛撲被千索,竟聯想到那一定是所思念的女子纖手接觸時留下了香澤,似乎她剛剛離去;見臺階已生綠苔,又想到這是因蹤跡久絕,才醒悟她已經離開了很久。
○虞美人聽雨--蔣捷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此詞通過聽雨一事,概括了作者少年、壯年和晚年三個時期的不同感受。寫作者年少時只知追歡逐笑,無憂無慮,壯年時過著離亂生活,易于觸景傷懷;到了晚年,因經受了亡國的巨大痛楚,感情變得麻木,反而不再多愁善感了。
經典的宋詞有哪些
○蘇幕遮--范仲淹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這首詞上片先寫遠近山川一望無際的秋色,進而把目光移向天邊,點出家鄉遙遠,極目難尋,“碧云天,黃葉地”,是概括力很強的詠秋名句,元代王實甫《西廂記》雜劇“長亭送別”一折的“碧云天,黃花地”,就是從這兩句化用的。詞的下片因景生情,專抒離恨,前后融貫,渾然一體。
○漁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這首詞是作者鎮守西北邊疆時所作。格調悲壯蒼涼,感情深沉郁抑。它一方面表達了作者要早日平息西夏統治階級的叛亂,鞏固邊疆的強烈愿望,另一方面又流露出對久駐邊地、懷念家鄉的將士的深切同情。宋代魏泰《東軒筆錄》說:“范文正公守邊日,作《漁家傲》樂歌數闕,皆以塞下秋來為首句,頗述邊鎮之勞苦。歐陽公(歐陽修)嘗呼為窮塞主之詞,”可惜這組以邊塞生活為題材的詞久已散失,只剩下現在這一首了。
○天仙子--張先
時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會。
水調數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送春春去幾時回?臨晚鏡,傷流景,往事后期空記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來花弄影。重重簾幕密遮燈,風不定,人初靜,明日落紅應滿徑。
這首詞為作者五十多歲時在秀州通判任上所作。詞中通過對心理活動的逐步揭示,并用暮春迷離夜色的烘托,抒寫了傷春惜別的感情。“云破月來花弄影”從動態中刻劃了月夜景色,是傳誦的名句,特別是句中的“弄”字寫態傳神,歷來受到贊賞。
○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這首詞表現了作者對時光流逝的帳惆和對春意衰殘的惋惜。“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兩句,寓工巧于自然渾成,寄閑情于景物描繪,是傳誦的名句。有故事說,晏殊先得“無可奈何花落去”一句,多日未能對出下句,適逢春暮,偶向江都尉王琪提及,王對以“似曾相識燕歸來”,受到了晏殊的賞識。
宋朝的詞有哪些
李清照的一剪梅 聲聲慢 如夢令
柳永的《雨霖鈴·秋別》 《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
蘇軾的前赤壁賦 后赤壁賦 浣溪沙 水調歌頭 念奴嬌 赤壁懷古
辛棄疾的破陣子·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 青玉案 元夕
歐陽修的醉翁亭記 伶官傳序
宋代著名的詞有哪些?
歐陽修的《蝶戀花》
庭院深深深幾許。
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
玉勒雕鞍游冶處。
樓高不見章臺路。
雨橫風狂三月暮。
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
淚眼問花花不語。
亂紅飛過秋千去。
2王安石的《桂枝香》
登臨送目。
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
千里澄江似練。
翠峰如簇。
歸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
念往昔、繁華競逐。
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
千古憑高,對此謾嗟榮辱。
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芳草凝綠。
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撫州臨川(今江西臨川)人。王安石既是一位大政治家,又是一位大文學家。列寧曾稱他為“中國十一世紀時的改革家”。他工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亦工,成就更在散文之上。其詞風格獨特,洗凈五代鉛華,開啟豪放派的先聲。有輯本《臨川先生歌曲》。
歐陽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且在政治上負有盛名。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后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被世人稱為“唐宋散文八大家”。
歐陽修是在宋代文學史上最早開創一代文風的文壇領袖。領導了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繼承并發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他的散文創作的高度成就與其正確的古文理論相輔相成,從而開創了一代文風。歐陽修在變革文風的同時,也對詩風詞風進行了革新。在史學方面,也有較高成就。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